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阿鲁科尔沁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朱景田

    人大常委会主任:那顺孟和(蒙古族)

        长:长寿(蒙古族)

    政协主席:巴拉(蒙古族)

    武装部长:邱扣几(4月离任)

             张俊堂(4月任职)

        委:张占军

    【概况】全旗辖23个苏木乡镇,其中,牧区苏木镇11个,农区乡镇12个,386个嘎查村,总人口29.4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0.5%。全旗有可利用草场1 861万亩,是土地资源后续储备的重要区域,也是自治区批准的纯牧业旗。
    【经济发展】2001年,阿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理清思路,夯实基础,抢抓机遇,蓄势待发,克服连年遭灾的严峻考验,实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全旗国内生产总值74 983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 843万元,同比增长20.3%,第二产业增加值21 767万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25 373万元,同比增长9.7%;完成财政收入6 688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农牧民可支配收入1 176元,同比增长19.2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 494元,同比增长9.32%。全旗粮食总产量1.75亿公斤。6月末,牲畜存栏数145.7万头(只),其中大小畜137.7万头(只),总增率24.8%。全旗不变工业产值实现2.5亿元。完成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外开放再创引资1.69亿元的新纪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牧业】在经历了2000年特大旱灾以后,全旗上下千方百计增强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基础建设、水源建设和经营技巧上谋求突破,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全年播种面积102 21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98 807公顷,经济作物1 868公顷,饲草饲料3 30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8.1万千瓦。在全旗1 37.7万头(只)大小畜中,基础母畜61.6万头(只),仔畜成活39.5万头(只)。全年猪肉产量4 463吨,牛肉产量8 106吨,羊肉产量4 039吨,禽肉产量341吨,奶制品产量4 687吨,羊毛产量1 038吨,羊绒产量143吨,禽蛋产量5 319吨,水产品产量900吨。年内建设永久性棚圈374处29 280平方米。旗内现有农牧业产业化企业41个,可以辐射和带动3 100农牧户、8 000名农牧民的产业化经营。
    【城镇经济】城镇经济在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呈现恢复性增长,通过盘活原有资产,发挥比较优势,激活了新的增长点。天山制药厂、天山皮革厂、百货大楼等骨干企业的转制,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玛尼吐银锡矿、扁扁山金矿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得以重新启动,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绒毛、肉食品、活畜、杂粮杂豆等农畜产品交易日趋活跃,纳税1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达13户,实现入库税金1 425万元,成为城镇经济的中坚力量。全旗固定资产总额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9.6%。经济总体质量不断提升,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建设】以“三区联动”为总体框架,以“六个百万”工程为主要内容,以造封飞播为运作方式,有效促进了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北部水源涵养区的百万亩天然次生林保护效果突出,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维护全旗生态、生产、生活的源头活头;东、南部沙地综合治理区再创佳绩,成功治理扎嘎斯台镇30万亩和赛罕塔拉40万亩,2001年实施两个治理区之间的30万亩接连工程,在黑哈尔河流域形成东部封闭型治理区。实施南部巴彦诺尔30万亩沙地治理区;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实现发区域连接,南北两大流域治满治严。退耕还林还草、麻黄草围封、山杏林建设与保护等工程都迈出实质性步伐,全旗生态建设成果令人瞩目,并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基础建设】按照生态环保、民族特色小城镇的总体要求,完成天山镇集通大街和平巷拓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汉林路一区、六区的整体改造工程,沿街沿路实施以绿色植物为主的“披绿挂绿工程”,对城区内11处公共活动场所及部分街巷进行青石板硬化。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以及向阳小区一期工程、文馨小区、前进小区建设全部交付使用,汉林路两侧路灯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天山国家粮食储备库完成基础工程,农网改造一期工程接近尾声,旗内海利丝台、玛尼吐、巴彦浩舒3座桥梁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全旗整修乡村公路504.5公里,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扶贫开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从农牧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全旗范围内启动了“千村扶贫”、“社会扶贫”和“移民扶贫”3大工程,达到点上突破、面上铺开的预期效果。首先,借助自治区实施“千村扶贫工程”的契机,争取到2个试点嘎查村、启动罕苏木苏木敖力吉尔嘎查和新民乡保安村两个项目区,两个项目区分别从可持续发展、稳定脱贫的宗旨出发,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缺什么种什么的原则,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资源开发和农牧民科技培训等几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在当年脱贫的基础上,为今后实施“千村扶贫工程”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做法。其次,社会扶贫更加广泛和有效,市旗两级扶贫网络交织运作,扶持面广量大,市直11个单位帮扶11个苏木乡镇12个嘎查村,注入资金29.4万元,旗直86个科级单位各帮扶1个嘎查村,在生产建设、生活援助、捐资助学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移民工程作为集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在易地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两大框架内进行,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富得快”的初衷。完成2个嘎查、107户、419人的易地扶贫移民工程,构筑坤都镇一、二期移民新区隔路相对、浑然一体的小城镇景观,建立了百万亩无人无畜的沙地综合治理区。完成12个嘎查村、436户、2 125人的生态移民工程,开辟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三大功能区,生活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水、电、通讯、交通、入学、就医状况大为改观,实现了农牧民生活质量的历史性跨越;生产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广开生产门路,引农入牧,农牧结合,舍饲圈养,科技兴牧,亦农亦商,三产富民,开辟移民增收的新亮点,突破传统产业的桎梏,实现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生态区按照重点保护、合理利用的思路,纳入生态治理的总体规划,使之成为移民永续利用的生产资料,永不枯萎的致富之本。经过探索和实验,阿旗提炼了四大移民类型:一是移民扩镇型,沿路沿线谋求发展;二是结构调整型,以新型产业代替传统产业;三是生产方式转变型,以舍饲育肥取代漫天放牧;四是改善基础设施型,以完备的通讯、交通等设施改善原始封闭的生存环境。
    【财政 金融】按照“拓宽税源,应收尽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收支原则,在年内6 688万元的财政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4 718万元,农牧业五项税收1 154万元,工商税收2 712万元。注重激活非税收因素,增加非税收收入534万元,特别是在国土资源有偿使用上,实行招投标制度,全年土地收益501万元,提供旗级可用财力115万元。改善支出结构,全旗财政供养人口16 823人,当年财政支出19 611万元。由于推行乡级财政零户统管、银行代发工资、综合预算及财政工作目标责任制等措施,加之顺利完成部分苏木乡镇撤并工作和乡级机构改革,苏木乡镇由27个减少到23个,乡级财政负担明显减少。不仅足额发放旗乡两级干部职工工资,而且全面落实了国家的增资政策,支付328万元的支农支出、68万元的科技三项费和6 025万元的文教科卫事业费。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4 23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 6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5 991万元,其中支农贷款8 285万元。
    【科教文卫】全旗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 853名,其中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516名,年内完成科技推广项目15项,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5.65万人次。“阿鲁科尔沁旗百万亩沙地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区”通过市级鉴定,巴彦包特乡“万亩沙地生态示范园建设”、旗医院“医用胶粘堵法治疗肠瘘”等12个项目,66名科技工作者获旗科学技术进步奖。全旗有高中4所,其中职高1所;初中30所,其中职业初中2所,小学181所,幼儿园12个。有教职工3 804名,在校生48 241名。教育基础建设进步完善,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二期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布局调整工作有序推进,职教中心综合楼建成交付使用。年内完成危房改造面积7 864平方米,撤并校点34个。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基础教育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日渐突出。为保证义务教育质量,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在全旗范围内开展“救助千名失学儿童”行动,使1 026名因贫致辍学生重返校园。旗博物馆经过抢救和完善,馆藏文物达3 200件,成为集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于一体的文化聚集区。境内宝山壁画墓群和耶律羽之墓群被批准为第五期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全旗有医院2所,卫生院23所,专科防疫、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医药科学研究和医药教育培训机构各1个;有床位561张,医药专业技术人员635名。年内积极推行医药体制改革,把行业作风建设作为重点,在旗医院开展“病人选择医生”活动,在全旗开展药品公开招标采购工作,有效提高了医药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9.11‰,人口死亡率6.09‰,人口自然增长率3.02‰。
    【社会保障】全旗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 209人,基本医疗保险6 093人,工伤保险3 927人,生育保险3 635人。年内发放保险金1 182万元。顺利完成三线并两线工作,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获得补充,财政支付的19.8万元发放到106名低保对象手中。通过发放小额康复贷款、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建立就业基地、成立培训中心、扩大劳务输出等渠道,年内安排残疾人就业 441人,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为残疾人自强自立和维护特殊弱势群体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旗残联先后被中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先进单位”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残联授予“残疾人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
    【先进人物】
    周向群  阿旗人民政府,2001年被评为中宣部、司法部学法用法先进个人。
    王洪山  阿旗司法局,2001年被评为中宣部、司法部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戴玉文  阿旗司法局,2001年被评为中宣部、司法部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项延坤  阿旗教研室,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特级教师。
    乌力吉 陶格图 阿旗残联,2001年被自治区人事厅、残联授予三等功。
    尼玛道尔吉  阿旗坤都镇苏布日嘎嘎查,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阿鲁科尔沁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朱景田

    人大常委会主任:那顺孟和(蒙古族)

        长:长寿(蒙古族)

    政协主席:巴拉(蒙古族)

    武装部长:邱扣几(4月离任)

             张俊堂(4月任职)

        委:张占军

    【概况】全旗辖23个苏木乡镇,其中,牧区苏木镇11个,农区乡镇12个,386个嘎查村,总人口29.4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0.5%。全旗有可利用草场1 861万亩,是土地资源后续储备的重要区域,也是自治区批准的纯牧业旗。
    【经济发展】2001年,阿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理清思路,夯实基础,抢抓机遇,蓄势待发,克服连年遭灾的严峻考验,实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全旗国内生产总值74 983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 843万元,同比增长20.3%,第二产业增加值21 767万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25 373万元,同比增长9.7%;完成财政收入6 688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2%;农牧民可支配收入1 176元,同比增长19.2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 494元,同比增长9.32%。全旗粮食总产量1.75亿公斤。6月末,牲畜存栏数145.7万头(只),其中大小畜137.7万头(只),总增率24.8%。全旗不变工业产值实现2.5亿元。完成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外开放再创引资1.69亿元的新纪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牧业】在经历了2000年特大旱灾以后,全旗上下千方百计增强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基础建设、水源建设和经营技巧上谋求突破,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全年播种面积102 21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98 807公顷,经济作物1 868公顷,饲草饲料3 30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8.1万千瓦。在全旗1 37.7万头(只)大小畜中,基础母畜61.6万头(只),仔畜成活39.5万头(只)。全年猪肉产量4 463吨,牛肉产量8 106吨,羊肉产量4 039吨,禽肉产量341吨,奶制品产量4 687吨,羊毛产量1 038吨,羊绒产量143吨,禽蛋产量5 319吨,水产品产量900吨。年内建设永久性棚圈374处29 280平方米。旗内现有农牧业产业化企业41个,可以辐射和带动3 100农牧户、8 000名农牧民的产业化经营。
    【城镇经济】城镇经济在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呈现恢复性增长,通过盘活原有资产,发挥比较优势,激活了新的增长点。天山制药厂、天山皮革厂、百货大楼等骨干企业的转制,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玛尼吐银锡矿、扁扁山金矿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得以重新启动,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绒毛、肉食品、活畜、杂粮杂豆等农畜产品交易日趋活跃,纳税1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达13户,实现入库税金1 425万元,成为城镇经济的中坚力量。全旗固定资产总额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9.6%。经济总体质量不断提升,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建设】以“三区联动”为总体框架,以“六个百万”工程为主要内容,以造封飞播为运作方式,有效促进了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北部水源涵养区的百万亩天然次生林保护效果突出,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维护全旗生态、生产、生活的源头活头;东、南部沙地综合治理区再创佳绩,成功治理扎嘎斯台镇30万亩和赛罕塔拉40万亩,2001年实施两个治理区之间的30万亩接连工程,在黑哈尔河流域形成东部封闭型治理区。实施南部巴彦诺尔30万亩沙地治理区;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实现发区域连接,南北两大流域治满治严。退耕还林还草、麻黄草围封、山杏林建设与保护等工程都迈出实质性步伐,全旗生态建设成果令人瞩目,并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基础建设】按照生态环保、民族特色小城镇的总体要求,完成天山镇集通大街和平巷拓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汉林路一区、六区的整体改造工程,沿街沿路实施以绿色植物为主的“披绿挂绿工程”,对城区内11处公共活动场所及部分街巷进行青石板硬化。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以及向阳小区一期工程、文馨小区、前进小区建设全部交付使用,汉林路两侧路灯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天山国家粮食储备库完成基础工程,农网改造一期工程接近尾声,旗内海利丝台、玛尼吐、巴彦浩舒3座桥梁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全旗整修乡村公路504.5公里,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扶贫开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从农牧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全旗范围内启动了“千村扶贫”、“社会扶贫”和“移民扶贫”3大工程,达到点上突破、面上铺开的预期效果。首先,借助自治区实施“千村扶贫工程”的契机,争取到2个试点嘎查村、启动罕苏木苏木敖力吉尔嘎查和新民乡保安村两个项目区,两个项目区分别从可持续发展、稳定脱贫的宗旨出发,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缺什么种什么的原则,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资源开发和农牧民科技培训等几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在当年脱贫的基础上,为今后实施“千村扶贫工程”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做法。其次,社会扶贫更加广泛和有效,市旗两级扶贫网络交织运作,扶持面广量大,市直11个单位帮扶11个苏木乡镇12个嘎查村,注入资金29.4万元,旗直86个科级单位各帮扶1个嘎查村,在生产建设、生活援助、捐资助学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移民工程作为集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在易地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两大框架内进行,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富得快”的初衷。完成2个嘎查、107户、419人的易地扶贫移民工程,构筑坤都镇一、二期移民新区隔路相对、浑然一体的小城镇景观,建立了百万亩无人无畜的沙地综合治理区。完成12个嘎查村、436户、2 125人的生态移民工程,开辟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三大功能区,生活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水、电、通讯、交通、入学、就医状况大为改观,实现了农牧民生活质量的历史性跨越;生产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广开生产门路,引农入牧,农牧结合,舍饲圈养,科技兴牧,亦农亦商,三产富民,开辟移民增收的新亮点,突破传统产业的桎梏,实现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生态区按照重点保护、合理利用的思路,纳入生态治理的总体规划,使之成为移民永续利用的生产资料,永不枯萎的致富之本。经过探索和实验,阿旗提炼了四大移民类型:一是移民扩镇型,沿路沿线谋求发展;二是结构调整型,以新型产业代替传统产业;三是生产方式转变型,以舍饲育肥取代漫天放牧;四是改善基础设施型,以完备的通讯、交通等设施改善原始封闭的生存环境。
    【财政 金融】按照“拓宽税源,应收尽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收支原则,在年内6 688万元的财政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4 718万元,农牧业五项税收1 154万元,工商税收2 712万元。注重激活非税收因素,增加非税收收入534万元,特别是在国土资源有偿使用上,实行招投标制度,全年土地收益501万元,提供旗级可用财力115万元。改善支出结构,全旗财政供养人口16 823人,当年财政支出19 611万元。由于推行乡级财政零户统管、银行代发工资、综合预算及财政工作目标责任制等措施,加之顺利完成部分苏木乡镇撤并工作和乡级机构改革,苏木乡镇由27个减少到23个,乡级财政负担明显减少。不仅足额发放旗乡两级干部职工工资,而且全面落实了国家的增资政策,支付328万元的支农支出、68万元的科技三项费和6 025万元的文教科卫事业费。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4 23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 6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5 991万元,其中支农贷款8 285万元。
    【科教文卫】全旗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 853名,其中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516名,年内完成科技推广项目15项,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5.65万人次。“阿鲁科尔沁旗百万亩沙地综合治理科技示范区”通过市级鉴定,巴彦包特乡“万亩沙地生态示范园建设”、旗医院“医用胶粘堵法治疗肠瘘”等12个项目,66名科技工作者获旗科学技术进步奖。全旗有高中4所,其中职高1所;初中30所,其中职业初中2所,小学181所,幼儿园12个。有教职工3 804名,在校生48 241名。教育基础建设进步完善,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二期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布局调整工作有序推进,职教中心综合楼建成交付使用。年内完成危房改造面积7 864平方米,撤并校点34个。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基础教育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日渐突出。为保证义务教育质量,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在全旗范围内开展“救助千名失学儿童”行动,使1 026名因贫致辍学生重返校园。旗博物馆经过抢救和完善,馆藏文物达3 200件,成为集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于一体的文化聚集区。境内宝山壁画墓群和耶律羽之墓群被批准为第五期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全旗有医院2所,卫生院23所,专科防疫、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医药科学研究和医药教育培训机构各1个;有床位561张,医药专业技术人员635名。年内积极推行医药体制改革,把行业作风建设作为重点,在旗医院开展“病人选择医生”活动,在全旗开展药品公开招标采购工作,有效提高了医药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9.11‰,人口死亡率6.09‰,人口自然增长率3.02‰。
    【社会保障】全旗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 209人,基本医疗保险6 093人,工伤保险3 927人,生育保险3 635人。年内发放保险金1 182万元。顺利完成三线并两线工作,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获得补充,财政支付的19.8万元发放到106名低保对象手中。通过发放小额康复贷款、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建立就业基地、成立培训中心、扩大劳务输出等渠道,年内安排残疾人就业 441人,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为残疾人自强自立和维护特殊弱势群体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旗残联先后被中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先进单位”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残联授予“残疾人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
    【先进人物】
    周向群  阿旗人民政府,2001年被评为中宣部、司法部学法用法先进个人。
    王洪山  阿旗司法局,2001年被评为中宣部、司法部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戴玉文  阿旗司法局,2001年被评为中宣部、司法部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项延坤  阿旗教研室,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特级教师。
    乌力吉 陶格图 阿旗残联,2001年被自治区人事厅、残联授予三等功。
    尼玛道尔吉  阿旗坤都镇苏布日嘎嘎查,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