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达拉特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 ***(12月离任)闫凤鸣(1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杜春荣(蒙古族) 
        旗长:孟克都仁(蒙古族9月任职) 
        政协主席:董志强 
        武装部长:王林 
        政委:李高儒 
        【概况】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端,黄河中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0°00′~40°30′,东经109°00′~110°45′。东与北准格尔旗接壤,南与东胜区毗连,西与杭锦旗相邻,北与草原钢城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隔河相望;全旗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8 200平方公里。全旗辖1个苏木、7个镇(即:展旦召苏木、树林召镇、吉格斯太镇、白泥井镇、王爱召镇、昭君镇、恩格贝镇、中和西镇),总人口34.1467万人,其中女性16.3315万人,城镇人口12.5万人。由蒙古、汉、满、回、朝鲜、达斡尔、苗、藏、壮、维吾尔、彝、羌等12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占多数。 
        达拉特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旗府所在地距呼和浩特市150公里,距包头机场仅25公里,距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东胜65公里。 
        2006年,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23.4%;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444元,增长20.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 516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4亿元,增长67.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52∶35.6。2006年,达拉特旗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中国西部百强旗县(市)第9位,上升2位。 
        【农牧业】全旗深入贯彻党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70.1万亩,其中饲料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占到66.7%,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2亿斤,新建养殖小区38处,全旗养畜5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3.4万户,牲畜良种、改良种比例达到98.9%,免疫率达到100%。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家,辐射带动农牧户3.5万户,农牧民人均产业化经营收益达2 100元。编制完成树林召镇五股地等3个新农村试点村规划,出台农牧民转移政策,累计转移农牧民2.3万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7万亩,解决了0.93万人、1.1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总数达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增长31.3%。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2项,累计完成投资9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项,完成投资86.7亿元。达电四期1号机组投产发电,金烽公司150万吨矿井完成技改,利PVC烧碱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新能甲醇二甲醚项目主体将开工建设,神华亿利电厂正在实施土建工程,北联电吴四圪堵300万吨矿井将投产,伊泽煤制甲醇转烯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招商引资】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53.1亿元,境外资金5 010万美元,分别增长1058%和43.1%;成功引进东方希望集团  煤电联产、蒙能公司煤电一体化、鑫隆公司微晶装饰材料3个亿元以上项目,与旗签订投资协议的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20个。将现有工业园区整合为王爱召—三垧梁和达电—亿利PVC两大园区,配套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三产业】响沙湾景区二次开发进展顺利,鄂尔多斯沙漠绿海乐园建成2A级景区,全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终审论证。累计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分别增长34.4%和48.8%。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4亿元,贷款余额50.1亿元。房地产业累计完成2.8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40万平方米。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483 804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1 233.4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23.9%和111.2%。建成腾达精品街,北国新世纪商贸广场开工建设,全旗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14.7%。 
        【基础设施】包(头)西(安)铁路新干线开工建设,包(头)神(木)复线完成设计工作,北联电专用线初可研通过审查;靴铺窑22万伏变电站已建成,三墒梁50万伏电力枢纽站开工建设;亿利PVC项目供水工程基本完成。羊巴线树(林召)吉(格斯太)段、大(树湾)恩(格贝)段升级改造工程、解(放滩)柴(登)线公路建设工程和6个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完成公路建设里程261.4公里。 
        【资源环境保护】全旗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0.6万亩,退耕还林0.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封育1.5万亩,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7.02万亩。在加大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中,全旗7家电石、铁合金企业治理达标,取缔违法排污企业24家,非法经营储煤场68家。大力进行资源整合,将53座地方煤矿整合为27座。 
        【城市建设】开展对树林召镇中心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核心区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各苏木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各项专业规划和编制工作,确立“一核一双轴一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资4.7亿元,完成白塔公园改造与东达假日酒店建设,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和污水处理厂,实施了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旧城改造、给排水管线建设、集中供热供气管线延伸等市政项目,以及镇区出口改造、路灯换装、园林绿化、违章建筑拆除、户外广告整顿等城市美化工程。开展土地收储工作,依法规范征地程序。全旗城镇化率达到37%,提高2个百分点。  
        【科技】引进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22项,建成2个科技示范基地。 
        【教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 816万元,完成达六中宿舍楼等15个项目建设改造工程,撤并中小学校及教学点29个。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私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纳入保障范围,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06年,全旗高考上线人数2 572人,升学率达到87.25%。 
        【文化】编演了大型歌舞剧《瞭见王爱召》,《达拉特旗志》出版发行。 
        【卫生】旗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疾控中心大楼投入使用,4所基层中心卫生院主体工程竣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不断完善,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将慢性病门诊费列入住院报销范围,参合率达81.9%。单独组建旗卫生监督所,监督覆盖率达98%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重视,人口出生率下降到7.74%。 
        【社会保障】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安置“4050”下岗失业人员645人,全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9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核定城乡低保对象4 823户,9 64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628万元。累计发放贫困大学生救助金10万元,财政贴息生原地助学贷款65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50人。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累计下拨应急生产自救资金500万元、救灾资金266.1万元.扶持贫困人口15 000人,解决了8 000人的温饱问题。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向农牧民发放政策性补贴资金8 165万元。

    (王志荣)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达拉特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 ***(12月离任)闫凤鸣(1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杜春荣(蒙古族) 
        旗长:孟克都仁(蒙古族9月任职) 
        政协主席:董志强 
        武装部长:王林 
        政委:李高儒 
        【概况】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端,黄河中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0°00′~40°30′,东经109°00′~110°45′。东与北准格尔旗接壤,南与东胜区毗连,西与杭锦旗相邻,北与草原钢城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隔河相望;全旗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8 200平方公里。全旗辖1个苏木、7个镇(即:展旦召苏木、树林召镇、吉格斯太镇、白泥井镇、王爱召镇、昭君镇、恩格贝镇、中和西镇),总人口34.1467万人,其中女性16.3315万人,城镇人口12.5万人。由蒙古、汉、满、回、朝鲜、达斡尔、苗、藏、壮、维吾尔、彝、羌等12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占多数。 
        达拉特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旗府所在地距呼和浩特市150公里,距包头机场仅25公里,距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东胜65公里。 
        2006年,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23.4%;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 444元,增长20.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 516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4亿元,增长67.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4∶52∶35.6。2006年,达拉特旗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中国西部百强旗县(市)第9位,上升2位。 
        【农牧业】全旗深入贯彻党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170.1万亩,其中饲料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占到66.7%,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2亿斤,新建养殖小区38处,全旗养畜5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3.4万户,牲畜良种、改良种比例达到98.9%,免疫率达到100%。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家,辐射带动农牧户3.5万户,农牧民人均产业化经营收益达2 100元。编制完成树林召镇五股地等3个新农村试点村规划,出台农牧民转移政策,累计转移农牧民2.3万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7万亩,解决了0.93万人、1.1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总数达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增长31.3%。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2项,累计完成投资9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项,完成投资86.7亿元。达电四期1号机组投产发电,金烽公司150万吨矿井完成技改,利PVC烧碱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新能甲醇二甲醚项目主体将开工建设,神华亿利电厂正在实施土建工程,北联电吴四圪堵300万吨矿井将投产,伊泽煤制甲醇转烯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招商引资】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53.1亿元,境外资金5 010万美元,分别增长1058%和43.1%;成功引进东方希望集团  煤电联产、蒙能公司煤电一体化、鑫隆公司微晶装饰材料3个亿元以上项目,与旗签订投资协议的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20个。将现有工业园区整合为王爱召—三垧梁和达电—亿利PVC两大园区,配套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三产业】响沙湾景区二次开发进展顺利,鄂尔多斯沙漠绿海乐园建成2A级景区,全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终审论证。累计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分别增长34.4%和48.8%。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4亿元,贷款余额50.1亿元。房地产业累计完成2.8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40万平方米。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483 804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1 233.4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23.9%和111.2%。建成腾达精品街,北国新世纪商贸广场开工建设,全旗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14.7%。 
        【基础设施】包(头)西(安)铁路新干线开工建设,包(头)神(木)复线完成设计工作,北联电专用线初可研通过审查;靴铺窑22万伏变电站已建成,三墒梁50万伏电力枢纽站开工建设;亿利PVC项目供水工程基本完成。羊巴线树(林召)吉(格斯太)段、大(树湾)恩(格贝)段升级改造工程、解(放滩)柴(登)线公路建设工程和6个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完成公路建设里程261.4公里。 
        【资源环境保护】全旗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0.6万亩,退耕还林0.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封育1.5万亩,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7.02万亩。在加大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中,全旗7家电石、铁合金企业治理达标,取缔违法排污企业24家,非法经营储煤场68家。大力进行资源整合,将53座地方煤矿整合为27座。 
        【城市建设】开展对树林召镇中心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核心区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各苏木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各项专业规划和编制工作,确立“一核一双轴一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资4.7亿元,完成白塔公园改造与东达假日酒店建设,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和污水处理厂,实施了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旧城改造、给排水管线建设、集中供热供气管线延伸等市政项目,以及镇区出口改造、路灯换装、园林绿化、违章建筑拆除、户外广告整顿等城市美化工程。开展土地收储工作,依法规范征地程序。全旗城镇化率达到37%,提高2个百分点。  
        【科技】引进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22项,建成2个科技示范基地。 
        【教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 816万元,完成达六中宿舍楼等15个项目建设改造工程,撤并中小学校及教学点29个。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私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纳入保障范围,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06年,全旗高考上线人数2 572人,升学率达到87.25%。 
        【文化】编演了大型歌舞剧《瞭见王爱召》,《达拉特旗志》出版发行。 
        【卫生】旗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疾控中心大楼投入使用,4所基层中心卫生院主体工程竣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不断完善,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将慢性病门诊费列入住院报销范围,参合率达81.9%。单独组建旗卫生监督所,监督覆盖率达98%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重视,人口出生率下降到7.74%。 
        【社会保障】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安置“4050”下岗失业人员645人,全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9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核定城乡低保对象4 823户,9 64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628万元。累计发放贫困大学生救助金10万元,财政贴息生原地助学贷款65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50人。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累计下拨应急生产自救资金500万元、救灾资金266.1万元.扶持贫困人口15 000人,解决了8 000人的温饱问题。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累计向农牧民发放政策性补贴资金8 165万元。

    (王志荣)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