2009卷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局长:乌兰(蒙古族)

    副局长:李红宇( 蒙古族)  李彰俊

    纪检组长:何卫卫(蒙古族)

    副局长:顾润源  裴浩

    【概况】

     机构设置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直属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影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培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内蒙古农牧业经济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

    台站设置全区有119个气象台站,包括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7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其中119个台站承担地面观测,117个台站承担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5个台站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6个台站承担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8个台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特种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牧业气象试验、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监测、1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试验、1个台站承担蔬菜气象试验。全区已建451个区域自动站。

    人员情况2008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3 043人。其中干部2 868人,工人175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89人,本科1 123人,大专1 218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253(正研级10人、副研级243),中级职称1 384人,初级职称1 223人。

    【气象服务】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2008年,全区先后发生凌汛、沙尘、森林火灾、洪涝、霜冻等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全区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成果作出贡献。面对40年来最为严峻黄河防凌形势,进行全程加密监测和预报服务。特别是在杭锦旗奎素段发生溃堤险情时,及时通过气象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发布预警信息,使1万多村民迅速撤离。认真做好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预报,加强火情遥感监测,为“4·16”、“5·15”森林火灾扑救实施现场服务。与林业厅、森警部队形成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三位一体防扑火机制得到自治区政府、国家森警指挥部、国家林业局肯定并被推广。对6次强沙尘暴、6次大范围沙尘、4次寒潮、3次霜冻及暴雨、局地洪涝、干旱、暴风雪等气象及衍生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和服务,及时开展灾情调查与评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开展全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印制防灾减灾宣传挂图24 000套,发放到全区所有乡镇(苏木)、村(嘎查)和中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已被纳入全区中小学课时教育和自治区政府主编的《公众应急手册》。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内蒙古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发布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公报。完成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气象部分编写工作。针对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多方面需求,开展11项专题研究,形成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成为政府决策参考依据。此外,全面开展自治区的风能详查工作,进行区内外多家新建和扩建电厂的空冷气象条件分析服务,完成中国气象局布置的65座测风塔基座建设,为自治区风电场建设、能源结构调整作出贡献。自治区副主席郭启俊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监测评估及农业开发建议报告》上做出批示:“此报告有理有据,所提建议值得认真研究,请通辽、赤峰主要领导参阅。并请气象部门继续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监测评估,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上做出批示:“请农牧、林、水有关部门领导研阅,了解全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超前研究应对之策,有利于掌握领导农牧业的主动权。”

    为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服务为进一步增强生态与农牧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验证前期监测与评估成果,对生态脆弱区、敏感区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加强对呼伦湖水域变化、库布齐沙漠移动、全区牧草高度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成分等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增加土壤墒情监测时空密度,并结合当地下水位监测分析,适时发布干旱预报。开展草原蝗虫、马铃薯晚疫病、松毛虫等病虫害分析预警评估服务。与林业部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灾害影响分析评估服务在农业保险灾害定损和理赔中得到推广应用。针对自治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呈报的《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工程建议》被政府采纳。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依靠科技和管理提升人影作业效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推广与建设取得新进展。10TWR01型天气雷达完成调试并投入业务运行。鄂尔多斯等3个盟市政府分别购置增雨作业飞机。全区8架增雨飞机作业飞行110架次276小时;242部增雨火箭作业1 225次,发射火箭弹7 791枚;防雹高炮作业690次,发射炮弹26 253发。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区局呈报的2008年工作总结上批示:“内蒙古的主要矛盾是干旱少雨,做好人工增雨工作很重要,近几年这方面工作已取得成效。明年要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不放过每一次可能的降雨过程。”

    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优质完成“神七”飞行服务保障任务。22个地面站和4个探空站进行加密观测,派出专家进行现场服务,专项预报准确及时,为飞船发射和择机返回提供了科学依据。总装备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来感谢信,自治区军地协调组给予表彰,自治区双拥办授予区气象局“‘神七’服务保障先进集体”称号。自治区副主席批示:“自治区气象局在‘神七’任务保障中,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望认真总结,再接再厉。”圆满完成奥运、残奥火炬传递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自治区组委会授予区气象局先进集体、授予两名同志先进个人称号。精心组织世界草原草地大会气象服务,会前和会中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受到组委会高度评价。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气象工作批示33次。收到各级政府表彰文件8份。盟市级政府发来请功和请奖函6份。各级党政军等单位发来表扬、感谢信31份。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200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正常到偏高12℃;年总降水量全区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春季出现沙尘暴、扬沙及霜冻,夏季出现高温、干旱及暴雨、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2008年度,自治区相继出现对农业生产影响较重的气候灾害,初春黄河内蒙古段发生一场40年不遇的特大严重溃堤灾害,春夏中西部地区发生虫、鼠害,春末中西部大部地区遭受严重霜冻灾害,使农作物及蔬菜损失较重。初夏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往年偏多和偏重,盛夏出现了阶段性伏旱,秋季中东部局部地区出现冰雹、干旱,对农作物后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总之,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农区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农业为偏丰年景。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影响2008年度,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利弊均有,中部偏北及西部牧区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牲畜膘情较差,中部偏南及东北部地区牧草长势好、牲畜膘情优良。总之,畜牧业属丰收年景。

    气候对其它行业影响1.气候与人体健康  春季全区气温偏高,春末中西部及偏南局部地区出现大风、强沙尘天气,空气混浊,对气管炎、肺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和粉尘过敏性鼻炎有一定影响,夏季受高温期长、阶段伏旱、局地灾害频发影响,患中暑和胃肠疾病、紫外线过敏的人明显增多,秋季温高气爽,气候宜人,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利占主导地位,发病率降低。秋末西部与北部地区降水偏少,空气干燥,患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相对较多。

    2.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冬季、春季西部大部地区、东北部及东部偏南部分地区温高雨少,风沙天气少、气候干燥、旱情持续发展,呼伦贝尔市春季全市大部分地区已达中旱、重旱,甚至局部地区已达到特旱。一些河流、湖泊、筒井水位明显下降,部分自然水泡已经干枯,人畜饮水形势严峻,大部分牧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春季和夏初中东部地区降水相对偏多,对水库蓄水、地下水资源补充较为有利,但鄂尔多斯市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对补充地下水资源十分不利,地下水位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夏末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西部、赤峰市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阿拉善盟西部地下水位下降,其中赤峰市的翁牛特旗下降幅度最大为90厘米。

    3.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前冬中东部大部地区降雪量较大,对交通、公路运输带来不利影响,隆冬中西部地区降雪多、量大,其中沿山路段积雪较深,主要道路被积雪覆盖,交通受阻;春季风沙天气少,对交通未造成重大灾害;盛夏中西部与东部偏南部分地区出现范围最广、强对流和强降雨天气,雨势迅猛,致使沙石路基、防洪堤坝、公路、道路交通严重损失;进入深秋东北部和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积雪,对道路交通、运输非常不利。

    【现代化建设】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成立“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周年服务大纲等体制机制进行研究和调整。努力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面向决策、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与产品种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针对林业、水文、交通、电力等重点工程建设的专业气象服务。延伸和拓展气象信息传播途径。在省级气象部门中率先实现气象频道全网落地和蒙汉语节目插播。全区三级小区广播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编制气象助理员培训教材,对全区气象助理员进行培训。与自治区信息办等单位在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基础上,选择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市进行推广和培训。完善由广播、电视、报刊、“12121”、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组成的公共气象服务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传播手段。

    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以提高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加强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成像分析系统”研制并取得明显进展。解决了ANC系统不同型号雷达数据接口的技术难题并应用到部分省区。MICAPS 3.0全区业务应用推广与本地化开发应用进一步推进。WRF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业务应用系统得到推广。引进作物、牧草生长模拟动力模式、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评估WOFST模式和人影概念模型、增雨潜力预报模型等五个模式。基于数据库共享的两级精细化预报平台推广应用到各盟市,实现覆盖全区1 242个乡镇(苏木)的要素预报业务。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完成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建设和天线吊装,配套的8个自动气象站全部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东胜、呼和浩特和通辽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增建土壤水分监测站点66个。完成5GNSS基准站和4GPS/MET连续运行参考站的阶段建设任务。开展三维地理数据与遥感相结合的行业应用示范研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开展了历史资料数字化软件和设备研制。开发全区气象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并在部分盟市试运行。与自治区人影装备生产企业尝试进行设备仪器的社会化保障维护工作。

    【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修订《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举办以“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区气象科技活动月,邀请部门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交流16场。完成科研立项77项,资助气象科技创新项目31项。全年发表论文198篇,13项成果通过验收评审,10项成果已投入业务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室和生态与农业气象实验室,以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为牵引,提高对自治区特色气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人才队伍整体结构逐步改善。机关处室主要领导全部进行轮岗,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新增正研级高工3人、高级工程师53人、工程师216人。新增博士4人、硕士18人、本科241人、大专117人。1人入选百名首席预报员、2人享受西部优秀年轻人才津贴。投资10万元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对101名处级干部进行学习十七大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轮训。首次举办全区基层气象局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班。对全区业务、政务、行政执法和安全信访等进行全面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9期,培训6 802人次。

    【基层工作】成立加强基层工作领导机构,开展多次专项调研,召开多层次座谈会、专题会研究部署,确定加强基层工作的“三步走”策略,下发加强基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在综合改善、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基层优先、自下而上、逐步改善”原则。确立以旗县局和旗县以下站为重点,提升服务县域经济能力、增强基层台站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施“分类指导、统筹发展、三级联动、试点先行”方法,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强基层局站建设和改善的途径,部分盟市、旗县局和旗县以下站开展加强基层工作试点,加强基层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社会管理工作】修订《内蒙古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经自治区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的通知》。与各级人大相关机构开展联合执法调研。全年查处气象违法案件334起,对其中5起破坏探测环境的行为给予制止和纠正。与自治区国家安全厅、建设厅开展对涉外气象探测活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办结行政许可4 139件。启动地方气象标准申报工作。制定科技服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实施细则,促进了气象科技服务较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明确提出了查找问题的4个层次12项具体要求。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部门内,梳理出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6大类22项突出问题,收集、归纳意见和建议86条。在部门外,向48个委办厅局、科研院校等单位发出问卷调查表征求意见。局党组成员按照职责和分工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到9个盟市局、12个旗县局(站)进行调查研究,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报告27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分析检查,研究整改措施。区局领导班子形成深刻的分析检查报告并公开接收群众评议,满意度达99%。区局作为自治区第十指导检查组唯一推荐单位,参加向党中央指导检查组汇报和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大会交流并受到表扬。

    【抗震救灾】514日下午,区气象局干部职工集中举行“内蒙古气象局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全区气象部门累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4.2万元。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局长:乌兰(蒙古族)

    副局长:李红宇( 蒙古族)  李彰俊

    纪检组长:何卫卫(蒙古族)

    副局长:顾润源  裴浩

    【概况】

     机构设置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直属事业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影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培训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内蒙古农牧业经济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

    台站设置全区有119个气象台站,包括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72个国家一般气象站。其中119个台站承担地面观测,117个台站承担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12个台站承担高空观测,5个台站承担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6个台站承担数字化天气雷达观测,8个台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8个台站承担酸雨特种观测,8个台站承担沙尘暴观测,4个台站承担牧业气象试验、4个台站承担大气成分监测、1个台站承担农业气象试验、1个台站承担蔬菜气象试验。全区已建451个区域自动站。

    人员情况2008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3 043人。其中干部2 868人,工人175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89人,本科1 123人,大专1 218人。职称结构:高级职称253(正研级10人、副研级243),中级职称1 384人,初级职称1 223人。

    【气象服务】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2008年,全区先后发生凌汛、沙尘、森林火灾、洪涝、霜冻等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全区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成果作出贡献。面对40年来最为严峻黄河防凌形势,进行全程加密监测和预报服务。特别是在杭锦旗奎素段发生溃堤险情时,及时通过气象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发布预警信息,使1万多村民迅速撤离。认真做好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预报,加强火情遥感监测,为“4·16”、“5·15”森林火灾扑救实施现场服务。与林业厅、森警部队形成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三位一体防扑火机制得到自治区政府、国家森警指挥部、国家林业局肯定并被推广。对6次强沙尘暴、6次大范围沙尘、4次寒潮、3次霜冻及暴雨、局地洪涝、干旱、暴风雪等气象及衍生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和服务,及时开展灾情调查与评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开展全区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印制防灾减灾宣传挂图24 000套,发放到全区所有乡镇(苏木)、村(嘎查)和中小学。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已被纳入全区中小学课时教育和自治区政府主编的《公众应急手册》。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内蒙古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发布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公报。完成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气象部分编写工作。针对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多方面需求,开展11项专题研究,形成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成为政府决策参考依据。此外,全面开展自治区的风能详查工作,进行区内外多家新建和扩建电厂的空冷气象条件分析服务,完成中国气象局布置的65座测风塔基座建设,为自治区风电场建设、能源结构调整作出贡献。自治区副主席郭启俊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监测评估及农业开发建议报告》上做出批示:“此报告有理有据,所提建议值得认真研究,请通辽、赤峰主要领导参阅。并请气象部门继续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监测评估,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上做出批示:“请农牧、林、水有关部门领导研阅,了解全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超前研究应对之策,有利于掌握领导农牧业的主动权。”

    为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服务为进一步增强生态与农牧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验证前期监测与评估成果,对生态脆弱区、敏感区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加强对呼伦湖水域变化、库布齐沙漠移动、全区牧草高度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成分等监测分析评估工作。增加土壤墒情监测时空密度,并结合当地下水位监测分析,适时发布干旱预报。开展草原蝗虫、马铃薯晚疫病、松毛虫等病虫害分析预警评估服务。与林业部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灾害影响分析评估服务在农业保险灾害定损和理赔中得到推广应用。针对自治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呈报的《农业防灾减灾气象保障工程建议》被政府采纳。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依靠科技和管理提升人影作业效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推广与建设取得新进展。10TWR01型天气雷达完成调试并投入业务运行。鄂尔多斯等3个盟市政府分别购置增雨作业飞机。全区8架增雨飞机作业飞行110架次276小时;242部增雨火箭作业1 225次,发射火箭弹7 791枚;防雹高炮作业690次,发射炮弹26 253发。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区局呈报的2008年工作总结上批示:“内蒙古的主要矛盾是干旱少雨,做好人工增雨工作很重要,近几年这方面工作已取得成效。明年要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不放过每一次可能的降雨过程。”

    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优质完成“神七”飞行服务保障任务。22个地面站和4个探空站进行加密观测,派出专家进行现场服务,专项预报准确及时,为飞船发射和择机返回提供了科学依据。总装备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来感谢信,自治区军地协调组给予表彰,自治区双拥办授予区气象局“‘神七’服务保障先进集体”称号。自治区副主席批示:“自治区气象局在‘神七’任务保障中,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望认真总结,再接再厉。”圆满完成奥运、残奥火炬传递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自治区组委会授予区气象局先进集体、授予两名同志先进个人称号。精心组织世界草原草地大会气象服务,会前和会中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受到组委会高度评价。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气象工作批示33次。收到各级政府表彰文件8份。盟市级政府发来请功和请奖函6份。各级党政军等单位发来表扬、感谢信31份。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200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正常到偏高12℃;年总降水量全区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春季出现沙尘暴、扬沙及霜冻,夏季出现高温、干旱及暴雨、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2008年度,自治区相继出现对农业生产影响较重的气候灾害,初春黄河内蒙古段发生一场40年不遇的特大严重溃堤灾害,春夏中西部地区发生虫、鼠害,春末中西部大部地区遭受严重霜冻灾害,使农作物及蔬菜损失较重。初夏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往年偏多和偏重,盛夏出现了阶段性伏旱,秋季中东部局部地区出现冰雹、干旱,对农作物后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总之,中西部及东部偏南地区农区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农业为偏丰年景。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影响2008年度,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利弊均有,中部偏北及西部牧区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牲畜膘情较差,中部偏南及东北部地区牧草长势好、牲畜膘情优良。总之,畜牧业属丰收年景。

    气候对其它行业影响1.气候与人体健康  春季全区气温偏高,春末中西部及偏南局部地区出现大风、强沙尘天气,空气混浊,对气管炎、肺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和粉尘过敏性鼻炎有一定影响,夏季受高温期长、阶段伏旱、局地灾害频发影响,患中暑和胃肠疾病、紫外线过敏的人明显增多,秋季温高气爽,气候宜人,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利占主导地位,发病率降低。秋末西部与北部地区降水偏少,空气干燥,患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相对较多。

    2.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冬季、春季西部大部地区、东北部及东部偏南部分地区温高雨少,风沙天气少、气候干燥、旱情持续发展,呼伦贝尔市春季全市大部分地区已达中旱、重旱,甚至局部地区已达到特旱。一些河流、湖泊、筒井水位明显下降,部分自然水泡已经干枯,人畜饮水形势严峻,大部分牧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春季和夏初中东部地区降水相对偏多,对水库蓄水、地下水资源补充较为有利,但鄂尔多斯市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对补充地下水资源十分不利,地下水位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夏末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西部、赤峰市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阿拉善盟西部地下水位下降,其中赤峰市的翁牛特旗下降幅度最大为90厘米。

    3.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前冬中东部大部地区降雪量较大,对交通、公路运输带来不利影响,隆冬中西部地区降雪多、量大,其中沿山路段积雪较深,主要道路被积雪覆盖,交通受阻;春季风沙天气少,对交通未造成重大灾害;盛夏中西部与东部偏南部分地区出现范围最广、强对流和强降雨天气,雨势迅猛,致使沙石路基、防洪堤坝、公路、道路交通严重损失;进入深秋东北部和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积雪,对道路交通、运输非常不利。

    【现代化建设】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成立“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周年服务大纲等体制机制进行研究和调整。努力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面向决策、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与产品种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针对林业、水文、交通、电力等重点工程建设的专业气象服务。延伸和拓展气象信息传播途径。在省级气象部门中率先实现气象频道全网落地和蒙汉语节目插播。全区三级小区广播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编制气象助理员培训教材,对全区气象助理员进行培训。与自治区信息办等单位在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基础上,选择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市进行推广和培训。完善由广播、电视、报刊、“12121”、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组成的公共气象服务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传播手段。

    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以提高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加强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成像分析系统”研制并取得明显进展。解决了ANC系统不同型号雷达数据接口的技术难题并应用到部分省区。MICAPS 3.0全区业务应用推广与本地化开发应用进一步推进。WRF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业务应用系统得到推广。引进作物、牧草生长模拟动力模式、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评估WOFST模式和人影概念模型、增雨潜力预报模型等五个模式。基于数据库共享的两级精细化预报平台推广应用到各盟市,实现覆盖全区1 242个乡镇(苏木)的要素预报业务。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完成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建设和天线吊装,配套的8个自动气象站全部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东胜、呼和浩特和通辽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增建土壤水分监测站点66个。完成5GNSS基准站和4GPS/MET连续运行参考站的阶段建设任务。开展三维地理数据与遥感相结合的行业应用示范研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开展了历史资料数字化软件和设备研制。开发全区气象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并在部分盟市试运行。与自治区人影装备生产企业尝试进行设备仪器的社会化保障维护工作。

    【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修订《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举办以“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区气象科技活动月,邀请部门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交流16场。完成科研立项77项,资助气象科技创新项目31项。全年发表论文198篇,13项成果通过验收评审,10项成果已投入业务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室和生态与农业气象实验室,以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为牵引,提高对自治区特色气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人才队伍整体结构逐步改善。机关处室主要领导全部进行轮岗,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新增正研级高工3人、高级工程师53人、工程师216人。新增博士4人、硕士18人、本科241人、大专117人。1人入选百名首席预报员、2人享受西部优秀年轻人才津贴。投资10万元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对101名处级干部进行学习十七大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轮训。首次举办全区基层气象局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班。对全区业务、政务、行政执法和安全信访等进行全面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9期,培训6 802人次。

    【基层工作】成立加强基层工作领导机构,开展多次专项调研,召开多层次座谈会、专题会研究部署,确定加强基层工作的“三步走”策略,下发加强基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在综合改善、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基层优先、自下而上、逐步改善”原则。确立以旗县局和旗县以下站为重点,提升服务县域经济能力、增强基层台站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施“分类指导、统筹发展、三级联动、试点先行”方法,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强基层局站建设和改善的途径,部分盟市、旗县局和旗县以下站开展加强基层工作试点,加强基层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社会管理工作】修订《内蒙古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经自治区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的通知》。与各级人大相关机构开展联合执法调研。全年查处气象违法案件334起,对其中5起破坏探测环境的行为给予制止和纠正。与自治区国家安全厅、建设厅开展对涉外气象探测活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办结行政许可4 139件。启动地方气象标准申报工作。制定科技服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实施细则,促进了气象科技服务较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明确提出了查找问题的4个层次12项具体要求。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部门内,梳理出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6大类22项突出问题,收集、归纳意见和建议86条。在部门外,向48个委办厅局、科研院校等单位发出问卷调查表征求意见。局党组成员按照职责和分工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到9个盟市局、12个旗县局(站)进行调查研究,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也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报告27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分析检查,研究整改措施。区局领导班子形成深刻的分析检查报告并公开接收群众评议,满意度达99%。区局作为自治区第十指导检查组唯一推荐单位,参加向党中央指导检查组汇报和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大会交流并受到表扬。

    【抗震救灾】514日下午,区气象局干部职工集中举行“内蒙古气象局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全区气象部门累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4.2万元。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