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 赛罕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李博宏

    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连炳(蒙古族)

    政协主席:云东贵(蒙古族 11月离任) 张荣(11月任职)

    武装部长:杜化铭

    政委:夏玉辉

    【概况】赛罕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全区总面积1 025.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5平方公里,是首府面积最大的城区,全区总人口57.2万人,常住人口3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万人,农业人口14.7万人,辖6个乡镇(巧报镇、西把栅乡、金河镇、巴彦镇、黄合少镇、榆林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民路、大学西路、大学东路、乌兰察布东路、中专路)、设124个行政村、59个社区居委会,是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区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东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北距二连浩特内陆口岸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50公里,西南至天然气和煤储量丰富的鄂尔多斯市350公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呼和浩特东客站坐落境内,京包铁路、京包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东西,各省际道路宽阔顺畅,已成为沟通北京、连接西北、通往各省的重要通道。辖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有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单位8家,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28所,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大厅局相继入驻,是自治区行政中心区和科技、教育、文化的聚集区。

    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16.7%。财政收入达到24.53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86亿元,增长27%,完成年初任务的102%,位列呼市第一、自治区百旗县区第四。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7 847元,同比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385元,同比增长13%

    【农村经济】菜奶业是赛罕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6.6%。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先后开发建设了前不塔气、保素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出“赛罕”、“汇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42.6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19万亩,菜田面积达5万多亩,保护地面积达6 000多亩。共开发新菜田6 500亩,新建蔬菜保护地3 027亩,其中新建厚墙体温室1 913亩,无公害蔬菜年商品量达3亿多公斤,成为呼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西把栅乡的合林村、前不塔气村,金河镇的舍必崖村、根堡村,黄合少镇的保素村、添密梁村、格此老村和南地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按照“企业加基地、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思路,累计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3个,综合服务站5个,奶牛存栏数达18万头,鲜奶产量达70万吨,重点疫病防疫密度实现100%,是中国乳都重要的奶源基地。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2个区级试点村和6个乡级试点村建设成效明显。新建、改建了河西路、呼凉公路等县、乡、村道路67443公里。投资1 300多万元,建设了大黑河石化段防汛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稳步实施了“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完成绿化造林2.9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

    【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45.59亿元,其中区内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4.32亿元,同比增长12%;区外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1.27亿元,同比增长1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区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价产值完成77.5亿元,同比增长3%,产销率达95.5%

    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的金桥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完成了滨河南路等7条道路的建设,加快了中石油呼市石化分公司技改等9个项目建设进度,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已投产,工业项目开工率达到90%,引进了内蒙古神舟硅业项目、天野化工20万吨甲醇等一大批亿元以上项目,形成了以石化、电力、烟草、制药、印务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目前金桥开发区已具备了承载300400亿元大型项目建设的能力,成为自治区20家重点开发区之一。

    【城乡建设】以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为契机,抓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区建设管理,实现“中变化、大变化”的目标,城区向东、向南大幅拓展延伸,城市化率超过60%。打通呼伦南路、乌兰察布东街、大学东街与二环路连接线,改造6条小街巷8 880平方米。开展拆违拆临、“穿衣戴帽”、绿化美化等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二环路、百米大道、机场路等20多条城市道路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拆迁工作,对296栋楼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对十字街口30栋建筑物的街景进行亮化改造,铺装便道127.2万平方米,硬化整治庭院395.2万平方米,对南二环路、东二环路、机场路、腾飞路、内蒙党政机关办公大楼周边9.5万平方米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开展以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园林绿化、运输市场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等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建5座水冲厕所和5座旱式公厕,新增34个封闭式垃圾箱,新建2座垃圾转运站,整治户外牌匾2 000余块。乌兰小区、山丹小区等25个“三无”居民小区环境卫生及物业管理得到根本改善。城中村和危旧平房改造有序推进,讨号板、徐家沙梁村改造基本完毕,大台、小台等13个行政村改造工作全部启动。

    【科技】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1 000多万元,引进推广了粮饲兼用型玉米等新品种新技术10项,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展科技科普活动和“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教育】强化基础教育地位,实施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十八中、二十九中教学楼已基本完工,市蒙幼、十一中等校教学楼、食堂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对30所中小学实施绿化、美化,城区所有中小学完成旱厕改水厕、操场塑胶化和校园硬化美化绿化。扎实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新进教师公开招考。

    【文体】广泛开展了以“知荣辱、迎大庆、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举办了“感动呼和浩特”先进事迹报告会,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了“热爱赛罕、建设赛罕、情系赛罕”宣教活动,推进了“三下乡”和“六进社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组织编排了《和谐清风颂》专题晚会,组织参与第八届昭君文化节和第四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承办全市第二届新农村新农民文艺汇演,接受自治区第六届星级文明城区竞赛活动的检查验收,由七星级跃升为九星级文明城区。

    【卫生】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0.1万人,参合率为82%。新建改建了6个乡级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20089月底将全部投入使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开展性病、艾滋病的监测、预防和宣传工作,实现了传染病的规范管理。

    【社会保障】实施特困家庭的取暖、大病医疗和子女入学等多种救助措施,至2007年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 975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19 49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 675人,就业人员达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分别达25 093人次和13 683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 421万元。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609.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1 300人次。完成了双树村、桥靠村、讨号板村、东瓦窑村等整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达21个村1.6万人,占到全市的70%以上,走在了呼市的前列。

    (刘  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赛罕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李博宏

    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连炳(蒙古族)

    政协主席:云东贵(蒙古族 11月离任) 张荣(11月任职)

    武装部长:杜化铭

    政委:夏玉辉

    【概况】赛罕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全区总面积1 025.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5平方公里,是首府面积最大的城区,全区总人口57.2万人,常住人口3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万人,农业人口14.7万人,辖6个乡镇(巧报镇、西把栅乡、金河镇、巴彦镇、黄合少镇、榆林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民路、大学西路、大学东路、乌兰察布东路、中专路)、设124个行政村、59个社区居委会,是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区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东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北距二连浩特内陆口岸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50公里,西南至天然气和煤储量丰富的鄂尔多斯市350公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呼和浩特东客站坐落境内,京包铁路、京包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东西,各省际道路宽阔顺畅,已成为沟通北京、连接西北、通往各省的重要通道。辖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有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单位8家,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28所,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大厅局相继入驻,是自治区行政中心区和科技、教育、文化的聚集区。

    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16.7%。财政收入达到24.53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86亿元,增长27%,完成年初任务的102%,位列呼市第一、自治区百旗县区第四。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7 847元,同比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385元,同比增长13%

    【农村经济】菜奶业是赛罕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6.6%。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先后开发建设了前不塔气、保素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出“赛罕”、“汇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42.6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19万亩,菜田面积达5万多亩,保护地面积达6 000多亩。共开发新菜田6 500亩,新建蔬菜保护地3 027亩,其中新建厚墙体温室1 913亩,无公害蔬菜年商品量达3亿多公斤,成为呼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初步形成了以西把栅乡的合林村、前不塔气村,金河镇的舍必崖村、根堡村,黄合少镇的保素村、添密梁村、格此老村和南地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按照“企业加基地、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思路,累计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3个,综合服务站5个,奶牛存栏数达18万头,鲜奶产量达70万吨,重点疫病防疫密度实现100%,是中国乳都重要的奶源基地。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2个区级试点村和6个乡级试点村建设成效明显。新建、改建了河西路、呼凉公路等县、乡、村道路67443公里。投资1 300多万元,建设了大黑河石化段防汛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稳步实施了“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完成绿化造林2.9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

    【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45.59亿元,其中区内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4.32亿元,同比增长12%;区外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1.27亿元,同比增长1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区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价产值完成77.5亿元,同比增长3%,产销率达95.5%

    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的金桥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完成了滨河南路等7条道路的建设,加快了中石油呼市石化分公司技改等9个项目建设进度,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已投产,工业项目开工率达到90%,引进了内蒙古神舟硅业项目、天野化工20万吨甲醇等一大批亿元以上项目,形成了以石化、电力、烟草、制药、印务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目前金桥开发区已具备了承载300400亿元大型项目建设的能力,成为自治区20家重点开发区之一。

    【城乡建设】以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为契机,抓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区建设管理,实现“中变化、大变化”的目标,城区向东、向南大幅拓展延伸,城市化率超过60%。打通呼伦南路、乌兰察布东街、大学东街与二环路连接线,改造6条小街巷8 880平方米。开展拆违拆临、“穿衣戴帽”、绿化美化等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二环路、百米大道、机场路等20多条城市道路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拆迁工作,对296栋楼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对十字街口30栋建筑物的街景进行亮化改造,铺装便道127.2万平方米,硬化整治庭院395.2万平方米,对南二环路、东二环路、机场路、腾飞路、内蒙党政机关办公大楼周边9.5万平方米进行硬化、美化、绿化。开展以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园林绿化、运输市场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等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建5座水冲厕所和5座旱式公厕,新增34个封闭式垃圾箱,新建2座垃圾转运站,整治户外牌匾2 000余块。乌兰小区、山丹小区等25个“三无”居民小区环境卫生及物业管理得到根本改善。城中村和危旧平房改造有序推进,讨号板、徐家沙梁村改造基本完毕,大台、小台等13个行政村改造工作全部启动。

    【科技】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1 000多万元,引进推广了粮饲兼用型玉米等新品种新技术10项,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展科技科普活动和“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教育】强化基础教育地位,实施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十八中、二十九中教学楼已基本完工,市蒙幼、十一中等校教学楼、食堂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对30所中小学实施绿化、美化,城区所有中小学完成旱厕改水厕、操场塑胶化和校园硬化美化绿化。扎实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新进教师公开招考。

    【文体】广泛开展了以“知荣辱、迎大庆、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举办了“感动呼和浩特”先进事迹报告会,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了“热爱赛罕、建设赛罕、情系赛罕”宣教活动,推进了“三下乡”和“六进社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组织编排了《和谐清风颂》专题晚会,组织参与第八届昭君文化节和第四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承办全市第二届新农村新农民文艺汇演,接受自治区第六届星级文明城区竞赛活动的检查验收,由七星级跃升为九星级文明城区。

    【卫生】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0.1万人,参合率为82%。新建改建了6个乡级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20089月底将全部投入使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开展性病、艾滋病的监测、预防和宣传工作,实现了传染病的规范管理。

    【社会保障】实施特困家庭的取暖、大病医疗和子女入学等多种救助措施,至2007年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 975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19 49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 675人,就业人员达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分别达25 093人次和13 683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 421万元。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609.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1 300人次。完成了双树村、桥靠村、讨号板村、东瓦窑村等整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达21个村1.6万人,占到全市的70%以上,走在了呼市的前列。

    (刘  剑)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