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松山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赵知文

    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二龙

        长:郑喜春(9月离任)

              戈树奎(满族 9月任职)

    政协主席:曹友席

    武装部长:于志军

        委:滕建忠(4月离任)

    【概况】松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工农结合、城郊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01年,农业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仍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17.6%;第二产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9.6%。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9∶27∶34。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018元,增长10.1%。
    【农业】面对连续3年的严重旱灾,区委、政府通过采取抗旱保春播措施,使全区84万亩水浇地全部得到灌溉,扩浇2.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达 170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加之下大力调整农村种养业结构,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牧业科学技术,粮食总产量达37.55万吨,比上年增长50.2%。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持有粮食799公斤,增长50.2%。油料总产0.47万吨,增长181.2%;烟叶总产0.16万吨,下降49.4%;蔬菜总产10.2万吨,下降41.7%;瓜类总产2.03万吨,下降40.9%;甜菜总产2.1万吨,增长186.1%。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种植业6.1亿元,增长44.1%;林业0.57亿元,下降 0.5%;牧业3.4亿元,下降30.7%;渔业0.02亿元,下降38.7%。全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蔬菜、烤烟、葵花、西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45万亩。
    【牧业】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46.3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4.8%。年末牲畜出栏率为73.4%,增长6.9%;生猪商品率42.3%,下降55.2%。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13万吨,下降28.5%。
    【林业】是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实施,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其中合格面积12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防沙治沙10万亩;公路绿化73公里。更新农防林带42条,栽植杨大苗30万株,封山育林4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四旁植树155万株,全民义务植树136万株。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70起。全年未出现大的森林草原火灾,无检疫事故发生。初步完成了森林分类经营。
    【水利】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二道河子水库除险加固、英金河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农电网改造等一批较大的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年末,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6.29万亩,比上年增长0.4%;旱涝保收面积54.17万亩,机电井排灌面积46.46万亩,均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830吨,比上年增长3.8%。
    【工业 建筑业】是年,松山区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恢复性增长,相继完成赤峰糖厂、赤峰玻璃厂、赤峰化工总厂整体出售,顺利实施柴胡栏子金矿、大风水沟煤矿转制重组,使大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转机,加之个体私营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工业增加值达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为0.71亿元,增长9.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46.75%,增长7.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7.5%,下降13.8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54万吨,增长3.8%;水泥3.7万吨,下降8.4%;铜5 229吨,增长2.1%;铸铁管0.18万吨,下降84.6%;铸件1 685吨,下降18.9%;绵白糖0.89万吨,玻璃制品0.76万吨,黄金271公斤,白银401公斤。全区建筑市场相对冷淡,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1.3亿元,下降6.8%。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货运量为104万吨,比上年增长8.0%;公路货运周转量为6 894万吨公里,增长8.0%;公路客运量为84万人,增长5.0%;公路客运周转量为1 948万人公里,增长5.0%。
    【乡镇企业】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完成22.9亿元,增长14.6%;区内入库税金3 447万元,增长 4.4%,占地方税收总额的44.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4.5%,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完成2 487万元,增长 4.5%,占地方税收总额的32.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4.9%。全区已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0 42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年内新发展注册个体工商户1 650户;私营企业总数248家,增长67%,其中独资企业123家,股份制企业108家,合伙企业17家。年内发展私营企业62家。全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2.4万人,增长9.7%。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创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5家,10~50万元的发展到18家,1~10万元的发展到60家。个体私营企业的科技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经营理念进一步明确,部分企业产品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开始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利用区内外资金 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争取项目资金近6 000万元,利用外资50万美元。区外社会资本和工商项目明显增加,赤峰富龙集团、河北荣华集团、中国铁通、北京德农种业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来松山区投资兴业。全区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国家水利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评审。
    【商业 物价】近年农民收入增幅较低,农村消费不够旺盛,但随着国家继续扩大消费信贷、降低存款利率、增加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等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的不断增多,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5亿元,增长6.1%。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和有效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用下,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 1个百分点,保持了物价基本稳定。
    【固定资产投资】是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下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6亿元,比上年下降8.6%。
    【财政 金融 保险】在工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的基础上,促进了财政收入的提高。全年财政总收入 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77亿元,增长18.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32亿元,增长27.2%。收支差额1.32亿元。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13.5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9.67亿元,增长15.9%。
        全区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赔款支出369万元,增长4.5%;人寿保险费收入1 577万元,增长14.6%,赔款支出92万元,增长15.0%。
    【城镇建设】是年,赤峰市重点工程银河大桥及其附属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松州路松山段开工建设,完成木兰街东段地下排水工程。城区房地产开工面积2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9万平方米。实施绿美亮工程,城区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初头朗、红花沟、哈拉道口等小城镇建设又有新的起色。
    【科技】“科教兴区”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农业生产在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上取得了新成绩;畜牧业生产在畜禽品种改良和更新上迈出新步伐,并引进胚胎移植先进技术;部分工业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签订科技成果2项,科技合同交易额260万元。
    【教育】中小学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教育达标成果得到较好巩固,高中扩招步伐开始加快,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全区有普通中学46所,职业中学 3所,普通小学254所。小学在校生42 406人,比上年下降9.9%;初中在校生34 778人,增长 6.0%;高中在校生6 861人,增长10.2%。全区高考录取人数2 608人,连续10年位居自治区榜首。
    【文化】全区有文化艺术馆(站)34个,广播电视台1座,村级发射台15座,已有24个乡镇实现了MMDS有线电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2.5%,全年放映电影3 400场,发行《松山报》4 500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卫生】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4个,床位698张,卫生技术人员1 135人,其中医师461人,医士221人,护师(士)152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体育】全年举办棋类、球类比赛10次,参赛逾千人;开展市级全民健身运动1次,参加者达3 000人次。年末,全区体协组织已发展到208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达1.6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8%。全区组织老年体育活动25次,参加人数1 900人次;参加区外邀请赛7次,有300多人次参加比赛,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人口 人民生活】年末,全区总人口53.2万人,由蒙古、汉、满、回等10多个民族构成。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5.3‰。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 038元,比上年增加350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 616元,增加106元,增长7%。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11.29平方米,增长17.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1.7平方米,增长2.5%。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 410元,增长5.4%。全区有光荣院、敬老院33所,收养341人。全区有5 791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国有企业职工3 779人,集体企业职工519人。有2 386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统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已有22 821人加入养老保险行列,增长1%。
    【扶贫救灾】年内扶贫、救灾政策和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全年投放各类扶贫资金600多万元,救灾款物价值200多万元,开仓借粮260万公斤,组织劳务输出近10万人次,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先进人物】
    袁志赤峰市松山区职教中心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口号,走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人际关系管理为辅助、扶持教师走事业成功之路”为主体的教师管理之路,取得生源、对口升学、毕业生就业率等多项建校以来最高纪录的好成绩。他本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被授予“赤峰市名校长”、“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刘延年松山区林业公安分局局长。几年来,在他直接参加和指导下,查处各类毁林案件600余起,为国家和集体挽回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全区林业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达标活动中,松山区林业公安分局被自治区林业公安局评为基层基础建设一级达标单位。2001年,被国家森林公安局授予“森林系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孙清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乡党委书记。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宗旨,把经济建设始终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2001年6月,被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高波赤峰市松山区第一中学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坚持以身立教,教书育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他所承担的“突破高中生物理想象障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课堂主体教学新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有10余篇论文、论著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学科教学、教材,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陆文彩赤峰宏基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他带领广大职工抓住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良好机遇,使企业成为年产值超亿元,所承建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80 %以上。他本人连续4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功臣”称号。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郭九田赤峰煤气铸管厂厂长。他注重产品质量,厂里生产的铸管产品通过了国家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认证,被自治区质检局授予“采用国家标准产品企业”,被赤峰市政府确定为“产品质量免检企业”。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王悦 赤峰龙华实业总公司经理。所在企业连续 5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公司所属赤峰铸管厂连续5年被赤峰市确定为免检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称号。
        苗润国赤峰群冠集团公司经理。建立了年产1 600吨PVC塑料异型材、联产2.5万平方米塑钢门窗生产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他本人曾连续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家。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松山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赵知文

    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二龙

        长:郑喜春(9月离任)

              戈树奎(满族 9月任职)

    政协主席:曹友席

    武装部长:于志军

        委:滕建忠(4月离任)

    【概况】松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工农结合、城郊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01年,农业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仍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17.6%;第二产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9.6%。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9∶27∶34。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018元,增长10.1%。
    【农业】面对连续3年的严重旱灾,区委、政府通过采取抗旱保春播措施,使全区84万亩水浇地全部得到灌溉,扩浇2.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达 170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加之下大力调整农村种养业结构,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牧业科学技术,粮食总产量达37.55万吨,比上年增长50.2%。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持有粮食799公斤,增长50.2%。油料总产0.47万吨,增长181.2%;烟叶总产0.16万吨,下降49.4%;蔬菜总产10.2万吨,下降41.7%;瓜类总产2.03万吨,下降40.9%;甜菜总产2.1万吨,增长186.1%。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种植业6.1亿元,增长44.1%;林业0.57亿元,下降 0.5%;牧业3.4亿元,下降30.7%;渔业0.02亿元,下降38.7%。全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蔬菜、烤烟、葵花、西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45万亩。
    【牧业】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46.3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4.8%。年末牲畜出栏率为73.4%,增长6.9%;生猪商品率42.3%,下降55.2%。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13万吨,下降28.5%。
    【林业】是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实施,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其中合格面积12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防沙治沙10万亩;公路绿化73公里。更新农防林带42条,栽植杨大苗30万株,封山育林4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四旁植树155万株,全民义务植树136万株。查处各类涉林案件170起。全年未出现大的森林草原火灾,无检疫事故发生。初步完成了森林分类经营。
    【水利】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二道河子水库除险加固、英金河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农电网改造等一批较大的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年末,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6.29万亩,比上年增长0.4%;旱涝保收面积54.17万亩,机电井排灌面积46.46万亩,均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830吨,比上年增长3.8%。
    【工业 建筑业】是年,松山区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恢复性增长,相继完成赤峰糖厂、赤峰玻璃厂、赤峰化工总厂整体出售,顺利实施柴胡栏子金矿、大风水沟煤矿转制重组,使大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转机,加之个体私营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工业增加值达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为0.71亿元,增长9.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46.75%,增长7.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7.5%,下降13.8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54万吨,增长3.8%;水泥3.7万吨,下降8.4%;铜5 229吨,增长2.1%;铸铁管0.18万吨,下降84.6%;铸件1 685吨,下降18.9%;绵白糖0.89万吨,玻璃制品0.76万吨,黄金271公斤,白银401公斤。全区建筑市场相对冷淡,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1.3亿元,下降6.8%。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货运量为104万吨,比上年增长8.0%;公路货运周转量为6 894万吨公里,增长8.0%;公路客运量为84万人,增长5.0%;公路客运周转量为1 948万人公里,增长5.0%。
    【乡镇企业】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完成22.9亿元,增长14.6%;区内入库税金3 447万元,增长 4.4%,占地方税收总额的44.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4.5%,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完成2 487万元,增长 4.5%,占地方税收总额的32.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4.9%。全区已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0 42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年内新发展注册个体工商户1 650户;私营企业总数248家,增长67%,其中独资企业123家,股份制企业108家,合伙企业17家。年内发展私营企业62家。全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2.4万人,增长9.7%。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创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5家,10~50万元的发展到18家,1~10万元的发展到60家。个体私营企业的科技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经营理念进一步明确,部分企业产品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开始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利用区内外资金 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争取项目资金近6 000万元,利用外资50万美元。区外社会资本和工商项目明显增加,赤峰富龙集团、河北荣华集团、中国铁通、北京德农种业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来松山区投资兴业。全区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顺利通过国家水利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评审。
    【商业 物价】近年农民收入增幅较低,农村消费不够旺盛,但随着国家继续扩大消费信贷、降低存款利率、增加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等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的不断增多,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5亿元,增长6.1%。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和有效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用下,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增长 1个百分点,保持了物价基本稳定。
    【固定资产投资】是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下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6亿元,比上年下降8.6%。
    【财政 金融 保险】在工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的基础上,促进了财政收入的提高。全年财政总收入 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77亿元,增长18.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32亿元,增长27.2%。收支差额1.32亿元。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13.5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9.67亿元,增长15.9%。
        全区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赔款支出369万元,增长4.5%;人寿保险费收入1 577万元,增长14.6%,赔款支出92万元,增长15.0%。
    【城镇建设】是年,赤峰市重点工程银河大桥及其附属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松州路松山段开工建设,完成木兰街东段地下排水工程。城区房地产开工面积2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9万平方米。实施绿美亮工程,城区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初头朗、红花沟、哈拉道口等小城镇建设又有新的起色。
    【科技】“科教兴区”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农业生产在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上取得了新成绩;畜牧业生产在畜禽品种改良和更新上迈出新步伐,并引进胚胎移植先进技术;部分工业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签订科技成果2项,科技合同交易额260万元。
    【教育】中小学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教育达标成果得到较好巩固,高中扩招步伐开始加快,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全区有普通中学46所,职业中学 3所,普通小学254所。小学在校生42 406人,比上年下降9.9%;初中在校生34 778人,增长 6.0%;高中在校生6 861人,增长10.2%。全区高考录取人数2 608人,连续10年位居自治区榜首。
    【文化】全区有文化艺术馆(站)34个,广播电视台1座,村级发射台15座,已有24个乡镇实现了MMDS有线电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2.5%,全年放映电影3 400场,发行《松山报》4 500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卫生】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4个,床位698张,卫生技术人员1 135人,其中医师461人,医士221人,护师(士)152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体育】全年举办棋类、球类比赛10次,参赛逾千人;开展市级全民健身运动1次,参加者达3 000人次。年末,全区体协组织已发展到208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达1.6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8%。全区组织老年体育活动25次,参加人数1 900人次;参加区外邀请赛7次,有300多人次参加比赛,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人口 人民生活】年末,全区总人口53.2万人,由蒙古、汉、满、回等10多个民族构成。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5.3‰。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 038元,比上年增加350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 616元,增加106元,增长7%。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11.29平方米,增长17.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1.7平方米,增长2.5%。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 410元,增长5.4%。全区有光荣院、敬老院33所,收养341人。全区有5 791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国有企业职工3 779人,集体企业职工519人。有2 386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统筹。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已有22 821人加入养老保险行列,增长1%。
    【扶贫救灾】年内扶贫、救灾政策和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全年投放各类扶贫资金600多万元,救灾款物价值200多万元,开仓借粮260万公斤,组织劳务输出近10万人次,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先进人物】
    袁志赤峰市松山区职教中心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口号,走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人际关系管理为辅助、扶持教师走事业成功之路”为主体的教师管理之路,取得生源、对口升学、毕业生就业率等多项建校以来最高纪录的好成绩。他本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被授予“赤峰市名校长”、“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刘延年松山区林业公安分局局长。几年来,在他直接参加和指导下,查处各类毁林案件600余起,为国家和集体挽回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全区林业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达标活动中,松山区林业公安分局被自治区林业公安局评为基层基础建设一级达标单位。2001年,被国家森林公安局授予“森林系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孙清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乡党委书记。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宗旨,把经济建设始终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2001年6月,被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高波赤峰市松山区第一中学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坚持以身立教,教书育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他所承担的“突破高中生物理想象障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课堂主体教学新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有10余篇论文、论著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学科教学、教材,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陆文彩赤峰宏基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他带领广大职工抓住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良好机遇,使企业成为年产值超亿元,所承建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80 %以上。他本人连续4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功臣”称号。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郭九田赤峰煤气铸管厂厂长。他注重产品质量,厂里生产的铸管产品通过了国家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认证,被自治区质检局授予“采用国家标准产品企业”,被赤峰市政府确定为“产品质量免检企业”。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王悦 赤峰龙华实业总公司经理。所在企业连续 5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公司所属赤峰铸管厂连续5年被赤峰市确定为免检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称号。
        苗润国赤峰群冠集团公司经理。建立了年产1 600吨PVC塑料异型材、联产2.5万平方米塑钢门窗生产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他本人曾连续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家。2001年4月再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称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