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8卷  /  文化传媒

2008卷

  • 新闻出版管理
  •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名录】

    局长:石玉平

    副局长:布仁巴雅尔(蒙古族 7月离任)高金祥  姜伯彦(蒙古族)

    纪检组长:段洪胜

    副巡视员:林华(女蒙古族)

    【概况】全区共有出版社8家,年出书能力近3 000种,其中蒙古文图书近300种。现有报纸76种,期刊146种。有包括5个国家级定点印刷企业和86家书报刊印刷厂在内的各类印刷企业计1 900多个,有发行网点2 100多个,印刷物资供应部门50多个。全行业从业人员7万多人,仅2007年,全行业总产值达60亿元,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出版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重点出版项目的组织策划和科学指导】研究审批图书出版选题1 700余个,2007年,全区共计出版图书2 924种,新出书1 463种,再版率49.97%。研究审批音像制品出版选题218个,2007年底已经出版音像制品113种。自治区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12种(66册),经论证和研究又增补了《清格尔泰文集》、《中国爬山调艺术集成》等3种选题。研究制定《内蒙古新闻出版局重点图书出版五年规划(2008~2012年)》,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出版物,生产一批面向农村牧区、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打造一批展现民族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优秀出版物,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以层次多样化的出版产品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民族特色出版精品】2007年是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一年,局系统各单位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精心做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加大相关图书的出版发行力度,出版发行一大批全面展示内蒙古时代风貌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图书。全年共出版发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近80种。内蒙古科技出版社《蒙古医药注释辞典》(蒙古文)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草原歌典》CD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家书屋工程目录,《绘画本<蒙古族通史>》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草原艺术论》等多部图书获自治区各类奖项。远方出版社的《七九河开》、《批评于丹》等自选图书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

    【合作与交流】举办第六届广告印刷包装及摄影(内蒙古)博览会,全国和内蒙古地区的共100多家印刷机械厂家和有关企业前来参加,成交额达三千多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组织参加了自治区政府主办的第三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完成新闻出版的展出,图书交易额达730万元。新闻出版局获得第三届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设计奖。同期主办第八届八省区蒙古文图书展销订货会,订货码洋230万元。订货会期间,组织区内外著名的蒙古文作者举行“飞翔草原·签名售书活动”及“思想草原·蒙古文图书出版的使命与责任论坛”,反响良好。组织全区期刊社参加第十七届全国书市。为配合“中国俄罗斯文化年”活动,组织全区6家图书出版社1 300余种图书,赠送给俄罗斯赤塔州中国文化中心。“走出去”工作取得成效,办理2件版权引进工作,组织全区7家图书出版社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和第十七届全国书市(重庆),总订货码洋达4 000多万元。组织全区100余种期刊参加第十七届全国书市的期刊展览,特别是精心组织蒙古文期刊参加展览,充分展示自治区蒙古文期刊近年所取得的成就,加强与其他少数民族省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荐22种书报刊封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评奖,组织200余种展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各出版发行单位也增强了“走出去”的主动性,克服困难,拓展业务,扩大全区出版业的影响力。

    【体制机制创新】在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巩固发行集团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加快出版体制改革步伐,召开“出版体制改革座谈会”。不断完善和细化改革方案,努力争取配套政策,力争使出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扩大规模总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注重报刊结构的优化,引导全区报刊不断适应市场变化。2007年,《呼和浩特广播电视报》更名为《乳业时报》;《家庭电脑世界》更名为《加油站服务指南》,这两种报刊通过变更刊名来适应市场需求,填补全区乃至全国报刊结构中的空白。

    【规范期刊出版形式】对期刊标识、版权页等进行全面检查,努力使期刊出版形式不规范的问题得以改观,有效打击了报刊出版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形成一批精品,《实践》(汉文版)2种期刊获得北方“十佳”期刊奖;《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等18种期刊获得北方“优秀”期刊奖。为了鼓励全区出现更多优秀期刊,促进全区期刊业的繁荣,2007年还组织首届“内蒙古出版奖”(期刊)的评选,经审读员推荐和专家评选,《实践》(汉文版)等10种期刊获此殊荣。

     【“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对“3·15中小学教材质量抽查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对全区春季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进行了抽检,共抽检62620册,占总品种数的20.2%,合格率99.35%。指导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区中小学春、秋季两次课本印装质量抽检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图书出版物进行印装质量抽检。共抽检583种,其中优质品15种,良好品10种,合格品546种,不合格品12种,合格率达98%。十七大前夕,对全区的印刷复制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 800人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1 260余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2 800册(张)。全区出版物质量不断提高,内蒙古少儿出版社连续四年在总署图书质量检查中未出现不合格品。

    【加强报社记者站管理】对全区及驻区各报社记者站进行2006年度年检审核。对记者站人员进行重新登记,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在自治区新闻媒体上对通过2006年度审核的69家单位,110家记者站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加大对记者站的监管力度。

    【加强报刊和出版物审读工作】4月份,局机关组建审读室。从自治区新闻出版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审读室职能职责。研究制定《内蒙古出版物审读管理办法》、《出版物审读员任职条件》、《出版物审读员职责》和内蒙古出版物审读报告格式。选拔审读员,召开审读员工作会议,强调审读工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审读员职责,研究部署审读任务。组织审读员对两种重大选题书稿进行了事前审读。2007年底,共集中审读书报刊65种,约996万字。

    【加强新闻出版行业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办理全区图书、音像、期刊的出版物条码(包括再版重印升位)4 676个,平稳地完成出版物条码升位工作。对全区225种报刊中符合年检条件的220种报刊进行集中年检,其中200种报刊通过年检,年检合格率91%,缓验18种,未通过年检2种。全年新审核批复出版物印刷企业3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5家,年检登记273家,为全区各图书出版社申请外出印制的800多种图书和部分报刊办理出省印刷委托手续;审核登记境外出版物在境内印刷5批(次)。审核上报复录企业1家。完成全区书刊、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的年检登记和录音带复制单位的年检审核登记和公告工作。与总署出版科研所、北京大成新华认证咨询有限公司一起,协助部分印刷包装企业办理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及认证。

    【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召开自治区企业计算机软件正版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办全区企业软件正版化动员培训班。举办勘察设计行业甲乙级设计院东西部片会及执法检查,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展明显。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和鄂尔多斯市等地2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进行软件正版化督导检查,有力地促进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在全区开展打击教材教辅侵权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抽查8种教辅图书,其中合格品7种,不合格品1种。各出版社共自查中小学同步教辅读物254种(298册),其中蒙古文72种,占28.35%检查结果合格品251种,占98.82%,不合格品3种,占1.18%。全年共查处教材教辅侵权案件21件,收缴侵权制品67 812件,有效地打击了侵权盗版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增强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大型宣传活动。版权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北华版权事务中心成功改制为“内蒙古尚和版权事务有限责任公司”。作品著作权登记和背景音乐许可使用取得进展,全年共登记作品47件,背景音乐许可使用单位12家。

    【“扫黄打非”】充分发挥“一纵二横”出版物市场监管体系的作用,严厉打击非。加强对报刊广告的监管,严格广告内容的审查,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审查责任,建立和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完善采编人员资格准入,实行重大失误责任追究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持新闻记者证采访制度,严把信息来源和新闻内容审核关,切断虚假新闻的传播途径,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准确。

    (宋旭文)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新闻出版管理
  •    【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名录】

    局长:石玉平

    副局长:布仁巴雅尔(蒙古族 7月离任)高金祥  姜伯彦(蒙古族)

    纪检组长:段洪胜

    副巡视员:林华(女蒙古族)

    【概况】全区共有出版社8家,年出书能力近3 000种,其中蒙古文图书近300种。现有报纸76种,期刊146种。有包括5个国家级定点印刷企业和86家书报刊印刷厂在内的各类印刷企业计1 900多个,有发行网点2 100多个,印刷物资供应部门50多个。全行业从业人员7万多人,仅2007年,全行业总产值达60亿元,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出版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重点出版项目的组织策划和科学指导】研究审批图书出版选题1 700余个,2007年,全区共计出版图书2 924种,新出书1 463种,再版率49.97%。研究审批音像制品出版选题218个,2007年底已经出版音像制品113种。自治区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12种(66册),经论证和研究又增补了《清格尔泰文集》、《中国爬山调艺术集成》等3种选题。研究制定《内蒙古新闻出版局重点图书出版五年规划(2008~2012年)》,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出版物,生产一批面向农村牧区、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打造一批展现民族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优秀出版物,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以层次多样化的出版产品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民族特色出版精品】2007年是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一年,局系统各单位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精心做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加大相关图书的出版发行力度,出版发行一大批全面展示内蒙古时代风貌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图书。全年共出版发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近80种。内蒙古科技出版社《蒙古医药注释辞典》(蒙古文)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草原歌典》CD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家书屋工程目录,《绘画本<蒙古族通史>》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草原艺术论》等多部图书获自治区各类奖项。远方出版社的《七九河开》、《批评于丹》等自选图书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

    【合作与交流】举办第六届广告印刷包装及摄影(内蒙古)博览会,全国和内蒙古地区的共100多家印刷机械厂家和有关企业前来参加,成交额达三千多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组织参加了自治区政府主办的第三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完成新闻出版的展出,图书交易额达730万元。新闻出版局获得第三届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设计奖。同期主办第八届八省区蒙古文图书展销订货会,订货码洋230万元。订货会期间,组织区内外著名的蒙古文作者举行“飞翔草原·签名售书活动”及“思想草原·蒙古文图书出版的使命与责任论坛”,反响良好。组织全区期刊社参加第十七届全国书市。为配合“中国俄罗斯文化年”活动,组织全区6家图书出版社1 300余种图书,赠送给俄罗斯赤塔州中国文化中心。“走出去”工作取得成效,办理2件版权引进工作,组织全区7家图书出版社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和第十七届全国书市(重庆),总订货码洋达4 000多万元。组织全区100余种期刊参加第十七届全国书市的期刊展览,特别是精心组织蒙古文期刊参加展览,充分展示自治区蒙古文期刊近年所取得的成就,加强与其他少数民族省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荐22种书报刊封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评奖,组织200余种展品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首届中国国际封面文化博览会。各出版发行单位也增强了“走出去”的主动性,克服困难,拓展业务,扩大全区出版业的影响力。

    【体制机制创新】在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巩固发行集团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加快出版体制改革步伐,召开“出版体制改革座谈会”。不断完善和细化改革方案,努力争取配套政策,力争使出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扩大规模总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注重报刊结构的优化,引导全区报刊不断适应市场变化。2007年,《呼和浩特广播电视报》更名为《乳业时报》;《家庭电脑世界》更名为《加油站服务指南》,这两种报刊通过变更刊名来适应市场需求,填补全区乃至全国报刊结构中的空白。

    【规范期刊出版形式】对期刊标识、版权页等进行全面检查,努力使期刊出版形式不规范的问题得以改观,有效打击了报刊出版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形成一批精品,《实践》(汉文版)2种期刊获得北方“十佳”期刊奖;《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等18种期刊获得北方“优秀”期刊奖。为了鼓励全区出现更多优秀期刊,促进全区期刊业的繁荣,2007年还组织首届“内蒙古出版奖”(期刊)的评选,经审读员推荐和专家评选,《实践》(汉文版)等10种期刊获此殊荣。

     【“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对“3·15中小学教材质量抽查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对全区春季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进行了抽检,共抽检62620册,占总品种数的20.2%,合格率99.35%。指导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区中小学春、秋季两次课本印装质量抽检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图书出版物进行印装质量抽检。共抽检583种,其中优质品15种,良好品10种,合格品546种,不合格品12种,合格率达98%。十七大前夕,对全区的印刷复制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 800人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1 260余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2 800册(张)。全区出版物质量不断提高,内蒙古少儿出版社连续四年在总署图书质量检查中未出现不合格品。

    【加强报社记者站管理】对全区及驻区各报社记者站进行2006年度年检审核。对记者站人员进行重新登记,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在自治区新闻媒体上对通过2006年度审核的69家单位,110家记者站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加大对记者站的监管力度。

    【加强报刊和出版物审读工作】4月份,局机关组建审读室。从自治区新闻出版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审读室职能职责。研究制定《内蒙古出版物审读管理办法》、《出版物审读员任职条件》、《出版物审读员职责》和内蒙古出版物审读报告格式。选拔审读员,召开审读员工作会议,强调审读工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审读员职责,研究部署审读任务。组织审读员对两种重大选题书稿进行了事前审读。2007年底,共集中审读书报刊65种,约996万字。

    【加强新闻出版行业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办理全区图书、音像、期刊的出版物条码(包括再版重印升位)4 676个,平稳地完成出版物条码升位工作。对全区225种报刊中符合年检条件的220种报刊进行集中年检,其中200种报刊通过年检,年检合格率91%,缓验18种,未通过年检2种。全年新审核批复出版物印刷企业3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5家,年检登记273家,为全区各图书出版社申请外出印制的800多种图书和部分报刊办理出省印刷委托手续;审核登记境外出版物在境内印刷5批(次)。审核上报复录企业1家。完成全区书刊、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的年检登记和录音带复制单位的年检审核登记和公告工作。与总署出版科研所、北京大成新华认证咨询有限公司一起,协助部分印刷包装企业办理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及认证。

    【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召开自治区企业计算机软件正版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办全区企业软件正版化动员培训班。举办勘察设计行业甲乙级设计院东西部片会及执法检查,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展明显。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和鄂尔多斯市等地2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进行软件正版化督导检查,有力地促进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在全区开展打击教材教辅侵权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抽查8种教辅图书,其中合格品7种,不合格品1种。各出版社共自查中小学同步教辅读物254种(298册),其中蒙古文72种,占28.35%检查结果合格品251种,占98.82%,不合格品3种,占1.18%。全年共查处教材教辅侵权案件21件,收缴侵权制品67 812件,有效地打击了侵权盗版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增强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大型宣传活动。版权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北华版权事务中心成功改制为“内蒙古尚和版权事务有限责任公司”。作品著作权登记和背景音乐许可使用取得进展,全年共登记作品47件,背景音乐许可使用单位12家。

    【“扫黄打非”】充分发挥“一纵二横”出版物市场监管体系的作用,严厉打击非。加强对报刊广告的监管,严格广告内容的审查,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审查责任,建立和落实发布广告行为主管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完善采编人员资格准入,实行重大失误责任追究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持新闻记者证采访制度,严把信息来源和新闻内容审核关,切断虚假新闻的传播途径,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准确。

    (宋旭文)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