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冯林生(3月离任) 
        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万宝 
        县长: ***(4月任职) 
        政协主席:王大圣 
        武装部长:张海斌 
        政委:张文德   
        【概况】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与正镶白旗、正镶黄旗接壤;南接商都县和坝上地区,与河北省的康保县、张北县毗邻。地处北纬41°54′~42°16′,东经113°31′~114°46′。全县辖2乡3镇,93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355个自然村,总面积2 568平方千米。居住着汉、蒙、回、满、达斡尔、朝鲜、俄罗斯、傣、土家、佤等民族,在册人口15.7万人。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6.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28.8%、18.2%。财政收入完成7 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 680元,比上年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2 490元,比上年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农村经济】粮食产量达1.23亿斤,比上年增长167%。种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薯、菜、草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0%以上。新建日光温室26座、塑料大棚251座、马铃薯喷灌圈4个,落实覆膜瓜类种植6 000余亩。高效养殖业效益凸现,年末牲畜存栏达36.9万头(只),全年杂交改良肉羊12.13万只,出栏肉羊60万只,年末奶牛存栏1.1万头,年产鲜奶2.6万吨,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1%以上。完成京津风沙源工程11.89万亩;新打机电井83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 200亩,发展节灌面积8 500亩,解决1.2万人、1.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完成长顺镇—白土卜子三级油路新建工程,东井子—六支箭三级油路路基工程;为16个村通电、17个村通砂石路、23个村通自来水,13个村通广播电视。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良种补贴24万元、粮食直补302.5万元、柴油化肥补贴256万元、农机具补贴90万元,退耕还林政策兑现6 556万元。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撤并乡镇5个,分流人员143 人。县乡财务管理体制得到理顺,乡村债务逐步化解,农民减负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工业经济】主动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坚持抓引进、抓项目、抓投入,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风电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汇德公司一期4.95万KW风电项目已获自治区核准,中国水利投资公司等4家签约企业正在开展项目核准前期工作。三峡办将化德县确定为垂直轴风机试验基地和风机叶片生产基地,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KW垂直轴风机样机在化德县成功安装,叶片生产厂房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为提升产业层次,规划建设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服装园区。政府多方筹资600万元解决了“五通一平”,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入住企业12家。积极引导服装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全年生产各类服装1 600万件,完成工业增加值2.4亿元。重化工业克服供电不足和市场疲软的不利影响,通过租赁、兼并、重组等途径,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年内有6家企业10台矿热炉投产运营,生产铁合金17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天成公司钼铁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恒顺公司一期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试产成功,利用硅锰废渣生产水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制酒、石英晶体、肉食品加工等企业积极进行技改扩张,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同比增长41.6%。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积极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30项,到位资金5.4亿元。 
        【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修编了第三轮长顺镇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体系初步形成。按照“新区扩容与旧区提质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09亿元,建筑面积达17.54万平方米。新区建设以办公大楼和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完成地税办公大楼、福安小区一期、老年公寓二期、农行住宅二期等15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旧区改造紧紧围绕解决居民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实施18项市政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 253万元。投资500万元,完成邮电中路、警民路、长兴西街、党校西路、先锋西街5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实施长顺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了城镇电网改造等工程,城镇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依托服装、重化工等产业发展,结合移民工程实施,完成202户、729人移民搬迁,实现城镇扩容。 
        【社会保障】全年发放小额贷款85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 0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参保人数达8 105人,全年为2 18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 541万元。启动农村低保,为2 385户、4 595人发放低保金170万元;完善城镇低保,为1 950户、3 860人发放低保金360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解决2 934户、10 394人脱贫;筹资44.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8人;投资10万元,在县医院建立济困门诊和济困病房,对城乡贫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对135名农村低保户、贫困户实施大病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达20万元;为五保户、特困户发放救助款物40万元。全县以城乡低保救助为主,以特困群众临时救助、教育、医疗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累计投入各类补助资金1 121.5万元。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新建、维修校舍3 140平方米,完成新建一中、原一中搬迁工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受惠学生13 136人次。将47名优秀乡镇教师选拔到县直小学任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2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参合人数达80 688人,参合率达84.1%;全年为19 981人次核销门诊医药费53.77万元,为2 084人次补偿大病医药费295.8万元。三级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成了县医院易地搬迁,规范建设村卫生室39个。公开招聘医护人员22名,充实了医疗队伍。人口出生率为5.15‰。事业单位职称聘任工作顺利开展,对1 8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任,兑现职称工资70多万元。粮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转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重点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人武、人防、审计、统计、档案、民族、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丁凤威 王占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化德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冯林生(3月离任) 
        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万宝 
        县长: ***(4月任职) 
        政协主席:王大圣 
        武装部长:张海斌 
        政委:张文德   
        【概况】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与正镶白旗、正镶黄旗接壤;南接商都县和坝上地区,与河北省的康保县、张北县毗邻。地处北纬41°54′~42°16′,东经113°31′~114°46′。全县辖2乡3镇,93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355个自然村,总面积2 568平方千米。居住着汉、蒙、回、满、达斡尔、朝鲜、俄罗斯、傣、土家、佤等民族,在册人口15.7万人。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6.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28.8%、18.2%。财政收入完成7 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 680元,比上年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2 490元,比上年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农村经济】粮食产量达1.23亿斤,比上年增长167%。种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薯、菜、草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0%以上。新建日光温室26座、塑料大棚251座、马铃薯喷灌圈4个,落实覆膜瓜类种植6 000余亩。高效养殖业效益凸现,年末牲畜存栏达36.9万头(只),全年杂交改良肉羊12.13万只,出栏肉羊60万只,年末奶牛存栏1.1万头,年产鲜奶2.6万吨,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1%以上。完成京津风沙源工程11.89万亩;新打机电井83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 200亩,发展节灌面积8 500亩,解决1.2万人、1.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完成长顺镇—白土卜子三级油路新建工程,东井子—六支箭三级油路路基工程;为16个村通电、17个村通砂石路、23个村通自来水,13个村通广播电视。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良种补贴24万元、粮食直补302.5万元、柴油化肥补贴256万元、农机具补贴90万元,退耕还林政策兑现6 556万元。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撤并乡镇5个,分流人员143 人。县乡财务管理体制得到理顺,乡村债务逐步化解,农民减负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工业经济】主动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坚持抓引进、抓项目、抓投入,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风电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汇德公司一期4.95万KW风电项目已获自治区核准,中国水利投资公司等4家签约企业正在开展项目核准前期工作。三峡办将化德县确定为垂直轴风机试验基地和风机叶片生产基地,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KW垂直轴风机样机在化德县成功安装,叶片生产厂房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为提升产业层次,规划建设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服装园区。政府多方筹资600万元解决了“五通一平”,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入住企业12家。积极引导服装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全年生产各类服装1 600万件,完成工业增加值2.4亿元。重化工业克服供电不足和市场疲软的不利影响,通过租赁、兼并、重组等途径,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年内有6家企业10台矿热炉投产运营,生产铁合金17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3.72亿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天成公司钼铁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恒顺公司一期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试产成功,利用硅锰废渣生产水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制酒、石英晶体、肉食品加工等企业积极进行技改扩张,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同比增长41.6%。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工业项目为重点,积极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30项,到位资金5.4亿元。 
        【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修编了第三轮长顺镇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体系初步形成。按照“新区扩容与旧区提质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09亿元,建筑面积达17.54万平方米。新区建设以办公大楼和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完成地税办公大楼、福安小区一期、老年公寓二期、农行住宅二期等15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旧区改造紧紧围绕解决居民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实施18项市政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 253万元。投资500万元,完成邮电中路、警民路、长兴西街、党校西路、先锋西街5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实施长顺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了城镇电网改造等工程,城镇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依托服装、重化工等产业发展,结合移民工程实施,完成202户、729人移民搬迁,实现城镇扩容。 
        【社会保障】全年发放小额贷款85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 0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参保人数达8 105人,全年为2 18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 541万元。启动农村低保,为2 385户、4 595人发放低保金170万元;完善城镇低保,为1 950户、3 860人发放低保金360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解决2 934户、10 394人脱贫;筹资44.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8人;投资10万元,在县医院建立济困门诊和济困病房,对城乡贫困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对135名农村低保户、贫困户实施大病医疗救助,补助资金达20万元;为五保户、特困户发放救助款物40万元。全县以城乡低保救助为主,以特困群众临时救助、教育、医疗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累计投入各类补助资金1 121.5万元。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新建、维修校舍3 140平方米,完成新建一中、原一中搬迁工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受惠学生13 136人次。将47名优秀乡镇教师选拔到县直小学任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42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参合人数达80 688人,参合率达84.1%;全年为19 981人次核销门诊医药费53.77万元,为2 084人次补偿大病医药费295.8万元。三级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成了县医院易地搬迁,规范建设村卫生室39个。公开招聘医护人员22名,充实了医疗队伍。人口出生率为5.15‰。事业单位职称聘任工作顺利开展,对1 8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任,兑现职称工资70多万元。粮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转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重点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人武、人防、审计、统计、档案、民族、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丁凤威 王占飞)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