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卷

  • 兴和县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地处阴山北麓,位于北纬46°26′40″41°26′27″,东经113°21′09″114°07′47″。南北长约109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东部以大青山为界与河北省尚义县毗邻,南部以长城、大南山为纽带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相连,西部以岱青山为分水岭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接壤,北部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交界,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距首府呼和浩特220公里,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是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系国务院批准地对外开放县。具有“两圈两带”(环渤海经济圈、北京2小时经济圈,中部向西过渡带,中原向草原过渡带)的复合优势。110国道、G6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市榆林至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运煤专线,集张铁路和在建的G7高速公路,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拟建的京呼铁路客运专线及兴都铁路穿境而过。

    兴和县历史悠久。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境内设置路、府、州、县。西汉时设置延陵县、沮洳县,隶属代郡。东汉中期和后期魏晋被鲜卑族所居,宋朝设置威宁县,元代隶中书省兴和路,明朝置榆林县,清时置丰川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兴和厅,隶山西省归绥道。民国元年(1912年)改兴和厅为兴和县,隶绥远省,民国34年(1945年)秋,兴和县第一次解放,属山西省雁北地区,民国35年(1946年)4月,又归察南专区。同年,归绥远省。1954年,绥远省撤销,兴和县属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19585月,隶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撤盟设市,属乌兰察布市管辖至今。

    全县辖54乡,16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9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万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多个民族,是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区。

    全县地区总值完成64.6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亿元,增长28.2%;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7.9亿元,增长7.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1.4亿元、26.7亿元、26.5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18元和7944元。增长12%13%

    【农业】 2015年,全县种植总播种面积为11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3万亩,其中马铃薯42万亩,玉米20万亩,小麦10万亩,大豆3万亩,谷类8万亩,巩固北薯、中菜、南杂粮的区域化种植格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41亿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8万亩,葵花6万亩,油菜籽0.1万亩,胡麻11.7万亩,产量达1372万公斤;蔬菜播种面积8.2万亩,露地蔬菜7.2万亩,温室大棚1万亩,产量49200斤,糖料作物播种面积为5万亩,产量1万公斤。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累计达35.3万亩,马铃薯喷灌圈达390套,种植面积20万亩,年内新增40套(500/套)面积2万亩,膜下滴灌14.3万亩,设施蔬菜10055亩,其中温室3005亩,大棚7050亩。是年,全县累计土地流转40.6万亩,累计投入资金8.9亿元,政府投资4.35亿元,承包大户投资4.55亿元,受益农民9.1万人,涉及全县9个乡镇420个自然村。承担国家级高产创建项目4万亩,其中马铃薯1万亩,玉米3万亩,马铃薯主推技术为扩垄缩株增密栽培技术、喷灌圈水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玉米主推技术为宽膜双垄沟播和普通地膜覆盖、宽窄垄栽培技术。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马铃薯良种繁育2万亩,补贴良种210万公斤,实施马铃薯薯王1万亩,专用薯推广面积10万亩,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达6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农业保险实现全县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全覆盖,参保农户32684户,承包总面积870487.17亩,保费17333487.7元。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0期,2.43万人次。

    【畜牧业】 2015年,全县牲畜存栏51.52万头(只),大畜存栏5.02万头(匹)。其中:奶牛存栏2.58万头,羊存栏43.05万只,生猪存栏3.45万头。全县牲畜出栏133.6万头(只)。其中:奶牛出栏1.78万头,羊出栏95.36万只,生猪出栏36.45万头,肉鸡出栏189.87万羽。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为肉类总产量52559吨,其中:牛肉产量2458吨,羊肉产量15234吨,猪肉产量30969吨,禽肉产量3850吨,禽蛋产量2726吨,鲜奶产量67894吨。种植多年生牧草6.56万亩,一年生牧草11.6万亩,饲用灌木4万亩,饲料作物19.3万亩,打贮草1.95亿公斤。全县建成并运新的规模养殖场(户)190家,新建标准化圈舍8.8万平方米。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处,改扩建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牧场(园区)2处,新建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处,新建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肉羊养殖场3处,扶持建设在校基础母羊300只以上的寒羊种养场2处,新建(扩建)年出栏1000口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处,新建猪人工授精站5处,新建、改扩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共免疫羊O型—亚I型口蹄疫99.86万头只次,免疫羊痘54.32万只次,羊三病30.16万只次,免疫牛三价口蹄疫5.04万头次,猪蓝耳病10.92万头次,猪三病2.81万头次,鸡新城疫、禽流感57.90万羽次,兔疫瘟2.20万只次,狂犬病1.16万只次,小反刍兽疫55万只次。

    年内,培训改良师资140人次,培训配种员240人次,培训草原农牧民技术员140人次。

    【水利】 七家营水库大坝主体完成,具备蓄水条件,满足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煤炭洗选送和华电2×35万千伏电厂用水需求,七家营泵站基础砼垫层浇注完成,底板砼浇注650方,输水管道开挖和安装29.5公里。韩家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58.58万元,完成坝坡填筑,输水洞浇筑,完成干砌石护坡达60%,工程总量完成达83%,五股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460万元,完成大坝防渗墙浇注,翼墙浇注,坝体填筑达90%,工程总量完成达80%。人饮工程投资2482万元,完成76处,解决25393人,5.957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部完成,其中建简易站29处,自动雨量站42处,预警广播站52处,自动水位站4处,墒情站4处。水保综合治理投资335万元,完成治理任务面积6000亩。

    【林业】 生态绿县为目标,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7.4万亩,其中补植补造6万亩,经济林9250亩,苗木基地建设4750亩,完成园区绿化3210亩,栽植苗木15.1万株,城镇周边绿化161亩,栽植苗木6.6万株,通道绿化工程绿化28公里,种植树木6.48万株,完成义务植树3000亩,完成村屯通绿化1805亩,栽植苗木5.8万株,完成本田造林1400亩。育苗1483亩。其中,当年新育857亩,容器育苗550万袋。中幼林抚育1万亩。

    【工业】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完成总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8.5%;销售收入41亿元,利润实现4890万元,税金4957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全县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9项,其中续建4项,新建5项。续建项目:内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石墨深加工高新产业二期项目,总投资28亿元,完成投资3.8亿元;内蒙古兴洁天然气有限公司40万吨/年天然气液化储备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内蒙古博源新型能源有限公司煤炭洗选加工、数字配煤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宏大兴和热电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9亿元,开始试车生产。新建项目:内蒙古中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单机50兆瓦风电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总工程的98%;国电龙源兴和风发电有限公司二期49.5兆瓦风电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风机发电25台;盛华石墨选矿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

    【城镇建设】 全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6.989亿元,其中市政工程1.307亿元,房屋建筑工程5.25亿元,城镇化率达46.5%。投资9900.19万元,继续推进城区主干路网建设,改造和建设城区道路11条,面积达41.7万平方米;投资1755万元,硬化城区人行道16.25万平方米,投资2240万元,旧城小街巷改造工程完成硬化面积8万平方米,城镇道路覆盖率达32%。投资4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6%,投资13000万元,新建热电联产项目主管网8.7公里,完成投资1655万元,完成项目相关材料购置及前期准备工作,供热普及率达69%。投资3200万元,新旧城区间实施水源输水工程,完成投资400万元,打水源井5眼以及征地工作。投资56万元改造旧城区自来水管网1.5公里,投资50万元,新城区新增控制井100个,投资60万元,新建符合10项以上日检水质标准的实验室,城关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7%。房屋建设工程完成房屋建筑规模43.7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工程8项,35万平方米;续建工程38.75万平方米。

    【教育】 投资1807.22万元,新建建筑面积为6186.9平方米的育才小学并投入使用,投资1555万元,新建4432平方米北官幼儿园;投资535万元,完成建筑面积为1578平方米的二中风雨教室,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的二中水冲厕所,浴室及供暖工程建设;投资150万元,为团结、赛乌素两所学校新建老师周转房480平方米;投资137万元为大同夭、高庙子2所学校新建教室3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为部分学校、体育活动中心实施防水管道维修和院墙、门卫室、厕所等改扩建工程。完成27名校园长、37名副校园长竞聘工作,兑现70名校(园)长两个学年校长职级津贴127.2万元。

    【旅游业】 全县景区和农家乐旅客人数达41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200万元,其中苏木山森林公园旅客人数达到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100万元;察尔湖旅游度假区游客人数达到1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全县农家乐旅客人数为5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00万元。年内,推进景区建设苏木山森林公园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察湖旅游度假区投入资金5000万元。

    【卫生】 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181799份,建档率达80%,免疫规划工作各类疫苗接种均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接种率均达到100%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0%,慢性病规范管理率81.7%,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63.2%,传染病及时报告率达100%。为全县25244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建设标准化卫生室92所。人口出生率6.55%,符合政策生育率90.99%,出生人口性别比107.38

    【交通】 是年,完成公路建设任务471.7公里,完成投资2.32亿元,其中完成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新(改)建工程108公里/15条,完成投资6859.34万元,包括双井子至五股泉通村水泥路13公里,五股泉至小六号通村水泥路11.6公里,钦宝营至郑家村通村水泥路9.6公里,X558(县道)至幸福村通村水泥路4.5公里,X558(县道)至铁匠沟通村水泥路2.2公里,X588(县道)至杨树湾通村水泥路3.76公里,G110至头号通村水泥路3.3公里,(县道)X574至四十号通村水泥路6.9公里,X574(县道)至十六号通村水泥路4.1公里,X565(县道)至四美号通村水泥路9.79公里,打拉基庙至十二号通村水泥路7.8公里,X583(县道)至田家营通村水泥路11.4公里,二台子至垛上通村水泥路7.7公里,兴朱线至沟掌通村水泥路7.8公里,宏图湾至石湾村通村水泥路4.4公里,完成151个村庄的街巷硬化工程363.7公里,完成投资16366.5万元。

    【商贸物流】 全县有商贸企业流通网点4697家,从业人员达10936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9.7%;外贸出口创汇236.7万美元,同比下降4.3%;出口量为3872吨,同比下降5.4%

    【民生工程】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11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1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农牧民转移就业36000人,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280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达19.7万人,比2014年增加1709人,全年为农民补偿7499.94万元。全县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44户(单位),参保人数15342人,基金收入3547万元,其中为2175人次支出医药费212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35506人,基金收入1638万元,为1273人次支出医疗费用1198万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城市低保保障水平由2014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465元;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水平由2014年每人每年3181元提高到3325元;现金直补标准由2014年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7300元提高到8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到3850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00元和700元。全力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到村三到户整村推进项目,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程。2015年,投资3.8亿元,对92个行政村及部分常住户在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改造危房3700户,硬化街巷380公里,新建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92所,解决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9名县领导、52个部门2300名干部驻村入户,投入到工程建设中。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累计投放16651万元,强农贷款投放5980万元,富农贷款投放10671万元,覆盖68个项目村,1099户,涉及项目人口3078人。支持养殖户4082640万元,支持经济林种植户6800万元,支持农业种植户6816531万元。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程移民4001200人。

    【兴旺角工业园区】 2015年,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00万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以碳素、石墨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及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园区投产运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5.8%;销售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5900万元,同比下降16.9%;实现税金6400万元,同比下降16.9%;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减少5.4亿元,累计完成量达115亿元。园区共实施项目6项,其中续建3项,新建1项,技改2项,4项为亿元以上项目,1项为自治区级重点项目。

    (李世成)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兴和县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地处阴山北麓,位于北纬46°26′40″41°26′27″,东经113°21′09″114°07′47″。南北长约109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东部以大青山为界与河北省尚义县毗邻,南部以长城、大南山为纽带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相连,西部以岱青山为分水岭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接壤,北部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交界,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距首府呼和浩特220公里,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是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系国务院批准地对外开放县。具有“两圈两带”(环渤海经济圈、北京2小时经济圈,中部向西过渡带,中原向草原过渡带)的复合优势。110国道、G6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市榆林至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运煤专线,集张铁路和在建的G7高速公路,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拟建的京呼铁路客运专线及兴都铁路穿境而过。

    兴和县历史悠久。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境内设置路、府、州、县。西汉时设置延陵县、沮洳县,隶属代郡。东汉中期和后期魏晋被鲜卑族所居,宋朝设置威宁县,元代隶中书省兴和路,明朝置榆林县,清时置丰川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兴和厅,隶山西省归绥道。民国元年(1912年)改兴和厅为兴和县,隶绥远省,民国34年(1945年)秋,兴和县第一次解放,属山西省雁北地区,民国35年(1946年)4月,又归察南专区。同年,归绥远省。1954年,绥远省撤销,兴和县属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19585月,隶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撤盟设市,属乌兰察布市管辖至今。

    全县辖54乡,16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9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万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多个民族,是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区。

    全县地区总值完成64.6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亿元,增长28.2%;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7.9亿元,增长7.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1.4亿元、26.7亿元、26.5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18元和7944元。增长12%13%

    【农业】 2015年,全县种植总播种面积为11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3万亩,其中马铃薯42万亩,玉米20万亩,小麦10万亩,大豆3万亩,谷类8万亩,巩固北薯、中菜、南杂粮的区域化种植格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41亿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8万亩,葵花6万亩,油菜籽0.1万亩,胡麻11.7万亩,产量达1372万公斤;蔬菜播种面积8.2万亩,露地蔬菜7.2万亩,温室大棚1万亩,产量49200斤,糖料作物播种面积为5万亩,产量1万公斤。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累计达35.3万亩,马铃薯喷灌圈达390套,种植面积20万亩,年内新增40套(500/套)面积2万亩,膜下滴灌14.3万亩,设施蔬菜10055亩,其中温室3005亩,大棚7050亩。是年,全县累计土地流转40.6万亩,累计投入资金8.9亿元,政府投资4.35亿元,承包大户投资4.55亿元,受益农民9.1万人,涉及全县9个乡镇420个自然村。承担国家级高产创建项目4万亩,其中马铃薯1万亩,玉米3万亩,马铃薯主推技术为扩垄缩株增密栽培技术、喷灌圈水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玉米主推技术为宽膜双垄沟播和普通地膜覆盖、宽窄垄栽培技术。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马铃薯良种繁育2万亩,补贴良种210万公斤,实施马铃薯薯王1万亩,专用薯推广面积10万亩,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达6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农业保险实现全县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全覆盖,参保农户32684户,承包总面积870487.17亩,保费17333487.7元。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0期,2.43万人次。

    【畜牧业】 2015年,全县牲畜存栏51.52万头(只),大畜存栏5.02万头(匹)。其中:奶牛存栏2.58万头,羊存栏43.05万只,生猪存栏3.45万头。全县牲畜出栏133.6万头(只)。其中:奶牛出栏1.78万头,羊出栏95.36万只,生猪出栏36.45万头,肉鸡出栏189.87万羽。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为肉类总产量52559吨,其中:牛肉产量2458吨,羊肉产量15234吨,猪肉产量30969吨,禽肉产量3850吨,禽蛋产量2726吨,鲜奶产量67894吨。种植多年生牧草6.56万亩,一年生牧草11.6万亩,饲用灌木4万亩,饲料作物19.3万亩,打贮草1.95亿公斤。全县建成并运新的规模养殖场(户)190家,新建标准化圈舍8.8万平方米。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处,改扩建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牧场(园区)2处,新建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处,新建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肉羊养殖场3处,扶持建设在校基础母羊300只以上的寒羊种养场2处,新建(扩建)年出栏1000口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处,新建猪人工授精站5处,新建、改扩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共免疫羊O型—亚I型口蹄疫99.86万头只次,免疫羊痘54.32万只次,羊三病30.16万只次,免疫牛三价口蹄疫5.04万头次,猪蓝耳病10.92万头次,猪三病2.81万头次,鸡新城疫、禽流感57.90万羽次,兔疫瘟2.20万只次,狂犬病1.16万只次,小反刍兽疫55万只次。

    年内,培训改良师资140人次,培训配种员240人次,培训草原农牧民技术员140人次。

    【水利】 七家营水库大坝主体完成,具备蓄水条件,满足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煤炭洗选送和华电2×35万千伏电厂用水需求,七家营泵站基础砼垫层浇注完成,底板砼浇注650方,输水管道开挖和安装29.5公里。韩家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58.58万元,完成坝坡填筑,输水洞浇筑,完成干砌石护坡达60%,工程总量完成达83%,五股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460万元,完成大坝防渗墙浇注,翼墙浇注,坝体填筑达90%,工程总量完成达80%。人饮工程投资2482万元,完成76处,解决25393人,5.957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部完成,其中建简易站29处,自动雨量站42处,预警广播站52处,自动水位站4处,墒情站4处。水保综合治理投资335万元,完成治理任务面积6000亩。

    【林业】 生态绿县为目标,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7.4万亩,其中补植补造6万亩,经济林9250亩,苗木基地建设4750亩,完成园区绿化3210亩,栽植苗木15.1万株,城镇周边绿化161亩,栽植苗木6.6万株,通道绿化工程绿化28公里,种植树木6.48万株,完成义务植树3000亩,完成村屯通绿化1805亩,栽植苗木5.8万株,完成本田造林1400亩。育苗1483亩。其中,当年新育857亩,容器育苗550万袋。中幼林抚育1万亩。

    【工业】 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完成总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8.5%;销售收入41亿元,利润实现4890万元,税金4957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全县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9项,其中续建4项,新建5项。续建项目:内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石墨深加工高新产业二期项目,总投资28亿元,完成投资3.8亿元;内蒙古兴洁天然气有限公司40万吨/年天然气液化储备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内蒙古博源新型能源有限公司煤炭洗选加工、数字配煤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宏大兴和热电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9亿元,开始试车生产。新建项目:内蒙古中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单机50兆瓦风电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总工程的98%;国电龙源兴和风发电有限公司二期49.5兆瓦风电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风机发电25台;盛华石墨选矿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

    【城镇建设】 全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6.989亿元,其中市政工程1.307亿元,房屋建筑工程5.25亿元,城镇化率达46.5%。投资9900.19万元,继续推进城区主干路网建设,改造和建设城区道路11条,面积达41.7万平方米;投资1755万元,硬化城区人行道16.25万平方米,投资2240万元,旧城小街巷改造工程完成硬化面积8万平方米,城镇道路覆盖率达32%。投资4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5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6%,投资13000万元,新建热电联产项目主管网8.7公里,完成投资1655万元,完成项目相关材料购置及前期准备工作,供热普及率达69%。投资3200万元,新旧城区间实施水源输水工程,完成投资400万元,打水源井5眼以及征地工作。投资56万元改造旧城区自来水管网1.5公里,投资50万元,新城区新增控制井100个,投资60万元,新建符合10项以上日检水质标准的实验室,城关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8.7%。房屋建设工程完成房屋建筑规模43.7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工程8项,35万平方米;续建工程38.75万平方米。

    【教育】 投资1807.22万元,新建建筑面积为6186.9平方米的育才小学并投入使用,投资1555万元,新建4432平方米北官幼儿园;投资535万元,完成建筑面积为1578平方米的二中风雨教室,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的二中水冲厕所,浴室及供暖工程建设;投资150万元,为团结、赛乌素两所学校新建老师周转房480平方米;投资137万元为大同夭、高庙子2所学校新建教室3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为部分学校、体育活动中心实施防水管道维修和院墙、门卫室、厕所等改扩建工程。完成27名校园长、37名副校园长竞聘工作,兑现70名校(园)长两个学年校长职级津贴127.2万元。

    【旅游业】 全县景区和农家乐旅客人数达41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200万元,其中苏木山森林公园旅客人数达到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100万元;察尔湖旅游度假区游客人数达到1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全县农家乐旅客人数为5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00万元。年内,推进景区建设苏木山森林公园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察湖旅游度假区投入资金5000万元。

    【卫生】 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181799份,建档率达80%,免疫规划工作各类疫苗接种均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接种率均达到100%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0%,慢性病规范管理率81.7%,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63.2%,传染病及时报告率达100%。为全县25244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建设标准化卫生室92所。人口出生率6.55%,符合政策生育率90.99%,出生人口性别比107.38

    【交通】 是年,完成公路建设任务471.7公里,完成投资2.32亿元,其中完成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新(改)建工程108公里/15条,完成投资6859.34万元,包括双井子至五股泉通村水泥路13公里,五股泉至小六号通村水泥路11.6公里,钦宝营至郑家村通村水泥路9.6公里,X558(县道)至幸福村通村水泥路4.5公里,X558(县道)至铁匠沟通村水泥路2.2公里,X588(县道)至杨树湾通村水泥路3.76公里,G110至头号通村水泥路3.3公里,(县道)X574至四十号通村水泥路6.9公里,X574(县道)至十六号通村水泥路4.1公里,X565(县道)至四美号通村水泥路9.79公里,打拉基庙至十二号通村水泥路7.8公里,X583(县道)至田家营通村水泥路11.4公里,二台子至垛上通村水泥路7.7公里,兴朱线至沟掌通村水泥路7.8公里,宏图湾至石湾村通村水泥路4.4公里,完成151个村庄的街巷硬化工程363.7公里,完成投资16366.5万元。

    【商贸物流】 全县有商贸企业流通网点4697家,从业人员达10936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9.7%;外贸出口创汇236.7万美元,同比下降4.3%;出口量为3872吨,同比下降5.4%

    【民生工程】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11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1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1%,农牧民转移就业36000人,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280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达19.7万人,比2014年增加1709人,全年为农民补偿7499.94万元。全县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44户(单位),参保人数15342人,基金收入3547万元,其中为2175人次支出医药费212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35506人,基金收入1638万元,为1273人次支出医疗费用1198万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城市低保保障水平由2014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465元;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水平由2014年每人每年3181元提高到3325元;现金直补标准由2014年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7300元提高到8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到3850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00元和700元。全力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到村三到户整村推进项目,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程。2015年,投资3.8亿元,对92个行政村及部分常住户在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改造危房3700户,硬化街巷380公里,新建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92所,解决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9名县领导、52个部门2300名干部驻村入户,投入到工程建设中。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累计投放16651万元,强农贷款投放5980万元,富农贷款投放10671万元,覆盖68个项目村,1099户,涉及项目人口3078人。支持养殖户4082640万元,支持经济林种植户6800万元,支持农业种植户6816531万元。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程移民4001200人。

    【兴旺角工业园区】 2015年,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00万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以碳素、石墨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及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园区投产运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5.8%;销售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5900万元,同比下降16.9%;实现税金6400万元,同比下降16.9%;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减少5.4亿元,累计完成量达115亿元。园区共实施项目6项,其中续建3项,新建1项,技改2项,4项为亿元以上项目,1项为自治区级重点项目。

    (李世成)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