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科教文卫体

2004卷

  • 内蒙古医学院
  • 【领导名录】

      记:王耀新

      长:***(蒙古族)

    副书记

    纪委书记:迟耀君

    副院长:傅 

    宋振先

      和(蒙古族)

    牛广明

     

    【概况】内蒙古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医药院校,当时隶属国家卫生部,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建院初期,原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一批专家、教授支边来内蒙古医学院工作,为学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56~1957年,学院只设一个医疗系本科专业,学制五年,每年招生规模定为240人。1958年12月,建立中蒙医系,下设两个专业,即中医专业和蒙医专业,学制五年。1956年建院到1966年,学院发展速度很快,教学秩序良好。1966~1970年因文化大革命中断招生。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蒙医专业恢复招生,临床医学专业每年招生240名,中医、蒙医专业每年各招生40名,同年新建药学系,设药学专业,学制四年,每年招生40名。1979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80年,开设民族预科班,每年招收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学生40名,学制一年。预科班学生考试合格升入医学本科专业学习。1983年,蒙医专业停止招生。1984年,学院开设医学专科班,1985年招收一期计划生育专科班和药学专科班。1988年开设眼耳鼻喉专科班、口腔专科班,1989年开设蒙医成人教育专科班,这些专科班学制均为三年。1999年开设医学影像、中药学两个本科专业。2001年开设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蒙医专业恢复招生。

    学院共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中蒙医学系、药学系、护理学系、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应用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10个教学单位,还附设2所成人教育分院和1所卫生技术学校,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学、影像学等13个本科专业和高护等7个专科专业。

    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研究所和骨科研究所设在内蒙古医学院。学院还设有药物研究所、蒙医药研究所和眼科等9个研究室。拥有3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4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5个自治区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学院20个学科和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建有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电镜中心、计算机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及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藏书达37万余册,是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省级中心馆。学院拥有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3所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8所教学医院。

    全院教职工总数为2 668名(含院本部和两所附属医院),其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16名,副高级职称人员399名,硕士生导师125名,博士生副导师2名。有19人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日本、美、英、德、荷兰、加拿大、蒙古等10多个国家的部分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外名誉教授30名。

    学院现有本科生3 000余名,研究生500余名,各级各类在校生7 000余名,形成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同时培养研究生、专科生、留学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教育教学】2003年,学院继续按照2001年本科教学评估时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教育创新要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部〔2001〕4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和开放力度。投入100万元,更新教学设备。实验资料费、实习费、职工培训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教学经费总支出为557.99万元,比上年增长50.39万元,增长幅度为10%;生均教学经费支出为1 672元,比上年增长207元,增长幅度为14.13%;教学设备购置费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7万元,增长幅度为8.1%。新上法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全科医生、医学信息管理与系统4个本科专业,使医学院学科门类达到2个,本科专业达14个。蒙医本科专业恢复招生,学院从各方面扶持这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毕业13名蒙古国本科留学生,是年又招收16名。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两段式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试行办法》和题库建设标准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考务工作水平。改造和完善多媒体教室,努力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召开以实验室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主题的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接受全区高校基础课实验室的评估工作,8个基础课实验室教学通过评估。加强课程建设,制定课程评估体系。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举办全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在校生数据库投入使用。切实抓好图书情报工作,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推进校园网建设。呼和浩特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归学院,扩大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对研究生课程进行大幅度改革,新增的实验设计课等15门课程进展顺利。新增列神经病学共5个硕士学位点,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20个。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2003年研究生比上年扩招30%。另外录取20名申请学位学生。适当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专升本招生数量。新上药物制剂和医学检验两个专业。进一步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卫生技术学校(护理系)首次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护理高职,并申报举办初中起点五年制药剂高职。

     

    【科技创新】获国家、自治区资助项目13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到位科研经费26万元。申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项,获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鉴定科研成果6项。投入100万元加强药物研究所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5个自治区领先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挂牌,加大投入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称号。

     

    【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中日人才项目贷款,顺利完成3 650万元的日元贷款前期工作,并签署备忘录。引进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本科生57名。派出教师赴日本国山梨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南京医科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协作开展科学研究。隆重奖励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医疗】认真落实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一、二附院建设。一、二附院继续巩固“三甲”复审成果,积极更新设备,引进和开展新技术,切实改善医院的基本医疗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提高医护质量和临床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附院抓好新病房大楼的建设,加快医院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二附院基本完成病房门诊大楼的建设,做好迎接“三甲”复审验收的准备工作。加强与三、四附院的联系,大力支持三、四附院提高临床教学和医疗、科研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新校区征地工作进展顺利,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人民政府议定在金山开发区征地1 700亩,新校区建设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中。呼和浩特市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归内蒙古医学院,成为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原内蒙古医药职工中专并入学院,成为医学院附属医药学校,民办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挂靠内蒙古医学院办学。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优先提高教师课时津贴标准。东洪桥11 000平方米住宅楼交付使用,分配住房154套,进一步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后勤服务集团2 664平方米的进修生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于2004年初交付使用。完成7 000多平方米304楼土地置换工作。学院总机更新为网通虚拟网。在完成后勤服务集团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拟定《内蒙古医学院后勤服务集团关于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的方案》和与之相对应的《人事备忘录》、《财务备忘录》、《固定资产备忘录》及部分公司(中心)的经营收费标准。继续抓校园环境的治理整顿和美化、硬化工作。

     

    【学生工作】修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发放奖学金78万余元。开展三优表彰工作。评选出15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203名贫困生减免学杂费28.88万元。发放勤工助学补助和困难补助71 910元,受益特困学生881人次。完成557名学生的247万余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通过社会助学工程,为贫困学生联系助学资金3万余元。完成新生的军训任务。开通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网站,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61.99%,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70%。接受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估。

     

    【抗击“非典”】坚持群防群控、科学防治,采取果断措施,建立起抗击“非典”的严密防线,夺取一场特殊战斗的胜利。全院有26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院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第一附院成为全区收治非典病人最多的医院,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应有贡献,被评为全区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15人被评为全区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

     

    【对外交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首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兰州医学院、宁夏医学院、西藏大学医学院以及日本国山梨医科大学、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滋贺医科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大学及科研单位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实施手拉手协作活动,启动首都医科大学对口支援学院的工作,继续推进与日本国山梨医科大学等国外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教学、科研、互派学生等方面所签署协议内容的落实工作。

    (赵云山、王凤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医学院
  • 【领导名录】

      记:王耀新

      长:***(蒙古族)

    副书记

    纪委书记:迟耀君

    副院长:傅 

    宋振先

      和(蒙古族)

    牛广明

     

    【概况】内蒙古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医药院校,当时隶属国家卫生部,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建院初期,原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一批专家、教授支边来内蒙古医学院工作,为学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956~1957年,学院只设一个医疗系本科专业,学制五年,每年招生规模定为240人。1958年12月,建立中蒙医系,下设两个专业,即中医专业和蒙医专业,学制五年。1956年建院到1966年,学院发展速度很快,教学秩序良好。1966~1970年因文化大革命中断招生。1971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蒙医专业恢复招生,临床医学专业每年招生240名,中医、蒙医专业每年各招生40名,同年新建药学系,设药学专业,学制四年,每年招生40名。1979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80年,开设民族预科班,每年招收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学生40名,学制一年。预科班学生考试合格升入医学本科专业学习。1983年,蒙医专业停止招生。1984年,学院开设医学专科班,1985年招收一期计划生育专科班和药学专科班。1988年开设眼耳鼻喉专科班、口腔专科班,1989年开设蒙医成人教育专科班,这些专科班学制均为三年。1999年开设医学影像、中药学两个本科专业。2001年开设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蒙医专业恢复招生。

    学院共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中蒙医学系、药学系、护理学系、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应用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10个教学单位,还附设2所成人教育分院和1所卫生技术学校,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学、影像学等13个本科专业和高护等7个专科专业。

    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研究所和骨科研究所设在内蒙古医学院。学院还设有药物研究所、蒙医药研究所和眼科等9个研究室。拥有3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4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5个自治区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学院20个学科和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建有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电镜中心、计算机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及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藏书达37万余册,是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省级中心馆。学院拥有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3所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8所教学医院。

    全院教职工总数为2 668名(含院本部和两所附属医院),其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16名,副高级职称人员399名,硕士生导师125名,博士生副导师2名。有19人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日本、美、英、德、荷兰、加拿大、蒙古等10多个国家的部分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外名誉教授30名。

    学院现有本科生3 000余名,研究生500余名,各级各类在校生7 000余名,形成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同时培养研究生、专科生、留学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教育教学】2003年,学院继续按照2001年本科教学评估时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教育创新要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部〔2001〕4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和开放力度。投入100万元,更新教学设备。实验资料费、实习费、职工培训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教学经费总支出为557.99万元,比上年增长50.39万元,增长幅度为10%;生均教学经费支出为1 672元,比上年增长207元,增长幅度为14.13%;教学设备购置费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7万元,增长幅度为8.1%。新上法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全科医生、医学信息管理与系统4个本科专业,使医学院学科门类达到2个,本科专业达14个。蒙医本科专业恢复招生,学院从各方面扶持这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毕业13名蒙古国本科留学生,是年又招收16名。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两段式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试行办法》和题库建设标准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考务工作水平。改造和完善多媒体教室,努力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召开以实验室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主题的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接受全区高校基础课实验室的评估工作,8个基础课实验室教学通过评估。加强课程建设,制定课程评估体系。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举办全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在校生数据库投入使用。切实抓好图书情报工作,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推进校园网建设。呼和浩特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归学院,扩大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对研究生课程进行大幅度改革,新增的实验设计课等15门课程进展顺利。新增列神经病学共5个硕士学位点,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20个。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2003年研究生比上年扩招30%。另外录取20名申请学位学生。适当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专升本招生数量。新上药物制剂和医学检验两个专业。进一步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卫生技术学校(护理系)首次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护理高职,并申报举办初中起点五年制药剂高职。

     

    【科技创新】获国家、自治区资助项目13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到位科研经费26万元。申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项,获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鉴定科研成果6项。投入100万元加强药物研究所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5个自治区领先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挂牌,加大投入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称号。

     

    【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中日人才项目贷款,顺利完成3 650万元的日元贷款前期工作,并签署备忘录。引进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本科生57名。派出教师赴日本国山梨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南京医科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协作开展科学研究。隆重奖励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医疗】认真落实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一、二附院建设。一、二附院继续巩固“三甲”复审成果,积极更新设备,引进和开展新技术,切实改善医院的基本医疗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提高医护质量和临床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附院抓好新病房大楼的建设,加快医院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二附院基本完成病房门诊大楼的建设,做好迎接“三甲”复审验收的准备工作。加强与三、四附院的联系,大力支持三、四附院提高临床教学和医疗、科研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新校区征地工作进展顺利,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人民政府议定在金山开发区征地1 700亩,新校区建设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中。呼和浩特市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归内蒙古医学院,成为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原内蒙古医药职工中专并入学院,成为医学院附属医药学校,民办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挂靠内蒙古医学院办学。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优先提高教师课时津贴标准。东洪桥11 000平方米住宅楼交付使用,分配住房154套,进一步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后勤服务集团2 664平方米的进修生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于2004年初交付使用。完成7 000多平方米304楼土地置换工作。学院总机更新为网通虚拟网。在完成后勤服务集团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拟定《内蒙古医学院后勤服务集团关于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的方案》和与之相对应的《人事备忘录》、《财务备忘录》、《固定资产备忘录》及部分公司(中心)的经营收费标准。继续抓校园环境的治理整顿和美化、硬化工作。

     

    【学生工作】修订《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发放奖学金78万余元。开展三优表彰工作。评选出15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203名贫困生减免学杂费28.88万元。发放勤工助学补助和困难补助71 910元,受益特困学生881人次。完成557名学生的247万余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通过社会助学工程,为贫困学生联系助学资金3万余元。完成新生的军训任务。开通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网站,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61.99%,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70%。接受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估。

     

    【抗击“非典”】坚持群防群控、科学防治,采取果断措施,建立起抗击“非典”的严密防线,夺取一场特殊战斗的胜利。全院有26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院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第一附院成为全区收治非典病人最多的医院,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应有贡献,被评为全区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15人被评为全区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

     

    【对外交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首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兰州医学院、宁夏医学院、西藏大学医学院以及日本国山梨医科大学、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滋贺医科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大学及科研单位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实施手拉手协作活动,启动首都医科大学对口支援学院的工作,继续推进与日本国山梨医科大学等国外大学及科研机构在教学、科研、互派学生等方面所签署协议内容的落实工作。

    (赵云山、王凤德)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