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8卷  /  经济贸易

2008卷

  • 粮食购销
  •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领导名录】

    局长:卫庆国

    副局长:康昱幸(蒙古族) 张忠何

    纪检组长:铁钢(蒙古族)

    副局长:王斯琴(女 蒙古族) 刘永旺(5月任职)

    副巡视员:***(5月任职)

    【粮食流通】全区粮食收购量749.6万吨、销售787.4万吨、出口73.9万吨(无进口),商品量1 061.9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723.7公斤,粮食商品率61%。工业用粮194.2万吨、种子用粮53.1万吨、饲料用粮533.7万吨、城市口粮191.9万吨、农(牧)区口粮402.8万吨。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粮食立法和组织实施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被列入2008年自治区立法计划。进一步加大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通过张贴宣传画、举办知识竞赛,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5月份,自治区粮食局与呼和浩特市粮食局联合在新华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三周年庆祝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现场展示、专家解答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各盟市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管粮的浓厚氛围。

    完善政策措施2006年,国务院和国家六部委先后下发“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粮财〔2006123号)。为了提出切合自治区实际,有操作性的贯彻意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起草贯彻意见的专门班子,先后以书面和会议形式,征求各盟市粮食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又先后3次与自治区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反复修改。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发〔2007115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

    贯彻粮食收购许可制度实行粮食收购许可证年检审核,建立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名录。几年来,累计审核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3 291户,其中,国有粮食企业458户,非国有粮食企业1 489户,个体工商企业1 344户。

    【粮食企业改革】

    推广典型经验加快企业发展继2006年扎赉特旗会议之后,20079月,又在赤峰市召开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议。会上,来自各盟市、旗县的25个典型单位分别介绍各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制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赤峰市的3个典型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

    优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结构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在“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调整和优化国有粮食企业战略布局和产权结构,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到2007年底,非国有粮食企业达6 205户,国有粮食企业由2003年购销市场化改革时的844个减少到381个。非国有粮食企业和转化企业的粮食收购量已占到全社会粮食收购量的65%以上。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粮食流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宏观调控】

    确定一批宏观调控载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协调,20076月,自治区粮食局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农发行正式发文,确定了152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载体,同时,明确了这些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企业档案。要求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企业,必须坚决完成政府委托的各项调控任务,确保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自治区和12个盟市均以政府的名义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初步建立起应急支撑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

    完善储备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和盟市储备粮管理办法。与自治区财政厅、农发行联合印发《自治区级成品储备粮动态管理办法》和《自治区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各盟市也相应制定并完善盟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2006年增加1亿斤稻谷储备的基础上,2007年,又增加1亿斤粮食和5 000吨食用植物油自治区级储备。

    做好军粮供应工作加强军粮供应网点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军用购粮卡改革,方便部队购粮。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军粮供应质量、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充实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2007年底,全区粮食系统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监督检查机构有102个,其中:盟市级14个,旗县级88个。经编办批准,盟市和旗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监督检查科室的84个,比上年增加67个;成立执法大队的78个,比上年增加33个。

    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2004年以来全区共制定印发各种监督检查规章制度64项。组织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粮食库存、收购资格许可、粮食经营台账、粮食流通统计、军粮供应、中秋国庆节日粮油市场等专项检查。全年开展各类粮食监督检查2 491次,办理粮食行政处罚案件671例。

    【应对粮油市场价格变化】

    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适时对粮食市场供应情况和粮价上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在全区设立10个向国家粮食局报送粮油市场价格的监测点,将粮油价格监测周报调整为日报,建立粮油库存日报制度。同时,把粮油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纳入成品粮油价格和库存信息采集范围。加强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等重点地区的监测,及时了解当地市场供求和货源情况。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公布140部举报电话,坚决打击不法商贩哄抬粮价、囤积居奇、误导抢购的违法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加强调研和信息报送针对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情况,自治区分管主席先后三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深入盟市对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上涨情况进行调研。自治区粮食局领导也多次深入盟市、旗县对粮油生产、加工、销售和价格上涨情况以及粮油储备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和日常掌握的情况,先后11次召开粮食市场形势分析会,研究对策。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市场供应和价格上涨情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全年共报送此类信息40条。

    全力做好市场供应工作会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或自治区粮食局单独先后下发“关于做好宏观调控,保证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等6个文件,要求各地:积极组织粮源,督促企业增加商品库存,确保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增加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尽快确定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和供应企业,以更好地适应应急工作的需要。各盟市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服从服务大局,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了市场供应。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报纸、广播和自治区粮食局门户网站,及时发布粮油供求和价格信息,分析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介绍粮食产购销形势和我们采取的措施。接受新闻媒体专访9次。对稳定市场和价格、稳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粮食物流和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上年争取到国家现代粮食物流项目2个,总投资6 0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 100万元。从自治区发改委争取到粮食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资金50万元。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粮油产品展览】积极做好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粮油产品展览展示组织工作。组织区内大型粮食企业、驰名和著名商标、放心粮油产品,参加民交会的展览展示活动。经过自治区、盟市和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展览展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自治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原粮检化验、粮油保管员、质检员专业知识、执法资格等各类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近1 924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素质,促进了粮食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行业指导】切实加强对粮食安全生产的指导,召开粮食安全生产会议,组织粮食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烘晒处理高水分粮,全年共处理高水分粮52亿斤。加强财务管理,摸清全区经营性财务挂账的底数,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组织开展粮食科技宣传周活动。与自治区劳动厅共同组织举办首届全区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完成2007年全区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和全区1 060户农户粮情抽样调查及汇总、上报工作。

    【调查研究】在2007年年初召开的全区粮食工作会议上,就加强调查研究做了专项部署。会后,又分别以内粮办发〔200729号和内粮办发〔200739号文件,对调查研究的具体组织及课题做了进一步安排。各盟市粮食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时确定并申报了调研课题,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自治区粮食局每位领导也都承担课题调研任务,并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王金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粮食购销
  •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领导名录】

    局长:卫庆国

    副局长:康昱幸(蒙古族) 张忠何

    纪检组长:铁钢(蒙古族)

    副局长:王斯琴(女 蒙古族) 刘永旺(5月任职)

    副巡视员:***(5月任职)

    【粮食流通】全区粮食收购量749.6万吨、销售787.4万吨、出口73.9万吨(无进口),商品量1 061.9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723.7公斤,粮食商品率61%。工业用粮194.2万吨、种子用粮53.1万吨、饲料用粮533.7万吨、城市口粮191.9万吨、农(牧)区口粮402.8万吨。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粮食立法和组织实施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被列入2008年自治区立法计划。进一步加大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通过张贴宣传画、举办知识竞赛,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5月份,自治区粮食局与呼和浩特市粮食局联合在新华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三周年庆祝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现场展示、专家解答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各盟市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管粮的浓厚氛围。

    完善政策措施2006年,国务院和国家六部委先后下发“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粮财〔2006123号)。为了提出切合自治区实际,有操作性的贯彻意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起草贯彻意见的专门班子,先后以书面和会议形式,征求各盟市粮食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又先后3次与自治区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反复修改。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发〔2007115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

    贯彻粮食收购许可制度实行粮食收购许可证年检审核,建立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名录。几年来,累计审核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3 291户,其中,国有粮食企业458户,非国有粮食企业1 489户,个体工商企业1 344户。

    【粮食企业改革】

    推广典型经验加快企业发展继2006年扎赉特旗会议之后,20079月,又在赤峰市召开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议。会上,来自各盟市、旗县的25个典型单位分别介绍各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制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赤峰市的3个典型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

    优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结构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在“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调整和优化国有粮食企业战略布局和产权结构,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到2007年底,非国有粮食企业达6 205户,国有粮食企业由2003年购销市场化改革时的844个减少到381个。非国有粮食企业和转化企业的粮食收购量已占到全社会粮食收购量的65%以上。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粮食流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宏观调控】

    确定一批宏观调控载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协调,20076月,自治区粮食局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农发行正式发文,确定了152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载体,同时,明确了这些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企业档案。要求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企业,必须坚决完成政府委托的各项调控任务,确保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自治区和12个盟市均以政府的名义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初步建立起应急支撑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

    完善储备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和盟市储备粮管理办法。与自治区财政厅、农发行联合印发《自治区级成品储备粮动态管理办法》和《自治区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各盟市也相应制定并完善盟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2006年增加1亿斤稻谷储备的基础上,2007年,又增加1亿斤粮食和5 000吨食用植物油自治区级储备。

    做好军粮供应工作加强军粮供应网点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军用购粮卡改革,方便部队购粮。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军粮供应质量、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充实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2007年底,全区粮食系统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监督检查机构有102个,其中:盟市级14个,旗县级88个。经编办批准,盟市和旗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监督检查科室的84个,比上年增加67个;成立执法大队的78个,比上年增加33个。

    加强监督检查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2004年以来全区共制定印发各种监督检查规章制度64项。组织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粮食库存、收购资格许可、粮食经营台账、粮食流通统计、军粮供应、中秋国庆节日粮油市场等专项检查。全年开展各类粮食监督检查2 491次,办理粮食行政处罚案件671例。

    【应对粮油市场价格变化】

    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适时对粮食市场供应情况和粮价上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在全区设立10个向国家粮食局报送粮油市场价格的监测点,将粮油价格监测周报调整为日报,建立粮油库存日报制度。同时,把粮油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纳入成品粮油价格和库存信息采集范围。加强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等重点地区的监测,及时了解当地市场供求和货源情况。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公布140部举报电话,坚决打击不法商贩哄抬粮价、囤积居奇、误导抢购的违法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加强调研和信息报送针对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情况,自治区分管主席先后三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深入盟市对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上涨情况进行调研。自治区粮食局领导也多次深入盟市、旗县对粮油生产、加工、销售和价格上涨情况以及粮油储备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和日常掌握的情况,先后11次召开粮食市场形势分析会,研究对策。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市场供应和价格上涨情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全年共报送此类信息40条。

    全力做好市场供应工作会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或自治区粮食局单独先后下发“关于做好宏观调控,保证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等6个文件,要求各地:积极组织粮源,督促企业增加商品库存,确保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增加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尽快确定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和供应企业,以更好地适应应急工作的需要。各盟市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服从服务大局,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了市场供应。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报纸、广播和自治区粮食局门户网站,及时发布粮油供求和价格信息,分析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介绍粮食产购销形势和我们采取的措施。接受新闻媒体专访9次。对稳定市场和价格、稳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粮食物流和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上年争取到国家现代粮食物流项目2个,总投资6 0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 100万元。从自治区发改委争取到粮食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资金50万元。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粮油产品展览】积极做好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粮油产品展览展示组织工作。组织区内大型粮食企业、驰名和著名商标、放心粮油产品,参加民交会的展览展示活动。经过自治区、盟市和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展览展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自治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原粮检化验、粮油保管员、质检员专业知识、执法资格等各类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近1 924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素质,促进了粮食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行业指导】切实加强对粮食安全生产的指导,召开粮食安全生产会议,组织粮食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烘晒处理高水分粮,全年共处理高水分粮52亿斤。加强财务管理,摸清全区经营性财务挂账的底数,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组织开展粮食科技宣传周活动。与自治区劳动厅共同组织举办首届全区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完成2007年全区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和全区1 060户农户粮情抽样调查及汇总、上报工作。

    【调查研究】在2007年年初召开的全区粮食工作会议上,就加强调查研究做了专项部署。会后,又分别以内粮办发〔200729号和内粮办发〔200739号文件,对调查研究的具体组织及课题做了进一步安排。各盟市粮食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时确定并申报了调研课题,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自治区粮食局每位领导也都承担课题调研任务,并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王金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