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卷

  • 正蓝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田永  

    人大常委会主任:斯琴其木格(女 蒙古族)  

        长:宝音图(蒙古族)  

    政协主席:斯琴(蒙古族)  

    武装部长:袁忠华  

        委:逯鸿  

    【概况】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土地面积10 182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83 192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1 743人,占总人口的38.16%;汉族人口45 720人,占总人口的54.96%;其他少数民族5 729人,占总人口的6.89%。辖3个镇、4个苏木、1个种畜场、1个示范区。上都镇是旗政府所在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1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7亿元,增长7.4%。三产比例为10.767.821.5。工业增加值完成38.2亿元,同比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亿元,增长5.0%;年内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0项,引进盟外资金38.3亿元,增长46.6%;地方财政总收入11.93亿元,增长12.05%。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 394元,增长10.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 260元,增长14%  

    【农牧业】整合农牧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1 856.86万元。实施自治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5 40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3.5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数控制在60.3万头(只)。牲畜良改比重98.8%。围绕牧业结构调整,转变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牧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肉牛、奶牛、察哈尔羊三大特色产业。实现农牧业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7.1%。新建畜牧业产业养殖园区1处,一次性育肥200头以上的育肥牛基地20处,肉牛育肥合作社40个,育肥存栏肉牛3万头。实施以浩特为单位的联户经营模式,推进家庭牧场建设,新建家庭牧场50个。转变奶牛养殖小区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质量和效益。奶牛牧场化养殖场13处,奶牛养殖户3 427户,奶牛存栏2万头。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推进马铃薯、蔬菜、饲草料等具有县域优势、地方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年内新建有机蔬菜种植园区1处。全旗农作物播种面31万亩,粮食总产量3.97万吨。  

    【生态建设】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草场面积1 457.65万亩,其中禁牧600.03万亩,草畜平衡857.62万亩。共发放补助奖励资金8 267万元,实现局部禁牧,全境休牧,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初步形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绿色生态屏障。  

    【林业水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面积28.5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人工造林4.5万亩。推进全区园林城镇创建工作,新建城镇绿地35.5万平米。环境综合治理按照控制指标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单位GDP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6%。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节水灌溉项目工程,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2处,解决4 544人、2.6万余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完成上都河道清淤疏凌59.96公里,其中塞北管理区段47.22公里;上都河段12.74公里。  

    【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17.5%。能源重点产业工业实现价值67.99亿元,增长31.3%。全旗工业企业100家;电力装机总容量372万千瓦;镍铁年生产能力5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2万吨;石膏板年加工能力500万平米;石灰石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免烧砖年加工能力4万立方米;牲畜年加工能力100万羊单位;热力供应558万平米。上都电厂三期500千伏输变电送出工程蓝旗段全部竣工。6台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突破196亿度,实现产值64.4亿元,增长7.4%  

    【基础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7亿元。新维修道路9 9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18 600米,上都镇建城区面积13.73平方米。结合申报自治区级园林绿化城市建设,重点对生态园、垃圾填埋场、学校校园进行绿化。城镇绿化覆盖率45%;供水工程完成投资480万元,供水普及率96%;新增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65%。六横四纵道路网基本形成,人均道路面积31.6平方米。建成雨水排水管道0.9万延长米、污水排水管道6.14万延长米;城镇化率达52%  

    【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0项,引进盟外资金28.3亿元,同比增长4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5%38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  

    【教育】蒙古族小学新建综合办公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1 700万元为旗综合高中购置生化地理教学仪器。新建和扩建6所学校塑胶操场。推进中小学校精细化管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高中阶段入学率90.3%。教师教研队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盟级以上各类培训208人(次)。  

    【科技】完成盟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推广农牧业增产实用技术10余项,有2项科研成果获锡盟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内共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3 250余人(次)。在“全盟科技活动周暨全盟第十八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期间,组织科普演出2场,发放科普宣传材料1万余份。加大科技投入,争取科研项目资金210万元,成功申报科技项目3项。  

    【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苏木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基本覆盖。举办第七届察干伊德文化节、马文化节等文化旅游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传承人6名;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传承人28名;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侍郎城古城遗址位于上都镇北2公里处,建于公元810年,是金代政治军事重要基地。古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 052.5米,南北长1 136.8米。周长达4公里左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彼此间距离60米左右。古城东北角有方形子城,东西距离约289.5米。古城中部、西南以及中部偏南有建筑台基遗迹。该城为金代新桓州、元代桓州及明桓州驿。1986年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5月被列入古遗址及古墓葬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活动举行】62223日由锡盟文化体育局、正蓝旗人民政府主办,锡盟群众艺术馆、正蓝旗文化局承办的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活动在正蓝旗举行。全盟12个旗县的90多名代表性传承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展示活动,十大类传统手工艺、民间美术、民俗等2千余件作品参加展示。都仁毕力格等6名传承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旅游业】推进民族文化体验型、特色草原休闲型和生态环境观光型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业发展,成为中俄蒙“重走茶叶之路·北京——贝加尔线路”的重要节点。有自治区星级“牧人之家”9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万人(次),实现收入1.9亿元。上都镇参加2013中国最美村镇网上投票活动。网民投票15 362票和专家级媒体投票63票,综合网络投票排名和30位来自国务院综合司、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等专家顾问以及100家媒体评选,上都镇入选中国最美村镇60强,获得“2013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  

    【卫生】旗医院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提高75%,农牧民参合率95%。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六苗接种率98%以上。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48‰。实行国家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65岁以上城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就业】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空岗位报告制度,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举办类技能培训36期,培训1 514人,农牧区转移劳动力就业3 530人。城镇新增就业1 8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组织4期大学生创业培训。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 000万元。  

    【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8 411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享受城镇低保和农村牧区低保人数8 134万人,发放资金3 245.42万元。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实施80岁以上低收入和无固定工资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1 2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43%。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廉租住房160套,棚改安置房300套。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5万人。开展医疗保险待遇调整工作,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统筹区域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实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革命老区、产业化扶贫等落实帮扶资金238万元,276941人实现稳定脱贫。重点救助贫困大学生,为301名贫困大学生提供补助资金56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正蓝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田永  

    人大常委会主任:斯琴其木格(女 蒙古族)  

        长:宝音图(蒙古族)  

    政协主席:斯琴(蒙古族)  

    武装部长:袁忠华  

        委:逯鸿  

    【概况】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土地面积10 182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83 192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1 743人,占总人口的38.16%;汉族人口45 720人,占总人口的54.96%;其他少数民族5 729人,占总人口的6.89%。辖3个镇、4个苏木、1个种畜场、1个示范区。上都镇是旗政府所在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1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7亿元,增长7.4%。三产比例为10.767.821.5。工业增加值完成38.2亿元,同比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亿元,增长5.0%;年内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0项,引进盟外资金38.3亿元,增长46.6%;地方财政总收入11.93亿元,增长12.05%。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2 394元,增长10.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 260元,增长14%  

    【农牧业】整合农牧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1 856.86万元。实施自治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5 400万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3.5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数控制在60.3万头(只)。牲畜良改比重98.8%。围绕牧业结构调整,转变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牧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肉牛、奶牛、察哈尔羊三大特色产业。实现农牧业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7.1%。新建畜牧业产业养殖园区1处,一次性育肥200头以上的育肥牛基地20处,肉牛育肥合作社40个,育肥存栏肉牛3万头。实施以浩特为单位的联户经营模式,推进家庭牧场建设,新建家庭牧场50个。转变奶牛养殖小区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质量和效益。奶牛牧场化养殖场13处,奶牛养殖户3 427户,奶牛存栏2万头。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推进马铃薯、蔬菜、饲草料等具有县域优势、地方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年内新建有机蔬菜种植园区1处。全旗农作物播种面31万亩,粮食总产量3.97万吨。  

    【生态建设】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草场面积1 457.65万亩,其中禁牧600.03万亩,草畜平衡857.62万亩。共发放补助奖励资金8 267万元,实现局部禁牧,全境休牧,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初步形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绿色生态屏障。  

    【林业水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面积28.5万亩。其中,飞播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人工造林4.5万亩。推进全区园林城镇创建工作,新建城镇绿地35.5万平米。环境综合治理按照控制指标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单位GDP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6%。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节水灌溉项目工程,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2处,解决4 544人、2.6万余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完成上都河道清淤疏凌59.96公里,其中塞北管理区段47.22公里;上都河段12.74公里。  

    【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17.5%。能源重点产业工业实现价值67.99亿元,增长31.3%。全旗工业企业100家;电力装机总容量372万千瓦;镍铁年生产能力5万吨;水泥年生产能力2万吨;石膏板年加工能力500万平米;石灰石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免烧砖年加工能力4万立方米;牲畜年加工能力100万羊单位;热力供应558万平米。上都电厂三期500千伏输变电送出工程蓝旗段全部竣工。6台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突破196亿度,实现产值64.4亿元,增长7.4%  

    【基础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7亿元。新维修道路9 9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18 600米,上都镇建城区面积13.73平方米。结合申报自治区级园林绿化城市建设,重点对生态园、垃圾填埋场、学校校园进行绿化。城镇绿化覆盖率45%;供水工程完成投资480万元,供水普及率96%;新增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65%。六横四纵道路网基本形成,人均道路面积31.6平方米。建成雨水排水管道0.9万延长米、污水排水管道6.14万延长米;城镇化率达52%  

    【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0项,引进盟外资金28.3亿元,同比增长4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5%38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  

    【教育】蒙古族小学新建综合办公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1 700万元为旗综合高中购置生化地理教学仪器。新建和扩建6所学校塑胶操场。推进中小学校精细化管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7%,高中阶段入学率90.3%。教师教研队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盟级以上各类培训208人(次)。  

    【科技】完成盟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项,推广农牧业增产实用技术10余项,有2项科研成果获锡盟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内共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3 250余人(次)。在“全盟科技活动周暨全盟第十八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期间,组织科普演出2场,发放科普宣传材料1万余份。加大科技投入,争取科研项目资金210万元,成功申报科技项目3项。  

    【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苏木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基本覆盖。举办第七届察干伊德文化节、马文化节等文化旅游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传承人6名;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传承人28名;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侍郎城古城遗址位于上都镇北2公里处,建于公元810年,是金代政治军事重要基地。古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 052.5米,南北长1 136.8米。周长达4公里左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彼此间距离60米左右。古城东北角有方形子城,东西距离约289.5米。古城中部、西南以及中部偏南有建筑台基遗迹。该城为金代新桓州、元代桓州及明桓州驿。1986年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5月被列入古遗址及古墓葬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活动举行】62223日由锡盟文化体育局、正蓝旗人民政府主办,锡盟群众艺术馆、正蓝旗文化局承办的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示活动在正蓝旗举行。全盟12个旗县的90多名代表性传承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参加展示活动,十大类传统手工艺、民间美术、民俗等2千余件作品参加展示。都仁毕力格等6名传承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旅游业】推进民族文化体验型、特色草原休闲型和生态环境观光型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业发展,成为中俄蒙“重走茶叶之路·北京——贝加尔线路”的重要节点。有自治区星级“牧人之家”9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万人(次),实现收入1.9亿元。上都镇参加2013中国最美村镇网上投票活动。网民投票15 362票和专家级媒体投票63票,综合网络投票排名和30位来自国务院综合司、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等专家顾问以及100家媒体评选,上都镇入选中国最美村镇60强,获得“2013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  

    【卫生】旗医院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提高75%,农牧民参合率95%。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六苗接种率98%以上。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48‰。实行国家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65岁以上城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就业】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空岗位报告制度,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举办类技能培训36期,培训1 514人,农牧区转移劳动力就业3 530人。城镇新增就业1 8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组织4期大学生创业培训。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 000万元。  

    【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8 411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享受城镇低保和农村牧区低保人数8 134万人,发放资金3 245.42万元。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实施80岁以上低收入和无固定工资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高龄补贴1 2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43%。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廉租住房160套,棚改安置房300套。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5万人。开展医疗保险待遇调整工作,提高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统筹区域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实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革命老区、产业化扶贫等落实帮扶资金238万元,276941人实现稳定脱贫。重点救助贫困大学生,为301名贫困大学生提供补助资金56万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