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盟市旗县

2002卷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白炎(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永祥
    县    长:罗虎在
    政协主席:丁丙瑞
    武装部长:刘继刚
    政    委:伏建岭
    【概况】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1 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收入2 605万元,比上年下降14.05%,其中政策性因素减收755万元。粮食产量为4 622万公斤,家畜总头数为53.6万头(只)。工业增加值为3 67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257元,比上年下降405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3 886元,比上年增加291元。
        全县辖7个乡、3个镇,93个村民委员会,368个自然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72%,总面积2 568平方公里。
    【农村经济】
    种植业立足农业损失牧业补,抗旱保春播,调整结构找出路的抗旱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调整结构增产增收。全县共完成种植面积57.8万亩。“125”工程田完成种植面积41.9万亩,其中退粮种经3万亩,全县种植规模马铃薯23.3万亩,覆膜玉米15.6万亩,杂粮15.9万亩。
        养殖业围绕优化畜种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畜种质量这个重点,全力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良种改良率达73.3%。全年共购进羊4万多只,其中小尾寒羊4 600只;牛2 000多头,其中奶牛140多头。家畜饲养量达95.57万头(只),大小畜出栏15万头(只),出栏率71.2%,畜牧业增加值1.12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7%。
        林业全力实施京津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按照连续、连片、连利的原则,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一步到位。2001年完成总治理面积28.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大片12片。
    水利工作以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工作为重点,打井配套,挖潜扩灌,加强水保治理。全县新打、维修、配套筒井、机电井10眼,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7.23万亩。
    【城镇经济】
    工业经济围绕服装、硅铁两大支柱产业,对现有企业进行转制和结构调整,使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 000万元,同比增长3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 800万元,同比增长35.6%。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7,同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引内联工作至年底,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104家,个体户发展到7 888户,从业人员达28 774人。全县共引进资金5 180万元,完成合作项目8项。
        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年,完成化—康公路化德境内12公里的油路改建工程,使全县的油路总里程达182公里,完成长顺镇三条纵街的硬化、排水工程,打通金三角至外环路的连接通道,引进外地开发商和县内有实力的个体建筑大户参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22项,总建筑面积20 400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 200万元,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对新区进行详细控制规划编制。
    【社会工作】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总揽全局,在全县开展了以“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学WTO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五学”活动,使各级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按照“四化”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批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使全县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继续按照“六好党委”和“五好支部”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建立私营企业党组织7个,配齐配强了6个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强化社区工作。全县共有6个单位进入区盟文明行列。人口出生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教育“两基”达标成果不断巩固提高,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实现完全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播出质量进一步提高,“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县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同时,信访、民族宗教、劳动人事、民兵、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化德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白炎(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永祥
    县    长:罗虎在
    政协主席:丁丙瑞
    武装部长:刘继刚
    政    委:伏建岭
    【概况】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1 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财政收入2 605万元,比上年下降14.05%,其中政策性因素减收755万元。粮食产量为4 622万公斤,家畜总头数为53.6万头(只)。工业增加值为3 67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257元,比上年下降405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3 886元,比上年增加291元。
        全县辖7个乡、3个镇,93个村民委员会,368个自然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1.72%,总面积2 568平方公里。
    【农村经济】
    种植业立足农业损失牧业补,抗旱保春播,调整结构找出路的抗旱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调整结构增产增收。全县共完成种植面积57.8万亩。“125”工程田完成种植面积41.9万亩,其中退粮种经3万亩,全县种植规模马铃薯23.3万亩,覆膜玉米15.6万亩,杂粮15.9万亩。
        养殖业围绕优化畜种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畜种质量这个重点,全力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良种改良率达73.3%。全年共购进羊4万多只,其中小尾寒羊4 600只;牛2 000多头,其中奶牛140多头。家畜饲养量达95.57万头(只),大小畜出栏15万头(只),出栏率71.2%,畜牧业增加值1.12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7%。
        林业全力实施京津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按照连续、连片、连利的原则,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一步到位。2001年完成总治理面积28.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大片12片。
    水利工作以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工作为重点,打井配套,挖潜扩灌,加强水保治理。全县新打、维修、配套筒井、机电井10眼,新增水浇地面积1.6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7.23万亩。
    【城镇经济】
    工业经济围绕服装、硅铁两大支柱产业,对现有企业进行转制和结构调整,使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 000万元,同比增长3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 800万元,同比增长35.6%。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7,同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引内联工作至年底,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104家,个体户发展到7 888户,从业人员达28 774人。全县共引进资金5 180万元,完成合作项目8项。
        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年,完成化—康公路化德境内12公里的油路改建工程,使全县的油路总里程达182公里,完成长顺镇三条纵街的硬化、排水工程,打通金三角至外环路的连接通道,引进外地开发商和县内有实力的个体建筑大户参与的房地产开发项目22项,总建筑面积20 400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 200万元,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对新区进行详细控制规划编制。
    【社会工作】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总揽全局,在全县开展了以“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学WTO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五学”活动,使各级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按照“四化”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批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使全县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继续按照“六好党委”和“五好支部”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建立私营企业党组织7个,配齐配强了6个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强化社区工作。全县共有6个单位进入区盟文明行列。人口出生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教育“两基”达标成果不断巩固提高,学校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实现完全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播出质量进一步提高,“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县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同时,信访、民族宗教、劳动人事、民兵、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化德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