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7卷  /  特载

2007卷

  • 自治区主席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得讲话
  •                                                 自治区主席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25日)

        今天上午,储波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概括了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区的经济形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明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全力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 800亿元左右,增长18%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40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 350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 8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预计突破700亿元,增加16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 450亿元,增长2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0 370元和3 33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 233元和35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 560亿元,增长16%。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预计可控制在15%左右。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全区经济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后劲较足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总体经济运行更加健康,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
        当前我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科学发展方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建筑业发展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基础产业尚需巩固和加强,延伸加工产业急需加快培育和发展;生产力布局结构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大;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降耗减排和保护环境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主要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们明年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明年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因此,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中央和自治区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统筹考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明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导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89万吨和14331万吨以内。
        提出这些目标的基本着眼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中求快的方针,努力实现经济既好又快的发展。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信心,积极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在指导原则上,要按照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和储波书记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快”、防止经济过热和避免大起大落、扬长与补短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更加关注”。
        一是更加关注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必须坚持好中求快,把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速度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强、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保持较快增长与保持较长周期的有机统一,切实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又好又快地轨道。
        二是更加关注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继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把优化投资结构的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上来,放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上来,进一步提高基础支撑、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是更加关注促进发展的全面协调。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坚持发挥优势与加强薄弱环节并举,在促进整体发展中积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城乡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更加关注加快发展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和谐内蒙古,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加注重就业和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二、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加快培育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业体系
        要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挥优势和强化薄弱环节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基础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业体系,使我区经济在国内产业分工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以解决“三农三牧”突出问题为重点,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城乡统筹、工农互补的发展机制,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一是大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农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步伐,强化农牧业技术装备,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继续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抓好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推动农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50亿斤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290万吨,鲜奶产量达到1 000万吨。二是继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紧紧围绕乳、肉、绒等主导产业,通过投资补助、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支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增值。积极引导和支持农牧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健全有利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服务,健全农畜产品科技推广、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标准认证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三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牧区建设,构建农村牧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抓好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整合支农资金,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着力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环境卫生、清洁能源、农村电网和通广播电视等问题。全年力争解决6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通油路乡镇苏木60个,新增通公路嘎查村300个。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实施百万农牧民培训“阳光工程”,强化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和创业能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确保兑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各项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具和农资等各类补贴资金。要坚持季节性转移与长期转移相结合,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农牧民来自非农收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二)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基地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和产业延伸,提升工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工业经济的集群化、基地化、园区化发展。重点抓好100项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已列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项目。按照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相互配套、核心骨干企业突出、大中小企业互补的要求和产业布局规划,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工业经济向集群化、基地化、园区化发展。引导各园区在产品组合、产业方向、企业聚集等方面相互协调,有序竞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资源集约使用、污染集中处理。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要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积极推动生产企业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所联合、重组,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加快创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逐步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对能源、冶金、化工等具有规模优势的传统领域,要整合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对稀土及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本土新兴产业,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尽快培育起具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体;对电子信息、新兴装备制造业和其它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引进吸收再创新步伐。三是要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区非资源型产业、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建筑业发展还比较薄弱,但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就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要加大引进力度,发挥我区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要积极培育直接面向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产业。县域经济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主体、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政策促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产业联动,提高县域自主增长能力。城郊型县域要主动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发展配套产业;农牧业型县域要以农牧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充分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工矿型县域要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工业基地建设搞配套,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自治区要加快培育1 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地区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建筑业要落实好自治区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合并重组,尽快培育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行业竞争力强的本土大型建筑企业。要加大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在招投标、劳动用工及资质评价等方面,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扶持措施。
       (三)加强扶持引导,努力加快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从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看,总量不大、增速不快、结构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突出任务。要抓住“三化”快速推进和消费水平升级的契机,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推动政策落实。按照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编制区域物流、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业经济指标数据库,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分析和监测。二是突出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围绕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加快配套的物流、仓储、信息、咨询等项目建设;围绕城市社区,加快商贸、餐饮、物业等项目建设;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流通、运输物流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社区服务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要重点抓好旅游业发展,立足于我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品牌和产品。要优化服务质量,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和跨区域旅游。全力组织好2007年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四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稳定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
        三、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加快建立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宏观调控成果,坚持发挥优势和强化薄弱环节相结合,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一)加强宏观调控,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精心筛选和组织实施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和布局,继续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保持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合理引导社会投资,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要着重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功夫,主要是加大生态、水利、交通、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全年造林合格面积1 000万亩,治理“三化”草场3 45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节水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新增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按照“贯通区内,畅通三北,连通俄蒙”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公路主骨架大通道建设;抓好铁路续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新的铁路建设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和完成机场新建和在建项目。加强城市供水和环保项目建设,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8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5%。
       (三)突出抓好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降耗减排目标实现。抓住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两个关键环节,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所有企业都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环保管理和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加快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跟踪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85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积极实施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继续加强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盟市级清洁生产企业试点。污染物减排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确保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各自的分解目标以内。要加强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加大农村牧区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解决好重点城市及工业园区周边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和垃圾围城等问题。要加快“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各地区能耗水平和排放状况的节能减排指标统计体系,把基础数据摸清搞准,作为制定目标、采取措施的依据;二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随时掌握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三是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将GDP能耗和减排指标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标准,确保节能降耗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措施,加强矿产资源和土地管理。切实加大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出让,严禁圈而不采、大矿小开、整矿零开、滥采乱挖、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以盟市政府为责任主体,大力推动矿山资源整合,力争在明年底前完成所有矿种的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做好年度用地计划,加强土地监管工作,切实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保障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行按建设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四、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提高城镇化水平。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一是完善和严格落实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承接人口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刚性控制,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反规划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要建立以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空气净化为主体的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加强对城市市容、交通、治安、环保、土地及社区服务的管理,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要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体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三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承载力和带动力。要加快和规范城镇工业区建设,加快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等问题,为农牧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呼、包、鄂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在产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上多下功夫,在打造呼包鄂城市群、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互补互动上多下功夫,在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上多下功夫,增强示范和带动功能。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综合优势,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与东北经济区地对接,围绕增值税转型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企业破产及债务减免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自治区要拿出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多的财力,安排更多的项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尽快改善东五盟市发展基础和条件,增强发展活力。要大力扶持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三少”民族地区发展,按照自治区整体发展思路,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推进苏木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重点抓好自治区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动新闻媒体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离。
        要高度重视财政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区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财政的统筹能力和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如何更好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能,集中力量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公共问题、发展公共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进步的成果。要加快政府预算支出和投资体制改革,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使财政资金向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更多为民办好事,促进财政、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要抓紧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和使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财政政策体系,推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狠抓增收节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对俄、蒙的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建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各项前期工作。抓住明年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的机遇,扩大和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技术、文化的往来。继续支持有实力、守信用的企业走出去,抓好境外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要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把招商引资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大项目,注重引进资源延伸加工项目和非资源型项目,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六、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一)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和改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工作,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工作,认真实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牧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的保障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问题。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企业职工收入与效益增长的联动机制,建立企业正常增资制度。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管,确保基金安全。争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30万人,要确保新增20万特困农牧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产业化扶贫、社会扶贫、整村推进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科教兴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为核心,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核心技术体系和高素质科技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5%;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杂费工作,自治区财政将拿出6 400万元,提高478万贫困小学、初中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明年,在95个旗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100%覆盖全区农牧业人口,力争使参合率达到85%以上,2008年底前基本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调整和优化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全面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切实搞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医疗改革。完善城镇社区医疗服务,逐步推行城镇贫困居民医疗保险试点。
       (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重点抓好矿山、道路交通、公共场所、高危行业等易发事故场所和环节的安全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涉法诉讼,以及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自治区60周年大庆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七、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完成明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要以转变职能为中心,以提高政府效能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当前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认真总结落实宏观调控经验和措施,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二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健全行政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能、规范行为,防止滥用权力和滋生腐败。三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公共政策,使各类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倾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强化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进一步增强行政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八、认真做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筹备工作
        组织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是明年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要按照隆重、热烈、务实、节俭的原则开展庆祝活动,真正把大庆办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大庆,办成宣传内蒙古、塑造内蒙古、提高内蒙古知名度的大庆,办成充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成就、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庆。目前,距大庆活动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为民办实事事项,列出时间进度,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特别是要积极组织实施好边境旗市供水、贫困地区人畜饮水、“三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自治区和盟市的大庆筹备工作领导机构,要按照总体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要认真做好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个行业60年辉煌成就的回顾和总结,积极筹备文艺、体育、民族风情展示活动,做好各种经贸洽谈活动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大庆的成功举办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自治区主席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得讲话
  •                                                 自治区主席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25日)

        今天上午,储波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概括了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区的经济形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明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全力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 800亿元左右,增长18%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40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 350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 8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预计突破700亿元,增加16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 450亿元,增长2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0 370元和3 33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 233元和35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 560亿元,增长16%。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预计可控制在15%左右。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全区经济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后劲较足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总体经济运行更加健康,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
        当前我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科学发展方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建筑业发展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基础产业尚需巩固和加强,延伸加工产业急需加快培育和发展;生产力布局结构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大;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降耗减排和保护环境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主要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们明年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明年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因此,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中央和自治区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统筹考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明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导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89万吨和14331万吨以内。
        提出这些目标的基本着眼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中求快的方针,努力实现经济既好又快的发展。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信心,积极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在指导原则上,要按照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和储波书记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快”、防止经济过热和避免大起大落、扬长与补短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更加关注”。
        一是更加关注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必须坚持好中求快,把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速度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强、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保持较快增长与保持较长周期的有机统一,切实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又好又快地轨道。
        二是更加关注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继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把优化投资结构的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上来,放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上来,进一步提高基础支撑、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是更加关注促进发展的全面协调。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坚持发挥优势与加强薄弱环节并举,在促进整体发展中积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城乡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更加关注加快发展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设和谐内蒙古,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加注重就业和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二、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加快培育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业体系
        要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挥优势和强化薄弱环节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基础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产业体系,使我区经济在国内产业分工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以解决“三农三牧”突出问题为重点,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城乡统筹、工农互补的发展机制,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一是大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农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步伐,强化农牧业技术装备,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继续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抓好农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推动农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50亿斤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290万吨,鲜奶产量达到1 000万吨。二是继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紧紧围绕乳、肉、绒等主导产业,通过投资补助、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支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增值。积极引导和支持农牧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健全有利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能力。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服务,健全农畜产品科技推广、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标准认证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三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牧区建设,构建农村牧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抓好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整合支农资金,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着力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环境卫生、清洁能源、农村电网和通广播电视等问题。全年力争解决6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通油路乡镇苏木60个,新增通公路嘎查村300个。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实施百万农牧民培训“阳光工程”,强化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就业和创业能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确保兑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各项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具和农资等各类补贴资金。要坚持季节性转移与长期转移相结合,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农牧民来自非农收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二)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基地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和产业延伸,提升工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工业经济的集群化、基地化、园区化发展。重点抓好100项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已列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项目。按照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相互配套、核心骨干企业突出、大中小企业互补的要求和产业布局规划,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工业经济向集群化、基地化、园区化发展。引导各园区在产品组合、产业方向、企业聚集等方面相互协调,有序竞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资源集约使用、污染集中处理。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要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积极推动生产企业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所联合、重组,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加快创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逐步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对能源、冶金、化工等具有规模优势的传统领域,要整合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对稀土及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本土新兴产业,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尽快培育起具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体;对电子信息、新兴装备制造业和其它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引进吸收再创新步伐。三是要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区非资源型产业、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建筑业发展还比较薄弱,但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就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要加大引进力度,发挥我区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要积极培育直接面向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产业。县域经济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主体、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政策促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产业联动,提高县域自主增长能力。城郊型县域要主动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发展配套产业;农牧业型县域要以农牧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充分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工矿型县域要加强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工业基地建设搞配套,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自治区要加快培育1 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地区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建筑业要落实好自治区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合并重组,尽快培育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行业竞争力强的本土大型建筑企业。要加大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在招投标、劳动用工及资质评价等方面,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扶持措施。
       (三)加强扶持引导,努力加快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从服务业自身的发展看,总量不大、增速不快、结构不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突出任务。要抓住“三化”快速推进和消费水平升级的契机,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推动政策落实。按照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编制区域物流、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业经济指标数据库,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分析和监测。二是突出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围绕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加快配套的物流、仓储、信息、咨询等项目建设;围绕城市社区,加快商贸、餐饮、物业等项目建设;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流通、运输物流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社区服务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要重点抓好旅游业发展,立足于我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品牌和产品。要优化服务质量,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和跨区域旅游。全力组织好2007年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四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稳定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
        三、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加快建立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宏观调控成果,坚持发挥优势和强化薄弱环节相结合,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一)加强宏观调控,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精心筛选和组织实施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和布局,继续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保持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依法关停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合理引导社会投资,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要着重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功夫,主要是加大生态、水利、交通、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全年造林合格面积1 000万亩,治理“三化”草场3 45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节水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新增农田草牧场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按照“贯通区内,畅通三北,连通俄蒙”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公路主骨架大通道建设;抓好铁路续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新的铁路建设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和完成机场新建和在建项目。加强城市供水和环保项目建设,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8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5%。
       (三)突出抓好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降耗减排目标实现。抓住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两个关键环节,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所有企业都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环保管理和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加快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跟踪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85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积极实施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继续加强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盟市级清洁生产企业试点。污染物减排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确保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各自的分解目标以内。要加强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加大农村牧区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解决好重点城市及工业园区周边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和垃圾围城等问题。要加快“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各地区能耗水平和排放状况的节能减排指标统计体系,把基础数据摸清搞准,作为制定目标、采取措施的依据;二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随时掌握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三是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将GDP能耗和减排指标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标准,确保节能降耗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措施,加强矿产资源和土地管理。切实加大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出让,严禁圈而不采、大矿小开、整矿零开、滥采乱挖、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以盟市政府为责任主体,大力推动矿山资源整合,力争在明年底前完成所有矿种的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做好年度用地计划,加强土地监管工作,切实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保障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行按建设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四、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提高城镇化水平。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一是完善和严格落实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承接人口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刚性控制,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反规划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要建立以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空气净化为主体的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加强对城市市容、交通、治安、环保、土地及社区服务的管理,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要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体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三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承载力和带动力。要加快和规范城镇工业区建设,加快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等问题,为农牧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呼、包、鄂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在产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上多下功夫,在打造呼包鄂城市群、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互补互动上多下功夫,在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上多下功夫,增强示范和带动功能。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综合优势,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与东北经济区地对接,围绕增值税转型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企业破产及债务减免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自治区要拿出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多的财力,安排更多的项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尽快改善东五盟市发展基础和条件,增强发展活力。要大力扶持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三少”民族地区发展,按照自治区整体发展思路,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推进苏木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重点抓好自治区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动新闻媒体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分离。
        要高度重视财政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区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财政的统筹能力和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如何更好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能,集中力量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公共问题、发展公共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进步的成果。要加快政府预算支出和投资体制改革,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使财政资金向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更多为民办好事,促进财政、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要抓紧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和使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财政政策体系,推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狠抓增收节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对俄、蒙的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建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各项前期工作。抓住明年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的机遇,扩大和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技术、文化的往来。继续支持有实力、守信用的企业走出去,抓好境外投资项目建设,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要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把招商引资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大项目,注重引进资源延伸加工项目和非资源型项目,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六、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一)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和改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工作,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工作,认真实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牧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的保障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问题。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企业职工收入与效益增长的联动机制,建立企业正常增资制度。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管,确保基金安全。争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30万人,要确保新增20万特困农牧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产业化扶贫、社会扶贫、整村推进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科教兴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为核心,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核心技术体系和高素质科技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5%;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杂费工作,自治区财政将拿出6 400万元,提高478万贫困小学、初中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明年,在95个旗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100%覆盖全区农牧业人口,力争使参合率达到85%以上,2008年底前基本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调整和优化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全面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切实搞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医疗改革。完善城镇社区医疗服务,逐步推行城镇贫困居民医疗保险试点。
       (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重点抓好矿山、道路交通、公共场所、高危行业等易发事故场所和环节的安全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涉法诉讼,以及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自治区60周年大庆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七、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完成明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要以转变职能为中心,以提高政府效能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当前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认真总结落实宏观调控经验和措施,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二是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健全行政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能、规范行为,防止滥用权力和滋生腐败。三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公共政策,使各类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倾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强化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进一步增强行政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八、认真做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筹备工作
        组织好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是明年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要按照隆重、热烈、务实、节俭的原则开展庆祝活动,真正把大庆办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大庆,办成宣传内蒙古、塑造内蒙古、提高内蒙古知名度的大庆,办成充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成就、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庆。目前,距大庆活动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为民办实事事项,列出时间进度,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特别是要积极组织实施好边境旗市供水、贫困地区人畜饮水、“三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自治区和盟市的大庆筹备工作领导机构,要按照总体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要认真做好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个行业60年辉煌成就的回顾和总结,积极筹备文艺、体育、民族风情展示活动,做好各种经贸洽谈活动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大庆的成功举办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