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经济

2002卷

  • 畜牧业
  • 【领导名录】
    厅  长:于铁夫(蒙古族)
    副厅长:郝斗林(蒙古族)
            赵存发
            纪大才(女)
    纪检组长:巴瑞明(蒙古族)
    【概况】2001年,对畜牧战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国家和自治区把畜牧业发展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国务院下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自治区于8月召开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并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抓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把我区的粮食优势转化为畜牧业优势”。2001年全区畜牧业战胜了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雪灾和鼠虫灾害,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个好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增达2 588.9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5.96万头(只);大牲畜和羊的总增、总增率分别达到2 070.24万头(只)和33.34%。在全区存栏总数减少1.92%的情况下,日历年度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149.6万吨,比上年增加6.2万吨,增长4.32%,其中牛肉产量增幅最大,达6.23%;奶类产量达109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增长31.34%;禽蛋产量达到26.4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增长8.15%;毛绒总产量达到6.97万吨,比上年略有减少,其中山羊绒比上年增加4.82%;全区畜牧业产值达21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0.78亿元,增长5.25%;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连年遭灾的情况下仍达到3 277元,比上年减少2.32%。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重点是转变单纯依赖天然草场放牧、靠天养畜的饲养方式;转变以经验为主、资源消耗大、效益低的数量型发展模式。牧区要以围栏封育为前提,种、改、保结合,以草原生态建设、棚圈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为基础,推行划区轮牧、打草场轮封轮刈、冬春补饲、加快畜群周转等生产措施;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地区在牧草萌发期和结实期实行休牧,通过建设,实现畜(羊单位)均1亩人工草地或1分有灌溉条件的高产饲料地,棚圈建设每羊单位达到0.7平方米,保证牲畜越冬有草料、有棚圈,接羔有暖棚。半农半牧区以进、退、还为契机,饲、灌、草结合,实行舍饲半舍饲、饲草料加工、禁牧休牧、育肥出栏;退化沙化严重地区和生态建设区全部禁牧,户均达到1个标准化青贮窖。农区以丰富的农副产品为依托,粮、经、草结合,全部实行舍饲圈养、科学养畜和适度规模经营,秸秆转化率不低于50%,牧业生产达到育肥出栏、均衡上市。城市郊区则以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产业化经营。
    【畜牧业经营管理】是年,畜牧业经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95%的牧户与嘎查签订草原承包合同,草原经营权证到户率达到80%;全区清理取消不合理牧民收费项目21项,牧民承担的提留统筹费,由上年的3%下降到2.8%,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基础数据的测算基本完成;财务公开制度已在全区90%的嘎查推行,80%的嘎查实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牧区受灾情况】2001年初,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持续降雪,部分地区形成特大“白灾”和暴风低温灾害,灾区平均积雪厚度20~30厘米,深处达50~70厘米,灾情严重地区公路交通中断,牲畜不能出牧,人畜饮水及生产生活资料拉运受到严重影响,因灾死亡牲畜65.48万头(只)。入春以后,继1999、2000年连续二年大旱以后,2001年再一次遭受持续特大旱灾、高温及草原鼠虫灾害,全区共有11个盟市、59个旗县畜牧业受灾,受灾草场面积6.9亿亩,其中未返青3.3亿亩,返青后枯死1.6亿亩,受灾牲畜2 680.7万头(只),因灾导致149.1万人、987.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132万头(只)牲畜死亡。受气候和环境影响,暴发了大面积的草原鼠虫灾害,鼠害发生面积1.1亿亩,严重成灾面积8 000多万亩,每公顷有效鼠洞1 821个;虫害严重成灾面积1.22亿亩,使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草原建设】草牧场“双权一制”的落实和完善,确立农牧民在草原建设、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农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在国家风沙源治理工程、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天然草原保护等项目带动下,2001年全区克服特大旱灾造成的困难,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6 068万亩,比上年增加880万亩。其中人工种草达到1 227万亩,比上年增加74万亩;草地围栏达到2 659万亩,比上年增加936万亩。草原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在草原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全区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涌现出“进退还”、“种改保”、舍饲圈养、种草休牧、阶段性禁牧等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有效措施,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4个旗36个苏木开展草畜平衡试点工作,为全区推广取得经验。以禁止乱开滥垦、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等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工作的力度,是年全区共查处草原违法案件4 569起,查处率达82.1%。
    【畜禽养殖】是年,为提高农牧民建设养畜和科学养畜的水平,增强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全区38个实施防灾基地建设旗新建防灾基地户12 330户,暖棚8 830座。在全区实施的北繁南育工程、“十百千”工程,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全区北繁南育牲畜近600万头(只),“十百千”工程规模化示范户达到15.27万户。其中:养牛10头以上的规模户达到42 856户,饲养量为1 061 385头,养猪20口以上的规模户达到51 556户,饲养量为3 626 309口,养羊100只以上的规模户达到51 050户,饲养量为8 589 446只,养鸡1 000只以上的规模户达到7 224户,饲养量为14 002 600只。
    【畜群结构】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为7 134.99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合计6 130.07万头(只),生猪1 004.92口。大小畜头数中,大畜存栏702.27万头,占大小畜的11.46%。其中:牛存栏431.42万头,比上年减少58.78万头,降低11.99%;马存栏108.35万匹,比上年减少22.18万匹,降低16.99%。小畜存栏5 427.80万只,占大小畜的88.54%。其中:绵羊存栏3 408.12万只,比上年减少129.28万只,降低3.65%;山羊存栏2 019.68万只,比上年增加150.84万只,增长8.07%。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牲畜良种改良种的进一步提高,牧业年度大牲畜和羊的良种改良种畜存栏达4 710.0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49%,良改比重达到76.84%,比上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其中:良种改良种牛存栏323.21万头,良改比重为74.92%;良种改良种绵羊存栏2 738.23万只(细毛羊存栏1 449.32万只),良改比重为81.22%;良种改良种山羊存栏1 505.25万头,良改比重为74.53%。
    【繁殖改良】2001年大小畜能繁母畜比重达到52.63%,大小畜合计繁殖仔畜2 418.7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8.45万头(只),增长2.91%,繁殖率77.2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成活仔畜头数2 250.6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9.44万头(只),增长3.18%;成活率93.05%,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繁殖成活率71.87%,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年内通过大力推广家畜改良适用技术,全年大小畜改良配种总规模达1 758.8万头(只),牛改良配种135.4万头,其中牛冷配85.7万头;绵羊改良配种1 075.5万只,其中人工授精580.9 万只;山羊改良配种506.6万只,其中山羊人工授精51.6万只。牲畜“种子工程”的推进,有效地提高了牲畜供种能力。2001年实现种牛生产2 124万头,种羊128 187只,其中细毛羊种羊6 000只,肉羊种羊58 918只,绒山羊种羊63 269只,冷冻精液生产156万份。2001年牛羊胚胎移植12 000枚,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在制种和提高良种化程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已经扩展到宁夏、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区。
    【饲养管理】2001年围绕农牧民增收,继续推广模式化饲养育肥技术,促进了畜禽养殖户增产、增收。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454.1万口,肉牛模式化育肥59万头,肉羊模式化育肥610.1万只,鸡模式化饲养1 415.6万只,奶牛模式化饲养11.6万头。为配合草原生态建设,在鄂托克前旗等10个旗县开展绒山羊舍饲试点示范工程,带动了全区大面积舍饲圈养技术的推广,为全面推广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积累经验。
    【牲畜周转】2001年通过棚圈建设,提高冬羔和早春羔比例,加大牛羊育肥出栏,全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得到有效提高。牧业年度牲畜总增头数2 588.9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5.9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总增和总增率分别达2 070.24万头(只)和33.34%,比上年增加67.85万头(只),提高1.53个百分点。全区牲畜出栏3 244.96万头(只),其中大小畜2 366.93万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60.81万头(只)和80.44万头(只)。
    【畜产品】2001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49.6万吨,比上年增长4.32%,其中牛肉23.20万吨,比上年增长6.23%;羊肉32.57万吨,比上年增长2.36%;猪肉78.99万吨,比上年增长3.09%;奶类109.00万吨,比上年增长31.34%。其中:牛奶106.23万吨,增长33.15%;毛绒总产量为69 694吨,比上年减少4.22%。其中绵羊毛产量60 894吨,比上年减少6.39%;山羊绒产量3 999吨,比上年增长4.8%。禽蛋产量26.4万吨,比上年增长8.15%。
    【动物防疫监督】2001年全面加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制定实施《种用动物疫病检测和免疫效果监测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猪囊虫检验技术操作规程》、《应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瘟免疫抗体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铁路兽医目标化管理考核办法》,通过规范性文件,地方标准、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动物防疫监督事业的发展,加快动物防疫法制化进程。编辑发放《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万册,举办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培训班60期,受训人员达4 494人次。考试考核了6 751名兽医从业人员,审核发放《兽医从业资格证》2 422个,《兽医从业许可证》674个。完成全区4 494名动物防疫执法人员《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证》年审申报工作,其中已经发放300个《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证》。发放使用五种检疫证明23 753本,肉品检疫标志210.79万枚,动物免疫证91万个,动物防疫合格证5 226个,肉类卫生合格证21 832个。发放《种畜禽健康合格证》51本,《奶牛健康合格证》1 500本。在实验室检测检验畜禽及其检品牛210份,羊1 585份,猪199份,鸡94份。在铁路货运列车上检验活畜28 790头(只),皮张27 456万张,毛类19 687.34吨,肉类12 587.8吨,水产品120.037吨,鱼苗18万尾,消毒8 774万平方米。全区共查处2 365起违法案件,结案率和准确率分别达到99.67%、100%。
    【动物卫生管理】2001年自治区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年初自治区与盟市签订2001年兽医各项工作的任务责任状。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大贯彻落实“二个强化,五个强制”、“检疫、免疫、处杀”、“早、快、严、小”等一系列的措施力度。选派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盟市畜牧局长、兽医站长赴德国进行了兽医培训。组织兽医行政执法人员赴山东等省市进行兽医执法调研及畜产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考察。通过国内外兽医工作的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并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兽医工作不断开拓进取,解决了不少当前面临的新问题,促进动物防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兽医药政和兽药供应工作的开展。取得大灾之年无大疫和保证动物及其畜产品的安全卫生的好成绩。
    【动物防检疫】2001年全区共预防牲畜19 504万头(只)次,超额完成62.53%,预防家禽6 215.35万羽次,超额完成13.01%;预防羊三病2 178.59万只次,超额44.66%;驱治内外寄生虫11 035.32万头(只)次,超额31.56%,其中冬春驱虫4 111.12万头次,超额46.8%;猪囊虫病诊治33.58万口,超额67.9%;牛皮蝇蛆病驱治355.33万头,完成任务93%(因为各种灾情,牛的出栏多,驱治牛的基数减少),其它疫病的免疫:生猪1 934.44万口,牛823.85万头,羊8 919.19万只。年内加强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加大对产地、屠宰、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检疫力度。全年共检疫动物2 022.15万头(只)次。其中活畜产地检疫814.97万头(只),生猪屠宰检疫247.19万口,检出患病动物3.24万头(只),检疫动物肉类36.94万吨,检出病害肉479.43吨,全部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毛类7 7491.4吨,蹄骨角8 084.81吨,皮张63.47万张。自治区境内设立的30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消毒站,强化管理,延长上岗时间,规范操作,公正执法,优质服务,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全年共监督消毒运载动物及其产品车辆208 560辆次,检出病疫禽2 300头(只),检出病害肉240公斤,并全部无害化处理。
    【兽医药政管理】2001年继续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同时,坚持和加大《购药证制度》、《先检后售制度》、《部分兽药品种统控制度》等制度贯彻落实,加强部门之间合作,加大兽药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扩大兽药产品的抽检覆盖面,增加抽检量,启动兽药产品的抽检覆盖面,增加抽检量,启动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强化兽药行业管理,坚持主渠道经营,发挥动保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显著成绩。狠抓兽药执法队伍建设,调整和新增兽药监督员84名,抽检兽药产品634批次。兽药合格率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完成农业部下达160批次残留抽检任务和225批次马肝的残留抽样任务。审批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93个,完成兽药生产企业换证、发证验收5家,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70家。查处兽药违法案件375起,没收假劣兽药价值60多万元,取缔无证经营兽药80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畜牧业
  • 【领导名录】
    厅  长:于铁夫(蒙古族)
    副厅长:郝斗林(蒙古族)
            赵存发
            纪大才(女)
    纪检组长:巴瑞明(蒙古族)
    【概况】2001年,对畜牧战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国家和自治区把畜牧业发展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国务院下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自治区于8月召开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并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抓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把我区的粮食优势转化为畜牧业优势”。2001年全区畜牧业战胜了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雪灾和鼠虫灾害,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个好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增达2 588.9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5.96万头(只);大牲畜和羊的总增、总增率分别达到2 070.24万头(只)和33.34%。在全区存栏总数减少1.92%的情况下,日历年度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149.6万吨,比上年增加6.2万吨,增长4.32%,其中牛肉产量增幅最大,达6.23%;奶类产量达109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增长31.34%;禽蛋产量达到26.4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增长8.15%;毛绒总产量达到6.97万吨,比上年略有减少,其中山羊绒比上年增加4.82%;全区畜牧业产值达21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0.78亿元,增长5.25%;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连年遭灾的情况下仍达到3 277元,比上年减少2.32%。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重点是转变单纯依赖天然草场放牧、靠天养畜的饲养方式;转变以经验为主、资源消耗大、效益低的数量型发展模式。牧区要以围栏封育为前提,种、改、保结合,以草原生态建设、棚圈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为基础,推行划区轮牧、打草场轮封轮刈、冬春补饲、加快畜群周转等生产措施;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地区在牧草萌发期和结实期实行休牧,通过建设,实现畜(羊单位)均1亩人工草地或1分有灌溉条件的高产饲料地,棚圈建设每羊单位达到0.7平方米,保证牲畜越冬有草料、有棚圈,接羔有暖棚。半农半牧区以进、退、还为契机,饲、灌、草结合,实行舍饲半舍饲、饲草料加工、禁牧休牧、育肥出栏;退化沙化严重地区和生态建设区全部禁牧,户均达到1个标准化青贮窖。农区以丰富的农副产品为依托,粮、经、草结合,全部实行舍饲圈养、科学养畜和适度规模经营,秸秆转化率不低于50%,牧业生产达到育肥出栏、均衡上市。城市郊区则以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产业化经营。
    【畜牧业经营管理】是年,畜牧业经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95%的牧户与嘎查签订草原承包合同,草原经营权证到户率达到80%;全区清理取消不合理牧民收费项目21项,牧民承担的提留统筹费,由上年的3%下降到2.8%,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基础数据的测算基本完成;财务公开制度已在全区90%的嘎查推行,80%的嘎查实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牧区受灾情况】2001年初,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持续降雪,部分地区形成特大“白灾”和暴风低温灾害,灾区平均积雪厚度20~30厘米,深处达50~70厘米,灾情严重地区公路交通中断,牲畜不能出牧,人畜饮水及生产生活资料拉运受到严重影响,因灾死亡牲畜65.48万头(只)。入春以后,继1999、2000年连续二年大旱以后,2001年再一次遭受持续特大旱灾、高温及草原鼠虫灾害,全区共有11个盟市、59个旗县畜牧业受灾,受灾草场面积6.9亿亩,其中未返青3.3亿亩,返青后枯死1.6亿亩,受灾牲畜2 680.7万头(只),因灾导致149.1万人、987.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132万头(只)牲畜死亡。受气候和环境影响,暴发了大面积的草原鼠虫灾害,鼠害发生面积1.1亿亩,严重成灾面积8 000多万亩,每公顷有效鼠洞1 821个;虫害严重成灾面积1.22亿亩,使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草原建设】草牧场“双权一制”的落实和完善,确立农牧民在草原建设、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农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在国家风沙源治理工程、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天然草原保护等项目带动下,2001年全区克服特大旱灾造成的困难,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6 068万亩,比上年增加880万亩。其中人工种草达到1 227万亩,比上年增加74万亩;草地围栏达到2 659万亩,比上年增加936万亩。草原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在草原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全区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涌现出“进退还”、“种改保”、舍饲圈养、种草休牧、阶段性禁牧等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有效措施,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4个旗36个苏木开展草畜平衡试点工作,为全区推广取得经验。以禁止乱开滥垦、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等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工作的力度,是年全区共查处草原违法案件4 569起,查处率达82.1%。
    【畜禽养殖】是年,为提高农牧民建设养畜和科学养畜的水平,增强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全区38个实施防灾基地建设旗新建防灾基地户12 330户,暖棚8 830座。在全区实施的北繁南育工程、“十百千”工程,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全区北繁南育牲畜近600万头(只),“十百千”工程规模化示范户达到15.27万户。其中:养牛10头以上的规模户达到42 856户,饲养量为1 061 385头,养猪20口以上的规模户达到51 556户,饲养量为3 626 309口,养羊100只以上的规模户达到51 050户,饲养量为8 589 446只,养鸡1 000只以上的规模户达到7 224户,饲养量为14 002 600只。
    【畜群结构】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为7 134.99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合计6 130.07万头(只),生猪1 004.92口。大小畜头数中,大畜存栏702.27万头,占大小畜的11.46%。其中:牛存栏431.42万头,比上年减少58.78万头,降低11.99%;马存栏108.35万匹,比上年减少22.18万匹,降低16.99%。小畜存栏5 427.80万只,占大小畜的88.54%。其中:绵羊存栏3 408.12万只,比上年减少129.28万只,降低3.65%;山羊存栏2 019.68万只,比上年增加150.84万只,增长8.07%。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牲畜良种改良种的进一步提高,牧业年度大牲畜和羊的良种改良种畜存栏达4 710.0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49%,良改比重达到76.84%,比上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其中:良种改良种牛存栏323.21万头,良改比重为74.92%;良种改良种绵羊存栏2 738.23万只(细毛羊存栏1 449.32万只),良改比重为81.22%;良种改良种山羊存栏1 505.25万头,良改比重为74.53%。
    【繁殖改良】2001年大小畜能繁母畜比重达到52.63%,大小畜合计繁殖仔畜2 418.7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8.45万头(只),增长2.91%,繁殖率77.2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成活仔畜头数2 250.60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9.44万头(只),增长3.18%;成活率93.05%,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繁殖成活率71.87%,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年内通过大力推广家畜改良适用技术,全年大小畜改良配种总规模达1 758.8万头(只),牛改良配种135.4万头,其中牛冷配85.7万头;绵羊改良配种1 075.5万只,其中人工授精580.9 万只;山羊改良配种506.6万只,其中山羊人工授精51.6万只。牲畜“种子工程”的推进,有效地提高了牲畜供种能力。2001年实现种牛生产2 124万头,种羊128 187只,其中细毛羊种羊6 000只,肉羊种羊58 918只,绒山羊种羊63 269只,冷冻精液生产156万份。2001年牛羊胚胎移植12 000枚,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在制种和提高良种化程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已经扩展到宁夏、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区。
    【饲养管理】2001年围绕农牧民增收,继续推广模式化饲养育肥技术,促进了畜禽养殖户增产、增收。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454.1万口,肉牛模式化育肥59万头,肉羊模式化育肥610.1万只,鸡模式化饲养1 415.6万只,奶牛模式化饲养11.6万头。为配合草原生态建设,在鄂托克前旗等10个旗县开展绒山羊舍饲试点示范工程,带动了全区大面积舍饲圈养技术的推广,为全面推广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积累经验。
    【牲畜周转】2001年通过棚圈建设,提高冬羔和早春羔比例,加大牛羊育肥出栏,全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得到有效提高。牧业年度牲畜总增头数2 588.9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5.96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总增和总增率分别达2 070.24万头(只)和33.34%,比上年增加67.85万头(只),提高1.53个百分点。全区牲畜出栏3 244.96万头(只),其中大小畜2 366.93万头(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60.81万头(只)和80.44万头(只)。
    【畜产品】2001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49.6万吨,比上年增长4.32%,其中牛肉23.20万吨,比上年增长6.23%;羊肉32.57万吨,比上年增长2.36%;猪肉78.99万吨,比上年增长3.09%;奶类109.00万吨,比上年增长31.34%。其中:牛奶106.23万吨,增长33.15%;毛绒总产量为69 694吨,比上年减少4.22%。其中绵羊毛产量60 894吨,比上年减少6.39%;山羊绒产量3 999吨,比上年增长4.8%。禽蛋产量26.4万吨,比上年增长8.15%。
    【动物防疫监督】2001年全面加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制定实施《种用动物疫病检测和免疫效果监测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猪囊虫检验技术操作规程》、《应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瘟免疫抗体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铁路兽医目标化管理考核办法》,通过规范性文件,地方标准、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动物防疫监督事业的发展,加快动物防疫法制化进程。编辑发放《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万册,举办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培训班60期,受训人员达4 494人次。考试考核了6 751名兽医从业人员,审核发放《兽医从业资格证》2 422个,《兽医从业许可证》674个。完成全区4 494名动物防疫执法人员《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证》年审申报工作,其中已经发放300个《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证》。发放使用五种检疫证明23 753本,肉品检疫标志210.79万枚,动物免疫证91万个,动物防疫合格证5 226个,肉类卫生合格证21 832个。发放《种畜禽健康合格证》51本,《奶牛健康合格证》1 500本。在实验室检测检验畜禽及其检品牛210份,羊1 585份,猪199份,鸡94份。在铁路货运列车上检验活畜28 790头(只),皮张27 456万张,毛类19 687.34吨,肉类12 587.8吨,水产品120.037吨,鱼苗18万尾,消毒8 774万平方米。全区共查处2 365起违法案件,结案率和准确率分别达到99.67%、100%。
    【动物卫生管理】2001年自治区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年初自治区与盟市签订2001年兽医各项工作的任务责任状。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大贯彻落实“二个强化,五个强制”、“检疫、免疫、处杀”、“早、快、严、小”等一系列的措施力度。选派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盟市畜牧局长、兽医站长赴德国进行了兽医培训。组织兽医行政执法人员赴山东等省市进行兽医执法调研及畜产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考察。通过国内外兽医工作的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并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兽医工作不断开拓进取,解决了不少当前面临的新问题,促进动物防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兽医药政和兽药供应工作的开展。取得大灾之年无大疫和保证动物及其畜产品的安全卫生的好成绩。
    【动物防检疫】2001年全区共预防牲畜19 504万头(只)次,超额完成62.53%,预防家禽6 215.35万羽次,超额完成13.01%;预防羊三病2 178.59万只次,超额44.66%;驱治内外寄生虫11 035.32万头(只)次,超额31.56%,其中冬春驱虫4 111.12万头次,超额46.8%;猪囊虫病诊治33.58万口,超额67.9%;牛皮蝇蛆病驱治355.33万头,完成任务93%(因为各种灾情,牛的出栏多,驱治牛的基数减少),其它疫病的免疫:生猪1 934.44万口,牛823.85万头,羊8 919.19万只。年内加强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加大对产地、屠宰、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检疫力度。全年共检疫动物2 022.15万头(只)次。其中活畜产地检疫814.97万头(只),生猪屠宰检疫247.19万口,检出患病动物3.24万头(只),检疫动物肉类36.94万吨,检出病害肉479.43吨,全部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毛类7 7491.4吨,蹄骨角8 084.81吨,皮张63.47万张。自治区境内设立的30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消毒站,强化管理,延长上岗时间,规范操作,公正执法,优质服务,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全年共监督消毒运载动物及其产品车辆208 560辆次,检出病疫禽2 300头(只),检出病害肉240公斤,并全部无害化处理。
    【兽医药政管理】2001年继续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的同时,坚持和加大《购药证制度》、《先检后售制度》、《部分兽药品种统控制度》等制度贯彻落实,加强部门之间合作,加大兽药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扩大兽药产品的抽检覆盖面,增加抽检量,启动兽药产品的抽检覆盖面,增加抽检量,启动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强化兽药行业管理,坚持主渠道经营,发挥动保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显著成绩。狠抓兽药执法队伍建设,调整和新增兽药监督员84名,抽检兽药产品634批次。兽药合格率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完成农业部下达160批次残留抽检任务和225批次马肝的残留抽样任务。审批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93个,完成兽药生产企业换证、发证验收5家,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70家。查处兽药违法案件375起,没收假劣兽药价值60多万元,取缔无证经营兽药80家。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