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地面积54492平方千米。乌兰察布市为地级建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集宁区。辖11个旗县(市、区)、8个苏木,23个乡,49个镇,13个街道办。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7.9亿元,比2021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47.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93.2亿元,增长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4∶44∶3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876元,比2021年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6亿元,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0亿元,增长2.6%;非税收入完成22.6亿元,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3亿元,下降1.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6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905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42万人、乡村人口63.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95%。全年,出生人口0.70万人,出生率为4.27‰;死亡人口1.78万人,死亡率为10.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61.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44万人、乡村人口175.88万人。
2022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21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0.9亿元,下降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4.9亿元,下降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下降2.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额29亿元,下降13.4%;商品零售额202亿元,下降0.6%。
2022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6451元,比2021年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12402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6623元,增长6.0%;财产净收入745元,增长3.8%;转移净收入6681元,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352元,比2021年增长4.0%。全体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4552元,下降2.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8656元,下降3.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0856元,下降2.2%。
图94 2022年,乌兰察布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挂牌成立】 2022年3月17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挂牌成立,标志着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乌兰察布市和二连浩特市位于中蒙俄国际物流大通道前沿地区,具有独特的联动发展和功能互促发展的区位优势。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是自治区唯一一家跨盟市的开发区。两市共同推进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贸合作新格局,建设以俄蒙欧资源型产品进口和国内工业产品、农产品出口为重点,集商贸服务、物流服务、落地加工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构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口岸功能+产业经济的“一园六区”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七苏木片区中欧班列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北方陆港片区公路物流枢纽功能区、临空产业园片区国际航空物流功能区、北方家居产业园片区进出口资源木材精深加工贸易功能区、庙梁片区煤炭矿石仓选配功能区以及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乌兰察布七苏木—老挝万象国际货运列车首发】 2022年3月18日,在呼和浩特海关所属集宁海关的监管下,装载着1184件轮胎的两个集装箱搭乘货物列车,从乌兰察布七苏木货运站驶出。此次出口,标志着乌兰察布市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物流节点,顺利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有效地对接,为本土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打开了新通道,进一步增强对河北省、天津市等周边省(市)货物的吸引力,使乌兰察布市真正成为有效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对外开放枢纽。
【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022年,乌兰察布市举行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优是此次签约项目的最大亮点。其中水发集团有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等企业在现场进行线下签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新农创(青岛)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以远程视频方式实现同步线上签约。此次集中签约76个重点项目,拟投资额1336.1亿元,涵盖新能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具备强大实力的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项目,又有极具成长性的专精特新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首发为乌兰察布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 2022年7月5日,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基地举行首批叶片量产集中发运仪式,标志着远景科技集团自2020年与乌兰察布开启战略合作以来取得了扎实成果,企业在乌兰察布的生产线正式“启航”。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基地是远景能源在乌兰察布落地的重要项目,也是目前远景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叶片生产工厂。企业将美国、欧洲和上海三地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成果汇集在乌兰察布叶片基地,主要经营大兆瓦风力发电设备的叶片研发、生产,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叶片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1500支,可给乌兰察布带来15亿元产值,提供1000个绿色高科技工作岗位。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全线通水】 2022年9月20日上午10时,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全线通水,掀开岱海流域生态治理新篇章。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近年来出现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等问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乌兰察布市组织相关专家修编制定《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共实施24个治理项目。于2020年1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采用“三级加压+两级重力”输水方案,总输水距离134.24千米,主要包括3个隧洞(11.15千米)、3个泵站和123.09千米管线,设计取水流量为3.02立方米/每秒,批复年取水规模为4466万立方米。
【乌兰察布马铃薯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自治区推荐、形式审查、专家推选等程序,乌兰察布马铃薯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此次全国共有75个农业品牌纳入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苏红)
【集宁区】 集宁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全区行政区域面积404.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4.7平方千米。辖1个乡、1个镇和8个街道,常住人口42.5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17个民族,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2022年,集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15亿元,比2021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0亿元,减少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8.89亿元,增长0.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21亿元,减少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2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9303元、22632元,分别增长3.7%和7.2%。 (邢海鑫)
【丰镇市】 丰镇市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地处晋、蒙交界处,总面积2722平方千米,是自治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部署重要的电力出口基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全市3家发电厂有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市区有3.5万、11万、22万千伏变电站各1座。全市耕地面积6.42万公顷,其中水地1.23万公顷。辖3个乡、5个镇、5个街道,总人口2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2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3420人。2022年,丰镇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55.3∶3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同比下降2.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770元,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8324元,同比增长7.3%。 (崔俊利)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前旗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全旗总面积2440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4.85万公顷。辖5个镇、4个乡、19个社区、93个行政村、689个村民小组。2022年,全旗总户籍数107243户,总户籍人口204638人,其中农业人口122820人、非农业人口81818人。全旗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4∶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亿元,增速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8∶49.7∶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4亿元,增速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4亿元,增速-3.0%;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647元,增速4.3%;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140元,增速8.4%。 (魏杰)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东邻察右后旗,南和西南接卓资县,西北和北连四子王旗。旗人民政府驻地科布尔镇,西南距呼和浩特市110千米,东南距集宁区66千米,是乌兰察布市北部旗县的交通枢纽。旗地域南北最大长度90.2千米,东西最大宽度76.45千米,总面积4190.2平方千米,有耕地8.84万公顷,其中水浇地2.56万公顷。全旗共辖2个苏木、4个乡、5个镇和1个园区。2022年,户籍人口19.2万人,常住人口8.6万人,中心城镇常住人口3.4万人。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同比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自然口径增长8.3%,同口径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46.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30元和12952元,同比增长4.4%和8.2%。 (刘国华)
【察哈尔右翼后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总面积3788平方千米,耕地6.74万公顷,其中水浇地2.44万公顷,林地5.57万公顷,草地22.33万公顷。全旗辖2个苏木、1个乡、5个镇,15个嘎查、82个浩特,73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6个社区。2022年,总户数91654户,总人口197421人,其中男性人口100069人,女性人口97352人。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比2021年增长8.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亿元,比2021年增长-3.0%;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93元和16528元,比2021年分别增长4.5%和8.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119%,支出27.9亿元。 (何林)
【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北部,北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边境线长104千米,北距二连浩特市280千米,南距呼和浩特市95千米,总面积2.55万平方千米。境内有神舟系列飞船主着陆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有天然胡杨林33.33公顷300余株。全旗已发现和探明矿种40余种,其中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是亚洲最大的单体萤石矿。太阳能资源富集,是国家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有国电、中电投等15家风光电企业入驻,规划风光电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已建成209万千瓦。旗辖5个苏木、5个镇、3个乡,121个嘎查村。总人口20.9万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民族。2022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2亿元,居全市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较2021年提高1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02亿元,居全市第四位;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4811元、15657元。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指标均在控制目标之内。 (尹光伟)
【卓资县】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辖地面积3119平方千米。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9亿元,比2021年增加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例为16.7∶58.0∶25.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亿元,同比下降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亿元,同口径增速32.2%,居全市第二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8亿元,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50元和15560元,同比增长4.2%和7.0%。 (陈蕃)
【凉城县】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3458.3平方千米,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0.3%,县境东西最长82千米,全县辖6个镇,2个乡、16个社区,130个行政村、882个自然村,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壮族、藏族等16个民族,户籍总人口23.09万人,常住人口11.9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8∶100。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4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占比为31.53∶28.03∶40.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增速3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433元和17230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7亿元。 (高利霞)
【兴和县】 兴和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南部。2022年,全县辖5个镇、4个乡,161个行政村,10个社区,9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万人。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28.9%;第三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3.5%。三次产业比为10∶33.5∶5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8亿元,同比增长4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0.9%。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905元和14392元,同比增长6.5%和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6.5%。 (郝伟)
【商都县】 商都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为4283.49平方千米。2022年,商都县辖6个镇、4个乡,210个行政村、22个社区、68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153900户,总人口319422人,其中城镇人口68124人、乡村人口251298人。汉族313364人,蒙古族5027人,其他少数民族1031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亿元,比2021年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9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1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76元和14873元,增长4.1%和7.8%。民生支出2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增长1.4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2.24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31户,增长19%。第一产业产值20223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218175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33753万元。三次产业比为26.8∶29.0∶44.2。 (魏兆)
【化德县】 化德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2534平方千米。辖3个镇、3个乡,9个社区、87个行政村、293个村民小组。2022年底,常住人口总数9.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5万人,农村人口4.07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彝族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66人。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亿元,比2021年增长4.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总额完成9.58亿元,增速-1.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6509元,增长3.9%;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3920元,增长8.3%;三次产业比例为17.3∶51.4∶31.3。 (张明)
【概况】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地面积54492平方千米。乌兰察布市为地级建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集宁区。辖11个旗县(市、区)、8个苏木,23个乡,49个镇,13个街道办。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7.9亿元,比2021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47.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93.2亿元,增长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4∶44∶3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876元,比2021年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6亿元,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0亿元,增长2.6%;非税收入完成22.6亿元,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3亿元,下降1.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6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905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42万人、乡村人口63.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95%。全年,出生人口0.70万人,出生率为4.27‰;死亡人口1.78万人,死亡率为10.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61.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44万人、乡村人口175.88万人。
2022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比2021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0.9亿元,下降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4.9亿元,下降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下降2.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额29亿元,下降13.4%;商品零售额202亿元,下降0.6%。
2022年,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6451元,比2021年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12402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6623元,增长6.0%;财产净收入745元,增长3.8%;转移净收入6681元,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7352元,比2021年增长4.0%。全体居民均生活消费支出14552元,下降2.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8656元,下降3.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0856元,下降2.2%。
图94 2022年,乌兰察布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挂牌成立】 2022年3月17日,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挂牌成立,标志着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乌兰察布市和二连浩特市位于中蒙俄国际物流大通道前沿地区,具有独特的联动发展和功能互促发展的区位优势。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是自治区唯一一家跨盟市的开发区。两市共同推进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贸合作新格局,建设以俄蒙欧资源型产品进口和国内工业产品、农产品出口为重点,集商贸服务、物流服务、落地加工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园区,构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口岸功能+产业经济的“一园六区”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七苏木片区中欧班列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北方陆港片区公路物流枢纽功能区、临空产业园片区国际航空物流功能区、北方家居产业园片区进出口资源木材精深加工贸易功能区、庙梁片区煤炭矿石仓选配功能区以及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乌兰察布七苏木—老挝万象国际货运列车首发】 2022年3月18日,在呼和浩特海关所属集宁海关的监管下,装载着1184件轮胎的两个集装箱搭乘货物列车,从乌兰察布七苏木货运站驶出。此次出口,标志着乌兰察布市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物流节点,顺利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有效地对接,为本土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打开了新通道,进一步增强对河北省、天津市等周边省(市)货物的吸引力,使乌兰察布市真正成为有效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对外开放枢纽。
【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022年,乌兰察布市举行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优是此次签约项目的最大亮点。其中水发集团有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等企业在现场进行线下签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新农创(青岛)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以远程视频方式实现同步线上签约。此次集中签约76个重点项目,拟投资额1336.1亿元,涵盖新能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具备强大实力的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项目,又有极具成长性的专精特新项目,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首发为乌兰察布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 2022年7月5日,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基地举行首批叶片量产集中发运仪式,标志着远景科技集团自2020年与乌兰察布开启战略合作以来取得了扎实成果,企业在乌兰察布的生产线正式“启航”。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基地是远景能源在乌兰察布落地的重要项目,也是目前远景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叶片生产工厂。企业将美国、欧洲和上海三地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成果汇集在乌兰察布叶片基地,主要经营大兆瓦风力发电设备的叶片研发、生产,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叶片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1500支,可给乌兰察布带来15亿元产值,提供1000个绿色高科技工作岗位。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全线通水】 2022年9月20日上午10时,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全线通水,掀开岱海流域生态治理新篇章。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近年来出现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等问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乌兰察布市组织相关专家修编制定《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共实施24个治理项目。于2020年1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采用“三级加压+两级重力”输水方案,总输水距离134.24千米,主要包括3个隧洞(11.15千米)、3个泵站和123.09千米管线,设计取水流量为3.02立方米/每秒,批复年取水规模为4466万立方米。
【乌兰察布马铃薯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自治区推荐、形式审查、专家推选等程序,乌兰察布马铃薯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此次全国共有75个农业品牌纳入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苏红)
【集宁区】 集宁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全区行政区域面积404.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4.7平方千米。辖1个乡、1个镇和8个街道,常住人口42.5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17个民族,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2022年,集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15亿元,比2021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0亿元,减少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8.89亿元,增长0.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21亿元,减少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2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9303元、22632元,分别增长3.7%和7.2%。 (邢海鑫)
【丰镇市】 丰镇市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地处晋、蒙交界处,总面积2722平方千米,是自治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部署重要的电力出口基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全市3家发电厂有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市区有3.5万、11万、22万千伏变电站各1座。全市耕地面积6.42万公顷,其中水地1.23万公顷。辖3个乡、5个镇、5个街道,总人口2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2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3420人。2022年,丰镇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55.3∶3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同比下降2.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770元,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8324元,同比增长7.3%。 (崔俊利)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前旗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全旗总面积2440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4.85万公顷。辖5个镇、4个乡、19个社区、93个行政村、689个村民小组。2022年,全旗总户籍数107243户,总户籍人口204638人,其中农业人口122820人、非农业人口81818人。全旗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4∶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亿元,增速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8∶49.7∶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4亿元,增速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4亿元,增速-3.0%;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5647元,增速4.3%;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140元,增速8.4%。 (魏杰)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东邻察右后旗,南和西南接卓资县,西北和北连四子王旗。旗人民政府驻地科布尔镇,西南距呼和浩特市110千米,东南距集宁区66千米,是乌兰察布市北部旗县的交通枢纽。旗地域南北最大长度90.2千米,东西最大宽度76.45千米,总面积4190.2平方千米,有耕地8.84万公顷,其中水浇地2.56万公顷。全旗共辖2个苏木、4个乡、5个镇和1个园区。2022年,户籍人口19.2万人,常住人口8.6万人,中心城镇常住人口3.4万人。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同比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自然口径增长8.3%,同口径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46.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30元和12952元,同比增长4.4%和8.2%。 (刘国华)
【察哈尔右翼后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总面积3788平方千米,耕地6.74万公顷,其中水浇地2.44万公顷,林地5.57万公顷,草地22.33万公顷。全旗辖2个苏木、1个乡、5个镇,15个嘎查、82个浩特,73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6个社区。2022年,总户数91654户,总人口197421人,其中男性人口100069人,女性人口97352人。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比2021年增长8.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年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亿元,比2021年增长-3.0%;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93元和16528元,比2021年分别增长4.5%和8.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119%,支出27.9亿元。 (何林)
【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北部,北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边境线长104千米,北距二连浩特市280千米,南距呼和浩特市95千米,总面积2.55万平方千米。境内有神舟系列飞船主着陆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有天然胡杨林33.33公顷300余株。全旗已发现和探明矿种40余种,其中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是亚洲最大的单体萤石矿。太阳能资源富集,是国家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有国电、中电投等15家风光电企业入驻,规划风光电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已建成209万千瓦。旗辖5个苏木、5个镇、3个乡,121个嘎查村。总人口20.9万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民族。2022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2亿元,居全市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较2021年提高1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02亿元,居全市第四位;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4811元、15657元。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指标均在控制目标之内。 (尹光伟)
【卓资县】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辖地面积3119平方千米。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9亿元,比2021年增加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例为16.7∶58.0∶25.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受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亿元,同比下降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亿元,同口径增速32.2%,居全市第二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8亿元,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50元和15560元,同比增长4.2%和7.0%。 (陈蕃)
【凉城县】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3458.3平方千米,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0.3%,县境东西最长82千米,全县辖6个镇,2个乡、16个社区,130个行政村、882个自然村,有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壮族、藏族等16个民族,户籍总人口23.09万人,常住人口11.9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8∶100。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4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占比为31.53∶28.03∶40.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增速3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433元和17230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7亿元。 (高利霞)
【兴和县】 兴和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南部。2022年,全县辖5个镇、4个乡,161个行政村,10个社区,9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万人。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28.9%;第三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3.5%。三次产业比为10∶33.5∶5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8亿元,同比增长4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0.9%。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905元和14392元,同比增长6.5%和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6.5%。 (郝伟)
【商都县】 商都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为4283.49平方千米。2022年,商都县辖6个镇、4个乡,210个行政村、22个社区、68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153900户,总人口319422人,其中城镇人口68124人、乡村人口251298人。汉族313364人,蒙古族5027人,其他少数民族1031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亿元,比2021年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9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1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76元和14873元,增长4.1%和7.8%。民生支出2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增长1.4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2.24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31户,增长19%。第一产业产值20223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218175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33753万元。三次产业比为26.8∶29.0∶44.2。 (魏兆)
【化德县】 化德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总面积2534平方千米。辖3个镇、3个乡,9个社区、87个行政村、293个村民小组。2022年底,常住人口总数9.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5万人,农村人口4.07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彝族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66人。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亿元,比2021年增长4.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总额完成9.58亿元,增速-1.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36509元,增长3.9%;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3920元,增长8.3%;三次产业比例为17.3∶51.4∶31.3。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