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 审计
  •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领导名录】

    厅长:长江(蒙古族)

    副厅长:赵慧容(女) 王月胜  孙德志(满族) 吕靖原

    纪检组长:王玉璋

    副巡视员:王东升(5月离任)

    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靳素平(5月任职)

    总审计师:郭少华(8月任职)

    【概况】2007年,自治区审计厅共设行政编制198人,其中厅机关行政编制109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行政编制40人,厅机关事业编制46人;在编人数187人,其中厅机关106人,事业单位47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34人。

    2007年底,全区共审计4 540个单位(项目),审计查处违规金额85.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0.6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13.8亿元,已上缴财政金额7.4亿元,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6亿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6.8亿元,核减投资(结算)额4.9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提交审计专题报告、综合报告、信息5 143篇,被批示采用1 989篇,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19起,涉案金额560万元。

    【财政审计】2007年,对2006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以及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呼伦贝尔市本级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并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当年,全区预算执行审计和审计调查1 786个单位,查处违规金额40.5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1.2亿元,已上缴财政金额4.8亿元,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781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5.1亿元。

    【经济责任审计】全区共审计1 036人,其中盟市、厅级15人,县处级139人,查处违规金额6.0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共审计748个单位(项目),审计调查29个单位(项目),已上缴财政金额1 606万元,挽回或避免损失1.2亿元。

    【外资审计】是年,全区审计和审计调查外资项目189个,审计查处违规金额3.6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 686万元,已上缴财政金额266万元。

    【企业审计】2007年,全区企业审计94个单位,审计调查29个单位,审计查处违规金额1.7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 323万元,已上缴财政金额1 462万元。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对金融企业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延伸抽查76家基层支行的部分业务。审计查处违规发放贷款、处置不良资产、收入不实等违规金额2.5亿元,查处应计未计不良贷款、未按规定处置抵债资产等金额8.1亿元,移送违法案件1起,涉案1人。

    【教师工资审计】自治区审计厅组织10个盟市审计机关对其本级及所属52个旗县(市、区)2006年解决拖欠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工资补助资金进行审计,审计调查416所学校,查处违规金额6 075万元,促进资金到位3 401万元。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审计事项,自治区主席办公会议专题进行研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落实资金,限期解决。

    【“五项”基金审计】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对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项”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少核少缴少记基金收入、违规支出、出借挤占挪用基金、未按规定及时纳入财政专户存储等5个方面的问题,违规金额达6亿元。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机关为保证社保资金安全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解决社保资金征缴、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金审计】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对2005年至2006年度全区扶贫资金、农牧业四项补贴和其它农牧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扶贫资金共审计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92个旗县(市、区),审计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1 075个,查处违规金额1.24亿元。农牧业四项补贴和其他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有关单位381个,延伸审计了259个苏木、乡镇,查处违规金额1.1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挤占挪用较严重、发放不规范、虚报冒领、不合规单据报账等。

    【效益审计】全区开展效益审计项目504个。由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对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投资、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的评审,经过测评分析,提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3个方面的审计建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中,各级审计机关突出效益审计的内容,客观公正评价资金使用效果。

    【审计调查】积极开展审计调查,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是年,全区开展审计调查1 157个单位(项目),审计调查发现违规金额1 04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 186万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金额115万元。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向各级党政领导上报了审计调查报告,帮助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审计成果利用】全年共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26篇。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内蒙古日报全文公告,推动了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共提出审计建议2 527条,被采纳1 439条,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83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3份。同时,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审计信息动态、审计结果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每期都上报自治区几大班子有关领导,自治区领导对审计报告或信息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审计反映的问题批示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完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审理复核工作,重新完善修订了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综合性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确保审计质量。按照党中央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自治区审计厅研究制定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主席作出批示并转发自治区直属机关,推广、借鉴审计厅的做法。同时,还相继印发了招待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力。

    【创新工作思路】针对全区审计人员少而工作任务重,审计覆盖面广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厅党组提出了全区审计工作在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的基础上,要坚持“压数量、保质量、抓重点、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厅党组牢固树立审计工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提出了审计工作要树立宏观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依法从审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处理好压数量与保质量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法与情的关系、审计业务与其它工作的关系、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实现由财务收支审计向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转变、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为主转变、由强调审计覆盖面向提高审计质量方向转变、由传统的手工作业向审计手段现代化转变。

    【依法文明审计】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把依法、文明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把审计质量当做生命线来抓,扩大了审计成果。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执行审计署6号令和其它审计规范,稳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加强了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和不断完善三级复核、审理处审核、总审计师把关、审理委员会审定制度,层层严把质量关,防范审计风险。积极开展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等活动,确保审计程序规范,提高质量。三是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开展文明审计,形成爱岗、敬业、奉献的氛围。

    (丹 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审计
  •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领导名录】

    厅长:长江(蒙古族)

    副厅长:赵慧容(女) 王月胜  孙德志(满族) 吕靖原

    纪检组长:王玉璋

    副巡视员:王东升(5月离任)

    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靳素平(5月任职)

    总审计师:郭少华(8月任职)

    【概况】2007年,自治区审计厅共设行政编制198人,其中厅机关行政编制109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行政编制40人,厅机关事业编制46人;在编人数187人,其中厅机关106人,事业单位47人,驻海拉尔、赤峰审计处34人。

    2007年底,全区共审计4 540个单位(项目),审计查处违规金额85.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0.6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13.8亿元,已上缴财政金额7.4亿元,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1.6亿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6.8亿元,核减投资(结算)额4.9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提交审计专题报告、综合报告、信息5 143篇,被批示采用1 989篇,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19起,涉案金额560万元。

    【财政审计】2007年,对2006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以及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呼伦贝尔市本级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并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当年,全区预算执行审计和审计调查1 786个单位,查处违规金额40.5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1.2亿元,已上缴财政金额4.8亿元,已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781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5.1亿元。

    【经济责任审计】全区共审计1 036人,其中盟市、厅级15人,县处级139人,查处违规金额6.0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共审计748个单位(项目),审计调查29个单位(项目),已上缴财政金额1 606万元,挽回或避免损失1.2亿元。

    【外资审计】是年,全区审计和审计调查外资项目189个,审计查处违规金额3.6亿元,损失浪费金额2 686万元,已上缴财政金额266万元。

    【企业审计】2007年,全区企业审计94个单位,审计调查29个单位,审计查处违规金额1.7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 323万元,已上缴财政金额1 462万元。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对金融企业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延伸抽查76家基层支行的部分业务。审计查处违规发放贷款、处置不良资产、收入不实等违规金额2.5亿元,查处应计未计不良贷款、未按规定处置抵债资产等金额8.1亿元,移送违法案件1起,涉案1人。

    【教师工资审计】自治区审计厅组织10个盟市审计机关对其本级及所属52个旗县(市、区)2006年解决拖欠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工资补助资金进行审计,审计调查416所学校,查处违规金额6 075万元,促进资金到位3 401万元。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审计事项,自治区主席办公会议专题进行研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落实资金,限期解决。

    【“五项”基金审计】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对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项”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少核少缴少记基金收入、违规支出、出借挤占挪用基金、未按规定及时纳入财政专户存储等5个方面的问题,违规金额达6亿元。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机关为保证社保资金安全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解决社保资金征缴、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金审计】全区三级审计机关对2005年至2006年度全区扶贫资金、农牧业四项补贴和其它农牧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扶贫资金共审计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92个旗县(市、区),审计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1 075个,查处违规金额1.24亿元。农牧业四项补贴和其他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有关单位381个,延伸审计了259个苏木、乡镇,查处违规金额1.1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挤占挪用较严重、发放不规范、虚报冒领、不合规单据报账等。

    【效益审计】全区开展效益审计项目504个。由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对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投资、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的评审,经过测评分析,提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3个方面的审计建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中,各级审计机关突出效益审计的内容,客观公正评价资金使用效果。

    【审计调查】积极开展审计调查,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是年,全区开展审计调查1 157个单位(项目),审计调查发现违规金额1 04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 186万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金额115万元。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向各级党政领导上报了审计调查报告,帮助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审计成果利用】全年共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26篇。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内蒙古日报全文公告,推动了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共提出审计建议2 527条,被采纳1 439条,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83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3份。同时,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审计信息动态、审计结果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每期都上报自治区几大班子有关领导,自治区领导对审计报告或信息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审计反映的问题批示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完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审理复核工作,重新完善修订了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综合性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确保审计质量。按照党中央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自治区审计厅研究制定了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主席作出批示并转发自治区直属机关,推广、借鉴审计厅的做法。同时,还相继印发了招待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力。

    【创新工作思路】针对全区审计人员少而工作任务重,审计覆盖面广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厅党组提出了全区审计工作在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的基础上,要坚持“压数量、保质量、抓重点、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厅党组牢固树立审计工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提出了审计工作要树立宏观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依法从审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处理好压数量与保质量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法与情的关系、审计业务与其它工作的关系、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实现由财务收支审计向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转变、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为主转变、由强调审计覆盖面向提高审计质量方向转变、由传统的手工作业向审计手段现代化转变。

    【依法文明审计】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把依法、文明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把审计质量当做生命线来抓,扩大了审计成果。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执行审计署6号令和其它审计规范,稳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加强了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和不断完善三级复核、审理处审核、总审计师把关、审理委员会审定制度,层层严把质量关,防范审计风险。积极开展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等活动,确保审计程序规范,提高质量。三是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开展文明审计,形成爱岗、敬业、奉献的氛围。

    (丹 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