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6卷  /  教育

2016卷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概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内师大)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拥有盛乐校区和赛罕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53公顷(含分校、实验基地),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亿余元。馆藏图书230余万册,电子图书110余万种,配备磁盘存储100TB。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33个二级学院(盛乐校区20个、赛罕校区13个),4个合作办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2个教研部,5个教辅部门,5个服务机构及校办企业,3个附属中学(校)。现有教职工205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09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8人、教坛新秀10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13人次、自治区“草原英才”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

    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4 524人(赛罕校区7925人,盛乐校区16 599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本专科生5379人,有各类研究生4168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756人,各类留学生264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79个本科专业(其中蒙古语授课专业30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3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5个;有党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1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有科研机构91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同时拥有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

    【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结合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对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予以修订和完善,对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压缩课程数量,精选教学内容,凝练专业课程,减轻师生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申报的ISEC项目获批,在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和秘书学3个本科专业中引入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学术互认课程”。新增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达到79门;新增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总数达到15个;汉语言文学和经济学2个专业被评为2015年度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开展,评出获奖教师83名,增强了各学院对中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的培训力度,激发了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了基础。荣获“十二五”全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计算机基础、大学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课程中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成课程资源19门,其中公共必修课15门、专业课4门。以优化专业结构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管理机制。全区首个小学教育专业(科技方向)成功获批,这也是学校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方向后,新增设的第四个小学教育专业方向。学校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师范生能力为核心,开展了优质数字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工作,整合教学视频2700节,涉及初、高中阶段九大学科。开展了微课程资源建设,涵盖微课程资源145个、微课程制作教程13个。

    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牵头筹备并成功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共有来自自治区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84个单位加入联盟,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搭建了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了实践教学实习基地54个、教师职业技能实验室1个。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调动了师范生训练教学能力的积极性,提升了师范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以中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论教材立项和课程标准研制为抓手,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有19本教材获得立项。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为目标,建成了由7个教学技能训练室、1个教学设计与微课开发室、1个远程观课室、1个教学行为分析室和1个教学视频制作室组成的“教师职业技能实验室”。学校依托上市公司、央企及国际优秀的教育资源力量,合作成立了“内蒙古师大仁爱学前教育管理公司”,全面支撑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教育学科的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蓝皮书(内蒙古卷)》的编写工作,总结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开展了学校艺术学科建设6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妥木斯油画创作数字版画作品展览、名家作品展等活动,学校艺术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完成了9所高校210余人的岗前培训任务,组织了180人次参加了全国(集中、在线)网络培训。开展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送培下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项目,获得2015年“国培计划”6个子项目的承办资格。建设的“内蒙古国防教育园”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国防教育基地”。

    附属学校工作附属中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品牌,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600大关,一本率97.7%,创历史新高,同时摘得自治区蒙古语授课文理科总分状元。附属盛乐实验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办学成效初显,高考本科率达到91.94%,一本率达到70.97%。在自治区和呼市两级政府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优势,与呼和浩特玉泉区政府联合共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挂牌成立。

    体育工作再创佳绩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发展足球运动的号召,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动足球学院和足球基地建设,打造足球青训体系;推动成立了“自治区东中西部校园足球联盟”。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在2015年韩国大运会上获射击比赛一金一银;在射击世界杯上获得一枚金牌;在第十三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上获21铜;获2015年全国柔道锦标赛冠军、全国柔道冠军赛冠军;获2015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男子5000米、10 000米冠军;获2015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内蒙古预选赛男女篮冠军;在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铜牌;在全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银牌;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在中国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获得团体亚军。

    【科技与学术交流工作】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重视对各级各类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指导,科研经费总额达6319万元;获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3项,资助经费3568万元。胡日查教授申报的“蒙古文《大藏经》文化价值体系研究”获准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宗教学科零的突破。加强与国际高校间的科研交流,先后与蒙古国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相关研究意向,资助蒙古国合作研究项目35项,资助经费296万元。投入32万余元对95项第十二届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成果15项,资助经费22万元。杭爱教授的《〈蒙古秘史〉》与《〈罗·黄金史〉:文化变迁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著作类二等奖;王风雷教授的《蒙古族全史—教育卷(上、下)》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民族学与文化学著作类三等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中心编纂的《星光丛书》第一辑、《梦想集》等著作陆续出版发行。

    科研平台建设以《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提升水平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研制出台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和智库建设。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资源,成立了又一个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佛学文化研究院等已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与自治区发改委、社科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家智库之一的“中俄蒙经济走廊合作研究院”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形成立仪式。加强对各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组织了2015年度“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推荐和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遴选工作,遴选出“蒙古高原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推荐的“内蒙古水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为学校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搭建了平台。

    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修订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并对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进行了调整。内蒙古高校首个文化创业产业园落户学校,这是继“内蒙古文化传播力建设研究基地”和“内蒙古首届企业文化产业合作论坛”之后的第三个文化产业项目(活动),共同被列为“2015年内蒙古15件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事件”。全区首个综合性生物标本馆——“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正式开馆。

    【对外交流与合作】

    工作深入拓展推进国际化进程,全年同4个国家的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同蒙古国国立生命科学大学、蒙古国国立东方大学、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等高校分别签署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务实合作协议》;同蒙古国东戈壁省、韩国檀国大学等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加入了“欧亚太平洋大学合作网”,同奥地利欧洲太平洋大学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与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中广文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养老房地产金融峰会、澳大利亚麦克米伦出版社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年内引进外籍教师4人,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友好人士来访130余人次,应邀出访、参加国际学术120余人次。

    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先后举办了中蒙俄三国友好院校大学生“艺术那达慕”、首届“中蒙俄大学生国际足球邀请赛”“中蒙俄青年美术交流展”等活动;与蒙古国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相关合作意向。

    服务社会能力有效提升先后与中兴鄂尔多斯市云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协议,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展了“3+2”本科职业教育合作;与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合作共建“蒙汉文互译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基地”。与人民网、内蒙古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实施全面合作;与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其研发中心合作共建“内蒙古水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人民解放军66113部队签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协议》;与乌海市、锡林郭勒盟等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了“送文化下基层赴乌海作品展览”及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度,凸显学校服务社会的理念。

    【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出台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实施方案》及《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要求及进程安排》,全面启动迎接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完成了学院和学位点自评工作。启动专项评估的各项工作,完成了公共管理、翻译、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应用心理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和心理学1个博士一级学科专项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全部合格。

    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举办了“首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导师遴选,聘任导师210余名,8名教授被评选为2014年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加大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的推进力度,评出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31项,其中自治区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28项。制订出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方案》等制度,以学位论文为抓手,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新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启用。

    【学生工作】

    各类招生工作共录取本科生6639人、专科生1550人、博士研究生1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48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82人、推荐免试攻读硕士176人。有来自近20个国家的留学生264名。

    学生教育管理组织辅导员大赛、交流会、参观考察等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复赛三等奖。表彰、奖励学生工作先进集体134个、先进个人258人。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以《成长成才大讲堂》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组建“校园文明督察岗”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强化修订了《就业创业工作奖励办法》,加大了毕业生的创业奖励力度。目前,共有38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约150人。建立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为294名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9.4万元。至年底,本专科生就业率为83.42%,研究生就业率为29.02%。学校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全程式就业指导主渠道,通过领航者创业培训班、“就业创业指导学院行”讲座、公务员模拟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多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高端讲座;平均每周组织专场招聘会3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团队在第二届职场大赛内蒙古决赛中斩获桂冠。

    与内蒙古大正传媒集团共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大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盛乐校区挂牌成立,将为学生提供社会培训、实践机会与场所,努力打造大学生的又一第二课堂。

    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为7452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117余万元。筹集社会资助11.2万元,惠及40学生余名。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287人,发放勤工助学劳务费近45万元,为学生减免学费66余万元。建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完善孤儿学生信息库,密切把握学生的受助及学业情况。按照国家政策及时为学生发放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2014级学生的心理普查、心语馨苑工作站、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手册等渠道,依托专业优势,促进校院两级联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学生大学生涯。成功举办了“首届团体心理游戏展”。开展了以“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快乐成长,成就青春梦想”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等活动。干预心理危机个案学生10人次。广泛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编写并向全校师生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手册》2万余册,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育观。

    【党建思政工作】

    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从严要求和管理干部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建设,通过领导述职、群众评议、同级互评和领导考评等方式,对全校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了发展党员“1+6”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共发展党员1091人,转正党员392人;完成了2015年党员、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汇总、审核工作,党组织和党员入库信息完整,党员分类信息规范,信息变动及时可靠;22项“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和29项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进展顺利,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集中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确立了“只减不增、只出不进”,未消化存量前不新提任干部的工作思路,第一步机构优化调整涉及25个单位,行政机构从22个核减到19个,核减处级干部23人,目前,进一步的核减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集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兼职(任职)问题,校级领导带头清理兼任职务18个,处级干部社会组织兼职逐步实现了备案管理。集中整治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问题,233卷处级干部档案全部完成认定,处级以下干部档案审核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集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因私出国(境)问题,出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职工出国(境)管理办法》,累计收回因私出国(境)证照1733本进行统一保管。集中整治了“吃空饷”问题,对在编不在岗人员开展了清理工作。集中整治“裸官”问题,结合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深入排查,将排查情况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进行了备案。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载体和机制,展示全新师大形象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议事日程和全局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加强“校园讲坛”建设,不断丰富、创新理论武装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践行“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力度;强化媒体师大意识,重视智库建设;修订了宣传工作管理办法、二级单位网页更新管理等制度;首次对全校65个二级网站进行了考核评比,提高了二级网站信息发布和服务水平;牵头启动了校园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工程,推动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全面推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师大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工作,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白岩松、敬一丹、郎永淳等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活动;策划了教师节教师专题访谈节目;学校制作的宣传片、画册、宣传折页等,进一步展现了师大的活力和实力;师大官方微信正式上线,学校在内外宣方面进入了报纸、网络、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全媒体时代,构建了“大宣传”格局。

    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两责任”,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通过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管理平台,公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实现了廉政风险识别管理、评估管理、监控管理,有效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模式。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校通勤车上播放《廉政中国》《拒腐防变每月一课》等音像资料,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开通网络举报、接收举报信、接听举报电话、接待来访等多种形式,认真受理信访举报问题或线索。2015年,共接到举报件20件,都按有关程序调查核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15年,共完成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结算审计71项,审计资金总额20 897万元,核减金额3276万元;预审项目共31项,审计金额2714万元。重点全过程跟踪了理工大楼、科技实验基地等16项新建工程,严格审核把关工程招标、合同审签、合同执行、施工管理、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着力加强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工作着力营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召开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统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三带头”“四个纳入”的工作要求,为今后学校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学校各级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计划,专门组织处级以上干部集中学习了党中央、自治区两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积极组织了统战成员13人次参加自治区统战部和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制定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修订了党委领导班子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积极推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管书记亲自抓、统战部门牵头抓、二级学院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党外干部专题学习培训,落实了党外人士专用会议场所等硬件配置,大力支持广大统战人士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工会工作成功召开学校第六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代会2015年年会和各学院二级教代会;举办了首届教职工奥林匹克运动会,推动了全校职工健身的热潮;坚持以人为本,为在职教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在职女教职工办理女教职工特大疾病保险;全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内师大4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两名教师获得一等奖,两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开展了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文体游艺活动、专题讲座、教职工排球比赛和足球友谊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

    共青团工作围绕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切实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积极开展了各类主题教育专项活动。开展了思想研讨、新媒体传播、主题团日等活动,依托网络新媒体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扩大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覆盖面。打造以“校级品牌活动、一院一品活动、社团精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校园文化活动格局。校党委划拨“一院一品”专项经费15万元,划拨用于开展二级学院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专项经费56万元,用于社团活动经费10万元,保障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组建了教育帮扶,民运会志愿者团队和各学院实践团队,近万名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通校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和成立青年新媒体中心等举措,扩大了公众号的影响力,巩固和壮大了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以贴近学生的形式加大网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微博广播听众达3284人,微信平台已关注19 834人,三级网络宣传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5820人。

    离退休教职工工作参与和支持关工委、老教授协会工作,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参观考察、文体活动,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文化待遇、生活待遇和社会待遇,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委书记带头走访慰问了内师大参加过抗战的老干部;举办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庆祝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师生书画展”,离退休老同志“庆七一革命歌曲联唱”等系列活动;组织离退休党员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贾力更故居和凉城贺龙革命纪念馆。

    【管理工作】

    人才战略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向质量提升、向优先支持创新团队建设转变。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在引进人才的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相关政策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激励教师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工程”“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冲刺,逐步构筑学校优质人才梯队。为适应师资队伍高层次、国际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支持教职工攻读学位及各项研修活动,国内外访学、进修29人;有20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1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共58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33%

    绩效工资改革出台《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在制度设计层面,更加注重全校各二级单位和各类人才队伍平衡发展;在绩效评价方面,更加注重对工作质量评价;在工资标准设计方面,切实做到向教学科研一线岗位倾斜;在具体操作层面,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在绩效评价和工资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深化人事管理出台《人力资源委员会章程》,规范和提高人事管理与服务水平。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年内共有124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称评审,其中正高级29人、副高级52人、中级43人。按时完成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增加了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开展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并及时兑现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建维修工程项目部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各项基建、维修工作的开展。学生活动中心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盛乐校区二期专家公寓、理工实验大楼、污水处理厂、自治区民族雕塑艺术研究中心、民族艺术学院音乐厅、传媒学院演播厅等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并通过验收。盛乐校区二期建设圆满通过环评验收。盛乐校区北门外新征土地工作有序进行。赛罕校区垃圾转运站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

    不断规范强化财务管理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筹集资金,合理安排预算,严格会计核算,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完善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建设,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和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2015年,学校积极争取党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建设资金、自治区高校生均奖补资金、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体育工作等专项资金24 396.52万元,为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足球基地建设及重大赛事等工作和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调剂自有资金用于补充支付基建工程款和归还银行贷款本息,保证了基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欠款的有序支付。完成了银行贷款的置换工作,有效缓解了学校的还贷付息资金压力。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通过《预算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严格支出管理,规范核算程序。圆满完成了公务卡制度改革。全年实现收入90 824.5万元。

    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全年新增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近2297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总值近20亿元。申报仪器设备采购项目132项,仪器设备验收64项共4448万元;申报维修改造装饰工程采购项目39项,维修工程验收19项,共561万元。将2014年、2015年电子废弃设备上交报废、公开处置,进一步规范设备的报废流程。完成固定资产报废处置24 105台(件)共1738万元,固定资产盘亏处置2011台(件)共778万元。

    加强后勤服务和校办企业经营管理赛罕后勤服务集团全面推进后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利用内蒙古师大资源优势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等地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盛乐后勤服务集团积极打造绿色景观,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校园,做好盛乐师生的服务保障工作,获得全国“2015校园物业服务实体百强”及“2015校园物业服务特色单位(校园绿化)”荣誉称号。学校进一步完善华远科技开发总公司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加强对债权债务清查及产权明晰工作的领导;学校努力打造“华远生态旅游观光基地”。

    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以开展“综合治理活动月”“安全教育活动月”为抓手,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定期对校园内各类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同时清理整治了校园黑车。狠抓校园消防工作,针对易发火灾的重点部位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建立起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强化信息队伍建设,健全信息工作网络,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综合防控保障机制,强化校园“110”联警联动机制。编写发放《大学生安全手册》近万册,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功应对突发事件,营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完善舆情信息员队伍,加强舆情、校园网监控,确保涉稳信息及时报送。建立了一套以多级联动巡逻防范为着力点,以学校二级单位协调配合为基础,以师生的良性互动机制为纽带的校园安全机制。

    不断提升图书、学报的服务能力以图书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流通、高速盘点、多元化安全防盗功能。购置了一批高品质中外文学术资源数据库和一批蒙汉文学术精品图书,近70万册图书加工上架,提升了图书馆开放借阅水平。内师大图书馆成为自治区唯一拥有二级编目员的单位。不断打造、突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的特色和优势,注重舆论导向,加大核心期刊的审稿力度和编校质量,保证刊载论文的创见性、应用性和前瞻性。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工作,促进互联网+视域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校园网络升级扩容出口带宽和两校区间光纤链路,提高了链路安全等级。积极推动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升级改造和中心数据库的双活平台建设、一卡通升级和选课系统升级、出口链路负载均衡等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工作学习的智能化水平。

    民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完成了130户遗留问题房屋产权办理手续的建档工作,部分房屋已通过建档审核进入发证程序;成立北校区房产专办小组,完成房屋产权继承公证26户,办理北校区“房屋所有权证”82户,34户“房屋所有权证”进入出证程序。将38套二期专家公寓用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三所新迁盛乐校区学院的房源分配。完成了118名退休教工住房补贴的上报工作,核定应补资金164万元;对2076名在职人员住房补贴开展摸底调查;对在职老职工开展住房补贴申报发放核准工作。

    【荣誉】  2015年,学校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两项大奖;第二届全国“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暨第七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龙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概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内师大)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拥有盛乐校区和赛罕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53公顷(含分校、实验基地),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8亿余元。馆藏图书230余万册,电子图书110余万种,配备磁盘存储100TB。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33个二级学院(盛乐校区20个、赛罕校区13个),4个合作办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2个教研部,5个教辅部门,5个服务机构及校办企业,3个附属中学(校)。现有教职工205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09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8人、教坛新秀10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13人次、自治区“草原英才”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

    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4 524人(赛罕校区7925人,盛乐校区16 599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本专科生5379人,有各类研究生4168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756人,各类留学生264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79个本科专业(其中蒙古语授课专业30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3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5个;有党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1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有科研机构91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同时拥有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

    【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结合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对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予以修订和完善,对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压缩课程数量,精选教学内容,凝练专业课程,减轻师生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申报的ISEC项目获批,在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和秘书学3个本科专业中引入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学术互认课程”。新增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达到79门;新增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总数达到15个;汉语言文学和经济学2个专业被评为2015年度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开展,评出获奖教师83名,增强了各学院对中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的培训力度,激发了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了基础。荣获“十二五”全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计算机基础、大学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课程中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成课程资源19门,其中公共必修课15门、专业课4门。以优化专业结构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管理机制。全区首个小学教育专业(科技方向)成功获批,这也是学校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方向后,新增设的第四个小学教育专业方向。学校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师范生能力为核心,开展了优质数字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工作,整合教学视频2700节,涉及初、高中阶段九大学科。开展了微课程资源建设,涵盖微课程资源145个、微课程制作教程13个。

    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牵头筹备并成功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联盟”,共有来自自治区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的84个单位加入联盟,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搭建了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了实践教学实习基地54个、教师职业技能实验室1个。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调动了师范生训练教学能力的积极性,提升了师范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以中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论教材立项和课程标准研制为抓手,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有19本教材获得立项。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为目标,建成了由7个教学技能训练室、1个教学设计与微课开发室、1个远程观课室、1个教学行为分析室和1个教学视频制作室组成的“教师职业技能实验室”。学校依托上市公司、央企及国际优秀的教育资源力量,合作成立了“内蒙古师大仁爱学前教育管理公司”,全面支撑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教师教育学科的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蓝皮书(内蒙古卷)》的编写工作,总结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开展了学校艺术学科建设6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妥木斯油画创作数字版画作品展览、名家作品展等活动,学校艺术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完成了9所高校210余人的岗前培训任务,组织了180人次参加了全国(集中、在线)网络培训。开展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送培下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项目,获得2015年“国培计划”6个子项目的承办资格。建设的“内蒙古国防教育园”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国防教育基地”。

    附属学校工作附属中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品牌,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600大关,一本率97.7%,创历史新高,同时摘得自治区蒙古语授课文理科总分状元。附属盛乐实验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办学成效初显,高考本科率达到91.94%,一本率达到70.97%。在自治区和呼市两级政府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优势,与呼和浩特玉泉区政府联合共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挂牌成立。

    体育工作再创佳绩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发展足球运动的号召,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动足球学院和足球基地建设,打造足球青训体系;推动成立了“自治区东中西部校园足球联盟”。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在2015年韩国大运会上获射击比赛一金一银;在射击世界杯上获得一枚金牌;在第十三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上获21铜;获2015年全国柔道锦标赛冠军、全国柔道冠军赛冠军;获2015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男子5000米、10 000米冠军;获2015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内蒙古预选赛男女篮冠军;在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铜牌;在全国男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银牌;民族健身操代表队在中国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获得团体亚军。

    【科技与学术交流工作】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重视对各级各类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指导,科研经费总额达6319万元;获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3项,资助经费3568万元。胡日查教授申报的“蒙古文《大藏经》文化价值体系研究”获准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宗教学科零的突破。加强与国际高校间的科研交流,先后与蒙古国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相关研究意向,资助蒙古国合作研究项目35项,资助经费296万元。投入32万余元对95项第十二届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成果15项,资助经费22万元。杭爱教授的《〈蒙古秘史〉》与《〈罗·黄金史〉:文化变迁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著作类二等奖;王风雷教授的《蒙古族全史—教育卷(上、下)》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民族学与文化学著作类三等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中心编纂的《星光丛书》第一辑、《梦想集》等著作陆续出版发行。

    科研平台建设以《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提升水平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研制出台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和智库建设。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资源,成立了又一个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民族学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佛学文化研究院等已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与自治区发改委、社科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家智库之一的“中俄蒙经济走廊合作研究院”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形成立仪式。加强对各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组织了2015年度“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推荐和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遴选工作,遴选出“蒙古高原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推荐的“内蒙古水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为学校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搭建了平台。

    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修订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并对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进行了调整。内蒙古高校首个文化创业产业园落户学校,这是继“内蒙古文化传播力建设研究基地”和“内蒙古首届企业文化产业合作论坛”之后的第三个文化产业项目(活动),共同被列为“2015年内蒙古15件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事件”。全区首个综合性生物标本馆——“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正式开馆。

    【对外交流与合作】

    工作深入拓展推进国际化进程,全年同4个国家的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同蒙古国国立生命科学大学、蒙古国国立东方大学、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等高校分别签署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务实合作协议》;同蒙古国东戈壁省、韩国檀国大学等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加入了“欧亚太平洋大学合作网”,同奥地利欧洲太平洋大学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与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中广文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养老房地产金融峰会、澳大利亚麦克米伦出版社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年内引进外籍教师4人,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友好人士来访130余人次,应邀出访、参加国际学术120余人次。

    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先后举办了中蒙俄三国友好院校大学生“艺术那达慕”、首届“中蒙俄大学生国际足球邀请赛”“中蒙俄青年美术交流展”等活动;与蒙古国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相关合作意向。

    服务社会能力有效提升先后与中兴鄂尔多斯市云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协议,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展了“3+2”本科职业教育合作;与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合作共建“蒙汉文互译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基地”。与人民网、内蒙古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实施全面合作;与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其研发中心合作共建“内蒙古水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人民解放军66113部队签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协议》;与乌海市、锡林郭勒盟等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了“送文化下基层赴乌海作品展览”及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度,凸显学校服务社会的理念。

    【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出台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实施方案》及《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要求及进程安排》,全面启动迎接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完成了学院和学位点自评工作。启动专项评估的各项工作,完成了公共管理、翻译、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应用心理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和心理学1个博士一级学科专项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全部合格。

    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举办了“首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导师遴选,聘任导师210余名,8名教授被评选为2014年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加大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的推进力度,评出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31项,其中自治区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28项。制订出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方案》等制度,以学位论文为抓手,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新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启用。

    【学生工作】

    各类招生工作共录取本科生6639人、专科生1550人、博士研究生1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48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82人、推荐免试攻读硕士176人。有来自近20个国家的留学生264名。

    学生教育管理组织辅导员大赛、交流会、参观考察等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复赛三等奖。表彰、奖励学生工作先进集体134个、先进个人258人。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以《成长成才大讲堂》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组建“校园文明督察岗”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强化修订了《就业创业工作奖励办法》,加大了毕业生的创业奖励力度。目前,共有38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约150人。建立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为294名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9.4万元。至年底,本专科生就业率为83.42%,研究生就业率为29.02%。学校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全程式就业指导主渠道,通过领航者创业培训班、“就业创业指导学院行”讲座、公务员模拟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多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高端讲座;平均每周组织专场招聘会3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团队在第二届职场大赛内蒙古决赛中斩获桂冠。

    与内蒙古大正传媒集团共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大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盛乐校区挂牌成立,将为学生提供社会培训、实践机会与场所,努力打造大学生的又一第二课堂。

    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为7452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117余万元。筹集社会资助11.2万元,惠及40学生余名。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287人,发放勤工助学劳务费近45万元,为学生减免学费66余万元。建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完善孤儿学生信息库,密切把握学生的受助及学业情况。按照国家政策及时为学生发放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2014级学生的心理普查、心语馨苑工作站、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手册等渠道,依托专业优势,促进校院两级联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学生大学生涯。成功举办了“首届团体心理游戏展”。开展了以“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快乐成长,成就青春梦想”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等活动。干预心理危机个案学生10人次。广泛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编写并向全校师生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手册》2万余册,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育观。

    【党建思政工作】

    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从严要求和管理干部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建设,通过领导述职、群众评议、同级互评和领导考评等方式,对全校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了发展党员“1+6”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共发展党员1091人,转正党员392人;完成了2015年党员、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汇总、审核工作,党组织和党员入库信息完整,党员分类信息规范,信息变动及时可靠;22项“内蒙古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和29项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进展顺利,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集中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确立了“只减不增、只出不进”,未消化存量前不新提任干部的工作思路,第一步机构优化调整涉及25个单位,行政机构从22个核减到19个,核减处级干部23人,目前,进一步的核减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集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兼职(任职)问题,校级领导带头清理兼任职务18个,处级干部社会组织兼职逐步实现了备案管理。集中整治干部人事档案涂改造假问题,233卷处级干部档案全部完成认定,处级以下干部档案审核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集中整治领导干部违规因私出国(境)问题,出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职工出国(境)管理办法》,累计收回因私出国(境)证照1733本进行统一保管。集中整治了“吃空饷”问题,对在编不在岗人员开展了清理工作。集中整治“裸官”问题,结合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深入排查,将排查情况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进行了备案。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载体和机制,展示全新师大形象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议事日程和全局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加强“校园讲坛”建设,不断丰富、创新理论武装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践行“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加大对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力度;强化媒体师大意识,重视智库建设;修订了宣传工作管理办法、二级单位网页更新管理等制度;首次对全校65个二级网站进行了考核评比,提高了二级网站信息发布和服务水平;牵头启动了校园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工程,推动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全面推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师大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工作,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白岩松、敬一丹、郎永淳等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活动;策划了教师节教师专题访谈节目;学校制作的宣传片、画册、宣传折页等,进一步展现了师大的活力和实力;师大官方微信正式上线,学校在内外宣方面进入了报纸、网络、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全媒体时代,构建了“大宣传”格局。

    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两责任”,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通过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管理平台,公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实现了廉政风险识别管理、评估管理、监控管理,有效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模式。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校通勤车上播放《廉政中国》《拒腐防变每月一课》等音像资料,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开通网络举报、接收举报信、接听举报电话、接待来访等多种形式,认真受理信访举报问题或线索。2015年,共接到举报件20件,都按有关程序调查核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15年,共完成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结算审计71项,审计资金总额20 897万元,核减金额3276万元;预审项目共31项,审计金额2714万元。重点全过程跟踪了理工大楼、科技实验基地等16项新建工程,严格审核把关工程招标、合同审签、合同执行、施工管理、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着力加强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工作着力营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召开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统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三带头”“四个纳入”的工作要求,为今后学校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把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学校各级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计划,专门组织处级以上干部集中学习了党中央、自治区两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积极组织了统战成员13人次参加自治区统战部和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制定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修订了党委领导班子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积极推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管书记亲自抓、统战部门牵头抓、二级学院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党外干部专题学习培训,落实了党外人士专用会议场所等硬件配置,大力支持广大统战人士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工会工作成功召开学校第六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代会2015年年会和各学院二级教代会;举办了首届教职工奥林匹克运动会,推动了全校职工健身的热潮;坚持以人为本,为在职教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在职女教职工办理女教职工特大疾病保险;全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内师大4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两名教师获得一等奖,两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开展了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文体游艺活动、专题讲座、教职工排球比赛和足球友谊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

    共青团工作围绕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切实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积极开展了各类主题教育专项活动。开展了思想研讨、新媒体传播、主题团日等活动,依托网络新媒体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扩大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覆盖面。打造以“校级品牌活动、一院一品活动、社团精品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校园文化活动格局。校党委划拨“一院一品”专项经费15万元,划拨用于开展二级学院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专项经费56万元,用于社团活动经费10万元,保障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组建了教育帮扶,民运会志愿者团队和各学院实践团队,近万名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通校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和成立青年新媒体中心等举措,扩大了公众号的影响力,巩固和壮大了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以贴近学生的形式加大网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微博广播听众达3284人,微信平台已关注19 834人,三级网络宣传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5820人。

    离退休教职工工作参与和支持关工委、老教授协会工作,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参观考察、文体活动,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文化待遇、生活待遇和社会待遇,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委书记带头走访慰问了内师大参加过抗战的老干部;举办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庆祝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师生书画展”,离退休老同志“庆七一革命歌曲联唱”等系列活动;组织离退休党员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贾力更故居和凉城贺龙革命纪念馆。

    【管理工作】

    人才战略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向质量提升、向优先支持创新团队建设转变。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在引进人才的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相关政策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激励教师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工程”“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工程冲刺,逐步构筑学校优质人才梯队。为适应师资队伍高层次、国际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支持教职工攻读学位及各项研修活动,国内外访学、进修29人;有20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1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共58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33%

    绩效工资改革出台《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在制度设计层面,更加注重全校各二级单位和各类人才队伍平衡发展;在绩效评价方面,更加注重对工作质量评价;在工资标准设计方面,切实做到向教学科研一线岗位倾斜;在具体操作层面,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在绩效评价和工资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深化人事管理出台《人力资源委员会章程》,规范和提高人事管理与服务水平。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年内共有124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职称评审,其中正高级29人、副高级52人、中级43人。按时完成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增加了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开展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并及时兑现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建维修工程项目部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各项基建、维修工作的开展。学生活动中心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盛乐校区二期专家公寓、理工实验大楼、污水处理厂、自治区民族雕塑艺术研究中心、民族艺术学院音乐厅、传媒学院演播厅等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并通过验收。盛乐校区二期建设圆满通过环评验收。盛乐校区北门外新征土地工作有序进行。赛罕校区垃圾转运站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

    不断规范强化财务管理财务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筹集资金,合理安排预算,严格会计核算,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完善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建设,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和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2015年,学校积极争取党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建设资金、自治区高校生均奖补资金、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体育工作等专项资金24 396.52万元,为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足球基地建设及重大赛事等工作和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调剂自有资金用于补充支付基建工程款和归还银行贷款本息,保证了基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欠款的有序支付。完成了银行贷款的置换工作,有效缓解了学校的还贷付息资金压力。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通过《预算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严格支出管理,规范核算程序。圆满完成了公务卡制度改革。全年实现收入90 824.5万元。

    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全年新增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近2297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总值近20亿元。申报仪器设备采购项目132项,仪器设备验收64项共4448万元;申报维修改造装饰工程采购项目39项,维修工程验收19项,共561万元。将2014年、2015年电子废弃设备上交报废、公开处置,进一步规范设备的报废流程。完成固定资产报废处置24 105台(件)共1738万元,固定资产盘亏处置2011台(件)共778万元。

    加强后勤服务和校办企业经营管理赛罕后勤服务集团全面推进后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利用内蒙古师大资源优势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等地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盛乐后勤服务集团积极打造绿色景观,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校园,做好盛乐师生的服务保障工作,获得全国“2015校园物业服务实体百强”及“2015校园物业服务特色单位(校园绿化)”荣誉称号。学校进一步完善华远科技开发总公司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加强对债权债务清查及产权明晰工作的领导;学校努力打造“华远生态旅游观光基地”。

    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以开展“综合治理活动月”“安全教育活动月”为抓手,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定期对校园内各类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同时清理整治了校园黑车。狠抓校园消防工作,针对易发火灾的重点部位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建立起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强化信息队伍建设,健全信息工作网络,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综合防控保障机制,强化校园“110”联警联动机制。编写发放《大学生安全手册》近万册,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功应对突发事件,营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完善舆情信息员队伍,加强舆情、校园网监控,确保涉稳信息及时报送。建立了一套以多级联动巡逻防范为着力点,以学校二级单位协调配合为基础,以师生的良性互动机制为纽带的校园安全机制。

    不断提升图书、学报的服务能力以图书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流通、高速盘点、多元化安全防盗功能。购置了一批高品质中外文学术资源数据库和一批蒙汉文学术精品图书,近70万册图书加工上架,提升了图书馆开放借阅水平。内师大图书馆成为自治区唯一拥有二级编目员的单位。不断打造、突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的特色和优势,注重舆论导向,加大核心期刊的审稿力度和编校质量,保证刊载论文的创见性、应用性和前瞻性。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工作,促进互联网+视域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校园网络升级扩容出口带宽和两校区间光纤链路,提高了链路安全等级。积极推动数字校园应用系统升级改造和中心数据库的双活平台建设、一卡通升级和选课系统升级、出口链路负载均衡等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工作学习的智能化水平。

    民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完成了130户遗留问题房屋产权办理手续的建档工作,部分房屋已通过建档审核进入发证程序;成立北校区房产专办小组,完成房屋产权继承公证26户,办理北校区“房屋所有权证”82户,34户“房屋所有权证”进入出证程序。将38套二期专家公寓用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三所新迁盛乐校区学院的房源分配。完成了118名退休教工住房补贴的上报工作,核定应补资金164万元;对2076名在职人员住房补贴开展摸底调查;对在职老职工开展住房补贴申报发放核准工作。

    【荣誉】  2015年,学校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两项大奖;第二届全国“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暨第七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高师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龙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