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1卷  /  盟市旗县

2001卷

  • 伊克昭盟
  • 【领导名录】

     

      记:邢 

    副书记:云  (蒙古族)

    贾荣昌

      ( 蒙古族)

    张佃敏

    高俊义

      员:宁新平

    陈莲花()

    何润珠

     

      (蒙古族)

    王程熙

     

      任:邢 

    副主任:赵德英

    白怀升(11月退休)

    潘克义

     

      长:云  (蒙古族)

    副盟长:朝  (蒙古族 6月免职)

    高峰云

    赵德英(6月免职)

    朝克图(蒙古族 6月免职)

    王德宝(蒙古族 6月任职)

    杨占林(蒙古族)

    徐万山

    王秉军

    (7月任职)

    白玉岭(蒙古族 6月任职)

     

      席:贾荣昌

    副主席:钱世清(蒙古族)

    方道忠

    包正兴(蒙古族)

    王林祥

    康润清

    张双旺

    纪检委

      记:陈莲花()

     

      长:李凤鸣

    检察院

    检察长:赵子华

    军分区

    司令员:李火明

      委:宁新平

     

    【概况】  2000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年,也是伊克昭盟“第二次创业”的起步之年。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盟各族人民,加大改革力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国内生产总值150.27亿元,增长2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9.70亿元,增长30.50%;第三产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1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 519元,增长2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列全区第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区第四。如期实现了“九五”计划“三个翻番”和本世纪末“走进(自治区)前列”的目标。

    以抓项目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成功地争取和实施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第一条地方铁路准东铁路一期工程完工并通车;210国道包东段高速公路、年产3万吨纳米级轻质碳酸钙一期、准格尔电厂二期、长庆天然气净化工厂、羊胎胚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3万吨锻烧高白超细高岭土、长—呼天然气管输工程等项目立项,甘草和有毒灌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科研报告获批复;煤液化、鄂尔多斯机场、呼准铁路、沿黄百万亩速生丰产林、黄河南岸灌区节水改造、乌兰木伦水库、210国道东胜至苏家河畔高速公路、109国道改建一级公路、准东铁路西延线、龙口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农牧业】 

    调整工作思路  根据全盟整体上仍停留在传统农牧业阶段,并由此导致生态恶化和农牧民增收缓慢两个严重后果的实际,盟委、行署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果断地调整全盟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即“十五”期间及今后10年,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改善生态,增效增收”。其基本内涵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区域布局(在过去以地貌类型划分四大经济类区的基础上,以培植主导产业为目标,将全盟划分为城郊经济区、绒山羊经济区、肉毛羊经济区、水保经济区、高效农牧业经济区)、农牧业结构(种养结构、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结构)、农牧区人口居住布局(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鼓励现有农牧业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把伊克昭盟建成绿色大盟、畜牧业强盟,实现改善生态、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

    抗灾救灾 增收增效  面对持续几年的特大旱灾,把抗灾救灾、增收增效作为农村牧区的中心工作,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狠抓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养殖业和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农牧民劳务输出,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农牧业经济大灾之年平稳增长。农牧渔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1.2%。投入农牧业生产资金4.66亿元,项目资金1.14亿元,抗灾救灾专项资金1 210.6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6万公顷,增长2.0%;节水灌溉面积8.49万公顷,增长28.2%;化肥施用量4.69万吨,下降2.6%。农村牧区用电量1.71亿度,增长15.2%

    农业  经过调整种植结构,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经济作物产量有所提高,比例由73调整为64。与上年相比,总播种面积398.2万亩,减少39.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9.7万亩,调减47.5万亩;经济作物148.5万亩,增加11.5万亩。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91.8万亩,减少15.8万亩;药材8.1万亩,增加2.3万亩;蔬菜5.6万亩,增加1.9万亩;其它经济作物43万亩,增加23万亩。粮食总产量66.73万吨,减少3.18%;油料总产量11.71万吨,增长18.64%;甜菜总产量8.66万吨,增长34.26%。水产品产量4 340吨,增加165吨;水果产量1 688万公斤,增加342万公斤。

    畜牧业  受自然灾害和禁牧圈养的影响,牲畜头数比上年下降。牧业年度统计,家畜总头数614.68万头(),下降15.15%;牲畜总增223.52万头(),总增率30.84%;良种及改良种畜526.64(),比重为85.6%。年末牲畜出栏269.54万头(),下降8.64%;出栏率57.99%,提高3.09个百分点。其中,大畜4.11万头,出栏率17.82%;羊206.08万只,出栏率52.46%;猪59.34万口,出栏率121.5%。肉类总产量8.92万吨,下降8.23%。其中,猪肉5.36万吨,下降11.11%;牛肉0.20万吨,增长3.22%;羊肉2.99万吨,下降8.28%

    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8万千瓦,增长11.3%;农用拖拉机27 040台,增长8.8%;排灌动力机械51 844台,增长0.3%;农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11 183台,增长5%;排灌作业机械42 543台,增长9%;农用载重汽车2 956辆,增长8%;农用运输车1 278辆,增长1%;农用机动三轮车21 030辆,增长10%

     

    【工业 建筑业】  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发挥企业集团规模优势,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如期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由于调整得力,加之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主要工业产品产销两旺,工业经济呈现利润大幅上升、亏损明显下降的良好势态,夺得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七连冠”。实现工业增加值78.84亿元,增长29.8%,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8.26亿元,增长34.3%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  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52.46%;重工业增加值24.55亿元,增长22.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产销率102.11%,下降4.18个百分点,但仍居全区第一位;总资产贡献率7.43%,提高0.60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1.04%,提高1.08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0.95%,提高3.3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03次,加快0.11次;资产负债率54.67%,下降9.69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企业齐头并进,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28.69%;集体企业0.38亿元,增长32.9%;股份制企业11.48亿元,增长35.8%;外商及港台投资企业8.80亿元,增长39.6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2.30亿元,增长39.59%

    主要产品产量  主要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同时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亏损额明显下降。原煤2 678.91万吨,增长9.3%;纯碱8.05万吨,下降22.8%;水泥125.98万吨,增长42.4%;发电量90.53亿千瓦时,增长29.99%;生铁6.47万吨,增长9.5%;原盐5.19万吨,增长23.19%;电子元件13 222万只,增长24.6%

    建筑业  实现增加值10.86亿元,增长38.1%。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个数622个,增长10.3%,其中投标承包工程359个。施工面积10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9.2万平方米,实现利润6 281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9亿元,增长27.2%。国有经济投资额28.31亿元,增长2.1%;集体经济投资额1.84亿元,增长67.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额1.98亿元,下降18.5%。基本建设投资39.85亿元,增长29.9%;更新改造投资4.42亿元,增长31.3%;房导产开发投资1.33亿元,增长66.6%。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89亿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2万吨,火力发电机组容量27万千瓦,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290公里等。 

    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黄河中上游治理及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大了农林牧渔业和水利业投资。农林牧水业投资4.21亿元,增长1.1倍,其中水利业2.64亿元,增长2.8倍。以电力、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交通运输业投资12.09亿元,超过了其它行业,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等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1.2倍。社会服务业投资增长1.5倍。

     

    【水利】  投入建设资金38 122.8万元,其中国家投10 432.5万元,地方投5 146万元,群众自筹22 544万元。开工各类工程27 459处,完工23 403处。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1万亩,五配套草库伦2 490处,饲料灌溉面积9.1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3.97万亩,抗旱坐水点种32.4万亩。解决了8.93万人、33.2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防凌 防汛  黄河封冻后,防洪堤吃水段落长达250公里,最深吃水2.5米,大部分河段封河水位高于上年,凌汛期间水位高、流量大。汛期加固堤防30公里,处理堤防渗漏150公里,消除管涌隐患200处,抢险耗资262.84万元。全年加固堤防139公里,完成土方500多万立方米,完成穿堤涵洞16座。总投资2 514.4万元。

    防旱抗灾  争取到国家抗旱经费2 692万元。兴建各种抗旱水源工程,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采取建水库、水塘坝、低水位高调、截伏流等抗旱应急措施,增加灌溉水源。加强对沿河保灌区农田的田间管理。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旱区,开展流动灌溉,采取上门维修机泵、机具和发放“旱地露”等方式搞好抗旱服务,使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节水灌溉  丘陵山区和干旱硬梁区继续实施“112”集雨工程,主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相对平缓山区实施“一坝一塘、引水上梁”的节水工程。沿河地区和一些井灌区重点推广渠道衬砌、管道输水,逐步实现利用渠系衬砌化、地面管通灌溉等方法提高水的利用率。沙区和不易平整的梁峁山区重点推广喷灌技术。受水源限制不易灌溉的地区推广坐水点种等播种保苗措施。

    水资源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水资源规划和节约用水、水源保护等法规,形成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格局。依法征收水资源费115万元、水费1 080万元。

     

    【林业】  人工造林作业面积132.4万亩;飞播造林作业44.85万亩;封山封沙育林5.3万亩;义务植树620.78万株;四旁植树387.5万株;林木育苗15 700亩,其中新育10 506亩。采集林木种子51.9万公斤。全盟连续遭受18次扬沙、沙尘暴袭击。面对旱情及大风等灾害,各地因地制宜,分区治理,派技术人员对农牧民进行抗旱造林技术培训,技术上采取坐水栽植、种子包衣、蘸保水剂、容器盛水造林、顶凌造林、反季节造林等措施,工程上采取机械开沟、钻孔深植、拨沙复被、大坑深栽、栽前栽后及时浇水等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森林资源管理   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80.37万亩,占有林面积的4.9%,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59.46万亩,防治率47%;实施检测面积1 466.7万亩,覆盖率91.6%;产地检疫各类苗木21 590.8万株,种子73.5吨,木材96立方米,种苗产地检疫率95.3%。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采伐林木10 614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的26.77%。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53张,发证率100%;发放木材运输证1 987张,发证率99.5%

    退耕还林()  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乌审旗列入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旗,下达退耕任务13万亩,还林还草任务47.5万亩。盟旗两级林业部门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办公室,项目实施旗层层签订责任状。完成退耕地13万亩,退耕地造林种草13万亩,宜林荒山荒沙造林35.14万亩。

    林业生态建设宣传  盟旗两级新闻媒介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紧迫性、重要性及林业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强化全民生态意识。以“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再造山川秀美的鄂尔多斯”为主题,动员社会各界、各部门参加了“栽植纪念林、回报大自然”,“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组织青少年建设青少年示范林基地。在达拉特旗建设中日青年绿化基地2 000多亩。投资200万元的全国保护母亲河11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准格尔旗项目在万家寨库区启动。

     

    【交通】  年末境内有864公里黄河水路,大小渡口47处,浮箱桥5座;上等级的公路6 030公里,其中三级以上黑色路面2 057公里。改建公路432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703延长米;绿化沿109210国道及省、地方级通道3.2万公顷。实现乡乡通公路,通车里程达6 030公里。拥有班线客车873辆,营运货车11 050辆;完成客运量429万人,客运周转量71 280万人公里;货运量1 847万吨,货运周转量250 560万吨公里。有汽车站13个,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营运路线327条,其中跨省51条、跨盟51条、盟内225条,营运里程4.2万公里。除与区内5个盟市通班车外,还与宁夏、陕西、河北、山西、北京、甘肃等省市部分地区通了班车。有10个公路运输管理所,10个交通稽查所。征收运管费900万元,路桥通行费3 000万元。

     

    【邮电】  邮电业总量实现44 119.7万元,增长95.8%;函件379.4万件,增长7.1%;长话1 348.3万次,增长23.5%;电话用户123 708户,增长48.1%;无线寻呼44 257户,增长7.1%;固定电话每百人11部;移动通信覆盖109210国道沿线及重要城镇和矿区。移动电话88 313户,增长122.9%。上网用户2 315户,增长4倍。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网络容量达到6万门,移动用户4万多户,无线基站50个,实现全国漫游,国际漫游50多个国家。126127寻呼覆盖全盟大部地区。

     

    【财政】  通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税征管,严格监督管理,制止不合理开支,保证重点支出。盟直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会议结算中心和工资发放中心。优化支出结构,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收入快速增长。总收入15.74亿元,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10.10亿元,增长20.5%;上划党中央“两税”5.65亿元,增长33.9%。财政支出16.14亿元,增长19.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72.2%

     

    【金融】  金融业运行平稳,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存款余额77.56亿元,增加10.61亿元,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45亿元,增加3.02亿元,增长17.3%;城乡储蓄存款余额53.63亿元,增加7.33亿元,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93.92%亿元,增加13.52亿元,增长16.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7.54亿元,增加1.09亿元,增长1.9%;中长期贷款余额27.23亿元,增加4.79亿元,增长21.3%。银行现金收入336.02亿元,增长32.5%;现金支出361.55亿元,增长30.0%。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25.54亿元,增长4.2%

     

    【保险】  保费收入17 282万元,增长25.2%。其中,财险7 180万元,增长6.2%;人险10 102万元,增长43.54%。赔付额4 194万元,增长12.1%。其中,财险3 482万元,增长17.5%,人险712万元,下降8.6%。有104 357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20 56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对外经济】  充分利用出口优惠政策,扩大出口规模,抓好几大集团和三资企业产品出口,促进了外贸快速增长。拥有出口经营权企业发展到28家,出口商品主要为纺织原料、纺织品、服装、煤炭及煤制品和化工原料等。外贸进出口总额18 354万美元,增长55.5%。其中出口17 202万美元,增长57.1%;进口1 152万美元,增长35.1%。区外引进联合项目142项,引进区外资金29.67亿元。国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2 939万美元,间接利用外资5 600万美元。

     

    【科学技术】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伊克昭盟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区域之后,成立了技术创新领导小组,拟定了《伊克昭盟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在原有5个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旗的基础上,2000年东胜市成为自治区级科技工作先进市。科技经费支出1 869万元。取得科技成果35项,增长40%。其中重大成果18项,增长20%。获自治区级奖励7项,专利申请74项。推广区级以上工业科技项目2项,取得经济效益3 390万元。争取到国家及自治区级各类技术项目17项,其中火炬计划6(国家级、自治区级各3)。争取科技三项经费174万元,科技贷款4 742万元。

    技术贸易机构  各类技术贸易机构201家,从业人员2 164人。民营科技型企业36家,从业人员2 209人,固定资产总值10 623万元,年创产值18 140.5万元。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1项,合同成交额7 283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 213万元。

    依靠科技加速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模式化栽培、种子包衣、病虫害防治、舍饲养畜、秸杆转化、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牧类科技项目142项,盟级科技项目13项,争取经费106.7万元。主要农作物良种率95%,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87.9%。农牧业关键技术覆盖率85%。建立农牧业产业化园区19个。建成自治区级科普文明苏木乡镇17个。建成日光温室1 446亩,高标准科技示范户1 985户。

     

    【教育】  高等院校(含成人)在校生1 748人,是上年的3.4倍;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在校生5 384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普通中学在校生66 832人,增长4.3%;职业中学在校生27 324人,增长1.3%;小学在校生114 225人,下降5%;在园幼儿25 204人,增7.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等级运动员152人,其中女性84人。在校生体育达标率91%

     

    【社会事业】 

    文化  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从业人员389人。艺术表演场所3处,从业人员57人。拥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9个。

    广播电视  拥有广播电台138座,其中波广播发射台5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3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拥有自办节目电视台13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拥有自办节目电视台1座,一千 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

    虹波工程  提前实施了“虹波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收听广播电台难的问题,受到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新建成乡级调频喇叭10万多只,累计投入820万元。广播混合覆盖率提高到90%

    有线电视台  200011月鄂尔多斯有线电视台成立,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开通有线电视28套,用户发展到2万多户。

     

    【卫生】  共有卫生机构7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卫生机构9个。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4 02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 845张,妇幼卫生机构11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 50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 869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95人。拥有中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1 375人。

     

    【环境保护】  有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572 046公顷。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1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6个,总投资2 378.7万元。环保系统职工244人。拥有各级环保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30人。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3.35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万吨/日。

     

    【泊尔江海遗鸥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150平方公里,湖面12平方公里,是世界濒危的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的栖息之地。共有遗鸥1万多只,占世界该鸟类总数量的75%。与其相伴的,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鸿雁等80余种鸟类。1997年泊尔江海被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11月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口】  全盟是年总人口139.54万人,43.62万户,家庭户人口123.711万人,占总人口的88.6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4人。男性74.26万人,占53.2%;女性65.28万人,占46.8%014岁人口29.42万人;1564岁人口101.72万人;65岁以上人口8.4万人。汉族人口123.17万人,占88.27%;蒙古族15.83万人,占11.3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54万人,占0.39%。接受大学教育的5.10万人,占3.6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7.63万人,占12.64%;接受初中教育的43.19万人,占30.95%;接受小学教育的41.54万人,占29.77%。总人口中 ,文盲人口20.10万人。城镇人口60.69万人,占43.49%;农村人口78.85万人,占56.51%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502元,增长8.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居民均消费支出4 499元,增加716.22元,增长18.96%。人均食品支出1 230.48元,增长5.9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67.51元,增长51.18%。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21台,电冰箱78台,电风扇67台,移动电话46部,家用汽车6辆,摩托车76辆,微型计算机5台,洗衣机103台,电炊具114台。 居民均食品支出1 230.48元,增长5.99%;对服装的选择偏向成衣化,衣着支出人均710.79元,增长7.97%。交通与通讯支出人均347.72元,增长29.44%。医疗保健支出人均270.61元,增长13.6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呈现增长态势,人均653.47元,增长8.46%。教育支出人均402.19元,增长16.77%;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24.68元,增长42.52%

    农牧民消费  受自然灾害影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小。人均纯收入2 453元,增长3.5%。其中农民2 367元,增长0.4%;牧民2 593元,增长7.2%。农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42台,洗衣机22台,家用电话2部,摩托车24辆,自行车55辆,移动电话1部。牧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28台,洗衣机11台,移动电话8部,生活用汽车9辆。

    居住消费  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21.68平方米,增长3.4%;城镇居民均19.2平方米,增长4.3%。人均消费356.17元,增长14.12%,成为新的增长点。

    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社会从业人员723 685人,增长6.0%。在岗职工年均工资7 951元,增长8.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 220元,增长11.4%;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 931元,下降2.4%;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 300元,下降0.9%

    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0亿元,增长13.3%,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84亿元,增长14.0%;县级地区消费品零售额11.53亿元;增长13.5%;县级以下地区消费品零售额8.13亿元,增长12.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55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3.37亿元,增长25.3%

    市场价格  市场物价逐步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回升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4.1个百分点,农村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1%,下降1.9个百分点。

     

    【模范人物】

    王景涛  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孟边城  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赵国庆  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赵鸿珠  2000年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奖。

    (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伊克昭盟
  • 【领导名录】

     

      记:邢 

    副书记:云  (蒙古族)

    贾荣昌

      ( 蒙古族)

    张佃敏

    高俊义

      员:宁新平

    陈莲花()

    何润珠

     

      (蒙古族)

    王程熙

     

      任:邢 

    副主任:赵德英

    白怀升(11月退休)

    潘克义

     

      长:云  (蒙古族)

    副盟长:朝  (蒙古族 6月免职)

    高峰云

    赵德英(6月免职)

    朝克图(蒙古族 6月免职)

    王德宝(蒙古族 6月任职)

    杨占林(蒙古族)

    徐万山

    王秉军

    (7月任职)

    白玉岭(蒙古族 6月任职)

     

      席:贾荣昌

    副主席:钱世清(蒙古族)

    方道忠

    包正兴(蒙古族)

    王林祥

    康润清

    张双旺

    纪检委

      记:陈莲花()

     

      长:李凤鸣

    检察院

    检察长:赵子华

    军分区

    司令员:李火明

      委:宁新平

     

    【概况】  2000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年,也是伊克昭盟“第二次创业”的起步之年。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盟各族人民,加大改革力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国内生产总值150.27亿元,增长2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89.70亿元,增长30.50%;第三产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1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 519元,增长2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列全区第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区第四。如期实现了“九五”计划“三个翻番”和本世纪末“走进(自治区)前列”的目标。

    以抓项目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成功地争取和实施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第一条地方铁路准东铁路一期工程完工并通车;210国道包东段高速公路、年产3万吨纳米级轻质碳酸钙一期、准格尔电厂二期、长庆天然气净化工厂、羊胎胚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3万吨锻烧高白超细高岭土、长—呼天然气管输工程等项目立项,甘草和有毒灌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科研报告获批复;煤液化、鄂尔多斯机场、呼准铁路、沿黄百万亩速生丰产林、黄河南岸灌区节水改造、乌兰木伦水库、210国道东胜至苏家河畔高速公路、109国道改建一级公路、准东铁路西延线、龙口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农牧业】 

    调整工作思路  根据全盟整体上仍停留在传统农牧业阶段,并由此导致生态恶化和农牧民增收缓慢两个严重后果的实际,盟委、行署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果断地调整全盟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即“十五”期间及今后10年,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改善生态,增效增收”。其基本内涵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区域布局(在过去以地貌类型划分四大经济类区的基础上,以培植主导产业为目标,将全盟划分为城郊经济区、绒山羊经济区、肉毛羊经济区、水保经济区、高效农牧业经济区)、农牧业结构(种养结构、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结构)、农牧区人口居住布局(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鼓励现有农牧业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把伊克昭盟建成绿色大盟、畜牧业强盟,实现改善生态、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

    抗灾救灾 增收增效  面对持续几年的特大旱灾,把抗灾救灾、增收增效作为农村牧区的中心工作,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狠抓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大牲畜出栏,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养殖业和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农牧民劳务输出,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农牧业经济大灾之年平稳增长。农牧渔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1.2%。投入农牧业生产资金4.66亿元,项目资金1.14亿元,抗灾救灾专项资金1 210.6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6万公顷,增长2.0%;节水灌溉面积8.49万公顷,增长28.2%;化肥施用量4.69万吨,下降2.6%。农村牧区用电量1.71亿度,增长15.2%

    农业  经过调整种植结构,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经济作物产量有所提高,比例由73调整为64。与上年相比,总播种面积398.2万亩,减少39.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9.7万亩,调减47.5万亩;经济作物148.5万亩,增加11.5万亩。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91.8万亩,减少15.8万亩;药材8.1万亩,增加2.3万亩;蔬菜5.6万亩,增加1.9万亩;其它经济作物43万亩,增加23万亩。粮食总产量66.73万吨,减少3.18%;油料总产量11.71万吨,增长18.64%;甜菜总产量8.66万吨,增长34.26%。水产品产量4 340吨,增加165吨;水果产量1 688万公斤,增加342万公斤。

    畜牧业  受自然灾害和禁牧圈养的影响,牲畜头数比上年下降。牧业年度统计,家畜总头数614.68万头(),下降15.15%;牲畜总增223.52万头(),总增率30.84%;良种及改良种畜526.64(),比重为85.6%。年末牲畜出栏269.54万头(),下降8.64%;出栏率57.99%,提高3.09个百分点。其中,大畜4.11万头,出栏率17.82%;羊206.08万只,出栏率52.46%;猪59.34万口,出栏率121.5%。肉类总产量8.92万吨,下降8.23%。其中,猪肉5.36万吨,下降11.11%;牛肉0.20万吨,增长3.22%;羊肉2.99万吨,下降8.28%

    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8万千瓦,增长11.3%;农用拖拉机27 040台,增长8.8%;排灌动力机械51 844台,增长0.3%;农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11 183台,增长5%;排灌作业机械42 543台,增长9%;农用载重汽车2 956辆,增长8%;农用运输车1 278辆,增长1%;农用机动三轮车21 030辆,增长10%

     

    【工业 建筑业】  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发挥企业集团规模优势,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如期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由于调整得力,加之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主要工业产品产销两旺,工业经济呈现利润大幅上升、亏损明显下降的良好势态,夺得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七连冠”。实现工业增加值78.84亿元,增长29.8%,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8.26亿元,增长34.3%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  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加值13.71亿元,增长52.46%;重工业增加值24.55亿元,增长22.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产销率102.11%,下降4.18个百分点,但仍居全区第一位;总资产贡献率7.43%,提高0.60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1.04%,提高1.08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0.95%,提高3.3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03次,加快0.11次;资产负债率54.67%,下降9.69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企业齐头并进,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28.69%;集体企业0.38亿元,增长32.9%;股份制企业11.48亿元,增长35.8%;外商及港台投资企业8.80亿元,增长39.6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2.30亿元,增长39.59%

    主要产品产量  主要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同时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亏损额明显下降。原煤2 678.91万吨,增长9.3%;纯碱8.05万吨,下降22.8%;水泥125.98万吨,增长42.4%;发电量90.53亿千瓦时,增长29.99%;生铁6.47万吨,增长9.5%;原盐5.19万吨,增长23.19%;电子元件13 222万只,增长24.6%

    建筑业  实现增加值10.86亿元,增长38.1%。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个数622个,增长10.3%,其中投标承包工程359个。施工面积10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9.2万平方米,实现利润6 281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9亿元,增长27.2%。国有经济投资额28.31亿元,增长2.1%;集体经济投资额1.84亿元,增长67.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额1.98亿元,下降18.5%。基本建设投资39.85亿元,增长29.9%;更新改造投资4.42亿元,增长31.3%;房导产开发投资1.33亿元,增长66.6%。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89亿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2万吨,火力发电机组容量27万千瓦,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290公里等。 

    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黄河中上游治理及水土保持等工程,加大了农林牧渔业和水利业投资。农林牧水业投资4.21亿元,增长1.1倍,其中水利业2.64亿元,增长2.8倍。以电力、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交通运输业投资12.09亿元,超过了其它行业,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等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长1.2倍。社会服务业投资增长1.5倍。

     

    【水利】  投入建设资金38 122.8万元,其中国家投10 432.5万元,地方投5 146万元,群众自筹22 544万元。开工各类工程27 459处,完工23 403处。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1万亩,五配套草库伦2 490处,饲料灌溉面积9.1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3.97万亩,抗旱坐水点种32.4万亩。解决了8.93万人、33.2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防凌 防汛  黄河封冻后,防洪堤吃水段落长达250公里,最深吃水2.5米,大部分河段封河水位高于上年,凌汛期间水位高、流量大。汛期加固堤防30公里,处理堤防渗漏150公里,消除管涌隐患200处,抢险耗资262.84万元。全年加固堤防139公里,完成土方500多万立方米,完成穿堤涵洞16座。总投资2 514.4万元。

    防旱抗灾  争取到国家抗旱经费2 692万元。兴建各种抗旱水源工程,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采取建水库、水塘坝、低水位高调、截伏流等抗旱应急措施,增加灌溉水源。加强对沿河保灌区农田的田间管理。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旱区,开展流动灌溉,采取上门维修机泵、机具和发放“旱地露”等方式搞好抗旱服务,使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节水灌溉  丘陵山区和干旱硬梁区继续实施“112”集雨工程,主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相对平缓山区实施“一坝一塘、引水上梁”的节水工程。沿河地区和一些井灌区重点推广渠道衬砌、管道输水,逐步实现利用渠系衬砌化、地面管通灌溉等方法提高水的利用率。沙区和不易平整的梁峁山区重点推广喷灌技术。受水源限制不易灌溉的地区推广坐水点种等播种保苗措施。

    水资源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水资源规划和节约用水、水源保护等法规,形成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格局。依法征收水资源费115万元、水费1 080万元。

     

    【林业】  人工造林作业面积132.4万亩;飞播造林作业44.85万亩;封山封沙育林5.3万亩;义务植树620.78万株;四旁植树387.5万株;林木育苗15 700亩,其中新育10 506亩。采集林木种子51.9万公斤。全盟连续遭受18次扬沙、沙尘暴袭击。面对旱情及大风等灾害,各地因地制宜,分区治理,派技术人员对农牧民进行抗旱造林技术培训,技术上采取坐水栽植、种子包衣、蘸保水剂、容器盛水造林、顶凌造林、反季节造林等措施,工程上采取机械开沟、钻孔深植、拨沙复被、大坑深栽、栽前栽后及时浇水等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森林资源管理   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80.37万亩,占有林面积的4.9%,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59.46万亩,防治率47%;实施检测面积1 466.7万亩,覆盖率91.6%;产地检疫各类苗木21 590.8万株,种子73.5吨,木材96立方米,种苗产地检疫率95.3%。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采伐林木10 614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的26.77%。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53张,发证率100%;发放木材运输证1 987张,发证率99.5%

    退耕还林()  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乌审旗列入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旗,下达退耕任务13万亩,还林还草任务47.5万亩。盟旗两级林业部门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办公室,项目实施旗层层签订责任状。完成退耕地13万亩,退耕地造林种草13万亩,宜林荒山荒沙造林35.14万亩。

    林业生态建设宣传  盟旗两级新闻媒介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紧迫性、重要性及林业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强化全民生态意识。以“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再造山川秀美的鄂尔多斯”为主题,动员社会各界、各部门参加了“栽植纪念林、回报大自然”,“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组织青少年建设青少年示范林基地。在达拉特旗建设中日青年绿化基地2 000多亩。投资200万元的全国保护母亲河11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准格尔旗项目在万家寨库区启动。

     

    【交通】  年末境内有864公里黄河水路,大小渡口47处,浮箱桥5座;上等级的公路6 030公里,其中三级以上黑色路面2 057公里。改建公路432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703延长米;绿化沿109210国道及省、地方级通道3.2万公顷。实现乡乡通公路,通车里程达6 030公里。拥有班线客车873辆,营运货车11 050辆;完成客运量429万人,客运周转量71 280万人公里;货运量1 847万吨,货运周转量250 560万吨公里。有汽车站13个,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营运路线327条,其中跨省51条、跨盟51条、盟内225条,营运里程4.2万公里。除与区内5个盟市通班车外,还与宁夏、陕西、河北、山西、北京、甘肃等省市部分地区通了班车。有10个公路运输管理所,10个交通稽查所。征收运管费900万元,路桥通行费3 000万元。

     

    【邮电】  邮电业总量实现44 119.7万元,增长95.8%;函件379.4万件,增长7.1%;长话1 348.3万次,增长23.5%;电话用户123 708户,增长48.1%;无线寻呼44 257户,增长7.1%;固定电话每百人11部;移动通信覆盖109210国道沿线及重要城镇和矿区。移动电话88 313户,增长122.9%。上网用户2 315户,增长4倍。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网络容量达到6万门,移动用户4万多户,无线基站50个,实现全国漫游,国际漫游50多个国家。126127寻呼覆盖全盟大部地区。

     

    【财政】  通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税征管,严格监督管理,制止不合理开支,保证重点支出。盟直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会议结算中心和工资发放中心。优化支出结构,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收入快速增长。总收入15.74亿元,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10.10亿元,增长20.5%;上划党中央“两税”5.65亿元,增长33.9%。财政支出16.14亿元,增长19.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72.2%

     

    【金融】  金融业运行平稳,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存款余额77.56亿元,增加10.61亿元,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45亿元,增加3.02亿元,增长17.3%;城乡储蓄存款余额53.63亿元,增加7.33亿元,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93.92%亿元,增加13.52亿元,增长16.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7.54亿元,增加1.09亿元,增长1.9%;中长期贷款余额27.23亿元,增加4.79亿元,增长21.3%。银行现金收入336.02亿元,增长32.5%;现金支出361.55亿元,增长30.0%。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25.54亿元,增长4.2%

     

    【保险】  保费收入17 282万元,增长25.2%。其中,财险7 180万元,增长6.2%;人险10 102万元,增长43.54%。赔付额4 194万元,增长12.1%。其中,财险3 482万元,增长17.5%,人险712万元,下降8.6%。有104 357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20 56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对外经济】  充分利用出口优惠政策,扩大出口规模,抓好几大集团和三资企业产品出口,促进了外贸快速增长。拥有出口经营权企业发展到28家,出口商品主要为纺织原料、纺织品、服装、煤炭及煤制品和化工原料等。外贸进出口总额18 354万美元,增长55.5%。其中出口17 202万美元,增长57.1%;进口1 152万美元,增长35.1%。区外引进联合项目142项,引进区外资金29.67亿元。国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2 939万美元,间接利用外资5 600万美元。

     

    【科学技术】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伊克昭盟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区域之后,成立了技术创新领导小组,拟定了《伊克昭盟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在原有5个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旗的基础上,2000年东胜市成为自治区级科技工作先进市。科技经费支出1 869万元。取得科技成果35项,增长40%。其中重大成果18项,增长20%。获自治区级奖励7项,专利申请74项。推广区级以上工业科技项目2项,取得经济效益3 390万元。争取到国家及自治区级各类技术项目17项,其中火炬计划6(国家级、自治区级各3)。争取科技三项经费174万元,科技贷款4 742万元。

    技术贸易机构  各类技术贸易机构201家,从业人员2 164人。民营科技型企业36家,从业人员2 209人,固定资产总值10 623万元,年创产值18 140.5万元。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1项,合同成交额7 283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 213万元。

    依靠科技加速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模式化栽培、种子包衣、病虫害防治、舍饲养畜、秸杆转化、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牧类科技项目142项,盟级科技项目13项,争取经费106.7万元。主要农作物良种率95%,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87.9%。农牧业关键技术覆盖率85%。建立农牧业产业化园区19个。建成自治区级科普文明苏木乡镇17个。建成日光温室1 446亩,高标准科技示范户1 985户。

     

    【教育】  高等院校(含成人)在校生1 748人,是上年的3.4倍;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在校生5 384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普通中学在校生66 832人,增长4.3%;职业中学在校生27 324人,增长1.3%;小学在校生114 225人,下降5%;在园幼儿25 204人,增7.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等级运动员152人,其中女性84人。在校生体育达标率91%

     

    【社会事业】 

    文化  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从业人员389人。艺术表演场所3处,从业人员57人。拥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9个。

    广播电视  拥有广播电台138座,其中波广播发射台5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3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拥有自办节目电视台13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拥有自办节目电视台1座,一千 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

    虹波工程  提前实施了“虹波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收听广播电台难的问题,受到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新建成乡级调频喇叭10万多只,累计投入820万元。广播混合覆盖率提高到90%

    有线电视台  200011月鄂尔多斯有线电视台成立,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开通有线电视28套,用户发展到2万多户。

     

    【卫生】  共有卫生机构7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卫生机构9个。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4 02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 845张,妇幼卫生机构11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 50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 869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95人。拥有中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1 375人。

     

    【环境保护】  有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572 046公顷。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1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6个,总投资2 378.7万元。环保系统职工244人。拥有各级环保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30人。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3.35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万吨/日。

     

    【泊尔江海遗鸥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150平方公里,湖面12平方公里,是世界濒危的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的栖息之地。共有遗鸥1万多只,占世界该鸟类总数量的75%。与其相伴的,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鸿雁等80余种鸟类。1997年泊尔江海被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11月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口】  全盟是年总人口139.54万人,43.62万户,家庭户人口123.711万人,占总人口的88.6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4人。男性74.26万人,占53.2%;女性65.28万人,占46.8%014岁人口29.42万人;1564岁人口101.72万人;65岁以上人口8.4万人。汉族人口123.17万人,占88.27%;蒙古族15.83万人,占11.3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54万人,占0.39%。接受大学教育的5.10万人,占3.6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7.63万人,占12.64%;接受初中教育的43.19万人,占30.95%;接受小学教育的41.54万人,占29.77%。总人口中 ,文盲人口20.10万人。城镇人口60.69万人,占43.49%;农村人口78.85万人,占56.51%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502元,增长8.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居民均消费支出4 499元,增加716.22元,增长18.96%。人均食品支出1 230.48元,增长5.9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67.51元,增长51.18%。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21台,电冰箱78台,电风扇67台,移动电话46部,家用汽车6辆,摩托车76辆,微型计算机5台,洗衣机103台,电炊具114台。 居民均食品支出1 230.48元,增长5.99%;对服装的选择偏向成衣化,衣着支出人均710.79元,增长7.97%。交通与通讯支出人均347.72元,增长29.44%。医疗保健支出人均270.61元,增长13.67%。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呈现增长态势,人均653.47元,增长8.46%。教育支出人均402.19元,增长16.77%;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24.68元,增长42.52%

    农牧民消费  受自然灾害影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小。人均纯收入2 453元,增长3.5%。其中农民2 367元,增长0.4%;牧民2 593元,增长7.2%。农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42台,洗衣机22台,家用电话2部,摩托车24辆,自行车55辆,移动电话1部。牧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28台,洗衣机11台,移动电话8部,生活用汽车9辆。

    居住消费  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21.68平方米,增长3.4%;城镇居民均19.2平方米,增长4.3%。人均消费356.17元,增长14.12%,成为新的增长点。

    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社会从业人员723 685人,增长6.0%。在岗职工年均工资7 951元,增长8.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 220元,增长11.4%;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 931元,下降2.4%;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 300元,下降0.9%

    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0亿元,增长13.3%,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84亿元,增长14.0%;县级地区消费品零售额11.53亿元;增长13.5%;县级以下地区消费品零售额8.13亿元,增长12.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55亿元,增长14.7%;餐饮业零售额3.37亿元,增长25.3%

    市场价格  市场物价逐步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回升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4.1个百分点,农村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1%,下降1.9个百分点。

     

    【模范人物】

    王景涛  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孟边城  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赵国庆  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赵鸿珠  2000年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奖。

    (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