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7卷  /  教育

2007卷

  • 内蒙古大学
  •    【领导名录】
        校长:连辑(10月兼任)旭日干(蒙古族10月离任)
        党委书记:刘丽华(女)
        常务副校长:陈国庆(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赵东(蒙古族)
        副校长:杨劼(女 蒙古族)呼格吉勒图(蒙古族)李延俊 佟国清(蒙古族)
        纪委书记:刘文英(女)
        党委委员:锡胡尔(女 蒙古族)李玉林
       【概况】2006年,全校教职工2 398名,其中专任教师1 366名;全校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 655名,其中研究生2 601名、普通本科生12 188名、专科生2 266名、预科生181名、继续教育脱产学生207名、留学生212名。2006年全校共招生6 43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人、硕士研究生889人、普通本科生3 225人、专科生633人、成人本专科生1 628人。2006年全校毕业学生4 464人,其中研究生565人、普通本科生2 809人、专科生937人、成人本专科生153人。
        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级和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十五”“211工程”建设工作】学校继续加强了“211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圆满完成了“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和总结验收工作,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政府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在此基础上,学校向教育部上报了“十一五”“211工程”建设方案建议。
       【“三个规划”咨询论证工作】邀请教育部专家组就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三个规划进行了咨询论证,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学科建设】召开了全校学科建设工作研讨会。会议深化了对加快学科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2006年,学校继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10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25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选送了27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为65名高层次引进人才和学历提高人员落实相关待遇355万元;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配套资金75万元,落实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费19万元、兼职教授经费4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2006年引进2名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名在站研究人员完成研究工作顺利出站。
        组织实施了“513人才计划”,共评出一层次人选5人、二层次人选11人、三层次人选109人,总计资助经费216万元。全年投入21.8万元用于三层次人选提高教学科研业务水平。
       【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全面总结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继续加大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英语本科专业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完成教育部新世纪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是年,评选出6个校级品牌专业,7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新增园艺技术(观赏园艺方向)、食品加工技术(动物食品加工方向)2个高职专业。“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基地”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批准立项。积极稳妥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继续推进“本科课程建设315计划”,认真做好第二批校级重点课程的结题验收工作,评选了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21门,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校立项资助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已经达到27门。加大了本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比重,全年共有741门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有近20门课程开始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评选出“513人才计划”教材建设项目12项,有8部教材获得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2006年,梁希侠教授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继续开展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准备工作。按计划组织完成了成人教育学生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和基础课实验室建设】召开了全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研究工作;完成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的各项工作。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共有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开展了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有3项教学成果被评为自治区一等奖、6项被评为自治区二等奖,其中1项被评为国家二等奖。
       【民族教育】有8部教材入选自治区2006年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选题;完成了民族预科生2005级分流专业工作;招收了176名民族预科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学校新增了9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获批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组织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参加自治区学位办的评估,全部通过。加大了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力度,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盲审。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工作。开展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4人,外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
       【科技工作】2006年,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共申请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08项,获准2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获准经费达2 165.40万元。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7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87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37部;科技成果鉴定3项。全年获“科教兴区特别奖”1项、第五届“乌兰夫奖”1项、自治区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2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奖1项、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召开了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作会议,研究提出了加强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的思路和措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复审。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开横向科技项目16项,到位经费107万元。2项发明专利获准授权。
       【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全年共主办或承办了6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和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继续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日本阪南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开展交流,启动了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交流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蒙古国政府奖学金互换项目。
    完成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06年度资助出国留学人员学校人选的推荐申报工作和外籍文教专家聘请、管理工作。
        全年接待外宾366人;办理286名教职工和学生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审核并办理了183名外国留学来校学习和延期的审批手续。
       【学生工作】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管理。开发利用了内蒙古大学学生诚信管理系统。圆满完成各类评优评奖工作。3名学生被评为2005年自治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第三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有4件作品获银奖,14件作品获铜奖,18件作品获优秀奖,学校荣获“挑战杯”。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参赛的3件作品均获铜奖。
        在做好毕业生资格审定和学位授予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构建了“四位一体”发展型职业指导体系。成立了全区第一家“网络视频面试”系统。有32名学生入选200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列。至2006年9月1日,学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2%,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5.6%。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基本建设】全面展开新校区建设工作,一期规划的8个单体建筑全面开工,各建筑主体大多数完成了二到三层的框架结构,已累计完成投资8 000万元。完成网络会议中心、研究生楼、经济楼扩建、创业学院(筹)教学楼等工程的竣工验收及部分工程的审计工作。
       【安全保卫工作】修订了《内蒙古大学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加强了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了6次安全大检查。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分局正式建立了校园110联警联动机制,形成了警校合作、联手预防犯罪的良好格局。重新制定了校园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加大了对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和非法宣传品的清理、收缴工作力度。校园安全稳定状况良好,刑事案件、火灾事故均保持了零发生,治安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书文献建设】完善CALIS省中心门户以及相关硬件平台建设,完成馆际互借系统的升级调试工作,开通馆际互借机构用户6个,并完成馆际互借文献资料6 613页。积极筹备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图书馆全年共购进各文种图书44 419册;接受国内外友人赠书1 991册;接收处理中外文现刊15 815册,处理中外文过刊合订本4 898册;分编入库图书22 833种63 779册,图书总藏量继续增加。加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特别是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继续开展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及蒙古学信息网和蒙古学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加强蒙古学古籍文献展阅室工程、数学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建设,做好了已有数据库建设维护工作。开展了文检课教学工作和“2006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宣讲周”活动。
       【学报与出版工作】按期出版了学报各版的双月刊,进一步规范了审稿工作,提高了稿件质量。自然科学版在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6年出版社出版图书228种,有6种图书被评为署优、11种被评为省优。国家民族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自治区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蒙古民族通史》蒙译本基本完成。修订后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分别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二等奖。2006年共发行内外版图书4 500万码洋,全年回款首次突破2 000万元;出版社代办站发行突破1 000万码洋,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代办站。
                                                                                                  (张士伟 邢建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大学
  •    【领导名录】
        校长:连辑(10月兼任)旭日干(蒙古族10月离任)
        党委书记:刘丽华(女)
        常务副校长:陈国庆(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赵东(蒙古族)
        副校长:杨劼(女 蒙古族)呼格吉勒图(蒙古族)李延俊 佟国清(蒙古族)
        纪委书记:刘文英(女)
        党委委员:锡胡尔(女 蒙古族)李玉林
       【概况】2006年,全校教职工2 398名,其中专任教师1 366名;全校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 655名,其中研究生2 601名、普通本科生12 188名、专科生2 266名、预科生181名、继续教育脱产学生207名、留学生212名。2006年全校共招生6 43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1人、硕士研究生889人、普通本科生3 225人、专科生633人、成人本专科生1 628人。2006年全校毕业学生4 464人,其中研究生565人、普通本科生2 809人、专科生937人、成人本专科生153人。
        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级和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十五”“211工程”建设工作】学校继续加强了“211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圆满完成了“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和总结验收工作,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政府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在此基础上,学校向教育部上报了“十一五”“211工程”建设方案建议。
       【“三个规划”咨询论证工作】邀请教育部专家组就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三个规划进行了咨询论证,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学科建设】召开了全校学科建设工作研讨会。会议深化了对加快学科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2006年,学校继续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10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25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选送了27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为65名高层次引进人才和学历提高人员落实相关待遇355万元;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配套资金75万元,落实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费19万元、兼职教授经费4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2006年引进2名博士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名在站研究人员完成研究工作顺利出站。
        组织实施了“513人才计划”,共评出一层次人选5人、二层次人选11人、三层次人选109人,总计资助经费216万元。全年投入21.8万元用于三层次人选提高教学科研业务水平。
       【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全面总结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继续加大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英语本科专业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完成教育部新世纪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是年,评选出6个校级品牌专业,7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新增园艺技术(观赏园艺方向)、食品加工技术(动物食品加工方向)2个高职专业。“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基地”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批准立项。积极稳妥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继续推进“本科课程建设315计划”,认真做好第二批校级重点课程的结题验收工作,评选了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21门,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校立项资助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已经达到27门。加大了本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比重,全年共有741门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有近20门课程开始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评选出“513人才计划”教材建设项目12项,有8部教材获得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2006年,梁希侠教授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继续开展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准备工作。按计划组织完成了成人教育学生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和基础课实验室建设】召开了全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研究工作;完成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的各项工作。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共有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开展了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有3项教学成果被评为自治区一等奖、6项被评为自治区二等奖,其中1项被评为国家二等奖。
       【民族教育】有8部教材入选自治区2006年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选题;完成了民族预科生2005级分流专业工作;招收了176名民族预科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学校新增了9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获批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组织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参加自治区学位办的评估,全部通过。加大了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力度,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盲审。顺利完成硕士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工作。开展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4人,外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
       【科技工作】2006年,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共申请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08项,获准2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0项,获准经费达2 165.40万元。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73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87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37部;科技成果鉴定3项。全年获“科教兴区特别奖”1项、第五届“乌兰夫奖”1项、自治区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2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奖1项、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召开了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作会议,研究提出了加强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的思路和措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复审。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开横向科技项目16项,到位经费107万元。2项发明专利获准授权。
       【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全年共主办或承办了6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和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继续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日本阪南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开展交流,启动了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交流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蒙古国政府奖学金互换项目。
    完成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06年度资助出国留学人员学校人选的推荐申报工作和外籍文教专家聘请、管理工作。
        全年接待外宾366人;办理286名教职工和学生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审核并办理了183名外国留学来校学习和延期的审批手续。
       【学生工作】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管理。开发利用了内蒙古大学学生诚信管理系统。圆满完成各类评优评奖工作。3名学生被评为2005年自治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第三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有4件作品获银奖,14件作品获铜奖,18件作品获优秀奖,学校荣获“挑战杯”。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参赛的3件作品均获铜奖。
        在做好毕业生资格审定和学位授予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构建了“四位一体”发展型职业指导体系。成立了全区第一家“网络视频面试”系统。有32名学生入选200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列。至2006年9月1日,学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2%,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5.6%。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基本建设】全面展开新校区建设工作,一期规划的8个单体建筑全面开工,各建筑主体大多数完成了二到三层的框架结构,已累计完成投资8 000万元。完成网络会议中心、研究生楼、经济楼扩建、创业学院(筹)教学楼等工程的竣工验收及部分工程的审计工作。
       【安全保卫工作】修订了《内蒙古大学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加强了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了6次安全大检查。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分局正式建立了校园110联警联动机制,形成了警校合作、联手预防犯罪的良好格局。重新制定了校园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加大了对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和非法宣传品的清理、收缴工作力度。校园安全稳定状况良好,刑事案件、火灾事故均保持了零发生,治安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书文献建设】完善CALIS省中心门户以及相关硬件平台建设,完成馆际互借系统的升级调试工作,开通馆际互借机构用户6个,并完成馆际互借文献资料6 613页。积极筹备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图书馆全年共购进各文种图书44 419册;接受国内外友人赠书1 991册;接收处理中外文现刊15 815册,处理中外文过刊合订本4 898册;分编入库图书22 833种63 779册,图书总藏量继续增加。加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特别是馆藏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继续开展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及蒙古学信息网和蒙古学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加强蒙古学古籍文献展阅室工程、数学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建设,做好了已有数据库建设维护工作。开展了文检课教学工作和“2006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宣讲周”活动。
       【学报与出版工作】按期出版了学报各版的双月刊,进一步规范了审稿工作,提高了稿件质量。自然科学版在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6年出版社出版图书228种,有6种图书被评为署优、11种被评为省优。国家民族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自治区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蒙古民族通史》蒙译本基本完成。修订后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分别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二等奖。2006年共发行内外版图书4 500万码洋,全年回款首次突破2 000万元;出版社代办站发行突破1 000万码洋,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代办站。
                                                                                                  (张士伟 邢建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