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海南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白彦(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奇才(蒙古族) 
        区长:宋晓春(7月离任) 
        政协主席:王培林 
        武装部长:钱绍福 
        政委:李永中 
        【概况】海南区位于乌海市区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15′~39°32′,东经106°40′~107°09′。东连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陶乐县毗邻,北与海勃湾区相接。区域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 004.95平方公里,占乌海市总面积的57.29%。全区辖巴音陶亥、拉僧庙、公乌素三镇和拉僧仲、西卓子山两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全区常住人口94 753人,其中男性49 465人,女性45 288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00。人口密度为94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有蒙古、回、满、达斡尔、锡伯等19个民族,共6 028人。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95 933万元,财政收入36 935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收入分别达11 675元和5 3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9.9%。 
        【农业】全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3 86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实现4 318万元,牧业产值实现8 047万元,林业产值实现1 483万元,渔业产值实现19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8 320万元,其中农业完成1 900万元,牧业完成5 515万元,林业完成890万元,渔业完成15万元。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 83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 18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 445亩,蔬菜播种面积5 175亩,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3 030亩。全区果园种植面积6 570亩,当年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 344亩,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 225亩,葡萄年产量达1 900吨。牧业年度家畜总存栏80 428头(只),其中羊存栏62 332只,大牲畜存栏3 064头,生猪存栏15 032头。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9 539万元,同比增长1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42%。境内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69家,工业增加值完成272 193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轻工业完成666.8万元,同比增长1.9%,重工业完成271 526.2万元,同比增长18.9%。 
        2006年,相继建成投产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一期100万吨捣固焦、15万吨煤焦油,双磊化工公司1.3万吨氯化石蜡,东能煤化公司10万吨无水煤焦油,蒙鑫煤焦公司80万吨重介洗煤等项目。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二期2×96万吨捣固焦、2×2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华资180万洗煤、96万吨捣固焦、120万吨原煤开采,乌海化工公司一期15万吨PVC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07亿元,完成拆迁面积8.3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4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网5 700米;拉黄线海南城区段公路立交桥建成通车;新修改造公乌素镇、拉僧庙镇给排水管网5 180米。建成巴音陶亥汽车站,巴音陶亥镇和拉僧庙镇被确定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环境保护】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企业污控设施运行监管,生产规模2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全面完成,全区51台矿热炉实现达标排放。淘汰关停“五小”企业91户,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 77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 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0%;第二产业完成148 75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5%,其中自治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 79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31 9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10 0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5%。 
        【科技】全区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个,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个,完成金宇硅业引进4N高纯硅太阳能电池衬底项目炉体改造,该项目被自治区科技厅列为特色产业化基地。开通“96048”科技信息服务热线,开辟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渠道。投资20余万元,对区政府局域网进行改造,加强了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全区有基层科技人员4 220人,其中初级职称1 974人,中级职称1 824人,高级职称422人。 
        【教育】投资357万元,配置一批教学器材,启动了区中学扩建工程;巴音陶亥中学教学楼投入使用;顺利通过自治区“两基”工作复检验收。认真落实农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春秋两季享受“两免一补”学生分别为1 418人和1 594人,减免、补贴各项费用53万元。2006年,全区有中小学23所,在校学生1 264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141人,教职工25人,有专任教师22人;初中8所(含3所九年义务制学校),在校学生3 852人(不含小学生数),教职工482人,有专任教师32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8 655人(含3所九年义务制学校小学生数),教职工765人,有专任教师611人。 
        【卫生】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禽流感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等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疫情信息通报、疫情监测、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保证了全区无重大疫情发生。全区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参合人数15 365人,筹集资金153 650万元,区改配套307 300元,为参合居民报销补偿金额254 687.38元。组织培训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致病禽流感防治知识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工作。对全区106家大中型餐饮业进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监督合格率大于80%,保证了全区食品卫生安全。 
        全区现有医疗机构70个,其中二级乙等医疗1所,二级丙等医院1所,一级甲等医院1所,卫生院3所,医务室1所,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防疫站1个,卫生所28所,个体诊所33所,共有病床376张,医务人员321人。 
        【社会保障】全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1 586人,其中私营企业参保2 496人,个体参保1 304人。有退休职工1 706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1 083万元;参加医疗保险10 165人,其中私营企业参保1 163人,个体参保184人;参加工伤保险9 283人;参加生育保险4 80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 000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95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805万元。享受城镇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10 222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 258万元,发放抚恤安置资金658 640元,发放救灾资金154万元。 
        【自然灾害】7月15日,海南区巴音陶亥地区遭受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雨灾害,降雨量达100毫米左右,23个村庄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居民达1.2万人。 
        【劳动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 61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 509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72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之内。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603人,城镇新就业人员参加培训2 807人,农牧民转移培训602人。失业保险费核定额594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9.5万元,清理失业保险欠费51万元,实现失业人员动态管理100人。发展社区实体30家,安置从业人员92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个。

    (李建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海南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白彦(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奇才(蒙古族) 
        区长:宋晓春(7月离任) 
        政协主席:王培林 
        武装部长:钱绍福 
        政委:李永中 
        【概况】海南区位于乌海市区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15′~39°32′,东经106°40′~107°09′。东连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陶乐县毗邻,北与海勃湾区相接。区域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 004.95平方公里,占乌海市总面积的57.29%。全区辖巴音陶亥、拉僧庙、公乌素三镇和拉僧仲、西卓子山两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全区常住人口94 753人,其中男性49 465人,女性45 288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00。人口密度为94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有蒙古、回、满、达斡尔、锡伯等19个民族,共6 028人。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95 933万元,财政收入36 935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收入分别达11 675元和5 3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9.9%。 
        【农业】全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3 86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实现4 318万元,牧业产值实现8 047万元,林业产值实现1 483万元,渔业产值实现19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8 320万元,其中农业完成1 900万元,牧业完成5 515万元,林业完成890万元,渔业完成15万元。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 83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 18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 445亩,蔬菜播种面积5 175亩,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3 030亩。全区果园种植面积6 570亩,当年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 344亩,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 225亩,葡萄年产量达1 900吨。牧业年度家畜总存栏80 428头(只),其中羊存栏62 332只,大牲畜存栏3 064头,生猪存栏15 032头。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9 539万元,同比增长1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42%。境内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69家,工业增加值完成272 193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轻工业完成666.8万元,同比增长1.9%,重工业完成271 526.2万元,同比增长18.9%。 
        2006年,相继建成投产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一期100万吨捣固焦、15万吨煤焦油,双磊化工公司1.3万吨氯化石蜡,东能煤化公司10万吨无水煤焦油,蒙鑫煤焦公司80万吨重介洗煤等项目。神华乌海煤焦化公司二期2×96万吨捣固焦、2×2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华资180万洗煤、96万吨捣固焦、120万吨原煤开采,乌海化工公司一期15万吨PVC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07亿元,完成拆迁面积8.3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4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网5 700米;拉黄线海南城区段公路立交桥建成通车;新修改造公乌素镇、拉僧庙镇给排水管网5 180米。建成巴音陶亥汽车站,巴音陶亥镇和拉僧庙镇被确定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环境保护】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企业污控设施运行监管,生产规模2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全面完成,全区51台矿热炉实现达标排放。淘汰关停“五小”企业91户,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 77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 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0%;第二产业完成148 75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5%,其中自治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 79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31 9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10 0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5%。 
        【科技】全区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个,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个,完成金宇硅业引进4N高纯硅太阳能电池衬底项目炉体改造,该项目被自治区科技厅列为特色产业化基地。开通“96048”科技信息服务热线,开辟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渠道。投资20余万元,对区政府局域网进行改造,加强了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全区有基层科技人员4 220人,其中初级职称1 974人,中级职称1 824人,高级职称422人。 
        【教育】投资357万元,配置一批教学器材,启动了区中学扩建工程;巴音陶亥中学教学楼投入使用;顺利通过自治区“两基”工作复检验收。认真落实农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春秋两季享受“两免一补”学生分别为1 418人和1 594人,减免、补贴各项费用53万元。2006年,全区有中小学23所,在校学生1 264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141人,教职工25人,有专任教师22人;初中8所(含3所九年义务制学校),在校学生3 852人(不含小学生数),教职工482人,有专任教师32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8 655人(含3所九年义务制学校小学生数),教职工765人,有专任教师611人。 
        【卫生】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禽流感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等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疫情信息通报、疫情监测、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保证了全区无重大疫情发生。全区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参合人数15 365人,筹集资金153 650万元,区改配套307 300元,为参合居民报销补偿金额254 687.38元。组织培训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致病禽流感防治知识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筛查工作。对全区106家大中型餐饮业进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监督合格率大于80%,保证了全区食品卫生安全。 
        全区现有医疗机构70个,其中二级乙等医疗1所,二级丙等医院1所,一级甲等医院1所,卫生院3所,医务室1所,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防疫站1个,卫生所28所,个体诊所33所,共有病床376张,医务人员321人。 
        【社会保障】全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1 586人,其中私营企业参保2 496人,个体参保1 304人。有退休职工1 706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1 083万元;参加医疗保险10 165人,其中私营企业参保1 163人,个体参保184人;参加工伤保险9 283人;参加生育保险4 80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8 000人,享受失业保险人数95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805万元。享受城镇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10 222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 258万元,发放抚恤安置资金658 640元,发放救灾资金154万元。 
        【自然灾害】7月15日,海南区巴音陶亥地区遭受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雨灾害,降雨量达100毫米左右,23个村庄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居民达1.2万人。 
        【劳动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 61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 509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72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之内。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603人,城镇新就业人员参加培训2 807人,农牧民转移培训602人。失业保险费核定额594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9.5万元,清理失业保险欠费51万元,实现失业人员动态管理100人。发展社区实体30家,安置从业人员92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个。

    (李建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