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卷

  • 五原县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81乡,面积2492.2平方公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042米,南隔黄河,北依阴山,西与临河接壤,东连乌拉特前旗,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湖泊93个。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有耕地153.3千公顷。拥有87442户居民,总人口27.1万人,全年出生1727人,出生六率为7.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48%

    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27.8∶37.7∶34.5调整为25.8∶38.4∶35.8。第一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3个百分点。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10.0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总值42.22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总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68.19亿元,同比增长13.65%。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4201元,增加1668元,同比增长7.4%。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248元,增加1092元,同比增长8.3%

    【农业】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扩容提质,一批千亩标准化温室建成使用,设施农业利用率达到96%菜博园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葵博园建成3000亩核心区。大破大立实施农田配套58万亩、清淤排沟1150条,高标准建成引黄滴灌示范区1700亩,推广盐碱地改良3万亩、麦后复种2.5万亩、增施有机肥10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1%,被列为全区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县。规模化、机械化、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布局成型。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同比下降1.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29.62万亩,比上年增加23.22万亩,增长11.3%,种植小麦26.5万亩,比2014年增加0.3万亩;玉米61.2万亩,比2014年增加5.8万亩;葵花113.48万亩,2014年增加了10.08万亩;瓜类5.5万亩,比2014年减少3.56万亩;黑白瓜籽18.12万亩,比2014年增加9.73万亩。全县农作物的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小麦单产708斤;玉米单产1461斤;油料单产454斤;蔬菜单产8906斤;瓜类单产5375斤;黑白瓜籽单产259斤。

    【林业】 林业建设全面推进,完成造林7.4万亩。包兰铁路、主要干道、所有集镇、十个全覆盖村庄、农业开发片、农牧业小区全部绿化贯通。以通道、农田、集镇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8700万元。

    【牧业】 畜牧业生产由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生产转变,万亩肉羊养殖园区建设成型,5个养殖场建成投用,肉羊活畜交易市场有序运行,力农千户扶贫肉羊养殖园达到年出栏百万只规模,羊博园在全区肉羊产业中一枝独秀。新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4个、肉羊整村推进示范组48个、精细化养殖户1.5万户。2015年底,全县家畜总头数达到135.6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7万头(只);大畜22285头,小畜118.34万只。生猪15.03万口。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年末总头数134.81万头(只),占全部牲畜的99.42%,牲畜出栏率为121.62%。商品率为115.14%。牧业总产值达到16.54亿元。

    【渔业】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714吨,比上年增加36吨,实现渔业总产值8200万元。

    【农机】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62471吨,同比增加1.9%,地膜覆盖面积176.18万亩,同比增加了0.8%,农村用电量4396万千瓦时。

    【工业建筑】 以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巩固提升,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63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17.39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8%,与上年持平。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个,主营业务收入49.2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实现利税总额177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有22个,比上年减少2个,亏损额为2374万元,比上年减少了1437万元。

    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的建筑企业有5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8150万元;施工企业房屋建筑面积29.8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8.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为60.9%;建筑企业实现利税2536万元;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13亿元,同比增长6.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8.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92亿元,同比下降3.1%;第二产业完成29.02亿元,同比增长58.6%;第三产业完成26.25亿元,同比下降7.5%;房地产完成投资2.09亿元,同比下降7.5%

    【国内贸易】 全县消费品市场价格平稳,购销两旺。全县批发贸易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89亿元,同比增长9.7%。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6.87亿元,同比增长8.4%。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7.9%,餐饮业增长11.5%;从分地区看,城镇的销售额达到20.02亿元,增长7.9%,农村的销售额达到6.85亿元,增长9.6%2015年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0161户。

    【交通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邮政、电信通信条件的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19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860万吨,增长4.1%;公路旅客运输量达到984万人,增长4.3%;通信业务中的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增加,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532万元,同比增长13.5%

    【旅游业】 旅游产业破题开局,抗日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联丰五社等7户农家乐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农耕文化、乡村休闲等旅游路线打造成型,成功举办首届河套农耕文化节暨乡村旅游节,乡村游、红色游、农耕文化游蔚然成风,接待游客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

    【环境保护】 全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15年,五原县单位GDP能耗0.8206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下降3.84%。削减化学需氧量266.75吨、氨氮17.7吨、氮氧化物21.02吨、二氧化硫894.14、中水利用112.14万吨。

    【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 全县金融市场繁荣向好,存、贷款总额同步快速增长。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到80.4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到62.75亿元,同比增长25.1%,人均存款23155元;各项贷款64.75亿元,同比增长22.9%。短期贷款36.30亿元,中长期贷款10.05亿元,其中用于个人消费贷款5.32亿元。

    2015年,全县保险业务收入为14554万元,同比增长14.8%。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全部形成,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万多人,年内缴纳统酬金1.5亿元;覆盖城乡的创业就业体系不断健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5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人口的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镇三无人员、孤儿供养标准稳定提高,8000名群众稳定脱贫;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建设全区领先;启动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3322名困难群众受益。三个一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为5.1万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暖心煤补贴3076万元,为13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477万元。创新推进“158”大扶贫工程,实施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39个,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53亿元,6100人稳定脱贫,被列为全区光伏扶贫试点县。有效调整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新建公租房300套(其中回购保障房100套),新增租赁补贴100户,普惠3245户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 全县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体育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台、微波站各1座,各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部分村社还有文化室。《古郡晨报》每周两期,全年发行。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全县城镇有线数字电视、农村户户通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新建足球馆1个,村文化活动室60个,活动广场80个。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6所,中学在校学生13318人;小学校16所,在校小学生11699人;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人数44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蒙古族学校新校区建成使用,5所农村学校、4所幼儿园、3所足球特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

    【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5个,其中县级医院5所,民营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机构8个,村级卫生室98个,个体诊所、门诊66个。乡以上医疗机构拥有床位865张,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新蒙中医院投入运行,妇幼保健院基本完工,1所卫生院、53所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代表自治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制度的规范和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连续上调和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以及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01元,增加1668元,同比增长7.4%,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48元,增加1092元,同比增长8.3%

    【困难问题】 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支撑能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乏力,民生改善任务艰巨,行政效率有待加强。

    (任学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五原县
  • 发布时间:04-14
  • 来源:内蒙古年鉴2016卷
  •  

    【概况】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河套平原腹地,属巴彦淖尔市所辖县,辖81乡,面积2492.2平方公里。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042米,南隔黄河,北依阴山,西与临河接壤,东连乌拉特前旗,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湖泊93个。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2℃,有耕地153.3千公顷。拥有87442户居民,总人口27.1万人,全年出生1727人,出生六率为7.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48%

    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27.8∶37.7∶34.5调整为25.8∶38.4∶35.8。第一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3个百分点。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10.0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总值42.22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总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68.19亿元,同比增长13.65%。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24201元,增加1668元,同比增长7.4%。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248元,增加1092元,同比增长8.3%

    【农业】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扩容提质,一批千亩标准化温室建成使用,设施农业利用率达到96%菜博园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葵博园建成3000亩核心区。大破大立实施农田配套58万亩、清淤排沟1150条,高标准建成引黄滴灌示范区1700亩,推广盐碱地改良3万亩、麦后复种2.5万亩、增施有机肥10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1%,被列为全区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县。规模化、机械化、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布局成型。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9.1亿元,同比下降1.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29.62万亩,比上年增加23.22万亩,增长11.3%,种植小麦26.5万亩,比2014年增加0.3万亩;玉米61.2万亩,比2014年增加5.8万亩;葵花113.48万亩,2014年增加了10.08万亩;瓜类5.5万亩,比2014年减少3.56万亩;黑白瓜籽18.12万亩,比2014年增加9.73万亩。全县农作物的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小麦单产708斤;玉米单产1461斤;油料单产454斤;蔬菜单产8906斤;瓜类单产5375斤;黑白瓜籽单产259斤。

    【林业】 林业建设全面推进,完成造林7.4万亩。包兰铁路、主要干道、所有集镇、十个全覆盖村庄、农业开发片、农牧业小区全部绿化贯通。以通道、农田、集镇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8700万元。

    【牧业】 畜牧业生产由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生产转变,万亩肉羊养殖园区建设成型,5个养殖场建成投用,肉羊活畜交易市场有序运行,力农千户扶贫肉羊养殖园达到年出栏百万只规模,羊博园在全区肉羊产业中一枝独秀。新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4个、肉羊整村推进示范组48个、精细化养殖户1.5万户。2015年底,全县家畜总头数达到135.6万头(只),比上年减少1.7万头(只);大畜22285头,小畜118.34万只。生猪15.03万口。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年末总头数134.81万头(只),占全部牲畜的99.42%,牲畜出栏率为121.62%。商品率为115.14%。牧业总产值达到16.54亿元。

    【渔业】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3714吨,比上年增加36吨,实现渔业总产值8200万元。

    【农机】 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62471吨,同比增加1.9%,地膜覆盖面积176.18万亩,同比增加了0.8%,农村用电量4396万千瓦时。

    【工业建筑】 以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巩固提升,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63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17.39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8%,与上年持平。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个,主营业务收入49.2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实现利税总额177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有22个,比上年减少2个,亏损额为2374万元,比上年减少了1437万元。

    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的建筑企业有5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8150万元;施工企业房屋建筑面积29.8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8.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为60.9%;建筑企业实现利税2536万元;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13亿元,同比增长6.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8.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92亿元,同比下降3.1%;第二产业完成29.02亿元,同比增长58.6%;第三产业完成26.25亿元,同比下降7.5%;房地产完成投资2.09亿元,同比下降7.5%

    【国内贸易】 全县消费品市场价格平稳,购销两旺。全县批发贸易零售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89亿元,同比增长9.7%。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6.87亿元,同比增长8.4%。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7.9%,餐饮业增长11.5%;从分地区看,城镇的销售额达到20.02亿元,增长7.9%,农村的销售额达到6.85亿元,增长9.6%2015年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0161户。

    【交通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邮政、电信通信条件的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19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860万吨,增长4.1%;公路旅客运输量达到984万人,增长4.3%;通信业务中的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增加,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532万元,同比增长13.5%

    【旅游业】 旅游产业破题开局,抗日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联丰五社等7户农家乐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农耕文化、乡村休闲等旅游路线打造成型,成功举办首届河套农耕文化节暨乡村旅游节,乡村游、红色游、农耕文化游蔚然成风,接待游客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

    【环境保护】 全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2015年,五原县单位GDP能耗0.8206吨标准煤/万元,较上年下降3.84%。削减化学需氧量266.75吨、氨氮17.7吨、氮氧化物21.02吨、二氧化硫894.14、中水利用112.14万吨。

    【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 全县金融市场繁荣向好,存、贷款总额同步快速增长。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到80.4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到62.75亿元,同比增长25.1%,人均存款23155元;各项贷款64.75亿元,同比增长22.9%。短期贷款36.30亿元,中长期贷款10.05亿元,其中用于个人消费贷款5.32亿元。

    2015年,全县保险业务收入为14554万元,同比增长14.8%。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全部形成,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万多人,年内缴纳统酬金1.5亿元;覆盖城乡的创业就业体系不断健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54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人口的全覆盖;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镇三无人员、孤儿供养标准稳定提高,8000名群众稳定脱贫;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建设全区领先;启动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3322名困难群众受益。三个一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为5.1万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暖心煤补贴3076万元,为13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477万元。创新推进“158”大扶贫工程,实施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39个,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53亿元,6100人稳定脱贫,被列为全区光伏扶贫试点县。有效调整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新建公租房300套(其中回购保障房100套),新增租赁补贴100户,普惠3245户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 全县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体育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台、微波站各1座,各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部分村社还有文化室。《古郡晨报》每周两期,全年发行。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全县城镇有线数字电视、农村户户通工程覆盖率达到100%。新建足球馆1个,村文化活动室60个,活动广场80个。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6所,中学在校学生13318人;小学校16所,在校小学生11699人;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人数44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蒙古族学校新校区建成使用,5所农村学校、4所幼儿园、3所足球特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

    【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5个,其中县级医院5所,民营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机构8个,村级卫生室98个,个体诊所、门诊66个。乡以上医疗机构拥有床位865张,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新蒙中医院投入运行,妇幼保健院基本完工,1所卫生院、53所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代表自治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制度的规范和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连续上调和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以及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01元,增加1668元,同比增长7.4%,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48元,增加1092元,同比增长8.3%

    【困难问题】 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业支撑能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乏力,民生改善任务艰巨,行政效率有待加强。

    (任学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