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1卷  /  特载

2001卷

  • 考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讲话要点
  • 按:2000年9月18日至2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代主席乌云其木格率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调研室、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畜牧业厅、自治区林业厅、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考察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的抗灾救灾工作和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生态建设工作。现将乌云其木格同志在本次考察过程中的讲话要点整理印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供参阅。
       
    一、关于锡林郭勒盟的抗灾救灾工作
       
    这是我到自治区政府主持工作后第一次下乡。今年我区灾情严重,抗灾救灾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在锡盟几个地方看了一下,很受启发。今年尽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但锡盟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不错,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成情况、人均收入预测情况等几方面看,完成今年经济指标问题不大,抗灾救灾安排也切合实际,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今年,全区的灾情比较重,农区赤峰、牧区锡盟灾情更重一些。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抗灾救灾工作,前一段,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抗灾救灾措施,下达了救灾资金。自治区党委刘明祖书记还专门向国务院温家宝副总理作了汇报,各项救灾措施正在抓紧落实。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畜牧业非常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如草畜双承包、“双增双提”等。草畜双承包,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奠定了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双增双提”,“双增”就是以草业为基础建设畜牧业;“双提”就是要讲效益,这在畜牧业增长方式上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希望大家很好地理解这些方针,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近年来,锡盟在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畜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工作是坚定有力的,应当予以肯定。如在以水为中心的五配套草库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锡盟畜牧业连续十几年夺得丰收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年锡盟又提出划区轮牧,对此要积极试点,认真发展完善,同时在轮牧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强草牧场建设。
       
    (一)抗灾救灾问题 
       
    面对今年的自然灾害,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不要被困难吓倒,又不能掉以轻心,要有紧迫感。从沿途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全盟调草、调料、出栏工作以及对各类牧户进行救助的具体安排是切实可行的,但要加快出栏、贮草、备料步伐,按照既定安排,加快进度,搞好督查落实。近期的目标是确保牲畜安全度冬春,这是当务之急,应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抓。同时,要有持续抗灾的思想准备,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 
       
    大家对当前的抗灾工作和下一步的发展问题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在这里我主要谈谈灾后的反思。我到赤峰、伊盟,他们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深切认识到农牧业粗放经营的危害性。要下决心搞好结构调整,人均种好一亩或两亩水浇地,搞集约化经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锡盟大灾之后也要认真反思。一是要算投入产出帐。我们走访的几个牧户,他们今年大体要出栏50%,收益也达到了两位数。按传统的方法粗略算,即不算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回报率大约是10%至30%,但如果计算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回报率是很低的。要持续发展,要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就要从细帐算起。这几年反复强调草畜平衡问题,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看,草畜平衡要正算,算加法,从抗灾的角度要倒算,算减法。我非常称赞同志们所说的,要倒算帐,到底有多少草料,棚圈情况怎么样,能保多少牲畜过冬,保不了的一定要出栏。二是在不降低农牧民人均收入、不降低政府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草畜平衡。目前,大部分牧区超载过牧,且超载严重。比如,我们这次到牧户斯琴家里,她有900多只羊,还有70头(匹)大畜,自己的草场加上租别人的草场共计11000亩,这样每只羊大概是12亩,而按当地每只羊需要35亩草场计算,超载达2/3。在锡盟,像这样的情况为数不少。我们推行草畜平衡,像这样的牧户通过采取什么措施促使其逐步达到草畜平衡,在不增加牲畜头数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效益,这些都亟待深入研究。如果让牧民减少牲畜数量,这和牧民的基本想法和利益相违背,是行不通的。同时,我们基层的财政还要依靠畜牧业的支撑。因此,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应当在于采取综合手段,搞几配套,搞建设养畜,走集约化的路子。要大搞草牧场基本建设,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改良牲畜品种,特别是牲畜改良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抓下去,先抓示范户。三是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最根本的办法是就地改造草场,增加草的产出量,减少从远处买草买料。当然,还有精养细喂问题,这方面锡盟有不少经验,应认真进行总结和推广。四是要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包括中介经济人队伍,拉动繁殖、育肥、流通、加工和服务。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外面的力量,引进龙头企业,如草原兴发集团等企业的引进项目,带动了锡盟基地的建设。总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解决。大灾之后,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草场退化问题的严峻性。我区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不能遏止草场退化,恢复植被,对国家的生态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片草原上的农牧民也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草原建设,要搞好长远规划。
       
    (二)资金投入问题
       
    今后,我们的投入要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导向,运作上也要体现改革的要求和思路,实行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不向无效益和工作没有保证的地方投入;在项目管理上,推行公开竞标,向措施得力的项目倾斜。投入要与生态和经济效益挂钩,把产出多少、产生效益怎样、农牧民增收多少,作为项目投入的重要条件。搞草原项目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另外就是改革投入机制,项目投入必须落实到农牧民头上,一些投入需要金融机构作中介,必须保证有还款能力,包括一些政府贴息的贷款。为此,应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一个一个地落实,认真搞些调查。在牧业建设上要综合规划,单打一不行,先抓典型,搞上几项,发挥辐射作用,农牧民看后,慢慢就认识到了。这些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具体。
       
    希望大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转变干部作风,分级落实责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需要做些什么,要详细安排,认真落实下去。要实行倒计时,从11月20日往前推,做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明确。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格督查,把抗灾措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牧户,确保完成抗灾救灾各项任务。 
       
    二、关于乌兰察布盟的生态建设工作 
       
    这次来乌盟四子王旗重点是想了解生态建设情况。通过一天多的实地考察和观看电视录像,刚才又听取了乌盟和四子王旗的工作汇报,我觉得乌盟的工作做得不错,今年五项经济指标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生态建设路子对、起步早、决心大,成绩显著。 
       
    (一)乌盟的生态治理实践解决了我们在这方面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是解决了农民退耕不减收的问题,也就是党中央所说的如何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因为耕地减少了,农民吃饭就成了问题。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不论牧区还是农村,怎么能不减少收入,决不能因为进行生态宏观治理而使农牧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年度计划完不成,而且“九五”计划也完不成,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比较实在的答案。在“进”这一块,乌盟花了很大的精力。从四子王旗的情况看,就是退了一半的地,而农牧民的收入却增加了一倍。从全盟的情况看,退得幅度很大,收入增加幅度也很大。我想,一个是以水为本,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一个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如把红皮小麦都调出去,适度扩大土豆、玉米、饲草饲料种植面积,树种、草种,而且都用政策和经济手段调控,不完全用行政手段强迫。另外,退了以后由于采用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多种适用技术,精耕细作,实现了精种高产,通过“进”这一块增收,解决了农牧民退耕以后不减产、不减收的问题。 
       
    二是解决了地方财政不减少收入的问题。因为退耕就得实行减免税政策,这样一来,我们的财政税收肯定会减下来一块,这个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在乌盟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四子王旗坚持长短结合,在种植多年生、见效慢的草种的同时,重视种植见效快草种,像草木樨,第二年即可采种子,而且价格可观,这样,既能够保证税收这一块及时补上来,又不使农民觉得负担过重,因为受益多于交出去的,所以他乐意这样做。 
       
    三是解决了大搞生态治理的投入问题。现在自治区本级,包括盟市、旗县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大搞生态建设的投入从哪儿来,乌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把有限的资金捆起来,集中办事,这种做法是可取的。目前,我区相当多的地方使用资金非常分散,各类资金总算起来并不少,这投一点、那投一点,年复一年地“撒胡椒面”,也就年复一年地干不成事,见不到功效。乌盟四子王旗把资金捆起来使用,综合性地办成了效果很显著的事情,把生态治理工作用五、六年的时间搞到现在这个程度,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投入还有个结构问题,财政投一块,农民也要投入一块,几种渠道捆起来投,决不能躺在政府身上,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农民自己投入以后,见效了,他就会继续加大投入。所以,生态治理哪来的钱,怎么个投入法,投入的机制、导向和基本做法,乌盟四子王旗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 
       
    四是解决了如何规划和如何运作的问题。生态治理的面积这么大,仅沙源治理项目,自治区原来报了57个旗县,划进去30多个,每个旗县的地域都非常辽阔,简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且在治理方式上也众说纷纭,有人说要靠公司搞,有人说靠农民搞,有人说集体搞,有人说全面启动。我认为乌盟四子王旗的做法是可行的,这个办法叫作统一规划,分步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四子王旗规划了两带三线,骨干部分经过四、五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后年年把线向外扩充就行了。按照规划,从对生态破坏最严重的两个带开始搞起,然后再向中心慢慢包围。同时还有这一块,精耕细作的农业星罗棋布,被环抱在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所以,应当在如何运作方面开动脑筋,要有重点,先易后难。 
       
    (二)乌盟在生态治理工作中正确处理了“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了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态治理是个宏观问题,大局问题。我们的生态被破坏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责任十分重大。从微观上讲,老百姓把地退下来以后,他的日子怎么过,地方财政怎么过,所以效益问题就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我到伊盟也这么说,让农牧民减少收入,让地方财政减少收入,这个事能干成吗?可是不恢复生态又不行,投入又没有,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效益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乌盟解决得不错,当然有些方面也是初步的,尽管已有五、六年的实践经验,但生态建设仍然是个大课题,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朝一夕、三年五年是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这个大问题的。如果没有效益做保证,生态建设是没办法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只有保证了效益,生态建设工作才能干下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生态建设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二是机制问题处理得比较好。四子王旗在退耕种树种草工作中实行了谁退谁有、产权归谁,实行承包到户,这是最彻底的。朱基总理就退耕还林方面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最后就是承包到户。不承包到户,一平二调,什么也干不成,这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只能采取这个办法。乌盟的机制形式也很多,有股份制、拍卖等,但最终目的还是产权包到户。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统一种植的这些植被,将来怎么管护。一定要通过各种措施把它保护好,要有专人管护。机制是搞好生态建设与管护的根本,这个问题乌盟解决得不错,引入市场机制,符合国家政策。 
       
    三是生态治理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处理得不错。不论是生态治理,还是种植业、养殖业,都要加大科技投入,今后还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四是生态治理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得不错。结构调整有一个“粮、经、草”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最近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贯彻党中央12号文件的意见,有一个宏观的提法,叫粮、经、草三元并重,乌盟的做法符合自治区的要求。林草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种植业内部又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没有很好的调整结构,就很难取得生态治理的实际成效。 
       
    (三)乌盟今后的工作 
       
    第一,关于增加科技含量问题。不论是工农牧业生产,还是生态建设,都要加大科技含量,走集约化经营的新路,不能再走低水平、粗放经营的老路。乌盟要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力推广应用科学适用技术。这方面,可以请教一些专家学者。 
       
    第二,关于天然草场改良问题。四子王旗牧区面积达80%,要进一步探索。你们旗牧民王九斤半的做法连锡盟的同志都知道,认为是可行的,这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好做法。天然草场草种搭配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据说有的多达几十种草合理配置,天然的草场肯定比人工种植的好。王九斤半的做法是既改良了草场,又不破坏植被。另外,免耕法等办法也可以试一试。你们种的也好、线也好,中间还有一些草地,虽然目前状况不太景气,但还可以留一些,看看封育以后周围的环境好了,它会不会有转机。人工种的草收割回去,舍饲半舍饲养畜增加了,草场的负担减轻了,载畜量减少了,封育后草场自然会恢复。在这方面可以设计几种类型的模式进行比较、对照,时间可以长一点,你们这里封牧是有条件的,因为的这一块有秸秆、又种了草,就不一定非得去啃天然草场这一块了。别的地方围封没有这样的条件,都围封起来牲畜怎么活。同时,必须加大对天然草场的保护力度,严禁垦荒。我们内蒙古的生态太脆弱了,比如乌盟原来是一片草原,后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以粮为纲,开垦种植。植被就这么薄,一旦破坏,沙化就会以三倍多的速度向前推进,一时很难治理好。 
       
    第三,关于因势利导推进产业化问题。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现在虽已初见端倪,但其进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一、二百年,我们也不能指望太短,但是我们要加快,就是说这个进程要不断向前推进。你们这里有一些民办的林草公司,我看这个形式挺不错,将来再发展一些民办的林草种子公司行不行,请你们在实践当中去考虑,比如,搞草料的打捆、处理、销售等,先以户为单位,选择那些有点实力的扶持一下,他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要引导农牧户进入市场,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躺在政府身上。另外,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户,可以研究搞一些股份制农机企业或专业户,扶持一下,搞点贷款,让他周转地往回还;或者政府投入一些,但不是无偿投入,可以入股,但要有回报。不要再用政府行为去搞大面积的机耕、机播、机械收割等。今天看了你们的土豆收购,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网络,上边是大老板,实力雄厚,下边是中老板,再下边有小老板,各得其所,相互形成市场网络。过去我们党政官员每天从早到晚奔波劳顿还解决不好的问题,现在用市场机制就解决了,这就叫产业化分工,也叫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市场主体各得其所,能干啥干啥,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整个工作就取得了成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因势利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化进程。 
       
    第四,关于多种经营和加工增值问题。你们的畜牧养殖增值工作做得好,现在几个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已经成型,比较成熟,但是依然应把眼光放得远一些,特别要注重多种经营,因为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你们五年前搞生态建设的时候,谁能想到国家要搞沙源治理、各地都需要草种,而我们现在就能拿到高价钱,站在了潮头上,这就叫远见,虽然为数不多,但代表方向。所以,我感到仍然要用超前的思维方法,继续搞多种经营。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非做不可。你们过去的路子走得很好,就是靠养殖增值,除此以外,看还有哪些路子,比如种药材、种红柳搞刨花板、搞苗圃等等,总之要有龙头。像土豆种植如果没有龙头公司购销,就不会形成现在的规模,因为过去种多了,卖不了啊。前几年我们就有这种苦恼,要求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叫乡干部、村干部往下推,到了秋天,价格跌下来了,没有销路,干着急没办法。所以,现在我们走出自己的路子来,正是因为有大龙头牵着,像加工产业,反向拉动等,应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第五,关于扩大内需和金融工作问题。现在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环节有几个:一是内需不足,全靠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来拉动,国企投入力度不足、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力度不够,社会投入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外资也相对有限,基本建设还是靠国家,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我们的软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不到位,市场信誉差。我们政府有些部门还承担着一些本来属于市场范畴的,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职责,虽然很繁忙,但是市场就是活跃不起来;三是资金制约,很难进入资本市场。当然我们自治区也有一些设计,已进行了一些资本经营的尝试,但总的来说,现在金融市场的主动权不在地方,而在条条。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也不是,我们还可以试着搞几种模式,探索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运作方式,解决工作难度和风险问题。这样,可以把金融机构为之苦恼地对着千家万户没法操作的事情进行简化,一个口径对它,同时还可以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苦恼的就是风险问题,它又何尝不想把款贷出去,如果我们把风险相对化解掉,把工作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给它一个安全系数和简便的工作渠道,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的。希望大家设计一下,在提高融资能力和促进群众生产与消费两大领域里作点文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考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讲话要点
  • 按:2000年9月18日至2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代主席乌云其木格率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调研室、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畜牧业厅、自治区林业厅、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考察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的抗灾救灾工作和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生态建设工作。现将乌云其木格同志在本次考察过程中的讲话要点整理印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供参阅。
       
    一、关于锡林郭勒盟的抗灾救灾工作
       
    这是我到自治区政府主持工作后第一次下乡。今年我区灾情严重,抗灾救灾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在锡盟几个地方看了一下,很受启发。今年尽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但锡盟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不错,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成情况、人均收入预测情况等几方面看,完成今年经济指标问题不大,抗灾救灾安排也切合实际,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今年,全区的灾情比较重,农区赤峰、牧区锡盟灾情更重一些。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抗灾救灾工作,前一段,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抗灾救灾措施,下达了救灾资金。自治区党委刘明祖书记还专门向国务院温家宝副总理作了汇报,各项救灾措施正在抓紧落实。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畜牧业非常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如草畜双承包、“双增双提”等。草畜双承包,从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奠定了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双增双提”,“双增”就是以草业为基础建设畜牧业;“双提”就是要讲效益,这在畜牧业增长方式上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希望大家很好地理解这些方针,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近年来,锡盟在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畜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工作是坚定有力的,应当予以肯定。如在以水为中心的五配套草库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锡盟畜牧业连续十几年夺得丰收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年锡盟又提出划区轮牧,对此要积极试点,认真发展完善,同时在轮牧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强草牧场建设。
       
    (一)抗灾救灾问题 
       
    面对今年的自然灾害,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不要被困难吓倒,又不能掉以轻心,要有紧迫感。从沿途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全盟调草、调料、出栏工作以及对各类牧户进行救助的具体安排是切实可行的,但要加快出栏、贮草、备料步伐,按照既定安排,加快进度,搞好督查落实。近期的目标是确保牲畜安全度冬春,这是当务之急,应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抓。同时,要有持续抗灾的思想准备,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 
       
    大家对当前的抗灾工作和下一步的发展问题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在这里我主要谈谈灾后的反思。我到赤峰、伊盟,他们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深切认识到农牧业粗放经营的危害性。要下决心搞好结构调整,人均种好一亩或两亩水浇地,搞集约化经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锡盟大灾之后也要认真反思。一是要算投入产出帐。我们走访的几个牧户,他们今年大体要出栏50%,收益也达到了两位数。按传统的方法粗略算,即不算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回报率大约是10%至30%,但如果计算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回报率是很低的。要持续发展,要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就要从细帐算起。这几年反复强调草畜平衡问题,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看,草畜平衡要正算,算加法,从抗灾的角度要倒算,算减法。我非常称赞同志们所说的,要倒算帐,到底有多少草料,棚圈情况怎么样,能保多少牲畜过冬,保不了的一定要出栏。二是在不降低农牧民人均收入、不降低政府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草畜平衡。目前,大部分牧区超载过牧,且超载严重。比如,我们这次到牧户斯琴家里,她有900多只羊,还有70头(匹)大畜,自己的草场加上租别人的草场共计11000亩,这样每只羊大概是12亩,而按当地每只羊需要35亩草场计算,超载达2/3。在锡盟,像这样的情况为数不少。我们推行草畜平衡,像这样的牧户通过采取什么措施促使其逐步达到草畜平衡,在不增加牲畜头数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效益,这些都亟待深入研究。如果让牧民减少牲畜数量,这和牧民的基本想法和利益相违背,是行不通的。同时,我们基层的财政还要依靠畜牧业的支撑。因此,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应当在于采取综合手段,搞几配套,搞建设养畜,走集约化的路子。要大搞草牧场基本建设,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改良牲畜品种,特别是牲畜改良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抓下去,先抓示范户。三是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最根本的办法是就地改造草场,增加草的产出量,减少从远处买草买料。当然,还有精养细喂问题,这方面锡盟有不少经验,应认真进行总结和推广。四是要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包括中介经济人队伍,拉动繁殖、育肥、流通、加工和服务。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外面的力量,引进龙头企业,如草原兴发集团等企业的引进项目,带动了锡盟基地的建设。总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解决。大灾之后,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草场退化问题的严峻性。我区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不能遏止草场退化,恢复植被,对国家的生态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片草原上的农牧民也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草原建设,要搞好长远规划。
       
    (二)资金投入问题
       
    今后,我们的投入要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导向,运作上也要体现改革的要求和思路,实行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不向无效益和工作没有保证的地方投入;在项目管理上,推行公开竞标,向措施得力的项目倾斜。投入要与生态和经济效益挂钩,把产出多少、产生效益怎样、农牧民增收多少,作为项目投入的重要条件。搞草原项目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另外就是改革投入机制,项目投入必须落实到农牧民头上,一些投入需要金融机构作中介,必须保证有还款能力,包括一些政府贴息的贷款。为此,应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一个一个地落实,认真搞些调查。在牧业建设上要综合规划,单打一不行,先抓典型,搞上几项,发挥辐射作用,农牧民看后,慢慢就认识到了。这些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具体。
       
    希望大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转变干部作风,分级落实责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需要做些什么,要详细安排,认真落实下去。要实行倒计时,从11月20日往前推,做什么工作,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明确。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严格督查,把抗灾措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牧户,确保完成抗灾救灾各项任务。 
       
    二、关于乌兰察布盟的生态建设工作 
       
    这次来乌盟四子王旗重点是想了解生态建设情况。通过一天多的实地考察和观看电视录像,刚才又听取了乌盟和四子王旗的工作汇报,我觉得乌盟的工作做得不错,今年五项经济指标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生态建设路子对、起步早、决心大,成绩显著。 
       
    (一)乌盟的生态治理实践解决了我们在这方面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是解决了农民退耕不减收的问题,也就是党中央所说的如何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因为耕地减少了,农民吃饭就成了问题。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不论牧区还是农村,怎么能不减少收入,决不能因为进行生态宏观治理而使农牧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年度计划完不成,而且“九五”计划也完不成,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比较实在的答案。在“进”这一块,乌盟花了很大的精力。从四子王旗的情况看,就是退了一半的地,而农牧民的收入却增加了一倍。从全盟的情况看,退得幅度很大,收入增加幅度也很大。我想,一个是以水为本,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一个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如把红皮小麦都调出去,适度扩大土豆、玉米、饲草饲料种植面积,树种、草种,而且都用政策和经济手段调控,不完全用行政手段强迫。另外,退了以后由于采用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多种适用技术,精耕细作,实现了精种高产,通过“进”这一块增收,解决了农牧民退耕以后不减产、不减收的问题。 
       
    二是解决了地方财政不减少收入的问题。因为退耕就得实行减免税政策,这样一来,我们的财政税收肯定会减下来一块,这个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在乌盟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四子王旗坚持长短结合,在种植多年生、见效慢的草种的同时,重视种植见效快草种,像草木樨,第二年即可采种子,而且价格可观,这样,既能够保证税收这一块及时补上来,又不使农民觉得负担过重,因为受益多于交出去的,所以他乐意这样做。 
       
    三是解决了大搞生态治理的投入问题。现在自治区本级,包括盟市、旗县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大搞生态建设的投入从哪儿来,乌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把有限的资金捆起来,集中办事,这种做法是可取的。目前,我区相当多的地方使用资金非常分散,各类资金总算起来并不少,这投一点、那投一点,年复一年地“撒胡椒面”,也就年复一年地干不成事,见不到功效。乌盟四子王旗把资金捆起来使用,综合性地办成了效果很显著的事情,把生态治理工作用五、六年的时间搞到现在这个程度,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投入还有个结构问题,财政投一块,农民也要投入一块,几种渠道捆起来投,决不能躺在政府身上,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农民自己投入以后,见效了,他就会继续加大投入。所以,生态治理哪来的钱,怎么个投入法,投入的机制、导向和基本做法,乌盟四子王旗的实践是比较成功的。 
       
    四是解决了如何规划和如何运作的问题。生态治理的面积这么大,仅沙源治理项目,自治区原来报了57个旗县,划进去30多个,每个旗县的地域都非常辽阔,简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且在治理方式上也众说纷纭,有人说要靠公司搞,有人说靠农民搞,有人说集体搞,有人说全面启动。我认为乌盟四子王旗的做法是可行的,这个办法叫作统一规划,分步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四子王旗规划了两带三线,骨干部分经过四、五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后年年把线向外扩充就行了。按照规划,从对生态破坏最严重的两个带开始搞起,然后再向中心慢慢包围。同时还有这一块,精耕细作的农业星罗棋布,被环抱在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所以,应当在如何运作方面开动脑筋,要有重点,先易后难。 
       
    (二)乌盟在生态治理工作中正确处理了“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了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态治理是个宏观问题,大局问题。我们的生态被破坏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责任十分重大。从微观上讲,老百姓把地退下来以后,他的日子怎么过,地方财政怎么过,所以效益问题就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我到伊盟也这么说,让农牧民减少收入,让地方财政减少收入,这个事能干成吗?可是不恢复生态又不行,投入又没有,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效益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乌盟解决得不错,当然有些方面也是初步的,尽管已有五、六年的实践经验,但生态建设仍然是个大课题,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朝一夕、三年五年是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这个大问题的。如果没有效益做保证,生态建设是没办法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只有保证了效益,生态建设工作才能干下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生态建设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二是机制问题处理得比较好。四子王旗在退耕种树种草工作中实行了谁退谁有、产权归谁,实行承包到户,这是最彻底的。朱基总理就退耕还林方面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最后就是承包到户。不承包到户,一平二调,什么也干不成,这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只能采取这个办法。乌盟的机制形式也很多,有股份制、拍卖等,但最终目的还是产权包到户。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统一种植的这些植被,将来怎么管护。一定要通过各种措施把它保护好,要有专人管护。机制是搞好生态建设与管护的根本,这个问题乌盟解决得不错,引入市场机制,符合国家政策。 
       
    三是生态治理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处理得不错。不论是生态治理,还是种植业、养殖业,都要加大科技投入,今后还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四是生态治理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得不错。结构调整有一个“粮、经、草”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最近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贯彻党中央12号文件的意见,有一个宏观的提法,叫粮、经、草三元并重,乌盟的做法符合自治区的要求。林草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种植业内部又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没有很好的调整结构,就很难取得生态治理的实际成效。 
       
    (三)乌盟今后的工作 
       
    第一,关于增加科技含量问题。不论是工农牧业生产,还是生态建设,都要加大科技含量,走集约化经营的新路,不能再走低水平、粗放经营的老路。乌盟要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力推广应用科学适用技术。这方面,可以请教一些专家学者。 
       
    第二,关于天然草场改良问题。四子王旗牧区面积达80%,要进一步探索。你们旗牧民王九斤半的做法连锡盟的同志都知道,认为是可行的,这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好做法。天然草场草种搭配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据说有的多达几十种草合理配置,天然的草场肯定比人工种植的好。王九斤半的做法是既改良了草场,又不破坏植被。另外,免耕法等办法也可以试一试。你们种的也好、线也好,中间还有一些草地,虽然目前状况不太景气,但还可以留一些,看看封育以后周围的环境好了,它会不会有转机。人工种的草收割回去,舍饲半舍饲养畜增加了,草场的负担减轻了,载畜量减少了,封育后草场自然会恢复。在这方面可以设计几种类型的模式进行比较、对照,时间可以长一点,你们这里封牧是有条件的,因为的这一块有秸秆、又种了草,就不一定非得去啃天然草场这一块了。别的地方围封没有这样的条件,都围封起来牲畜怎么活。同时,必须加大对天然草场的保护力度,严禁垦荒。我们内蒙古的生态太脆弱了,比如乌盟原来是一片草原,后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以粮为纲,开垦种植。植被就这么薄,一旦破坏,沙化就会以三倍多的速度向前推进,一时很难治理好。 
       
    第三,关于因势利导推进产业化问题。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现在虽已初见端倪,但其进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一、二百年,我们也不能指望太短,但是我们要加快,就是说这个进程要不断向前推进。你们这里有一些民办的林草公司,我看这个形式挺不错,将来再发展一些民办的林草种子公司行不行,请你们在实践当中去考虑,比如,搞草料的打捆、处理、销售等,先以户为单位,选择那些有点实力的扶持一下,他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要引导农牧户进入市场,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躺在政府身上。另外,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户,可以研究搞一些股份制农机企业或专业户,扶持一下,搞点贷款,让他周转地往回还;或者政府投入一些,但不是无偿投入,可以入股,但要有回报。不要再用政府行为去搞大面积的机耕、机播、机械收割等。今天看了你们的土豆收购,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网络,上边是大老板,实力雄厚,下边是中老板,再下边有小老板,各得其所,相互形成市场网络。过去我们党政官员每天从早到晚奔波劳顿还解决不好的问题,现在用市场机制就解决了,这就叫产业化分工,也叫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市场主体各得其所,能干啥干啥,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整个工作就取得了成效。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因势利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化进程。 
       
    第四,关于多种经营和加工增值问题。你们的畜牧养殖增值工作做得好,现在几个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已经成型,比较成熟,但是依然应把眼光放得远一些,特别要注重多种经营,因为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你们五年前搞生态建设的时候,谁能想到国家要搞沙源治理、各地都需要草种,而我们现在就能拿到高价钱,站在了潮头上,这就叫远见,虽然为数不多,但代表方向。所以,我感到仍然要用超前的思维方法,继续搞多种经营。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非做不可。你们过去的路子走得很好,就是靠养殖增值,除此以外,看还有哪些路子,比如种药材、种红柳搞刨花板、搞苗圃等等,总之要有龙头。像土豆种植如果没有龙头公司购销,就不会形成现在的规模,因为过去种多了,卖不了啊。前几年我们就有这种苦恼,要求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叫乡干部、村干部往下推,到了秋天,价格跌下来了,没有销路,干着急没办法。所以,现在我们走出自己的路子来,正是因为有大龙头牵着,像加工产业,反向拉动等,应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第五,关于扩大内需和金融工作问题。现在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环节有几个:一是内需不足,全靠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来拉动,国企投入力度不足、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力度不够,社会投入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外资也相对有限,基本建设还是靠国家,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我们的软环境有待改善,服务不到位,市场信誉差。我们政府有些部门还承担着一些本来属于市场范畴的,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职责,虽然很繁忙,但是市场就是活跃不起来;三是资金制约,很难进入资本市场。当然我们自治区也有一些设计,已进行了一些资本经营的尝试,但总的来说,现在金融市场的主动权不在地方,而在条条。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也不是,我们还可以试着搞几种模式,探索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运作方式,解决工作难度和风险问题。这样,可以把金融机构为之苦恼地对着千家万户没法操作的事情进行简化,一个口径对它,同时还可以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苦恼的就是风险问题,它又何尝不想把款贷出去,如果我们把风险相对化解掉,把工作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给它一个安全系数和简便的工作渠道,银行还是愿意贷款的。希望大家设计一下,在提高融资能力和促进群众生产与消费两大领域里作点文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