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乌海市
  • 【领导名录】

    市委

      记:哈斯巴根(蒙古族)

    副书记:赵忠

           (9月离任)

           王成

           刘建民

           武建中(10月任职)

    人大

      任:哈斯巴根(蒙古族)

    副主任:薛金莲(女 10月离任)

            罗庆国(10月任职)

            赖瑞田(蒙古族 10月离任)

            艾振莹(回族 10月离任)

            高义

            戴景光(10月离任)

            刘冬梅(女 2月任职)

            伊英(蒙古族 10月任职)

            武文俊(10月任职)

            刘东镐(朝鲜族 10月任职)

    政府
    市  长:赵忠
    副市长:胡书捷(11月离任)
            李光席(10月离任)
           
            丁跃(11月任职)
            韩琦运
            云高怀(蒙古族)
            刘新乐(蒙古族 2月任职)
            杜建和(2月任职)
            ***(10月任职)
    政协
    主  席:齐凤山(蒙古族 10月离任)
            李光席(10月任职)
    副主席:孙培义(3月离任)
            靳文华(10月离任)
            刘永符(蒙古族)
            袁孝勤(女 10月离任)
            胡廷礼(10月离任)
            刘本修(10月离任)
            马武(蒙古族)
            赵秀(女)
            杜建明
            刘新乐(蒙古族 2月离任)
            刘伍才(10月任职)
            王建新(达斡尔族 10月任职)
            许惠和(10月任职)
            ***(10月任职)
            许宏然(10月任职)
    纪检委
    书记:武建中
    法院
    院长:张锐
    检察院
    检察长:杜志刚(蒙古族)
    军分区
    司令员:张凤(11月离任)
           吴东海(11月任职)
    政  委:张新传
    【概况】乌海市总人口434 900人,总面积1 754平方公里,辖3个区、5个乡、5个镇和15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取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新成就,实现了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和“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11.1%。财政收入完成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完成年度预算的100.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7亿元,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1.77亿元,分别增长10.11%和11.38%。全年财政支出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57亿元,增长126.9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101元,比上年增长8.74%;人均消费性支出3 533元,增长7.00%。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379元,比上年增长9.38%;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 466元,增长29.32%。城市居民均居住面积17.89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9.34平方米。
    【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乌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在规范完善已改制企业、健全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海晶玻璃集团国有股退出方案,华西焦化公司整体出让方案。华西焦化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转让国有股权,众兴煤炭公司、黄河工贸公司和北京博华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了竞标。对从事特殊商品经销的乌海市医药公司、乌达区医药分公司、海南区医药分公司实施改制。通过改制,国有资本比例由改制前的100%下降到20%,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对公汽公司、市政公司、自来水公司、电影公司等公益性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出各具特点的改革方案;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园林系统12户、农林系统27户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制定出两个系统的总体改革方案,为实施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是年,对市属已改制企业再次进行“回头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使内蒙古海勃湾海晶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一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黄河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达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和一大批小型改制后企业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有效制衡机制,实现规范运营。针对部分企业因股权分散给经营带来的困难状况,制订了《乌海市小企业股权集中实施意见》,鼓励原职工股份通过合法途径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集中,实现相对或绝对控股。大汗酒业公司、广远铁合金公司、享通钢铁公司、青年炼铁厂等企业,进行了股权集中尝试。通过股权重组,显示出改制活力。通过进一步规范完善,对不具备搞活条件的小企业指导其进行清算和解散,促使其退出市场。如粮食系统的25户零售站(点)、物资系统的11户企业、商贸系统的百纺集团等,开辟了劣势企业规范退出市场的新途径。
    【对外开放】制定乌海市招商引资和鼓励乡镇、私营经济发展及房地产开发、旧城区改造优惠政策,与高载能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结合运用,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全市实施国内横向经济联合项目79项,引进国内资金5.67亿元,比上年增长82.12%;其中区外资金3.7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223.81%,较上年增长95.67%。横联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总投资在百万元以上项目6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5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外资541.8万美元,增长6.68%,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的129%。全年引进国内外资金总额折合人民币6.1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08%,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是年,全市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 342万美元,首次突破十万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出口贸易完成765万美元,增长49%;进口贸易578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外贸进出口1 231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1%,成为进出口贸易主体。在2001年实施的横联项目(包括续建项目)中,高载能项目21个,占总数的26.58%,比上年增加9.66个百分点;总投资26亿元,占全部实施项目总投资的55.16%;引进资金3.1亿元,占总引资额的53.19%。
    【重点项目建设】2001年,全市确定7个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乌海氯碱化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电石9万吨、离子膜烧碱6万吨、氯乙烯6万吨、聚氯乙烯6万吨、聚氯乙烯深加工1万吨等生产装置及相应的公用辅助工程,总投资为17.2亿元,于3月28日全面开工。年底,9万吨电石项目一号炉投入试生产,石灰石矿山工程投入使用,烧碱、聚氯乙烯工程主厂房土建工程量完成40%,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
        乌海热电联供工程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1.2万千瓦抽凝式供热机组和3×75t/h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资为2.88亿元,供热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厂工程投资1.87亿元,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公司和乌达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投资,9月开工建设。年底,一号、二号炉和一号机组投入运行,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热网工程投资1.01亿元,于1999年先期开工建设,到2001年底实现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7 000多万元。
        西水创业公司日产2 500吨熟料新型干法窑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日产2 500吨预分解熟料生产线,年产优质低碱熟料70万吨,总投资2.7亿元。年底,土建施工完成73%,主机设备基本到货,水泥大窑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完成投资1.4亿元。
        千里山钢铁有限公司余热发电及日产1 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窑技改项目余热发电部分是利用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以及煤矸石发电,建设规模为3×6 000千瓦机组,总投资6 000万元。年底,土建完成工程量的85%,设备到货44%,并开始部分安装,完成投资4 000万元。日产1 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窑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优质熟料30万吨及配套改造一号、二号窑,年产水泥100万吨,总投资1.47亿元。年底,烧成系统窑头工程进行设备安装,窑中工程已完工、窑尾工程完成柜架制作并开始设备安装,制成系统一号磨进行试生产,二号、三号磨进行设备安装,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
        内蒙古海晶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日熔化量380吨,年产200万重箱浮法玻璃,总投资1.48亿元,年底,正式投入生产。
    海勃湾电厂二期工程扩建建设规模为2×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24亿千瓦时,年供电22.27亿千瓦时。该项目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14.4亿元,7月17日国家计委批复可研报告,8月工程全面复工。年底,主厂房封闭完成,主设备到货,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
    乌海民用机场建设飞行等级为3C级,工程总投资1.45亿元,10月27日国家计委批复可研,11月19日自治区计委、民航华北管理局批复初步设计。年底,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场道工程招标工作结束。
    【基础设施改善】总投资25亿元的丹东—拉萨110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乌海段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总投资6.77亿元的109国道乌海段一级公路改造项目6月由自治区计委批准立项,两项目有关报批工作正抓紧进行。总投资1.45亿元的乌海机场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村村通油路”工程全面启动,当年修筑油路32.8公里。城区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改建道路16条,完成城市道路建设投资1 598.8万元,新增道路长度9.4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5.09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作为道路附属设施的排水管道(沟)5.3公里。加快城区热网建设,完成管网安装19.64公里,新建热力站3个,改建热力站9个,具备1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实现煤气入户1 429户。城区主要道路高低压线路落地工程启动,铺设电缆6公里。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9.8万平方米。旧城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改造开发5个商业街,当年完成投资近2 700万元。市人民公园上年完成东墙改造后,又进行西墙改造和西湖建设,新铺草坪10 863平方米,植树7 834株,新增湖面面积16 787平方米,并增设喷泉、叠泉等景点。以“亮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目标,实施海勃湾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有131个单位完成拆墙透绿、拆违清障任务;880个临街单位完成建筑立面的粉刷、清洗、整修;完成6街3路392处48 740平方米沿街路两侧破损路面的修补和硬化;共有14 938户居民完成房屋前后硬化,硬化面积达336 569平方米;公用巷道硬化完成252条,硬化面积171 796平方米。
    【生态环境建设】2001年,乌海市生态工程按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 261公顷,建设经济林66.7公顷,封沙育林面积4 750公顷,育苗基地20公顷,完成率为100%。完成的主要配套工程有:新修施工作业路19.85公里;新修节水灌溉工程3处,铺设输水管道33.2公里;渠道衬砌13 900米,修建土渠6 85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2公里;新打机电井8眼,配套调频设备2套,压力罐6套;防洪墙浆砌石500立方米;蓄水池2个(54 000平方米);新建扬水站1座,改造扬水站1座;修建渡槽1座154米(东风乡);围栏封育3 200公顷(海南区一棵树梁和飞机场项目区),围栏长度30.41公里。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种植乔木230公顷,种植灌木210公顷。
    【高载能工业】2001年,高载能工业开工项目16个,完成投资3亿多元,同比增长10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2%、29.5%。高载能工业的发展拉动了电力工业的增长,全市供电量同比增长14.93%,其中高载能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67.3%,促使自治区电力公司加快了海勃湾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步伐。
    【城郊型农业】是年,全市总播面积96 570亩,粮食总产量22 442吨,蔬菜总产量137 644吨。葡萄种植面积6 800亩。油桃、密瓜等全市保护地总面积2 100余亩,其中保护地反季节瓜果种植面积178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加快,市绿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无土载培日光温室40余亩,生产无公害蔬菜、瓜果通过乌海市和内蒙古绿色食品办公室“A”级认证。
    畜牧业以草原禁牧为契机,大力推广舍饲圈养、人工种植牧草、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了“十百千”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农区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养殖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年底,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1万头(只),当年肉类产量达7 007吨。育肥牛910头,育肥羊3.7万只。以“千村扶贫”工程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2001年,共投入资金1 352万元,解决1 065人的温饱问题,建成两个扶贫科技示范区。
    【非公有制经济】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 82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1%;从业人员25 19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注册资金18 5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41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8.6%;从业人员7 750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4.2%;注册资金41 2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年底,全市个体私营税收入库5 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3%。在25 196名个体从业人员中,农民进城经商人数达2 800余人,加快了乌海城市化进程。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参与26个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个体私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2 580人次。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中比重由1995年的8.1%上升为29%,提高20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人口的7.3%。
        认真实施“三个一”工程。对亿元工程和千万元工程单位实行挂牌保护,积极扶持培育一批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把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的36户企业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采取“一对一”即一位工商部门领导联系一户企业形式,建立领导负责联系产年值或销售收入达千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联系制度。全市有亿元工程企业3家,千万元工程企业11家,百万元工程企业24家。
        全市有1 648名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其中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的有833人,对上述人员坚持按政策规定,采取只登记、不收费,实行备案式管理等措施,鼓励他们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创业发展。在收费工作中,强调依法按标准收费,严禁各单位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本着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原则对市场管理费、个体管理费给予不同程度核减。乌达和海南工商分局将费率1.5%降低为1.2%,对个体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实际降费率达20%。海勃湾工商分局还采取因地制宜办法,对万客隆商厦、九鹏商厦、立通市场、富达市场的个体经营户按市政府有关政策精神,在一定期限内不收费。经测算仅此一块每年为个体工商户减少管理费额40多万元,针对新兴商城税费过高情况,给予程度不同的降低,并积极协调市场物业管理部门适当下调经营房间等设施租赁费。由于采取一系列扶持发展措施,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金融 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56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9.75亿元,增加3.1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53亿元,增加3.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亿元,比年初增加6.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6.89亿元,增加1.58亿元;中长期贷款13.56亿元,增加4.37亿元。
    2001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5%;银行机构累计现金支出107.54亿元,增长17.79%,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5.97亿元,比上年减少0.58亿元。全市保险业务承保额累计达96.3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78 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0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 205万元,增长8.18%;寿险保费收入5 629万元,增长19.42%。全年保费赔付支出2 485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财产保险赔付948万元,下降13.49%,寿险赔付1 538万元,增长9.04%。
    【科技】全年,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32万元,比上年增加51万元,增长18.15%;科学事业费支出217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增长34.78%。实施科研项目计划39项,其中工业13项,农业16项,社会科学10项。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项,1项获自治区奖励,申请专利21项,授权专利12项,比上年增长10%。全市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2项,合同成交额1 914万元。
    内蒙古北方民爆器材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增雨防雹气象火箭研制”研目,适应国家西部开发解决缺雨问题的需要,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开通“中国技术联播网”,发布宣传乌海的信息资料及有关科技信息。三个区均初步建立起科技信息网,一些企业已开展网络商务活动。研究制定《乌海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27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活动。实施合作项目31项。
    【教育】海勃湾区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全国共38家),成为自治区唯一承担该项实验区,并负责自治区的基础课程改革试验推广工作;乌达区、海南区被确定为自治区课程改革试验区;在全市开展“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课题实验;市二中“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成果在自治区推广;市一中被自治区命名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1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282人,比上年增长91.84%;年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85人,增长4.28%。职业中学招收学生149人,下降55.60%;年末职业中学在校生538人,下降38.70%。普通高中招收学生3 062人,增长6.84%;年末普通高中在校生7 938人,增长13.8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年末普通初中在校生19 547人,比上年末增长8.25%;年末小学在校生39 449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电视大学在校生1 838人,比上年增长65.29%;职工大学在校生387人,比上年增长17.27%;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73人,比上年下降16.30%。
    【文化】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9万册(件),书画院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0个全宗3 510卷。广播电台1个,广播混合覆盖率86%,电视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混合覆盖率97.2%。有线电视用户达6万户。《乌海日报》年发行量9 300份。
    2001年新创剧(节)目近40个,其中《月光下的思念》、舞蹈《云骑》、蒙文诗《遥远梦》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结合新型城市特点,文企联姻,开展了“广场消夏”等10多个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企业进行文化辅导演出40场。继续加强书法城建设,投资80万元建成书法艺术碑廊,全年举办书画笔会、摄影、美术及个人展览8次,学书法在全市蔚然成风。
    【卫生】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含个体)3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卫生防疫机构5个。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 94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 890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 900人,其中医生13 892人,护师、护士922人。
    认真做好北京朝阳区—乌海市卫生对口支援与技术协作工作,制定协作方案和技术协作“十五计划”,朝阳区卫生局及驻地中日友好医院等6家医院来乌海考察后与乌海市卫生局和市人民医院正式签订了对口支援与技术协作协议。
    食品卫生2001年全市食品从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分别为3 633户和718户,监督覆盖率均达95%以上;全市共有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8 893人,查出“五病”43人,全部调离直接从事食品岗位。全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深入开展食品、化妆品、医疗服务市场和药品的打假治劣工作,查获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和保健食品、药品等近15.2吨,价值14.88万元,捣毁取缔制假窝点18个,取缔无证经营个体诊所22户。
    爱国卫生乌海市城镇巩固性灭鼠投药工作达15年,2001年全市城镇鼠密度控制在3%以内,相邻一些旗在近年内流行鼠疫时,乌海市未检出鼠疫菌;在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查获非碘盐贩卖等违法案件70起,没收私盐4吨,有力地打击了贩卖非碘盐活动,食用碘盐率保持较高水平。
    卫生下乡全年共组织下乡医疗队8支,免费义诊近50 002人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近200人次,向基层卫生院捐送医疗器械3台件,捐款2.5万元,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体育】体育健儿在自治区运动会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8枚。青少年举重项目破11项纪录。全市有92.57%的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2001年,乌海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成效显著。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和契机,结合实际,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全市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认识明显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为整体提升乌海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管理,起草印发了《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乌海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管理办法》和《关于对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式单位实行届期制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使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各种创建活动结出丰硕成果。在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星级文明城(区)、文明社区(小区)机关良好形象工程、助学工程、见义勇为等创建评比活动中,乌海市有12个单位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海勃湾发电厂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单位;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分别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五、四、三星级文明城(区);海勃湾大庆社区被评为社区示范点,另有3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小区示范点。
    【为民办8件实事】在三个城区全面实施“跨世纪蓝天计划”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为从根本上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三个城区全面实施“跨世纪蓝天计划”,以彻底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为目标,以全面禁止烟煤散烧为措施,以推进煤气入户集中供热为保障条件,使三个城区重现蓝天。2001年,海勃湾区治理范围扩大到38平方公里,继续对居民现存烟煤进行清理,治理范围内的居民全部使用了指定煤种;新增煤气用户871户;实行热电联供,对治理范围内的采暖锅炉、工业窑炉限期整改;城区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加强了日常监督,城区四周建了4个检查站,从根本上禁止烟煤入城。海南区城区治理范围6 000多户燃用烟煤居民改用了煤种,城区商业网点、饮食服务业全部改用指定煤种或用电,城区内14台无除尘设施锅炉停止使用,对工业企业未达标锅炉安装除尘设施。乌达区治理范围内的城区商业网点、服务业全部改用指定煤种或用电,城区内采暖锅炉改变煤种,对工业企业中未达标锅炉安装除尘设施,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城区实现集中供热30万平方米。
        完成生态治理面积6 031公顷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海勃湾、乌达、海南、乌达矿业公司、飞机场等5个项目区共完成治理面积6 097公顷,比计划多治理66公顷,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建立育苗基地等方式治理,共衬砌支渠5 000米,衬砌斗渠8 500米,新建输水管道36公里,机井配套8眼,作业路19公里,高压输电线路16公里,变压器8台,日光温室13亩。该项目于10月初全面完工。当年,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3.22万平方米,比年初计划多3.22万平方米。
    继续改造人民公园2001年投入150万元,主要完成公园西侧改造和北加油站改造,全部完工。修建人工湖16 787平方米,种植草坪10 863平方米,植树7 834株,新增小广场、小桥、喷泉、叠泉等景点。开放的公园成为全市一大主要景点,游人四季不绝。
    完成市图书馆设施改造完成市图书馆大楼外部装修及亮化工程、楼内维修工程,已向读者重新开放。
        建成乌海市第四中学教学实验楼市四中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2 000平方米,由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及辅助设施组成。
    补助建设海勃湾区职业高中教学楼、乌达区一小教学楼、海南区一小教学楼、乌达矿业公司苏海图二小教学楼总投资227万元,建筑面积3 031平方米的海勃湾区职业高中教学楼交付使用。总投资220万元,建筑面积2 600平方米的乌达区一完小教学楼,于10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40万元,建筑面积3 300平方米的海南区一完小教学楼,于3月交付使用。总投资178万元,建筑面积2 600平方米的乌达矿业公司苏海图二小教学楼,当年完成二层主体工程,翌年9月投入使用。
        新建城区道路2公里 拓宽改造海河北路 车站南路和黄河东街部分路段海河北路、车站南路、黄河东街部分路段拓宽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新建的清泉街、东环路、和平街、光明路、沃野路部分路段完工投入使用。新建城区道路2.4公里。
    完成公乌素镇中心道路建设全长1.6公里的公乌素镇中心道路利民路竣工交付使用。
    【先进人物】
        史建强  乌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文俊  海勃湾电力股份公司职工,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敏  乌海市海勃湾区区长,2001年获自治区优秀公务员称号,并自愿将所长一级职务工资每月捐献给区妇联儿童捐款专户,救助贫困残疾和失学儿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海市
  • 【领导名录】

    市委

      记:哈斯巴根(蒙古族)

    副书记:赵忠

           (9月离任)

           王成

           刘建民

           武建中(10月任职)

    人大

      任:哈斯巴根(蒙古族)

    副主任:薛金莲(女 10月离任)

            罗庆国(10月任职)

            赖瑞田(蒙古族 10月离任)

            艾振莹(回族 10月离任)

            高义

            戴景光(10月离任)

            刘冬梅(女 2月任职)

            伊英(蒙古族 10月任职)

            武文俊(10月任职)

            刘东镐(朝鲜族 10月任职)

    政府
    市  长:赵忠
    副市长:胡书捷(11月离任)
            李光席(10月离任)
           
            丁跃(11月任职)
            韩琦运
            云高怀(蒙古族)
            刘新乐(蒙古族 2月任职)
            杜建和(2月任职)
            ***(10月任职)
    政协
    主  席:齐凤山(蒙古族 10月离任)
            李光席(10月任职)
    副主席:孙培义(3月离任)
            靳文华(10月离任)
            刘永符(蒙古族)
            袁孝勤(女 10月离任)
            胡廷礼(10月离任)
            刘本修(10月离任)
            马武(蒙古族)
            赵秀(女)
            杜建明
            刘新乐(蒙古族 2月离任)
            刘伍才(10月任职)
            王建新(达斡尔族 10月任职)
            许惠和(10月任职)
            ***(10月任职)
            许宏然(10月任职)
    纪检委
    书记:武建中
    法院
    院长:张锐
    检察院
    检察长:杜志刚(蒙古族)
    军分区
    司令员:张凤(11月离任)
           吴东海(11月任职)
    政  委:张新传
    【概况】乌海市总人口434 900人,总面积1 754平方公里,辖3个区、5个乡、5个镇和15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取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新成就,实现了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和“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11.1%。财政收入完成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完成年度预算的100.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7亿元,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1.77亿元,分别增长10.11%和11.38%。全年财政支出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57亿元,增长126.92%。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101元,比上年增长8.74%;人均消费性支出3 533元,增长7.00%。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379元,比上年增长9.38%;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 466元,增长29.32%。城市居民均居住面积17.89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9.34平方米。
    【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乌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在规范完善已改制企业、健全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海晶玻璃集团国有股退出方案,华西焦化公司整体出让方案。华西焦化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转让国有股权,众兴煤炭公司、黄河工贸公司和北京博华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了竞标。对从事特殊商品经销的乌海市医药公司、乌达区医药分公司、海南区医药分公司实施改制。通过改制,国有资本比例由改制前的100%下降到20%,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对公汽公司、市政公司、自来水公司、电影公司等公益性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出各具特点的改革方案;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园林系统12户、农林系统27户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制定出两个系统的总体改革方案,为实施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是年,对市属已改制企业再次进行“回头看”,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使内蒙古海勃湾海晶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一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黄河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达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和一大批小型改制后企业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有效制衡机制,实现规范运营。针对部分企业因股权分散给经营带来的困难状况,制订了《乌海市小企业股权集中实施意见》,鼓励原职工股份通过合法途径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集中,实现相对或绝对控股。大汗酒业公司、广远铁合金公司、享通钢铁公司、青年炼铁厂等企业,进行了股权集中尝试。通过股权重组,显示出改制活力。通过进一步规范完善,对不具备搞活条件的小企业指导其进行清算和解散,促使其退出市场。如粮食系统的25户零售站(点)、物资系统的11户企业、商贸系统的百纺集团等,开辟了劣势企业规范退出市场的新途径。
    【对外开放】制定乌海市招商引资和鼓励乡镇、私营经济发展及房地产开发、旧城区改造优惠政策,与高载能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结合运用,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全市实施国内横向经济联合项目79项,引进国内资金5.67亿元,比上年增长82.12%;其中区外资金3.7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223.81%,较上年增长95.67%。横联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总投资在百万元以上项目6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5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外资541.8万美元,增长6.68%,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的129%。全年引进国内外资金总额折合人民币6.1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08%,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是年,全市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 342万美元,首次突破十万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出口贸易完成765万美元,增长49%;进口贸易578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外贸进出口1 231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1%,成为进出口贸易主体。在2001年实施的横联项目(包括续建项目)中,高载能项目21个,占总数的26.58%,比上年增加9.66个百分点;总投资26亿元,占全部实施项目总投资的55.16%;引进资金3.1亿元,占总引资额的53.19%。
    【重点项目建设】2001年,全市确定7个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乌海氯碱化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电石9万吨、离子膜烧碱6万吨、氯乙烯6万吨、聚氯乙烯6万吨、聚氯乙烯深加工1万吨等生产装置及相应的公用辅助工程,总投资为17.2亿元,于3月28日全面开工。年底,9万吨电石项目一号炉投入试生产,石灰石矿山工程投入使用,烧碱、聚氯乙烯工程主厂房土建工程量完成40%,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
        乌海热电联供工程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1.2万千瓦抽凝式供热机组和3×75t/h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资为2.88亿元,供热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厂工程投资1.87亿元,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公司和乌达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投资,9月开工建设。年底,一号、二号炉和一号机组投入运行,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热网工程投资1.01亿元,于1999年先期开工建设,到2001年底实现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7 000多万元。
        西水创业公司日产2 500吨熟料新型干法窑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日产2 500吨预分解熟料生产线,年产优质低碱熟料70万吨,总投资2.7亿元。年底,土建施工完成73%,主机设备基本到货,水泥大窑设备安装基本完成,完成投资1.4亿元。
        千里山钢铁有限公司余热发电及日产1 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窑技改项目余热发电部分是利用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以及煤矸石发电,建设规模为3×6 000千瓦机组,总投资6 000万元。年底,土建完成工程量的85%,设备到货44%,并开始部分安装,完成投资4 000万元。日产1 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窑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优质熟料30万吨及配套改造一号、二号窑,年产水泥100万吨,总投资1.47亿元。年底,烧成系统窑头工程进行设备安装,窑中工程已完工、窑尾工程完成柜架制作并开始设备安装,制成系统一号磨进行试生产,二号、三号磨进行设备安装,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
        内蒙古海晶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建设规模为日熔化量380吨,年产200万重箱浮法玻璃,总投资1.48亿元,年底,正式投入生产。
    海勃湾电厂二期工程扩建建设规模为2×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24亿千瓦时,年供电22.27亿千瓦时。该项目由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14.4亿元,7月17日国家计委批复可研报告,8月工程全面复工。年底,主厂房封闭完成,主设备到货,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
    乌海民用机场建设飞行等级为3C级,工程总投资1.45亿元,10月27日国家计委批复可研,11月19日自治区计委、民航华北管理局批复初步设计。年底,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场道工程招标工作结束。
    【基础设施改善】总投资25亿元的丹东—拉萨110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乌海段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完成,总投资6.77亿元的109国道乌海段一级公路改造项目6月由自治区计委批准立项,两项目有关报批工作正抓紧进行。总投资1.45亿元的乌海机场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村村通油路”工程全面启动,当年修筑油路32.8公里。城区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改建道路16条,完成城市道路建设投资1 598.8万元,新增道路长度9.4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5.09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作为道路附属设施的排水管道(沟)5.3公里。加快城区热网建设,完成管网安装19.64公里,新建热力站3个,改建热力站9个,具备1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实现煤气入户1 429户。城区主要道路高低压线路落地工程启动,铺设电缆6公里。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9.8万平方米。旧城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改造开发5个商业街,当年完成投资近2 700万元。市人民公园上年完成东墙改造后,又进行西墙改造和西湖建设,新铺草坪10 863平方米,植树7 834株,新增湖面面积16 787平方米,并增设喷泉、叠泉等景点。以“亮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目标,实施海勃湾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有131个单位完成拆墙透绿、拆违清障任务;880个临街单位完成建筑立面的粉刷、清洗、整修;完成6街3路392处48 740平方米沿街路两侧破损路面的修补和硬化;共有14 938户居民完成房屋前后硬化,硬化面积达336 569平方米;公用巷道硬化完成252条,硬化面积171 796平方米。
    【生态环境建设】2001年,乌海市生态工程按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 261公顷,建设经济林66.7公顷,封沙育林面积4 750公顷,育苗基地20公顷,完成率为100%。完成的主要配套工程有:新修施工作业路19.85公里;新修节水灌溉工程3处,铺设输水管道33.2公里;渠道衬砌13 900米,修建土渠6 85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2公里;新打机电井8眼,配套调频设备2套,压力罐6套;防洪墙浆砌石500立方米;蓄水池2个(54 000平方米);新建扬水站1座,改造扬水站1座;修建渡槽1座154米(东风乡);围栏封育3 200公顷(海南区一棵树梁和飞机场项目区),围栏长度30.41公里。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种植乔木230公顷,种植灌木210公顷。
    【高载能工业】2001年,高载能工业开工项目16个,完成投资3亿多元,同比增长10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2%、29.5%。高载能工业的发展拉动了电力工业的增长,全市供电量同比增长14.93%,其中高载能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67.3%,促使自治区电力公司加快了海勃湾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步伐。
    【城郊型农业】是年,全市总播面积96 570亩,粮食总产量22 442吨,蔬菜总产量137 644吨。葡萄种植面积6 800亩。油桃、密瓜等全市保护地总面积2 100余亩,其中保护地反季节瓜果种植面积178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加快,市绿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无土载培日光温室40余亩,生产无公害蔬菜、瓜果通过乌海市和内蒙古绿色食品办公室“A”级认证。
    畜牧业以草原禁牧为契机,大力推广舍饲圈养、人工种植牧草、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了“十百千”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农区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养殖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年底,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1万头(只),当年肉类产量达7 007吨。育肥牛910头,育肥羊3.7万只。以“千村扶贫”工程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2001年,共投入资金1 352万元,解决1 065人的温饱问题,建成两个扶贫科技示范区。
    【非公有制经济】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 82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1%;从业人员25 196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注册资金18 5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41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8.6%;从业人员7 750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4.2%;注册资金41 2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年底,全市个体私营税收入库5 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3%。在25 196名个体从业人员中,农民进城经商人数达2 800余人,加快了乌海城市化进程。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参与26个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个体私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2 580人次。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中比重由1995年的8.1%上升为29%,提高20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人口的7.3%。
        认真实施“三个一”工程。对亿元工程和千万元工程单位实行挂牌保护,积极扶持培育一批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把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的36户企业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采取“一对一”即一位工商部门领导联系一户企业形式,建立领导负责联系产年值或销售收入达千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联系制度。全市有亿元工程企业3家,千万元工程企业11家,百万元工程企业24家。
        全市有1 648名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其中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的有833人,对上述人员坚持按政策规定,采取只登记、不收费,实行备案式管理等措施,鼓励他们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创业发展。在收费工作中,强调依法按标准收费,严禁各单位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本着扶持地方经济发展原则对市场管理费、个体管理费给予不同程度核减。乌达和海南工商分局将费率1.5%降低为1.2%,对个体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实际降费率达20%。海勃湾工商分局还采取因地制宜办法,对万客隆商厦、九鹏商厦、立通市场、富达市场的个体经营户按市政府有关政策精神,在一定期限内不收费。经测算仅此一块每年为个体工商户减少管理费额40多万元,针对新兴商城税费过高情况,给予程度不同的降低,并积极协调市场物业管理部门适当下调经营房间等设施租赁费。由于采取一系列扶持发展措施,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金融 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56亿元,比年初增加8.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9.75亿元,增加3.1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53亿元,增加3.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亿元,比年初增加6.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6.89亿元,增加1.58亿元;中长期贷款13.56亿元,增加4.37亿元。
    2001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5%;银行机构累计现金支出107.54亿元,增长17.79%,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5.97亿元,比上年减少0.58亿元。全市保险业务承保额累计达96.3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78 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0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 205万元,增长8.18%;寿险保费收入5 629万元,增长19.42%。全年保费赔付支出2 485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财产保险赔付948万元,下降13.49%,寿险赔付1 538万元,增长9.04%。
    【科技】全年,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32万元,比上年增加51万元,增长18.15%;科学事业费支出217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增长34.78%。实施科研项目计划39项,其中工业13项,农业16项,社会科学10项。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项,1项获自治区奖励,申请专利21项,授权专利12项,比上年增长10%。全市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2项,合同成交额1 914万元。
    内蒙古北方民爆器材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增雨防雹气象火箭研制”研目,适应国家西部开发解决缺雨问题的需要,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开通“中国技术联播网”,发布宣传乌海的信息资料及有关科技信息。三个区均初步建立起科技信息网,一些企业已开展网络商务活动。研究制定《乌海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27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活动。实施合作项目31项。
    【教育】海勃湾区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全国共38家),成为自治区唯一承担该项实验区,并负责自治区的基础课程改革试验推广工作;乌达区、海南区被确定为自治区课程改革试验区;在全市开展“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课题实验;市二中“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成果在自治区推广;市一中被自治区命名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1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282人,比上年增长91.84%;年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85人,增长4.28%。职业中学招收学生149人,下降55.60%;年末职业中学在校生538人,下降38.70%。普通高中招收学生3 062人,增长6.84%;年末普通高中在校生7 938人,增长13.8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年末普通初中在校生19 547人,比上年末增长8.25%;年末小学在校生39 449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电视大学在校生1 838人,比上年增长65.29%;职工大学在校生387人,比上年增长17.27%;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73人,比上年下降16.30%。
    【文化】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9万册(件),书画院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0个全宗3 510卷。广播电台1个,广播混合覆盖率86%,电视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混合覆盖率97.2%。有线电视用户达6万户。《乌海日报》年发行量9 300份。
    2001年新创剧(节)目近40个,其中《月光下的思念》、舞蹈《云骑》、蒙文诗《遥远梦》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结合新型城市特点,文企联姻,开展了“广场消夏”等10多个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企业进行文化辅导演出40场。继续加强书法城建设,投资80万元建成书法艺术碑廊,全年举办书画笔会、摄影、美术及个人展览8次,学书法在全市蔚然成风。
    【卫生】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含个体)3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卫生防疫机构5个。卫生机构共有病床1 94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 890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 900人,其中医生13 892人,护师、护士922人。
    认真做好北京朝阳区—乌海市卫生对口支援与技术协作工作,制定协作方案和技术协作“十五计划”,朝阳区卫生局及驻地中日友好医院等6家医院来乌海考察后与乌海市卫生局和市人民医院正式签订了对口支援与技术协作协议。
    食品卫生2001年全市食品从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分别为3 633户和718户,监督覆盖率均达95%以上;全市共有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8 893人,查出“五病”43人,全部调离直接从事食品岗位。全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深入开展食品、化妆品、医疗服务市场和药品的打假治劣工作,查获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和保健食品、药品等近15.2吨,价值14.88万元,捣毁取缔制假窝点18个,取缔无证经营个体诊所22户。
    爱国卫生乌海市城镇巩固性灭鼠投药工作达15年,2001年全市城镇鼠密度控制在3%以内,相邻一些旗在近年内流行鼠疫时,乌海市未检出鼠疫菌;在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查获非碘盐贩卖等违法案件70起,没收私盐4吨,有力地打击了贩卖非碘盐活动,食用碘盐率保持较高水平。
    卫生下乡全年共组织下乡医疗队8支,免费义诊近50 002人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近200人次,向基层卫生院捐送医疗器械3台件,捐款2.5万元,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体育】体育健儿在自治区运动会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8枚。青少年举重项目破11项纪录。全市有92.57%的在校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2001年,乌海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成效显著。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和契机,结合实际,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全市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认识明显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为整体提升乌海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管理,起草印发了《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乌海市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管理办法》和《关于对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式单位实行届期制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使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各种创建活动结出丰硕成果。在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星级文明城(区)、文明社区(小区)机关良好形象工程、助学工程、见义勇为等创建评比活动中,乌海市有12个单位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海勃湾发电厂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单位;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分别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五、四、三星级文明城(区);海勃湾大庆社区被评为社区示范点,另有3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小区示范点。
    【为民办8件实事】在三个城区全面实施“跨世纪蓝天计划”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为从根本上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三个城区全面实施“跨世纪蓝天计划”,以彻底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为目标,以全面禁止烟煤散烧为措施,以推进煤气入户集中供热为保障条件,使三个城区重现蓝天。2001年,海勃湾区治理范围扩大到38平方公里,继续对居民现存烟煤进行清理,治理范围内的居民全部使用了指定煤种;新增煤气用户871户;实行热电联供,对治理范围内的采暖锅炉、工业窑炉限期整改;城区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加强了日常监督,城区四周建了4个检查站,从根本上禁止烟煤入城。海南区城区治理范围6 000多户燃用烟煤居民改用了煤种,城区商业网点、饮食服务业全部改用指定煤种或用电,城区内14台无除尘设施锅炉停止使用,对工业企业未达标锅炉安装除尘设施。乌达区治理范围内的城区商业网点、服务业全部改用指定煤种或用电,城区内采暖锅炉改变煤种,对工业企业中未达标锅炉安装除尘设施,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城区实现集中供热30万平方米。
        完成生态治理面积6 031公顷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海勃湾、乌达、海南、乌达矿业公司、飞机场等5个项目区共完成治理面积6 097公顷,比计划多治理66公顷,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建立育苗基地等方式治理,共衬砌支渠5 000米,衬砌斗渠8 500米,新建输水管道36公里,机井配套8眼,作业路19公里,高压输电线路16公里,变压器8台,日光温室13亩。该项目于10月初全面完工。当年,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3.22万平方米,比年初计划多3.22万平方米。
    继续改造人民公园2001年投入150万元,主要完成公园西侧改造和北加油站改造,全部完工。修建人工湖16 787平方米,种植草坪10 863平方米,植树7 834株,新增小广场、小桥、喷泉、叠泉等景点。开放的公园成为全市一大主要景点,游人四季不绝。
    完成市图书馆设施改造完成市图书馆大楼外部装修及亮化工程、楼内维修工程,已向读者重新开放。
        建成乌海市第四中学教学实验楼市四中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2 000平方米,由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及辅助设施组成。
    补助建设海勃湾区职业高中教学楼、乌达区一小教学楼、海南区一小教学楼、乌达矿业公司苏海图二小教学楼总投资227万元,建筑面积3 031平方米的海勃湾区职业高中教学楼交付使用。总投资220万元,建筑面积2 600平方米的乌达区一完小教学楼,于10月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40万元,建筑面积3 300平方米的海南区一完小教学楼,于3月交付使用。总投资178万元,建筑面积2 600平方米的乌达矿业公司苏海图二小教学楼,当年完成二层主体工程,翌年9月投入使用。
        新建城区道路2公里 拓宽改造海河北路 车站南路和黄河东街部分路段海河北路、车站南路、黄河东街部分路段拓宽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新建的清泉街、东环路、和平街、光明路、沃野路部分路段完工投入使用。新建城区道路2.4公里。
    完成公乌素镇中心道路建设全长1.6公里的公乌素镇中心道路利民路竣工交付使用。
    【先进人物】
        史建强  乌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文俊  海勃湾电力股份公司职工,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敏  乌海市海勃湾区区长,2001年获自治区优秀公务员称号,并自愿将所长一级职务工资每月捐献给区妇联儿童捐款专户,救助贫困残疾和失学儿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