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乌兰察布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委 
        书记:吴永新(蒙古族) 
        副书记: ***(10月离任)李万忠(10月任职)白和平(蒙古族7月离任)吴来贵  
        常委:陈国文(蒙古族)艾丽华(女蒙古族)赵恩虎(10月离任) 刘俊(蒙古族)王继兴(10月离任)李建国(4月离任)王军朴 张志强 云淮(蒙古族10月任职)罗虎在(10月任职)李建平(10月任职) 
        人大 
        主任:吴永新(蒙古族) 
        副主任:王全章 金二毛(蒙古族)王世明 刘珍 曹二忠 陈建堂 
        政府 
        市长: ***(10月离任)李万忠(10月任职) 
        副市长:李建国(4月离任)王军朴王忠武泉(蒙古族) 王建国 李雅(女)赵永华(蒙古族)张晓兵(4月任职) 
        政协 
        主席:帅志凯 
        副主席:伊子华(蒙古族)郜丰平傅炯希日夫(蒙古族)郭玉胜 *** 石良先 李一飞 袁金莲(女藏族)曹兴 
        纪检委 
        书记:吴来贵(10月离任)艾丽华(女蒙古族10月任职) 
        政法委 
        书记:赵恩虎(10月离任)刘俊(蒙古族10月任职) 
        法院 
        院长:唐谦 
        检察院 
        检察长:王根和 
        公安局 
        局长:郝光东(蒙古族) 
        军分区 
        司令员:陈国文(蒙古族) 
        政委:李贵俊 
        副司令员:利格当(蒙古族5月离任)赵海斌 李凤玲(5月任职)侯兆生(5月任职) 
        参谋长:李凤玲(5月离任)张英奎(5月任职) 
        政治部主任:皇甫建(9月离任)秦明(9月任职) 
        【概况】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10′~43°28′,东经110°26′~114°49′之间。乌兰察布系蒙古语,意为红色山的两翼高地。面积54 492平方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约110公里,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毗连;东临河北省康保、尚义、怀安县;南与山西省大同、新荣、阳高、天镇、左云、右玉等市县区为邻;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和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相接,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人。 
        2006年,全市总人口为2 781 629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73 092人,占总人口的2.63%;汉族人口2 684 303人,占总人口的96.5%;其他民族24 234人,占总人口的0.87%。 
        乌兰察布市为地级建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集宁区,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40公里,距首都北京350公里。2006年,乌兰察布市下辖集宁区、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凉城县、卓资县、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共1区1市4旗5县。置有苏木8个,乡23个,镇49个,街道办事处13个;有嘎查村民委员会1 458个,其中嘎查59个,村民委员会1 311个,居民委员会88个。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5.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3.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24.27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97.31亿元,增长15.9%。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40.1∶35.9调整为22.3∶43.6∶34.1,人均年生产总值13 206元/人,比上年提高了2 614元,增长17.6%。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3.5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9.0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1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05.84万吨,比上年增产17.17万吨,增长19.36%。其中:玉米产量达37.62万吨,比上年增长5.76%;薯类产量达30.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7.52%;油料产量达4.91万吨,比上年增长79.8%;蔬菜产量达173.66万吨,比上年增长13.43%。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 0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 
        【林业】2006年,活立木总蓄积量6 321 85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1.83%。有自然保护区9个(自治区级3个)。已发现分布或栖息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7种,二级野生动物19种,三级野生动物31种。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2.63万亩,封山育林54.2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35万株,零星四旁植树566万株,育苗14 950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1.73万亩,其中,防护林建设12.63万亩,封山育林49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5.24万亩。完成节水、抗旱造林系列技术21.38万亩,封育区育林技术应用32.5万亩,“两行一带”造林技术模式2.5万亩,容器苗造林2.92万亩,适宜树种推广3.1万亩,天然灌木围封改选示范林0.1万亩。同时,果桑引种驯化试验推广项目通过初验。全市发生各类有害生物76.92万亩,严重发生面积15.3万亩,成灾率11.3‰。完成防治面积29.53万亩。 
        【畜牧业】6月末,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878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54%,牧业年度牲畜总增834万头(只),增长6%,牲畜总增率97.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854.5万头(只),比重为97.3%,比上年提高了2.91个百分点。牲畜出栏头数明显加快,全年牲畜出栏(日历年度)1 047.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1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2.66万吨,增长13.84%;牛奶产量90.32万吨,增长19.76%;山羊绒产量85吨,下降11.46%;禽蛋产量1.99万吨,增长8.15%。 
        【农牧业机械】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机耕地面积达46.67万公顷,机电井数量773眼,增长15%,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5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4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5.6万吨,增长6.3%。 
        【工业】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97.2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5亿元,增长34.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79 223万元,增长45.6%;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5 164万元,增长1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67 587万元,增长4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7 168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6 225万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27 978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2.2%和35.7%。 
        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6.7,比上年提高27.1点,实现利润总额21 73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 344万元。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4.08%,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0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8.29万平方米,增长21.97%,竣工房屋面积120.3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5.1亿元,同比增长7.2%,城镇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2亿元(不含岱电二期26.38亿元和新丰热电厂8.5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4.0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11.4亿元,下降4.23%;城乡个人投资29.55亿元,增长71.2%;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71.35亿元,同比下降6.49%。房地产开发投资15.5亿元,增长219.5%。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5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6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工业投资114.5亿元,同比下降6.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8.24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年投资重点继续向生态、基础设施、电力、煤气及水利和工业化方面转变,规模以上投资中,用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林牧渔业投资8.44亿元,增长52.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1.13亿元,下降4.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33.64亿元,下降0.44%,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33.48亿元,下降0.92%。 
        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51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3.3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6.2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3.0%。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装机容量106万千瓦,水泥20万吨,城镇住宅施工面积261.49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111.9万平方米,增长20.56%,商品房竣工面积29.2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7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28.29%和13.47%。 
        【国内贸易】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增长14%;县的零售总额实现38.2亿元,同比增长19.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7亿元,同比增长12.1%;批发零售额贸易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13.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增长26.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3.5亿元,增长35.1%。 
        【对外贸易】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 315.2万美元,同比增长93.9%,其中出口总额2 032.9万美元,增长98.2%,进口总额282.3万美元,增长67.7%。全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6 2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24万美元,年末,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32个,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个。 
        【交通邮电】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3 805万吨,增长11.8%,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98 650万吨公里,增长31%,全年公路客运量达1 577万人次,增长10.4%,公路旅客周转量157 430万人公里,增长9.8%。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0 042万元,增长1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网通)23 793.4万元,增长12%;邮政业务总量6 249万元,增长1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3万门,增长1.2%;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9.8万户,增长16.9%;其中,城镇电话用户326 153户;乡村电话用户71 838户;公用电话点15 201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8.6部/百人,增长1.7%。 
        【旅游业】全市旅游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来自三大精品旅游区的项目投资占到全市旅游业总投资的80%以上。其中,凉城环岱海旅游区完成投资4 240万元,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完成投资3 800多万元,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引进天津滨海集团进行资源整合,完成投资3 000万元,兴和县城关镇至苏木山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投资4 000多万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72.4万人次,增长30.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70万人次,增长34.4%,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4万人次,增长14.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69亿元,增长26.1%。 
        【环境保护】全市环保系统职工44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03人。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面积22.56万公顷,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5.8平方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6个,环境污染项目治理投资2 077.6万元,较上年增长25%,年内新建烟尘控制区8个,新建烟尘控制区面积67.67平方公里。 
        【金融保险业】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852 717万元,增长20.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7 366万元,增长34.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 377 333万元,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337 680万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480 841万元,下降11.6%;中长期贷款余额811 679万元,增长47.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 852 721万元,现金支出7 956 560万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入103 839万元。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险收入25 329.5万元,增长12.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7 502万元,增长20.7%;财险保费收入7 827.5万元,下降13.2%。全年保险业务支出9 610.7万元,增长108.5%,其中寿险业务支出5 531万元,增长124.4%;财险业务支出4 079万元,下降0.2%。 
        【财政收支】2006年,财政总收入达296 060万元,同比增长3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67 975万元,增长46.5%,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2 175万元,增长7.7%;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完成111 753万元,增长18.8%。全年财政总支出541 996万元,增长1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3 759万元,同比增长6.3%;农、林、水利气象支出85 973万元,同比增长8.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 362万元,同比增长32.8%。 
        【劳动就业】全市从业人员达119.61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14.3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达88.4万人,劳动就业向多渠道发展。年末,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16.85万人。 
        【科技】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个,拥有各类技术人员37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1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73人,其中少数民族35人。全年用于科研经费支出562万元。 
        【教育】全市拥有普通高中学校10所;在校学生51 331人,较上年增长4.8%;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 630人,少数民族学生中蒙古族学生3 286人;年末,拥有普通初中学校58所,在校学生85 929人,较上年下降3.45%;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 029人,少数民族学生中蒙古族学生3 642人。年末,拥有普通小学295所,在校学生142 157人。 
        【文化】全市拥有艺术事业机构12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座,档案馆13座。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8%;年末,全市拥有电视台1座,千瓦以上电视发射转播台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7.57%。2006年,启动了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组建了38支电影放映队,在73个乡镇苏木、1 267个嘎查行政村巡回放映电影1.4万余场。年内,全市先后有察右前旗、化德县、凉城县、商都县4个旗县被命名为全区先进文化县,化德县白音塔拉乡、丰镇市隆盛庄镇分别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剪纸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全市各级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60 000多人(次),图书流动量达70 000多册(次)。 
        继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环岱海史前聚落遗址群等被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2006年5月25日,察右后旗克里孟城址、四子王旗元代净州路故城和砂井总管府故城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月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乌兰察布市申报的凉城县左卫窑古城等15处古文化、墓葬遗址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全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2处。至2006年末,全市境内共发现各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存1 500余处,各类馆藏文物达3 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件。 
        2006年,挂牌成立“朝霞工程—内蒙古文艺人才培训基地暨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并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先后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和内蒙古电大乌兰察布分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培养高等艺术人才。 
        2006年8月12日,举办了“草原之约—《神舟·家园》中国书画展”,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日本等国书画作品近200幅。 
        地方志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先后编辑出版了《化德县志》、《察哈尔右翼前旗志》、《商都县志》,同年11月,《乌兰察布盟志》被评为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卫生】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6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16个,卫生防疫机构12个,妇幼卫生机构3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人床位4 66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 039人,职业医师、助理医师3 176人。 
        【体育】全市体育健儿在区内重大竞赛中获得奖牌总数98.5枚,比上年增长4.5%,分别是金牌33.5枚,银牌23枚,铜牌42枚。全市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90.5%,全市体育人口达39%。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2006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278.1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3万人,汉族人口268.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57万人,人口出生率12.84‰;死亡人口1.56万人,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7.24‰。抽样调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214.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36万人,乡村人口139.76万人。城镇化率34.73%,较上年33.57%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 441元,比上年增加922元,增长12.3%;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225元,比上年增加356元,增长1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3%;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2.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62万人,全市共有11.8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参加大病统筹。 
        全市拥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130所,床位数达9 211张,收养人数7 382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8.1万元。 
        【存在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高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形成明显反差,特别是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益不相协调;“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及生态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社会低收入群体生活仍很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完成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目标难度较大,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金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兰察布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委 
        书记:吴永新(蒙古族) 
        副书记: ***(10月离任)李万忠(10月任职)白和平(蒙古族7月离任)吴来贵  
        常委:陈国文(蒙古族)艾丽华(女蒙古族)赵恩虎(10月离任) 刘俊(蒙古族)王继兴(10月离任)李建国(4月离任)王军朴 张志强 云淮(蒙古族10月任职)罗虎在(10月任职)李建平(10月任职) 
        人大 
        主任:吴永新(蒙古族) 
        副主任:王全章 金二毛(蒙古族)王世明 刘珍 曹二忠 陈建堂 
        政府 
        市长: ***(10月离任)李万忠(10月任职) 
        副市长:李建国(4月离任)王军朴王忠武泉(蒙古族) 王建国 李雅(女)赵永华(蒙古族)张晓兵(4月任职) 
        政协 
        主席:帅志凯 
        副主席:伊子华(蒙古族)郜丰平傅炯希日夫(蒙古族)郭玉胜 *** 石良先 李一飞 袁金莲(女藏族)曹兴 
        纪检委 
        书记:吴来贵(10月离任)艾丽华(女蒙古族10月任职) 
        政法委 
        书记:赵恩虎(10月离任)刘俊(蒙古族10月任职) 
        法院 
        院长:唐谦 
        检察院 
        检察长:王根和 
        公安局 
        局长:郝光东(蒙古族) 
        军分区 
        司令员:陈国文(蒙古族) 
        政委:李贵俊 
        副司令员:利格当(蒙古族5月离任)赵海斌 李凤玲(5月任职)侯兆生(5月任职) 
        参谋长:李凤玲(5月离任)张英奎(5月任职) 
        政治部主任:皇甫建(9月离任)秦明(9月任职) 
        【概况】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纬40°10′~43°28′,东经110°26′~114°49′之间。乌兰察布系蒙古语,意为红色山的两翼高地。面积54 492平方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约110公里,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毗连;东临河北省康保、尚义、怀安县;南与山西省大同、新荣、阳高、天镇、左云、右玉等市县区为邻;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和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相接,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人。 
        2006年,全市总人口为2 781 629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73 092人,占总人口的2.63%;汉族人口2 684 303人,占总人口的96.5%;其他民族24 234人,占总人口的0.87%。 
        乌兰察布市为地级建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集宁区,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40公里,距首都北京350公里。2006年,乌兰察布市下辖集宁区、丰镇市、四子王旗、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凉城县、卓资县、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共1区1市4旗5县。置有苏木8个,乡23个,镇49个,街道办事处13个;有嘎查村民委员会1 458个,其中嘎查59个,村民委员会1 311个,居民委员会88个。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5.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3.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24.27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97.31亿元,增长15.9%。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40.1∶35.9调整为22.3∶43.6∶34.1,人均年生产总值13 206元/人,比上年提高了2 614元,增长17.6%。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3.5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9.0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1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05.84万吨,比上年增产17.17万吨,增长19.36%。其中:玉米产量达37.62万吨,比上年增长5.76%;薯类产量达30.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7.52%;油料产量达4.91万吨,比上年增长79.8%;蔬菜产量达173.66万吨,比上年增长13.43%。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 0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 
        【林业】2006年,活立木总蓄积量6 321 85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1.83%。有自然保护区9个(自治区级3个)。已发现分布或栖息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7种,二级野生动物19种,三级野生动物31种。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2.63万亩,封山育林54.2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35万株,零星四旁植树566万株,育苗14 950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1.73万亩,其中,防护林建设12.63万亩,封山育林49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5.24万亩。完成节水、抗旱造林系列技术21.38万亩,封育区育林技术应用32.5万亩,“两行一带”造林技术模式2.5万亩,容器苗造林2.92万亩,适宜树种推广3.1万亩,天然灌木围封改选示范林0.1万亩。同时,果桑引种驯化试验推广项目通过初验。全市发生各类有害生物76.92万亩,严重发生面积15.3万亩,成灾率11.3‰。完成防治面积29.53万亩。 
        【畜牧业】6月末,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878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54%,牧业年度牲畜总增834万头(只),增长6%,牲畜总增率97.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854.5万头(只),比重为97.3%,比上年提高了2.91个百分点。牲畜出栏头数明显加快,全年牲畜出栏(日历年度)1 047.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13%。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2.66万吨,增长13.84%;牛奶产量90.32万吨,增长19.76%;山羊绒产量85吨,下降11.46%;禽蛋产量1.99万吨,增长8.15%。 
        【农牧业机械】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机耕地面积达46.67万公顷,机电井数量773眼,增长15%,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5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4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5.6万吨,增长6.3%。 
        【工业】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97.2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5亿元,增长34.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79 223万元,增长45.6%;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5 164万元,增长1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67 587万元,增长4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7 168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6 225万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27 978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2.2%和35.7%。 
        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6.7,比上年提高27.1点,实现利润总额21 73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 344万元。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4.08%,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0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8.29万平方米,增长21.97%,竣工房屋面积120.3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5.1亿元,同比增长7.2%,城镇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2亿元(不含岱电二期26.38亿元和新丰热电厂8.5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4.0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111.4亿元,下降4.23%;城乡个人投资29.55亿元,增长71.2%;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71.35亿元,同比下降6.49%。房地产开发投资15.5亿元,增长219.5%。 
        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5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6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工业投资114.5亿元,同比下降6.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8.24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年投资重点继续向生态、基础设施、电力、煤气及水利和工业化方面转变,规模以上投资中,用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林牧渔业投资8.44亿元,增长52.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1.13亿元,下降4.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33.64亿元,下降0.44%,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33.48亿元,下降0.92%。 
        全年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51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3.3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6.2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3.0%。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装机容量106万千瓦,水泥20万吨,城镇住宅施工面积261.49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111.9万平方米,增长20.56%,商品房竣工面积29.2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0.7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28.29%和13.47%。 
        【国内贸易】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增长14%;县的零售总额实现38.2亿元,同比增长19.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7亿元,同比增长12.1%;批发零售额贸易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13.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增长26.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3.5亿元,增长35.1%。 
        【对外贸易】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 315.2万美元,同比增长93.9%,其中出口总额2 032.9万美元,增长98.2%,进口总额282.3万美元,增长67.7%。全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6 2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24万美元,年末,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32个,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个。 
        【交通邮电】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3 805万吨,增长11.8%,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98 650万吨公里,增长31%,全年公路客运量达1 577万人次,增长10.4%,公路旅客周转量157 430万人公里,增长9.8%。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0 042万元,增长1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网通)23 793.4万元,增长12%;邮政业务总量6 249万元,增长1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3万门,增长1.2%;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9.8万户,增长16.9%;其中,城镇电话用户326 153户;乡村电话用户71 838户;公用电话点15 201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8.6部/百人,增长1.7%。 
        【旅游业】全市旅游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来自三大精品旅游区的项目投资占到全市旅游业总投资的80%以上。其中,凉城环岱海旅游区完成投资4 240万元,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完成投资3 800多万元,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引进天津滨海集团进行资源整合,完成投资3 000万元,兴和县城关镇至苏木山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投资4 000多万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72.4万人次,增长30.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70万人次,增长34.4%,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4万人次,增长14.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69亿元,增长26.1%。 
        【环境保护】全市环保系统职工44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03人。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面积22.56万公顷,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5.8平方公里,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6个,环境污染项目治理投资2 077.6万元,较上年增长25%,年内新建烟尘控制区8个,新建烟尘控制区面积67.67平方公里。 
        【金融保险业】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852 717万元,增长20.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7 366万元,增长34.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 377 333万元,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337 680万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480 841万元,下降11.6%;中长期贷款余额811 679万元,增长47.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 852 721万元,现金支出7 956 560万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入103 839万元。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险收入25 329.5万元,增长12.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7 502万元,增长20.7%;财险保费收入7 827.5万元,下降13.2%。全年保险业务支出9 610.7万元,增长108.5%,其中寿险业务支出5 531万元,增长124.4%;财险业务支出4 079万元,下降0.2%。 
        【财政收支】2006年,财政总收入达296 060万元,同比增长3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67 975万元,增长46.5%,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2 175万元,增长7.7%;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完成111 753万元,增长18.8%。全年财政总支出541 996万元,增长1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3 759万元,同比增长6.3%;农、林、水利气象支出85 973万元,同比增长8.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 362万元,同比增长32.8%。 
        【劳动就业】全市从业人员达119.61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14.36万人,乡村从业人员达88.4万人,劳动就业向多渠道发展。年末,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16.85万人。 
        【科技】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个,拥有各类技术人员37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1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73人,其中少数民族35人。全年用于科研经费支出562万元。 
        【教育】全市拥有普通高中学校10所;在校学生51 331人,较上年增长4.8%;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 630人,少数民族学生中蒙古族学生3 286人;年末,拥有普通初中学校58所,在校学生85 929人,较上年下降3.45%;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 029人,少数民族学生中蒙古族学生3 642人。年末,拥有普通小学295所,在校学生142 157人。 
        【文化】全市拥有艺术事业机构12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其中乌兰牧骑6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座,档案馆13座。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8%;年末,全市拥有电视台1座,千瓦以上电视发射转播台2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7.57%。2006年,启动了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组建了38支电影放映队,在73个乡镇苏木、1 267个嘎查行政村巡回放映电影1.4万余场。年内,全市先后有察右前旗、化德县、凉城县、商都县4个旗县被命名为全区先进文化县,化德县白音塔拉乡、丰镇市隆盛庄镇分别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剪纸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全市各级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60 000多人(次),图书流动量达70 000多册(次)。 
        继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环岱海史前聚落遗址群等被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2006年5月25日,察右后旗克里孟城址、四子王旗元代净州路故城和砂井总管府故城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月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乌兰察布市申报的凉城县左卫窑古城等15处古文化、墓葬遗址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全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2处。至2006年末,全市境内共发现各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存1 500余处,各类馆藏文物达3 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件。 
        2006年,挂牌成立“朝霞工程—内蒙古文艺人才培训基地暨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并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先后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和内蒙古电大乌兰察布分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培养高等艺术人才。 
        2006年8月12日,举办了“草原之约—《神舟·家园》中国书画展”,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日本等国书画作品近200幅。 
        地方志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先后编辑出版了《化德县志》、《察哈尔右翼前旗志》、《商都县志》,同年11月,《乌兰察布盟志》被评为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卫生】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6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16个,卫生防疫机构12个,妇幼卫生机构3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人床位4 66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 039人,职业医师、助理医师3 176人。 
        【体育】全市体育健儿在区内重大竞赛中获得奖牌总数98.5枚,比上年增长4.5%,分别是金牌33.5枚,银牌23枚,铜牌42枚。全市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率为90.5%,全市体育人口达39%。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2006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278.1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3万人,汉族人口268.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57万人,人口出生率12.84‰;死亡人口1.56万人,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7.24‰。抽样调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214.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36万人,乡村人口139.76万人。城镇化率34.73%,较上年33.57%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 441元,比上年增加922元,增长12.3%;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225元,比上年增加356元,增长1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3%;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不同程度增长。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2.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62万人,全市共有11.8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参加大病统筹。 
        全市拥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130所,床位数达9 211张,收养人数7 382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8.1万元。 
        【存在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高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形成明显反差,特别是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益不相协调;“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及生态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社会低收入群体生活仍很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完成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目标难度较大,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金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