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6卷  /  工业

2016卷

  • 工业管理
  •  

    【概况】  2015年,全区经济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工业形势,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稳运行、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型、提质增效,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立足区情实际,积极履职尽责,综合施策,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稳增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互联网+、电力综合扶持、煤炭转化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重组等10个政策文件,保持了工业平稳运行,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7939亿元,同比增长8.2%,总量居全国第十三位,占GDP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速居周边省市第一位、全国第七位;工业投资完成645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7.1%,同比增长16.3%;工业税收完成983.8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工业利润940.5亿元,同比下降2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8%,对单位GDP能耗下降贡献率达83%;煤矿安全生产成绩显著,百万吨死亡率0.01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形成了能源(占工业总量的43.8%)、冶金建材(占22.6%)、化工(占8%)、农畜产品加工(占16%)、机械装备制造(占5.9%)和高新技术(占2.4%)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78户,百亿元企业达到35个;工业园区117个。其中:百亿元工业园区48个、超千亿元园区2个;全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90%以上,电信业务总量360亿元。

    【能源工业】  自治区是国家确定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已探明煤炭储量8419亿吨、石油储量6.2亿吨、天然气储量1.8万亿立方米,构建了以煤炭(占工业比重22.9%)、电力(占11.8%)、石油天然气(占9.1%)为主的能源工业。2015年底,全区煤炭产能达到13.2亿吨、产量9.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单井平均规模196万吨,是全国的5.6倍,机械化率95%,资源回采率65%;发电装机容量10 39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火电7260万千瓦,风电2425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建成7个百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光伏470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光伏扶贫、光伏与治理矿区沉陷结合、光伏与外送通道结合成为主要模式;发电量392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1396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35.6%,发电量和外送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气产量29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天然原油产量179万吨,居全国第十二位。

    【冶金建材工业】  自治区是国家确定的重要有色金属加工基地,有色、黑色金属储量丰富。铜储量739万吨、铅1369万吨、锌2700万吨、煤系氧化铝蕴藏量约30亿吨,铁矿储量51亿吨。以黑色金属(占工业比重8.9%)、有色金属(占8.4%)、非金属(占5.3%)为主,形成了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冶金建材工业。2015年底,全区钢铁产能达到3253万吨、产量1735万吨;有色金属产能593万吨、产量340万吨;铁合金产能886万吨、产量601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水泥产能13 656万吨、产量5807万吨;玻璃产能1500万重量箱、产量1014万重量箱。

    【农畜产品加工业】  随着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自治区形成了以乳、肉、绒、粮油、马铃薯加工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1131户,品种、产值、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24%、利润年均增长28%,产品品种达到1350多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4件、内蒙古著名商标500件,总产值近4000多亿元。形成年加工乳制品910万吨、肉类270万吨、玉米1500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羊绒制品2000万件的能力。2015年,全区乳制品产量294万吨、肉类180万吨、羊绒制品1600万件、玉米发酵量1000万吨,其中羊肉、乳制品、羊绒制品、玉米发酵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形成了伊利、蒙牛两个产值超600亿元的大企业。

    【化学工业】  自治区是国家新型煤化工试验示范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底,形成以传统化工、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企业达378户。2012年以来陆续投产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尿素等全国首套现代煤化工装置项目,已形成5311万吨焦炭、1521万吨电石、445万吨PVC857万吨甲醇、929万吨尿素、142万吨煤制油、166万吨煤制烯烃、17.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加工能力。2015年,焦炭产量达到3041万吨、电石861万吨、PVC341万吨、甲醇685万吨、尿素562万吨、煤制油91万吨、煤制烯烃80万吨、煤制天然气5.5亿立方米,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甲醇、电石产能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煤制烯烃、PVC居全国第二位,焦炭居全国第五位。

    【装备制造业】  自治区是国家确定的西部现代装备业制造基地。主要有载重汽车、乘用车、煤机、电力设备、军工等行业,已形成35万辆汽车、45万套汽车发动机、1万辆铁路货车、6500台套风机的综合生产能力,包头装备制造园区产值超过千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培育形成新材料、先进设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650亿元。稀土、晶硅、石墨、生物制药、云计算均居全国前列,22个新兴产业园区集聚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015年,稀土化合物产能达到10.9万吨、产量4.7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多晶硅产能2.7万吨、产量1.4万吨,均居全国第五位;单晶硅产能1.8万吨、产量1.1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70万台服务器能力,投入使用30万台,居全国第一位。

    【政策扶持】

    电力综合扶持政策落实  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价补贴、自备电厂、光伏、云计算等6项扶持政策作用明显,全年电力综合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0亿元,带动新增工业用电量105亿千瓦时、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工业税收45亿元;光伏、云计算、蓝宝石等行业平均每度降8分,降幅全国最大。电力综合扶持政策增强了自治区化工、冶金和有色等产品市场竞争力,2015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增长4.9%,高于全国和周边省份。

    停产企业复产  对年初停产的726户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调度,通过电价联动、降低自备电厂备用费、解决流动资金,完善安监、消防、环保设施等“一企一策”措施,全区372户企业复产。

    帮助企业脱困  全面落实供需对接优惠政策,搭建促销平台,落实企业重组、减负政策,建立工业品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主要工业品就地采购金额达170亿元。大力推进煤、电等企业纵向重组,16户重组成功。巩固并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累计为企业降费减税280亿元。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按照自治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精神,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制度,按月调度、督促检查,解决困难问题。77个已获国家路条的重大项目,新核准14个,累计核准达到41个。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106个,开复工率达到110.6%。新竣工项目412个,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600亿元,投产主要产能:电解铝50万吨,甲醇40万吨,乙二醇60万吨,尿素104万吨,电力1156万千瓦。围绕工业“四大基地”建设,储备工业项目1496个;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开展定向招商、园区招商、网上招商,引进产业转移项目480个,引进区外资金6930亿元。成功举办自治区工业成就展和首届中蒙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签署合作项目56个,达成协议金额近500亿元。

    【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新兴产业多元化发展  清洁能源、先进装备、现代煤化工、稀土、云计算、蓝宝石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3.6%,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生物产业分别增长17.7%22.1%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淘汰落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对标达标活动取得新成效。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049亿元,争取国家资金3.54亿元。企业技术中心达132个,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128件,授权429件。

    搭建军民融合平台  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军民融合信息交流共享和军民用技术高效转移,军工技术转民用70项,民用进入军工采购目录企业17家。

    【中小微企业服务】  2015年,自治区积极完善中小微企业工作、政策、融资、服务“四大体系”,建立对盟市、厅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考核办法。投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实现了与12个盟市及2个计划单列市“窗口”服务平台、10个特色产业集群“窗口”平台的协同服务,为2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全面推进“助保贷”融资服务,全区12个盟市51个旗县区建立6.5亿元风险保证金池,覆盖面达到50%以上,累计为703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1.9亿元。开展落实中小微企业商事制度改革、税费优惠政策等8项政策的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小微企业免税面达97%以上,新登记中小微企业6万户,增长29.6%。培育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99个,入驻企业6547户,带动就业16.8万人。

    【“互联网+”信息建设】  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完成1000多户两化融合对标工作,全区28家企业进入国家试点。启动包头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和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包头试点项目。自治区畜产品全产业链追溯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形成云计算数据中心近7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安装服务器26万台。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承载了党中央80多个部委、1200多项业务系统和自治区本级政府108个部门的400多个应用系统。

    【依法行政】  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的部署要求,完成年度改革、法治任务。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蒙西地区是国家唯一的电力多边交易试点地区,2015年新准入多边交易用电企业188户,共计320户用电企业进入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累计完成电力多边交易电量5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0%,降低用电企业成本17.3亿元左右。蒙东地区新准入大用户直接交易企业16户,累计达到28户,发电企业21户,累计完成交易电量83.9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0.6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工作目标。

    下放项目行政审批权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求,除国家规定的由自治区核准备案工业和信息化内资项目目录以外的,其他所有内资企业工业投资项目全部下放到盟市备案。按照自治区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要求,将下放到盟市一级的项目核准备案权一并下放给22个扩权强县试点旗县区经信委(局)。自治区本级核准备案项目由203项压减为34项,旗县备案项目数量明显增加。

    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机关建设  建立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完成依法治区专项工作。梳理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依据,编制了行政权责清单,行政权责事项由210项减少至162项。对梳理保留下来的6项行政许可权责事项,绘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依法依规出台政府规章1件,政府规范性文件9件,委机关规范性文件3件。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对4项重大行政处罚及时报备,报备率100%

    (郭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工业管理
  •  

    【概况】  2015年,全区经济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工业形势,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稳运行、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型、提质增效,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立足区情实际,积极履职尽责,综合施策,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稳增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互联网+、电力综合扶持、煤炭转化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重组等10个政策文件,保持了工业平稳运行,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7939亿元,同比增长8.2%,总量居全国第十三位,占GDP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速居周边省市第一位、全国第七位;工业投资完成645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7.1%,同比增长16.3%;工业税收完成983.8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工业利润940.5亿元,同比下降2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8%,对单位GDP能耗下降贡献率达83%;煤矿安全生产成绩显著,百万吨死亡率0.01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形成了能源(占工业总量的43.8%)、冶金建材(占22.6%)、化工(占8%)、农畜产品加工(占16%)、机械装备制造(占5.9%)和高新技术(占2.4%)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78户,百亿元企业达到35个;工业园区117个。其中:百亿元工业园区48个、超千亿元园区2个;全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90%以上,电信业务总量360亿元。

    【能源工业】  自治区是国家确定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已探明煤炭储量8419亿吨、石油储量6.2亿吨、天然气储量1.8万亿立方米,构建了以煤炭(占工业比重22.9%)、电力(占11.8%)、石油天然气(占9.1%)为主的能源工业。2015年底,全区煤炭产能达到13.2亿吨、产量9.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单井平均规模196万吨,是全国的5.6倍,机械化率95%,资源回采率65%;发电装机容量10 39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火电7260万千瓦,风电2425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建成7个百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光伏470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光伏扶贫、光伏与治理矿区沉陷结合、光伏与外送通道结合成为主要模式;发电量392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1396亿千瓦时,占发电量的35.6%,发电量和外送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气产量29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天然原油产量179万吨,居全国第十二位。

    【冶金建材工业】  自治区是国家确定的重要有色金属加工基地,有色、黑色金属储量丰富。铜储量739万吨、铅1369万吨、锌2700万吨、煤系氧化铝蕴藏量约30亿吨,铁矿储量51亿吨。以黑色金属(占工业比重8.9%)、有色金属(占8.4%)、非金属(占5.3%)为主,形成了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冶金建材工业。2015年底,全区钢铁产能达到3253万吨、产量1735万吨;有色金属产能593万吨、产量340万吨;铁合金产能886万吨、产量601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水泥产能13 656万吨、产量5807万吨;玻璃产能1500万重量箱、产量1014万重量箱。

    【农畜产品加工业】  随着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自治区形成了以乳、肉、绒、粮油、马铃薯加工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1131户,品种、产值、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24%、利润年均增长28%,产品品种达到1350多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4件、内蒙古著名商标500件,总产值近4000多亿元。形成年加工乳制品910万吨、肉类270万吨、玉米1500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羊绒制品2000万件的能力。2015年,全区乳制品产量294万吨、肉类180万吨、羊绒制品1600万件、玉米发酵量1000万吨,其中羊肉、乳制品、羊绒制品、玉米发酵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形成了伊利、蒙牛两个产值超600亿元的大企业。

    【化学工业】  自治区是国家新型煤化工试验示范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底,形成以传统化工、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企业达378户。2012年以来陆续投产煤制油、气、烯烃、乙二醇、尿素等全国首套现代煤化工装置项目,已形成5311万吨焦炭、1521万吨电石、445万吨PVC857万吨甲醇、929万吨尿素、142万吨煤制油、166万吨煤制烯烃、17.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加工能力。2015年,焦炭产量达到3041万吨、电石861万吨、PVC341万吨、甲醇685万吨、尿素562万吨、煤制油91万吨、煤制烯烃80万吨、煤制天然气5.5亿立方米,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甲醇、电石产能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煤制烯烃、PVC居全国第二位,焦炭居全国第五位。

    【装备制造业】  自治区是国家确定的西部现代装备业制造基地。主要有载重汽车、乘用车、煤机、电力设备、军工等行业,已形成35万辆汽车、45万套汽车发动机、1万辆铁路货车、6500台套风机的综合生产能力,包头装备制造园区产值超过千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培育形成新材料、先进设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650亿元。稀土、晶硅、石墨、生物制药、云计算均居全国前列,22个新兴产业园区集聚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015年,稀土化合物产能达到10.9万吨、产量4.7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多晶硅产能2.7万吨、产量1.4万吨,均居全国第五位;单晶硅产能1.8万吨、产量1.1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云计算数据中心形成70万台服务器能力,投入使用30万台,居全国第一位。

    【政策扶持】

    电力综合扶持政策落实  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价补贴、自备电厂、光伏、云计算等6项扶持政策作用明显,全年电力综合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0亿元,带动新增工业用电量105亿千瓦时、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工业税收45亿元;光伏、云计算、蓝宝石等行业平均每度降8分,降幅全国最大。电力综合扶持政策增强了自治区化工、冶金和有色等产品市场竞争力,2015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增长4.9%,高于全国和周边省份。

    停产企业复产  对年初停产的726户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调度,通过电价联动、降低自备电厂备用费、解决流动资金,完善安监、消防、环保设施等“一企一策”措施,全区372户企业复产。

    帮助企业脱困  全面落实供需对接优惠政策,搭建促销平台,落实企业重组、减负政策,建立工业品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主要工业品就地采购金额达170亿元。大力推进煤、电等企业纵向重组,16户重组成功。巩固并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累计为企业降费减税280亿元。

    【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按照自治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精神,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制度,按月调度、督促检查,解决困难问题。77个已获国家路条的重大项目,新核准14个,累计核准达到41个。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106个,开复工率达到110.6%。新竣工项目412个,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600亿元,投产主要产能:电解铝50万吨,甲醇40万吨,乙二醇60万吨,尿素104万吨,电力1156万千瓦。围绕工业“四大基地”建设,储备工业项目1496个;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开展定向招商、园区招商、网上招商,引进产业转移项目480个,引进区外资金6930亿元。成功举办自治区工业成就展和首届中蒙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签署合作项目56个,达成协议金额近500亿元。

    【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新兴产业多元化发展  清洁能源、先进装备、现代煤化工、稀土、云计算、蓝宝石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3.6%,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生物产业分别增长17.7%22.1%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淘汰落后、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对标达标活动取得新成效。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049亿元,争取国家资金3.54亿元。企业技术中心达132个,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128件,授权429件。

    搭建军民融合平台  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军民融合信息交流共享和军民用技术高效转移,军工技术转民用70项,民用进入军工采购目录企业17家。

    【中小微企业服务】  2015年,自治区积极完善中小微企业工作、政策、融资、服务“四大体系”,建立对盟市、厅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考核办法。投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实现了与12个盟市及2个计划单列市“窗口”服务平台、10个特色产业集群“窗口”平台的协同服务,为2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全面推进“助保贷”融资服务,全区12个盟市51个旗县区建立6.5亿元风险保证金池,覆盖面达到50%以上,累计为703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1.9亿元。开展落实中小微企业商事制度改革、税费优惠政策等8项政策的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规范化建设,小微企业免税面达97%以上,新登记中小微企业6万户,增长29.6%。培育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99个,入驻企业6547户,带动就业16.8万人。

    【“互联网+”信息建设】  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完成1000多户两化融合对标工作,全区28家企业进入国家试点。启动包头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和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包头试点项目。自治区畜产品全产业链追溯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形成云计算数据中心近7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安装服务器26万台。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承载了党中央80多个部委、1200多项业务系统和自治区本级政府108个部门的400多个应用系统。

    【依法行政】  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的部署要求,完成年度改革、法治任务。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蒙西地区是国家唯一的电力多边交易试点地区,2015年新准入多边交易用电企业188户,共计320户用电企业进入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累计完成电力多边交易电量5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0%,降低用电企业成本17.3亿元左右。蒙东地区新准入大用户直接交易企业16户,累计达到28户,发电企业21户,累计完成交易电量83.9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0.6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工作目标。

    下放项目行政审批权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求,除国家规定的由自治区核准备案工业和信息化内资项目目录以外的,其他所有内资企业工业投资项目全部下放到盟市备案。按照自治区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要求,将下放到盟市一级的项目核准备案权一并下放给22个扩权强县试点旗县区经信委(局)。自治区本级核准备案项目由203项压减为34项,旗县备案项目数量明显增加。

    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机关建设  建立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完成依法治区专项工作。梳理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执法依据,编制了行政权责清单,行政权责事项由210项减少至162项。对梳理保留下来的6项行政许可权责事项,绘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依法依规出台政府规章1件,政府规范性文件9件,委机关规范性文件3件。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对4项重大行政处罚及时报备,报备率100%

    (郭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