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2卷  /  特载

2002卷

  • 储波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把内蒙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2001年11月30日)
    自治区党委书记  储波

    同志们:
        我受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七年来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七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推进我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实现“八五”计划的基础上,完成了“九五”计划和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并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开了个好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95年到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7%。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三七”脱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村牧区土地延包和草牧场承包到户工作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两大目标”基本实现,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焕发了生机。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计划、财税、科技、教育、金融、投资、外贸和流通等项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对外贸易、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口岸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得到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民族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较快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落实,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维护团结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益巩固和完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依法治区有了良好的开端,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新的提高。适时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建设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全区深入开展了以解放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加深对区情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思路。这些思路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区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内蒙古的实际,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工程,坚持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三,必须坚持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进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大局的根本要求。必须十分珍惜并不断发扬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教育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始终不渝在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把各族人民的精力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长期稳定。
        第四,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转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特别是在我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多年来,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同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认真总结和完善这方面的经验,对我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五,必须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既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的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不少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主要表现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弱,基础不够稳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少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大,经济发展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世纪初的形势与任务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体制环境和对外开放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我区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经受巨大风险考验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区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将直接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方式和部分产业、企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有利于我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必将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沿海和发达地区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已有的实力和基础,加快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也将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步伐。
        从新世纪起,我区开始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阶段。实现这一新的目标,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党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内蒙古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希望内蒙古发展起来“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希望内蒙古在新世纪“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这是党中央对我区的关怀和厚望,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把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作为新世纪努力奋斗的方向,加快推进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以加快生产力发展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努力把内蒙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纲要,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五个重点,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要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变”、强化“三大动力”的工作思路,并在实践中努力付诸实施。
        ——要始终贯穿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针对我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所有制结构较单一、生产力布局较分散的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体,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投资兴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参与我区的开发建设;调整生产力的区域布局,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推动生产力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源优势的重新整合。
        ——要加快实现思想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观念是加速发展的先导和前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冲破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桎梏。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仍然是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工业生产方式,改变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源开发方式。以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增强开放意识,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在开放中求发展,在竞争中上水平。加大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力度,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实现新世纪初的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速发展,进一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努力在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遏制生态恶化,不仅关系我区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首都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大局。要把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全面抓好“五个重点区域”和“八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十五”期末,初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坚持生态建设与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农牧民、各类企业和其他投资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突出抓好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积极建设、依法管理的原则,对现有草场区别不同情况,有计划地推行划区轮牧或休牧,退化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行禁牧。同时,要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对生存条件恶化和重点生态保护地区,有组织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重点城市、流域和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五”期间,公路建设要按照“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总体规划,以畅通区内外通道为核心,重点是加快建设国道主干线、东西公路大通道、国边防公路以及旗县联网公路,大幅度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和公路网密度。铁路建设要加快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运行速度。民航以建立区域支线航空运输网络为目标,完善机场建设布局,提高综合配套能力。通信要建设和完善电信、广电基础传输网和市话交换支撑网络,发展移动通讯网络,力争使干线光缆传输网延伸至苏木乡镇,微波和卫星通信网覆盖全区。水利建设要进一步抓好水源开发,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大大江大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建设工程,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广泛推广节水措施;基本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和高砷、高氟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电力建设要加快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建设一批大型坑口、路口电站,搞好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    
        (二)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化,才能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提质与增量并举,提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突出发展具有我区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支柱产业。在稀土、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具有我区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抓紧落实以煤制油为重点的煤炭转化和天然气开发等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百余个对经济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和强势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需要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培植知名品牌,积极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
        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农牧业结构调整要与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结合起来,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要把农区畜牧业作为全区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草原畜牧业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种植业要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经品种和其它绿色、特色农产品,扩大饲草饲料种植,形成粮、经、饲、草等多元种植结构。继续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科技进步。加快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集约型、规模化高效农牧业产业带。着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保证农牧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大力发展具有我区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业,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以草原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主题,尽快开发出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使旅游业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等服务业,改造、提升和扩大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非义务教育、文体娱乐、市政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镇化,对促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有效需求和社会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从我区区域经济的特点出发,要突出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扩大城市人口和建成区规模,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进一步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能力。依托现有旗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中心镇,积极发展小城镇,使其成为“生态移民”、移民扶贫开发和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城镇发展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逐步形成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城镇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行城镇建设和运营市场化。改革城镇管理体制,破除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快城镇产业发展,扩大城镇经济规模。
        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充分利用地缘关系,积极参与国内邻近各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协作和分工。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构筑若干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优势区域,实现局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从旗县情实际出发,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抓好县城的扩容提质,提高旗县所在地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旗县综合经济实力。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鼓励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法人参股、中外合资、减持国有股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搞好承包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和法制化建设,积极探索土地、草牧场流转制度。培育和壮大各种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认真搞好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农、牧、林、渔场的改革。要高度重视现代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开放的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广辟财源,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计划、财税、金融等手段,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适应对外开放新阶段的要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使内蒙古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的重要指示,依托“欧亚大陆桥”,加快口岸建设,构建我国向北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积极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把利用外资与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吸引国外投资者扩大投资,尤其要注意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积极培育和扶持优质产品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主动接受邻近各大城市的辐射。抓住北京申奥成功的机遇,加强与北京市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下大气力整治和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以良好的形象增强开放引进的吸引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我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五)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紧紧围绕推进农牧业科技革命、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项目,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把加快推进信息化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全面创新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步伐。积极发展具有我区优势的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信息服务业。
        (六)以全面进入小康为目标,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生活。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化经营,推动农牧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实现农牧民增收。继续加强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以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小康住房工程”为重点,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步伐。广开就业门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规模,为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推行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城镇扶困工作,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教育活动,使全区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责任感,树立新世纪内蒙古人的新形象。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是动力,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深化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与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自治区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贯彻“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人才政策,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机制,营造以市场为导向的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充分挖掘区内人才资源潜力,切实用好区内现有人才。积极做好引智工作,以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参与我区开发建设。
        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内蒙古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独特的优秀民族艺术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特别是要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和发展。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生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催人奋进的精神产品,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文艺、影视作品,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名家。精心设计和组织好重大地区性文化节、艺术节,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以文化艺术的知名品牌,扩大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增强我区旅游景点、经贸活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把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积极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丰富和活跃全社会的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培育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加大政府投入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搞好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高起点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切实抓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执法部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为载体,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优化投资环境相结合,文明村镇建设要与农牧民强志增智、脱贫致富达小康相结合,文明行业建设要与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途径。
        五、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职权,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积极推进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自治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加强党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坚决克服违背民主原则的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贯彻实施自治法的自治条例和相关法规,用好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要把加快经济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特别是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牧区、“三少”民族自治旗及其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确保司法公正。按照国家“四五”普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司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法制尊严。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积极探索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信访工作。继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民主专政职能。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反对伪科学,依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各种扰乱、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信用。关心和重视国防建设,搞好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切实维护边疆稳定。
       
    六、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键在于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课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始终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特别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切实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下功夫学习当代经济、法律、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抵御各种风险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解决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全区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自觉站在时代的前列,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率。进一步冲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思想障碍,发扬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精神,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到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上来。
        (二)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贤用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真正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拓宽用人视野,广开用人渠道。进一步扩大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逐步实行盟市、旗县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无记名投票表决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和方法,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推荐、考察、决定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积极探索从制度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把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战略任务,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步伐。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工作。注意选拔熟悉工业经济、对外经贸、科技、金融等方面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管理现代经济能力的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好离退休老干部。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要配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把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与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切实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体制,更好地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创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苏木乡镇党委和嘎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城市街道、社区和民间组织党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党组织的工作领域。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使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在各条战线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标准,把好入口关,真正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以“民事未妥、寝食难安”的精神勤政为民。要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特别要深入条件艰苦和群众困难多的地方,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要始终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真正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从健全、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集中精力研究重大问题,抓好工作落实。坚决取消一切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改进领导作风、工作作风与改进领导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驾驭全局、领导各项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廉洁从政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干部人事、财政管理、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制度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严格执纪执法,重点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决不姑息养奸。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的严肃性。要把反腐败斗争作为系统工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力度,有关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二十世纪内蒙古各族人民创造了宏伟的业绩,新的世纪一定能够再创辉煌。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扎实苦干,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胜利完成这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储波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把内蒙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2001年11月30日)
    自治区党委书记  储波

    同志们:
        我受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七年来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七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推进我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实现“八五”计划的基础上,完成了“九五”计划和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并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开了个好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95年到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7%。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三七”脱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村牧区土地延包和草牧场承包到户工作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两大目标”基本实现,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焕发了生机。个体、私营、“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计划、财税、科技、教育、金融、投资、外贸和流通等项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对外贸易、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口岸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得到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民族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较快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落实,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维护团结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益巩固和完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依法治区有了良好的开端,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新的提高。适时调整和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内蒙古建设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全区深入开展了以解放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加深对区情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思路。这些思路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区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内蒙古的实际,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工程,坚持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三,必须坚持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进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大局的根本要求。必须十分珍惜并不断发扬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教育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始终不渝在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把各族人民的精力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长期稳定。
        第四,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转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特别是在我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多年来,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同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认真总结和完善这方面的经验,对我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五,必须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既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按照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的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不少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主要表现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弱,基础不够稳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少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大,经济发展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世纪初的形势与任务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体制环境和对外开放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我区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经受巨大风险考验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区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将直接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方式和部分产业、企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有利于我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必将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沿海和发达地区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已有的实力和基础,加快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也将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步伐。
        从新世纪起,我区开始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阶段。实现这一新的目标,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党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支持内蒙古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希望内蒙古发展起来“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希望内蒙古在新世纪“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这是党中央对我区的关怀和厚望,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把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作为新世纪努力奋斗的方向,加快推进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以加快生产力发展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努力把内蒙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纲要,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五个重点,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要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变”、强化“三大动力”的工作思路,并在实践中努力付诸实施。
        ——要始终贯穿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针对我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所有制结构较单一、生产力布局较分散的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体,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投资兴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参与我区的开发建设;调整生产力的区域布局,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推动生产力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源优势的重新整合。
        ——要加快实现思想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观念是加速发展的先导和前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冲破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桎梏。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仍然是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工业生产方式,改变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源开发方式。以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增强开放意识,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在开放中求发展,在竞争中上水平。加大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力度,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实现新世纪初的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速发展,进一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努力在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遏制生态恶化,不仅关系我区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首都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大局。要把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全面抓好“五个重点区域”和“八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十五”期末,初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坚持生态建设与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农牧民、各类企业和其他投资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突出抓好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积极建设、依法管理的原则,对现有草场区别不同情况,有计划地推行划区轮牧或休牧,退化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行禁牧。同时,要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对生存条件恶化和重点生态保护地区,有组织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重点城市、流域和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五”期间,公路建设要按照“三横九纵十二出口”的总体规划,以畅通区内外通道为核心,重点是加快建设国道主干线、东西公路大通道、国边防公路以及旗县联网公路,大幅度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和公路网密度。铁路建设要加快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运行速度。民航以建立区域支线航空运输网络为目标,完善机场建设布局,提高综合配套能力。通信要建设和完善电信、广电基础传输网和市话交换支撑网络,发展移动通讯网络,力争使干线光缆传输网延伸至苏木乡镇,微波和卫星通信网覆盖全区。水利建设要进一步抓好水源开发,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大大江大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建设工程,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广泛推广节水措施;基本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和高砷、高氟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电力建设要加快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建设一批大型坑口、路口电站,搞好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    
        (二)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化,才能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提质与增量并举,提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突出发展具有我区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支柱产业。在稀土、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具有我区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抓紧落实以煤制油为重点的煤炭转化和天然气开发等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百余个对经济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和强势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需要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培植知名品牌,积极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
        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农牧业结构调整要与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结合起来,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要把农区畜牧业作为全区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草原畜牧业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种植业要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经品种和其它绿色、特色农产品,扩大饲草饲料种植,形成粮、经、饲、草等多元种植结构。继续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科技进步。加快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集约型、规模化高效农牧业产业带。着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保证农牧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大力发展具有我区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业,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以草原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主题,尽快开发出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使旅游业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等服务业,改造、提升和扩大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非义务教育、文体娱乐、市政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镇化,对促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有效需求和社会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从我区区域经济的特点出发,要突出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扩大城市人口和建成区规模,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进一步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能力。依托现有旗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中心镇,积极发展小城镇,使其成为“生态移民”、移民扶贫开发和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城镇发展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逐步形成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城镇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行城镇建设和运营市场化。改革城镇管理体制,破除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加快城镇产业发展,扩大城镇经济规模。
        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充分利用地缘关系,积极参与国内邻近各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协作和分工。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构筑若干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优势区域,实现局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从旗县情实际出发,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抓好县城的扩容提质,提高旗县所在地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旗县综合经济实力。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鼓励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法人参股、中外合资、减持国有股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搞好承包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和法制化建设,积极探索土地、草牧场流转制度。培育和壮大各种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认真搞好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农、牧、林、渔场的改革。要高度重视现代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开放的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广辟财源,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计划、财税、金融等手段,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适应对外开放新阶段的要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使内蒙古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的重要指示,依托“欧亚大陆桥”,加快口岸建设,构建我国向北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积极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把利用外资与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吸引国外投资者扩大投资,尤其要注意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积极培育和扶持优质产品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主动接受邻近各大城市的辐射。抓住北京申奥成功的机遇,加强与北京市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下大气力整治和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以良好的形象增强开放引进的吸引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我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五)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紧紧围绕推进农牧业科技革命、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项目,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把加快推进信息化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全面创新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步伐。积极发展具有我区优势的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信息服务业。
        (六)以全面进入小康为目标,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生活。通过调整结构、产业化经营,推动农牧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实现农牧民增收。继续加强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以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小康住房工程”为重点,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步伐。广开就业门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规模,为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推行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城镇扶困工作,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教育活动,使全区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责任感,树立新世纪内蒙古人的新形象。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是动力,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深化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与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快培养自治区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贯彻“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人才政策,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机制,营造以市场为导向的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充分挖掘区内人才资源潜力,切实用好区内现有人才。积极做好引智工作,以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参与我区开发建设。
        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内蒙古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独特的优秀民族艺术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特别是要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和发展。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生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催人奋进的精神产品,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文艺、影视作品,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名家。精心设计和组织好重大地区性文化节、艺术节,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以文化艺术的知名品牌,扩大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增强我区旅游景点、经贸活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把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积极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丰富和活跃全社会的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培育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加大政府投入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搞好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高起点的标志性文化载体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增强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切实抓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执法部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为载体,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优化投资环境相结合,文明村镇建设要与农牧民强志增智、脱贫致富达小康相结合,文明行业建设要与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途径。
        五、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职权,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积极推进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自治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加强党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坚决克服违背民主原则的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贯彻实施自治法的自治条例和相关法规,用好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要把加快经济建设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特别是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牧区、“三少”民族自治旗及其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尽快使他们脱贫致富。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确保司法公正。按照国家“四五”普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司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法制尊严。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调整社会关系,积极探索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信访工作。继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民主专政职能。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反对伪科学,依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各种扰乱、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信用。关心和重视国防建设,搞好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切实维护边疆稳定。
       
    六、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键在于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课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始终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特别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切实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下功夫学习当代经济、法律、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抵御各种风险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解决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全区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自觉站在时代的前列,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率。进一步冲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思想障碍,发扬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精神,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到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上来。
        (二)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贤用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真正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拓宽用人视野,广开用人渠道。进一步扩大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逐步实行盟市、旗县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无记名投票表决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和方法,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推荐、考察、决定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积极探索从制度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把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战略任务,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步伐。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工作。注意选拔熟悉工业经济、对外经贸、科技、金融等方面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管理现代经济能力的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好离退休老干部。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要配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把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与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切实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体制,更好地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创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苏木乡镇党委和嘎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城市街道、社区和民间组织党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党组织的工作领域。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使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在各条战线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标准,把好入口关,真正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以“民事未妥、寝食难安”的精神勤政为民。要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特别要深入条件艰苦和群众困难多的地方,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要始终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真正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从健全、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集中精力研究重大问题,抓好工作落实。坚决取消一切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改进领导作风、工作作风与改进领导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驾驭全局、领导各项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廉洁从政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干部人事、财政管理、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制度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严格执纪执法,重点查处发生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决不姑息养奸。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的严肃性。要把反腐败斗争作为系统工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力度,有关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二十世纪内蒙古各族人民创造了宏伟的业绩,新的世纪一定能够再创辉煌。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扎实苦干,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胜利完成这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