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突泉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利
    人大常委会主任:明君
    县    长:谭景峰
    政协主席:杨淑凤(女)
    武装部长:冯光
    政    委:王维亮
    【概况】全县土地面积4 88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万亩,辖6个镇、6个乡、188个行政村、963个村民小组。
        2001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群众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3亿元,比上年增长0.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6亿元,下降10.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10.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增长17.06%。财政收入完成4 186万元,比上年下降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772万元,比上年增长6.56%。年末总人口301 044人,人口出生率5.9‰,自然增长率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792万元,比上年增长6.56%。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2001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突泉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在农牧业生产中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强化养殖业,发展加工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3处,1.5万亩,推广科技项目48项。种植结构实现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过渡。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7∶2.5∶0.5调整为6∶3.5∶0.5,全县种植青贮玉米2.9万亩,优质豆科牧草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0.3万亩。坚持走“龙头”带动路子,围绕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肉联厂等企业建立葵花、蓖麻、大豆等生产基地和育肥牛羊基地。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全县共签订甜菜、蓖麻、特种种植等订单16万亩。舍饲养畜经过两年实践已成为全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年底,全县舍饲户已达1万户,舍饲牲畜36万头(只)。坚持数质并举,提高优质品种比例,不断加强人工改良和引进优质畜种等工作。年内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逐步从单一抓粮食抓生产转到种养加销一体化上来,使全县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向科学有序、合理健康、优质高效方向调整。
    【四期农业开发】突泉县四期农业开发于2001年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的全面验收,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1998~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称号。成为自治区农业开发十佳优秀旗县。
    突泉县四期农业开发累计投资2 708.2万元,完成土地治理13.7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 400亩,修建桥、涵、闸等水利工建筑物194座,农田路238公里,新打机电井1 038眼,购置喷灌设备994台套,科技培训1.71万人次。改善农牧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区内耕地基本上“旱能灌、涝能排”,灾年不减产。全县四期农业开发项目区三年累计新增产粮食2 683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2 136万元,项目区内人均增收260元。多种经营项目以舍饲养羊为主,1999~2000年项目区内发展舍饲养羊户1 560户,新建棚圈3.6万平方米,舍饲存栏1.4万只。项目区内农牧林水各业协调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婚育新风进万家”文化下乡】2001年初,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促进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建设,突泉县文工团和计生局联合编排一台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节目精彩好看,生动活泼,思想健康,突出主旋律,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3月18日,在六户镇首场演出便获得成功,受到盟县两级主管领导的好评,在全县12个乡镇巡回演出41场。电视台随机采访,做专题报道。8月开始在全盟除阿尔山市外的4个旗县市,22个乡镇(苏木),24个村屯(嘎查)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场场爆满,共演出46场,观众7万余人次。优生优育、婚育新风新观念真正走进千千万万百姓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此,突泉县文工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计生委命名为“全国(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世纪新风》一书中收录了文工团的工作集锦(照片)和主要事迹。
    【自然灾害】是年,突泉县遭受5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春、夏连旱,秋吊、早霜严重,全年有效降水仅227毫米,局部乡镇仅117毫米。全县农田受灾面积171.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6.1%,其中绝收66.7万亩,粮食减产2.3亿公斤;受灾草牧场166万亩,受灾牲畜32.2万头(只);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全县所有河流均出现断流,机电井干涸1 892眼,占总数的30%,导致全县6.8万人和14.4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林地受灾面积80万亩,苗木枯死16.1万亩。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
        6月16日13时、6月20日15时,突泉县宝石镇、太和乡、六户镇遭受了暴雨、狂风的袭击,造成山洪暴发,河水出槽。灾害涉及3个乡镇28个村,42个自然屯,受灾人口23 100人,成灾人口14 2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 750亩,成灾面积34 570亩,绝收面积6 495亩,毁坏林地3 750亩,死亡大小牲畜94头(只);因灾死亡5人,损坏房屋273间,机动车2台,水泡粮食、冲走粮食0.5万公斤。灾害造成经济损失571 300元。
    【示范养殖小区】2000~2001年突泉镇建成示范养殖小区,小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小区内建成双列全封闭棚圈19幢,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糖化饲料厂12个,面积4 800平方米。养殖小区集中镇内20家养殖大户,主要以牛羊育肥为主,每年可出栏育肥牛6 000头,育肥羊3 000只,转化粮食175万公斤,秸秆1 500万公斤,年收益220万元,上缴税金16万元。小区的建成,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引导带动作用。
    【农牧林水】粮食总产量23 5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71.9万头(只),其中大小畜60.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7%。全县舍饲户达1万户,舍饲牲畜36万头(只),占大小牲畜60%。完成人工造林19.4万亩,完成任务的130%;育苗3 000亩,完成任务的120%;退耕还林还草10.3万亩,完成任务的200%。2001年林业生态建设获国家三北防护林先进县奖。水产品产量66.1万公斤,农田水利建设开工1 426处,新打机电井1 4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万亩,加固蛟流河堤防11.3公里。水利基本建设获全区二等奖。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 6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4%。
    【工业】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9%;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 邮电】年内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 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邮电业务总量1 6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公路货运量210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 26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10万人次,同比增长9.4%,旅客周转量完成7 985万人公里,新改建县、乡、村公路81.08公里。固定电话16 585户,比上年增长29.11%,电话普及率8.47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8 900户,比上年增长185.62%。全县计算机联网用户217户。
    【金融 保险】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1 158万元,增长28.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 898万元,增长26.15%,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 367万元,增长20.16%;年内保费收入1 049万元,增长12.03%,支付各类赔款430万元。
    【科教文卫】2001年,科技创新和品牌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推广农业先进技术35项,建设科技示范园13处。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 035人,初中15所,在校生12 184人,小学175所,在校生24 893人,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 8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7.9%;共有教师2 624人。有文工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图书馆1个,有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调频转播台各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专业剧团推出一批反映社会现实、讴歌农村新生活的剧目,拉场戏《老榆树下》,代表兴安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有卫生机构18个,床位409张,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城乡天气预报气象站1个。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681元,比上年增长6.84%,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 038元,比上年下降4.08%。
    【牛胚胎移植获得成功】突泉县宝石镇种畜场运用胚胎移植技术,产出两只小牛犊,实现全县畜牧史上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突破。这两只小牛犊是澳大利亚实验室培育的“海福特”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等诸多优点。牛胚胎移植的成功,可以直接获得纯种种畜,加快了品种改良进程,解决了由于经济困难而无力购买种畜的难题。
    【生态环境建设】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力度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主要实施沙源治理、蛟流河堤防续建、荒山承包、科技示范园和种苗工程。2001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万亩,造林19.4万亩,育苗3 000亩,人工种草12.6万亩,分山到户32.3万亩,147个村实现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10.3万亩,其中林草间作7.8万亩,在溪柳乡建成万亩生态经济林。共建科技示范园区37处,其中溪柳乡万亩生态经济林、永安镇杜兴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突泉镇反季节蔬菜种植园区和团结村舍饲养畜示范园区被列为盟级科技示范园区。突泉县连续第9次获自治区绿化杯奖,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企业改制】突泉县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合理安置职工,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的前提下,把明晰企业产权作为核心,以资产要素重组为重点,使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民营化的大方向。在改革中以“破、卖、分、联”的方式完成13家企业的转制工作。其中出售拍卖10家,破产重组1家,兼并1家,托管1家,实现国有资产和职工身份两个彻底置换,转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4 638人。改革后全县的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增长11.7%;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增长15%,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突泉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利
    人大常委会主任:明君
    县    长:谭景峰
    政协主席:杨淑凤(女)
    武装部长:冯光
    政    委:王维亮
    【概况】全县土地面积4 88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万亩,辖6个镇、6个乡、188个行政村、963个村民小组。
        2001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群众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3亿元,比上年增长0.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6亿元,下降10.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10.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增长17.06%。财政收入完成4 186万元,比上年下降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772万元,比上年增长6.56%。年末总人口301 044人,人口出生率5.9‰,自然增长率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792万元,比上年增长6.56%。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2001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突泉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在农牧业生产中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强化养殖业,发展加工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3处,1.5万亩,推广科技项目48项。种植结构实现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过渡。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7∶2.5∶0.5调整为6∶3.5∶0.5,全县种植青贮玉米2.9万亩,优质豆科牧草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0.3万亩。坚持走“龙头”带动路子,围绕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肉联厂等企业建立葵花、蓖麻、大豆等生产基地和育肥牛羊基地。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全县共签订甜菜、蓖麻、特种种植等订单16万亩。舍饲养畜经过两年实践已成为全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年底,全县舍饲户已达1万户,舍饲牲畜36万头(只)。坚持数质并举,提高优质品种比例,不断加强人工改良和引进优质畜种等工作。年内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逐步从单一抓粮食抓生产转到种养加销一体化上来,使全县农村经济结构逐步向科学有序、合理健康、优质高效方向调整。
    【四期农业开发】突泉县四期农业开发于2001年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的全面验收,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1998~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称号。成为自治区农业开发十佳优秀旗县。
    突泉县四期农业开发累计投资2 708.2万元,完成土地治理13.7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 400亩,修建桥、涵、闸等水利工建筑物194座,农田路238公里,新打机电井1 038眼,购置喷灌设备994台套,科技培训1.71万人次。改善农牧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区内耕地基本上“旱能灌、涝能排”,灾年不减产。全县四期农业开发项目区三年累计新增产粮食2 683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2 136万元,项目区内人均增收260元。多种经营项目以舍饲养羊为主,1999~2000年项目区内发展舍饲养羊户1 560户,新建棚圈3.6万平方米,舍饲存栏1.4万只。项目区内农牧林水各业协调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婚育新风进万家”文化下乡】2001年初,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促进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建设,突泉县文工团和计生局联合编排一台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节目精彩好看,生动活泼,思想健康,突出主旋律,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3月18日,在六户镇首场演出便获得成功,受到盟县两级主管领导的好评,在全县12个乡镇巡回演出41场。电视台随机采访,做专题报道。8月开始在全盟除阿尔山市外的4个旗县市,22个乡镇(苏木),24个村屯(嘎查)巡回演出。每到一处,场场爆满,共演出46场,观众7万余人次。优生优育、婚育新风新观念真正走进千千万万百姓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此,突泉县文工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计生委命名为“全国(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世纪新风》一书中收录了文工团的工作集锦(照片)和主要事迹。
    【自然灾害】是年,突泉县遭受5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春、夏连旱,秋吊、早霜严重,全年有效降水仅227毫米,局部乡镇仅117毫米。全县农田受灾面积171.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6.1%,其中绝收66.7万亩,粮食减产2.3亿公斤;受灾草牧场166万亩,受灾牲畜32.2万头(只);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全县所有河流均出现断流,机电井干涸1 892眼,占总数的30%,导致全县6.8万人和14.4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林地受灾面积80万亩,苗木枯死16.1万亩。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
        6月16日13时、6月20日15时,突泉县宝石镇、太和乡、六户镇遭受了暴雨、狂风的袭击,造成山洪暴发,河水出槽。灾害涉及3个乡镇28个村,42个自然屯,受灾人口23 100人,成灾人口14 2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 750亩,成灾面积34 570亩,绝收面积6 495亩,毁坏林地3 750亩,死亡大小牲畜94头(只);因灾死亡5人,损坏房屋273间,机动车2台,水泡粮食、冲走粮食0.5万公斤。灾害造成经济损失571 300元。
    【示范养殖小区】2000~2001年突泉镇建成示范养殖小区,小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小区内建成双列全封闭棚圈19幢,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糖化饲料厂12个,面积4 800平方米。养殖小区集中镇内20家养殖大户,主要以牛羊育肥为主,每年可出栏育肥牛6 000头,育肥羊3 000只,转化粮食175万公斤,秸秆1 500万公斤,年收益220万元,上缴税金16万元。小区的建成,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引导带动作用。
    【农牧林水】粮食总产量23 5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71.9万头(只),其中大小畜60.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7%。全县舍饲户达1万户,舍饲牲畜36万头(只),占大小牲畜60%。完成人工造林19.4万亩,完成任务的130%;育苗3 000亩,完成任务的120%;退耕还林还草10.3万亩,完成任务的200%。2001年林业生态建设获国家三北防护林先进县奖。水产品产量66.1万公斤,农田水利建设开工1 426处,新打机电井1 4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万亩,加固蛟流河堤防11.3公里。水利基本建设获全区二等奖。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 6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4%。
    【工业】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9%;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 邮电】年内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 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邮电业务总量1 6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公路货运量210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 26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10万人次,同比增长9.4%,旅客周转量完成7 985万人公里,新改建县、乡、村公路81.08公里。固定电话16 585户,比上年增长29.11%,电话普及率8.47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8 900户,比上年增长185.62%。全县计算机联网用户217户。
    【金融 保险】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1 158万元,增长28.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 898万元,增长26.15%,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 367万元,增长20.16%;年内保费收入1 049万元,增长12.03%,支付各类赔款430万元。
    【科教文卫】2001年,科技创新和品牌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推广农业先进技术35项,建设科技示范园13处。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 035人,初中15所,在校生12 184人,小学175所,在校生24 893人,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 8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7.9%;共有教师2 624人。有文工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图书馆1个,有中波广播发射台和调频转播台各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专业剧团推出一批反映社会现实、讴歌农村新生活的剧目,拉场戏《老榆树下》,代表兴安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有卫生机构18个,床位409张,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城乡天气预报气象站1个。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681元,比上年增长6.84%,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 038元,比上年下降4.08%。
    【牛胚胎移植获得成功】突泉县宝石镇种畜场运用胚胎移植技术,产出两只小牛犊,实现全县畜牧史上牛胚胎移植技术的突破。这两只小牛犊是澳大利亚实验室培育的“海福特”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等诸多优点。牛胚胎移植的成功,可以直接获得纯种种畜,加快了品种改良进程,解决了由于经济困难而无力购买种畜的难题。
    【生态环境建设】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力度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主要实施沙源治理、蛟流河堤防续建、荒山承包、科技示范园和种苗工程。2001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8万亩,造林19.4万亩,育苗3 000亩,人工种草12.6万亩,分山到户32.3万亩,147个村实现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10.3万亩,其中林草间作7.8万亩,在溪柳乡建成万亩生态经济林。共建科技示范园区37处,其中溪柳乡万亩生态经济林、永安镇杜兴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突泉镇反季节蔬菜种植园区和团结村舍饲养畜示范园区被列为盟级科技示范园区。突泉县连续第9次获自治区绿化杯奖,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企业改制】突泉县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合理安置职工,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的前提下,把明晰企业产权作为核心,以资产要素重组为重点,使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民营化的大方向。在改革中以“破、卖、分、联”的方式完成13家企业的转制工作。其中出售拍卖10家,破产重组1家,兼并1家,托管1家,实现国有资产和职工身份两个彻底置换,转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4 638人。改革后全县的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增长11.7%;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增长15%,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