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卷

  • 乌达区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西部乌海市境内的西南部,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西靠贺兰山脉北段,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1999年划界后)。全区辖17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高效农业开发区。2015年,全区由23个社区整合为22个。总人口为132494人,其中流动人口22038人(流入22612人、流出593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7个民族。

    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水资源充沛,光热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利于植物生长。黄河流经境内约50公里,年均水流量269亿立方米,年最大流量达55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达2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埋深20米~50米,日采水量可达30万吨,水质良好,并和黄河水形成互补系统。

    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黏土储量达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黏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达区的瓜果以其果实丰满、含糖量高而驰名,享有晶莹剔透清香滴翠的美誉。

    201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88.43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2亿元,增长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9.79亿元,增长13.8%;预计共引进到位资金6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3亿元,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2700元,增长7.2%

    【工业】 2015年,乌达区按照煤炭资源转化增值发展战略,坚持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和差异化发展理念,循环化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发展引擎四条路径,通过产业相互融合的循环化发展方式,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支撑,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全年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18亿元,增长8%

    【农业】 2015年,乌达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4%。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全年完成蔬菜种植4516亩,完成责任目标的105%。其中:乌兰淖尔镇种植3133亩(温室种植828亩,露地蔬菜种植2305亩),三道坎街道办事处种植423亩,各镇街道办事处庭院种植800亩,农业产业园种植160亩。全区人工造林任务达300亩,义务植树任务20万株,完成绿化面积38.86万平方米,完成义务植树20.01万株,完成责任目标的210%。农作物总播面积为3237亩,其中玉米2148亩,小麦132亩,油料作物957亩。

    【服务业】 2015年,全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7.04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8亿元,增长7%。当年房屋施工面积达81.03万平方米,增长10.4%;商品房销售面积12.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年内新开工19个,下降17%,其中房地产开工项目6个,下降3%

    【招商引资】 2015年,乌达区引进到位资金61.5亿元,完成乌海市招商引资61亿元任务的100.82%。共实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统计项目17个。其中:续建项目15个,新建项目2个。全年进出口贸易完成额3135.35万美元,同比增长91.6%,全部为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8.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11%

    【科技】 2015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已通过自治区评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相关资料已上报,为企业争取节能改造、转型升级各类资金4520万元,帮助宏源、良峰等5户企业申请银行贷款1.05亿元,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拥有自治区企业研究院和研发中心11家,全区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和技术革新达到271项,科技创新作用逐步增强。13户企业进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范围,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约3000万元。工业园单位产出强度由215万元/亩增长到485万元/亩,单位产出与投资比由1.1∶1增长到1.6∶1,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与产业层次奠定了基础。

    【社会保障】 201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72人,完成目标任务3000人的102.4%;实施各类就业培训2555人,完成目标任务2550人的100%,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602人,就业创业培训953人;为232户个体从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6万元,扶持成功创业512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75人。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6197人,实现了常住户籍人口人人有医保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政策范围内地全覆盖。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年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176万元,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基本医疗保险完成10380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8209人,实际核定8050人,征缴额度68.7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67.13万元。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任务数为2.15万人,已参保2120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任务数为2.04万人,已参保2040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城市建设】 2015年,计划实施城建项目41项,新建项目23项,续建项目18项,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政府主导建设项目35项(城市基础设施方面32项,保障性住房项目3项);房地产开发项目6项。全年完成投资约6.1亿元,新增供水管线4.9公里,新增给排水管线8.7公里。

    继续实施棚户区搬迁改造,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二期永昌佳苑项目853171套已全部交付使用,城市棚户区维邦佳苑项目14414套基本完工,金祥佳苑和锦湖佳苑4140套开工建设。

    【教育】 2015年,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2所,在校学生共计9550人。其中:初中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籍学生3160人;小学6所,在籍学生6390人。全区在园幼儿人数为3423人,适龄幼儿全部就近入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不同层次培训1815人次。深入实施蓝青工程,全面开展一对一指导帮促负责制,共结对教师392对。北师大乌海附小跻身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学平台教育质量示范学校行列。在十二中、幸福街小学、团结路小学、教研室三所学校和单位成立4名师工作室,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为区级教育总监,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严格执行“四免一补”和“零收费”政策,为1427人次办理助学贷款837.05万元,为60名特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210万元,本科生30共计120万元,专科生30名共计90万元。

    【卫生】 2015年,制订《乌达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改革范围、职责任务和工作进度时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人均门诊急诊费用由239.37元减少为192元,降低19%。人均住院费用由5932.74元减少为5692元,降低4%。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民电子档案,免费提供11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通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门诊量74157人次,占全区门诊量的30.6%,同比上涨15.5%,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良好基础。全年管理高血压患者7136人,比2014年增加211人,管理糖尿病患者2443人,比上年增加152人。免费为5200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管理孕产妇428人、新生儿431人,访视率99.93%0岁~6岁儿童建档建卡6587人,比2014年增加502人,管理率96.13%。重性精神病患者438人,规范管理率93.1%

    【环境保护】 全面强化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整治力度。完成宜化化工、东源科技、美方焦化等脱硫脱硝项目,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造一期投入使用。拆除完毕14台煤燃小锅炉,关停取缔宏宇化工1台电石炉。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年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8.02亿元。实施环乌海湖绿化、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外围防护林及作业路绿化等13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8.8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2015年,测得二级良好以上天数249天,比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7天;饮用水源地周边无新建排污口及违规项目,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良好,均未超标;交通干线噪声、区域噪声、功能区噪声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53%,消减二氧化硫5104.04吨、氮氧化物1345.114吨、化学需氧量28.76吨、氨氮3.57吨。

    【文化体育】 2015年,举办传统社火表演、电影展播、读者联谊以及启智益德杯乌达区少儿围棋赛等节庆文化活动,开展书香乌达·快乐阅读系列活动、名师讲座、消夏书展等主题活动,举行社区、校园、机关、企业文化艺术节和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组织中国旅游日暨乌达区第二届滨湖自行车邀请赛,承办乌海市首届正书展。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实施。

    (王卉 塔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达区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乌达区位于内蒙古西部乌海市境内的西南部,东临黄河,与海勃湾区、海南区隔河相望。西靠贺兰山脉北段,西、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区辖地南北长约21.5公里,东西宽约16.4公里,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1999年划界后)。全区辖17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高效农业开发区。2015年,全区由23个社区整合为22个。总人口为132494人,其中流动人口22038人(流入22612人、流出593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7个民族。

    乌达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水资源充沛,光热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利于植物生长。黄河流经境内约50公里,年均水流量269亿立方米,年最大流量达55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达2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埋深20米~50米,日采水量可达30万吨,水质良好,并和黄河水形成互补系统。

    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黏土储量达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黏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达区的瓜果以其果实丰满、含糖量高而驰名,享有晶莹剔透清香滴翠的美誉。

    201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88.43亿元,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2亿元,增长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9.79亿元,增长13.8%;预计共引进到位资金6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3亿元,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2700元,增长7.2%

    【工业】 2015年,乌达区按照煤炭资源转化增值发展战略,坚持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和差异化发展理念,循环化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发展引擎四条路径,通过产业相互融合的循环化发展方式,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支撑,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全年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18亿元,增长8%

    【农业】 2015年,乌达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4%。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全年完成蔬菜种植4516亩,完成责任目标的105%。其中:乌兰淖尔镇种植3133亩(温室种植828亩,露地蔬菜种植2305亩),三道坎街道办事处种植423亩,各镇街道办事处庭院种植800亩,农业产业园种植160亩。全区人工造林任务达300亩,义务植树任务20万株,完成绿化面积38.86万平方米,完成义务植树20.01万株,完成责任目标的210%。农作物总播面积为3237亩,其中玉米2148亩,小麦132亩,油料作物957亩。

    【服务业】 2015年,全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7.04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88亿元,增长7%。当年房屋施工面积达81.03万平方米,增长10.4%;商品房销售面积12.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年内新开工19个,下降17%,其中房地产开工项目6个,下降3%

    【招商引资】 2015年,乌达区引进到位资金61.5亿元,完成乌海市招商引资61亿元任务的100.82%。共实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统计项目17个。其中:续建项目15个,新建项目2个。全年进出口贸易完成额3135.35万美元,同比增长91.6%,全部为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8.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11%

    【科技】 2015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已通过自治区评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相关资料已上报,为企业争取节能改造、转型升级各类资金4520万元,帮助宏源、良峰等5户企业申请银行贷款1.05亿元,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拥有自治区企业研究院和研发中心11家,全区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和技术革新达到271项,科技创新作用逐步增强。13户企业进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范围,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约3000万元。工业园单位产出强度由215万元/亩增长到485万元/亩,单位产出与投资比由1.1∶1增长到1.6∶1,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与产业层次奠定了基础。

    【社会保障】 201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72人,完成目标任务3000人的102.4%;实施各类就业培训2555人,完成目标任务2550人的100%,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602人,就业创业培训953人;为232户个体从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6万元,扶持成功创业512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75人。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6197人,实现了常住户籍人口人人有医保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政策范围内地全覆盖。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年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176万元,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基本医疗保险完成10380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0%。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8209人,实际核定8050人,征缴额度68.7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67.13万元。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任务数为2.15万人,已参保2120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任务数为2.04万人,已参保2040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城市建设】 2015年,计划实施城建项目41项,新建项目23项,续建项目18项,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政府主导建设项目35项(城市基础设施方面32项,保障性住房项目3项);房地产开发项目6项。全年完成投资约6.1亿元,新增供水管线4.9公里,新增给排水管线8.7公里。

    继续实施棚户区搬迁改造,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二期永昌佳苑项目853171套已全部交付使用,城市棚户区维邦佳苑项目14414套基本完工,金祥佳苑和锦湖佳苑4140套开工建设。

    【教育】 2015年,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2所,在校学生共计9550人。其中:初中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籍学生3160人;小学6所,在籍学生6390人。全区在园幼儿人数为3423人,适龄幼儿全部就近入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不同层次培训1815人次。深入实施蓝青工程,全面开展一对一指导帮促负责制,共结对教师392对。北师大乌海附小跻身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学平台教育质量示范学校行列。在十二中、幸福街小学、团结路小学、教研室三所学校和单位成立4名师工作室,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为区级教育总监,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严格执行“四免一补”和“零收费”政策,为1427人次办理助学贷款837.05万元,为60名特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210万元,本科生30共计120万元,专科生30名共计90万元。

    【卫生】 2015年,制订《乌达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改革范围、职责任务和工作进度时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人均门诊急诊费用由239.37元减少为192元,降低19%。人均住院费用由5932.74元减少为5692元,降低4%。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民电子档案,免费提供11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通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门诊量74157人次,占全区门诊量的30.6%,同比上涨15.5%,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良好基础。全年管理高血压患者7136人,比2014年增加211人,管理糖尿病患者2443人,比上年增加152人。免费为5200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管理孕产妇428人、新生儿431人,访视率99.93%0岁~6岁儿童建档建卡6587人,比2014年增加502人,管理率96.13%。重性精神病患者438人,规范管理率93.1%

    【环境保护】 全面强化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整治力度。完成宜化化工、东源科技、美方焦化等脱硫脱硝项目,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造一期投入使用。拆除完毕14台煤燃小锅炉,关停取缔宏宇化工1台电石炉。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年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8.02亿元。实施环乌海湖绿化、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外围防护林及作业路绿化等13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8.8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2015年,测得二级良好以上天数249天,比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7天;饮用水源地周边无新建排污口及违规项目,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良好,均未超标;交通干线噪声、区域噪声、功能区噪声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53%,消减二氧化硫5104.04吨、氮氧化物1345.114吨、化学需氧量28.76吨、氨氮3.57吨。

    【文化体育】 2015年,举办传统社火表演、电影展播、读者联谊以及启智益德杯乌达区少儿围棋赛等节庆文化活动,开展书香乌达·快乐阅读系列活动、名师讲座、消夏书展等主题活动,举行社区、校园、机关、企业文化艺术节和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组织中国旅游日暨乌达区第二届滨湖自行车邀请赛,承办乌海市首届正书展。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实施。

    (王卉 塔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