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卷
【概况】 2022年8月24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报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正式成立,为自治区党委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正厅级(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情况参见“党史文献编研”分目)。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均成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其中,单独设置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有3个市,分别是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与党史机构合并设立的有4个盟市,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与党史、档案机构合并设立的有5个盟市,分别是兴安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全区103个旗县(市、区)有4个旗县(市、区)单独设置地方志工作机构;92个旗县(市、区)地方志(党史)工作机构与档案机构合并;7个旗县(市、区)无机构,归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代管;1个旗县(市、区)设立临时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022年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以下简称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内容。要求统筹规划志鉴编纂,做好全区三轮志书及自治区三级志书规划编纂工作,推进年鉴规范化和服务水平提升,推进乡镇、村志编纂工作,探索地方史编研工作,记录“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实践;实施方志影响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方志馆建设,开发形式多样的志鉴产品,加强旧志等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实施推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常态化,推出地方志宣传品牌,彰显地方志资政育人的独特价值;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完善盟市地情网站集约化建设,扩大地方志数字化建设领域,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地方志专业水平,深化地方志质量建设,推进地方志理论研究,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修志编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志书编纂与出版】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出版志书9部,8部移交出版,12部完成终审,7部完成复审,12部完成初审,4部完成初稿,5部在编纂。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与出版】 2022年,全区盟市、旗县(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应编纂116部,其中盟市12部、旗县(市、区)104部。完成编纂114部,编纂完成率98.28%;移交出版102部,移交出版率87.93%;公开出版88部,公开出版率75.86%。盟市级应编纂年鉴12部,全部编纂完成并移交出版;公开出版10部,公开出版率83.33%。旗县(市、区)级应编纂年鉴104部,编纂完成102部,编纂完成率98.08%;移交出版90部,移交出版率86.54%;公开出版78部,公开出版率75%。
【旧志整理与出版】 202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正式启动《内蒙古历代方志集成》影印出版工程。《内蒙古历代方志集成》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影印精装的大型内蒙古地方志古籍丛书,是历史珍贵文献。整理过程本着保留原貌、存真求实的原则,按底本影印,不作点校。截至2022年6月,先后8次联系国家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等单位,完成第一辑《蒙古志》《绥远志》《绥远志略》等23部旧志底稿的收集整理;8月,完成第一辑影印出版项目的公开招标;11月,完成出版书号申请;12月,完成样书审定。
【《内蒙古年鉴(2022)》出版】 2022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纂的《内蒙古年鉴(2022)》,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贺彪主编。《内蒙古年鉴(2022)》遵从分类编排、设条记述的基本原则,全书由类目、分目、条目组成,部分条目加层次性小标题。全书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专题彩图、数字内蒙古、特载、专记、大事记、内蒙古自治区情、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群体、军事、法治、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与信息化、交通运输邮政、城乡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金融、商贸、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事务、盟市、旗县(市、区)、企业选介、开发区(工业园区)、荣誉、附录、索引等内容,32个类目,下设389个分目、3362个条目。《内蒙古年鉴(2022)》为突出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适当修订和完善框架、版式和内容,与以往相比内容更全面,资料更翔实,版面设计更美观。全面、准确、客观、系统地记述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全书150万字。
【期刊出版】 2022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办的《内蒙古印记》出刊3期,刊发稿件58篇,21.6万字。该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内蒙古地方志通讯》,先后更名为《内蒙古史志》《内蒙古方志》《内蒙古印记》,累计出刊169期。张敏主编。《内蒙古印记》主要设有领导讲话、专稿、工作研究、志说乡土、机关党建、工作动态、志书选介、法规文件等栏目,及时准确客观报道内蒙古地方志系统内行业动态,旨在指导业务与交流工作等。
【地方志资源数字化】 2022年,全区地方志数字化工作完成79部,6000.4万字。其中,志书19部,1721.8万字;盟市、旗县年鉴60部,4278.6万字。截至2022年底,数据库字数5.19亿字,志书、年鉴等计661部,收录专业词条260余万条,提高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为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提供快捷的“资政”服务。
【影像志和《草原丝绸之路》摄制启动】 2022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启动影像方志《草原丝绸之路》微视频摄制工作。先后组织历史文化、影视制作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召开多次研讨会,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摄制题材、思路和步骤,最终选取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等7处草原丝绸之路沿线遗址为拍摄地点。截至12月底,完成1~4集微视频制作工作,并组织召开评审验收会,对第一批成果终审验收。
【地方志网站建设】 2022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进以内蒙古自治区情网为基础,地方志数据库、在线编纂软件系统、“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为重点的数字方志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全年收录发表文章1760篇,311万余字,图片2005幅;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古文版)全年收录发表文章1067篇,43万余字,图片281幅,原创翻译文章312篇。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点击达2500余万次,访问量300余万人次。“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273期,推送文章769篇,46万余字,图片1718幅。“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居全国地方志系统微信榜单第二十四名,全国省级地方志微信榜单第五名。 (韩振华)
【概况】 2022年8月24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报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正式成立,为自治区党委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正厅级(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情况参见“党史文献编研”分目)。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均成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其中,单独设置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有3个市,分别是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与党史机构合并设立的有4个盟市,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与党史、档案机构合并设立的有5个盟市,分别是兴安盟、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全区103个旗县(市、区)有4个旗县(市、区)单独设置地方志工作机构;92个旗县(市、区)地方志(党史)工作机构与档案机构合并;7个旗县(市、区)无机构,归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代管;1个旗县(市、区)设立临时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022年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以下简称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该规划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内容。要求统筹规划志鉴编纂,做好全区三轮志书及自治区三级志书规划编纂工作,推进年鉴规范化和服务水平提升,推进乡镇、村志编纂工作,探索地方史编研工作,记录“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实践;实施方志影响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方志馆建设,开发形式多样的志鉴产品,加强旧志等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实施推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常态化,推出地方志宣传品牌,彰显地方志资政育人的独特价值;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完善盟市地情网站集约化建设,扩大地方志数字化建设领域,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地方志专业水平,深化地方志质量建设,推进地方志理论研究,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修志编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志书编纂与出版】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出版志书9部,8部移交出版,12部完成终审,7部完成复审,12部完成初审,4部完成初稿,5部在编纂。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与出版】 2022年,全区盟市、旗县(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应编纂116部,其中盟市12部、旗县(市、区)104部。完成编纂114部,编纂完成率98.28%;移交出版102部,移交出版率87.93%;公开出版88部,公开出版率75.86%。盟市级应编纂年鉴12部,全部编纂完成并移交出版;公开出版10部,公开出版率83.33%。旗县(市、区)级应编纂年鉴104部,编纂完成102部,编纂完成率98.08%;移交出版90部,移交出版率86.54%;公开出版78部,公开出版率75%。
【旧志整理与出版】 202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正式启动《内蒙古历代方志集成》影印出版工程。《内蒙古历代方志集成》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影印精装的大型内蒙古地方志古籍丛书,是历史珍贵文献。整理过程本着保留原貌、存真求实的原则,按底本影印,不作点校。截至2022年6月,先后8次联系国家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等单位,完成第一辑《蒙古志》《绥远志》《绥远志略》等23部旧志底稿的收集整理;8月,完成第一辑影印出版项目的公开招标;11月,完成出版书号申请;12月,完成样书审定。
【《内蒙古年鉴(2022)》出版】 2022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纂的《内蒙古年鉴(2022)》,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贺彪主编。《内蒙古年鉴(2022)》遵从分类编排、设条记述的基本原则,全书由类目、分目、条目组成,部分条目加层次性小标题。全书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专题彩图、数字内蒙古、特载、专记、大事记、内蒙古自治区情、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群体、军事、法治、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与信息化、交通运输邮政、城乡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金融、商贸、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事务、盟市、旗县(市、区)、企业选介、开发区(工业园区)、荣誉、附录、索引等内容,32个类目,下设389个分目、3362个条目。《内蒙古年鉴(2022)》为突出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适当修订和完善框架、版式和内容,与以往相比内容更全面,资料更翔实,版面设计更美观。全面、准确、客观、系统地记述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全书150万字。
【期刊出版】 2022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办的《内蒙古印记》出刊3期,刊发稿件58篇,21.6万字。该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内蒙古地方志通讯》,先后更名为《内蒙古史志》《内蒙古方志》《内蒙古印记》,累计出刊169期。张敏主编。《内蒙古印记》主要设有领导讲话、专稿、工作研究、志说乡土、机关党建、工作动态、志书选介、法规文件等栏目,及时准确客观报道内蒙古地方志系统内行业动态,旨在指导业务与交流工作等。
【地方志资源数字化】 2022年,全区地方志数字化工作完成79部,6000.4万字。其中,志书19部,1721.8万字;盟市、旗县年鉴60部,4278.6万字。截至2022年底,数据库字数5.19亿字,志书、年鉴等计661部,收录专业词条260余万条,提高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为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提供快捷的“资政”服务。
【影像志和《草原丝绸之路》摄制启动】 2022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启动影像方志《草原丝绸之路》微视频摄制工作。先后组织历史文化、影视制作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召开多次研讨会,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摄制题材、思路和步骤,最终选取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等7处草原丝绸之路沿线遗址为拍摄地点。截至12月底,完成1~4集微视频制作工作,并组织召开评审验收会,对第一批成果终审验收。
【地方志网站建设】 2022年,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进以内蒙古自治区情网为基础,地方志数据库、在线编纂软件系统、“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为重点的数字方志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情网(汉文版)全年收录发表文章1760篇,311万余字,图片2005幅;内蒙古自治区情网(蒙古文版)全年收录发表文章1067篇,43万余字,图片281幅,原创翻译文章312篇。内蒙古自治区情网点击达2500余万次,访问量300余万人次。“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273期,推送文章769篇,46万余字,图片1718幅。“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居全国地方志系统微信榜单第二十四名,全国省级地方志微信榜单第五名。 (韩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