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科教卫外体

2002卷

  • 教育
  • 【领导名录】
    厅长 党组书记 高校工委书记:郭明伦
    副厅长 高校工委副书记:阿荣(蒙古族)
                          魏力军
    高校工委副书记:布和(蒙古族)
    副厅长:何成保
            李东升
    高校纪工委书记:程哲(蒙古族)
    招考中心主任:何瑞芝(女)
    【年度工作方针】2001年,全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精神,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自治区的《贯彻意见》,大力调整教育体系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主要目标】完成1个旗的“两基”达标任务,使“普九”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计算达到68%以上。达标旗县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制定扫盲工作“十五”计划,扫除青壮年文盲2万人,使青壮年非文盲率稳定在96%以上。
    创造条件,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完成扩招1万人以上的任务,使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9%以上。完成5个重点实验室和部分重点学科的年度建设任务和第二批重点实验室的遴选论证工作。完成190项以上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
        采取积极措施,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加快中等专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步伐,指导各地初步完成布局调整任务。积极推进旗县综合性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建设,重点完成15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使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稳步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84%以上。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0%以上。
        采取多种形式,对下岗、在岗、转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完成8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民科技培训,完成350万人的培训任务。
    【基础教育调研】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开好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协调指导下,组成5个调研组,分赴9个盟市、25个旗县,就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以听取教育部门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为主,先后同盟市、旗县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座谈48次,考察中小学校75所和2个德育基地。在各有关盟市、旗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圆满地完成调研任务,基本摸清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开好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教育对口支援】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经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筹备,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市召开京蒙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及有关处室的负责人,北京市12所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共4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京蒙两地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进一步研究确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范围和项目。双方本着“对口支援、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支援与协作。北京市在帮扶自治区贫困旗县新建学校、改善现有办学条件、派出讲师团、培养培训师资、高等学校对口招生、救灾扶贫、扶助特困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1年北京市总计投入资金达200多万元,捐赠教学仪器设备1万余件,图书资料近30多万册,学习、生活及办公用品2.4万多件,救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1 000多人次,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1 300多人次,派出支教教师260多人。实行春季招生后,北京市高校为自治区对口招收1 600多名学生。特别是自治区东部盟市遭受严重雪灾后,北京市发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为自治区捐赠1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和学习用具,解决70多所学校的冬季取暖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成满足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实际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初步实现自治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具体目标是:1.建设贯通全区的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地面光纤网络系统,实现12个盟市所在地城市、50%以上旗县所在地城镇的180所普通高中、20所普通高校以光纤方式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建设覆盖全区的卫星教育信息单收系统,实现农村牧区中小学(含高中、职高)8 000所学校和城市、城镇初中以下1 150所学校“校校通”卫星教育电视的目标。3.建设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中心,为全区远程教育提供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教学软件制作和传输技术平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实现155Mbps以上专线联接,并实施对网络的运行管理。4.开发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建设教育资源、科技化、人才信息、电子图书、事业统计数据库,全方位服务于全区教育事业。2001年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完成申报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培训技术骨干等工作,开展项目实施有关方面的实验研究。编写出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列入全区2001年秋季中小学用书目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评估认定工作,教育部命名17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认定453所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教育法制和依法治理】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高等教育法〉办法》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配合自治区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工作,向自治区人大提交了《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立法立项报告。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的要求,对原有的3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精简下放14项,精简比例达43.8%。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进行清理。配合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开展政府教育规章的清理工作。配合自治区人大,对照WTO规则,对全区3部地方性教育法规进行清理。制定下发《全区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组织厅系统参加自治区和区直机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评选表彰活动,厅系统有3个单位和3名个人受到表彰,教育系统有10个单位和3名人分别被评为全区“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2月中下旬,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举办全区教育法制和理论培训班,30多个旗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党政领导、12个盟市以及各大厂矿企业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共50多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成立由教育厅厅长、高校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重新修订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制定教育系统政务、校务公开实施方案。7月,召开全区教育系统政务、校务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责任制追究暂行办法》,认真开展监察督办工作,严肃查处管理权限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年内教育厅受理群众举报95件,查结89件,完成上级交办28件;全区教育系统共受理群众举报421件,查处违纪案件130件,查结110件,处理直接责任人36人,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受到自治区纪委的好评。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组织开展中小学收费专项治理,加大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力度,社会满意度比上年有所提高。2001年,在盟市自查的基础上,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2001年,共查出违规收费金额880.66万元,处理违纪金额432.9万元,使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深入到6个盟市就中小学乱收费和实行“一费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教育招生考试考风考纪领导责任制,成立由高校纪工委和招考中心领导牵头的监察机构,坚持对各类考试的巡视和执法监察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考生。2001年共查处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违纪考生2 866人,考风考纪明显好转,受到教育部和自治区纪委的好评。
    【基础教育】
        普九工作  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年内拟实现“两基”达标的旗县作了调整并组织了前期考察指导。准格尔旗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全区达标旗县累计达到72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8.71%。
    启动了二期“义教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结合两项工程的实施,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年度任务。
        积极开展教育救灾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并争取党中央财政补助、社会各界援助,共投入救灾专款3 0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和救助特困学生;采取减、免、缓交学杂费、书本费和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筹措施,基本保证灾区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使学生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至11月底,全区中小学辍学人数下降到26 341人,比3月初减少了45%,“普九”达标旗县中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23%以内。
        按照巩固提高以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主向以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转变的指导思想,对托克托县等10个旗县(市区)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复查。重点复查10个旗县(市区)的“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三项重要指标。
        素质教育在部分旗县、学校建立教育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论文评选、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以及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启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
        制定体育、卫生、艺术教育“33211工程”实施方案并部署实施。圆满完成学生体质状况调研工作。举办第九届全区中学生运动会。成立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按照规划启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首期12个旗县的建设项目已顺利实施。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定旗县职教中心建设标准,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3 140万元用于改善旗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完成15所自治区级重点职业高中和职教中心的配套建设任务。重新向自治区政府上报《关于全区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完成内蒙古商业学校和内蒙古粮食学校的实质性合并,组建新的内蒙古商业学校。
    完成内蒙古银行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工作。3所中专学校改制。组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和兴安职业学院。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支持建设的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下达扫盲专项经费158万元,印发扫盲教材5万册,编制实用技术录像资料1 241套(每乡1套),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05.74万人次,评选出自治区示范性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扫除青壮年文盲20 050人,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8%。
    【高等教育】
        加强重点高校建设  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一期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制定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确定内蒙古农业大学为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制定分期建设规划。按照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十五”规划,2001年校舍建设计划开工5项,面积7.06万平方米,实际开工5项,建设面积7.1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年内,就农大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形成规划方案,共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投资8 900万元。
        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组织制定全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十五”计划。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10个学科申报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新增37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完成5个重点实验室年度建设任务。
        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审定一层次人选12名、二层次人选100名。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年内招收研究生845人,比上年增长40.37%。
        评选出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75项,推荐其中的10项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向教育部申报10项重大科技项目和27项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全面实行“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和网上录取工作。圆满完成春、秋两季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区内外高校共录取6万名新生,录取率为50.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进一步规范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使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44.68%,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高校后勤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自治区政府和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各高等院校因校制宜、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全区直属高校中有13所学校组建后勤集团,有2所学校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模式。后勤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学校后勤与行政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规范分离。制定了全区大学生公寓建设三年规划,启动了呼和浩特市地区高校大学生公寓建设工程。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年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院校相继出台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方案和岗位津贴发放标准及办法等,绝大多数高校干部聘任工作已经完成,部分高校分配制度改革也已实施。全区已有14所高校出台了人事或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他院校也都制定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包头3所高校合并组建包头大学,赤峰3校合并组建赤峰师范学院,呼和浩特市3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高等职业学院的考察、论证工作。
    【民族教育】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开展“民族教育办学效益”、“双语、三语教学”和“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研究。民族初中由原来的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所有民族中学都按新教学计划开设外语课。扩大民族中学外语教师培养规模,教育部所属6所师范大学从全区蒙语授课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了107名英语专业新生。
        开展示范性民族中小学校管理评估活动。对部分申报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并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全区申报学校进行统一的评估验收。20所民族中小学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民族中小学。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分期为53所民族高中建设校园计算机网,装备卫星地面接收站。年内,已完成呼市6所、通辽8所学校的设备装备任务。
        组织两次全国蒙文教材审查活动,共审查教材100种。编译出版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自修教程,在60所民族高中安排了首轮校本培训项目。向教育部报送了78所高校蒙文教材立项申请。
    【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完成800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举办两期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共培训中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899名。举办三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教师260名。
    部署高校教师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综合运用外语能力培训。举办两期全区高校“两课”教师培训班,完成对“两课”教师全部轮训一遍的任务。评选出55名全国和全区高校“两课”骨干教师。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制定《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开展精简中小学教师队伍工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教育
  • 【领导名录】
    厅长 党组书记 高校工委书记:郭明伦
    副厅长 高校工委副书记:阿荣(蒙古族)
                          魏力军
    高校工委副书记:布和(蒙古族)
    副厅长:何成保
            李东升
    高校纪工委书记:程哲(蒙古族)
    招考中心主任:何瑞芝(女)
    【年度工作方针】2001年,全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精神,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自治区的《贯彻意见》,大力调整教育体系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主要目标】完成1个旗的“两基”达标任务,使“普九”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计算达到68%以上。达标旗县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制定扫盲工作“十五”计划,扫除青壮年文盲2万人,使青壮年非文盲率稳定在96%以上。
    创造条件,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完成扩招1万人以上的任务,使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9%以上。完成5个重点实验室和部分重点学科的年度建设任务和第二批重点实验室的遴选论证工作。完成190项以上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
        采取积极措施,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加快中等专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步伐,指导各地初步完成布局调整任务。积极推进旗县综合性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建设,重点完成15所学校的建设任务。
        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使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稳步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84%以上。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0%以上。
        采取多种形式,对下岗、在岗、转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完成8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民科技培训,完成350万人的培训任务。
    【基础教育调研】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开好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协调指导下,组成5个调研组,分赴9个盟市、25个旗县,就基础教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以听取教育部门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为主,先后同盟市、旗县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座谈48次,考察中小学校75所和2个德育基地。在各有关盟市、旗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圆满地完成调研任务,基本摸清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开好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教育对口支援】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经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筹备,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市召开京蒙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及有关处室的负责人,北京市12所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共4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京蒙两地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进一步研究确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范围和项目。双方本着“对口支援、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支援与协作。北京市在帮扶自治区贫困旗县新建学校、改善现有办学条件、派出讲师团、培养培训师资、高等学校对口招生、救灾扶贫、扶助特困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1年北京市总计投入资金达200多万元,捐赠教学仪器设备1万余件,图书资料近30多万册,学习、生活及办公用品2.4万多件,救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1 000多人次,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1 300多人次,派出支教教师260多人。实行春季招生后,北京市高校为自治区对口招收1 600多名学生。特别是自治区东部盟市遭受严重雪灾后,北京市发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为自治区捐赠1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和学习用具,解决70多所学校的冬季取暖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成满足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实际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初步实现自治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具体目标是:1.建设贯通全区的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地面光纤网络系统,实现12个盟市所在地城市、50%以上旗县所在地城镇的180所普通高中、20所普通高校以光纤方式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建设覆盖全区的卫星教育信息单收系统,实现农村牧区中小学(含高中、职高)8 000所学校和城市、城镇初中以下1 150所学校“校校通”卫星教育电视的目标。3.建设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中心,为全区远程教育提供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教学软件制作和传输技术平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实现155Mbps以上专线联接,并实施对网络的运行管理。4.开发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建设教育资源、科技化、人才信息、电子图书、事业统计数据库,全方位服务于全区教育事业。2001年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完成申报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培训技术骨干等工作,开展项目实施有关方面的实验研究。编写出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列入全区2001年秋季中小学用书目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评估认定工作,教育部命名17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认定453所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教育法制和依法治理】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高等教育法〉办法》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配合自治区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工作,向自治区人大提交了《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立法立项报告。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的要求,对原有的3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精简下放14项,精简比例达43.8%。对保留的审批项目进行清理。配合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开展政府教育规章的清理工作。配合自治区人大,对照WTO规则,对全区3部地方性教育法规进行清理。制定下发《全区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组织厅系统参加自治区和区直机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评选表彰活动,厅系统有3个单位和3名个人受到表彰,教育系统有10个单位和3名人分别被评为全区“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2月中下旬,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举办全区教育法制和理论培训班,30多个旗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党政领导、12个盟市以及各大厂矿企业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共50多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成立由教育厅厅长、高校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重新修订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制定教育系统政务、校务公开实施方案。7月,召开全区教育系统政务、校务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责任制追究暂行办法》,认真开展监察督办工作,严肃查处管理权限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年内教育厅受理群众举报95件,查结89件,完成上级交办28件;全区教育系统共受理群众举报421件,查处违纪案件130件,查结110件,处理直接责任人36人,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受到自治区纪委的好评。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组织开展中小学收费专项治理,加大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力度,社会满意度比上年有所提高。2001年,在盟市自查的基础上,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2001年,共查出违规收费金额880.66万元,处理违纪金额432.9万元,使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深入到6个盟市就中小学乱收费和实行“一费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教育招生考试考风考纪领导责任制,成立由高校纪工委和招考中心领导牵头的监察机构,坚持对各类考试的巡视和执法监察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考生。2001年共查处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违纪考生2 866人,考风考纪明显好转,受到教育部和自治区纪委的好评。
    【基础教育】
        普九工作  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年内拟实现“两基”达标的旗县作了调整并组织了前期考察指导。准格尔旗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全区达标旗县累计达到72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8.71%。
    启动了二期“义教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结合两项工程的实施,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年度任务。
        积极开展教育救灾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并争取党中央财政补助、社会各界援助,共投入救灾专款3 0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和救助特困学生;采取减、免、缓交学杂费、书本费和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筹措施,基本保证灾区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使学生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至11月底,全区中小学辍学人数下降到26 341人,比3月初减少了45%,“普九”达标旗县中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23%以内。
        按照巩固提高以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主向以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转变的指导思想,对托克托县等10个旗县(市区)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复查。重点复查10个旗县(市区)的“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三项重要指标。
        素质教育在部分旗县、学校建立教育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论文评选、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以及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启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
        制定体育、卫生、艺术教育“33211工程”实施方案并部署实施。圆满完成学生体质状况调研工作。举办第九届全区中学生运动会。成立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按照规划启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首期12个旗县的建设项目已顺利实施。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定旗县职教中心建设标准,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3 140万元用于改善旗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完成15所自治区级重点职业高中和职教中心的配套建设任务。重新向自治区政府上报《关于全区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完成内蒙古商业学校和内蒙古粮食学校的实质性合并,组建新的内蒙古商业学校。
    完成内蒙古银行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工作。3所中专学校改制。组建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和兴安职业学院。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支持建设的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下达扫盲专项经费158万元,印发扫盲教材5万册,编制实用技术录像资料1 241套(每乡1套),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05.74万人次,评选出自治区示范性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29所;扫除青壮年文盲20 050人,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8%。
    【高等教育】
        加强重点高校建设  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一期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制定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确定内蒙古农业大学为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制定分期建设规划。按照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十五”规划,2001年校舍建设计划开工5项,面积7.06万平方米,实际开工5项,建设面积7.1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年内,就农大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形成规划方案,共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投资8 900万元。
        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组织制定全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十五”计划。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10个学科申报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新增37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完成5个重点实验室年度建设任务。
        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审定一层次人选12名、二层次人选100名。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年内招收研究生845人,比上年增长40.37%。
        评选出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75项,推荐其中的10项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向教育部申报10项重大科技项目和27项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全面实行“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和网上录取工作。圆满完成春、秋两季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区内外高校共录取6万名新生,录取率为50.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进一步规范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使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44.68%,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高校后勤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按照自治区政府和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各高等院校因校制宜、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全区直属高校中有13所学校组建后勤集团,有2所学校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模式。后勤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学校后勤与行政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规范分离。制定了全区大学生公寓建设三年规划,启动了呼和浩特市地区高校大学生公寓建设工程。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年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院校相继出台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方案和岗位津贴发放标准及办法等,绝大多数高校干部聘任工作已经完成,部分高校分配制度改革也已实施。全区已有14所高校出台了人事或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他院校也都制定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包头3所高校合并组建包头大学,赤峰3校合并组建赤峰师范学院,呼和浩特市3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高等职业学院的考察、论证工作。
    【民族教育】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开展“民族教育办学效益”、“双语、三语教学”和“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研究。民族初中由原来的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所有民族中学都按新教学计划开设外语课。扩大民族中学外语教师培养规模,教育部所属6所师范大学从全区蒙语授课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了107名英语专业新生。
        开展示范性民族中小学校管理评估活动。对部分申报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并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全区申报学校进行统一的评估验收。20所民族中小学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性民族中小学。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分期为53所民族高中建设校园计算机网,装备卫星地面接收站。年内,已完成呼市6所、通辽8所学校的设备装备任务。
        组织两次全国蒙文教材审查活动,共审查教材100种。编译出版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自修教程,在60所民族高中安排了首轮校本培训项目。向教育部报送了78所高校蒙文教材立项申请。
    【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完成800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举办两期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共培训中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899名。举办三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教师260名。
    部署高校教师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综合运用外语能力培训。举办两期全区高校“两课”教师培训班,完成对“两课”教师全部轮训一遍的任务。评选出55名全国和全区高校“两课”骨干教师。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制定《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开展精简中小学教师队伍工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