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农牧业
  •    【综述】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29.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1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6.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83万公顷。粮食总产达1 704.94万吨,比上年增产42.79万吨,连续三年实现双增;亩产达509.5斤,较上年增加2.8斤。油料、蔬菜产量分别116.84万吨、1 174.44万吨;订单农业达2 05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8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0万亩。
    2006年全区农牧业增加值达641.72亿元,同比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342元左右,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在全国各省市区农牧民收入的排序上升至第16位,上升了1位,连续四年在西部省市区第一。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厅长:陶克(蒙古族)
        副厅长:高云平 赵存发 纪大才(女) 周文毅  赵存才  翟琇
        纪检组长:李桂兰(女)
        副巡视员:石先勇  扎木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共设行政编制114人,单列编2人,实有人数114人,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经济合作处、科技教育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处、草原处(饲料工作办公室、草原防火办公室)、兽医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局、渔业局(自治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15个职能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及派驻纪检组、监察室。
       【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结构中,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为44.87%。畜牧业内部结构中,农区畜牧业牲畜头数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上升到70%。种植业结构中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作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达52.6%,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1 051.47万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70%。同比增长16.5%;牲畜总增5 709.62万头(只),增长10.5%,牲畜总增率达53.8%。创历史新高。全年肉类、牛奶、禽蛋、绵羊毛、山羊绒、水产品产量分别达257万吨、880.45万吨、50万吨、9.8万吨、6 792吨和8.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8%、27.4%、8.3%、3.4%、7.4%和4.8%。奶牛、羊总数及牛奶、羊绒、羊肉、半细羊毛等特色产品产量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区无公害农蓄水产品认证企业达327家,产品数达到907个,产量达877万吨,年销售额达63.7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数达134家,产品数达507个,产量达286.3万吨,年销售量达245.3万吨,年销售额达69.2亿元,年出口额达2.1亿元;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总数达31家,产品数达173个,实物总量达15.03万吨,年销售额2.5亿元,年出口额达8 700万元,认证面积434万亩。
       【动物防疫】全区以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以防控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全面提升了动物疫病免疫、疫情处置、检疫和防治水平。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共预防家畜2.9亿头只次,预防家禽2.1亿羽次,其中口蹄疫免疫1.4亿头只口次,禽流感免疫1.2亿羽次,免疫密度均达100%。
       【农牧业科技】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推进,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完成了1 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达4.23亿元。在15个旗县143个嘎查村开展了沼气建设,受益农牧户达1.7万户。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
       【农村牧区政策落实】全区各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草原“双权一制”、减轻农牧民负担等党在农村牧区基本政策落实的同时,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区共兑现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54亿元,给农牧民带来很大实惠。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确定了100个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嘎查村,基本覆盖以农牧业为主的旗县区和农垦企业,指导完成全部12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嘎查村规划。选择牧区、农区、城镇郊区3个不同类型的嘎查村,申报了农业部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百嘎查村调研”,提出“五个始终”即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全局,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和基本政策不动摇,始终把解决好农牧民的实际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切入点,始终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五个坚持”即坚持主导产业强嘎查村,坚持科技人才兴嘎查村,坚持生态家园建嘎查村,坚持龙头企业帮嘎查村,坚持支部组织带嘎查村。
       【科技文化下乡活动】通过送科技下乡、送法下乡、建立110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等活动,把农牧民、农牧业急需的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突出抓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昆都冷嘎查的定点帮扶工作。在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生态能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共打井60眼,开发水浇地5 000亩;引进5只种公羊,建立了70处流动畜群。引导昆都冷嘎查1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共投入421.39万元。积极开展了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滨河路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安排落实了资金25万元,建立起160平方米的集办公室、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微机室、居民教育中心“五室一中心”的固定办公场所,捐赠2台电脑、1台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改善社区办公条件。赠送价值4 000余元的图书、报刊450余册,法律法规音像资料8套以及一大批文体活动器材。
                                                                                                     (黄伟 马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
  •    【综述】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29.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1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6.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83万公顷。粮食总产达1 704.94万吨,比上年增产42.79万吨,连续三年实现双增;亩产达509.5斤,较上年增加2.8斤。油料、蔬菜产量分别116.84万吨、1 174.44万吨;订单农业达2 05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8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0万亩。
    2006年全区农牧业增加值达641.72亿元,同比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342元左右,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在全国各省市区农牧民收入的排序上升至第16位,上升了1位,连续四年在西部省市区第一。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厅长:陶克(蒙古族)
        副厅长:高云平 赵存发 纪大才(女) 周文毅  赵存才  翟琇
        纪检组长:李桂兰(女)
        副巡视员:石先勇  扎木苏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共设行政编制114人,单列编2人,实有人数114人,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经济合作处、科技教育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处、草原处(饲料工作办公室、草原防火办公室)、兽医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局、渔业局(自治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15个职能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及派驻纪检组、监察室。
       【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结构中,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为44.87%。畜牧业内部结构中,农区畜牧业牲畜头数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比重上升到70%。种植业结构中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作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达52.6%,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
       【畜牧业发展】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1 051.47万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70%。同比增长16.5%;牲畜总增5 709.62万头(只),增长10.5%,牲畜总增率达53.8%。创历史新高。全年肉类、牛奶、禽蛋、绵羊毛、山羊绒、水产品产量分别达257万吨、880.45万吨、50万吨、9.8万吨、6 792吨和8.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8%、27.4%、8.3%、3.4%、7.4%和4.8%。奶牛、羊总数及牛奶、羊绒、羊肉、半细羊毛等特色产品产量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区无公害农蓄水产品认证企业达327家,产品数达到907个,产量达877万吨,年销售额达63.7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数达134家,产品数达507个,产量达286.3万吨,年销售量达245.3万吨,年销售额达69.2亿元,年出口额达2.1亿元;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总数达31家,产品数达173个,实物总量达15.03万吨,年销售额2.5亿元,年出口额达8 700万元,认证面积434万亩。
       【动物防疫】全区以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以防控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全面提升了动物疫病免疫、疫情处置、检疫和防治水平。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共预防家畜2.9亿头只次,预防家禽2.1亿羽次,其中口蹄疫免疫1.4亿头只口次,禽流感免疫1.2亿羽次,免疫密度均达100%。
       【农牧业科技】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推进,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完成了1 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达4.23亿元。在15个旗县143个嘎查村开展了沼气建设,受益农牧户达1.7万户。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
       【农村牧区政策落实】全区各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草原“双权一制”、减轻农牧民负担等党在农村牧区基本政策落实的同时,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区共兑现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54亿元,给农牧民带来很大实惠。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确定了100个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嘎查村,基本覆盖以农牧业为主的旗县区和农垦企业,指导完成全部12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嘎查村规划。选择牧区、农区、城镇郊区3个不同类型的嘎查村,申报了农业部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百嘎查村调研”,提出“五个始终”即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全局,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和基本政策不动摇,始终把解决好农牧民的实际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切入点,始终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五个坚持”即坚持主导产业强嘎查村,坚持科技人才兴嘎查村,坚持生态家园建嘎查村,坚持龙头企业帮嘎查村,坚持支部组织带嘎查村。
       【科技文化下乡活动】通过送科技下乡、送法下乡、建立110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等活动,把农牧民、农牧业急需的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突出抓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昆都冷嘎查的定点帮扶工作。在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生态能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共打井60眼,开发水浇地5 000亩;引进5只种公羊,建立了70处流动畜群。引导昆都冷嘎查1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共投入421.39万元。积极开展了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滨河路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安排落实了资金25万元,建立起160平方米的集办公室、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微机室、居民教育中心“五室一中心”的固定办公场所,捐赠2台电脑、1台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改善社区办公条件。赠送价值4 000余元的图书、报刊450余册,法律法规音像资料8套以及一大批文体活动器材。
                                                                                                     (黄伟 马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