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7卷  /  信息产业

2007卷

  • 信息化工作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任:张铁网
        副主任:兰惠  张佰成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是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也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全区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正厅级工作部门,对口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办公室共设行政编制20名,设有综合处、信息化推进一处和信息化推进二处,另设机关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共有事业编制25名。为适应工作的需要,2005年将内设三个职能处调整为7个组(办公人事组、综合协调组、信息化推进与安全组、信息产业发展组、政策规划与电子政务组、培训与企业信息化组、党建与政工组)。主要职责:1.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2.研究提出自治区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办法,并组织实施;3.组织起草推进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法规、标准及相关政策;4.组织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协调促进电信、广电和计算机三网融合;5.配合有关部门对自治区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信息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及信息产业统计和信息发布;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自治区信息行业及市场的监督、管理;7.会同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计划和具体方案,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负责对盟市、厅局信息化实绩考核工作;8.负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及职称评定工作;9.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工作;10.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化宣传、普及教育,负责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地对外合作与交流;11.承办国务院信息办和信息产业部及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布置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一网一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正式开通运行,政务城域网已接入自治区四大班子和80多家委办厅局,政务广域网已接入全区所有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45个区直机关建立了门户网站,全区101个旗县中已有99个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十四金”工程不同程度取得成效,其中工商、税务、公安、交通等都取得实质性进展。呼和浩特、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盟市“全程办事代理制配套电子政务监察系统”试点收到良好效果,为在全区推行电子政务积累了经验。自治区电子政务IP语音系统项目、自治区政府无纸化公文传输系统正式启动,自治区政务手机网站投入试运行。
       【农牧业信息化】面向“三农”服务的农牧业信息化初见成效。全区12个盟市各一个试点旗县工作全面推进。通辽市奈曼旗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信办的好评并对全区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五原县已成为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全区12个盟市全部启动了96048农技服务热线,覆盖农户311.3万人。“村通电话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完毕。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的世界银行“中国乡村连通信息系统”贷款项目已正式批准全区为全国3个重点支持省区之一,申请世行2 311.37万美元,将对加快自治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信息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0%以上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技术,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冶金、电力、乳业和化工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十分显著。示范单位蒙牛乳业、伊利集团已列国家“企业信息化500强”之列;包钢集团大力加强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总体效益量猛增,跨出自治区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自主创新中极为重要的一步。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不少中小企业也都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快速增长。结合全区中小企业现状,提出信息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
       【城市及社会领域信息化】全区各主要城市网上就业、招生录取、金融证券、交通旅游、社保医疗、文化娱乐等新兴电子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取得突出成效,目前全区已有9 000多所农村牧区中小学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77%。全区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体系建设进展明显,目前已有1 312家进出口企业实现入网进行数据交换。数字小区及家庭上网工程建设在各盟市全面展开。编制了《百万家庭上网工程方案》,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申报IPTV项目。包头市被列入国家中欧信息社会项目资助的五个城市之一,通辽科尔沁区永清街道“数字社区”建设,被国信办确定为国家级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
       【信息化技术技能培训】针对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实际,明确提出打造“13100工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目前,在全区的相关培训机构及院校设立13个培训基地,培训点近70个,年培训人数达40 000余人。与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全区首届电子行业职业技能国家考评培训班,为全区培养了53各国家级考评员。
       【信息产业】全区信息产业继续稳步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均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电信业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商已达91家,其中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13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50家、无线服务经营商16家、电话信息服务商12家。另外还有非经营性互联网内容提供者(ICP)112家。全区软件企业达200余家,预计全年销售收入16.5亿元,增长10%以上。年内认定软件企业9家,累计达53家,登记软件产品19个,累计达89个。信息服务业继续稳步增长,目前全区信息服务业法人单位已达3 000余家,从业12万余人,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可达118.3亿元,增长10.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一网多用,农校合一”的原则,有效地提高现有网络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作用,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农村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正式启动,农村牧区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旗县开始试点,涉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发利用程度有较大的提高。积极配合文化大区建设,大力推动面向公众的具有自治区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加快文化资源共建工程建设。扶持和引导建立自治区诚信体系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市场化进程,以呼和浩特、包头为重点的人口管理、社会治安、交通指挥、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信息系统应用成效显著。
       【进出口领域信息交换工程】全区建立了104个组织代码信息数据库,组织机构数据累计达30余万条,信息量达600余万条,并已在统计、银行、税务、社会保障、公安、海关、外汇等部门的管理和业务中广泛应用。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单位2 000余家,有2.5万余种产品使用了商品条码信息,建立了内蒙古商品条码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政务工作建立了一批专业数据库,直接应用于政务工作中。基础区情信息资源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正在建设中,部分信息库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空间地理信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展加快,将可向公众开放的“数字地图”全部放置在自治区政务综合门户网站上。专供政务部门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放置在自治区政务网上,为所有政务部门浏览、查询,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正式批准自治区为全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试点。
       【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加强了信息安全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全区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精神基础上,扎实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应急协调机制,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和试点筹备工作。针对网络安全村杂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建立全区信息网络安全基础数据库。督促全区各重点单位建立本单位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等地建立了信息网络安全行业协会,组建自治区信息安全专家组,全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在部分单位开展信息化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兰惠 杨长斌 刘钊)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信息化工作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任:张铁网
        副主任:兰惠  张佰成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是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也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全区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正厅级工作部门,对口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办公室共设行政编制20名,设有综合处、信息化推进一处和信息化推进二处,另设机关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共有事业编制25名。为适应工作的需要,2005年将内设三个职能处调整为7个组(办公人事组、综合协调组、信息化推进与安全组、信息产业发展组、政策规划与电子政务组、培训与企业信息化组、党建与政工组)。主要职责:1.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2.研究提出自治区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和办法,并组织实施;3.组织起草推进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法规、标准及相关政策;4.组织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协调促进电信、广电和计算机三网融合;5.配合有关部门对自治区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信息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及信息产业统计和信息发布;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自治区信息行业及市场的监督、管理;7.会同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计划和具体方案,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负责对盟市、厅局信息化实绩考核工作;8.负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及职称评定工作;9.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工作;10.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化宣传、普及教育,负责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地对外合作与交流;11.承办国务院信息办和信息产业部及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布置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一网一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正式开通运行,政务城域网已接入自治区四大班子和80多家委办厅局,政务广域网已接入全区所有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45个区直机关建立了门户网站,全区101个旗县中已有99个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十四金”工程不同程度取得成效,其中工商、税务、公安、交通等都取得实质性进展。呼和浩特、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盟市“全程办事代理制配套电子政务监察系统”试点收到良好效果,为在全区推行电子政务积累了经验。自治区电子政务IP语音系统项目、自治区政府无纸化公文传输系统正式启动,自治区政务手机网站投入试运行。
       【农牧业信息化】面向“三农”服务的农牧业信息化初见成效。全区12个盟市各一个试点旗县工作全面推进。通辽市奈曼旗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信办的好评并对全区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五原县已成为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全区12个盟市全部启动了96048农技服务热线,覆盖农户311.3万人。“村通电话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完毕。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的世界银行“中国乡村连通信息系统”贷款项目已正式批准全区为全国3个重点支持省区之一,申请世行2 311.37万美元,将对加快自治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信息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0%以上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信息技术,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冶金、电力、乳业和化工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十分显著。示范单位蒙牛乳业、伊利集团已列国家“企业信息化500强”之列;包钢集团大力加强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总体效益量猛增,跨出自治区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自主创新中极为重要的一步。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不少中小企业也都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快速增长。结合全区中小企业现状,提出信息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
       【城市及社会领域信息化】全区各主要城市网上就业、招生录取、金融证券、交通旅游、社保医疗、文化娱乐等新兴电子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取得突出成效,目前全区已有9 000多所农村牧区中小学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77%。全区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体系建设进展明显,目前已有1 312家进出口企业实现入网进行数据交换。数字小区及家庭上网工程建设在各盟市全面展开。编制了《百万家庭上网工程方案》,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申报IPTV项目。包头市被列入国家中欧信息社会项目资助的五个城市之一,通辽科尔沁区永清街道“数字社区”建设,被国信办确定为国家级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
       【信息化技术技能培训】针对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实际,明确提出打造“13100工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目前,在全区的相关培训机构及院校设立13个培训基地,培训点近70个,年培训人数达40 000余人。与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全区首届电子行业职业技能国家考评培训班,为全区培养了53各国家级考评员。
       【信息产业】全区信息产业继续稳步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均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电信业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商已达91家,其中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13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50家、无线服务经营商16家、电话信息服务商12家。另外还有非经营性互联网内容提供者(ICP)112家。全区软件企业达200余家,预计全年销售收入16.5亿元,增长10%以上。年内认定软件企业9家,累计达53家,登记软件产品19个,累计达89个。信息服务业继续稳步增长,目前全区信息服务业法人单位已达3 000余家,从业12万余人,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可达118.3亿元,增长10.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一网多用,农校合一”的原则,有效地提高现有网络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作用,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农村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正式启动,农村牧区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旗县开始试点,涉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发利用程度有较大的提高。积极配合文化大区建设,大力推动面向公众的具有自治区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加快文化资源共建工程建设。扶持和引导建立自治区诚信体系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市场化进程,以呼和浩特、包头为重点的人口管理、社会治安、交通指挥、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信息系统应用成效显著。
       【进出口领域信息交换工程】全区建立了104个组织代码信息数据库,组织机构数据累计达30余万条,信息量达600余万条,并已在统计、银行、税务、社会保障、公安、海关、外汇等部门的管理和业务中广泛应用。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单位2 000余家,有2.5万余种产品使用了商品条码信息,建立了内蒙古商品条码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政务工作建立了一批专业数据库,直接应用于政务工作中。基础区情信息资源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正在建设中,部分信息库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空间地理信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展加快,将可向公众开放的“数字地图”全部放置在自治区政务综合门户网站上。专供政务部门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放置在自治区政务网上,为所有政务部门浏览、查询,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正式批准自治区为全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试点。
       【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加强了信息安全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全区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精神基础上,扎实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应急协调机制,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和试点筹备工作。针对网络安全村杂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建立全区信息网络安全基础数据库。督促全区各重点单位建立本单位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等地建立了信息网络安全行业协会,组建自治区信息安全专家组,全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在部分单位开展信息化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兰惠 杨长斌 刘钊)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