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6卷  /  文献

2016卷

  • 2015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及2016年调控建议
  •  

    2015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重点工作落实督导,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主动作为,创新调控手段,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新成效,经济总体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提质,基本完成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胜利收官。但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展望2016年,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从供给侧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区经济增长会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十三五”顺利开局。

    一、2015年内蒙古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在全区上下的积极努力下,总体看,全区经济虽有一定程度地下行,但也仍在合理区间,基本符合预期。更重要的是,全区经济很好地适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内涵式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具体分领域看:

    (一)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保持中高速增长

    全区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80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8.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00.58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13.51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9.251.339.5演化为9514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体现出了优化升级的成果。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71903元,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1547美元,比上年增长7.4%

    (二)“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区农牧业生产积极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区克服了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的作用下,全区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590.1万亩,同比增长1.3%;粮食产量达565.4亿斤,比上年增产14.8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位。实现了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双丰收”。全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29.1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4.3公斤/亩,提高1.3%。经测算,高产作物对全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87.4%,是粮食再获丰收的有力支撑点。“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区各级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措施作用下,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全年计划投资任务。2015年,全区“十个全覆盖”及扩面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81.56亿元。其中,“十个全覆盖”工程投资418.56亿元,扩面工程投资263亿元。“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工建设的嘎查村(场)8134个,完工率88.6%(嘎查村各项工程均完工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自治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畜禽产品产量大多下降。受全国全区市场肉类价格普遍下降的影响,全区畜禽产品产量也随之大多下降。2015年,全区猪肉产量70.81万吨,比上年下降3.4%;牛肉产量52.89万吨,下降3%;羊肉产量92.59万吨,下降0.8%;禽肉产量20.45万吨,下降9.5%;禽蛋产量56.4万吨,比上年增长5.3%;生牛奶产量803.2万吨,增长1.9%

    (三)工业生产稳中有进,部分重点大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工业生产总体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793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区41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保持增长,约占80.5%。分盟市看,3个盟市的增速达到了两位数。兴安盟、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10%10%。从产量看,一些工业品产量实现了新跃升。化肥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为292.96万吨,比上年增长79.8%;平板玻璃重新跃升至1000万重量箱,达1014万重量箱,比上年增长79%。从企业看,部分重点大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包钢钢轨正在突围低迷的钢铁市场走向世界。目前,包钢已是世界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高速铁路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成以上。随着钢轨出口韩国、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包钢钢轨已覆盖到亚、美、非、欧四大洲。

    (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稳定增长,房地产市场仍需加大回升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大项目支撑作用突出。2015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38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5.25万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36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高于全年预期目标增速1.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20.47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14.61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投资6216.61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投资比为6.048.545.5。从项目数看,全区全年在建施工项目数16944个,比上年增长7.2%;其中全年新开工项目12695个,增长2.4%;全年共有14074个项目投产,增长22.9%。自治区9个项目列入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财政部近期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PPP),内蒙古交通运输、医疗、市政、水务领域9个项目被列为示范项目,总投资达488.7亿元,项目通过率为57%。其中存量项目3个,新建项目6个。财政部将对入选的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房地产市场仍需加大回升力度。2015年,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实现4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81.05亿元,比上年下降21.1%12个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均为下降态势。商品房销售全面下降。2015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369.37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052.18亿元,下降1.2%,库存量较大,消化尚需时日。

    (五)消费市场稳中趋缓,加强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

    消费市场虽仍保持着平稳增长的势头,但较上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别看,居民在“吃”的方面消费额增长较快,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烟酒类消费品零售额为247.4亿元,增长26.7%。加强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自治区着眼市场秩序构建、创新监督管理念、监管方法,加强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先后在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建成具有司法效力的电子取证实验室。截至目前,2015年全区已对网上商品经营主体及相关网站实施行政指导45次,责令整改16起,关闭网站7户,移交查处网站11户,立案调查7起。自治区目前已建库并纳入监管的网络经营主体达到13540户。

    (六)对外贸易额有所下降,四大口岸出境货运量均超千万吨

    受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影响,全区对外贸易与全国类似呈下降态势。2015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790.4亿元,比上年下降11.6%,大于全国平均降幅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值350.3亿元,下降10.8%;进口值440.1亿元,下降12.2%;贸易逆差89.8亿元,较上年缩小18.6亿元。分盟市看,满洲里市、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3个市的进出口值超过了百亿元,这三市的进出口值分别为172.4亿元、159.49亿元和128.12亿元,但较上年均为下降。从贸易对象看,蒙古与俄罗斯仍为自治区前两大贸易伙伴。自治区与蒙古的贸易值达203.35亿元,与俄罗斯的贸易值达166.41亿元,与这两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46.8%,这一比重较上年(49.1%)有所下降,说明了全区对外贸易主体呈现逐步多元化的特征。四大口岸出境货运量均超千万吨。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区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4大口岸年进出境货运量均已突破1000万吨,满洲里、二连浩特两条欧亚大陆桥优势日益明显。

    (七)财政收支稳中有进,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2015年,全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继续落实对企业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以及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减轻企业负担,为财政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坚持做到应收尽收和不收过头税,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和堵塞征管漏洞,圆满地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3.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比上年增长6.5%,增收119.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320.7亿元,增长5.6%;非税收入642.8亿元,增长8.5%。在12个盟市中,有一半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元,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102个旗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超过亿元,实现了超亿元旗县全覆盖。支出结构调整优化。在抓好收入的同时,全区按照压缩一般、保障重点的原则,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了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70周年大庆项目和重大民生支出,有力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稳中有进和社会事业发展。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4000亿元,达到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高于年初预算6.2个百分点。与国民经济核算直接相关的“八项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增长11.6%,高于年初预算5.6个百分点。全区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87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增长17.8%,高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

    (八)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深入开展金融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077.6亿元,全年新增1641.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140.67亿元,全年新增贷款额超过2000亿元,达2186.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深入开展金融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全区不断加强股权、债权融资培训和孵化服务,31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融资、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340户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组织大型银企对接5次,2160家企业参加,达成意向贷款110亿元。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205家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355亿元,在保余额340亿元。

    (九)居民消费价格平稳小幅上涨,工业生产价格有所下降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全年均保持平稳小幅的上涨态势。2015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和农村牧区涨幅均为1.1%。从八大类别看,涨幅超过3%的只有烟酒及用品类,比上年上涨3.7%;而交通通信和居住两大类价格则为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2%0.3%;其余类别小幅上涨。工业品生产价格有所下降。同全国类似,全区工业品生产价格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2015年,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4.1%,小于全国平均降幅2个百分点;出厂价格下降6%,大于全国平均降幅0.8个百分点。

    (十)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收入总额均有新突破

    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全区居民收入实现了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新突破,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收入分别首次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2015年,全区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22310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比上年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3059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1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位,增长7.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077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6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九位,增长8%,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十一)总人口稳定小幅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总人口稳定小幅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达2511.04万人,比上年增加6.23万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出生率为7.72‰,死亡率为5.32‰,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5‰和1.79‰。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自治区集中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防控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为,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合理范围之内,为106.68。再生育申请低于预期。全区自20143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共有11402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已审批11171对,远远低于预期数量。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截至2015年末,全区城镇化率达6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十二)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货运量保持增长

    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新成绩。截至2015年底,全区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一级公路突破6000公里。2015年,内蒙古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60亿元,开工建设公路里程2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96公里、一级公路2147公里、二级公路1533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9公里。目前内蒙古已建成30条出区通道,12个盟市实现与周边省区市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连通,初步形成“南联北开、承东启西”的路网格局。货运量保持增长。2015年,全区货运量达20.87亿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公路货运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14.2亿吨,增长12.1%;铁路货运量6.67亿吨,下降14.1%;民航完成8.1万吨,增长7.7%。客运量微增,完成1.9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2%。铁路方面,新锡二铁路贯通。20151026日,新建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铁路与既有集二铁路西里站顺利接轨,标志着正线全长375公里的锡二铁路全线贯通,并进入设备调试和验收阶段。锡二铁路与相连的锡乌铁路,成为继集通铁路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第二条东西走向铁路大通道。锡二铁路线位优势突出,是自治区东西铁路大通道北部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部口岸联系通道,也是蒙东资源外运的重要通道。锡二铁路的建成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提高二连口岸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运输能力。同时,对改善自治区内部交通条件,缩短东西部间时空距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同时,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仍不少,表现为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内外不利因素相互糅合,需要综合施策加以解决。具体表现为:

    1.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严峻复杂。虽然2015年全区经济增长接近预期增速目标,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增长的回落势头明显,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压力仍较大。

    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偏差,“降成本”任务紧迫。2015年,全区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偏差,普遍经营困难,销售不畅,各项成本较高。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40.5亿元,下降23.8%。在自治区拥有的40个行业大类中,利润同比下降的行业为26个,约占近三分之二。

    3.消费需求增长偏慢,投资需求也存在一些隐忧。首先,从消费需求看,2015年,全区消费市场虽呈稳步回升的增长势头,但总体看,消费规模仍偏小,增长缓慢,2015年不仅远低于自治区11%的预期增速目标,也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其次,从另一大投资需求看,虽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维系这样的增长更多依靠的是前几年开工的在建项目,全年新开工的项目则明显不足,2015年增长仅为2.4%

    二、对2016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展望及调控建议

    展望2016年,我们初步判断,内蒙古经济仍会在下行压力和增长动力间“博弈”,但总的看仍会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增速可能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可达7.5%左右。

    从结构看,2016年内蒙古经济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动力结构等将会进一步优化升级,尤其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可以预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呈现加速态势。从趋势上看,2015年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波动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6年内蒙古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从动力看,“三驾马车”新的动力在积聚,“创新创业”动力孕育兴起,宏观调控政策会有很大的助力空间等,新常态下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加强劲有力。从现有条件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内蒙古经济发展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潜能释放的关键期,总体呈现增长稳中求进,结构转换加快,新的动能作用日益突出等特征。

    2016年的全区经济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特别是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鼓励探索多种农牧业经营方式,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要积极鼓励探索多种农牧业经营方式。如可以试点鼓励农牧民成立土地(草场)股份合作社,以土地(草场)经营权换取合作社的股权,培育、聘请新型农牧民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化经营,盈利后实施分红。创新各种贷款抵押形式,优化农牧业资源配置,把先进生产要素高效对接,实现共建共赢。另外,要抓好农村秸秆的回收利用工作,形成产业化。政府要在禁止秸秆就地焚烧的同时,利用政策赋予消化“出口”,积极进行回收,变废为宝。要加大对秸秆利用优秀项目的支持、推广力度,统一补贴政策,使秸秆利用技术跨地区交流,形成一定规模的以秸秆为重要原料的生物质产业。

    (二)以产业协调推进和实现提质增效为切入点,狠抓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提升服务业占比

    创造性地推进各项产业发展。首先,狠抓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当前,工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柱。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与速度结构也直接决定着整个自治区经济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结构。今后,自治区应继续以产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融合为抓手,用先进技术、创新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和替代接续产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要引导鼓励企业在逆境中创新求变,实现“创新发展”。同时,不断培育和壮大建筑产业,建议将建筑业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列入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其次,要狠抓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和优化调整。第三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均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持。针对当前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实际,建议相关部门在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要分别制定服务业中各产业、各行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举措等。此外,结合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培育新型的第三产业新领域。争取在“十三五”末使服务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三)积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适时再储备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要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消费方面。要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扭转全区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提高消费需求和净要素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鉴于当前全区消费不振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应民众对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大力规范整顿消费市场秩序,努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台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鼓励批发零售企业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居民消费习惯,拓展消费渠道,将线下消费和线上消费相结合,促进消费升级。在投资方面,要重点储备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结合国家推出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思路以及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契机,简化和下放投资审批手续,运用PPP模式,再谋划开工一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要持续不断地推进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确保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前夕此项重大民生工程如期完成,切实惠及广大农村牧区居民。

    (四)出台切实措施帮扶一些行业,加快相关制度改革

    要积极采取措施帮扶一些行业应对低迷态势,应对“寒冬”,促使这些行业加快创新步伐,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如当前在全国市场都低迷的皮革行业,要引导我区皮草生产及销售行业在电子商务、设计、品牌文化、创新上找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升级。

    要加快相关制度体制改革。创新、创业如今已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面对创业的企业和创新的产品,相关部门也要加快节奏改革,出台一些保障、扶持创新创业的制度,而不能让制度成为阻碍创新创业的“绊脚石”。如目前实施的一些招投标规定,对投标人业绩设置的规定就会把一些创新的产品挡在市场之外,使其无法打开市场等。

    (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居民切实享受到全区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以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为契机,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当前,要对重点人群采取一些倾斜性措施。一方面,要下大力气、以新措施抓好扶贫脱贫工作。以“精准扶贫”思路为指导,对症下药,在土地要素、思想观念、措施保障上做文章、想办法,采取一户一策,努力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养老业。当前,全区“银色浪潮”已来袭,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要结合自治区养老事业实际,对“医养结合”新模式进行试点,鼓励在养老机构配备医疗功能,降低养老机构创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门槛,要建立养老机构与二级、三级医院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完善基本医疗的药品目录,将医疗和养老信息打通,来保障医养结合的有序运行。将我区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第二批“以房养老”试点城市。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2015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及2016年调控建议
  •  

    2015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重点工作落实督导,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主动作为,创新调控手段,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新成效,经济总体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提质,基本完成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胜利收官。但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展望2016年,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措施,从供给侧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区经济增长会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十三五”顺利开局。

    一、2015年内蒙古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在全区上下的积极努力下,总体看,全区经济虽有一定程度地下行,但也仍在合理区间,基本符合预期。更重要的是,全区经济很好地适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内涵式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具体分领域看:

    (一)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保持中高速增长

    全区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80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8.7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00.58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13.51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9.251.339.5演化为9514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体现出了优化升级的成果。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71903元,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1547美元,比上年增长7.4%

    (二)“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区农牧业生产积极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区克服了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的作用下,全区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590.1万亩,同比增长1.3%;粮食产量达565.4亿斤,比上年增产14.8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位。实现了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双丰收”。全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29.1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4.3公斤/亩,提高1.3%。经测算,高产作物对全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87.4%,是粮食再获丰收的有力支撑点。“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区各级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措施作用下,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全年计划投资任务。2015年,全区“十个全覆盖”及扩面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81.56亿元。其中,“十个全覆盖”工程投资418.56亿元,扩面工程投资263亿元。“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工建设的嘎查村(场)8134个,完工率88.6%(嘎查村各项工程均完工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自治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畜禽产品产量大多下降。受全国全区市场肉类价格普遍下降的影响,全区畜禽产品产量也随之大多下降。2015年,全区猪肉产量70.81万吨,比上年下降3.4%;牛肉产量52.89万吨,下降3%;羊肉产量92.59万吨,下降0.8%;禽肉产量20.45万吨,下降9.5%;禽蛋产量56.4万吨,比上年增长5.3%;生牛奶产量803.2万吨,增长1.9%

    (三)工业生产稳中有进,部分重点大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工业生产总体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793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区41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保持增长,约占80.5%。分盟市看,3个盟市的增速达到了两位数。兴安盟、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10%10%。从产量看,一些工业品产量实现了新跃升。化肥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为292.96万吨,比上年增长79.8%;平板玻璃重新跃升至1000万重量箱,达1014万重量箱,比上年增长79%。从企业看,部分重点大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包钢钢轨正在突围低迷的钢铁市场走向世界。目前,包钢已是世界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高速铁路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成以上。随着钢轨出口韩国、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包钢钢轨已覆盖到亚、美、非、欧四大洲。

    (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稳定增长,房地产市场仍需加大回升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大项目支撑作用突出。2015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38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5.25万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36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高于全年预期目标增速1.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20.47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14.61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投资6216.61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投资比为6.048.545.5。从项目数看,全区全年在建施工项目数16944个,比上年增长7.2%;其中全年新开工项目12695个,增长2.4%;全年共有14074个项目投产,增长22.9%。自治区9个项目列入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财政部近期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PPP),内蒙古交通运输、医疗、市政、水务领域9个项目被列为示范项目,总投资达488.7亿元,项目通过率为57%。其中存量项目3个,新建项目6个。财政部将对入选的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房地产市场仍需加大回升力度。2015年,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实现4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81.05亿元,比上年下降21.1%12个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均为下降态势。商品房销售全面下降。2015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369.37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052.18亿元,下降1.2%,库存量较大,消化尚需时日。

    (五)消费市场稳中趋缓,加强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

    消费市场虽仍保持着平稳增长的势头,但较上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别看,居民在“吃”的方面消费额增长较快,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烟酒类消费品零售额为247.4亿元,增长26.7%。加强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自治区着眼市场秩序构建、创新监督管理念、监管方法,加强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先后在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建成具有司法效力的电子取证实验室。截至目前,2015年全区已对网上商品经营主体及相关网站实施行政指导45次,责令整改16起,关闭网站7户,移交查处网站11户,立案调查7起。自治区目前已建库并纳入监管的网络经营主体达到13540户。

    (六)对外贸易额有所下降,四大口岸出境货运量均超千万吨

    受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影响,全区对外贸易与全国类似呈下降态势。2015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790.4亿元,比上年下降11.6%,大于全国平均降幅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值350.3亿元,下降10.8%;进口值440.1亿元,下降12.2%;贸易逆差89.8亿元,较上年缩小18.6亿元。分盟市看,满洲里市、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3个市的进出口值超过了百亿元,这三市的进出口值分别为172.4亿元、159.49亿元和128.12亿元,但较上年均为下降。从贸易对象看,蒙古与俄罗斯仍为自治区前两大贸易伙伴。自治区与蒙古的贸易值达203.35亿元,与俄罗斯的贸易值达166.41亿元,与这两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46.8%,这一比重较上年(49.1%)有所下降,说明了全区对外贸易主体呈现逐步多元化的特征。四大口岸出境货运量均超千万吨。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区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4大口岸年进出境货运量均已突破1000万吨,满洲里、二连浩特两条欧亚大陆桥优势日益明显。

    (七)财政收支稳中有进,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2015年,全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继续落实对企业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以及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减轻企业负担,为财政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坚持做到应收尽收和不收过头税,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和堵塞征管漏洞,圆满地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3.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比上年增长6.5%,增收119.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320.7亿元,增长5.6%;非税收入642.8亿元,增长8.5%。在12个盟市中,有一半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元,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102个旗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超过亿元,实现了超亿元旗县全覆盖。支出结构调整优化。在抓好收入的同时,全区按照压缩一般、保障重点的原则,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了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70周年大庆项目和重大民生支出,有力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稳中有进和社会事业发展。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4000亿元,达到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高于年初预算6.2个百分点。与国民经济核算直接相关的“八项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增长11.6%,高于年初预算5.6个百分点。全区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87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增长17.8%,高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

    (八)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深入开展金融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8077.6亿元,全年新增1641.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140.67亿元,全年新增贷款额超过2000亿元,达2186.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深入开展金融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全区不断加强股权、债权融资培训和孵化服务,31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融资、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340户企业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组织大型银企对接5次,2160家企业参加,达成意向贷款110亿元。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205家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355亿元,在保余额340亿元。

    (九)居民消费价格平稳小幅上涨,工业生产价格有所下降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全年均保持平稳小幅的上涨态势。2015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和农村牧区涨幅均为1.1%。从八大类别看,涨幅超过3%的只有烟酒及用品类,比上年上涨3.7%;而交通通信和居住两大类价格则为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2%0.3%;其余类别小幅上涨。工业品生产价格有所下降。同全国类似,全区工业品生产价格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2015年,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4.1%,小于全国平均降幅2个百分点;出厂价格下降6%,大于全国平均降幅0.8个百分点。

    (十)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收入总额均有新突破

    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全区居民收入实现了稳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新突破,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收入分别首次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2015年,全区全体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22310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比上年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3059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1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位,增长7.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077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6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十九位,增长8%,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十一)总人口稳定小幅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总人口稳定小幅增长。截至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达2511.04万人,比上年增加6.23万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出生率为7.72‰,死亡率为5.32‰,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5‰和1.79‰。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自治区集中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防控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为,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合理范围之内,为106.68。再生育申请低于预期。全区自20143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共有11402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已审批11171对,远远低于预期数量。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截至2015年末,全区城镇化率达6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十二)交通运输取得新发展,货运量保持增长

    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新成绩。截至2015年底,全区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一级公路突破6000公里。2015年,内蒙古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60亿元,开工建设公路里程2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96公里、一级公路2147公里、二级公路1533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9公里。目前内蒙古已建成30条出区通道,12个盟市实现与周边省区市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连通,初步形成“南联北开、承东启西”的路网格局。货运量保持增长。2015年,全区货运量达20.87亿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公路货运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14.2亿吨,增长12.1%;铁路货运量6.67亿吨,下降14.1%;民航完成8.1万吨,增长7.7%。客运量微增,完成1.9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2%。铁路方面,新锡二铁路贯通。20151026日,新建锡林浩特至二连浩特铁路与既有集二铁路西里站顺利接轨,标志着正线全长375公里的锡二铁路全线贯通,并进入设备调试和验收阶段。锡二铁路与相连的锡乌铁路,成为继集通铁路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第二条东西走向铁路大通道。锡二铁路线位优势突出,是自治区东西铁路大通道北部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部口岸联系通道,也是蒙东资源外运的重要通道。锡二铁路的建成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提高二连口岸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运输能力。同时,对改善自治区内部交通条件,缩短东西部间时空距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同时,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仍不少,表现为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内外不利因素相互糅合,需要综合施策加以解决。具体表现为:

    1.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严峻复杂。虽然2015年全区经济增长接近预期增速目标,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增长的回落势头明显,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压力仍较大。

    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偏差,“降成本”任务紧迫。2015年,全区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偏差,普遍经营困难,销售不畅,各项成本较高。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40.5亿元,下降23.8%。在自治区拥有的40个行业大类中,利润同比下降的行业为26个,约占近三分之二。

    3.消费需求增长偏慢,投资需求也存在一些隐忧。首先,从消费需求看,2015年,全区消费市场虽呈稳步回升的增长势头,但总体看,消费规模仍偏小,增长缓慢,2015年不仅远低于自治区11%的预期增速目标,也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其次,从另一大投资需求看,虽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维系这样的增长更多依靠的是前几年开工的在建项目,全年新开工的项目则明显不足,2015年增长仅为2.4%

    二、对2016年全区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展望及调控建议

    展望2016年,我们初步判断,内蒙古经济仍会在下行压力和增长动力间“博弈”,但总的看仍会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增速可能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可达7.5%左右。

    从结构看,2016年内蒙古经济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动力结构等将会进一步优化升级,尤其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可以预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呈现加速态势。从趋势上看,2015年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波动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6年内蒙古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从动力看,“三驾马车”新的动力在积聚,“创新创业”动力孕育兴起,宏观调控政策会有很大的助力空间等,新常态下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加强劲有力。从现有条件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内蒙古经济发展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潜能释放的关键期,总体呈现增长稳中求进,结构转换加快,新的动能作用日益突出等特征。

    2016年的全区经济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特别是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鼓励探索多种农牧业经营方式,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要积极鼓励探索多种农牧业经营方式。如可以试点鼓励农牧民成立土地(草场)股份合作社,以土地(草场)经营权换取合作社的股权,培育、聘请新型农牧民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化经营,盈利后实施分红。创新各种贷款抵押形式,优化农牧业资源配置,把先进生产要素高效对接,实现共建共赢。另外,要抓好农村秸秆的回收利用工作,形成产业化。政府要在禁止秸秆就地焚烧的同时,利用政策赋予消化“出口”,积极进行回收,变废为宝。要加大对秸秆利用优秀项目的支持、推广力度,统一补贴政策,使秸秆利用技术跨地区交流,形成一定规模的以秸秆为重要原料的生物质产业。

    (二)以产业协调推进和实现提质增效为切入点,狠抓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提升服务业占比

    创造性地推进各项产业发展。首先,狠抓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当前,工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柱。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与速度结构也直接决定着整个自治区经济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结构。今后,自治区应继续以产业多元、产业升级、产业融合为抓手,用先进技术、创新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和替代接续产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要引导鼓励企业在逆境中创新求变,实现“创新发展”。同时,不断培育和壮大建筑产业,建议将建筑业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列入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其次,要狠抓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和优化调整。第三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均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持。针对当前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实际,建议相关部门在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要分别制定服务业中各产业、各行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举措等。此外,结合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培育新型的第三产业新领域。争取在“十三五”末使服务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三)积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适时再储备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要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消费方面。要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扭转全区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提高消费需求和净要素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鉴于当前全区消费不振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应民众对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大力规范整顿消费市场秩序,努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台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鼓励批发零售企业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居民消费习惯,拓展消费渠道,将线下消费和线上消费相结合,促进消费升级。在投资方面,要重点储备开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结合国家推出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思路以及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契机,简化和下放投资审批手续,运用PPP模式,再谋划开工一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要持续不断地推进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确保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前夕此项重大民生工程如期完成,切实惠及广大农村牧区居民。

    (四)出台切实措施帮扶一些行业,加快相关制度改革

    要积极采取措施帮扶一些行业应对低迷态势,应对“寒冬”,促使这些行业加快创新步伐,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如当前在全国市场都低迷的皮革行业,要引导我区皮草生产及销售行业在电子商务、设计、品牌文化、创新上找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升级。

    要加快相关制度体制改革。创新、创业如今已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面对创业的企业和创新的产品,相关部门也要加快节奏改革,出台一些保障、扶持创新创业的制度,而不能让制度成为阻碍创新创业的“绊脚石”。如目前实施的一些招投标规定,对投标人业绩设置的规定就会把一些创新的产品挡在市场之外,使其无法打开市场等。

    (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使居民切实享受到全区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以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为契机,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当前,要对重点人群采取一些倾斜性措施。一方面,要下大力气、以新措施抓好扶贫脱贫工作。以“精准扶贫”思路为指导,对症下药,在土地要素、思想观念、措施保障上做文章、想办法,采取一户一策,努力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养老业。当前,全区“银色浪潮”已来袭,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要结合自治区养老事业实际,对“医养结合”新模式进行试点,鼓励在养老机构配备医疗功能,降低养老机构创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门槛,要建立养老机构与二级、三级医院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完善基本医疗的药品目录,将医疗和养老信息打通,来保障医养结合的有序运行。将我区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第二批“以房养老”试点城市。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