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卷

  • 五原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蔡明学(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辛忠明  

        长:郭占江  

    政协主席:李星  

    武装部长:段新文(5月离任)石磊(5月任职)  

        委:诗涛(蒙古族 4月离任)赵其林(5月任职)  

    【概况】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8个镇、1个乡,面积2 492.2平方公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 042米;南隔黄河,北依阴山,西与临河接壤,东连乌拉特前旗。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湖泊93个。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有耕地153.3千公顷,总人口27.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28.2亿元,第二产业45.5亿元,第三产业2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10.2%8%,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644.627.8。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01.3亿元,同比增长6.5%。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 186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2 534元,同比增长12.8%  

    【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8.8%,农作物总播面积230万亩,较上年增长16.6%,其中种植小麦34.7万亩,比上年少10.6万亩;玉米48.8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葵花121.7万亩,比上年增加43.2万亩;瓜菜类13万亩,比上年减少1.5万亩。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45 803.5万公斤,其中小麦12 208万公斤、小麦单产356公斤;玉米33 337.5万公斤、玉米单产683公斤;蔬菜单产3 400公斤。以设施农业、葵花两大产业为主导,八里桥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已具规模,设施农业步入转型阶段,面积增至5万亩,举办了全国葵花产业研讨会,“菜博园”已具雏形,培育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个、自治区级2个。全年化肥施用量60 216吨,地膜覆盖159.6万亩。番茄种植0.89万亩,同比减少77%,总产量2 882.25万公斤,同比减少79.7%。改造中低产田9.5万亩,新增节水面积9.5万亩,开挖渠系708公里。玉米、小麦良种补贴资金339万元。全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97.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农机具补贴全部到位,受益农户1 615户,当年新增补贴农牧机具1 801台(件)。机具种类主要有:拖拉机、播种机、平地机、犁地机、收割机、精选机、起垄覆膜机、大棚卷帘机。农作物机耕率90%,机播率80%,机收率44%,综合机械化水平75%  

    【畜牧业】年牧业总产值16.9亿元,家畜总头数132万头(只),同比增加3.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2.33万头(只),小牲畜129.7万头(只)。良种改良率99%,疫病防疫率92%,牲畜出栏率121%,高品率112.7%。肉类总产量45 000吨,同比增加4.29%。年产猪肉15 923吨,同比减少2.9%;年产牛肉81吨,同比减少1.39%;年产羊肉24 977吨,同比增加1.8%;年产羊毛1 152吨,同比增加7.7%;年产奶产品41 045吨,同比增加4.1%。新建规模养殖场21个,新增肉羊示范社10个,培育养殖示范户560户,举办了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羊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设施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 322吨,同比增长6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 894.5万元。  

    【林业】实现林业总产值3 546万元,围绕“五环”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6.9万亩,新育苗1.6万亩,幼龄抚育面积0.5万亩。实施通道绿化500公里,完成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点11处,共造林2.15万亩,栽植树苗173.4万株。完成13个集镇30个村的村屯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13%。用于造林总投资4.8亿元。当年被评为全国绿化示范县、全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县。  

    【水利】完成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投资6 995万元。举办了全市三年排水设施改造工程现场会,全年清淤开挖排沟1 150公里,自来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修建水工建筑物626座,完成建筑物投资3 694万元,更新改造25座扬水站,总投资达980万元。高标准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45万亩,水利用率58%,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排水工程在全市领先。  

    【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6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产品销售率98.8%,同比上升3.7%。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增长较大的有火力发电、洗煤、水泥、炒货制品、玻璃制品;减少的有合成氨、番茄酱、酒精、白酒。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3家,主营业务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利税收入1 74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20个,亏损额5 584万元,同比减少1 045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清收项目用地1 030亩。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1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7户。  

    【建筑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行业,全县具有建筑资质企业5家,当年实现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1.4%,续建、新建房屋面积21.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7.6%,全年投资完成4.58亿元,同比下降35%,完成利税3 076万元.经济效益较上年下滑,技术及设备更新加快,建筑施工许可、工程招标、监理、安监、工程质量均已步入正轨管理及监督。年内棚户区改造拆迁逐步理顺,当年全县步梯楼均价3 200/平方米、高层楼均价3 600/平方米。  

    【国内贸易】全县工商户10 447户,从业人员23 900人 。全年消费品市场总体价格上扬,购销两旺。批发贸易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城镇销售额18.1亿元,增长17.9%;农村销售额4.8亿元,增长18%。全年商品流通畅通、货源充足、种类较上年增多。工业产品销售率98%,主要销售洗煤、发电、炒货制品、水泥、玻璃制品,以上销售产品均大幅增长。产品均大幅下降的有番茄酱,白酒、合成氨。农畜产品销售以葵花、面粉、肉类为主,价格总体上扬。当年葵花交易量4.15亿公斤,交易额20亿元,从业商户390户,内销外销肉食品2 055吨。大米全部外购、面粉一部分自产、一部分外购,两类主食价格均上涨。商品房销售量小幅上涨,售价同比增长9%,主要销售给农村进城务工者。燃油消费量大幅增加,价格上涨,燃煤销售量减少,价格下降。衣着类以外购为主,花样品牌增多,价格平稳。电子产品购销两旺,价格略降。蔬菜瓜果供应品种齐全,价格总体上扬,早市西瓜、水果类以外购为主。主营轿车店全县12家,销售量增加。网购人数增多,主要以购买衣着、电子产品、化妆品为多。全年进口商品主要有:化肥(种肥)、汽车、电视、手机(原件)、转基因美杂交葵花原种、西药(小部分)。出口商品主要有:葵仁、番茄酱、面粉、羊绒。县城建有大型购物综合商厦四处,农贸交易市场两处。农村建有117个农家店。  

    【交通运输】全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8%,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764万吨,同比增长8.4%;公路客运量872万人次,同比增长8.9%。用于公路新建、改建、养护、燃油补贴支出1.26亿元。同比增长48.8%。一级公路、110国道改扩建、250公里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刘召火车站广场修建工程完成,广通客运新站建成运营。新增设6路公交专线和新增15辆公交车,城区客运公交框架完善。城区内高新路、团结西路、建设西路建成通行,城区出行更为便捷。人均交通支出482元,同比增长14.2%  

    【电力】农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向阳、天吉泰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工并运营。全县城乡居民用电量增加,工厂用电量减少,用电安全,电价未涨,收费公开,24小时提供电力保障维修服务,服务三农时效性增强。全县自发火力发电量29 927万千瓦小时。晟宇光发电、大唐光伏发电项目相断投产。全县城乡居民用电实行同网同价。  

    【邮政通信】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 234万元,同比增长10%。报刊杂志订阅每百人6份,种类增多。快递业务量增加,服务更加完善。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66台,移动电话每百户236部,手机上网、购物、网银、微信群发更加便捷,通信资费总体下调。服务模式呈多样性。全县有邮政、电信、铁通、移动、联通企业5家。人均通信支出435元,同比增长13%  

    【环境保护】确定工业源及农业源减排企业7家,削减化学需氧量604吨、氨氮37吨,分别完成目标的198%436%。削减二氧化硫357.9吨、氮氧化物754吨,环境大为改观。节能环保支出3 729万元,同比增长26%。严把环评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全年共经办环保立项(初审)23家,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1家。加强环境监察执法,指导3家大型企业完成了建设项目按环保达标竣工验收,督促企业建设项目严格按环保规定从严治污建设。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转。严格监管重点污染源,全年现场监察300次,监察企业70家,受理举报电话96件,办结率100%。开展自然生态专项保护,九个乡镇备选项目录入环保项目库。当年处置医疗废物27.9吨,工业废物均由包头专业机构协助处理。  

    【财政】全年财政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6.4%;总支出21亿元,同比增加14.8%,全年争取项目资金6.3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拨付设施农业资金1 322万元;拨付园区及黄河大桥建设资金2.47亿元;拨付园林绿化及租地造林6 707万元;拨付城镇公园、广场、市政街道建设资金1.19亿元;化解政法单位及乡镇债务1 292万元。全年总支出1.98亿元,同比增长14.2%。推进国库集中支出制度。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完成采购金额619万元。强化财政监管,共涉资金8.7亿元。财政支出资金和可利用财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的原则,加强财源建设,压缩 “三公”经费,坚持以法理财。  

    【税务】落实“营改增”税收政策,对全县重点税源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变化,强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当年国税部门组织完成收入1.21亿元,较上年增收1 407万元,同比增长13.4%。地税部门组织完成收入3.18亿元,较上年增收4 021万元,同比增长14.49%。由财政部门组织完成非税收入2 940万元,较上年增收941万元,同比增长47%。对不动产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耕地占用税、欠税清理整顿,确保应收尽收。  

    【金融】存贷总额同步快速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0.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43.28亿元,同比增长21.6%,人均存款15 971元。各项贷款44.77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短期贷款35.95亿元,中长期贷款8.82亿元。银行服务客户项目增加,理财产品种类齐全。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中国银行五原支行挂牌营业。全县有金融机构9家,县城金融体系完善。当年保险业务增加,主要是农作物保险,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县有保险公司6家。  

    【文化】有文化艺术团体一个,文化馆、体育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一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公司、微波站各一个;休闲娱乐文化历史广场(园)8个,各乡镇都建有文化站。《古郡晨报》每周一期。三级文化网络日趋完善,全年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4.85万户,覆盖率100%,民隆河套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设施完工,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启动建设。举办全区首届村道自行车比赛。完成河套影视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隆兴湖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县城内12个社区文艺活动演出定期开展。举办第三届“平安综治杯”乒乓球比赛,举办一年一度“信合杯”迎新春庆元宵文艺活动,举办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全年文化支出1 006万元,同比增长15.9%  

    【教育】全县有普遍中学6所,在校生14 688人;小学校20所,比上年减少9所,在校学生12 314人,比上年减少5.6%;幼儿园18所,在校幼儿4 5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教职员工2 397人。中小学教学水平居全市前列,职中高考成绩为全市第一名,高考录取率68%。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9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落实“两免”资金768万元,受益学生6 207名。年内新建的蒙古族学校、套海镇、塔尔湖镇幼儿园主体工程,在职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全额发放。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的参加人数同比上年减少。  

    【卫生】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室)195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私人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9所,社区医疗服务点(室)7个,村级卫生室110个,个体诊所54个。全县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1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 088人。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品价格下降8.8%。为1万名6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计生惠民政策使4 160名群众受益。全年用于医疗卫生总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110%。新农合补助每人280元,其参保人数19.3万人。新建三个乡级卫生院(服务中心)。6岁以下的儿童防疫接种率100%,妇幼保健日门诊量230人次,全年对48户药店进行专项检查。  

    【科技】全县有专职科技人员102人。全年用于设施农牧业科研补贴1 322万元。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温室种植早春茬瓜菜育苗技术获得成功,推广大面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田,推广增产增收优良小麦品种3个,玉米14个,向日葵5个,甜瓜2个。热带水果火龙果试种成功,对比试验牧草品种3个并推广种植。隆镇万亩现代农业园被列入区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科技推广示范田1.27万亩。中国畜牧业协会为养羊(肉羊)示范户发放技术资料300余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田推广面积增加到4万亩。盐碱地种植高产油葵新技术取得成功。科技含量极高的30MWP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研制的16C系列比重复试筛选机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中选送的科普DV《远离辐射》作品获市科技一等奖。开办送农机技术下乡活动培训班6次。  

    【劳动】全县国有单位从业人员9 370人,城镇集体单位109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933人。全员人均工资2 330元。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 824名,共分29期。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586人,其中人才储备60名、“三支一扶”26名、社区志愿者40名、创业培训60名、人才市场就业350名。审报评定初级职称58人、高级职称8人(卫生系统)。推行劳动用工网上备案制度,已完成网上备案企业3013个行业,涉及用工1 599人。完成了公务员统计工作。提高了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事业单位全额发放年终绩效工资,行政包括参公单位兑现了带薪年假工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大,受理案件结办率92%  

    【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 5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9万人,发放财政贴息贷款2 000万元,帮助584名妇女进行就业,发放就业补助1 08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补贴168名就业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45.3万元。现全县建有7个标准化劳动就业保障所。2013年度“4050”人员社保补贴已办理完毕。发放2 210万元小额贷款使其442户实现就业与创业。培育了三个创业园区,并申请到1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组建了由就业、财政、工商、地税组成的创业(就业)服务团。主办“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招聘会,13个用工单位参与,并提供就业岗位108个,300人参加招聘达成意向41人,送发就业宣传单1 200份。  

    【社会保障】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1.58亿元,人均比上年增加110元,企业退休金待遇标准人均每人1 725元。城镇企业职工参保人数达两万人。截至缴费限定截至期101日,全县五项社保基金累计收入6 822.53万元。同比增收676.69万元,增长11%。支出7 596.52万元,同比增加支出1 546.97万元,增长26%。扩大并放松了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及入统条件,企业为员工缴纳统筹步入法定程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农村,共分十个档次,最高1 000元,最低100元任其选择,财政每提高一档补贴30元。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  

    【人民生活】人口增长保持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1 987人,自然增长率3.43‰。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 168元,消费人均支出14 826元,农村居民均纯收入12 543元。当年脱贫6 200人。城镇居民均住房面积31.5平方米,农村居民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居住更加舒适,人均年支出1 499元。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向精细保健发展,食品消费支出人均年支出4 489元。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两项年人均支出1 753元。衣着类人均年支出3 464元。新增供热300万平方米,解决了多年的供热难题。全年实施保障房1 54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 800户,发放惠农补贴2亿元,生态移民1 300人。城乡低保““三无”人员民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建成宜居美丽村庄90个、便民休闲健身场所13处。棚户区改造有力推进,当年征收房屋1 100户。城区亮化、硬化、绿化建设取得进展,共亮化道路55公里、硬化人行道5.4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 750亩。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心敬老院启动运行。新建标准化农家店55个。全年用于民生保障支出12.05亿元。  

    【葵花产业发展】421日,五原县葵花炒货食品首次参与第七届中国坚果炒货休闲食品展览会。94日,国家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2013年度理事会暨中国葵花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五原举行。1025日,内蒙古葵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仪式在五原县举行。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五原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蔡明学(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辛忠明  

        长:郭占江  

    政协主席:李星  

    武装部长:段新文(5月离任)石磊(5月任职)  

        委:诗涛(蒙古族 4月离任)赵其林(5月任职)  

    【概况】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部,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8个镇、1个乡,面积2 492.2平方公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 042米;南隔黄河,北依阴山,西与临河接壤,东连乌拉特前旗。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湖泊93个。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有耕地153.3千公顷,总人口27.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28.2亿元,第二产业45.5亿元,第三产业2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10.2%8%,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644.627.8。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01.3亿元,同比增长6.5%。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0 186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2 534元,同比增长12.8%  

    【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8.8%,农作物总播面积230万亩,较上年增长16.6%,其中种植小麦34.7万亩,比上年少10.6万亩;玉米48.8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葵花121.7万亩,比上年增加43.2万亩;瓜菜类13万亩,比上年减少1.5万亩。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45 803.5万公斤,其中小麦12 208万公斤、小麦单产356公斤;玉米33 337.5万公斤、玉米单产683公斤;蔬菜单产3 400公斤。以设施农业、葵花两大产业为主导,八里桥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已具规模,设施农业步入转型阶段,面积增至5万亩,举办了全国葵花产业研讨会,“菜博园”已具雏形,培育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个、自治区级2个。全年化肥施用量60 216吨,地膜覆盖159.6万亩。番茄种植0.89万亩,同比减少77%,总产量2 882.25万公斤,同比减少79.7%。改造中低产田9.5万亩,新增节水面积9.5万亩,开挖渠系708公里。玉米、小麦良种补贴资金339万元。全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97.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农机具补贴全部到位,受益农户1 615户,当年新增补贴农牧机具1 801台(件)。机具种类主要有:拖拉机、播种机、平地机、犁地机、收割机、精选机、起垄覆膜机、大棚卷帘机。农作物机耕率90%,机播率80%,机收率44%,综合机械化水平75%  

    【畜牧业】年牧业总产值16.9亿元,家畜总头数132万头(只),同比增加3.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2.33万头(只),小牲畜129.7万头(只)。良种改良率99%,疫病防疫率92%,牲畜出栏率121%,高品率112.7%。肉类总产量45 000吨,同比增加4.29%。年产猪肉15 923吨,同比减少2.9%;年产牛肉81吨,同比减少1.39%;年产羊肉24 977吨,同比增加1.8%;年产羊毛1 152吨,同比增加7.7%;年产奶产品41 045吨,同比增加4.1%。新建规模养殖场21个,新增肉羊示范社10个,培育养殖示范户560户,举办了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羊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设施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 322吨,同比增长6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 894.5万元。  

    【林业】实现林业总产值3 546万元,围绕“五环”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6.9万亩,新育苗1.6万亩,幼龄抚育面积0.5万亩。实施通道绿化500公里,完成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点11处,共造林2.15万亩,栽植树苗173.4万株。完成13个集镇30个村的村屯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13%。用于造林总投资4.8亿元。当年被评为全国绿化示范县、全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县。  

    【水利】完成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投资6 995万元。举办了全市三年排水设施改造工程现场会,全年清淤开挖排沟1 150公里,自来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修建水工建筑物626座,完成建筑物投资3 694万元,更新改造25座扬水站,总投资达980万元。高标准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45万亩,水利用率58%,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排水工程在全市领先。  

    【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6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产品销售率98.8%,同比上升3.7%。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增长较大的有火力发电、洗煤、水泥、炒货制品、玻璃制品;减少的有合成氨、番茄酱、酒精、白酒。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3家,主营业务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利税收入1 74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20个,亏损额5 584万元,同比减少1 045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清收项目用地1 030亩。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1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7户。  

    【建筑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行业,全县具有建筑资质企业5家,当年实现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1.4%,续建、新建房屋面积21.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7.6%,全年投资完成4.58亿元,同比下降35%,完成利税3 076万元.经济效益较上年下滑,技术及设备更新加快,建筑施工许可、工程招标、监理、安监、工程质量均已步入正轨管理及监督。年内棚户区改造拆迁逐步理顺,当年全县步梯楼均价3 200/平方米、高层楼均价3 600/平方米。  

    【国内贸易】全县工商户10 447户,从业人员23 900人 。全年消费品市场总体价格上扬,购销两旺。批发贸易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城镇销售额18.1亿元,增长17.9%;农村销售额4.8亿元,增长18%。全年商品流通畅通、货源充足、种类较上年增多。工业产品销售率98%,主要销售洗煤、发电、炒货制品、水泥、玻璃制品,以上销售产品均大幅增长。产品均大幅下降的有番茄酱,白酒、合成氨。农畜产品销售以葵花、面粉、肉类为主,价格总体上扬。当年葵花交易量4.15亿公斤,交易额20亿元,从业商户390户,内销外销肉食品2 055吨。大米全部外购、面粉一部分自产、一部分外购,两类主食价格均上涨。商品房销售量小幅上涨,售价同比增长9%,主要销售给农村进城务工者。燃油消费量大幅增加,价格上涨,燃煤销售量减少,价格下降。衣着类以外购为主,花样品牌增多,价格平稳。电子产品购销两旺,价格略降。蔬菜瓜果供应品种齐全,价格总体上扬,早市西瓜、水果类以外购为主。主营轿车店全县12家,销售量增加。网购人数增多,主要以购买衣着、电子产品、化妆品为多。全年进口商品主要有:化肥(种肥)、汽车、电视、手机(原件)、转基因美杂交葵花原种、西药(小部分)。出口商品主要有:葵仁、番茄酱、面粉、羊绒。县城建有大型购物综合商厦四处,农贸交易市场两处。农村建有117个农家店。  

    【交通运输】全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8%,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764万吨,同比增长8.4%;公路客运量872万人次,同比增长8.9%。用于公路新建、改建、养护、燃油补贴支出1.26亿元。同比增长48.8%。一级公路、110国道改扩建、250公里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刘召火车站广场修建工程完成,广通客运新站建成运营。新增设6路公交专线和新增15辆公交车,城区客运公交框架完善。城区内高新路、团结西路、建设西路建成通行,城区出行更为便捷。人均交通支出482元,同比增长14.2%  

    【电力】农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向阳、天吉泰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工并运营。全县城乡居民用电量增加,工厂用电量减少,用电安全,电价未涨,收费公开,24小时提供电力保障维修服务,服务三农时效性增强。全县自发火力发电量29 927万千瓦小时。晟宇光发电、大唐光伏发电项目相断投产。全县城乡居民用电实行同网同价。  

    【邮政通信】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 234万元,同比增长10%。报刊杂志订阅每百人6份,种类增多。快递业务量增加,服务更加完善。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66台,移动电话每百户236部,手机上网、购物、网银、微信群发更加便捷,通信资费总体下调。服务模式呈多样性。全县有邮政、电信、铁通、移动、联通企业5家。人均通信支出435元,同比增长13%  

    【环境保护】确定工业源及农业源减排企业7家,削减化学需氧量604吨、氨氮37吨,分别完成目标的198%436%。削减二氧化硫357.9吨、氮氧化物754吨,环境大为改观。节能环保支出3 729万元,同比增长26%。严把环评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全年共经办环保立项(初审)23家,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1家。加强环境监察执法,指导3家大型企业完成了建设项目按环保达标竣工验收,督促企业建设项目严格按环保规定从严治污建设。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转。严格监管重点污染源,全年现场监察300次,监察企业70家,受理举报电话96件,办结率100%。开展自然生态专项保护,九个乡镇备选项目录入环保项目库。当年处置医疗废物27.9吨,工业废物均由包头专业机构协助处理。  

    【财政】全年财政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6.4%;总支出21亿元,同比增加14.8%,全年争取项目资金6.3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拨付设施农业资金1 322万元;拨付园区及黄河大桥建设资金2.47亿元;拨付园林绿化及租地造林6 707万元;拨付城镇公园、广场、市政街道建设资金1.19亿元;化解政法单位及乡镇债务1 292万元。全年总支出1.98亿元,同比增长14.2%。推进国库集中支出制度。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完成采购金额619万元。强化财政监管,共涉资金8.7亿元。财政支出资金和可利用财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的原则,加强财源建设,压缩 “三公”经费,坚持以法理财。  

    【税务】落实“营改增”税收政策,对全县重点税源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变化,强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当年国税部门组织完成收入1.21亿元,较上年增收1 407万元,同比增长13.4%。地税部门组织完成收入3.18亿元,较上年增收4 021万元,同比增长14.49%。由财政部门组织完成非税收入2 940万元,较上年增收941万元,同比增长47%。对不动产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耕地占用税、欠税清理整顿,确保应收尽收。  

    【金融】存贷总额同步快速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0.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43.28亿元,同比增长21.6%,人均存款15 971元。各项贷款44.77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短期贷款35.95亿元,中长期贷款8.82亿元。银行服务客户项目增加,理财产品种类齐全。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中国银行五原支行挂牌营业。全县有金融机构9家,县城金融体系完善。当年保险业务增加,主要是农作物保险,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县有保险公司6家。  

    【文化】有文化艺术团体一个,文化馆、体育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一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公司、微波站各一个;休闲娱乐文化历史广场(园)8个,各乡镇都建有文化站。《古郡晨报》每周一期。三级文化网络日趋完善,全年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4.85万户,覆盖率100%,民隆河套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设施完工,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启动建设。举办全区首届村道自行车比赛。完成河套影视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隆兴湖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县城内12个社区文艺活动演出定期开展。举办第三届“平安综治杯”乒乓球比赛,举办一年一度“信合杯”迎新春庆元宵文艺活动,举办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全年文化支出1 006万元,同比增长15.9%  

    【教育】全县有普遍中学6所,在校生14 688人;小学校20所,比上年减少9所,在校学生12 314人,比上年减少5.6%;幼儿园18所,在校幼儿4 5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教职员工2 397人。中小学教学水平居全市前列,职中高考成绩为全市第一名,高考录取率68%。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9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落实“两免”资金768万元,受益学生6 207名。年内新建的蒙古族学校、套海镇、塔尔湖镇幼儿园主体工程,在职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全额发放。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的参加人数同比上年减少。  

    【卫生】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室)195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私人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9所,社区医疗服务点(室)7个,村级卫生室110个,个体诊所54个。全县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1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 088人。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品价格下降8.8%。为1万名6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计生惠民政策使4 160名群众受益。全年用于医疗卫生总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110%。新农合补助每人280元,其参保人数19.3万人。新建三个乡级卫生院(服务中心)。6岁以下的儿童防疫接种率100%,妇幼保健日门诊量230人次,全年对48户药店进行专项检查。  

    【科技】全县有专职科技人员102人。全年用于设施农牧业科研补贴1 322万元。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温室种植早春茬瓜菜育苗技术获得成功,推广大面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田,推广增产增收优良小麦品种3个,玉米14个,向日葵5个,甜瓜2个。热带水果火龙果试种成功,对比试验牧草品种3个并推广种植。隆镇万亩现代农业园被列入区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科技推广示范田1.27万亩。中国畜牧业协会为养羊(肉羊)示范户发放技术资料300余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田推广面积增加到4万亩。盐碱地种植高产油葵新技术取得成功。科技含量极高的30MWP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研制的16C系列比重复试筛选机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中选送的科普DV《远离辐射》作品获市科技一等奖。开办送农机技术下乡活动培训班6次。  

    【劳动】全县国有单位从业人员9 370人,城镇集体单位109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933人。全员人均工资2 330元。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 824名,共分29期。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586人,其中人才储备60名、“三支一扶”26名、社区志愿者40名、创业培训60名、人才市场就业350名。审报评定初级职称58人、高级职称8人(卫生系统)。推行劳动用工网上备案制度,已完成网上备案企业3013个行业,涉及用工1 599人。完成了公务员统计工作。提高了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事业单位全额发放年终绩效工资,行政包括参公单位兑现了带薪年假工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大,受理案件结办率92%  

    【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 5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9万人,发放财政贴息贷款2 000万元,帮助584名妇女进行就业,发放就业补助1 08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补贴168名就业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45.3万元。现全县建有7个标准化劳动就业保障所。2013年度“4050”人员社保补贴已办理完毕。发放2 210万元小额贷款使其442户实现就业与创业。培育了三个创业园区,并申请到1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组建了由就业、财政、工商、地税组成的创业(就业)服务团。主办“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招聘会,13个用工单位参与,并提供就业岗位108个,300人参加招聘达成意向41人,送发就业宣传单1 200份。  

    【社会保障】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1.58亿元,人均比上年增加110元,企业退休金待遇标准人均每人1 725元。城镇企业职工参保人数达两万人。截至缴费限定截至期101日,全县五项社保基金累计收入6 822.53万元。同比增收676.69万元,增长11%。支出7 596.52万元,同比增加支出1 546.97万元,增长26%。扩大并放松了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及入统条件,企业为员工缴纳统筹步入法定程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农村,共分十个档次,最高1 000元,最低100元任其选择,财政每提高一档补贴30元。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  

    【人民生活】人口增长保持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1 987人,自然增长率3.43‰。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 168元,消费人均支出14 826元,农村居民均纯收入12 543元。当年脱贫6 200人。城镇居民均住房面积31.5平方米,农村居民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居住更加舒适,人均年支出1 499元。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向精细保健发展,食品消费支出人均年支出4 489元。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两项年人均支出1 753元。衣着类人均年支出3 464元。新增供热300万平方米,解决了多年的供热难题。全年实施保障房1 54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 800户,发放惠农补贴2亿元,生态移民1 300人。城乡低保““三无”人员民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建成宜居美丽村庄90个、便民休闲健身场所13处。棚户区改造有力推进,当年征收房屋1 100户。城区亮化、硬化、绿化建设取得进展,共亮化道路55公里、硬化人行道5.4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 750亩。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心敬老院启动运行。新建标准化农家店55个。全年用于民生保障支出12.05亿元。  

    【葵花产业发展】421日,五原县葵花炒货食品首次参与第七届中国坚果炒货休闲食品展览会。94日,国家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2013年度理事会暨中国葵花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五原举行。1025日,内蒙古葵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仪式在五原县举行。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