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16卷  /  教育

2016卷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概况】  内蒙古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内蒙古民大)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20006月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3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

    学校总面积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7.73万平方米。现有专兼教师1128人,具有硕博以上学历教师908人,占教师总数的80.5%,其中教授有209人。学校现有在校本专科生21 163人,其中本科生20 753人,硕士研究生722人,博士研究生7人,留学生489人。

    学校设蒙医药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蒙古学学院等27个教学单位;有图书馆(博物馆)等6个教辅单位;有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1个附属单位。现有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蒙药学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涵盖6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本科专业70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7个,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等11个学科门类。有3个本科专业是国际互认本科专业培养项目(ISEC项目)。

    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和民委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名师13名,自治区教坛新秀5名,有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培育实验室1个、自治区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3个,自治区实验教学师范中心5个。现有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5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17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另外,学校有世界史研究所、科尔沁文化研究所、计算物理研究所、蒙医药研究所等71个校级研究所,85个基础实验室。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社会科学汉文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家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2 000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158万册,中蒙文古籍14 000余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中文外数据库近30个,已形成以蒙古学及科尔沁文化研究文献、蒙医药学文献、地方志文献为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实行“一体化、全开放”的管理模式,现设8个开放式阅览区,大型电子阅览室免费为师生开放。图书馆与通辽市共建的未成年人阅览室,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和通辽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分别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称号。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现设有校史展、科尔沁蒙古族历史文化展、通辽市民族教育展和蒙医药展等4个展区。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到华留学生培养单位,与辽宁大学等6所国内高校和日本酪农学园大学、日本作新学院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和韩国又松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等8所国外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护理学本科专业培养项目。

    【学籍管理】  组织开展2015级新生的学籍注册工作,总计完成5004名新生的学籍注册。同时,完成1073名在校学生的学籍异动工作。其中,留降级64人、休学117人、复学68人、退学104人、跳级1人、退学申请试读83人、转学24人、专科升本科18人、转专业594人、其他19人。

    完成2015届主修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授予工作。共计完成了4999名本专科预计毕业生的资格审定工作。其中:应届本科学生4730人,应届专科学生192人,往届本科学生77人。经审定,共有4855人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其中:应届本科生毕业生4591人,应届专科毕业生187人,往届本科毕业生77人。全校共有4721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其中:应届本科生4516人,往届补授学位161人,成人本科毕业生20人,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24人。

    组织2015届辅修专业毕业生的结业资格和学位授予情况的审核工作。共计完成186名辅修专业本科预计结业学生的资格审定工作,经过审定,有178人符合结业条件,准予结业,其中171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颁发了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

    【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教学秩序得到了有效保证。教务处组织了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共4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较以往延长1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将期中教学检查时间较以往延长5周。教务处还会同其他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教学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院和任课教师。各教学单位共评价了1151名教师的2203门次课程,其中优秀1466门次,占被评价课程的66.55%;良好718门次,占被评价课程的32.59%;合格19门次,占被评价课程的0.86%

    完成第八届教学督导委员会换届工作,新增督导员4人,成立了院级二级教学督导委员会。学校教学督导员不定期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扩大了听课范围,增加了听课次数,全年听课达985人次,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办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BCDE5个等级,其中A358名,占被评价教师的36.4%B547名,占被评价教师的55.5%C72名,占被评价教师的7.3%D8名,占被评价教师的0.8%。组织召开了预科生、汉授文理科生、蒙古语授课文理科生、ISEC学生等9次学生座谈会,发放了1931份调查问卷。各学院组织召开了72次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开展两期网上评教工作,同时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指导。认定教学事故13起,通报3起。

    学校对26个教学单位的2014年度教学工作质量进行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及学风建设等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26个教学单位中90分以上的有2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8%8089分的有3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12%7079分的有8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31%6069分的有8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31%60分以下的有5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19%

    学校组织6个专家组于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对25个教学单位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试卷方面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查找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分析和反馈,限期进行整改。

    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引进“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系统”,建立涵盖学校70个专业,432个自然班级的447名信息员库。截至年底,教学信息员反馈系统共收到反馈信息812年条,部分意见或建议已被采纳。

    【民族教育】  学校现有蒙古语授课专业25个,蒙古语授课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5.7%。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开设动物医学等7个应用型较强的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班,增设了民族文化等专业选修课。

    学校在校生21 16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 374人,站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的49.01%;蒙古族学生8984人,占全校学生的42.50%。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4225人,占全校学生的42.50%。组织了5567人次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工作,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读、写、听、说等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9.6%的学生通过二级甲等,19.0%的学生通过二级乙等,5.1%的学生通过三级甲等,0.4%的学生通过三级乙等。

    【生源质量】  学校生源结构合理,生源质量比较稳定。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录取5027人,生源以自治区为主,占83.4%,其中招收蒙古语授课专业28个,共1133人。录取少数民族学生2304人,涵盖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白族、布依族、藏族、哈萨克族、鄂伦春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1981人,占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85.98%,占录取学生总数的39.4%。学校通过对个别专业进行单科分数限制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生源质量。在区内外招生录取过程中,除吉林省、辽宁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因八协计划未完成计划外,其他省(市、区)均完成招生计划。新生报到率达97.96%,是自2000年合校以来新生报到率最高的一年。

    【研究生教育】  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蒙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人才培养项目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3个,其中61个学科专业已在教育部备案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属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农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具有农业硕士、中医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分别在作物、养殖、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体育)等专业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0人。本年度264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现设置正、副处长各1人,设置招生办公室、学位与培养科、学科建设科、研究生管理科4个科室,是学校实施硕士学位教育和管理研究生工作的职能部门。

    【研究生招生】  学校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圆满完成年度招生任务。共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53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28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5人。招收在职农业推广硕士28人,留学博士研究生2人,留学硕士研究生54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897人。学校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规范工作,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研究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争取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改善招生和培养条件,加强试题库建设,使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学位与培养科紧紧围绕全年工作要点,在做好日常培养工作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并通过教学督导及研究生信息员等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

    教学管理制定了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研究生任课教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2015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年度共抽查课程62门次,办理任课教师调课手续94人次,教学秩序检查231班次,组织期末考试巡考168个班次。召开信息员会议,将信息员所反映的与其他单位有关问题与意见反馈给相关单位,酌情处理培养意见。

    导师管理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完成导师遴选,导师考核工作的审核工作;对79名导师岗前培训及年度培训工作。

    公共课教学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研究生英语按照研究生类型及研究生英语水平实行分级与分类教学,并聘用美国、加拿大外籍教师讲授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程。并根据大学外语教学部及任课教师的要求,对研究生英语、日语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变化及学校研究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根据研究生类别、专业学位学科特点、研究生蒙汉语水平等进行分班教学。继续深化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改革,实行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外社会实践在该门课程总学时中各占1/3,考试卷面成绩占70%,学生考勤、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外社会实践报告占30%。结合学校关于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发挥隐性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术道德教育在研究生中继续开展学术道德诚信承诺活动。912日,邀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内蒙古民族大学校柔性引进专家陈铭教授做了“顶天立地,实现梦想”的讲座,引导学生在遵守学术道德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学位论文分级审核与检测、组织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考试等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中药学(蒙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人才培养项目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教育部备案的硕士学位招生专业61个,拥有农业硕士、中医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分别在作物、养殖、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化学学科教育、体育学科教育等专业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学研究概况】  内蒙古民大科技处设项目管理科、成果管理科、人文社科管理科和市校合作科4个科室。学校科研工作始终坚持科研兴教和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目标要求,积极申报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奖项,组织教师承担科研任务、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取得了国家科研项目的新突破,学校科研总经费保持了持续增长。

    年内,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立项29个,资助经费936.78万元;获教育部、民委科研立项6个;获自治区各类项目86个,资助经费共686.5万元;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65篇,被SCI收录102篇,EI收录29篇;获授权专利77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5项。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学术讲座68场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次,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提升国家级科普平台1个。

    【科研项目及经费】  年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17个,资助经费681.78万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12个,资助经费255万元。获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委项目立项6个,资助总经费36.9万元。获自治区各类计划项目立项86个,资助经费686.5万元。其中:内蒙古高校科学研究项目23个,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个,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个,内蒙古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1个,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工程项目5个,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5个,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课题4个,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4个,自治区高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3个,自治区财政厅决策咨询研究课题1个。

    【科技成果及奖励】  年内,学校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1项,其中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1项。年内,全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365篇,被SCI收录102篇,EI收录29篇;获授权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5项;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学术讲座68场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次。

    经过科技处统计、审核,年内学校发放学术论文奖励金额:1 876 744元;鉴定成果和获奖成果奖励金额:79 500元;授权专利奖励金额:103 400元;校外专家学术报告奖励金额:48 000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6000元;科研立项奖励金额2 042 575元。

    【国际交流概况】  国际交流学院为留学生、外籍教师代办在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图书证、学生证等各种证件。公寓管理服务人员14人。现有来自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加纳、喀麦隆、哈萨克斯坦、日本等19个国家的留学生489人,所学专业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等11个学科门类,包含蒙医学、蒙药学、临床医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心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20多个专业和研究方向。2015年,聘用外籍教师共计15人,分别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校拥有外籍教师公寓9套,留学生公寓楼3栋,床位395张。拥有标准的留学生教室4个,数字化语言视频教室3个。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20052016年,先后与日本上越教育大学、作新学院大学、酪农学园大学、滋贺县立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江原大学、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等25所国外高校保持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内蒙古民大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开展护理学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2015年该项目在校生已达到341人。

    【师资和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4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128人,教授20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5%,副教授377人,占专任教师的33.4%,讲师470人,占专兼职教师的41.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0人,占专兼职教师的19.5%,硕士学位教师688人,占专兼职教师60.9%;教辅及其他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1人。

    【人员编制及机构设置】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有关文件,学校内设机构领导职数147名(72正,75副)。其中:党政管理机构职数39名(18正,21副),教学机构领导职数99名(47正,50副),教学辅助科研机构领导职数9名(5正,4副)。

    【财务核算与管理】  财务处严格执行校党委审议通过的预算。学校预算编制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编制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编制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在财务管理发面,财务处严格要求报销单的资金来源、严格要求提供各种合同协议明细、严格控制招待费和加油费的报销、严格执行代扣代缴税费的业务、严格控制大金额借款、严格控制旅游考察费用等。按照财政厅的要求,遵循2016年预算编制原则及财政补助政策,结合内蒙古民大的事业发展情况,在保证学校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学校预算是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和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认真做好学校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的党政工作要点,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2014年度校内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4000余万元,使2015年校内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严格执行预算,预算执行效果显著。

    2014年度决算上报工作情况2014年决算收入69 825万元,超预算收入29 721万元,增长了74.1%。财政拨款收入51 804万元,超预算25 745万元,增长了98.8%。事业收入完成17 607万元,超预算3562万元,增长了25.4%2014年决算支出60 971万元,超预算支出20 867万元。人员经费支出预决算基本持平,日常公用经费减支802万元。

    2015年编制校内经费方案2015年预计总收入56 149万元,其中预算财政拨款26 616万元;事业收入预计13 115万元;20122015年通辽市支持资金3081万元;生均奖补资金3117万元;国家资助学生经费2451万元,校舍维修补助3000万元;财政返还967万元;学费催收1700万元,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2102万元。2015年预算支出56 149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1 521万元,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11 37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7 288万元;资本性支出5967万元。在编制2015年校内经费方案中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协调合作,重点对“三公经费”、二级学院体制改革教学经费预算、后勤人员经费、项目经费、服务经费,编制精细化预算,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

    2016年“一上”项目预算的上报和“二上”财政基本支出预算的编报收入预算总额为42 899.2万元。2015年底财政厅下达学校2016年财政拨款控制数为29 349.2万元。其中:在职经费23 349.9万元、离休经费183万元、退休经费5816.3万元,专项业务费310万元。事业收入:13 550万元(不含纳入预算管理缴入国库的310万元)。支出预算总额为42 899.2万元。自2016年起,财政将扣减单位上缴非税收入的10%(其中纳入国库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将扣减30%),统筹安排支出。2016年预算安排工资福利支出:22 170.8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72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9619.4万元。安排偿还职工借款利息777万元、日元贷款本金及利息200万元、引资建学生公寓还款500万元、教学设备购置500万元。根据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相应地对基本建设自筹进行资金投入。

    【资产管理工作】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按照新制定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强化管理责任,规范资产管理,做好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用户平台手册,做到制度上有章可循,职责上服务到位,切实做到制度管权管物。平稳地完成了从单机版资产管理系统到网络版资产管理系统的转换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内蒙古民大多年的资产管理问题。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在网上完成资产入账、验收、调拨、报废申请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历年学校资产账造册打印、刻录光盘并移交学校档案室存档。

    全年圆满完成内蒙古民大两次国有资产清查大会和资产信息管理员培训工作。611日,学校在霍林河校区励志楼111会议室召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启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固定资产及专项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通知》。1023日,召开了第二次资产清查大会。借助此次资产清查大会的春风,摸清资产家底,对已报废和报损的资产及时注销处置,力争解决学校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截至1231日,全校固定资产总值为8.7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23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增设备11583台(件),价值11 820.83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969台(件),价值8967.4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年平均增加1629.41万元。

    【物资设备采购工作】  20153月,经内蒙古民大批准设立招标采购办公室,承担全校的物资设备和小型装饰装修及修缮工程的政府采购工作。全年共完成招标采购65个项目,总预算5388.10元。其中:采购设备和维修工程预算2829.91万元,合同金额2644.39万元,为学校节约资金185.52万元;为新生代购床上用品预算225万元,合同金额211.5万元,折扣率为94%;为学生采购2年教材总预算1800万元,平均折扣率为77.8%;经财政批复的分散询价采购项目26个,总预算533.19万元。

    依据政府采购文件模板和学校实际,修订了招标文件和政府采购合同范本,严格履行进口货物论证,学校不再向进口货物供应商预付货款,明确规定采购货物的招标和验收质量标准,对供应商交货期限按国别分别做了明确约定,要求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前先向学校交纳10%履约保证金。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情况】

    建设工程实行监理制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及监理大纲履行职责。学校还派驻施工现场代表负责工程管理。坚持每周现场例会制,建设单位组织每周组织一次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人员组成的施工现场周例会,对工程施工情况、监督情况等及时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建设工程坚持图纸会审制施工图纸必须经审图中心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在开工前共同对工程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严格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按要求进行检测验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格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按要求进行检测验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各工种、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常性地进行专检或抽检。对于隐蔽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可靠。施工全过程自觉接受通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检查。执行“样板制”。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安装工程质量优良率100%、按设计要求复验的材料复验率100%,竣工资料交验合格率100%。

    建设工程严格执行五方主体责任制严格贯彻落实城乡与住房建设部《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了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建立建设工程回访常态化机制建设工程在保修期内实行施工单位定期回访,回访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荣誉】  陈永胜等29名教师入选2015年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任军、姚大学等4名教师被授予2015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乌力吉巴特尔、白万福等10名教师被遴选为“第二批自治区名蒙医名中医”;教授白海花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誉。

    (周伟 裴志利 贾继南 陈永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概况】  内蒙古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内蒙古民大)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20006月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3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

    学校总面积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7.73万平方米。现有专兼教师1128人,具有硕博以上学历教师908人,占教师总数的80.5%,其中教授有209人。学校现有在校本专科生21 163人,其中本科生20 753人,硕士研究生722人,博士研究生7人,留学生489人。

    学校设蒙医药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蒙古学学院等27个教学单位;有图书馆(博物馆)等6个教辅单位;有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1个附属单位。现有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蒙药学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涵盖6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本科专业70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7个,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等11个学科门类。有3个本科专业是国际互认本科专业培养项目(ISEC项目)。

    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和民委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名师13名,自治区教坛新秀5名,有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培育实验室1个、自治区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3个,自治区实验教学师范中心5个。现有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5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17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另外,学校有世界史研究所、科尔沁文化研究所、计算物理研究所、蒙医药研究所等71个校级研究所,85个基础实验室。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社会科学汉文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家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2 000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158万册,中蒙文古籍14 000余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中文外数据库近30个,已形成以蒙古学及科尔沁文化研究文献、蒙医药学文献、地方志文献为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实行“一体化、全开放”的管理模式,现设8个开放式阅览区,大型电子阅览室免费为师生开放。图书馆与通辽市共建的未成年人阅览室,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和通辽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分别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称号。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现设有校史展、科尔沁蒙古族历史文化展、通辽市民族教育展和蒙医药展等4个展区。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到华留学生培养单位,与辽宁大学等6所国内高校和日本酪农学园大学、日本作新学院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和韩国又松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等8所国外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护理学本科专业培养项目。

    【学籍管理】  组织开展2015级新生的学籍注册工作,总计完成5004名新生的学籍注册。同时,完成1073名在校学生的学籍异动工作。其中,留降级64人、休学117人、复学68人、退学104人、跳级1人、退学申请试读83人、转学24人、专科升本科18人、转专业594人、其他19人。

    完成2015届主修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授予工作。共计完成了4999名本专科预计毕业生的资格审定工作。其中:应届本科学生4730人,应届专科学生192人,往届本科学生77人。经审定,共有4855人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其中:应届本科生毕业生4591人,应届专科毕业生187人,往届本科毕业生77人。全校共有4721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其中:应届本科生4516人,往届补授学位161人,成人本科毕业生20人,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24人。

    组织2015届辅修专业毕业生的结业资格和学位授予情况的审核工作。共计完成186名辅修专业本科预计结业学生的资格审定工作,经过审定,有178人符合结业条件,准予结业,其中171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颁发了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

    【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教学秩序得到了有效保证。教务处组织了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共4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较以往延长1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将期中教学检查时间较以往延长5周。教务处还会同其他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教学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院和任课教师。各教学单位共评价了1151名教师的2203门次课程,其中优秀1466门次,占被评价课程的66.55%;良好718门次,占被评价课程的32.59%;合格19门次,占被评价课程的0.86%

    完成第八届教学督导委员会换届工作,新增督导员4人,成立了院级二级教学督导委员会。学校教学督导员不定期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扩大了听课范围,增加了听课次数,全年听课达985人次,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办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BCDE5个等级,其中A358名,占被评价教师的36.4%B547名,占被评价教师的55.5%C72名,占被评价教师的7.3%D8名,占被评价教师的0.8%。组织召开了预科生、汉授文理科生、蒙古语授课文理科生、ISEC学生等9次学生座谈会,发放了1931份调查问卷。各学院组织召开了72次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开展两期网上评教工作,同时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指导。认定教学事故13起,通报3起。

    学校对26个教学单位的2014年度教学工作质量进行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及学风建设等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26个教学单位中90分以上的有2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8%8089分的有3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12%7079分的有8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31%6069分的有8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31%60分以下的有5个教学单位,占被考核单位的19%

    学校组织6个专家组于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对25个教学单位进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试卷方面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查找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了分析和反馈,限期进行整改。

    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制定《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引进“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系统”,建立涵盖学校70个专业,432个自然班级的447名信息员库。截至年底,教学信息员反馈系统共收到反馈信息812年条,部分意见或建议已被采纳。

    【民族教育】  学校现有蒙古语授课专业25个,蒙古语授课专业占专业总数的35.7%。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校开设动物医学等7个应用型较强的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班,增设了民族文化等专业选修课。

    学校在校生21 16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 374人,站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的49.01%;蒙古族学生8984人,占全校学生的42.50%。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4225人,占全校学生的42.50%。组织了5567人次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工作,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读、写、听、说等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9.6%的学生通过二级甲等,19.0%的学生通过二级乙等,5.1%的学生通过三级甲等,0.4%的学生通过三级乙等。

    【生源质量】  学校生源结构合理,生源质量比较稳定。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录取5027人,生源以自治区为主,占83.4%,其中招收蒙古语授课专业28个,共1133人。录取少数民族学生2304人,涵盖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白族、布依族、藏族、哈萨克族、鄂伦春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1981人,占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85.98%,占录取学生总数的39.4%。学校通过对个别专业进行单科分数限制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生源质量。在区内外招生录取过程中,除吉林省、辽宁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因八协计划未完成计划外,其他省(市、区)均完成招生计划。新生报到率达97.96%,是自2000年合校以来新生报到率最高的一年。

    【研究生教育】  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蒙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人才培养项目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3个,其中61个学科专业已在教育部备案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属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农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具有农业硕士、中医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分别在作物、养殖、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体育)等专业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0人。本年度264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现设置正、副处长各1人,设置招生办公室、学位与培养科、学科建设科、研究生管理科4个科室,是学校实施硕士学位教育和管理研究生工作的职能部门。

    【研究生招生】  学校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圆满完成年度招生任务。共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53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28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5人。招收在职农业推广硕士28人,留学博士研究生2人,留学硕士研究生54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897人。学校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规范工作,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研究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争取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改善招生和培养条件,加强试题库建设,使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学位与培养科紧紧围绕全年工作要点,在做好日常培养工作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并通过教学督导及研究生信息员等工作加强教学管理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

    教学管理制定了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研究生任课教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2015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年度共抽查课程62门次,办理任课教师调课手续94人次,教学秩序检查231班次,组织期末考试巡考168个班次。召开信息员会议,将信息员所反映的与其他单位有关问题与意见反馈给相关单位,酌情处理培养意见。

    导师管理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完成导师遴选,导师考核工作的审核工作;对79名导师岗前培训及年度培训工作。

    公共课教学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研究生英语按照研究生类型及研究生英语水平实行分级与分类教学,并聘用美国、加拿大外籍教师讲授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程。并根据大学外语教学部及任课教师的要求,对研究生英语、日语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变化及学校研究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根据研究生类别、专业学位学科特点、研究生蒙汉语水平等进行分班教学。继续深化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改革,实行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外社会实践在该门课程总学时中各占1/3,考试卷面成绩占70%,学生考勤、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外社会实践报告占30%。结合学校关于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发挥隐性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术道德教育在研究生中继续开展学术道德诚信承诺活动。912日,邀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内蒙古民族大学校柔性引进专家陈铭教授做了“顶天立地,实现梦想”的讲座,引导学生在遵守学术道德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学位论文分级审核与检测、组织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考试等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中药学(蒙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人才培养项目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教育部备案的硕士学位招生专业61个,拥有农业硕士、中医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分别在作物、养殖、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化学学科教育、体育学科教育等专业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学研究概况】  内蒙古民大科技处设项目管理科、成果管理科、人文社科管理科和市校合作科4个科室。学校科研工作始终坚持科研兴教和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目标要求,积极申报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奖项,组织教师承担科研任务、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取得了国家科研项目的新突破,学校科研总经费保持了持续增长。

    年内,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立项29个,资助经费936.78万元;获教育部、民委科研立项6个;获自治区各类项目86个,资助经费共686.5万元;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65篇,被SCI收录102篇,EI收录29篇;获授权专利77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5项。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学术讲座68场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次,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提升国家级科普平台1个。

    【科研项目及经费】  年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17个,资助经费681.78万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12个,资助经费255万元。获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委项目立项6个,资助总经费36.9万元。获自治区各类计划项目立项86个,资助经费686.5万元。其中:内蒙古高校科学研究项目23个,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个,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个,内蒙古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1个,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工程项目5个,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5个,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课题4个,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4个,自治区高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3个,自治区财政厅决策咨询研究课题1个。

    【科技成果及奖励】  年内,学校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1项,其中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1项。年内,全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365篇,被SCI收录102篇,EI收录29篇;获授权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5项;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学术讲座68场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次。

    经过科技处统计、审核,年内学校发放学术论文奖励金额:1 876 744元;鉴定成果和获奖成果奖励金额:79 500元;授权专利奖励金额:103 400元;校外专家学术报告奖励金额:48 000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6000元;科研立项奖励金额2 042 575元。

    【国际交流概况】  国际交流学院为留学生、外籍教师代办在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图书证、学生证等各种证件。公寓管理服务人员14人。现有来自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加纳、喀麦隆、哈萨克斯坦、日本等19个国家的留学生489人,所学专业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等11个学科门类,包含蒙医学、蒙药学、临床医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心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20多个专业和研究方向。2015年,聘用外籍教师共计15人,分别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校拥有外籍教师公寓9套,留学生公寓楼3栋,床位395张。拥有标准的留学生教室4个,数字化语言视频教室3个。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20052016年,先后与日本上越教育大学、作新学院大学、酪农学园大学、滋贺县立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江原大学、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等25所国外高校保持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内蒙古民大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开展护理学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2015年该项目在校生已达到341人。

    【师资和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4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128人,教授20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5%,副教授377人,占专任教师的33.4%,讲师470人,占专兼职教师的41.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0人,占专兼职教师的19.5%,硕士学位教师688人,占专兼职教师60.9%;教辅及其他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1人。

    【人员编制及机构设置】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有关文件,学校内设机构领导职数147名(72正,75副)。其中:党政管理机构职数39名(18正,21副),教学机构领导职数99名(47正,50副),教学辅助科研机构领导职数9名(5正,4副)。

    【财务核算与管理】  财务处严格执行校党委审议通过的预算。学校预算编制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编制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编制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在财务管理发面,财务处严格要求报销单的资金来源、严格要求提供各种合同协议明细、严格控制招待费和加油费的报销、严格执行代扣代缴税费的业务、严格控制大金额借款、严格控制旅游考察费用等。按照财政厅的要求,遵循2016年预算编制原则及财政补助政策,结合内蒙古民大的事业发展情况,在保证学校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学校预算是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和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认真做好学校的收支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的党政工作要点,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2014年度校内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4000余万元,使2015年校内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严格执行预算,预算执行效果显著。

    2014年度决算上报工作情况2014年决算收入69 825万元,超预算收入29 721万元,增长了74.1%。财政拨款收入51 804万元,超预算25 745万元,增长了98.8%。事业收入完成17 607万元,超预算3562万元,增长了25.4%2014年决算支出60 971万元,超预算支出20 867万元。人员经费支出预决算基本持平,日常公用经费减支802万元。

    2015年编制校内经费方案2015年预计总收入56 149万元,其中预算财政拨款26 616万元;事业收入预计13 115万元;20122015年通辽市支持资金3081万元;生均奖补资金3117万元;国家资助学生经费2451万元,校舍维修补助3000万元;财政返还967万元;学费催收1700万元,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2102万元。2015年预算支出56 149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1 521万元,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11 37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7 288万元;资本性支出5967万元。在编制2015年校内经费方案中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协调合作,重点对“三公经费”、二级学院体制改革教学经费预算、后勤人员经费、项目经费、服务经费,编制精细化预算,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

    2016年“一上”项目预算的上报和“二上”财政基本支出预算的编报收入预算总额为42 899.2万元。2015年底财政厅下达学校2016年财政拨款控制数为29 349.2万元。其中:在职经费23 349.9万元、离休经费183万元、退休经费5816.3万元,专项业务费310万元。事业收入:13 550万元(不含纳入预算管理缴入国库的310万元)。支出预算总额为42 899.2万元。自2016年起,财政将扣减单位上缴非税收入的10%(其中纳入国库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将扣减30%),统筹安排支出。2016年预算安排工资福利支出:22 170.8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872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9619.4万元。安排偿还职工借款利息777万元、日元贷款本金及利息200万元、引资建学生公寓还款500万元、教学设备购置500万元。根据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相应地对基本建设自筹进行资金投入。

    【资产管理工作】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按照新制定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强化管理责任,规范资产管理,做好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用户平台手册,做到制度上有章可循,职责上服务到位,切实做到制度管权管物。平稳地完成了从单机版资产管理系统到网络版资产管理系统的转换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内蒙古民大多年的资产管理问题。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在网上完成资产入账、验收、调拨、报废申请等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历年学校资产账造册打印、刻录光盘并移交学校档案室存档。

    全年圆满完成内蒙古民大两次国有资产清查大会和资产信息管理员培训工作。611日,学校在霍林河校区励志楼111会议室召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启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固定资产及专项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通知》。1023日,召开了第二次资产清查大会。借助此次资产清查大会的春风,摸清资产家底,对已报废和报损的资产及时注销处置,力争解决学校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截至1231日,全校固定资产总值为8.7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23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增设备11583台(件),价值11 820.83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969台(件),价值8967.4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年平均增加1629.41万元。

    【物资设备采购工作】  20153月,经内蒙古民大批准设立招标采购办公室,承担全校的物资设备和小型装饰装修及修缮工程的政府采购工作。全年共完成招标采购65个项目,总预算5388.10元。其中:采购设备和维修工程预算2829.91万元,合同金额2644.39万元,为学校节约资金185.52万元;为新生代购床上用品预算225万元,合同金额211.5万元,折扣率为94%;为学生采购2年教材总预算1800万元,平均折扣率为77.8%;经财政批复的分散询价采购项目26个,总预算533.19万元。

    依据政府采购文件模板和学校实际,修订了招标文件和政府采购合同范本,严格履行进口货物论证,学校不再向进口货物供应商预付货款,明确规定采购货物的招标和验收质量标准,对供应商交货期限按国别分别做了明确约定,要求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前先向学校交纳10%履约保证金。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情况】

    建设工程实行监理制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及监理大纲履行职责。学校还派驻施工现场代表负责工程管理。坚持每周现场例会制,建设单位组织每周组织一次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人员组成的施工现场周例会,对工程施工情况、监督情况等及时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建设工程坚持图纸会审制施工图纸必须经审图中心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在开工前共同对工程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严格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按要求进行检测验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格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按要求进行检测验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各工种、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常性地进行专检或抽检。对于隐蔽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可靠。施工全过程自觉接受通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检查。执行“样板制”。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安装工程质量优良率100%、按设计要求复验的材料复验率100%,竣工资料交验合格率100%。

    建设工程严格执行五方主体责任制严格贯彻落实城乡与住房建设部《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了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建立建设工程回访常态化机制建设工程在保修期内实行施工单位定期回访,回访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荣誉】  陈永胜等29名教师入选2015年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任军、姚大学等4名教师被授予2015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乌力吉巴特尔、白万福等10名教师被遴选为“第二批自治区名蒙医名中医”;教授白海花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誉。

    (周伟 裴志利 贾继南 陈永春)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