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 磴口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元胜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再和(12月离任) 田有光(12月任职)

    县长:郭介中(4月离任)

    政协主席:李新文(12月离任) 赵淑兰(女 12月任职)

    武装部长:陶伟荣

    政委:高辅

    【概况】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与本市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搭界;东西92公里,南北65公里,总面积4 166.6平方公里。全县辖31苏木1个乡级办事处,共46个村(嘎查),253个村民小组(独贵龙);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分场2个,总人口12.398万。共1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5 008人,占总人口的4%,汉族113 013人,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人口5 959人,占总人口的5%。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还有回族和满族,分别为5 279人和455人。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42亿元(含农场),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12.8%。一、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19.66020.4调整为19.860.619.6。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1.3%63.8%1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 518元,增长18.7%

    【财政收支】全县财政总收入17 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 795万元,增长1.3%。上划党中央税收6 688万元,增长31.4%。全年财政支出35 735万元,增长2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6 189万元,增长49.3%。教育3 128万元,增长3%。医疗卫生1 133万元,增长49.3%;城乡社区事务3 473万元,增长83.7%。社会保障与就业5 964万元,增长16.4%。农林水事务4 517万元,增长32.3%。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自然灾害】年内气候异常,先后发生雪灾、旱灾、冰雹、洪涝、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使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 506万元。灾情发生后,民政、农业、畜牧等有关部门组织灾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下拨苏木镇冬春生活救助款161万元,帮助灾民度过难关。进一步健全灾情评估统计、灾情报送、灾害紧急救助制度,成立磴口县减灾委员会,完善《磴口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继续实行灾民救助“一卡一册”制度和“三公开一监督”制度,严格救灾款物发放程序,保障资金落实。

    【农业】全县播种面积41.43万亩,同比持平。其中小麦面积8.81万亩,比上年下降13.1%。玉米播种12.21万亩,增长9.9%。经济作物播种18.52万亩,增长0.6%。其中油料面积7.25万亩,增长0.3%;番茄面积4.86万亩,增长14.4%。饲草料播种1.8万亩,增长3.4%。粮经草的比例为5144.74.3。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油葵、花葵)良种率达到100%。粮食总产10.8万吨,油料1.69万吨,甜菜0.34万吨,蔬菜20.77万吨(其中番茄19.25万吨),蜜瓜2.37万吨,籽瓜0.35万吨。农业总产值73 169万元。全年农田草牧场及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 208万元,增长176.7%。化肥施用量10 112吨,比上年增长0.86%;农牧区生产用电量1 014万千瓦时,增长11.6%;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7.15万千瓦,与上年持平。

    【畜牧业】全县牲畜存栏39.1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3.59万头,羊31.58万只,猪3.52万头。全年出栏29.3万头(只),同比下降18.6%。出栏率77.93%,商品率72.88%,肉类总产6 930吨。农牧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为1 2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7%。投入48万元继续实施奶牛引调工程,年内引入奶牛975头,奶牛存栏21 704头。年内引进优质种羊10 800只,建成标准化牛冷配站(点)20处,羊标准化授精站(点)14处,完成肉羊杂交10万只,建成规模育肥场4处,新增育肥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小区1个,新增公司化育肥养殖场1个。

    【工业】全部工业总产值392 785.5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383 203.9万元,增长3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 594.6万元,增长35.2%);个体工业总产值9 581.6万元,增长4.5%。在独立核算工业中:食品制造业149 538万元,增长17.2%;农副食品加工业30 537.9万元,下降1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1 707万元,增长6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 012.3万元,增长7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6 939.7万元,增长13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 610.7万元,增长125.5%

    全部工业增加值12.87亿元,增长2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22.6%;产品产销率94.7%,提高1.8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上年的51.448.6调整为47.152.9。轻工业产值增长10.3%,饮料酒、冷冻饮品、小麦粉、化学农药、番茄酱等产量均有大幅增长。重工业产值增长71.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为25.67%;铁合金、稀土化合物等产量增幅明显。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3.03,提高64.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0 772万元,提高19%,实际上缴税金2 035万元,下降18.2%;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870万元;税金总额3 675.9万元,增长25.7%

    【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6万平方米,增长99.7%;竣工房屋面积16.14万平方米,增长29.1%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内资单位投资16.86亿元,外商投资300万元,港澳台投资4 600万元,个体投资6 944万元。全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05亿元,增长23.8%。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下降51%;第二产业投资8.4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8.3亿元,下降76.2%。全年完成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共36个,投资15.65亿元。其中:河北金能集团内蒙古磴口分公司2×330MW电厂投资3.5亿元,临策铁路投资1.55亿元,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投资9 105万元,包惠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磴口段投资9 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 500万元,紫荆花园住宅小区8 425万元,黄管局二期水电站5 320万元。

    【林业】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1.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7万亩(退耕还林1.3万亩,日元贷款风沙治理13.4万亩,“三北”防护林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封沙育林2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水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9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5.25万亩。完成支沟清淤13条,完成农田五配套5.1万亩,平地缩块16万亩,生态修复保护面积21万亩。重点实施投资1 503.4万元的自治区专项资金节水改造工程(分为补隆淖典型区和项目区两大片)。投资2 303万元实施沙金—隆盛合镇和渡口大滩—南尖子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两项工程荣获全区“农田草牧场建设以奖代补二等奖”。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8 796万元,增长8.1%。全县境内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40公里。其中黑色公路224公里,等级公路率16%;黑色路面好路率90%,砂石路面好路率70%,干线等级公路畅通率实现100%。全年公路货运量92.5万吨,增长18%。货物周转量7 990.2万吨公里,增长18%。客运量58.2万人(次),增长8.6%。旅客周转量2 847.1万人公里,增长8.8%。邮政业务总量4 807.4万元,下降6.7%。其中,邮政业务548.4万元,下降28.1%。电信业务4 259万元,下降2.9%。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5 000户(其中城镇用户34 700户,下降2%,乡村用户10 300户,下降6.4%),平均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42部,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3部。移动电话用户66 000户,增长15.9%。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46/百人,互联网注册用户6 400户。

    【市政建设】全县共投入资金4.3亿元,新修改造道路5.3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新开发房地产26.9万平方米,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巴镇晋升为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镇。

    【国内外贸易】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批零贸易零售额3.71亿元,增长15.7%。餐饮业零售额8 875万元,增长13.7%。其它行业零售额2 755.6万元,增长10.2%。全年对外贸易出口交货值9 348万美元,增长62.2%。出口产品主要有番茄酱、红矾纳、硫化碱。

    【金融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13.15亿元,增长9.8%,各项贷款5.83亿元,下降0.8%。贷款中:中长期贷款8 086万元,下降23%,短期贷款5.02亿元,增长3.9%。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1.12亿元,商业贷款1.55亿元,农业贷款1.0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收入52.5亿元,增长7.9%,现金支出55.1亿元,增长5.9%。货币净投放2.6亿元,下降21.2%。全年保险费收入2 569.8万元,增长11.9%。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41.8万元,增长20.9%,人寿保险收入2 028万元,增长9.7%。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89万元。其中财产险287万元,人寿险102万元。

    【招商引资】全年共接待客商156批次,签订协议29个,协议引资105.438亿元,实施项目33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建项目27个。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5.74亿元,增长148.6%,完成全年目标的210.7%,位居全市第一。引进区内(市外)资金8.04亿元,增长51.3%,完成目标的142.05%

    【旅游】黄管局投入35万元聘请的中科院地理所旅游规划中心编制的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论证、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县政府投入20万元编制的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规划的野外调查工作,文本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于 625 召开论证会, 1028 顺利通过评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 066.92万元。

    【文化教育】年末全县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1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1个。拥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网络1座,有线电视用户9 3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 300户。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磴口周报》全年刊发3434万份。年内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华莱士”节。

    全县有普通中学8所,其中:城镇4所,农村4所。中学在校学生6 926人,比上年下降6.2%(少数民族510人,下降12.4%)。小学27所,减少2所,在校学生7 889人,下降3.2%(少数民族566人,下降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3%,初中毕业升学率89.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受益学生21 380人,享受总金额共计426万元。

    【科技卫生】全县有科学技术机构1个,科技经费支出68万元,增长47.8%。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7所、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07张,卫生技术人员317人。有执业医师104人,助理医师29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53 051人,参合率达94%,基金共计265万元。年内共为3 220人(次)报销医药费230万元,农牧民平均报销率达31%,人均受益率达4.8%

    【人口计划生育】年末地区总人口为12.398万人(户籍人口数),比上年末增加1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万,农业人口6.898万,城乡人口之比为44.355.7。全年出生人口819人,出生率为7.44‰,稳定了低生育水平,被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优秀奖。死亡人口561人,死亡率为5.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

    【劳动就业】年末社会从业人员61 766人,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从业34 971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 32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 49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0 130元,比上年增加1 119元,增长1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 610元,增长1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农民收入5 576元,增长14.1%。牧民收入5 772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6 842元,增长6.8%,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3 140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40.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

    【社会保障】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 503人。其中企业参保人员10 533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4 97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5 003人,工伤参保人员4 35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 867人。城镇低保对象2 8024 924人,发放低保金585.7万元,发放副食补助39万元。农村牧区低保对象2 7023 480人,发放低保金123.4万元;五保户269人,实施社会救济116人,各类优抚对象260人。

    【环境保护】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为29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2%。全县建成生态园10处,面积10.8万亩。年末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86平方公里。拥有环境监测站一个,监测人员13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个,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 545万元。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坚持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强龙头,建基地,兴产业,“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 610元,较上年增长14.1%。全县总播面积达到41.4万亩,形成25万亩的玉米、小麦、油葵、番茄、华莱士等绿色食品基地,农牧民产业化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1%。实施畜牧业财政补贴制度,以奶牛和肉羊繁育为主的家畜饲养总量达70万头(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8%。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各类补贴资金915.5万元,农牧民人均受益181元。投资2 389万元,新修通乡油路18公里,通村油路40公里,完成沼气入户1 200户,新增自来水入户838户。11个示点村的“三通三化五改五建”取得明显成效,投资569.8万元,完成6个贫困村(嘎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徐云 马维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磴口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元胜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再和(12月离任) 田有光(12月任职)

    县长:郭介中(4月离任)

    政协主席:李新文(12月离任) 赵淑兰(女 12月任职)

    武装部长:陶伟荣

    政委:高辅

    【概况】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与本市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搭界;东西92公里,南北65公里,总面积4 166.6平方公里。全县辖31苏木1个乡级办事处,共46个村(嘎查),253个村民小组(独贵龙);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分场2个,总人口12.398万。共1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5 008人,占总人口的4%,汉族113 013人,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人口5 959人,占总人口的5%。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还有回族和满族,分别为5 279人和455人。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42亿元(含农场),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12.8%。一、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19.66020.4调整为19.860.619.6。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21.3%63.8%1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 518元,增长18.7%

    【财政收支】全县财政总收入17 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 795万元,增长1.3%。上划党中央税收6 688万元,增长31.4%。全年财政支出35 735万元,增长2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6 189万元,增长49.3%。教育3 128万元,增长3%。医疗卫生1 133万元,增长49.3%;城乡社区事务3 473万元,增长83.7%。社会保障与就业5 964万元,增长16.4%。农林水事务4 517万元,增长32.3%。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自然灾害】年内气候异常,先后发生雪灾、旱灾、冰雹、洪涝、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使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 506万元。灾情发生后,民政、农业、畜牧等有关部门组织灾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下拨苏木镇冬春生活救助款161万元,帮助灾民度过难关。进一步健全灾情评估统计、灾情报送、灾害紧急救助制度,成立磴口县减灾委员会,完善《磴口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继续实行灾民救助“一卡一册”制度和“三公开一监督”制度,严格救灾款物发放程序,保障资金落实。

    【农业】全县播种面积41.43万亩,同比持平。其中小麦面积8.81万亩,比上年下降13.1%。玉米播种12.21万亩,增长9.9%。经济作物播种18.52万亩,增长0.6%。其中油料面积7.25万亩,增长0.3%;番茄面积4.86万亩,增长14.4%。饲草料播种1.8万亩,增长3.4%。粮经草的比例为5144.74.3。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油葵、花葵)良种率达到100%。粮食总产10.8万吨,油料1.69万吨,甜菜0.34万吨,蔬菜20.77万吨(其中番茄19.25万吨),蜜瓜2.37万吨,籽瓜0.35万吨。农业总产值73 169万元。全年农田草牧场及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 208万元,增长176.7%。化肥施用量10 112吨,比上年增长0.86%;农牧区生产用电量1 014万千瓦时,增长11.6%;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7.15万千瓦,与上年持平。

    【畜牧业】全县牲畜存栏39.12万头(只)。其中大牲畜3.59万头,羊31.58万只,猪3.52万头。全年出栏29.3万头(只),同比下降18.6%。出栏率77.93%,商品率72.88%,肉类总产6 930吨。农牧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为1 20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7%。投入48万元继续实施奶牛引调工程,年内引入奶牛975头,奶牛存栏21 704头。年内引进优质种羊10 800只,建成标准化牛冷配站(点)20处,羊标准化授精站(点)14处,完成肉羊杂交10万只,建成规模育肥场4处,新增育肥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小区1个,新增公司化育肥养殖场1个。

    【工业】全部工业总产值392 785.5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383 203.9万元,增长3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0 594.6万元,增长35.2%);个体工业总产值9 581.6万元,增长4.5%。在独立核算工业中:食品制造业149 538万元,增长17.2%;农副食品加工业30 537.9万元,下降14.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1 707万元,增长6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 012.3万元,增长7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6 939.7万元,增长13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 610.7万元,增长125.5%

    全部工业增加值12.87亿元,增长2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22.6%;产品产销率94.7%,提高1.8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上年的51.448.6调整为47.152.9。轻工业产值增长10.3%,饮料酒、冷冻饮品、小麦粉、化学农药、番茄酱等产量均有大幅增长。重工业产值增长71.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为25.67%;铁合金、稀土化合物等产量增幅明显。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3.03,提高64.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0 772万元,提高19%,实际上缴税金2 035万元,下降18.2%;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870万元;税金总额3 675.9万元,增长25.7%

    【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6万平方米,增长99.7%;竣工房屋面积16.14万平方米,增长29.1%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内资单位投资16.86亿元,外商投资300万元,港澳台投资4 600万元,个体投资6 944万元。全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05亿元,增长23.8%。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下降51%;第二产业投资8.4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8.3亿元,下降76.2%。全年完成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共36个,投资15.65亿元。其中:河北金能集团内蒙古磴口分公司2×330MW电厂投资3.5亿元,临策铁路投资1.55亿元,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投资9 105万元,包惠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磴口段投资9 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 500万元,紫荆花园住宅小区8 425万元,黄管局二期水电站5 320万元。

    【林业】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1.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7万亩(退耕还林1.3万亩,日元贷款风沙治理13.4万亩,“三北”防护林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封沙育林2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水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9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5.25万亩。完成支沟清淤13条,完成农田五配套5.1万亩,平地缩块16万亩,生态修复保护面积21万亩。重点实施投资1 503.4万元的自治区专项资金节水改造工程(分为补隆淖典型区和项目区两大片)。投资2 303万元实施沙金—隆盛合镇和渡口大滩—南尖子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两项工程荣获全区“农田草牧场建设以奖代补二等奖”。

    【交通邮电】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8 796万元,增长8.1%。全县境内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40公里。其中黑色公路224公里,等级公路率16%;黑色路面好路率90%,砂石路面好路率70%,干线等级公路畅通率实现100%。全年公路货运量92.5万吨,增长18%。货物周转量7 990.2万吨公里,增长18%。客运量58.2万人(次),增长8.6%。旅客周转量2 847.1万人公里,增长8.8%。邮政业务总量4 807.4万元,下降6.7%。其中,邮政业务548.4万元,下降28.1%。电信业务4 259万元,下降2.9%。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5 000户(其中城镇用户34 700户,下降2%,乡村用户10 300户,下降6.4%),平均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42部,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53部。移动电话用户66 000户,增长15.9%。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46/百人,互联网注册用户6 400户。

    【市政建设】全县共投入资金4.3亿元,新修改造道路5.3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新开发房地产26.9万平方米,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巴镇晋升为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镇。

    【国内外贸易】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批零贸易零售额3.71亿元,增长15.7%。餐饮业零售额8 875万元,增长13.7%。其它行业零售额2 755.6万元,增长10.2%。全年对外贸易出口交货值9 348万美元,增长62.2%。出口产品主要有番茄酱、红矾纳、硫化碱。

    【金融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13.15亿元,增长9.8%,各项贷款5.83亿元,下降0.8%。贷款中:中长期贷款8 086万元,下降23%,短期贷款5.02亿元,增长3.9%。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1.12亿元,商业贷款1.55亿元,农业贷款1.0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收入52.5亿元,增长7.9%,现金支出55.1亿元,增长5.9%。货币净投放2.6亿元,下降21.2%。全年保险费收入2 569.8万元,增长11.9%。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41.8万元,增长20.9%,人寿保险收入2 028万元,增长9.7%。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89万元。其中财产险287万元,人寿险102万元。

    【招商引资】全年共接待客商156批次,签订协议29个,协议引资105.438亿元,实施项目33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建项目27个。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5.74亿元,增长148.6%,完成全年目标的210.7%,位居全市第一。引进区内(市外)资金8.04亿元,增长51.3%,完成目标的142.05%

    【旅游】黄管局投入35万元聘请的中科院地理所旅游规划中心编制的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论证、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县政府投入20万元编制的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规划的野外调查工作,文本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于 625 召开论证会, 1028 顺利通过评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 066.92万元。

    【文化教育】年末全县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1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1个。拥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网络1座,有线电视用户9 3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 300户。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磴口周报》全年刊发3434万份。年内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华莱士”节。

    全县有普通中学8所,其中:城镇4所,农村4所。中学在校学生6 926人,比上年下降6.2%(少数民族510人,下降12.4%)。小学27所,减少2所,在校学生7 889人,下降3.2%(少数民族566人,下降3.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3%,初中毕业升学率89.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受益学生21 380人,享受总金额共计426万元。

    【科技卫生】全县有科学技术机构1个,科技经费支出68万元,增长47.8%。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7所、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307张,卫生技术人员317人。有执业医师104人,助理医师29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53 051人,参合率达94%,基金共计265万元。年内共为3 220人(次)报销医药费230万元,农牧民平均报销率达31%,人均受益率达4.8%

    【人口计划生育】年末地区总人口为12.398万人(户籍人口数),比上年末增加1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万,农业人口6.898万,城乡人口之比为44.355.7。全年出生人口819人,出生率为7.44‰,稳定了低生育水平,被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优秀奖。死亡人口561人,死亡率为5.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1‰。

    【劳动就业】年末社会从业人员61 766人,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从业34 971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 322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 49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0 130元,比上年增加1 119元,增长1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 610元,增长1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农民收入5 576元,增长14.1%。牧民收入5 772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6 842元,增长6.8%,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3 140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40.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

    【社会保障】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 503人。其中企业参保人员10 533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4 97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5 003人,工伤参保人员4 35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 867人。城镇低保对象2 8024 924人,发放低保金585.7万元,发放副食补助39万元。农村牧区低保对象2 7023 480人,发放低保金123.4万元;五保户269人,实施社会救济116人,各类优抚对象260人。

    【环境保护】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为29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2%。全县建成生态园10处,面积10.8万亩。年末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86平方公里。拥有环境监测站一个,监测人员13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个,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 545万元。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坚持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强龙头,建基地,兴产业,“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 610元,较上年增长14.1%。全县总播面积达到41.4万亩,形成25万亩的玉米、小麦、油葵、番茄、华莱士等绿色食品基地,农牧民产业化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1%。实施畜牧业财政补贴制度,以奶牛和肉羊繁育为主的家畜饲养总量达70万头(只),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8%。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各类补贴资金915.5万元,农牧民人均受益181元。投资2 389万元,新修通乡油路18公里,通村油路40公里,完成沼气入户1 200户,新增自来水入户838户。11个示点村的“三通三化五改五建”取得明显成效,投资569.8万元,完成6个贫困村(嘎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徐云 马维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