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特载

2002卷

  •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 (2001年2月24日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科学地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对于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序进行,加快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边疆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区必须根据国家开发的政策和重点,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把握关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内蒙古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概括为:
        (一)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内蒙古横跨“三北”,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化土地占60%,并且仍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内蒙古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以京北锡林郭勒草原为代表的草场严重沙化、退化、碱化,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4%,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发生,直接威胁到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衰退,成为松辽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生态根源。黄河中上游地区的29个旗县,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入1.8亿吨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淤积,加剧了黄河的断流。江泽民总书记就内蒙古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曾深刻指出:“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搞好”。  
        (二)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内蒙古资源丰富,草原、人均耕地和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已发现的120多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矿产有5种,65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前十位。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每年可向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而且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发展前景广阔。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二位,且具有煤转电的良好条件,成本低、输电线路短,是保证首都和华北、东北地区电力供应的理想选择。内蒙古稀土资源得天独厚,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几个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天然气田之一。因此,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内蒙古资源优势的转化,不仅会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步伐,也将为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与周边的俄罗斯、蒙古等国,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内蒙古与这些国家接壤,有4200公里的边境线,18个边境口岸,其中包括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大型陆路口岸,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些独特的区位条件,加上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有着传统的交往和悠久的贸易关系,决定了内蒙古在加国向北开放中将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内蒙古是我国保卫北疆安全的门户。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长期以来,内蒙古一直保持着边疆安全、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快内蒙古的开发与建设,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
        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五个重点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大战略”,突出抓好“一线”、三区”,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力争使内蒙古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一线”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这条线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是确保首都北京和“三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是根治黄河断流和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没有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没有首都北京和“三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没有内蒙古的山川秀美,就没有北疆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态建设是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也是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三区”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开发区、稀土科研和生产出口开发区。加快“三区”建设,对于推动内蒙古工业化进程,实现资源转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要以名牌产品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依托,继续加强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积极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以绿色品牌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发羊绒、牛奶、羊肉、牛肉、皮革、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主导产品产业化系列,巩固和扩大羊绒、牛奶、羊肉深加工产品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近期要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农牧业种子工程和“北繁南育”五大工程。
        能源原材料开发区。要以丰富的能矿资源和良好的匹配条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继续推进煤电转换,续建和新建一批大型坑口电站,配套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加快“西电东送”。大力开拓电力市场,发展高载能工业,建设乌海高载能工业园区,抓好乌海氯碱工程建设。加快煤炭液化技术产业化步伐,积极配合神华集团搞好煤制油项目的建设。发展洁净能源,加快“西气东输”,建设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的天然气输配工程。
        稀土科研和生产出口开发区。要依托丰富的稀土资源,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进一步优化稀土上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稀土中游产品,突出研究开发稀土下游产品。加快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包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把包头建成我国的稀土开发应用工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分析检测中心,力争使内蒙古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十大工程”是:
        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措施,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和风沙盐碱治理区、京津周边内蒙古沙源治理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保护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治理区、阿拉善盟自然封育治理区等五个重点区域,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等八大工程建设,加快构筑我国北方森林草原生态防线。
        交通建设工程。内蒙古是连结东部和西部的交通要道,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先行发展。要以公路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建设,完善布局,增加密度,提高等级,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公路实施“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集宁—满洲里高等级干线公路,国道110线内蒙古段高速公路,国道210线包头—苏家河畔高速公路,国道208线二连浩特—赛汉塔拉公路,加快建设国边防公路和区内重要经济干线公路。铁路以提高运行速度、畅通出区下海通道为重点,建设桑张、呼准、集张、赤大和两伊铁路。民航以发展支线航空为重点,对现有机场进行升级改造,适时建设重点开放地区、开发地区和旅游景区支线机场。
        信息网络工程。信息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坚持“跟踪发展,重点突破,互通互连,资源共享”的原则,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开发为重点,努力完成三大任务:一是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基础传输网、宽带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形成全区统一的信息网络交换平台,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利用率。二是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等。三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等信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水资源开发和节水灌溉工程。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区农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以节水为中心,突出抓好水源开发、大江大河治理、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四大工程。重点建设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河套灌区等大型节水改造项目以及黄河、辽河、嫩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全面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和高砷、高氟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城市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蒙古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设施不完善,必须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要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园林绿化和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突出抓好呼和浩特等五个地级市的建设,重点加强旅游城市和盟所在地城市、部分县级市建设,全面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扶持发展小城镇。营造整洁、文明、优雅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教育文化基础建设工程。全民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缩小内蒙古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根本所在。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根本指导方针,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近期重点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攻坚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工程、高等教育发展工程、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工程、民族素质教育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和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工程,使人民享有的基本公共产品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程。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线,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即在发展竞争力强的特色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在资源产业的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非国有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突出发展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对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突出发展稀土、生物技术、草原文化旅游等特色和先导产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科技、非义务教育、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生物高技术工程。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动物脏器资源,通过实施牛羊胚胎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育种技术、微生物和酶工程等高新技术,重点建设五大工程:良种牛羊种子工程、高产优质抗逆农作物种子工程、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优势资源增值转化工程和生化制药、天然植物农药和中蒙医药等“三药”工程。
        草原文化旅游工程。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奇异的原始森林、绚丽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围绕草原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大主题,以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旅游区、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历史文化旅游区、成吉思汗陵园民族风情旅游区三大景区为重点,开发草原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边境、沙漠、冰雪六项特色旅游资源,带动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
        农村牧区小康村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重点实施生态移民、小康住房和农村牧区“五通”三项为民工程。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对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开发,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通过扩大消费信贷,引导农牧民增加住房建设投入,帮助农牧民建造砖瓦房。在合理调整村(嘎查)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牧区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步伐。
    “三大目标”是:
        山川秀美。到2005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局面;到2010年,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兴区富民。到2005年,全面达到小康;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1世纪中叶,力争使内蒙古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边疆稳定。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边疆安全、社会进步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
        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五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以节水为中心,大力改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三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四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五是以人才开发为核心,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过去旧体制和传统增长方式下的老办法,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保思想认识率先到位
        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对西部大开发的思想认识,才能统一全区上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行动。一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实施西部开发的着力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来,克服依靠救济和“输血”型投入以及由党中央政府大包大揽的“等靠要”思想。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动员全区上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二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防止盲目攀比、一哄而起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发展的阶段性,把符合条件的循序渐进和可以争取的跨跃式发展结合起来,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开发。三要树立新的资源开发观。在西部开发中,决不能再走简单开发、外延扩展的老路子,必须赋予资源开发新的内涵。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托优势资源,开发拳头产品,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通过大力开拓市场,把资源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传统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通过改革,加快传统体制和运作机制转变,实现制度创新,更好地把国家的扶持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内蒙古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着力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价格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要通过开放,推动生产要素和商品信息的双向流动,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对外开放应有新举措。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按照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调整思路,完善政策,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地缘优势、与毗邻国家的经济互补优势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优势,坚持“北开南联,承东启西,服务全国,发展自己”的指导思想,以向北开放为主攻方向,加大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三)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奠定西部大开发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教育要先行。要继续把科教兴区战略作为“五大战略”的核心,突出抓好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和增加投入四个关键环节,力争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有明显突破,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有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有明显增长。一是要加快教育发展,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强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二是要合理调整科研院所、大中小学布局,对重复设置的科研机构、布局不合理的大中专学校和过于分散的中小学要调整撤并,不断提高科研、教学资源配置效益。三是要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建立以企业化运作机制为主的科研开发体制,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要逐步由对科研机构、人员的一般性支持转变为以科研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同时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四是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坚持不懈地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有限突破。五是要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四)研究政策,用好政策,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并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一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针对国家提出要对西部地区采取更加灵活的财税政策、更加优惠的投融资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要确定重点开发和开放地区,争取在满洲里、二连浩特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在包头建立稀土出口工业园区,在乌海建立高载能产品出口工业园区,以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二是针对国家实施按因素法计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西部地区群众在享有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人畜饮水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逐步接近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认真算帐,摸清家底,明确差距,争取国家更多的转移支付支持。三是制定吸引人才、技术的优惠政策。人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没有充分的人才和知识准备,抓住机遇也是一句空话。要制定比沿海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机制,用“感情、事业和适当待遇”留住人才。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大量使用“季节型、假日型、契约型”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到内蒙古建功立业。四是研究制定草原建设和保护政策。沙化退化草场的治理,是我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要内容。为保护草原生态,要从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把我区的草原建设和保护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要研究提出我区的具体政策,坚持草畜平衡,严格以草定畜,鼓励发展人工、半人工草场,在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和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加快实施休牧禁牧、牲畜舍饲圈养和生态移民工程。
        (五)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当前国家在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西部地区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来体现。抓住一批好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我区争取投资、加大投入的基础和关键。对已经成熟的项目要抓紧上报,对有意向的项目要积极争取,同时要进一步挖掘一批新建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要突出重大项目、兼顾一般项目,突出重点区域、兼顾各盟市平衡。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重点项目,在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五个重点领域,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向国家争取尽早开工;二是明确项目责任,建立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项目责任人要对项目前期的各个环节负总责;三是明确项目进度,规定从项目申报到立项审批的时间进度,跟踪负责,及时掌握情况,定期研究解决,使项目前期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 (2001年2月24日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科学地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对于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序进行,加快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边疆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区必须根据国家开发的政策和重点,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把握关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内蒙古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概括为:
        (一)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内蒙古横跨“三北”,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化土地占60%,并且仍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内蒙古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以京北锡林郭勒草原为代表的草场严重沙化、退化、碱化,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4%,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发生,直接威胁到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衰退,成为松辽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生态根源。黄河中上游地区的29个旗县,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入1.8亿吨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淤积,加剧了黄河的断流。江泽民总书记就内蒙古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曾深刻指出:“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搞好”。  
        (二)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内蒙古资源丰富,草原、人均耕地和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已发现的120多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矿产有5种,65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前十位。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每年可向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而且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发展前景广阔。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二位,且具有煤转电的良好条件,成本低、输电线路短,是保证首都和华北、东北地区电力供应的理想选择。内蒙古稀土资源得天独厚,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几个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天然气田之一。因此,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内蒙古资源优势的转化,不仅会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步伐,也将为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与周边的俄罗斯、蒙古等国,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内蒙古与这些国家接壤,有4200公里的边境线,18个边境口岸,其中包括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大型陆路口岸,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些独特的区位条件,加上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有着传统的交往和悠久的贸易关系,决定了内蒙古在加国向北开放中将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内蒙古是我国保卫北疆安全的门户。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长期以来,内蒙古一直保持着边疆安全、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快内蒙古的开发与建设,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
        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五个重点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大战略”,突出抓好“一线”、三区”,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力争使内蒙古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一线”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这条线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线,是确保首都北京和“三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是根治黄河断流和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没有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没有首都北京和“三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没有内蒙古的山川秀美,就没有北疆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态建设是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也是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三区”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开发区、稀土科研和生产出口开发区。加快“三区”建设,对于推动内蒙古工业化进程,实现资源转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要以名牌产品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依托,继续加强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积极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以绿色品牌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发羊绒、牛奶、羊肉、牛肉、皮革、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主导产品产业化系列,巩固和扩大羊绒、牛奶、羊肉深加工产品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近期要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农牧业种子工程和“北繁南育”五大工程。
        能源原材料开发区。要以丰富的能矿资源和良好的匹配条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继续推进煤电转换,续建和新建一批大型坑口电站,配套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加快“西电东送”。大力开拓电力市场,发展高载能工业,建设乌海高载能工业园区,抓好乌海氯碱工程建设。加快煤炭液化技术产业化步伐,积极配合神华集团搞好煤制油项目的建设。发展洁净能源,加快“西气东输”,建设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的天然气输配工程。
        稀土科研和生产出口开发区。要依托丰富的稀土资源,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进一步优化稀土上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稀土中游产品,突出研究开发稀土下游产品。加快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包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把包头建成我国的稀土开发应用工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分析检测中心,力争使内蒙古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十大工程”是:
        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措施,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在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和风沙盐碱治理区、京津周边内蒙古沙源治理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保护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治理区、阿拉善盟自然封育治理区等五个重点区域,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等八大工程建设,加快构筑我国北方森林草原生态防线。
        交通建设工程。内蒙古是连结东部和西部的交通要道,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先行发展。要以公路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建设,完善布局,增加密度,提高等级,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公路实施“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集宁—满洲里高等级干线公路,国道110线内蒙古段高速公路,国道210线包头—苏家河畔高速公路,国道208线二连浩特—赛汉塔拉公路,加快建设国边防公路和区内重要经济干线公路。铁路以提高运行速度、畅通出区下海通道为重点,建设桑张、呼准、集张、赤大和两伊铁路。民航以发展支线航空为重点,对现有机场进行升级改造,适时建设重点开放地区、开发地区和旅游景区支线机场。
        信息网络工程。信息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坚持“跟踪发展,重点突破,互通互连,资源共享”的原则,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开发为重点,努力完成三大任务:一是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基础传输网、宽带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形成全区统一的信息网络交换平台,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利用率。二是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等。三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等信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水资源开发和节水灌溉工程。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区农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以节水为中心,突出抓好水源开发、大江大河治理、节水灌溉和人畜饮水四大工程。重点建设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河套灌区等大型节水改造项目以及黄河、辽河、嫩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全面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和高砷、高氟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城市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蒙古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设施不完善,必须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要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园林绿化和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突出抓好呼和浩特等五个地级市的建设,重点加强旅游城市和盟所在地城市、部分县级市建设,全面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扶持发展小城镇。营造整洁、文明、优雅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教育文化基础建设工程。全民教育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缩小内蒙古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根本所在。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根本指导方针,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近期重点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攻坚工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工程、高等教育发展工程、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工程、民族素质教育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和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工程,使人民享有的基本公共产品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程。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线,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即在发展竞争力强的特色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在资源产业的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非国有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突出发展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对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突出发展稀土、生物技术、草原文化旅游等特色和先导产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科技、非义务教育、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
        生物高技术工程。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动物脏器资源,通过实施牛羊胚胎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育种技术、微生物和酶工程等高新技术,重点建设五大工程:良种牛羊种子工程、高产优质抗逆农作物种子工程、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优势资源增值转化工程和生化制药、天然植物农药和中蒙医药等“三药”工程。
        草原文化旅游工程。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奇异的原始森林、绚丽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围绕草原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大主题,以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旅游区、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历史文化旅游区、成吉思汗陵园民族风情旅游区三大景区为重点,开发草原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边境、沙漠、冰雪六项特色旅游资源,带动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
        农村牧区小康村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重点实施生态移民、小康住房和农村牧区“五通”三项为民工程。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对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开发,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通过扩大消费信贷,引导农牧民增加住房建设投入,帮助农牧民建造砖瓦房。在合理调整村(嘎查)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牧区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步伐。
    “三大目标”是:
        山川秀美。到2005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局面;到2010年,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兴区富民。到2005年,全面达到小康;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1世纪中叶,力争使内蒙古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边疆稳定。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边疆安全、社会进步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
        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五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以节水为中心,大力改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三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四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五是以人才开发为核心,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过去旧体制和传统增长方式下的老办法,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保思想认识率先到位
        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对西部大开发的思想认识,才能统一全区上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行动。一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实施西部开发的着力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来,克服依靠救济和“输血”型投入以及由党中央政府大包大揽的“等靠要”思想。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动员全区上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二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要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防止盲目攀比、一哄而起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发展的阶段性,把符合条件的循序渐进和可以争取的跨跃式发展结合起来,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开发。三要树立新的资源开发观。在西部开发中,决不能再走简单开发、外延扩展的老路子,必须赋予资源开发新的内涵。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托优势资源,开发拳头产品,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通过大力开拓市场,把资源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传统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根本转变
        改革开放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通过改革,加快传统体制和运作机制转变,实现制度创新,更好地把国家的扶持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内蒙古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着力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价格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要通过开放,推动生产要素和商品信息的双向流动,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对外开放应有新举措。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按照国际经济贸易规则,调整思路,完善政策,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地缘优势、与毗邻国家的经济互补优势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优势,坚持“北开南联,承东启西,服务全国,发展自己”的指导思想,以向北开放为主攻方向,加大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三)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奠定西部大开发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教育要先行。要继续把科教兴区战略作为“五大战略”的核心,突出抓好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和增加投入四个关键环节,力争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有明显突破,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有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有明显增长。一是要加快教育发展,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强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二是要合理调整科研院所、大中小学布局,对重复设置的科研机构、布局不合理的大中专学校和过于分散的中小学要调整撤并,不断提高科研、教学资源配置效益。三是要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建立以企业化运作机制为主的科研开发体制,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要逐步由对科研机构、人员的一般性支持转变为以科研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同时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四是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坚持不懈地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有限突破。五是要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四)研究政策,用好政策,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并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一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针对国家提出要对西部地区采取更加灵活的财税政策、更加优惠的投融资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要确定重点开发和开放地区,争取在满洲里、二连浩特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在包头建立稀土出口工业园区,在乌海建立高载能产品出口工业园区,以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二是针对国家实施按因素法计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西部地区群众在享有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人畜饮水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逐步接近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认真算帐,摸清家底,明确差距,争取国家更多的转移支付支持。三是制定吸引人才、技术的优惠政策。人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没有充分的人才和知识准备,抓住机遇也是一句空话。要制定比沿海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机制,用“感情、事业和适当待遇”留住人才。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大量使用“季节型、假日型、契约型”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专门人才到内蒙古建功立业。四是研究制定草原建设和保护政策。沙化退化草场的治理,是我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要内容。为保护草原生态,要从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把我区的草原建设和保护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要研究提出我区的具体政策,坚持草畜平衡,严格以草定畜,鼓励发展人工、半人工草场,在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和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加快实施休牧禁牧、牲畜舍饲圈养和生态移民工程。
        (五)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当前国家在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西部地区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来体现。抓住一批好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我区争取投资、加大投入的基础和关键。对已经成熟的项目要抓紧上报,对有意向的项目要积极争取,同时要进一步挖掘一批新建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要突出重大项目、兼顾一般项目,突出重点区域、兼顾各盟市平衡。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重点项目,在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的五个重点领域,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向国家争取尽早开工;二是明确项目责任,建立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项目责任人要对项目前期的各个环节负总责;三是明确项目进度,规定从项目申报到立项审批的时间进度,跟踪负责,及时掌握情况,定期研究解决,使项目前期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