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万宝(8月离任) 亢学锋(11月离任) 张万堂(11月任职)

    县长: ***

    政协主席:王大圣(11月离任) 朱世平(11月任职)

    武装部长:张海斌

    政委:张文德 

    【概况】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与正镶白旗、正镶黄旗接壤;南接商都县和坝上地区,与河北省的康保县、张北县毗邻。地处北纬41°54~42°16′,东经113°31~114°46′。全县辖23镇,93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355个自然村,总面积2 568平方千米。居住着汉、蒙古、回、满、达斡尔、朝鲜、俄罗斯、傣、土家、佤等民族,在册人口15.7万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15821。财政收入完成8 420万元,同比增加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9 760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350元,同比下降5.8%

    【农牧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乳、肉、薯(菜)、草四大主导产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马铃薯、蔬菜、优质牧草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0%以上。到年底累计建成日光能温室82座,塑料大棚587座。年末奶牛存栏达8 000头,年均出栏肉羊60万只。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编制完成首批选定的12个示范村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规划。2004年至2007年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81.3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5.15万亩,解决了4.1万人、4.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为53个村通自来水、72个村通砂石路、58个村通广播电视,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工程。

    【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亿元。风电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共与8家中外企业签订协议,远景装机220万千瓦,协议投资200亿元。汇德公司风电项目已开工;北京大地泰泓公司已获得项目核准;中海油、中电国际等其它5家企业正在开展项目核准前期工作。积极组建服装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服装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规划建设高标准园区,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提升。2007年服装产量达1 850万件,实现产值11亿元。重化工业健康发展,面对供电不足和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通过租赁、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整合资源,实现园区矿热炉全部点火投产。同时,积极开展节能降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硅铁、硅锰、钼铁、镍铁、矿渣水泥等多品种、循环化的产业发展格局。2007年重化工产品达20万吨,实现税金2 500万元。矿产开发迈出新步伐,聚龙集团萤石粉精选项目、瑞弛公司钼矿开采项目正筹备开工。农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肉、薯、草等优势资源初步实现转化增值。非资源型产业实现零突破。三峡办1 500KW垂直轴风机叶片已试拉成功,首台1 500KW垂直轴试验风机正在安装调试。博恩公司5万吨钢绞线项目进展顺利。

    【城镇建设】科学修编第三轮长顺镇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按照“提质扩容”并举的原则,长顺镇城区面积拓展到10.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新区开发初具规模,四年来完成了以公益事业、适用住宅等为主的35项工程,城镇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市政建设以解决居民吃水难、行路难、如厕难等问题为重点,从2004年到到2007年底,完成了二水源引水并网工程和长顺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顺义路、邮电中路等16条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总长33.5公里;新建公厕43座,维修旧厕45座;完成电力城网改造和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市政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依托服装、重化工等产业发展,结合移民工程实施,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城镇扩容。严格城镇管理,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建设用地行为。

    【社会事业】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这一主题,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四年来累计为698人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417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 21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由2003年的5 614人增加到2007年的8 339人,养老金发放标准由人均每月401元提高到875元;启动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规范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将4 218人纳入保障范围,人均补差标准由每月98元提高到118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从2006年启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已将1.5万人纳入保障范围,补差标准由每人每年360元提高到438元;建立扶困助学和扶贫济困两项基金,多方筹资316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2 695人,医疗救助城乡弱势群体600人。健全完善领导包扶责任制,深入开展抗灾救灾工作。2007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积极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累计发放救灾款物近600万元,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兑现财政供养人员通讯费补贴和地方津贴,提高了医院、律师事务所等10个二级单位差补工资的发放比例,解决了中断将近十年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问题。

    【教育】2004年至2007年,累计投资4 200万元,完成一中、二中校址搬迁,新建二小、三小教学楼,三中、职中公寓楼,维修改造乡镇寄宿制小学8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初中6所、教学点86个,实现“县办中学、乡镇办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格局;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受惠;全面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共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2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卫生】健全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年间完成县医院易地搬迁,共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所,规范建设村卫生室79个,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参合人数累计达81 705人次,共为80 477人次核销门诊医药费212.41万元,为4 954人次补偿大病医药费656.14万元;深化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实行全员公开竞争上岗,共招聘医务人员91人,工资补差比例提高到80%

    【文化】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新建文化图书综合服务楼,恢复乌兰牧骑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连续四年控制在8‰以内。

    (丁凤威 王占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万宝(8月离任) 亢学锋(11月离任) 张万堂(11月任职)

    县长: ***

    政协主席:王大圣(11月离任) 朱世平(11月任职)

    武装部长:张海斌

    政委:张文德 

    【概况】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与正镶白旗、正镶黄旗接壤;南接商都县和坝上地区,与河北省的康保县、张北县毗邻。地处北纬41°54~42°16′,东经113°31~114°46′。全县辖23镇,93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355个自然村,总面积2 568平方千米。居住着汉、蒙古、回、满、达斡尔、朝鲜、俄罗斯、傣、土家、佤等民族,在册人口15.7万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15821。财政收入完成8 420万元,同比增加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9 760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350元,同比下降5.8%

    【农牧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乳、肉、薯(菜)、草四大主导产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马铃薯、蔬菜、优质牧草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0%以上。到年底累计建成日光能温室82座,塑料大棚587座。年末奶牛存栏达8 000头,年均出栏肉羊60万只。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编制完成首批选定的12个示范村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规划。2004年至2007年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81.3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5.15万亩,解决了4.1万人、4.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为53个村通自来水、72个村通砂石路、58个村通广播电视,全部完成农电网改造工程。

    【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亿元。风电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共与8家中外企业签订协议,远景装机220万千瓦,协议投资200亿元。汇德公司风电项目已开工;北京大地泰泓公司已获得项目核准;中海油、中电国际等其它5家企业正在开展项目核准前期工作。积极组建服装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服装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规划建设高标准园区,产品质量、档次进一步提升。2007年服装产量达1 850万件,实现产值11亿元。重化工业健康发展,面对供电不足和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通过租赁、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整合资源,实现园区矿热炉全部点火投产。同时,积极开展节能降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硅铁、硅锰、钼铁、镍铁、矿渣水泥等多品种、循环化的产业发展格局。2007年重化工产品达20万吨,实现税金2 500万元。矿产开发迈出新步伐,聚龙集团萤石粉精选项目、瑞弛公司钼矿开采项目正筹备开工。农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肉、薯、草等优势资源初步实现转化增值。非资源型产业实现零突破。三峡办1 500KW垂直轴风机叶片已试拉成功,首台1 500KW垂直轴试验风机正在安装调试。博恩公司5万吨钢绞线项目进展顺利。

    【城镇建设】科学修编第三轮长顺镇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按照“提质扩容”并举的原则,长顺镇城区面积拓展到10.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新区开发初具规模,四年来完成了以公益事业、适用住宅等为主的35项工程,城镇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市政建设以解决居民吃水难、行路难、如厕难等问题为重点,从2004年到到2007年底,完成了二水源引水并网工程和长顺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顺义路、邮电中路等16条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总长33.5公里;新建公厕43座,维修旧厕45座;完成电力城网改造和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市政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依托服装、重化工等产业发展,结合移民工程实施,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城镇扩容。严格城镇管理,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建设用地行为。

    【社会事业】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这一主题,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四年来累计为698人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417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 21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由2003年的5 614人增加到2007年的8 339人,养老金发放标准由人均每月401元提高到875元;启动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规范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将4 218人纳入保障范围,人均补差标准由每月98元提高到118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从2006年启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已将1.5万人纳入保障范围,补差标准由每人每年360元提高到438元;建立扶困助学和扶贫济困两项基金,多方筹资316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2 695人,医疗救助城乡弱势群体600人。健全完善领导包扶责任制,深入开展抗灾救灾工作。2007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积极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累计发放救灾款物近600万元,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兑现财政供养人员通讯费补贴和地方津贴,提高了医院、律师事务所等10个二级单位差补工资的发放比例,解决了中断将近十年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问题。

    【教育】2004年至2007年,累计投资4 200万元,完成一中、二中校址搬迁,新建二小、三小教学楼,三中、职中公寓楼,维修改造乡镇寄宿制小学8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初中6所、教学点86个,实现“县办中学、乡镇办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格局;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受惠;全面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共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2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卫生】健全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年间完成县医院易地搬迁,共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所,规范建设村卫生室79个,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县参合人数累计达81 705人次,共为80 477人次核销门诊医药费212.41万元,为4 954人次补偿大病医药费656.14万元;深化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实行全员公开竞争上岗,共招聘医务人员91人,工资补差比例提高到80%

    【文化】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新建文化图书综合服务楼,恢复乌兰牧骑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连续四年控制在8‰以内。

    (丁凤威 王占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