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特载

2002卷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1年2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代主席 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我们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从今年开始,将全面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和2000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九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在体制上实现重大转变、发展上实现新飞跃的重要历史时期。五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区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战胜了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时期的五年,是不同寻常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宏观环境和森林草原大火、强烈地震、特大洪涝、持续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期末的83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400亿元,年均递增10%,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按照“强化开发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农牧业生产能力跃上新的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八五”期末的100亿公斤上升到140亿公斤;牲畜头数由6000万头(只)增加到700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由7.4亿公斤增加到14亿公斤,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去年,我区虽然遭受了特大旱灾,但由于抗旱增收措施得力,农牧业生产整体上保持了发展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比“八五”期末增长36.3%,年均递增6.4%。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步伐,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鄂尔多斯、伊利、鹿王、仕奇等全国驰名品牌。煤炭、制糖、纺织行业通过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资产重组,基本走出了困境,使全区国有企业亏损面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八五”期末增长79.1%,年均递增12.4%。以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八五”期末增长66%,年均递增10.7%,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量。     (二)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九五”时期,是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体制的变革,全区上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采取“抓大放小”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两大目标”进行集中攻坚,使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到2000年底,列入国家考核的70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80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全面推进了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突出抓了36户“区队”企业,其中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19户企业股票上市,直接融资100多亿元。国有小企业转制面达91%以上。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积极进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八五”期末的13%提高到2000年的23%,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初步建立。市场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加速发展。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75.8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54%。其中外贸出口41.6亿美元,增长45%;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总额折合人民币431.4亿元。特别是去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4.97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162.8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使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较大改观。五年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1750亿元,比“八五”时期多投760亿元。其中,200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五年中,全区公路建设和改造完成投资153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万多公里,分别是“八五”时期的7.2倍和14.7倍。2000年完成投资55亿元,占“九五”时期公路投资总额的36%。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全线改造、301国道等一批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或开工建设。大准、准东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里程1000多公里。通信业发展迅猛,新增通信传输光缆2万多公里,拥有电话数量从“八五”期末的65.9万户增加到205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电力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达拉特电厂、伊敏电厂、丰镇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00多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全面铺开并取得初步成效。水利建设力度加大,黄河、辽河、嫩江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标准明显提高。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建设步伐加快,共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5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000万亩。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大,“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黄河中上游水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始取得成效。全区建立自然保护区96个,其中国家级10个。特别是2000年,我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相继启动了大兴安岭和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京津周边沙源治理等工程,一年就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资金16.17亿元,生态治理和保护面积达2700万亩,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建设与保护步伐。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九五”时期,各级政府以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大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我区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由“八五”期末的76.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5.6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43.7亿元增加到110.7亿元,年均递增20.4%。金融部门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截至2000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270亿元和13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0.1%,比“八五”期末增长123.1%和96.4%。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从1997年开始,我区结束了自1989年以来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倒数第一的历史,到1999年,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22位。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20元,比上年增长7.3%,比“八五”期末增长58.9%,年均实际增长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加到2050元,年均实际增长8.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城镇居民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8.4平米,农牧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6.6平米,分别比“八五”期末增加3.2平米和1.4平米。“三七”脱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共有220多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
        (五)科教兴区战略稳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五”时期,我们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教兴区战略放在“五大战略”之首加以落实,狠抓了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引进,科技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全区共组织实施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43项,投入经费44.3亿元,取得科技成果2048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超过4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期末的30%提高到40%。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区共有71个旗县实现“两基”达标,以旗县为单位的人口覆盖率达到6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近60%。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18.8万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8%。民族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重点学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招生规模明显扩大。全区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由“八五”期末的3.7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7.2万人,增加了3.5万人,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的录取率比“八五”期末提高了19个百分点。
       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蒙汉语广播和电视四套节目送上卫星,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1.3%。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不断巩固完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9.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进展,工业污染源排污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西北找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救济、优抚、旅游、气象、测绘、地矿、地震、人防、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宗教、侨务、残疾人事业、档案、地方志、无线电管理、文物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观念进一步转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教育收到成效,各级行政机关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双拥”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取得新进展。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区方略,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五年共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1030件,政协委员提案2720件。自治区政府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57件,根据行政处罚法修改规章19件。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全区审计机关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176.2亿元,上缴财政资金12.6亿元;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7637件,挽回经济损失1.97亿元,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秩序。
       “九五”时期,我们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区和社会各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平凡的五年已成历史。回顾过去,我们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情的发展路子,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是我们加快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的强大动力;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动摇,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这是我们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凝聚人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些凝结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智慧、创造和辛劳,而且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要牢牢记取,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牧业基础仍很脆弱,一部分企业竞争能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一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很困难,稳定脱贫基础不牢;科技教育发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一些领域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新世纪初的五年,是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加快内蒙古的发展,实现我区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继续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总揽经济工作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进行结构调整,加强以生态环境、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左右和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各位代表,展望新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未来五到十年,我区现代化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从我区的发展基础和潜力看,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逐步形成了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思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发展经验。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就完全可以在新世纪把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我们要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纲要,并按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确定的建设“一线”、“三区”,实施“十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速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阶段性现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时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发展之后的必然要求。“十五”时期要从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战略性调整,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一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要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牧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调整农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面向市场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继续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力争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实现规模和水平上的整体提高。二是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有重点、分层次地改造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同时要下决心淘汰和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设备和企业。要抓住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以稀土为主的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区域性、专业性现代服务业,力争使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要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为主,积极发展信息、房地产、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社区服务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四是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要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合理发展较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要发挥较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旗县(市)驻地镇及部分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的小城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规模等级有序、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要下大气力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的开发,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六是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根据我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大的特点,继续坚持宜退则退、宜进则进、保住重点、放活一片的原则,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同时,为非公有制经济腾出发展空间。要进一步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其为全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两个重点,也是我区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的重点领域。要按照建设北方生态防线这一总体目标,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和风蚀盐碱治理区、京津周边和阿拉善等内蒙古沙源治理区、大兴安岭天然林资源保护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保护治理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全面实施草原建设与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轮牧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生态建设重点县、“三北”防护林、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八大工程,力争到“十五”期末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耕地、林地和草原,依法加大土地有偿使用力度,严禁破坏草原森林、乱占耕地草原林地、乱开矿产和浪费污染水源。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使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等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区农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优化配置。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合理开发地下水,用好地表水和天上降水。加快大江大河治理和现有灌区改造,搞好城市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抓紧解决黄河、西辽河的水污染问题,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必须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工程质量。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建设,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事业。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增加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提高等级和标准,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形成连接区内东西、辐射“三北”的干线运输网络,畅通“联疆达海”出区通道和口岸运输国防通道,使交通运输更好地适应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快农村牧区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小康住房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计划,重点加强边境旗市的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边境旗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来推动。特别是像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牧区改革,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农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科学管理,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区对外开放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努力实现对外开放的三大转变,即由单纯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资金与技术、人才与服务并重转变;由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引资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重转变;由减税让利为主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服务良好的市场环境转变,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要充分发挥我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开拓俄罗斯、蒙古国及东欧市场,使我区逐步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大通道。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和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与质量。改革和完善外经贸方式,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走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路子。
        第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开发战略,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突出抓好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增加投入四个关键环节,力争使我区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有明显突破,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增强,劳动者素质有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增长。
        大力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要靠体制来保证。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各级政府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条件,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励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为资本创建产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事业。
        加快我区发展,人才开发是重中之重。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必须优先发展。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重视和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吸引并用好国内外各类人才,为自治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全面完成200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特殊意义。按照“十五”计划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
       
    要继续把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第一,进一步加大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要大力推进农牧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促进农村牧区产业升级。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加大“种子工程”、“节本增效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农牧林业种源基地建设,推广现代先进经营方式,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和高效特色农畜产品,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和饲料,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牧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第二,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地区要立足当地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抓住基地建设、加工转化和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走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发展路子。要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牧业的后续效益。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村牧区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等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有效方式,与基地农牧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把分散经营的农牧民带入大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第三,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实行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减轻农牧民负担,促进基层政权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今年我区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同税费改革相结合,要适度稳妥地撤并乡镇,精简乡镇苏木机构和人员。在税费改革中,乡、村两级由此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节约财政开支等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可以通过党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助。这项改革涉及农村牧区千家万户,政策性很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确保农牧民减轻负担、确保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确保规范农村税费关系。
        第四,继续搞好扶贫开发。要巩固“三七”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做好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和生态恶劣的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力争解决未脱贫和因灾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对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要重点在本盟市、本旗县、本苏木乡内实施生态移民扶贫。
       
    (二)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努力巩固和扩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成果,力争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积极促进企业体制创新。要着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引人民营企业及社会资金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大力扶持国有中小企业发展,搞好综合服务,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加强产学研联合示范点建设,把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结合起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名牌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克一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关键技术,推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支持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在一些盟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力争进入国家40户城市试点范围。
        三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用人和分配制度。加强企业资金、成本、质量和营销管理,推广采购招标制和销售承包办法,堵塞漏洞。借鉴和应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计算机、网络等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视和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一把手,抓好企业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监督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骗取出口退税、逃汇骗汇和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市场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坚决制止各种分割、封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审计监督,严明财经纪律。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消除事故隐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千方百计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突出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在建设中要注意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多渠道投入、全社会建设的局面。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建设。水利建设要以节水为核心,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水源开发、水利枢纽病险水库工程建设、大江大河治理、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和水土保持六大工程,抓紧建设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水利枢纽,加固和新建黄河、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干流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工程,加快引黄入呼、入包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交通建设要以公路为重点,在抓好“三横九纵十二出口”总体规划落实的同时,重点加快呼包高速公路(另一幅)、呼市到老爷庙高速公路和集满东西大通道建设,做好集张、桑张、赤大、呼准铁路和重点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能源建设要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煤电转换战略,加快呼市电厂扩建、托克托电厂一期、准电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完工,发挥效益。做好托克托电厂二期工程、达拉特电厂三期工程、正兰旗电厂、神华煤转油项目和长庆气田至呼市天然气输配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认真做好最近发现的我国第一大气田——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前期准备工作。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项目的推荐、筛选和论证等前期工作,力争新上一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立区立盟立市项目。严格履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追踪问效。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加大从源头上治理建筑招标中腐败现象的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四)努力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紧做好应对入世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培养专门人才并组织力量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切实加强引导和协调,把招商引资工作转移到以企业为主体的轨道上来。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有效形式,大胆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新方式,利用国外中长期投资。鼓励我区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生产加工和技术开发基地,引导外商在我区大中城市的商业、外贸等领域投资。今年要在呼、包两市开展电信、保险和旅游业的投资试点。积极贯彻落实“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我区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地对外贸易战略,抓好煤炭、稀土、粮食、活畜、肉食品、羊绒制品等大宗骨干商品的出口。
        要把向北开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俄、蒙以及东欧国家的贸易。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在巩固发展易货贸易、旅游贸易和边民贸易的同时,着力提高现汇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拓宽与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加强在农牧业、房地产开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森林、矿产等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市等口岸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两市建立出口加工区。
        (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积极发展面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卫生服务等产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层次,拉动经济增长。要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应休闲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使之逐步成为我区新的支柱产业。二是要适应科技发展和高层次生产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信息、非义务教育、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服务业,必须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各种服务收费标准。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使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自主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和财政负担,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继续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今年要进一步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在增长速度、发展领域、产业升级、扩大规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向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改变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开发能力。继续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外向型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口创汇产品。积极支持私营企业进行自营出口和到境外创办企业。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鼓励和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七)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各级政府要围绕实现“两个提高”,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积极培植税源,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依法理财,依法治税。认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推进征管改革,调整税基,全面推行税收规范化管理,千方百计挖掘税收潜力,确保年度税收任务的完成。继续作好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今年,各级政府要落实好党中央出台的三项增资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兑现。现在有的地区欠发工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年内各级财政都要建立工资专户,任何地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欠发干部职工工资,把工资挪作他用的要严肃处理。要统筹政府可用财力,在尽可能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的前提下,考虑重点建设,加大对困难地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和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健全、完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
        金融部门要积极贯彻国家的货币政策,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个人消费信贷,大力发展住房、教育和大件耐用商品信贷。深化农村牧区金融改革,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村牧区民间高利贷问题。要认真推广赤峰农村牧区信用社改革的经验,积极发展农村牧区小额贷款。各级政府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金融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扶持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同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因决策失误或管理松懈,影响内蒙古板块的形象和信誉。做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八)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自治区直属科研机构改革和包头市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工作,并在年内完成。要突出抓好转制中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解决科技、生产、市场相脱节的问题。努力探索科技投融资新机制,增加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人才开发使用等组织领导工作。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抓好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工作,努力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改革学校用人和分配制度,推进聘任制,精简和分流富余人员。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继续抓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加快普及边远偏僻地区通广播电视工程进度。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牧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重视蒙医、蒙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是农村牧区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保证乡、村有精干的计生干部和必要的计生经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做好参加全国九运会的准备工作。重视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解决好老年人问题。加强气象、测绘、地矿、地震、人防、无线电管理、优抚、老龄人口、社会科学和文物保护等工作。
       
    (九)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继续落实和完善“三条保障线”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妥善安排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特困企业职工和城乡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从今年开始,自治区要定期公布各盟市“两个确保”的落实情况,各盟市也要照此办理,以便更好地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今后预算超收的财力,除了保证法定支出外,主要用于社会保障。要进一步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第三产业,特别是再就业基地建设和社区服务上来。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逐步实现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社会保障职能真正从用人单位中独立出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把不同性质的企业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围。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办法,认真稽核、规范缴费工资基数,提高社会保险征缴率。要着力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盟市级统筹,加大自治区调剂力度,为建立省级统筹奠定基础。按照党中央做好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调整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进行实帐运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扎实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断促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廉租住房体系建设,努力改善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状况。
       
    (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发扬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风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区方略,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政治协商和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维护法律尊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要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调处矛盾,排解纠纷,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依法严厉打击黑恶社会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及经济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努力搞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维护边疆稳定。
       
    (十一)认真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权利和民族平等权利。积极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继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把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言行。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国家宗教信仰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防范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进行渗透和破坏,维护边疆的安宁和社会稳定。
       
    (十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各级政府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要认真搞好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府要改变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功能,把主要精力放到管理、服务和执法上来。今年要在减少政府行政审批和打破行业垄断两方面取得突破,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的状况。自治区政府各部门要对各自的职能、职权和收费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能由企业自主决定和市场调节的审批事项要坚决放开,能由中介组织承担的也要放开;下一级政府能审批的要下放;政府部门之间重复设置的审批事项要调整合并,需要保留的也要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限定时限,改进服务。要切实做到政务公开,把项目审批、工程招标、土地使用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增强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巩固和完善区直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搞好人员分流。在搞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抓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下决心治理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现象,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四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从源头、机制和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继续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跨入新的世纪,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开创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1年2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代主席 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我们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从今年开始,将全面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和2000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九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在体制上实现重大转变、发展上实现新飞跃的重要历史时期。五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区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战胜了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时期的五年,是不同寻常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宏观环境和森林草原大火、强烈地震、特大洪涝、持续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期末的83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400亿元,年均递增10%,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按照“强化开发第一产业,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农牧业生产能力跃上新的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八五”期末的100亿公斤上升到140亿公斤;牲畜头数由6000万头(只)增加到700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由7.4亿公斤增加到14亿公斤,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去年,我区虽然遭受了特大旱灾,但由于抗旱增收措施得力,农牧业生产整体上保持了发展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比“八五”期末增长36.3%,年均递增6.4%。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步伐,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鄂尔多斯、伊利、鹿王、仕奇等全国驰名品牌。煤炭、制糖、纺织行业通过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资产重组,基本走出了困境,使全区国有企业亏损面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八五”期末增长79.1%,年均递增12.4%。以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比“八五”期末增长66%,年均递增10.7%,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量。     (二)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九五”时期,是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体制的变革,全区上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的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采取“抓大放小”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两大目标”进行集中攻坚,使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到2000年底,列入国家考核的70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80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全面推进了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突出抓了36户“区队”企业,其中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19户企业股票上市,直接融资100多亿元。国有小企业转制面达91%以上。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积极进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八五”期末的13%提高到2000年的23%,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初步建立。市场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加速发展。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75.8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54%。其中外贸出口41.6亿美元,增长45%;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总额折合人民币431.4亿元。特别是去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4.97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162.8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使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较大改观。五年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1750亿元,比“八五”时期多投760亿元。其中,200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五年中,全区公路建设和改造完成投资153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万多公里,分别是“八五”时期的7.2倍和14.7倍。2000年完成投资55亿元,占“九五”时期公路投资总额的36%。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全线改造、301国道等一批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或开工建设。大准、准东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里程1000多公里。通信业发展迅猛,新增通信传输光缆2万多公里,拥有电话数量从“八五”期末的65.9万户增加到205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电力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达拉特电厂、伊敏电厂、丰镇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00多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全面铺开并取得初步成效。水利建设力度加大,黄河、辽河、嫩江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标准明显提高。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建设步伐加快,共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5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000万亩。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大,“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黄河中上游水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开始取得成效。全区建立自然保护区96个,其中国家级10个。特别是2000年,我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相继启动了大兴安岭和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和治理、京津周边沙源治理等工程,一年就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资金16.17亿元,生态治理和保护面积达2700万亩,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建设与保护步伐。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九五”时期,各级政府以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大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我区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由“八五”期末的76.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5.6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43.7亿元增加到110.7亿元,年均递增20.4%。金融部门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截至2000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270亿元和13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0.1%,比“八五”期末增长123.1%和96.4%。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从1997年开始,我区结束了自1989年以来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倒数第一的历史,到1999年,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22位。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20元,比上年增长7.3%,比“八五”期末增长58.9%,年均实际增长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加到2050元,年均实际增长8.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城镇居民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8.4平米,农牧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6.6平米,分别比“八五”期末增加3.2平米和1.4平米。“三七”脱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共有220多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
        (五)科教兴区战略稳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五”时期,我们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教兴区战略放在“五大战略”之首加以落实,狠抓了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引进,科技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全区共组织实施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43项,投入经费44.3亿元,取得科技成果2048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超过4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期末的30%提高到40%。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区共有71个旗县实现“两基”达标,以旗县为单位的人口覆盖率达到6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近60%。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18.8万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6.8%。民族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完成,重点学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招生规模明显扩大。全区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由“八五”期末的3.7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7.2万人,增加了3.5万人,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的录取率比“八五”期末提高了19个百分点。
       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蒙汉语广播和电视四套节目送上卫星,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1.3%。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不断巩固完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9.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进展,工业污染源排污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西北找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救济、优抚、旅游、气象、测绘、地矿、地震、人防、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宗教、侨务、残疾人事业、档案、地方志、无线电管理、文物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观念进一步转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教育收到成效,各级行政机关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双拥”和“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取得新进展。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区方略,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五年共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1030件,政协委员提案2720件。自治区政府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57件,根据行政处罚法修改规章19件。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全区审计机关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176.2亿元,上缴财政资金12.6亿元;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7637件,挽回经济损失1.97亿元,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秩序。
       “九五”时期,我们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区和社会各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平凡的五年已成历史。回顾过去,我们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情的发展路子,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是我们加快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的强大动力;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动摇,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这是我们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凝聚人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些凝结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智慧、创造和辛劳,而且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要牢牢记取,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牧业基础仍很脆弱,一部分企业竞争能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一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很困难,稳定脱贫基础不牢;科技教育发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一些领域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新世纪初的五年,是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加快内蒙古的发展,实现我区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继续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总揽经济工作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进行结构调整,加强以生态环境、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左右和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各位代表,展望新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未来五到十年,我区现代化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从我区的发展基础和潜力看,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逐步形成了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思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发展经验。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就完全可以在新世纪把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我们要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纲要,并按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确定的建设“一线”、“三区”,实施“十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速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阶段性现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时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发展之后的必然要求。“十五”时期要从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战略性调整,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一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要进一步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牧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调整农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面向市场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继续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力争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实现规模和水平上的整体提高。二是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有重点、分层次地改造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同时要下决心淘汰和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设备和企业。要抓住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以稀土为主的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区域性、专业性现代服务业,力争使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要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为主,积极发展信息、房地产、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社区服务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四是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要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合理发展较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要发挥较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旗县(市)驻地镇及部分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的小城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规模等级有序、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要下大气力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的开发,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六是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根据我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大的特点,继续坚持宜退则退、宜进则进、保住重点、放活一片的原则,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同时,为非公有制经济腾出发展空间。要进一步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其为全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两个重点,也是我区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的重点领域。要按照建设北方生态防线这一总体目标,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和风蚀盐碱治理区、京津周边和阿拉善等内蒙古沙源治理区、大兴安岭天然林资源保护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保护治理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全面实施草原建设与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轮牧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生态建设重点县、“三北”防护林、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八大工程,力争到“十五”期末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耕地、林地和草原,依法加大土地有偿使用力度,严禁破坏草原森林、乱占耕地草原林地、乱开矿产和浪费污染水源。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使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等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区农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要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优化配置。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合理开发地下水,用好地表水和天上降水。加快大江大河治理和现有灌区改造,搞好城市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抓紧解决黄河、西辽河的水污染问题,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必须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工程质量。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建设,积极发展航空运输事业。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增加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提高等级和标准,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形成连接区内东西、辐射“三北”的干线运输网络,畅通“联疆达海”出区通道和口岸运输国防通道,使交通运输更好地适应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快农村牧区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小康住房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计划,重点加强边境旗市的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边境旗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来推动。特别是像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牧区改革,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农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科学管理,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区对外开放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努力实现对外开放的三大转变,即由单纯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资金与技术、人才与服务并重转变;由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引资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重转变;由减税让利为主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服务良好的市场环境转变,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要充分发挥我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开拓俄罗斯、蒙古国及东欧市场,使我区逐步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大通道。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和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与质量。改革和完善外经贸方式,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走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路子。
        第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开发战略,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突出抓好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开发、增加投入四个关键环节,力争使我区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有明显突破,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增强,劳动者素质有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增长。
        大力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要靠体制来保证。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各级政府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条件,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励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为资本创建产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事业。
        加快我区发展,人才开发是重中之重。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必须优先发展。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重视和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吸引并用好国内外各类人才,为自治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全面完成200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特殊意义。按照“十五”计划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
       
    要继续把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第一,进一步加大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要大力推进农牧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促进农村牧区产业升级。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加大“种子工程”、“节本增效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农牧林业种源基地建设,推广现代先进经营方式,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和高效特色农畜产品,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和饲料,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牧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第二,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地区要立足当地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抓住基地建设、加工转化和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走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发展路子。要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农牧业的后续效益。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村牧区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等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有效方式,与基地农牧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把分散经营的农牧民带入大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第三,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实行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减轻农牧民负担,促进基层政权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今年我区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同税费改革相结合,要适度稳妥地撤并乡镇,精简乡镇苏木机构和人员。在税费改革中,乡、村两级由此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节约财政开支等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可以通过党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助。这项改革涉及农村牧区千家万户,政策性很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确保农牧民减轻负担、确保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确保规范农村税费关系。
        第四,继续搞好扶贫开发。要巩固“三七”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做好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和生态恶劣的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力争解决未脱贫和因灾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对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要重点在本盟市、本旗县、本苏木乡内实施生态移民扶贫。
       
    (二)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努力巩固和扩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成果,力争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积极促进企业体制创新。要着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引人民营企业及社会资金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大力扶持国有中小企业发展,搞好综合服务,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加强产学研联合示范点建设,把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结合起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名牌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克一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关键技术,推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支持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在一些盟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力争进入国家40户城市试点范围。
        三是切实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用人和分配制度。加强企业资金、成本、质量和营销管理,推广采购招标制和销售承包办法,堵塞漏洞。借鉴和应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计算机、网络等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视和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一把手,抓好企业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监督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骗取出口退税、逃汇骗汇和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市场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坚决制止各种分割、封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审计监督,严明财经纪律。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消除事故隐患。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千方百计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突出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在建设中要注意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多渠道投入、全社会建设的局面。加强水利、交通、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建设。水利建设要以节水为核心,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水源开发、水利枢纽病险水库工程建设、大江大河治理、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和水土保持六大工程,抓紧建设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水利枢纽,加固和新建黄河、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干流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工程,加快引黄入呼、入包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交通建设要以公路为重点,在抓好“三横九纵十二出口”总体规划落实的同时,重点加快呼包高速公路(另一幅)、呼市到老爷庙高速公路和集满东西大通道建设,做好集张、桑张、赤大、呼准铁路和重点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能源建设要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煤电转换战略,加快呼市电厂扩建、托克托电厂一期、准电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完工,发挥效益。做好托克托电厂二期工程、达拉特电厂三期工程、正兰旗电厂、神华煤转油项目和长庆气田至呼市天然气输配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认真做好最近发现的我国第一大气田——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前期准备工作。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项目的推荐、筛选和论证等前期工作,力争新上一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立区立盟立市项目。严格履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追踪问效。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加大从源头上治理建筑招标中腐败现象的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四)努力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面对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紧做好应对入世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培养专门人才并组织力量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切实加强引导和协调,把招商引资工作转移到以企业为主体的轨道上来。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有效形式,大胆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新方式,利用国外中长期投资。鼓励我区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生产加工和技术开发基地,引导外商在我区大中城市的商业、外贸等领域投资。今年要在呼、包两市开展电信、保险和旅游业的投资试点。积极贯彻落实“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我区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地对外贸易战略,抓好煤炭、稀土、粮食、活畜、肉食品、羊绒制品等大宗骨干商品的出口。
        要把向北开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俄、蒙以及东欧国家的贸易。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在巩固发展易货贸易、旅游贸易和边民贸易的同时,着力提高现汇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拓宽与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加强在农牧业、房地产开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和森林、矿产等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市等口岸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两市建立出口加工区。
        (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积极发展面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卫生服务等产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层次,拉动经济增长。要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应休闲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使之逐步成为我区新的支柱产业。二是要适应科技发展和高层次生产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信息、非义务教育、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服务业,必须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各种服务收费标准。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使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走向市场,参与竞争,自主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和财政负担,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继续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今年要进一步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在增长速度、发展领域、产业升级、扩大规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向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改变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开发能力。继续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外向型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出口创汇产品。积极支持私营企业进行自营出口和到境外创办企业。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鼓励和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七)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各级政府要围绕实现“两个提高”,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积极培植税源,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依法理财,依法治税。认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推进征管改革,调整税基,全面推行税收规范化管理,千方百计挖掘税收潜力,确保年度税收任务的完成。继续作好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今年,各级政府要落实好党中央出台的三项增资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兑现。现在有的地区欠发工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年内各级财政都要建立工资专户,任何地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欠发干部职工工资,把工资挪作他用的要严肃处理。要统筹政府可用财力,在尽可能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的前提下,考虑重点建设,加大对困难地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行“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和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健全、完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
        金融部门要积极贯彻国家的货币政策,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个人消费信贷,大力发展住房、教育和大件耐用商品信贷。深化农村牧区金融改革,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村牧区民间高利贷问题。要认真推广赤峰农村牧区信用社改革的经验,积极发展农村牧区小额贷款。各级政府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金融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扶持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同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因决策失误或管理松懈,影响内蒙古板块的形象和信誉。做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工作,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八)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自治区直属科研机构改革和包头市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工作,并在年内完成。要突出抓好转制中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解决科技、生产、市场相脱节的问题。努力探索科技投融资新机制,增加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人才开发使用等组织领导工作。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抓好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工作,努力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改革学校用人和分配制度,推进聘任制,精简和分流富余人员。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切实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继续抓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加快普及边远偏僻地区通广播电视工程进度。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牧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设,重视蒙医、蒙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是农村牧区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保证乡、村有精干的计生干部和必要的计生经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做好参加全国九运会的准备工作。重视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解决好老年人问题。加强气象、测绘、地矿、地震、人防、无线电管理、优抚、老龄人口、社会科学和文物保护等工作。
       
    (九)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要继续落实和完善“三条保障线”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妥善安排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特困企业职工和城乡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从今年开始,自治区要定期公布各盟市“两个确保”的落实情况,各盟市也要照此办理,以便更好地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今后预算超收的财力,除了保证法定支出外,主要用于社会保障。要进一步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第三产业,特别是再就业基地建设和社区服务上来。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逐步实现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社会保障职能真正从用人单位中独立出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把不同性质的企业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围。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办法,认真稽核、规范缴费工资基数,提高社会保险征缴率。要着力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盟市级统筹,加大自治区调剂力度,为建立省级统筹奠定基础。按照党中央做好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调整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进行实帐运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扎实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断促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廉租住房体系建设,努力改善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状况。
       
    (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发扬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风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区方略,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政治协商和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维护法律尊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要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调处矛盾,排解纠纷,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依法严厉打击黑恶社会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及经济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努力搞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维护边疆稳定。
       
    (十一)认真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权利和民族平等权利。积极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继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把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决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言行。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国家宗教信仰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防范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进行渗透和破坏,维护边疆的安宁和社会稳定。
       
    (十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各级政府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要认真搞好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府要改变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功能,把主要精力放到管理、服务和执法上来。今年要在减少政府行政审批和打破行业垄断两方面取得突破,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的状况。自治区政府各部门要对各自的职能、职权和收费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能由企业自主决定和市场调节的审批事项要坚决放开,能由中介组织承担的也要放开;下一级政府能审批的要下放;政府部门之间重复设置的审批事项要调整合并,需要保留的也要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限定时限,改进服务。要切实做到政务公开,把项目审批、工程招标、土地使用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增强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巩固和完善区直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搞好人员分流。在搞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抓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下决心治理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现象,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四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从源头、机制和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继续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跨入新的世纪,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开创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