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新能源并网装机】 截至2022年底,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6182万千瓦,占全区电源装机36.5%,其中,风电并网装机4568万千瓦,光伏并网装机1568万千瓦,生物质并网装机46万千瓦。全区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736万千瓦。其中,风电并网装机规模572万千瓦,光伏并网装机规模156万千瓦,生物质并网装机规模8万千瓦。
【新能源装备制造】 2022年,全区实施能源装备制造项目101个,完成投资620亿元。新引进项目34个。形成风电、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配套供给能力。
【新能源重大项目】 2022年,全区实施新能源重大项目178个,完成投资128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38个,完成投资1005亿元;续建项目40个,完成投资276亿元。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全区2022年实施风电装备制造项目43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引进金风科技、中车株洲等企业的2个项目落地。
【光伏装备制造产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形成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2022年,全区实施光伏装备制造项目35项,完成投资455.7亿元。引进中环光伏、长龙浙科、中成榆能源、协鑫集团、隆基绿能、东晶新材料等企业的13个项目落地,可增加年产工业硅25万吨、高纯晶硅34.25万吨、电子晶硅1万吨、晶棒144吉瓦、硅片113吉瓦、电池片24吉瓦、组件26吉瓦。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2022年,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中东部、贺兰山至中东部3个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总计外送新能源规模3600万千瓦、配套火电规模1200万千瓦。两批次、3208万千瓦风光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其中,第一批202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第二批1188万千瓦项目开展前期核准及办理开工前期手续。
【氢能产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形成制氢设备产能50台(套)。2022年,全区实施氢能装备制造项目6个,完成投资0.4亿元。引进协鑫电气、国盛利华、海峡未来、苏州瑞驱等企业的4个项目落地。
【储能产业】 2022年,全区实施储能装备制造项目17个,完成投资61.5亿元。引进圣钒科技、斯诺新材料、中电储能、国轩零碳、天诚同创、景华新材料、华创新材料、湖南镕锂、深圳费特森、黑猫纳米材料、广慧新能源、瑞森新能源等企业的14个项目落地。 (黄坤达)
【新能源并网装机】 截至2022年底,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6182万千瓦,占全区电源装机36.5%,其中,风电并网装机4568万千瓦,光伏并网装机1568万千瓦,生物质并网装机46万千瓦。全区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736万千瓦。其中,风电并网装机规模572万千瓦,光伏并网装机规模156万千瓦,生物质并网装机规模8万千瓦。
【新能源装备制造】 2022年,全区实施能源装备制造项目101个,完成投资620亿元。新引进项目34个。形成风电、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配套供给能力。
【新能源重大项目】 2022年,全区实施新能源重大项目178个,完成投资128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38个,完成投资1005亿元;续建项目40个,完成投资276亿元。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全区2022年实施风电装备制造项目43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引进金风科技、中车株洲等企业的2个项目落地。
【光伏装备制造产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形成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2022年,全区实施光伏装备制造项目35项,完成投资455.7亿元。引进中环光伏、长龙浙科、中成榆能源、协鑫集团、隆基绿能、东晶新材料等企业的13个项目落地,可增加年产工业硅25万吨、高纯晶硅34.25万吨、电子晶硅1万吨、晶棒144吉瓦、硅片113吉瓦、电池片24吉瓦、组件26吉瓦。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2022年,蒙西至京津冀、库布其至中东部、贺兰山至中东部3个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总计外送新能源规模3600万千瓦、配套火电规模1200万千瓦。两批次、3208万千瓦风光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其中,第一批202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第二批1188万千瓦项目开展前期核准及办理开工前期手续。
【氢能产业】 截至2022年底,全区形成制氢设备产能50台(套)。2022年,全区实施氢能装备制造项目6个,完成投资0.4亿元。引进协鑫电气、国盛利华、海峡未来、苏州瑞驱等企业的4个项目落地。
【储能产业】 2022年,全区实施储能装备制造项目17个,完成投资61.5亿元。引进圣钒科技、斯诺新材料、中电储能、国轩零碳、天诚同创、景华新材料、华创新材料、湖南镕锂、深圳费特森、黑猫纳米材料、广慧新能源、瑞森新能源等企业的14个项目落地。 (黄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