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集宁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刘俊(蒙古族11月离任)罗虎在(11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内日勒图(蒙古族) 
        区长:于生龙(4月离任)魏毅(4月任职) 
        政协主席:刘挺军 
        武装部长:李中华 
        政委:孟有福 
        【概况】集宁区位于北纬40°57′15″~40°13′29″,东经113°00′20″~113°16′26″,东临京津,南连晋、冀,西接呼、包,北通二连。京包线、集二线、集通线和正在建设的集张线及110、208国道、京呼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下辖1个镇、1个乡和8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7%,乡镇面积37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3%。总户数11.45万户,总人口32.79万人,人口总密度为782.9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人口29.67万人,占总人口的90.5%,人口密度为6 593人/平方公里;乡镇人口3.12万人,占总人口的9.5%,人口密度为83人/平方公里。 
        2006年,集宁区生产总值完成46.6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20.9%;第二产业完成17.67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完成27.27亿元,同比增长14.7%;财政收入完成4.82亿元,同比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7亿元,同比增长14%。 
        【工业经济】狠抓重点骨干企业技改扩能与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总体实力明显提升。华宁热电 2×15万千瓦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双汇16条生产线、纳尔松3万吨酒精、利泰极细线和老马清真(一期)5 000吨牛羊肉加工等重点骨干技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建通肉食品、雪原乳业、宝洁园蔬菜等一批新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规划设计了集宁工业园区和皮件工业园区,完成三条园区道路建设。年内,全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户,完成增加值9.13亿元,同比增长24.4%,上缴税金6 545万元,同比增长27.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74.8。 
        【城市建设】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38亿元。新建了通州路等4条道路,对六马路、朝阳街等九条道路进行罩面维修,完成小街巷治理10条;新上和改造路灯27条街(路)、441基;旧城区配水管网改造和新旧区电力、电讯管网加密配套工程全面推开,集中供热、天然气输配主管网建设有序进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全年开工建设项目47个,完成拆迁面积30万平方米,住宅楼在建面积1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沙源治理工程3.6万亩,城市周边绿化5 000亩,庭院绿化10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新建日光温室32栋,温室总数达1 854栋;建成占地2 6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一处;建设大型喷灌圈3套,新打机电井19眼,铺设地埋管19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 200亩,解决了李家坡、宋家村等三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建成三条通村砂石公路;新建示范奶牛养殖园区1处,建成奶牛暖棚1万平方米,奶牛存栏1.2万头,肉羊出栏10万只,养殖业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67%。加强无公害基地建设,霸王河沿线6 000亩蔬菜基地得到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第三产业】先后引进并新上了一批现代商贸物流企业,总投资达3.25亿元。森诺汽贸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开业,重联国际商贸城主体工程完工,北岳汽贸中心正在建设中,天洋物流新上GPS全球定位系统;煤炭市场入驻企业达18家;完善25个专业市场和10个集贸市场的交通、信息、治安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4 600多个,个体工商户达3万户,从业人员8万多人,从事第三产业人数占到城市人口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全年累计引进到位国内外资金12.18亿元,对外贸易实现出口创汇558万美元。 
        【教育】年内重点解决了住宿制学校校舍建设,为中小学购置了500台电脑及配套教学设施,调整合并了13所乡村中小学,强化素质教育,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先进集体。 
        【文化】成功举办了“消夏文化艺术周”、“二人台”文艺调演,代表乌兰察布市组团参加了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并取得良好成绩。加强社区文化建设,85%的社区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社区文艺队发展到31支。 
        【卫生】全区卫生机构11个,床位达310张。完善了4个乡镇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49家,村卫生室45个;执业助师370人;注册护士140人;药剂人员35人;检验人员20人。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7‰以内。 
        【体育】共有专兼职体育干部100多名,社会指导员115名,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同比递增万分之一点二;辅导点20多个,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人口达十几万人,占总人口的40.4%,同比递增0.6%。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社区体育、群众体育、广场体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几个特点。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 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311元,分别增长11.2%和14.8%。 
        【社会保障】全年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 426万元,比上年增长7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2万元,新增就业4 5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 460人,安置“4050”人员5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6 537人、16 071人和21 000人。提高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增发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城镇和农村共13 500多户、26 000余人享受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企业退休养老金7 459万元、失业救济金275万元、低保资金2 342万元。实施资助贫困大学生和生活困难家庭工程;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慰问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孟涛 孔丽萍)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集宁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刘俊(蒙古族11月离任)罗虎在(11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内日勒图(蒙古族) 
        区长:于生龙(4月离任)魏毅(4月任职) 
        政协主席:刘挺军 
        武装部长:李中华 
        政委:孟有福 
        【概况】集宁区位于北纬40°57′15″~40°13′29″,东经113°00′20″~113°16′26″,东临京津,南连晋、冀,西接呼、包,北通二连。京包线、集二线、集通线和正在建设的集张线及110、208国道、京呼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下辖1个镇、1个乡和8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7%,乡镇面积37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3%。总户数11.45万户,总人口32.79万人,人口总密度为782.9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人口29.67万人,占总人口的90.5%,人口密度为6 593人/平方公里;乡镇人口3.12万人,占总人口的9.5%,人口密度为83人/平方公里。 
        2006年,集宁区生产总值完成46.6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20.9%;第二产业完成17.67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完成27.27亿元,同比增长14.7%;财政收入完成4.82亿元,同比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7亿元,同比增长14%。 
        【工业经济】狠抓重点骨干企业技改扩能与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总体实力明显提升。华宁热电 2×15万千瓦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双汇16条生产线、纳尔松3万吨酒精、利泰极细线和老马清真(一期)5 000吨牛羊肉加工等重点骨干技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建通肉食品、雪原乳业、宝洁园蔬菜等一批新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规划设计了集宁工业园区和皮件工业园区,完成三条园区道路建设。年内,全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户,完成增加值9.13亿元,同比增长24.4%,上缴税金6 545万元,同比增长27.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74.8。 
        【城市建设】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38亿元。新建了通州路等4条道路,对六马路、朝阳街等九条道路进行罩面维修,完成小街巷治理10条;新上和改造路灯27条街(路)、441基;旧城区配水管网改造和新旧区电力、电讯管网加密配套工程全面推开,集中供热、天然气输配主管网建设有序进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全年开工建设项目47个,完成拆迁面积30万平方米,住宅楼在建面积1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沙源治理工程3.6万亩,城市周边绿化5 000亩,庭院绿化10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新建日光温室32栋,温室总数达1 854栋;建成占地2 6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一处;建设大型喷灌圈3套,新打机电井19眼,铺设地埋管19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 200亩,解决了李家坡、宋家村等三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建成三条通村砂石公路;新建示范奶牛养殖园区1处,建成奶牛暖棚1万平方米,奶牛存栏1.2万头,肉羊出栏10万只,养殖业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67%。加强无公害基地建设,霸王河沿线6 000亩蔬菜基地得到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第三产业】先后引进并新上了一批现代商贸物流企业,总投资达3.25亿元。森诺汽贸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开业,重联国际商贸城主体工程完工,北岳汽贸中心正在建设中,天洋物流新上GPS全球定位系统;煤炭市场入驻企业达18家;完善25个专业市场和10个集贸市场的交通、信息、治安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4 600多个,个体工商户达3万户,从业人员8万多人,从事第三产业人数占到城市人口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全年累计引进到位国内外资金12.18亿元,对外贸易实现出口创汇558万美元。 
        【教育】年内重点解决了住宿制学校校舍建设,为中小学购置了500台电脑及配套教学设施,调整合并了13所乡村中小学,强化素质教育,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先进集体。 
        【文化】成功举办了“消夏文化艺术周”、“二人台”文艺调演,代表乌兰察布市组团参加了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并取得良好成绩。加强社区文化建设,85%的社区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社区文艺队发展到31支。 
        【卫生】全区卫生机构11个,床位达310张。完善了4个乡镇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49家,村卫生室45个;执业助师370人;注册护士140人;药剂人员35人;检验人员20人。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7‰以内。 
        【体育】共有专兼职体育干部100多名,社会指导员115名,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同比递增万分之一点二;辅导点20多个,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人口达十几万人,占总人口的40.4%,同比递增0.6%。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社区体育、群众体育、广场体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几个特点。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 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311元,分别增长11.2%和14.8%。 
        【社会保障】全年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 426万元,比上年增长74%,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2万元,新增就业4 5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 460人,安置“4050”人员5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6 537人、16 071人和21 000人。提高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增发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城镇和农村共13 500多户、26 000余人享受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企业退休养老金7 459万元、失业救济金275万元、低保资金2 342万元。实施资助贫困大学生和生活困难家庭工程;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慰问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孟涛 孔丽萍)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