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 托克托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孙建国

    人大常委会主任:蔡永旺(11月离任) 郝映峰(11月任职)

    县长:斯钦毕力格(蒙古族)

    政协主席:康小虎(蒙古族 11月离任) 塔娜(女 蒙古族 11月任职)

    武装部长:孙毅刚(蒙古族)

    政委:苑兆臣

    【概况】托克托县位于呼包鄂“金三角”腹地,属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近郊县,距市区最近处只有31公里。县境北与土默特左旗相连,东与和林格尔县相邻,东南与清水河县交界,西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相望,西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接壤。依托呼和浩特市可以通过航空、铁路,公路实现与区内外的交通联系。全县面积为1 416.8平方公里,辖5120个行政村,全县人口199 921人,非农业人口40 816人。全县分布有汉、蒙古、回、满、朝鲜等20余种少数民族。全县中小学校共有24所,医疗卫生机构24个。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亿元,人均GDP56 143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35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3 2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353元。可用资金和人均财政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全市旗县第一。托克托县由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跨入全区一流旗县行列,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西部百强县第9位;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200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价中,托克托县位列第70位。

    【农村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粮食总产量可达20.7万吨,比2003年增加6.8万吨。

    多措并举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各项减免、补贴政策,使农民实现“零负担”;实行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市首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累计达13.3万人,参合率达96.8%,直接受益农民1.2万人;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养老保险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累计救助大病医疗8 411人,发放资金141万元;资助特困户参加合作医疗7 771人,发放资金7.8万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低保人数8 80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55万元;全面推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集聚,累计“农转非”4 161人;发放粮食、良种、农机具及农资综合补贴和青贮窖建设、奶牛良种补贴3 340万元;出台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政府贴息贷款84万元,直接兑现补贴508万元;投入扶贫资金4 500万元,实施扶贫建设项目598项,稳定解决1.4万人的温饱问题和5.1万人、9.9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以工促农发展农村经济累计投入2亿元,完成各类水利防汛工程15 208座(处),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10.9万亩,人工造林3.3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粮、菜、草、药、肉、乳六大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格局。农作物种植面积达72.7万亩。奶牛养殖达到12万头。优势特色产业比重明显增加,玉米、蔬菜、饲草种植面积分别达38万亩、3.2万亩、13万亩。脱水蔬菜、黄河鲤鱼、葡萄等一大批农副产品成为地方知名品牌。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效果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1 500万元,全部完成试点村规划工作,村级道路、文化设施、组织阵地等建设不断加强。“双十双培一带动”、“农民阳光培训”等工程深入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3亿元。托克托工业园区位列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第2位,被自治区列为全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区高新技术园区、全区首批直购电试点园区。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0项,连续4年获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特别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累计上缴税金32.6亿元,对托县财政贡献率达80%以上。大唐托电、石药、中牧等13家企业建成投产,其中上市公司4家。神舟生物科技、粉煤灰综合利用、大陆多晶硅等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330亿元。到2007年底,电力总装机容量达540万千瓦,生物发酵总容积突破2万立方米。

    【交通邮电】公路货运量445万吨,旅客运输量达160万人次。全县移动、固定电话达15.4万户,宽带网络覆盖全县。

    【旅游业】海眼神泉景区开工建设,广宁寺召等古迹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880万元。

    【城乡建设】城镇建设累计投入7.6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现城区、新镇区、工业园区、园区生活服务区”为主的城镇发展格局。全县建成区面积达23.5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达7.7万人。托克托大街中段改建完工,市政道路达2780公里。给排水管线178.6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8%。集中供热面积48.6万平方米。交通建设累计投入2亿元,黑色路面新增里程227公里,新增面积445万平方米;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931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呼准铁路、呼准高速公路贯穿托县南北,初步形成“五纵四横一环线”交通网络。

    【科技】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建成和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县职业中学被评为国家级星火学校,托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自治区科普示范县。

    【教育】累计投入1.7亿元,完成教学楼、宿舍楼等22项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校舍楼房化。“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布局合理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公开选聘437名优秀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设立“助学济困”基金,累计发放资金380万元,奖励资助学生1 000人。

    【文化】《托克托县志》、《托克托文物志》出版发行。二道路古墓群、云内州城、河口龙王庙铸铁旗杆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托县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积极参与昭君文化节各项活动;组建托克托县艺术团,举办全县第三届运动会,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体育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累计投入276万元。

    【卫生】累计投入3 000万元,计生、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配套医疗急救设施,“120”救助机制进一步加强。全面推开农村独生子女户养老保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在全市旗县率先落实基层合作医疗、公共卫生岗位全额工资待遇。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区内外医疗单位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关系。

    【社会保障】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统人数分别达9 600人、11 000人、15 600人、10 000人、6 000人,征缴金额预计分别达8 400万元、1 200万元、5 700万元、120万元、72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享受低保人数7 76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 000万元。建立和完善托克托县人才劳动力信息网络,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妥善解决原国有工业企业、农牧林水系统、粮食购销系统筹企业的转制遗留问题,4 750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卢玉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托克托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孙建国

    人大常委会主任:蔡永旺(11月离任) 郝映峰(11月任职)

    县长:斯钦毕力格(蒙古族)

    政协主席:康小虎(蒙古族 11月离任) 塔娜(女 蒙古族 11月任职)

    武装部长:孙毅刚(蒙古族)

    政委:苑兆臣

    【概况】托克托县位于呼包鄂“金三角”腹地,属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近郊县,距市区最近处只有31公里。县境北与土默特左旗相连,东与和林格尔县相邻,东南与清水河县交界,西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相望,西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接壤。依托呼和浩特市可以通过航空、铁路,公路实现与区内外的交通联系。全县面积为1 416.8平方公里,辖5120个行政村,全县人口199 921人,非农业人口40 816人。全县分布有汉、蒙古、回、满、朝鲜等20余种少数民族。全县中小学校共有24所,医疗卫生机构24个。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亿元,人均GDP56 143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35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3 2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353元。可用资金和人均财政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全市旗县第一。托克托县由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跨入全区一流旗县行列,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西部百强县第9位;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200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价中,托克托县位列第70位。

    【农村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粮食总产量可达20.7万吨,比2003年增加6.8万吨。

    多措并举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各项减免、补贴政策,使农民实现“零负担”;实行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市首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累计达13.3万人,参合率达96.8%,直接受益农民1.2万人;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养老保险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累计救助大病医疗8 411人,发放资金141万元;资助特困户参加合作医疗7 771人,发放资金7.8万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低保人数8 80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55万元;全面推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向城镇集聚,累计“农转非”4 161人;发放粮食、良种、农机具及农资综合补贴和青贮窖建设、奶牛良种补贴3 340万元;出台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政府贴息贷款84万元,直接兑现补贴508万元;投入扶贫资金4 500万元,实施扶贫建设项目598项,稳定解决1.4万人的温饱问题和5.1万人、9.9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以工促农发展农村经济累计投入2亿元,完成各类水利防汛工程15 208座(处),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10.9万亩,人工造林3.3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粮、菜、草、药、肉、乳六大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格局。农作物种植面积达72.7万亩。奶牛养殖达到12万头。优势特色产业比重明显增加,玉米、蔬菜、饲草种植面积分别达38万亩、3.2万亩、13万亩。脱水蔬菜、黄河鲤鱼、葡萄等一大批农副产品成为地方知名品牌。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效果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1 500万元,全部完成试点村规划工作,村级道路、文化设施、组织阵地等建设不断加强。“双十双培一带动”、“农民阳光培训”等工程深入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工业经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3亿元。托克托工业园区位列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第2位,被自治区列为全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区高新技术园区、全区首批直购电试点园区。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0项,连续4年获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特别奖”。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累计上缴税金32.6亿元,对托县财政贡献率达80%以上。大唐托电、石药、中牧等13家企业建成投产,其中上市公司4家。神舟生物科技、粉煤灰综合利用、大陆多晶硅等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330亿元。到2007年底,电力总装机容量达540万千瓦,生物发酵总容积突破2万立方米。

    【交通邮电】公路货运量445万吨,旅客运输量达160万人次。全县移动、固定电话达15.4万户,宽带网络覆盖全县。

    【旅游业】海眼神泉景区开工建设,广宁寺召等古迹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880万元。

    【城乡建设】城镇建设累计投入7.6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现城区、新镇区、工业园区、园区生活服务区”为主的城镇发展格局。全县建成区面积达23.5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达7.7万人。托克托大街中段改建完工,市政道路达2780公里。给排水管线178.6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8%。集中供热面积48.6万平方米。交通建设累计投入2亿元,黑色路面新增里程227公里,新增面积445万平方米;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931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呼准铁路、呼准高速公路贯穿托县南北,初步形成“五纵四横一环线”交通网络。

    【科技】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建成和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县职业中学被评为国家级星火学校,托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自治区科普示范县。

    【教育】累计投入1.7亿元,完成教学楼、宿舍楼等22项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校舍楼房化。“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布局合理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公开选聘437名优秀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设立“助学济困”基金,累计发放资金380万元,奖励资助学生1 000人。

    【文化】《托克托县志》、《托克托文物志》出版发行。二道路古墓群、云内州城、河口龙王庙铸铁旗杆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托县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积极参与昭君文化节各项活动;组建托克托县艺术团,举办全县第三届运动会,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体育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累计投入276万元。

    【卫生】累计投入3 000万元,计生、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配套医疗急救设施,“120”救助机制进一步加强。全面推开农村独生子女户养老保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在全市旗县率先落实基层合作医疗、公共卫生岗位全额工资待遇。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区内外医疗单位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关系。

    【社会保障】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统人数分别达9 600人、11 000人、15 600人、10 000人、6 000人,征缴金额预计分别达8 400万元、1 200万元、5 700万元、120万元、72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享受低保人数7 76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 000万元。建立和完善托克托县人才劳动力信息网络,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妥善解决原国有工业企业、农牧林水系统、粮食购销系统筹企业的转制遗留问题,4 750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卢玉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