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卷

  • 乌达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丁欣亮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子林  

        长:包野(蒙古族)  

    政协主席: **(蒙古族)  

    武装部长:鲍文煜  

        委:尹世光  

    【概况】乌达区位于乌海市境内西南部,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西靠贺兰山脉北段,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全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即乌兰淖尔镇(辖2个社区)、巴音赛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三道坎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五虎山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梁家沟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滨海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新达街道办事处(辖5个社区)、苏海图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和23个社区。2013年,乌达区总人口131 841人(其中常住人口109 325人,流入人口22 516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7个民族。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6亿元,同比增长10.6%。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4.08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 462元,增长10%  

    【自然资源】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水资源充沛,光热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利于植物生长。黄河流经境内约50公里,年均水流量269亿立方米,年最大流量达55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达2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日采水量可达30万吨,水质良好,并和黄河水形成互补系统。  

    【工业】乌达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突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形成了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转变的差异化转型发展之路。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1.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29%。建成东源科技14-丁二醇、君正煤矸石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腾龙草甘膦、佳瑞米甲基吡啶等产业延伸项目顺利实施,源宏、金斧等一批生物医药化工企业相继进驻,精细化工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和周边区域间大循环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结构调整取得突破,非煤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73.7%,工业产品实现了由初级开采向精深加工和多元延伸方向转变。  

    【农业】乌达区以现有蔬菜集中产区为主,以高效农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日光蔬菜温室建设力度,鼓励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和开发新产品,实现蔬菜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9 495万元,同比增长15.5%。农作物播种面积707公顷,下降21.4%,其中:粮食作物238公顷,同比增长10.2%;油料225公顷,下降47.4%;蔬菜242公顷,下降4.7%;瓜类2公顷,下降33.3%。截至年底,温室建设53栋,部分温室已开始种植瓜果蔬菜。  

    【林业】实施沿山、沿路等为重点的防护林建设、矿区的生态恢复。年内将110国道、工业园区、巴音赛大街、安运大道、安运苗圃、滨河大道、神华大道、乌阿边界防护林带、先锋东街、胜利东街等区域作为绿化重点实施地段,共计实施绿化工程31项。当年完成绿化造林1 086.4亩,栽植乔木灌木190.29万株,其中乔木26.99万株、灌木163.3万株,完成投资1.3亿元。全年义务植树35.12万株。同时建立义务植树基地,位于乌达区与阿拉善盟边界。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12.5%;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13项,商品房竣工面积26.6万平方米;启动乌海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土地储备工作,汉森·海中心商场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全区实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统计项目32个,引进到位资金624 784万元,同比增长1.79%。年内,共实施项目56个,工业项目41个,三产项目15个。其中,重点项目39个(工业项目25个,三产项目14个)。工业重点项目25个,其中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12个,拟建项目9个。计划实施重点三产项目14个,其中新建项目3个,续建项目11个。  

    【科技】乌达区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技术32项,科技创新17项,技术革新11项,科技成果鉴定15项。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产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基础上,乌达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为企业搭建起新的技术发展平台。通过“借鸡生蛋”式技术合作,乌达区氯碱化工企业、精细化工企业步入了创新发展得快车道。  

    【人口】全区居住总人口131 841人(其中常住人口109 325人,流入人口22 516人),已婚育龄妇女29 9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出生率为6.86‰,符合政策生育率91.13%,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8.76%。年内,按照人均 10.5元的标准预算事业费153.3万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80万元,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经费32万元,“一杯奶”生育关怀专项资金26万元,“生育关怀”公益金32.21万元。全年共发放叶酸 1 233瓶,“两癌”普查 2 985 人。为全区所有03岁婴幼儿家庭免费发放各类 “婴幼通”软件和早教书籍3 500余份,测评03岁婴幼儿 1 500 人。在全区建立 “孕育康乐园”10个,当年培训新婚夫妇598对,免费开设亲子课堂288期。  

    【环境保护】对乌达城区空气环境监测365天,其中优良天数252天,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值与上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持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值分别下降0.006毫克/标立米和0.014毫克/标立米。做好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合理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制定《乌达区201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计划》,与4家重点企业签订《主要污染物减排责任状》,并把环保目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分解到17个部门。乌达区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44个,全部完成,削减二氧化硫3 827.56吨,氮氧化物1 045.95吨。加强工业固废和道路扬尘管理,对化工路两侧、五虎山路两侧、运煤通道两侧和东源科技公司厂区周围裸露地面以及工业园区内进行绿化、硬化,总体面积96 000平米左右。结合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对辖区企业、重点区域开展日常监察、夜间巡查、驻厂监察,全年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3 154人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5起,对21起环境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环境违法行为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各企业均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累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106起,办结率100%  

    【城市建设】城区建设完成投资15.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57万平米;年内完成建筑节能改造4万平米;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 20545.2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爱民佳苑社区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区新增给排水管线24公里(含园区),供热面积比上一采暖期增加55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1.4平方公里,各类住宅楼建成38 655804345万平方米,在建各类住宅楼1 6684118.4万平米;全区公共绿地面积建成583.8万平米,绿化覆盖率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8平方米;建成街路总计82公里,路面面积约135万平米;供水管网126公里,城市日供水量为10 000吨,排水管网65公里;供热管网(一次管网)35公里,实现供热面积358万平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实施房地产项目14个,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4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9亿元,实际开工13项,实际开工建设面积70.52万平米,其中新开工建筑面积26.04万平米,续建建筑面积44.48万平米。年底,商品房可竣工面积约27万平米,完成投资7.85亿元。  

    【教育】投入1.1亿元完成北师大乌海附校师生公寓楼、十二中教学楼、新大地(维邦)幼儿园等工程和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十六中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9 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由于棚户区、库区居民向城区搬迁集中,矿区、库区学校生源急剧减少,乌达区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2所,其中初级中学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中学在校学生3 550人;小学6所,小学在校学生6 784人;在校学生共计10 334人,在职教职工1 430人(其中:硕士学历38人,本科学历933人,大专学历409)。有10 551名中小学生享受“四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共计免除杂费184万元,免教科书费242.67万元,免作业本费42.2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共计12.1万元。 在全市中考中,乌达区考生投考率达100%,均分排全市第一,实验操作、计算机测试、体育测试均排全市均分第一。北师大乌海附校的“龙头”示范作用初显,乌达区600分以上优秀生人数排全市第二。  

    【文化教育】开展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新组建文化队伍45支。加大文化娱乐场所监管力度,依法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场所33家。举办自治区青少年户外体育夏令营活动,乌兰淖尔生态休闲体育园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夏令营活动营地。”民间文化队伍稳步发展,打造2个市级示范特色文化社区。根据群众文化体育需求,以集中培训和“订单式”为主,举办了广场舞、扇子舞、健身操、合唱与指挥、小品小戏创作等一系列培训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和二人台培训,促进地区传统文化的推广。有23个社团(协会),固定成员4 000余人,各类群众文体队伍发展到90多支,年龄结构上逐渐向年轻化发展,能够全年常态化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卫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巴音赛、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320家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20家药店与国家药品安全网络实现对接。强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特殊人群健康管理,为全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0.6万份。完成信息化设备采购及平台搭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10.6万份,建档率76.5%。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 486人。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平台开始运行,区中心医院投入20余万元完成院内信息化系统升级,其他民营医院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了全区卫生信息化平台与全市信息化平台并轨及居民健康信息共享。  

    【社会保障】 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 155人,基本养老保险费源核定任务数16 90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累计达到15 663人,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率为97%。针对遗属、低保户等困难人群参保难问题,累计将2 917名困难群众纳入“五七工”、“集体工”参保统筹,为1 060余名遗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城镇新增就业3 24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 000个。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 034万元,成功创业603人。截至年底,全区核定城乡低保对象3 2375 870人,新增低保对象348608人,停发408921人,累计支出低保金2 052.06万元。提高贫困大学生一次性救助标准,对54名(本科30人、专科24人)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6.5万元。新建1个社区、改扩建4个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建设4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年内,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0万元,其中新建、改扩建社区项目资金50万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资金40万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方面,重点优抚对象84人,全年发放抚恤补助金102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9.7万元,退伍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费6.2万元,自谋职业金52.6万元,慰问金4.9万元,为优抚对象缴纳养老保险2.1万元,医疗保险0.8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达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丁欣亮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子林  

        长:包野(蒙古族)  

    政协主席: **(蒙古族)  

    武装部长:鲍文煜  

        委:尹世光  

    【概况】乌达区位于乌海市境内西南部,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西靠贺兰山脉北段,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全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即乌兰淖尔镇(辖2个社区)、巴音赛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三道坎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五虎山街道办事处(辖2个社区)、梁家沟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滨海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新达街道办事处(辖5个社区)、苏海图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和23个社区。2013年,乌达区总人口131 841人(其中常住人口109 325人,流入人口22 516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7个民族。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6亿元,同比增长10.6%。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4.08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7 462元,增长10%  

    【自然资源】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水资源充沛,光热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利于植物生长。黄河流经境内约50公里,年均水流量269亿立方米,年最大流量达55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达2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埋深2050米,日采水量可达30万吨,水质良好,并和黄河水形成互补系统。  

    【工业】乌达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突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形成了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转变的差异化转型发展之路。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1.7%;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29%。建成东源科技14-丁二醇、君正煤矸石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腾龙草甘膦、佳瑞米甲基吡啶等产业延伸项目顺利实施,源宏、金斧等一批生物医药化工企业相继进驻,精细化工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和周边区域间大循环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结构调整取得突破,非煤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73.7%,工业产品实现了由初级开采向精深加工和多元延伸方向转变。  

    【农业】乌达区以现有蔬菜集中产区为主,以高效农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日光蔬菜温室建设力度,鼓励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和开发新产品,实现蔬菜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9 495万元,同比增长15.5%。农作物播种面积707公顷,下降21.4%,其中:粮食作物238公顷,同比增长10.2%;油料225公顷,下降47.4%;蔬菜242公顷,下降4.7%;瓜类2公顷,下降33.3%。截至年底,温室建设53栋,部分温室已开始种植瓜果蔬菜。  

    【林业】实施沿山、沿路等为重点的防护林建设、矿区的生态恢复。年内将110国道、工业园区、巴音赛大街、安运大道、安运苗圃、滨河大道、神华大道、乌阿边界防护林带、先锋东街、胜利东街等区域作为绿化重点实施地段,共计实施绿化工程31项。当年完成绿化造林1 086.4亩,栽植乔木灌木190.29万株,其中乔木26.99万株、灌木163.3万株,完成投资1.3亿元。全年义务植树35.12万株。同时建立义务植树基地,位于乌达区与阿拉善盟边界。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12.5%;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13项,商品房竣工面积26.6万平方米;启动乌海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土地储备工作,汉森·海中心商场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全区实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统计项目32个,引进到位资金624 784万元,同比增长1.79%。年内,共实施项目56个,工业项目41个,三产项目15个。其中,重点项目39个(工业项目25个,三产项目14个)。工业重点项目25个,其中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12个,拟建项目9个。计划实施重点三产项目14个,其中新建项目3个,续建项目11个。  

    【科技】乌达区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技术32项,科技创新17项,技术革新11项,科技成果鉴定15项。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产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基础上,乌达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为企业搭建起新的技术发展平台。通过“借鸡生蛋”式技术合作,乌达区氯碱化工企业、精细化工企业步入了创新发展得快车道。  

    【人口】全区居住总人口131 841人(其中常住人口109 325人,流入人口22 516人),已婚育龄妇女29 9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出生率为6.86‰,符合政策生育率91.13%,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8.76%。年内,按照人均 10.5元的标准预算事业费153.3万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80万元,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经费32万元,“一杯奶”生育关怀专项资金26万元,“生育关怀”公益金32.21万元。全年共发放叶酸 1 233瓶,“两癌”普查 2 985 人。为全区所有03岁婴幼儿家庭免费发放各类 “婴幼通”软件和早教书籍3 500余份,测评03岁婴幼儿 1 500 人。在全区建立 “孕育康乐园”10个,当年培训新婚夫妇598对,免费开设亲子课堂288期。  

    【环境保护】对乌达城区空气环境监测365天,其中优良天数252天,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值与上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持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值分别下降0.006毫克/标立米和0.014毫克/标立米。做好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合理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制定《乌达区201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计划》,与4家重点企业签订《主要污染物减排责任状》,并把环保目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分解到17个部门。乌达区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44个,全部完成,削减二氧化硫3 827.56吨,氮氧化物1 045.95吨。加强工业固废和道路扬尘管理,对化工路两侧、五虎山路两侧、运煤通道两侧和东源科技公司厂区周围裸露地面以及工业园区内进行绿化、硬化,总体面积96 000平米左右。结合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对辖区企业、重点区域开展日常监察、夜间巡查、驻厂监察,全年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3 154人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5起,对21起环境违法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环境违法行为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各企业均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累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106起,办结率100%  

    【城市建设】城区建设完成投资15.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57万平米;年内完成建筑节能改造4万平米;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 20545.2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爱民佳苑社区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区新增给排水管线24公里(含园区),供热面积比上一采暖期增加55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1.4平方公里,各类住宅楼建成38 655804345万平方米,在建各类住宅楼1 6684118.4万平米;全区公共绿地面积建成583.8万平米,绿化覆盖率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8平方米;建成街路总计82公里,路面面积约135万平米;供水管网126公里,城市日供水量为10 000吨,排水管网65公里;供热管网(一次管网)35公里,实现供热面积358万平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实施房地产项目14个,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4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9亿元,实际开工13项,实际开工建设面积70.52万平米,其中新开工建筑面积26.04万平米,续建建筑面积44.48万平米。年底,商品房可竣工面积约27万平米,完成投资7.85亿元。  

    【教育】投入1.1亿元完成北师大乌海附校师生公寓楼、十二中教学楼、新大地(维邦)幼儿园等工程和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十六中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9 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由于棚户区、库区居民向城区搬迁集中,矿区、库区学校生源急剧减少,乌达区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2所,其中初级中学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中学在校学生3 550人;小学6所,小学在校学生6 784人;在校学生共计10 334人,在职教职工1 430人(其中:硕士学历38人,本科学历933人,大专学历409)。有10 551名中小学生享受“四免一补”政策,中小学共计免除杂费184万元,免教科书费242.67万元,免作业本费42.2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共计12.1万元。 在全市中考中,乌达区考生投考率达100%,均分排全市第一,实验操作、计算机测试、体育测试均排全市均分第一。北师大乌海附校的“龙头”示范作用初显,乌达区600分以上优秀生人数排全市第二。  

    【文化教育】开展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新组建文化队伍45支。加大文化娱乐场所监管力度,依法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场所33家。举办自治区青少年户外体育夏令营活动,乌兰淖尔生态休闲体育园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夏令营活动营地。”民间文化队伍稳步发展,打造2个市级示范特色文化社区。根据群众文化体育需求,以集中培训和“订单式”为主,举办了广场舞、扇子舞、健身操、合唱与指挥、小品小戏创作等一系列培训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和二人台培训,促进地区传统文化的推广。有23个社团(协会),固定成员4 000余人,各类群众文体队伍发展到90多支,年龄结构上逐渐向年轻化发展,能够全年常态化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卫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巴音赛、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320家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20家药店与国家药品安全网络实现对接。强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特殊人群健康管理,为全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0.6万份。完成信息化设备采购及平台搭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10.6万份,建档率76.5%。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 486人。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平台开始运行,区中心医院投入20余万元完成院内信息化系统升级,其他民营医院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了全区卫生信息化平台与全市信息化平台并轨及居民健康信息共享。  

    【社会保障】 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 155人,基本养老保险费源核定任务数16 90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累计达到15 663人,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率为97%。针对遗属、低保户等困难人群参保难问题,累计将2 917名困难群众纳入“五七工”、“集体工”参保统筹,为1 060余名遗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城镇新增就业3 24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 000个。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 034万元,成功创业603人。截至年底,全区核定城乡低保对象3 2375 870人,新增低保对象348608人,停发408921人,累计支出低保金2 052.06万元。提高贫困大学生一次性救助标准,对54名(本科30人、专科24人)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6.5万元。新建1个社区、改扩建4个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建设4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年内,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0万元,其中新建、改扩建社区项目资金50万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资金40万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方面,重点优抚对象84人,全年发放抚恤补助金102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9.7万元,退伍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费6.2万元,自谋职业金52.6万元,慰问金4.9万元,为优抚对象缴纳养老保险2.1万元,医疗保险0.8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