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经济

2004卷

  • 旅游业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领导名录】

      长:赵广华

    副局长:马永胜

    云大平(蒙古族)

      薇(女4月任职)

    助理巡视员:郑家宁

     

    【概况】

    编制与机构设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系2000年机构改革后确定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厅级行政直属机构之一,定编国家公务员为25名。局长兼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兼局党组成员。局机关设办公室、质量管理处、规划统计处、旅游促进处四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

    人员结构正局(厅)级领导干部1名,副局(厅)级干部4名(领导职务3名、非领导职务助理巡视员1名),正处级干部7名(领导职务5名,其中1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因公殉职;非领导职务调研员2名),副处级干部7名(领导职务4名、非领导职务助理调研员3名),主任科员以下(含主任科员)6名。25名公务员中,男14名、女11名,其中包括蒙古族6名、达斡尔族1名、满族1名、汉族17名,中共党员共19名。公务员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本科毕业20名、大专毕业4名,这24人中,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班毕业与在读各1名)。局属处级事业单位3个:内蒙古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内蒙古旅游管理专修学院),分别占有事业编制5名、5名、10名。2003年底,3个事业单位实共有在岗编内人员为17名,其中男10名、女7名,共含蒙古族3名、满族2名、汉族12名,大专以上学历15名(本科毕业8名、大专毕业7名),中专、高中学历各1名,中共党员共10名。

    产业规模与从业人员队伍状况至2003年底,全区旅游星级饭店达152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37家、二星级饭店87家、一星级饭店21家;旅行社达220家,其中国际社29家,国内社数量增长迅速,已达191家;全区拥有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达3 571名,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的人员达944名;全区A级旅游区(点)58家,其中4A级7家,3A级12家,2A和1A级共39家。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3万多人,旅游就业总人数达40万人,占全区就业总人数的3.5%。

     

    【旅游人数 收入】2003年,是自治区旅游业经受巨大打击和严峻考验的一年,因非典影响,自治区旅游业发展遭受较重挫折。依靠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依靠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依靠全区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在上半年旅游业务完全停止3个月的情况下,下半年仍然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1.3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89%;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38%。国内旅游人数1 294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99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79%;一日游游客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8%。全区旅游业总收入9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5%,相当于当年GDP的4.53%。这年旅游业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年度计划,但在全国旅游业收入普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已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海外旅游者人数下降幅度在全国是最小的。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3月5日至6日,2003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内蒙古饭店召开并圆满结束。会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郭子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赵广华作工作报告。全区12个盟市分管旅游工作的盟市长和旅游局长、计划单列市和重点旅游旗县(市区)分管旅游工作的市长、旗县(市区)长与旅游局长,以及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的领导和重点旅游企业的负责人、自治区旅游局处室负责人共17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分组对郭子明副主席的讲话、赵广华局长的工作报告和有关会议文件进行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党和政府重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会议实事求是地总结全区旅游工作,客观地评价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和自治区领导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指示】200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刊型内部资料《绿色旅游》创刊十周年题词:打造内蒙古旅游精品,促进中华旅游业发展

    9月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全区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我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和基础看,必须把发展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机会,就可以增加5个间接就业机会。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开发,增加娱乐性、休闲性旅游,开发生态游、民俗游和历史文化游,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10月在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考察时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在搞好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抓好旅游业,建成吸引力较强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热线

    11月2日发出的《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指出:

    “——壮大文化旅游业。加强对辽文化、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遗存和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文化开发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自治区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大力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发展文博会展业。发挥我区文物、文化优势,逐步建设和完善特色博物馆体系,扩大我区特色文化的展示和宣传。自治区每两年举办一次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包括开展内蒙古那达慕节、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节、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草原文化与绿色产品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经济贸易发展”。

    自治区副主席郭子明3月5日在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自治区旅游业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1.认真抓好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2.突出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建设。

    3.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继续营造内蒙古的旅游氛围。

    4.力争在旅游购物方面有所突破。

    5.开拓思路,多方筹集旅游业发展资金。

    6.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7.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8.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9.落实国家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旅游就业工作。

    郭子明副主席在讲话中还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全区旅游战线上的同志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拓展新视野,创造新机制,形成新优势,加快发展,实现跨越,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抗击“非典”复苏旅游】2003年,全区旅游工作前3个月进展情况良好,3月底,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区旅游系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一系列决定,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止非典通过旅游活动扩散的措施,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来,及时成立自治区旅游行业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全面启动防控非典工作;顾全大局,放弃局部利益,及时停止将要开展的一系列大型旅游活动和五一黄金周活动,关闭所有旅游区(点),旅行社停止组织旅游活动的业务。研究制定旅游接待各个环节的防控措施和应对预案,并组织全区各级旅游部门认真执行,建立健全旅游行业防控非典的有效机制。各盟市旅游局也严密布控,加强督导。由于措施得力,组织严密,全区旅游行业6万多名职工中无一人感染非典或出现疑似病例。全区旅游行业的非典防治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的肯定。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王绪因防控非典劳累病故,被中组部评为全国防非典先进共产党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系统防非典先进个人,次年春又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追认为烈士;新城宾馆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防非典先进单位。

    6月,全国非典疫情稳定,旅游业务开始解禁。为使自治区旅游业尽快摆脱非典的影响,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旅游业复苏的步伐。首先,认真研究并形成一整套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工作思路,及时制定恢复区内旅游及近一个时期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其次,是举办主题为绿色之旅的内蒙古旅游全面启动仪式。7月12日,自治区旅游局在乌兰察布盟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举办这一启动仪式,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和各旅游企业的代表,以及来自北京的自驾车旅游者等2 0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对启动仪式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党中央电视台12频道事后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形成较大影响。还充分利用党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电台、浙江卫视,制作多期特色旅游宣传节目,重塑自治区安全健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各盟市也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当地的旅游市场,适时推出以绿色、生态、健身、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举办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为带动全区旅游业复苏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规划编制】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工作。7月28日,自治区政府在北京举办规划最终成果评审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岳福洪、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郭子明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的有关领导出席评审会。由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内各主要科研机构的16名旅游专家、经济专家和规划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且给予较高的评价和肯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12月17日以内政字〔2003〕430号文件正式批准,已下发全区各级旅游部门组织实施。二是积极组织和指导各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并从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中列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的规划编制与修订。年底,全区已有呼和浩特、赤峰、锡林郭勒、阿拉善等4个盟市完成规划编制,其他盟市的规划编制与修订也正在进行之中。三是围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有重点地指导各盟市组织国内外机构和专家编制部分重点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四是认真落实总理温家宝关于敖汉旗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批示,与国家旅游局合作,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敖汉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专家完成规划成果的最终评审。

     

    【旅游宣传促销】2003年,在旅游产品包装、组织外出展销、新闻媒体宣传以及宣传品制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积极开展参展促销活动,奋力开拓旅游市场。先后组织各盟市旅游局和旅游企业参加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国际旅游展,郑州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云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和英国、日本的促销活动。在新马泰国际旅游展上,内蒙古展台宣传材料充分、展台布置独特,民族歌舞现场表演场面热烈,成为整个交易会的亮点,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大量的报道,取得极好的宣传效果。在郑州2003年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上,内蒙古荣获最佳展台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展台奖三项大奖,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二是组织特色旅游活动,扩大旅游宣传。2003年,自治区旅游局组织各盟市旅游局和旅游企业围绕2003内蒙古烹饪王国游旅游主题,立足内蒙古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冰雪旅游、自驾车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自治区旅游局协助有关盟市精心组织第十四届全区旅游那达慕、阿尔山冰雪旅游节、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旅游节、通辽赛马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以及赤峰蒙古族服装服饰节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掀起一个又一个旅游高潮,推动全区旅游业的振兴与恢复。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旅游与内蒙古电视台合作的旅游栏目《蓝色之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创办内蒙古旅游信息网站,建立内蒙古旅游信息传播平台。完成内蒙古旅游多媒体光盘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及与台湾墨刻出版社合作出版内蒙古旅游专辑的资料收集和采访工作。利用《中国旅游报》进行旅游宣传取得新进展,全年,《中国旅游报》内蒙古记者站共写稿组稿150多篇;在西部旅游杂志、《内蒙古日报》等各类报刊上共发表文章112篇,同比增长56%;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绿色旅游》内部资料(双月刊)组建起全区性通讯网络,在区内、国内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这都对树立自治区良好旅游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自治区旅游系统积极拓宽旅游投资渠道,争取旅游发展资金,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一是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向国家旅游局、财政部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240万元,用于鄂尔多斯世珍园等3个旅游项目建设。二是配合自治区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争取旅游国债资金9 200万元,用于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阿斯哈图旅游区、阿尔山生态旅游区等8个重点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配合财政厅安排2 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协助发改委安排700万元预算内旅游基本建设投资,用于全区20多个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选择一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8.3亿元,是2002年的3倍。

     

    【旅游行业管理】2003年,全区旅游行业认真落实和推行旅游行业的各项标准,旅游经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一是认真按照《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开展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和旅游区A级评定,全年新评星级饭店25家,新评3A级旅游区4家,报国家旅游局评定4A级旅游区1家。二是加强对旅行社的审批和管理。全年共批准新设立国内旅行社83家,国际旅行社1家;同时,按照国家旅游局要求,按时对旅行社进行业务年检和审计验证工作。三是加强对导游员、出国领队、签证专办员的业务管理。通过换发导游人员IC卡,在全区组建导游人员制证与网络化系统管理中心,已为全区1 104名导游员发放IC卡;通过落实《出国领队人员管理办法》,完善对出国领队的管理。四是加强对边境旅游业务的管理。自治区旅游局会同公安厅、边防总队和有关盟市旅游局、公安局共同组成代表团,专程赴俄罗斯赤塔州协商解决中俄边境旅游出入境管理方面的问题。五是加强旅游安全工作。自治区旅游局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安全、消防两个检查组,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购物场所和车站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隐患。六是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全年对全区各盟市的旅行社进行228次、对旅游饭店进行182次、对旅游景区(点)进行105次、对导游人员进行1 692人次的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 034人次,共查封和取缔非法旅游经营点22处,量处非法导游人员103人,责令拆除旅游景区违章建筑物25处,对298家旅游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共罚款9 680元。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40起,其中结案39起,涉及理赔金额53 848元。七是认真开展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经过自治区旅游局与各创建城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和扎兰屯市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经过全区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自治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自治区2003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过程中,自治区旅游局在社会事务管理部门排名第二。

     

    【旅游培训教育】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治区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6.7万人。自治区旅游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旅游工作者开展培训工作。首先是走出去举办两届培训班。一是由澳门特区政府资助,在澳门旅游学院举办了旅游区和饭店经理30人参加的培训班。二是在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举办重点旅游区经理45人参加的培训班。其次是请进来举办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共举办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培训班8期,共培训各类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922人。

     

    【加强旅游基础性工作】首先,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条例》的修订工作。自治区旅游条例颁布5年,已不能适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自治区旅游局与自治区人大法制委、政府法制办共同对旅游条例修正草案进行12稿修改,已由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第一次审议。

    其次是认真开展旅游统计和信息调研工作,安排150万元资金为局机关和各盟市旅游局建设旅游统计系统宽带网工程,实现旅游统计和财务报表的网上填报;完成海外旅游者定期报表统计和十一黄金周统计;与自治区统计局合作开展全区旅游住宿设施普查和直接就业统计调查,与自治区城调队开展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工作;加强旅游信息和调研工作。全年共向自治区政府、国家旅游局和有关部门上报、交换旅游信息111条。

    第三是加强和完善旅游协会工作。增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3个分会,并成功举办首届内蒙古苁蓉杯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设计大赛,推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工作。同时,建立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为旅游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培训、调解、诉讼等专项服务。

     

    【有待解决的问题】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的要求,全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1.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完全合理,旅游商品和娱乐消费总量小。2.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与标本兼治的目标间仍有差距,工作任重道远。3.旅游经营管理粗放,人才严重匮乏。4.旅游促销经费不足,促销手段缺乏新意。5.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仍然突出存在。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区档次偏低,特色不鲜明。7.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欠佳,旅游淡旺季尤为明显。对于这些问题,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今后要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手段,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马志洋)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旅游业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领导名录】

      长:赵广华

    副局长:马永胜

    云大平(蒙古族)

      薇(女4月任职)

    助理巡视员:郑家宁

     

    【概况】

    编制与机构设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系2000年机构改革后确定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厅级行政直属机构之一,定编国家公务员为25名。局长兼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兼局党组成员。局机关设办公室、质量管理处、规划统计处、旅游促进处四个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

    人员结构正局(厅)级领导干部1名,副局(厅)级干部4名(领导职务3名、非领导职务助理巡视员1名),正处级干部7名(领导职务5名,其中1人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因公殉职;非领导职务调研员2名),副处级干部7名(领导职务4名、非领导职务助理调研员3名),主任科员以下(含主任科员)6名。25名公务员中,男14名、女11名,其中包括蒙古族6名、达斡尔族1名、满族1名、汉族17名,中共党员共19名。公务员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本科毕业20名、大专毕业4名,这24人中,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班毕业与在读各1名)。局属处级事业单位3个:内蒙古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内蒙古旅游管理专修学院),分别占有事业编制5名、5名、10名。2003年底,3个事业单位实共有在岗编内人员为17名,其中男10名、女7名,共含蒙古族3名、满族2名、汉族12名,大专以上学历15名(本科毕业8名、大专毕业7名),中专、高中学历各1名,中共党员共10名。

    产业规模与从业人员队伍状况至2003年底,全区旅游星级饭店达152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37家、二星级饭店87家、一星级饭店21家;旅行社达220家,其中国际社29家,国内社数量增长迅速,已达191家;全区拥有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达3 571名,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的人员达944名;全区A级旅游区(点)58家,其中4A级7家,3A级12家,2A和1A级共39家。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3万多人,旅游就业总人数达40万人,占全区就业总人数的3.5%。

     

    【旅游人数 收入】2003年,是自治区旅游业经受巨大打击和严峻考验的一年,因非典影响,自治区旅游业发展遭受较重挫折。依靠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依靠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依靠全区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在上半年旅游业务完全停止3个月的情况下,下半年仍然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1.3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89%;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38%。国内旅游人数1 294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99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79%;一日游游客3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8%。全区旅游业总收入9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5%,相当于当年GDP的4.53%。这年旅游业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年度计划,但在全国旅游业收入普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已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海外旅游者人数下降幅度在全国是最小的。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3月5日至6日,2003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内蒙古饭店召开并圆满结束。会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郭子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赵广华作工作报告。全区12个盟市分管旅游工作的盟市长和旅游局长、计划单列市和重点旅游旗县(市区)分管旅游工作的市长、旗县(市区)长与旅游局长,以及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的领导和重点旅游企业的负责人、自治区旅游局处室负责人共17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分组对郭子明副主席的讲话、赵广华局长的工作报告和有关会议文件进行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党和政府重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会议实事求是地总结全区旅游工作,客观地评价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和自治区领导关于发展旅游业的指示】200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刊型内部资料《绿色旅游》创刊十周年题词:打造内蒙古旅游精品,促进中华旅游业发展

    9月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全区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我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和基础看,必须把发展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机会,就可以增加5个间接就业机会。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开发,增加娱乐性、休闲性旅游,开发生态游、民俗游和历史文化游,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10月在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考察时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在搞好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抓好旅游业,建成吸引力较强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热线

    11月2日发出的《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指出:

    “——壮大文化旅游业。加强对辽文化、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遗存和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文化开发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自治区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大力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发展文博会展业。发挥我区文物、文化优势,逐步建设和完善特色博物馆体系,扩大我区特色文化的展示和宣传。自治区每两年举办一次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包括开展内蒙古那达慕节、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节、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草原文化与绿色产品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经济贸易发展”。

    自治区副主席郭子明3月5日在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自治区旅游业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1.认真抓好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2.突出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建设。

    3.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继续营造内蒙古的旅游氛围。

    4.力争在旅游购物方面有所突破。

    5.开拓思路,多方筹集旅游业发展资金。

    6.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7.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8.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9.落实国家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旅游就业工作。

    郭子明副主席在讲话中还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全区旅游战线上的同志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拓展新视野,创造新机制,形成新优势,加快发展,实现跨越,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抗击“非典”复苏旅游】2003年,全区旅游工作前3个月进展情况良好,3月底,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区旅游系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一系列决定,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止非典通过旅游活动扩散的措施,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来,及时成立自治区旅游行业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全面启动防控非典工作;顾全大局,放弃局部利益,及时停止将要开展的一系列大型旅游活动和五一黄金周活动,关闭所有旅游区(点),旅行社停止组织旅游活动的业务。研究制定旅游接待各个环节的防控措施和应对预案,并组织全区各级旅游部门认真执行,建立健全旅游行业防控非典的有效机制。各盟市旅游局也严密布控,加强督导。由于措施得力,组织严密,全区旅游行业6万多名职工中无一人感染非典或出现疑似病例。全区旅游行业的非典防治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的肯定。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王绪因防控非典劳累病故,被中组部评为全国防非典先进共产党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系统防非典先进个人,次年春又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追认为烈士;新城宾馆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防非典先进单位。

    6月,全国非典疫情稳定,旅游业务开始解禁。为使自治区旅游业尽快摆脱非典的影响,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旅游业复苏的步伐。首先,认真研究并形成一整套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工作思路,及时制定恢复区内旅游及近一个时期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其次,是举办主题为绿色之旅的内蒙古旅游全面启动仪式。7月12日,自治区旅游局在乌兰察布盟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举办这一启动仪式,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和各旅游企业的代表,以及来自北京的自驾车旅游者等2 0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对启动仪式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党中央电视台12频道事后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形成较大影响。还充分利用党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电台、浙江卫视,制作多期特色旅游宣传节目,重塑自治区安全健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各盟市也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当地的旅游市场,适时推出以绿色、生态、健身、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举办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为带动全区旅游业复苏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规划编制】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工作。7月28日,自治区政府在北京举办规划最终成果评审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岳福洪、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郭子明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的有关领导出席评审会。由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内各主要科研机构的16名旅游专家、经济专家和规划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且给予较高的评价和肯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12月17日以内政字〔2003〕430号文件正式批准,已下发全区各级旅游部门组织实施。二是积极组织和指导各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并从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中列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的规划编制与修订。年底,全区已有呼和浩特、赤峰、锡林郭勒、阿拉善等4个盟市完成规划编制,其他盟市的规划编制与修订也正在进行之中。三是围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有重点地指导各盟市组织国内外机构和专家编制部分重点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四是认真落实总理温家宝关于敖汉旗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批示,与国家旅游局合作,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敖汉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专家完成规划成果的最终评审。

     

    【旅游宣传促销】2003年,在旅游产品包装、组织外出展销、新闻媒体宣传以及宣传品制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积极开展参展促销活动,奋力开拓旅游市场。先后组织各盟市旅游局和旅游企业参加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国际旅游展,郑州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云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和英国、日本的促销活动。在新马泰国际旅游展上,内蒙古展台宣传材料充分、展台布置独特,民族歌舞现场表演场面热烈,成为整个交易会的亮点,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大量的报道,取得极好的宣传效果。在郑州2003年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上,内蒙古荣获最佳展台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展台奖三项大奖,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二是组织特色旅游活动,扩大旅游宣传。2003年,自治区旅游局组织各盟市旅游局和旅游企业围绕2003内蒙古烹饪王国游旅游主题,立足内蒙古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冰雪旅游、自驾车旅游和沙漠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自治区旅游局协助有关盟市精心组织第十四届全区旅游那达慕、阿尔山冰雪旅游节、呼伦贝尔冬季那达慕、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旅游节、通辽赛马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以及赤峰蒙古族服装服饰节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掀起一个又一个旅游高潮,推动全区旅游业的振兴与恢复。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旅游与内蒙古电视台合作的旅游栏目《蓝色之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创办内蒙古旅游信息网站,建立内蒙古旅游信息传播平台。完成内蒙古旅游多媒体光盘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及与台湾墨刻出版社合作出版内蒙古旅游专辑的资料收集和采访工作。利用《中国旅游报》进行旅游宣传取得新进展,全年,《中国旅游报》内蒙古记者站共写稿组稿150多篇;在西部旅游杂志、《内蒙古日报》等各类报刊上共发表文章112篇,同比增长56%;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绿色旅游》内部资料(双月刊)组建起全区性通讯网络,在区内、国内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这都对树立自治区良好旅游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旅游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自治区旅游系统积极拓宽旅游投资渠道,争取旅游发展资金,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一是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向国家旅游局、财政部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240万元,用于鄂尔多斯世珍园等3个旅游项目建设。二是配合自治区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争取旅游国债资金9 200万元,用于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阿斯哈图旅游区、阿尔山生态旅游区等8个重点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配合财政厅安排2 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协助发改委安排700万元预算内旅游基本建设投资,用于全区20多个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选择一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8.3亿元,是2002年的3倍。

     

    【旅游行业管理】2003年,全区旅游行业认真落实和推行旅游行业的各项标准,旅游经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一是认真按照《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开展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和旅游区A级评定,全年新评星级饭店25家,新评3A级旅游区4家,报国家旅游局评定4A级旅游区1家。二是加强对旅行社的审批和管理。全年共批准新设立国内旅行社83家,国际旅行社1家;同时,按照国家旅游局要求,按时对旅行社进行业务年检和审计验证工作。三是加强对导游员、出国领队、签证专办员的业务管理。通过换发导游人员IC卡,在全区组建导游人员制证与网络化系统管理中心,已为全区1 104名导游员发放IC卡;通过落实《出国领队人员管理办法》,完善对出国领队的管理。四是加强对边境旅游业务的管理。自治区旅游局会同公安厅、边防总队和有关盟市旅游局、公安局共同组成代表团,专程赴俄罗斯赤塔州协商解决中俄边境旅游出入境管理方面的问题。五是加强旅游安全工作。自治区旅游局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安全、消防两个检查组,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购物场所和车站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火灾隐患。六是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全年对全区各盟市的旅行社进行228次、对旅游饭店进行182次、对旅游景区(点)进行105次、对导游人员进行1 692人次的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1 034人次,共查封和取缔非法旅游经营点22处,量处非法导游人员103人,责令拆除旅游景区违章建筑物25处,对298家旅游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共罚款9 680元。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40起,其中结案39起,涉及理赔金额53 848元。七是认真开展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经过自治区旅游局与各创建城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和扎兰屯市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经过全区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自治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自治区2003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过程中,自治区旅游局在社会事务管理部门排名第二。

     

    【旅游培训教育】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治区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6.7万人。自治区旅游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旅游工作者开展培训工作。首先是走出去举办两届培训班。一是由澳门特区政府资助,在澳门旅游学院举办了旅游区和饭店经理30人参加的培训班。二是在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举办重点旅游区经理45人参加的培训班。其次是请进来举办培训班。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共举办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培训班8期,共培训各类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922人。

     

    【加强旅游基础性工作】首先,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条例》的修订工作。自治区旅游条例颁布5年,已不能适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自治区旅游局与自治区人大法制委、政府法制办共同对旅游条例修正草案进行12稿修改,已由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第一次审议。

    其次是认真开展旅游统计和信息调研工作,安排150万元资金为局机关和各盟市旅游局建设旅游统计系统宽带网工程,实现旅游统计和财务报表的网上填报;完成海外旅游者定期报表统计和十一黄金周统计;与自治区统计局合作开展全区旅游住宿设施普查和直接就业统计调查,与自治区城调队开展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工作;加强旅游信息和调研工作。全年共向自治区政府、国家旅游局和有关部门上报、交换旅游信息111条。

    第三是加强和完善旅游协会工作。增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3个分会,并成功举办首届内蒙古苁蓉杯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设计大赛,推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工作。同时,建立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为旅游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培训、调解、诉讼等专项服务。

     

    【有待解决的问题】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的要求,全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1.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完全合理,旅游商品和娱乐消费总量小。2.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与标本兼治的目标间仍有差距,工作任重道远。3.旅游经营管理粗放,人才严重匮乏。4.旅游促销经费不足,促销手段缺乏新意。5.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仍然突出存在。6.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区档次偏低,特色不鲜明。7.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欠佳,旅游淡旺季尤为明显。对于这些问题,各级旅游主管部门今后要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手段,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马志洋)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