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1卷  /  盟市旗县

2001卷

  • 鄂温克族自治旗
  • 【领导名录】

    :布  (蒙古族)

        记:达喜扎布(鄂温克族)

    ***

    敖金福(鄂温克族)

      (达斡尔族)

    :哈森其其格( 鄂温克族)

        任:敖永清(达斡尔族)

    扎格尔(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

    巴达玛拉布丹(蒙古族)

    卓日格图(蒙古族)

          长:达喜扎布(鄂温克族)

        长:戴福杰(鄂温克族)

    陈黄宝(蒙古族)

    陈占柱(蒙古族)

      (鄂温克族)

      ( 鄂温克族)

    何永平(达斡尔族)

    科技副旗长:色音图(鄂温克族)

    :杜  (鄂温克族)

        席:关其格(蒙古族)

    索优勒巴图(达斡尔族)

    斯仁道尔吉(鄂温克族)

    :苏  (达斡尔族)

    武装部政委:刘彦岭

          长:于金山

        长:包布和(蒙古族)

    斯布格(鄂温克族)

    :布日古德(鄂温克族)

    检察院检察长:陈广仁(蒙古族)

     

    【概况】  全旗辖7个苏木、1个民族乡、3个镇、1个矿区,即:巴彦托海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大雁矿区、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辉苏木、北辉苏木、伊敏苏木、孟根楚鲁苏木、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巴彦嵯岗苏木。有18个民族140 055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60.86%,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9.14%。在少数民族人口中,鄂温克族占总人口的6.92%,达斡尔族占总人口的10.55%,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7.63%

    “九五”时期是鄂温克族自治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5年来,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4.7%,财政收入平均年递增25.2%,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递增8.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年递增16.7%。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结合部旗实际,将经济建设方针调整为“主攻牧业产业、依托科技教育、服务煤电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实力”。以建旗40周年庆典为契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建设了一批起点高、质量好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旗60%的牧户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迈进。

     

    【国民经济】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3 704万元,同比增长5.2%,主要原因是由于伊敏煤电公司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入煤电一体化生产经营时期,上网电量增加,上网电价上调,并且首次实现伊敏发电厂双机上网运行,拉动地方财税收入的迅猛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 537元,比上年增加35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 286元,比上年增加196元;职工工资总额达2.59亿元,人均工资10 183元。

     

    【畜牧业】  2000年,自治旗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双增双提”畜牧业发展战略,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以政策调动、企业拉动、项目带动、投入驱动、科技推动来加快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480 994()

    抗灾保畜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2000年春,自治旗遭受特大白灾,面对灾情,全旗上下齐心协力,奋力自救,投入抗灾资金370多万元,共出动人员2 000人次,车辆970台次,调购饲草料5 370吨,破雪开辟道路和放牧场3万多公里,解救被雪围困畜群点400多个,出栏牲畜21万头(),小畜转场4万多只。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力,使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大小畜因灾仅损失5 400()

    以“80公里奶牛带”建设为重点的奶源基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80公里奶牛带”工程建设共投入14 878.5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资328.5万元、招商引资250万元、呼伦贝尔盟光明乳业贷款100万元、牧民自筹800万元。建设棚舍30处共计9 600平方米、建设人工草地3万亩、种植饲料地1万亩、完成划区轮牧1.2万亩、围栏草场2.6万亩、生产青贮1.2万吨、引进奶牛1 000头。共建设牛冷配站点61处,冷配奶牛8 000多头。全旗累计种植饲草料12.3万亩,其中人工草地7.5万亩,饲料作物4.8万亩。在奶牛带内杜绝了混交现象,共隔离种公牛48头,强制去除劣质种公牛110头,调剂种公牛108头。奶源基地的发展促进了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光明乳业共收购鲜奶2.4万吨,同比增长44%;产品销售收入4 000万元,同比增长37%;上缴税金500万元,同比增长58%;支付牧民奶资2 800万元,同比增长102%。光明乳业公司又投资826万元,进行设备改进和工程扩建,使日处理鲜奶能力由150吨增加到250吨,年处理鲜奶能力达8万吨。天鹅乳品厂的建成投产,进一推动了奶业的发展。全旗生产鲜奶5万吨,旗内加工3.5万吨,收缴税金800余万元。5月,同上海光明公司、盟行署、加拿大农业开发署在自治旗举办了乳业发展研讨会,促进了全旗的奶牛业与国际接轨。2000年作为“奶业年”,成绩显著。

     

    【水利】  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成筒井34眼,配套供水设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380”人畜饮水工程新打供水基本井3眼,筒井8眼,解决了200人和3 000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开辟缺水草场9万亩。

     

    【招商引资】  从改善投资软环境入手,重新修订了《鄂温克旗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出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等5项政策。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先后组团39367人次赴国外及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和招商。各单位按照旗里下达的招商任务,千方百计地开展招商工作,共促成并实施了34个招商项目,在新建项目中,独资生产企业有6个,占新建项目总数的18%。全年共引进旗外资金1.04亿元,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8 746万元,直接利用外资50万美元。此外,200011月中旬,该旗在北京举办的招商会上签约额达到1.01亿元。在“冰雪节”期间举办的洽谈会上签约额达到3 300多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自治旗采取了招商引资、自筹资金、企地共建等措施,共筹措资金3 400多万元,加强了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建设以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资360万元,修建总长1.5公里的商业路、市场北路和财政路;投资87万元的辉河口桥修建工程已经启动;投资740万元,建设规模为14 000平方米的巴镇地区住宅楼工程,以及投资820万元,建设规模为7 200平方米的大雁地区住宅楼工程已经陆续竣工;由红花尔基林业局投资380万元,建设规模为3 000多平方米的红花尔基森林公园已经初具规模。

     

    【旅游业】  编制了全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旅游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由河北卓达集团作为投资主体的巴彦呼硕旅游区增设滑雪索道、新建滑雪大厅的别墅群;以大雁煤业公司为投资主体的五泉山旅游区开通了程控通讯;以红花尔基林业局为投资主体的红花尔基森林公园新建1 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40多座别墅,并开通了数字移动通讯网。旅游景区建设的加强,拉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促销活动成绩斐然。夏季,在自治旗成功举办了呼伦贝尔的草原神舟世纪游全国皮划艇漂流赛;12月,举办200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暨鄂温克·卓达国际冰雪旅游节。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自治旗还与有关部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冰雪节活动迎来近300名中外客人,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专题报导冰雪节活动。“冰雪节”盛况空前,取得轰动效应,为实现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做出有益的尝试。

     

    【财税工作】  2000年,税收迅猛增长,地税完成8 438万元,同比增长42.5%;国税完成13 087万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22 272万元,同比增加5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达12 681万元,同比增长33.3%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2000年,自治旗以“生态年”建设为标志和起点,以实现“生态兴旗”为目标,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全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维纳河森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已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完成10.9万亩,完成工程造林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亩,综合治理面积5 000亩。并通过草原保护与建设,水利建设以及“天保”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自治旗的生态环境。

     

    【社会各项事业】  2000年,自治旗继续实施科教兴旗战略,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加大。基础教育得到加强,“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义教工程受到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组织全旗各中小学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现场指导和脱岗培训等方式推动普及畜牧业适用技术,有1 670人次接受了培训。加大对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标准田径场、电视演播厅、乌兰牧骑排练厅,并对图书馆进行改造。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自治旗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荣誉称号。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文化活动再创佳绩,旗乌兰牧骑被自治区评为一类乌兰牧骑。与中国社科院成功地举办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促进文化交流。医疗卫生建设得到加强。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基层计生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率达到99.64%,人口出生率为7.71‰。2000年,在自治旗召开全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现场会,自治旗代表自治区接受验收,获得通过,并被奖励价值30万元的一台计生流动服务车。民政事业取得新成绩,自治旗荣获全盟“双拥模范旗”称号。2000年,全旗共有各类小学30所,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2所,各类卫生机构26个,床位705张。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及“回头看”活动  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协调,进一步巩固了全旗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全旗整体工作的向前发展。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道德规范,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蓬勃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深入,城乡的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文明言行都得到了加强。有45个单位晋升为各级文明单位,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通过自筹和贷款方式,筹集资金260万元,解决了原海拉尔乳品厂拖欠牧民的奶资问题。

    加强民主和法制教育,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  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得到规范。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广大干部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三五”普法工作通过验收。依法治旗,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鄂温克族自治旗
  • 【领导名录】

    :布  (蒙古族)

        记:达喜扎布(鄂温克族)

    ***

    敖金福(鄂温克族)

      (达斡尔族)

    :哈森其其格( 鄂温克族)

        任:敖永清(达斡尔族)

    扎格尔(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

    巴达玛拉布丹(蒙古族)

    卓日格图(蒙古族)

          长:达喜扎布(鄂温克族)

        长:戴福杰(鄂温克族)

    陈黄宝(蒙古族)

    陈占柱(蒙古族)

      (鄂温克族)

      ( 鄂温克族)

    何永平(达斡尔族)

    科技副旗长:色音图(鄂温克族)

    :杜  (鄂温克族)

        席:关其格(蒙古族)

    索优勒巴图(达斡尔族)

    斯仁道尔吉(鄂温克族)

    :苏  (达斡尔族)

    武装部政委:刘彦岭

          长:于金山

        长:包布和(蒙古族)

    斯布格(鄂温克族)

    :布日古德(鄂温克族)

    检察院检察长:陈广仁(蒙古族)

     

    【概况】  全旗辖7个苏木、1个民族乡、3个镇、1个矿区,即:巴彦托海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大雁矿区、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辉苏木、北辉苏木、伊敏苏木、孟根楚鲁苏木、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巴彦嵯岗苏木。有18个民族140 055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60.86%,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9.14%。在少数民族人口中,鄂温克族占总人口的6.92%,达斡尔族占总人口的10.55%,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7.63%

    “九五”时期是鄂温克族自治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5年来,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4.7%,财政收入平均年递增25.2%,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递增8.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年递增16.7%。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结合部旗实际,将经济建设方针调整为“主攻牧业产业、依托科技教育、服务煤电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实力”。以建旗40周年庆典为契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建设了一批起点高、质量好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旗60%的牧户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迈进。

     

    【国民经济】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3 704万元,同比增长5.2%,主要原因是由于伊敏煤电公司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入煤电一体化生产经营时期,上网电量增加,上网电价上调,并且首次实现伊敏发电厂双机上网运行,拉动地方财税收入的迅猛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 537元,比上年增加35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 286元,比上年增加196元;职工工资总额达2.59亿元,人均工资10 183元。

     

    【畜牧业】  2000年,自治旗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双增双提”畜牧业发展战略,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以政策调动、企业拉动、项目带动、投入驱动、科技推动来加快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480 994()

    抗灾保畜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2000年春,自治旗遭受特大白灾,面对灾情,全旗上下齐心协力,奋力自救,投入抗灾资金370多万元,共出动人员2 000人次,车辆970台次,调购饲草料5 370吨,破雪开辟道路和放牧场3万多公里,解救被雪围困畜群点400多个,出栏牲畜21万头(),小畜转场4万多只。由于采取的措施得力,使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大小畜因灾仅损失5 400()

    以“80公里奶牛带”建设为重点的奶源基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80公里奶牛带”工程建设共投入14 878.5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资328.5万元、招商引资250万元、呼伦贝尔盟光明乳业贷款100万元、牧民自筹800万元。建设棚舍30处共计9 600平方米、建设人工草地3万亩、种植饲料地1万亩、完成划区轮牧1.2万亩、围栏草场2.6万亩、生产青贮1.2万吨、引进奶牛1 000头。共建设牛冷配站点61处,冷配奶牛8 000多头。全旗累计种植饲草料12.3万亩,其中人工草地7.5万亩,饲料作物4.8万亩。在奶牛带内杜绝了混交现象,共隔离种公牛48头,强制去除劣质种公牛110头,调剂种公牛108头。奶源基地的发展促进了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光明乳业共收购鲜奶2.4万吨,同比增长44%;产品销售收入4 000万元,同比增长37%;上缴税金500万元,同比增长58%;支付牧民奶资2 800万元,同比增长102%。光明乳业公司又投资826万元,进行设备改进和工程扩建,使日处理鲜奶能力由150吨增加到250吨,年处理鲜奶能力达8万吨。天鹅乳品厂的建成投产,进一推动了奶业的发展。全旗生产鲜奶5万吨,旗内加工3.5万吨,收缴税金800余万元。5月,同上海光明公司、盟行署、加拿大农业开发署在自治旗举办了乳业发展研讨会,促进了全旗的奶牛业与国际接轨。2000年作为“奶业年”,成绩显著。

     

    【水利】  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成筒井34眼,配套供水设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380”人畜饮水工程新打供水基本井3眼,筒井8眼,解决了200人和3 000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开辟缺水草场9万亩。

     

    【招商引资】  从改善投资软环境入手,重新修订了《鄂温克旗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出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等5项政策。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先后组团39367人次赴国外及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和招商。各单位按照旗里下达的招商任务,千方百计地开展招商工作,共促成并实施了34个招商项目,在新建项目中,独资生产企业有6个,占新建项目总数的18%。全年共引进旗外资金1.04亿元,其中引进国内区外资金8 746万元,直接利用外资50万美元。此外,200011月中旬,该旗在北京举办的招商会上签约额达到1.01亿元。在“冰雪节”期间举办的洽谈会上签约额达到3 300多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自治旗采取了招商引资、自筹资金、企地共建等措施,共筹措资金3 400多万元,加强了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建设以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投资360万元,修建总长1.5公里的商业路、市场北路和财政路;投资87万元的辉河口桥修建工程已经启动;投资740万元,建设规模为14 000平方米的巴镇地区住宅楼工程,以及投资820万元,建设规模为7 200平方米的大雁地区住宅楼工程已经陆续竣工;由红花尔基林业局投资380万元,建设规模为3 000多平方米的红花尔基森林公园已经初具规模。

     

    【旅游业】  编制了全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旅游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由河北卓达集团作为投资主体的巴彦呼硕旅游区增设滑雪索道、新建滑雪大厅的别墅群;以大雁煤业公司为投资主体的五泉山旅游区开通了程控通讯;以红花尔基林业局为投资主体的红花尔基森林公园新建1 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40多座别墅,并开通了数字移动通讯网。旅游景区建设的加强,拉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促销活动成绩斐然。夏季,在自治旗成功举办了呼伦贝尔的草原神舟世纪游全国皮划艇漂流赛;12月,举办200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暨鄂温克·卓达国际冰雪旅游节。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自治旗还与有关部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冰雪节活动迎来近300名中外客人,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专题报导冰雪节活动。“冰雪节”盛况空前,取得轰动效应,为实现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做出有益的尝试。

     

    【财税工作】  2000年,税收迅猛增长,地税完成8 438万元,同比增长42.5%;国税完成13 087万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22 272万元,同比增加5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达12 681万元,同比增长33.3%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2000年,自治旗以“生态年”建设为标志和起点,以实现“生态兴旗”为目标,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全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维纳河森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已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完成10.9万亩,完成工程造林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亩,综合治理面积5 000亩。并通过草原保护与建设,水利建设以及“天保”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自治旗的生态环境。

     

    【社会各项事业】  2000年,自治旗继续实施科教兴旗战略,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加大。基础教育得到加强,“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义教工程受到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组织全旗各中小学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现场指导和脱岗培训等方式推动普及畜牧业适用技术,有1 670人次接受了培训。加大对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标准田径场、电视演播厅、乌兰牧骑排练厅,并对图书馆进行改造。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自治旗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荣誉称号。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文化活动再创佳绩,旗乌兰牧骑被自治区评为一类乌兰牧骑。与中国社科院成功地举办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促进文化交流。医疗卫生建设得到加强。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基层计生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率达到99.64%,人口出生率为7.71‰。2000年,在自治旗召开全国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现场会,自治旗代表自治区接受验收,获得通过,并被奖励价值30万元的一台计生流动服务车。民政事业取得新成绩,自治旗荣获全盟“双拥模范旗”称号。2000年,全旗共有各类小学30所,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2所,各类卫生机构26个,床位705张。

     

    【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及“回头看”活动  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协调,进一步巩固了全旗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全旗整体工作的向前发展。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道德规范,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蓬勃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深入,城乡的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文明言行都得到了加强。有45个单位晋升为各级文明单位,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通过自筹和贷款方式,筹集资金260万元,解决了原海拉尔乳品厂拖欠牧民的奶资问题。

    加强民主和法制教育,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  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得到规范。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广大干部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三五”普法工作通过验收。依法治旗,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