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6卷  /  教育

2016卷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概况】  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名包头钢铁学院)成立于1956年,隶属冶金部,1998年划归自治区政府管理,2008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1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以冶金、煤炭、稀土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直属院(系)18个,64个本科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 859人。专任教师1233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82%。学校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9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现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工为主,工、理、文、法、管、经、艺术、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工程教育认证受理专业1个。

    【教学工作】  依据一级学科门类要求,修订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开展学科常态化评估,促进学科内涵建设,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形成以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为引领的学科体系。

    教学基本建设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健全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其中理工科类高于总学分的30%,经济法学类高于25%,从知识传授向增强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

    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全年获批自治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5项,评出校级教学成果奖30项,采矿工程专业获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专业认证受理(自治区第一个被受理的工程专业)。狠抓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细化教学环节检查,开展社会第三方评价机制,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新增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4门,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奖2名、教坛新秀奖1名。完成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28项,其中自治区项目10项,校级项目14项。资助14名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3.8万元。

    学分制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资源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年遴选23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9名学生赴韩国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拓宽学生视野。

    【人事人才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大力推行全员满负荷工作,尽全力支持青年教师进修提高。完善教授委员会运行机制,努力营造学术为本、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队伍。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在读博士研究生45人,出国出境访学交流23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9人,新增“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个,“草原英才”培养与引进入选9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人,包头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15人,聘任兼职教授11人。

    【科研工作】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科研政策制度体系,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能力,完善科研合同、过程和经费使用管理,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15年,新增科研项目4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科研经费6541万元,授权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近三年全区以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共11项,其中内蒙古科技大学6项。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院被认定为自治区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并获得首批建设经费2000万元。“白云鄂博共伴生矿采选冶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该中心构建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一体化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学校牵头组建的“内蒙古煤炭绿色开采与绿色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被批准为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学术交流邀请来自美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高水平讲座36场。学校多名教师分别赴美国、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拓展他们的国际化学术视野。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软件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有线校园网实现校园全覆盖,无线校园网建设已经启动。图书馆共引进各类数据库80个,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图书馆和兄弟院校的资源为学校师生服务。学报发表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素质教育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达25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2项,公开发表的学生论文41篇,实用新型专利12项。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创业孵化项目41个,正式注册的企业13家,该基地被批准为“包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竞技体育在韩国举办的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3项。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区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篮球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排球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男子足球队获得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大学超级组总决赛冠军。学校荣获自治区“校园足球突出贡献奖”,男子足球队荣获自治区“最佳校园足球队”称号。

    【招生就业】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学校全面部署,主动应对,改进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与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创业实习基地,拓展就业新渠道。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84.45%,其中本科一次就业率85.44%,就业工作处于全区高校领先水平。

    【国际交流合作】  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接待来自美国、比利时、韩国等国的访问团15次,派出访问访学团组14,新招留学生9人。

    (武淑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概况】  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名包头钢铁学院)成立于1956年,隶属冶金部,1998年划归自治区政府管理,2008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1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以冶金、煤炭、稀土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直属院(系)18个,64个本科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 859人。专任教师1233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82%。学校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9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1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现设6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工为主,工、理、文、法、管、经、艺术、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工程教育认证受理专业1个。

    【教学工作】  依据一级学科门类要求,修订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开展学科常态化评估,促进学科内涵建设,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形成以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为引领的学科体系。

    教学基本建设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健全完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其中理工科类高于总学分的30%,经济法学类高于25%,从知识传授向增强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

    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全年获批自治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5项,评出校级教学成果奖30项,采矿工程专业获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专业认证受理(自治区第一个被受理的工程专业)。狠抓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细化教学环节检查,开展社会第三方评价机制,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新增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4门,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奖2名、教坛新秀奖1名。完成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28项,其中自治区项目10项,校级项目14项。资助14名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3.8万元。

    学分制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资源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年遴选23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9名学生赴韩国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拓宽学生视野。

    【人事人才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大力推行全员满负荷工作,尽全力支持青年教师进修提高。完善教授委员会运行机制,努力营造学术为本、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队伍。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在读博士研究生45人,出国出境访学交流23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9人,新增“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个,“草原英才”培养与引进入选9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人,包头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15人,聘任兼职教授11人。

    【科研工作】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科研政策制度体系,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能力,完善科研合同、过程和经费使用管理,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15年,新增科研项目4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科研经费6541万元,授权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近三年全区以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共11项,其中内蒙古科技大学6项。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院被认定为自治区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并获得首批建设经费2000万元。“白云鄂博共伴生矿采选冶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该中心构建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一体化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学校牵头组建的“内蒙古煤炭绿色开采与绿色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被批准为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学术交流邀请来自美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高水平讲座36场。学校多名教师分别赴美国、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拓展他们的国际化学术视野。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软件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有线校园网实现校园全覆盖,无线校园网建设已经启动。图书馆共引进各类数据库80个,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图书馆和兄弟院校的资源为学校师生服务。学报发表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素质教育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达25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2项,公开发表的学生论文41篇,实用新型专利12项。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创业孵化项目41个,正式注册的企业13家,该基地被批准为“包头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竞技体育在韩国举办的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3项。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区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篮球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排球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男子足球队获得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大学超级组总决赛冠军。学校荣获自治区“校园足球突出贡献奖”,男子足球队荣获自治区“最佳校园足球队”称号。

    【招生就业】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学校全面部署,主动应对,改进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与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创业实习基地,拓展就业新渠道。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84.45%,其中本科一次就业率85.44%,就业工作处于全区高校领先水平。

    【国际交流合作】  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接待来自美国、比利时、韩国等国的访问团15次,派出访问访学团组14,新招留学生9人。

    (武淑琴)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