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石拐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 **

    人大常委会主任:苏全智
    区    长:***

    政协主席:周祥

    武装部长:王和利

    政    委:庆贺

    【概况】2001年,石拐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乡,1个牧业苏木,人口5.13万人,面积618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 049万元,为调整后年计划的100%,比上年下降1.85%;全部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年计划57 000万元,全年实际完成57 061万元,较上年下降33.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年计划2 690万元,实际完成2 852万元,较上年增长9.04%。财政收入年计划2 540万元(调整后),实际完成2 633万元,完成调整后年计划的103.62%,比上年下降29.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全年计划为4 072元/人(调整后),完成4 072元/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1 600元/人(调整后),实际达到1 568元/人,比上年减少995元/人,下降38.82%。
    【工业】是年,石拐区由于本地煤炭可采资源日渐枯竭和国家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政策,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发展高载能工业和旅游业的立区目标。石拐区兴建包头市唯一的高载能工业园区,并享受0.256/千瓦时的电价优惠政策。园区初建,就有6户企业入园,3户企业完成基础建设工作,6户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500万元。石拐区政府为园区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厂区防洪坝1 978延长米,完成土石方4 500立方米;平整厂区场地14.97立方米;整修机井1眼,架设320KVA变压器1台,加设6套卫星电视接收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电视和场地平整的“五通一平”,投资2 000万元的110KVA输变电站开工建设,为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煤炭业一直是石拐区的支柱产业,为贯彻国务院、自治区、包头市煤炭治理整顿精神,全区关停小煤矿45座,26座参加整改,23座骨干矿井已经村、乡、区、市和自治区验收合格。煤炭业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80万吨。神华包头矿业公司全面实施技术改造,原煤产量稳中有升,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建材业在技改和低成本扩张迈出实质性步伐,年产内墙砖达260平方米,水泥生产能力年产达10万吨。五当召旅游开发区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展开,编制五当召旅游开发区详细规划和各功能区控制性规划,草拟五当召旅游区开发实施意见,开通五当召景区的移动通讯,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旅游区地对外宣传,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2001年,石拐区工业增加值年计划1 400万元(调整后计划),实际完成1 454万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年计划646万元,实际完成659万元,比上年增长9.1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年计划为65%,实际完成65%,比上年增长9.2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年计划78%,实际完成78%,比上年增长5.01%;工业产品销售率全年计划完成96%,实际完成94.95%,比上年下降1.7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年计划97.50%,实际完成99.57%,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年计划12亿元(调整后),实际完成11.76亿元,比上年下降23.19%;乡镇企业入库税金年计划821万元(调整后),实际完成821万元,比上年下降30.31%。
    【农牧业】全区完成粮食总播面积15 648亩,其中完成粮食作物播种14 395亩,油料作物60亩,蔬菜961.5亩。积极落实各种疫苗,切实抓好全区动物防疫工作,对全区动物疫情进行拉网式普查,并建立健全了疫情上报反馈制度,全区共完成5万头份疫苗的注射,改良配种大小牲畜1.2万头(只),种公畜良种化程度达75%,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均一亩水浇地”工作,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达41.68万元,水利工程开工26处,已完成16处,完成新增灌溉面积460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5万亩,完成人饮工程1处,解决180人1 600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大力调整种养殖业结构,使农牧民增产增收,结合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从山西购进优质奶牛50余头,奶牛发展到200头,加大“特色村”建设力度,并着力发展山羊舍饲圈养和肉狗、梅花鹿等特种养殖。农作物的播种上逐渐减少旱地小麦和普通玉米的播种面积,增加旱地覆膜玉米、黄芪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成为石拐区结构调整的典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1 600元/人(调整后),实际达到1 568元/人,比上年减少995元/人,下降38.82%;农业总产值(不变价预计)年计划967元(调整后),实际完成1 196万元,比上年下降25%;农作物总播面积年计划2 600公顷,实际完成1 047公顷,比上年减少57.93%;家畜存栏,年底累计3.2万头(只),比上年下降50.85%。
    【生态建设】以实施生态治理项目为核心,改善全区生态环境。全年共投入资金1 380万元,人工造林完成6万亩,整地1万亩,继续搞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135.5万元,完成人工造林3 548亩,其中乔木林384亩,灌木林2 340亩,果园320亩,经济林540亩。切实抓好大青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75.66万元,完成2 000亩的沙棘种植。完成沙源工程的补植任务,针对2000年干旱造成的死苗、缺苗现象完成被植任务14 000亩,已顺利通过自治区林业厅验收。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在2000年的基础上投资5.98万元,完成石拐大桥至五当召公路两侧4 540株大规格油松、4 000棵花灌木的种植。加大“四荒”拍卖力度,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出台“四荒”拍卖优惠政策,17家造林大户共承包荒山13万亩,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管护力度,保证林业生态建设顺利完成。
    【城市建设】2001年,完成一座容量为2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5~20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占地2 000平方米的环卫管理区的建设工作;强化卫生管理,市容市貌得以改善,全区环境卫生面貌有明显改观,新建和翻建公厕3座,维修公厕2座,更换和维修大桥至城环路及新石拐区片的全部路灯,对胜利壕和陶瓷厂区片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700余户1 300多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完成影剧院和供暖设施改造,完成四条街巷和烟尘治理工作,极大地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
    【教育 文化 卫生】2001年,石拐区上重点高中线的学生有12名,高考上线14名,较2000年有很大提高。紧抓教学,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筹资60万元兴建新石小东教学楼,投资27万元对十五中校园校舍进行改造维修,有效地改善区办学条件。春夏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山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先后组织“工会之光”、“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歌咏比赛”等多台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管理力度,净化山城文化市场。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民广播、电视覆盖率明显提高,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体育方面,组队参加市九运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举办干部职工羽毛球比赛,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卫生工作继续坚持以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疗防疫为中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并积极深入到吉忽伦图苏木、国庆乡开展“三下乡”活动,切实为农民解决就医难问题,爱国卫生工作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进行3次全民性义务劳动,为参加包头市“银鹿赛”评比奠定基础。
    【人民生活】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地对象共有1 576户4 006人,发放保障金288万元,并对655名在校特困中小学生给予助学补贴,发放助学金7.79万元。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全区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发放养老金435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款物60余万元,以扶危济困为重点,着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为了妥善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区及时进行查灾、报灾,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救灾款物,做到救灾款物到位及时,使用合理,2001年共下拨各类救灾款33.2万元,衣被900包,鞋500双,两次发放救灾粮20万斤,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灾区,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组织两次全区捐款活动。上半年,收到捐款7 6910元,衣物583件,下半年,全区62个单位共捐款11.1万元。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落实了“170403”科目的1万元。从长远着眼,积极向上争取内蒙古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并制定《石拐区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为区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基础,保障社会的稳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石拐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 **

    人大常委会主任:苏全智
    区    长:***

    政协主席:周祥

    武装部长:王和利

    政    委:庆贺

    【概况】2001年,石拐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乡,1个牧业苏木,人口5.13万人,面积618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 049万元,为调整后年计划的100%,比上年下降1.85%;全部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年计划57 000万元,全年实际完成57 061万元,较上年下降33.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年计划2 690万元,实际完成2 852万元,较上年增长9.04%。财政收入年计划2 540万元(调整后),实际完成2 633万元,完成调整后年计划的103.62%,比上年下降29.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全年计划为4 072元/人(调整后),完成4 072元/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1 600元/人(调整后),实际达到1 568元/人,比上年减少995元/人,下降38.82%。
    【工业】是年,石拐区由于本地煤炭可采资源日渐枯竭和国家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政策,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发展高载能工业和旅游业的立区目标。石拐区兴建包头市唯一的高载能工业园区,并享受0.256/千瓦时的电价优惠政策。园区初建,就有6户企业入园,3户企业完成基础建设工作,6户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500万元。石拐区政府为园区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厂区防洪坝1 978延长米,完成土石方4 500立方米;平整厂区场地14.97立方米;整修机井1眼,架设320KVA变压器1台,加设6套卫星电视接收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电视和场地平整的“五通一平”,投资2 000万元的110KVA输变电站开工建设,为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煤炭业一直是石拐区的支柱产业,为贯彻国务院、自治区、包头市煤炭治理整顿精神,全区关停小煤矿45座,26座参加整改,23座骨干矿井已经村、乡、区、市和自治区验收合格。煤炭业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80万吨。神华包头矿业公司全面实施技术改造,原煤产量稳中有升,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建材业在技改和低成本扩张迈出实质性步伐,年产内墙砖达260平方米,水泥生产能力年产达10万吨。五当召旅游开发区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展开,编制五当召旅游开发区详细规划和各功能区控制性规划,草拟五当召旅游区开发实施意见,开通五当召景区的移动通讯,利用各种媒体加大旅游区地对外宣传,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2001年,石拐区工业增加值年计划1 400万元(调整后计划),实际完成1 454万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年计划646万元,实际完成659万元,比上年增长9.1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年计划为65%,实际完成65%,比上年增长9.2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年计划78%,实际完成78%,比上年增长5.01%;工业产品销售率全年计划完成96%,实际完成94.95%,比上年下降1.7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年计划97.50%,实际完成99.57%,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年计划12亿元(调整后),实际完成11.76亿元,比上年下降23.19%;乡镇企业入库税金年计划821万元(调整后),实际完成821万元,比上年下降30.31%。
    【农牧业】全区完成粮食总播面积15 648亩,其中完成粮食作物播种14 395亩,油料作物60亩,蔬菜961.5亩。积极落实各种疫苗,切实抓好全区动物防疫工作,对全区动物疫情进行拉网式普查,并建立健全了疫情上报反馈制度,全区共完成5万头份疫苗的注射,改良配种大小牲畜1.2万头(只),种公畜良种化程度达75%,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均一亩水浇地”工作,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达41.68万元,水利工程开工26处,已完成16处,完成新增灌溉面积460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5万亩,完成人饮工程1处,解决180人1 600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大力调整种养殖业结构,使农牧民增产增收,结合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从山西购进优质奶牛50余头,奶牛发展到200头,加大“特色村”建设力度,并着力发展山羊舍饲圈养和肉狗、梅花鹿等特种养殖。农作物的播种上逐渐减少旱地小麦和普通玉米的播种面积,增加旱地覆膜玉米、黄芪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成为石拐区结构调整的典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计划1 600元/人(调整后),实际达到1 568元/人,比上年减少995元/人,下降38.82%;农业总产值(不变价预计)年计划967元(调整后),实际完成1 196万元,比上年下降25%;农作物总播面积年计划2 600公顷,实际完成1 047公顷,比上年减少57.93%;家畜存栏,年底累计3.2万头(只),比上年下降50.85%。
    【生态建设】以实施生态治理项目为核心,改善全区生态环境。全年共投入资金1 380万元,人工造林完成6万亩,整地1万亩,继续搞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135.5万元,完成人工造林3 548亩,其中乔木林384亩,灌木林2 340亩,果园320亩,经济林540亩。切实抓好大青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75.66万元,完成2 000亩的沙棘种植。完成沙源工程的补植任务,针对2000年干旱造成的死苗、缺苗现象完成被植任务14 000亩,已顺利通过自治区林业厅验收。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在2000年的基础上投资5.98万元,完成石拐大桥至五当召公路两侧4 540株大规格油松、4 000棵花灌木的种植。加大“四荒”拍卖力度,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出台“四荒”拍卖优惠政策,17家造林大户共承包荒山13万亩,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管护力度,保证林业生态建设顺利完成。
    【城市建设】2001年,完成一座容量为2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5~20年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占地2 000平方米的环卫管理区的建设工作;强化卫生管理,市容市貌得以改善,全区环境卫生面貌有明显改观,新建和翻建公厕3座,维修公厕2座,更换和维修大桥至城环路及新石拐区片的全部路灯,对胜利壕和陶瓷厂区片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700余户1 300多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完成影剧院和供暖设施改造,完成四条街巷和烟尘治理工作,极大地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
    【教育 文化 卫生】2001年,石拐区上重点高中线的学生有12名,高考上线14名,较2000年有很大提高。紧抓教学,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筹资60万元兴建新石小东教学楼,投资27万元对十五中校园校舍进行改造维修,有效地改善区办学条件。春夏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山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先后组织“工会之光”、“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歌咏比赛”等多台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管理力度,净化山城文化市场。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民广播、电视覆盖率明显提高,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体育方面,组队参加市九运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举办干部职工羽毛球比赛,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卫生工作继续坚持以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疗防疫为中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并积极深入到吉忽伦图苏木、国庆乡开展“三下乡”活动,切实为农民解决就医难问题,爱国卫生工作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进行3次全民性义务劳动,为参加包头市“银鹿赛”评比奠定基础。
    【人民生活】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地对象共有1 576户4 006人,发放保障金288万元,并对655名在校特困中小学生给予助学补贴,发放助学金7.79万元。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全区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发放养老金435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款物60余万元,以扶危济困为重点,着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为了妥善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区及时进行查灾、报灾,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救灾款物,做到救灾款物到位及时,使用合理,2001年共下拨各类救灾款33.2万元,衣被900包,鞋500双,两次发放救灾粮20万斤,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灾区,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组织两次全区捐款活动。上半年,收到捐款7 6910元,衣物583件,下半年,全区62个单位共捐款11.1万元。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落实了“170403”科目的1万元。从长远着眼,积极向上争取内蒙古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并制定《石拐区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为区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奠定基础,保障社会的稳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