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7卷  /  教育

2007卷

  •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白布和
        党委副书记:白长明
       【概况】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人民政府主办,原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于2000年7月合并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着为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师资和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内蒙古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新疆、青海、云南、西藏等兄弟省区和党中央有关单位培养了2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蒙古族人才的摇篮”,先后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学校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1 600多万元;现有纸质图书18万册,电子图书18万册,期刊1 000余种,电子阅览室和图书检索系统已建设完毕。校园网络连通教学与管理服务区。设有新闻系、语言文学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美术系、音乐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数理系、政法系、体育系和马列教研部、蒙古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所、草原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38个专业。
        2006年,学校教职工共有448人,专任教师32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92人,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66人。专任教师中入选自治区“111人才工程”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在校生达4 600人。
       【教学改革】学校在加大相关专业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新增设了幼儿艺术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思想政治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人物形象设计、影视动画等7个专业。“主持与播音”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马头琴”和“新闻采访与写作”两门课程被评为区级精品课程。共编写出版了10部具有较高水平,适应性较强的蒙语授课使用教材。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不断强化教学检查力度,增强教师从严执教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充实教学督导队伍,深入各系随堂听课,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或解决,使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全面好转。
       【教学实践】经过多方努力,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学校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报名培训机构”。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举办了6期培训班,共有381名学生报名参加了三级、四级、五级秘书、四五级公关员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合作,在自治区建立软件工程师培训考试点,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章制度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日常管理为主线,深入学生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风明显好转的同时,对原有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先后选派3名同志参加了全国和自治区举办的政治辅导员培训班,成功举办全校政治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及辅导员工作研讨会,组织各系党团总支书记到区内外实地考察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使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
       【招生就业指导工作】为保障生源质量,学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媒体、报刊和学校网页上广泛宣传学校招生信息,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经过考核共发放了303份艺术类合格通知书,共录取新生1 600多名,其中90%的新生都是第一志愿录取。积极与国内外有关用人单位联系,邀请进校招聘;共有18名同学入选 “三支一扶”选拔考试。此外,学校选派专人赴各盟市旗县,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使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教育厅规定的40%的目标。 
       【对贫困生资助】通过“爱心超市”助贫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支持力度。另外,学校积极疏通各方面关系,对293名特困生发放40万元国家助学奖学金;为40名特困生争取到自治区教育厅和移动公司4.8万元特困补助;共有13名学生受到“王冠川”助学金的资助。通过多方争取,从开发银行为108名特困生争取到59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从学生生源地争得105名特困生共计46万多元的财政贴息助学贷款。
       【科研工作】经过多方争取,学校于上年申请的3项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和科研课题先后获准立项。顺利结题《蒙古文书法发展史研究》、《蒙古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哈撒尔研究》等6项科研课题。组织申报的6部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社会科学奖论文中,有4部获得首届优秀成果三等奖。成功举办《蒙古文书法发展史》首发式、《蒙古文数据库建设》前期成果研讨会、《蒙古秘史》回鹘蒙古文书法还原作品研讨会和“哈斯朝鲁书画展”(与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举办)等学术科研活动。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待聘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相关待遇的暂行规定》。按照学校有关教师及干部聘任办法,完成教职工第二轮聘任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学校还制定出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行政和教辅岗位津贴标准调整方案(修订)》、《关于教师讲课费标准的实施办法(修订)》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人员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使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走向正规和完善。杭盖集团在工商、税务等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规范化运作,对集团下属有创收能力的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收责任目标,以创收任务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为依据,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和奖惩,在加强对各部门管理的同时,也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面向师生全方位服务的意识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为集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安全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教育,学校先后邀请了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安全教育讲座,受教育学生达2 000多人,面向新生先后安排6场专题安全教育讲座,播放6次安全警示片,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投入46万余元,用于安装校园重点区域的监控器和创建“校园110”等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动“还校园于平安,立校园于和谐”奋斗目标的实现。组织成立学生校卫队,并加强周末值班巡逻,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今年学校又一次被评为自治区高校工委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荣誉】3月17日,学校与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和额尔登特市马尔古特学院分别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4月6日,学校接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果,结果为良好;4月21日,校团委举办了“蒙牛酸酸乳”杯校园歌手大赛,苏和巴特尔和巴达荣贵同学分别夺得专业和非专业组冠军。政法系的其米克、新闻系的巴达荣贵同学被评为2006年度蒙牛酸酸乳和绿色心情校园形象代言人;4月28日,在驻呼高校校园歌手大赛中,学校选手巴格桑和巴达荣贵同学分别荣获冠军和季军4月28日,学校科研处包·赛吉拉夫教授喜获第二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4月28日,学校经管系常志君同学被评为全区第六届 “十佳大学生”;5月27日,校学联体育部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校园吉尼斯大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了40名冠军得主和9名破纪录者;学校外语系乌日古木勒和萨如拉同学在2006年“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内蒙古赛区)比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科研处包赛吉拉夫教授被评选为2006年全区意识形态部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6月10日,学校2004级新闻系主持与播音专业班学生阿丽玛荣获了“元上都”杯八省区第二届蒙古语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大奖赛的冠军, 2003级主持与播音班巴达玛其其格等5位同学获得优秀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2006年,“主持与播音”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马头琴”和“新闻采访与写作”两门课程被评为区级精品课程。
                                                                                                            (吴丽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白布和
        党委副书记:白长明
       【概况】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内蒙古人民政府主办,原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于2000年7月合并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着为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师资和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内蒙古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新疆、青海、云南、西藏等兄弟省区和党中央有关单位培养了2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蒙古族人才的摇篮”,先后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学校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1 600多万元;现有纸质图书18万册,电子图书18万册,期刊1 000余种,电子阅览室和图书检索系统已建设完毕。校园网络连通教学与管理服务区。设有新闻系、语言文学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美术系、音乐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数理系、政法系、体育系和马列教研部、蒙古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所、草原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38个专业。
        2006年,学校教职工共有448人,专任教师32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92人,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66人。专任教师中入选自治区“111人才工程”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在校生达4 600人。
       【教学改革】学校在加大相关专业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新增设了幼儿艺术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思想政治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人物形象设计、影视动画等7个专业。“主持与播音”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马头琴”和“新闻采访与写作”两门课程被评为区级精品课程。共编写出版了10部具有较高水平,适应性较强的蒙语授课使用教材。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不断强化教学检查力度,增强教师从严执教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充实教学督导队伍,深入各系随堂听课,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或解决,使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全面好转。
       【教学实践】经过多方努力,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学校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报名培训机构”。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举办了6期培训班,共有381名学生报名参加了三级、四级、五级秘书、四五级公关员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合作,在自治区建立软件工程师培训考试点,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章制度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日常管理为主线,深入学生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风明显好转的同时,对原有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先后选派3名同志参加了全国和自治区举办的政治辅导员培训班,成功举办全校政治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及辅导员工作研讨会,组织各系党团总支书记到区内外实地考察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使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
       【招生就业指导工作】为保障生源质量,学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媒体、报刊和学校网页上广泛宣传学校招生信息,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经过考核共发放了303份艺术类合格通知书,共录取新生1 600多名,其中90%的新生都是第一志愿录取。积极与国内外有关用人单位联系,邀请进校招聘;共有18名同学入选 “三支一扶”选拔考试。此外,学校选派专人赴各盟市旗县,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使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教育厅规定的40%的目标。 
       【对贫困生资助】通过“爱心超市”助贫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支持力度。另外,学校积极疏通各方面关系,对293名特困生发放40万元国家助学奖学金;为40名特困生争取到自治区教育厅和移动公司4.8万元特困补助;共有13名学生受到“王冠川”助学金的资助。通过多方争取,从开发银行为108名特困生争取到59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从学生生源地争得105名特困生共计46万多元的财政贴息助学贷款。
       【科研工作】经过多方争取,学校于上年申请的3项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和科研课题先后获准立项。顺利结题《蒙古文书法发展史研究》、《蒙古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哈撒尔研究》等6项科研课题。组织申报的6部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社会科学奖论文中,有4部获得首届优秀成果三等奖。成功举办《蒙古文书法发展史》首发式、《蒙古文数据库建设》前期成果研讨会、《蒙古秘史》回鹘蒙古文书法还原作品研讨会和“哈斯朝鲁书画展”(与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举办)等学术科研活动。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待聘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相关待遇的暂行规定》。按照学校有关教师及干部聘任办法,完成教职工第二轮聘任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学校还制定出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行政和教辅岗位津贴标准调整方案(修订)》、《关于教师讲课费标准的实施办法(修订)》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人员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使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走向正规和完善。杭盖集团在工商、税务等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规范化运作,对集团下属有创收能力的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收责任目标,以创收任务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为依据,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和奖惩,在加强对各部门管理的同时,也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面向师生全方位服务的意识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为集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安全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教育,学校先后邀请了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安全教育讲座,受教育学生达2 000多人,面向新生先后安排6场专题安全教育讲座,播放6次安全警示片,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投入46万余元,用于安装校园重点区域的监控器和创建“校园110”等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动“还校园于平安,立校园于和谐”奋斗目标的实现。组织成立学生校卫队,并加强周末值班巡逻,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今年学校又一次被评为自治区高校工委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荣誉】3月17日,学校与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和额尔登特市马尔古特学院分别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4月6日,学校接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果,结果为良好;4月21日,校团委举办了“蒙牛酸酸乳”杯校园歌手大赛,苏和巴特尔和巴达荣贵同学分别夺得专业和非专业组冠军。政法系的其米克、新闻系的巴达荣贵同学被评为2006年度蒙牛酸酸乳和绿色心情校园形象代言人;4月28日,在驻呼高校校园歌手大赛中,学校选手巴格桑和巴达荣贵同学分别荣获冠军和季军4月28日,学校科研处包·赛吉拉夫教授喜获第二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4月28日,学校经管系常志君同学被评为全区第六届 “十佳大学生”;5月27日,校学联体育部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校园吉尼斯大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了40名冠军得主和9名破纪录者;学校外语系乌日古木勒和萨如拉同学在2006年“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内蒙古赛区)比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科研处包赛吉拉夫教授被评选为2006年全区意识形态部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6月10日,学校2004级新闻系主持与播音专业班学生阿丽玛荣获了“元上都”杯八省区第二届蒙古语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大奖赛的冠军, 2003级主持与播音班巴达玛其其格等5位同学获得优秀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2006年,“主持与播音”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马头琴”和“新闻采访与写作”两门课程被评为区级精品课程。
                                                                                                            (吴丽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