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科教文卫体

2004卷

  • 广播电影电视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长:刘 

    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刘永欣

    党组成员

    副局长:海  青(蒙古族)

    王向文

     

    纪检组长:董庭玉(女)

     

    【西部金秋】西部金秋大型异地采访系列报道从8月5日到8月23日开始。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精兵强将深入乌盟、锡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盟、乌海市、阿盟7个中西部盟市以回传达室报道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来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5个采访组的23位蒙、汉语记者冒着酷暑高温,行程上万公里深入到厂矿企业、草原牧区、建设工地、农家果园、文化遗址,不到20天的时间,各路记者发回报道49篇,其中录音报道44篇。

    成功的报道策划、深入到位的采访、多种形式的听觉创新、参战记者的精深功力、监制编辑的严格把关是这次大型系列报道成功的块块基石,在这些基石之上,广播人将继续用手中的笔和话筒记录内蒙古大地的日新月异变化,讴歌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奏响开发西部的宏伟乐章!

     

    【严防“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由于“法轮功”邪教组织再次对鑫诺卫星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攻击,使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干扰。内蒙古电视台高度重视,台领导明确指出,在过去严防的基础上,全台上下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强化安全播出意识。要把安全播出预案作为常规工作抓好,节目部门把握好播出带的转接,决不能松懈,设专人定时定点地进行节目带的转接,对传播线路的安全进行经常检查,重点播出时段,技术部门的领导到播出一线亲自坐镇指挥。对播出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优质播出。

    内蒙古电视台为各播控机房安装具有可视电话的防盗门,杜绝与播出无关和不熟悉人员轻意进入机房。门卫和警卫24小时巡逻防范,保证播出。

     

    【“塞外田野”】“塞外田野”是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汉语广播的一档针对农牧民受众群体的农村牧区广播节目。非典疫情发生以后,为阻止非典疫情向农村牧区扩散、蔓延,扎扎实实做好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工作,“塞外田野”节目组全体编播人员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策划选题,联系嘉宾,从始至终围绕着一个原则:在整个抗击非典新闻宣传报道中,要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塞外田野”节目在做好防控非典宣传报道的同时,随时根据农牧业生产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宣传报道方向,既保证宣传的需要,又紧紧抓住农牧业生产不放松。4月末5月初,是农牧业生产大忙时节,春耕生产、接羔保育、退耕还林还草、围封转移等农牧业生产都在这时进行,可是一些村、嘎查由于各种原因,给农牧民外出生产设置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牧民生产。针对这种情况,塞外田野节目就连续几天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详细介绍非典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农牧民出村、嘎查进行野外作业既能增强抵抗力,又能正常进行生产,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制造紧张空气。同时连线一些旗县和乡镇领导,对他们那里如何解决抗击非典与生产的矛盾和听众进行交流,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部分农牧民产生松懈麻痹情绪,《塞外田野》节目及时拿出新的策划意见,一方面继续连线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告诫农村牧区听众抗击“非典”千万不能松劲,只有坚持,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另一方面继续连线有关盟市、旗县领导。就生产建设、退牧还草、结构调整、抗旱保苗等农牧业生产问题和听众进行交流,从而营造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舆论环境。到6月底,《塞外田野》节目制作播出特别节目45期。节目先后邀请18个盟市厅局、29个旗县领导连线特别节目。

     

    【中蒙合资桑斯尔有线电视台】由内蒙古广电局(所属原内蒙古经济电视台)牵头、内蒙古宝通科技公司、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投资,与蒙古国一家私营公司合资建立的桑斯尔有线电视台(在蒙古国注册为桑斯尔有线电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8年来,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等困难,度过蒙古国经济不景气及因政治制度、语言文化有别的难关,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蒙古国一家强势媒体,为在国外树立中国形象、宣传中国,增进中蒙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1992年中蒙两国关系解冻以来,蒙古国人民了解中国最生动而迅捷的一扇窗口。

    蒙古国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收看中国党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电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变化,获得大量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2003年5月19日,蒙古国总理恩赫巴雅尔亲临桑斯尔有线电视台视察,桑斯尔受到蒙古国政府及其主流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抗击“非典”献爱心】4月28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召开团务会,布置以抗击非典为主题的创作任务,全体创作人员在短短几天内,创作七首体裁各异的音乐作品,并全部被内蒙古电视台采用,其中歌曲《最真的英雄》、《护士之歌》、《飞吧,白鸽》、《我们和你在一起》、《医生我的父亲》、《尊敬的医生》、《歌唱你,白衣天使》分别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电局、卫生厅、呼和浩特市防非典指挥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广播电视晚会中播出。歌唱家阿拉泰演唱的歌曲《致意》、阿拉坦其其格演唱的《誓言》二部音乐电视作品也在内蒙古广播电视中滚动播出,不论是作品创作的数量,还是参与录制节目的人数,以及在广播电视中播出的次数,都是迄今为止自治区艺术团体中最多的。此外,该团还精心排练一台以抗非为主题的节目,到内蒙古SARS急救中心、内蒙古医院慰问演出,受到各界的好评。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直面疫情,奋战在防控SARS的第一线,及时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用真情的视角、语言,纪录一线勇士的风采,向大众传播抗击SARS的科学知识。

    为了让群众掌握最快的信息,传授自我防范知识,提高全民抗击SARS的意识,呼和浩特市、包头、赤峰、鄂尔多斯、巴盟、锡盟、通辽、乌盟、二连浩特等地广电部门及时调整节目时段和内容,设置专门的公告时段与专题,暂停所有商业广告发布,进行公益宣传和防非典知识宣传,将宣传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对防治SARS工作的部署上来。为加大宣传力度,各台临时设置防控非典专题报道频道。为保证这些节目及时播出,各地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工作到22:00点以后,不论是人员还是设备,都在不停的运转当中。

    在宣传报道一线医护人员和流调人员的时候,各盟市电台、电视台及时开办《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关注非典》、《空中课堂》、《防治“非典”问答》、《一路同行》、《党旗这什么这样红》、《团结一心抗“非典”》等专栏,制作《让世界充满爱》、《祝你平安》、《永不放弃》等一大批公益宣传片,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自4月17日至5月31日,各地共播发新闻6 000多条,制播特别节目400多期,公益宣传片100多部。同时还积极向内蒙古电台、电视台提供大量稿件,分别在内蒙古电台、电视台播发稿件近600篇(组)。

    为确保广播电视传输与播出安全,各地广播电视部门一是加强“非典”防控期间值班工作,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情况报告制度,保证各类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二是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防范工作,启动应急播出预案,加强户外设备、线路和网络的巡视和检查,严防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和破坏活动,影响到党和政府防治非典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大局。三是加强防火、防盗和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发生人为责任事故。

    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内蒙古广播在线网积极介入、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向广大网友提供全区疫情动态、防治措施等多方面的新闻资讯,有力地配合内蒙古电台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工作。

    是年4月初,内蒙古广播在线网进一步改进网络版面。广播新闻即时上网,栏目数量明显增加,改版后的内蒙古广播在线成为广大网友获取信息和社会各界了解内蒙古电台的一个重要窗口。内蒙古广播在线网站的网络编辑推出短信服务等栏目,并建立健全一整套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内蒙古广播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抗击“非典”的宣传战役中,内蒙古电台的广播在线网站迅速行动起来,与新闻采编部门紧密协作,在“音频新闻”、“图文新闻”等栏目,大力普及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鼓舞“抗非”斗志,成为内蒙古电台“抗非”宣传报道的又一重要阵地。

    在努力做好抗击“非典”宣传报道的同时,内蒙古电台网络编辑部还加大向北京电台有声新闻网提供新闻稿件的力度,不仅题材选取、音频效果得到北京台的认可,上稿量在加盟省台中也名列前茅。

     

    【《娜荷芽》】《娜荷芽》是内蒙古电视台的少儿节目,自1996年11月2日创办至今,这个节目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方特色、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适应小观众接受心理的形式,受到小观众及其家长的喜爱,不仅成为在内蒙古地区家喻户晓,而且成为海外知名的品牌栏目。

    “娜荷芽”栏目不仅拥有划分科学、制作精良的子栏目—为学龄前幼儿制作的“宝贝号”、给小学生制作的“红领巾号”和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联通站”,而且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的优秀少儿专业电视制作队伍。栏目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政府金奖,获全国及自治区奖励达65项之多。总制片人艾丹丹成为第三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唯一从事少儿节目的获奖者。

    作为内蒙古电视台第一个少儿专业栏目,“娜荷芽”栏目以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宣传内蒙古为己任,创办六年来,走遍英美、法、荷兰、比利时、俄罗斯、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向国内外充分展现中国及内蒙古的风采。“娜荷芽”栏目将开办蒙古语版,并在蒙古国播出,成为中国少儿栏目整版出口国外的第一家。

     

     三下乡捐赠慰问演出】内蒙古电台音乐之声广播7月16日在呼和浩特市攸攸板镇坝口子村举行《情系安康,拥抱文明》三下乡捐赠、慰问演出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情系安康,远离非典,革除陋习,拥抱文明,设有捐赠活动、文艺演出、采访报道、义诊服务等多项内容。内蒙古二进制人台艺术团,内蒙古体育局少年武术队的精彩演出,吸引众多的村民。

    活动中,内蒙古电台捐赠50部收音机和45集广播评书《风尘豪客》、40集广播评书《水浒外传》和30集广播评书《燕王剑侠》;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捐赠14种图书235册、5种光盘380张;内蒙古体育局捐赠排球、篮球、棋类等价值2 000多元的体育用品;内蒙古新华书店捐赠3 000多元的科普图书;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捐赠3 000多元的常用药品;内蒙古现代农业杂志社捐赠农业科技杂志300本。

     

    【“草原兴发·草原行”】内蒙古电视台举行的大型新闻系列报道“草原兴发·草原行”报道活动。“草原兴发·草原行”报道组从美丽的呼伦贝到辽阔的贡格尔草原,行程上万里,以记者、主持人现场采访、连线的方式,集中展示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个盟市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成果。

     

    【启用新闻数字回传系统】内蒙古电视台建立在全区广播电视光缆网基础上的新闻节目数字回传系统开始启用,2003年7月13日首次接收由呼伦贝尔电视台回传的新闻信号。所传信号经过近千公里的传输后,画面清晰,伴音悦耳,标志着自治区的电视事业又向数字化迈进一步。

    通过数字方式传输的电视节目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无失真和劣化,从根本上克服模拟传输的不足,极大地提高新闻回传的技术质量,及时、准确、高效地实现远距离传输,为《内蒙古新闻》扩大报道范围,增加信息,提高时效性奠定基础。

    内蒙古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是基于全区广电光纤网络实现数字化节目传输的系统,它采用传输流的方式实时地进行点对点的以送和接收,系统由内蒙古电视台的接收端和各盟市台的发送端组成。在系统的设计上选用12×1切换器直接对12路DS3信号选择,减少适配器数量,使系统简洁、合理;在设备的选型上,充分考虑盟市台的实际情况,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编解码设备。因此整个系统既稳定可靠又经济实用,既技术先进又易于扩容。

    内蒙古电视台已全部完成接收端的建设,具备接收所有盟市回传信号的能力,其它盟市电视台正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部分盟市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不久将陆续开通。在此基础上内蒙古电视台还要进一步研究搭建全区远程节目制作交换平台,以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来引导和推动节目生产。合成全区的电视节目制作力量,发挥各级电视台的优势,充分利用自治区的节目资源,形成大的制作体系,为自治区广电事业开创一个新局面。

     

    【蒙古语新闻综合广播】为全面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发展年”的要求,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新闻综合广播对原有节目进行较大的调整。改版后的节目于2003年3月8日与听众见面。

    这次蒙古语广播节目的调整根据蒙古语广播在乌兰巴托落地并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古语节目两小时的实际,把重点放在晚间各档节目的时间段上,基本上达到内外有别,以内为主,兼顾蒙古国听众。

    为使广大听众既能听到《全区联播》节目,又不耽误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还能满足听众对《欢聚今晚》节目的收听要求,《全区联播》节目提前半小时播出,将《欢聚今晚》节目提前到1900点播出,为该节目在乌兰巴托落地让出时间。为弘扬区域民族文化,兼顾蒙古国听众的爱好,经过调整把《文化时空》、《音乐30分》两档节目连接在一起,形成60分钟的文艺板块节目,在每天800点至900点和1330~1430点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古语节目每天2000~2100点占用内蒙古台调频频率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落地,深受中国东部听众喜欢的《乌力格尔》节目调整到2000点播出。

    为加大外宣的力度,《内蒙古之窗》由原来的每周三次增加到每周七次;将《西部瞭望》节目调整为反映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纯外宣节目。同时,应基层听众提出的加大供求信息量的要求,增设两档10分钟的《供求服务台》节目。

    经过调整后的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广播节目将更加合理完善,体现出综合广播的特点和内外宣并重的特色,为打造品牌节目、特色节目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之窗”】该节目是内蒙古电台与自治区外宣办合办的挂牌外宣节目。自2002年五月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落地以后,《内蒙古之窗》节目针对境内外蒙古族听众的需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内蒙古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听众中有很大的影响。

    2003年3月8日《内蒙古之窗》节目重新改版,节目时间由过去的每周4次改为每天1次。30分钟的节目中开设了今日内蒙古内蒙古的社会与经济内蒙古的人文与自然内蒙古的文化与教育外国人眼中的内蒙古蒙古族民歌鉴赏彩虹桥学说汉语等栏目。蒙古族民歌鉴赏栏目,不仅可以让境内外蒙古族听众听到蒙古族经典歌曲,还可以了解到这些歌曲后面的轶闻趣事。彩虹桥栏目既播出蒙古族听众关心的求医、求学等信息,还增加寻亲内容。播出的几则寻亲信息都有反馈。学说汉语栏目虽然时间很短,但已经有听众来信来电话索要资料。

    《内蒙古之窗》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每天上午1030~1100点。改版以来节目组已收到听众打来的长途电话和信件100多次(件)。在内蒙古的蒙古国留学生、就医的蒙古国病人、访问学者和经商的游客也表示对该节目的很大兴趣。蒙古国退役将军扎·扎木对记者说:你们的节目对我们了解内蒙古的过去和现在都很有用处,的确起到了窗口的作用。联合国驻蒙古国一家机构的英语翻译贺喜格先生则对节目播出的有关内蒙古生态建设成就报道颇有感想,他说:内蒙古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和对沙漠化的治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贡献。内蒙古人民正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习的蒙古国留学生巴雅尔说:内蒙古的青年们好学向上,充满活力,你们节目中播出的有关内蒙古大学学生如何学习和生活的报道,对我们影响很大,我羡慕他们

     

    【“交通之声”开播】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广播从2003年3月台票日开播以来,节目初步显示交通的特色,在听众中引起一定的反响。

    105交通资讯》作为一档以交通信息为主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以说新闻的方式传递各类交通信息,话说天下事,报道及时,形式新颖,贴近性强,开播不久便引起众多听众尤其是司机朋友的关注。《交通在线》节目的主持人已经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通过交通前沿交管热线今日关注热线回音等栏目开始为听众提供交通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服务。《交通随身听》、《的士之家》、《汽车时代》等节目也都从不同角度为交通特别是司机朋友提供广泛的服务。《出行参考》节目由主持人从民航、铁路、公路的售票处现场,为听众提供及时、快捷的交通信息,反映良好。

    3月1、2、3日三天的开播特别节目《交通乐三天》充分展示交通之声主持人的风采。他们轻松、自然地将交通之声的节目和特点介绍给听众,尽情体现交通之声快乐交通、快乐广播的办台宗旨。

    3月8日,交通之声开办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节目《工作着是美丽的》。节目中,记者分兵5路,先后现场采访3月8日这一天仍然在交通工作岗位做贡献的6位女同志,捧着鲜花为她们献上节日的祝福。

    3月15日,交通之声推出3·15特别节目《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记者分兵9路,现场采访和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交通部门,并回传呼和浩特新华广场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情况。

    3月,自治区交通系统召开全区交通局长会议、公路工作会议、公路质量监督会议、全区运输管理会议。为让广大听众能够及时了解全区交通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整体情况,交通之声除对会议情况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外,还通过电话在节目中进行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向听众传递有关的交通信息。

     

    【局大事】

    6月3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民在宣传部副部长阿古拉及内蒙古广电局领导刘瑞、王向文等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到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看望和慰问演职人员。

    (李保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广播电影电视
  • 【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长:刘 

    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刘永欣

    党组成员

    副局长:海  青(蒙古族)

    王向文

     

    纪检组长:董庭玉(女)

     

    【西部金秋】西部金秋大型异地采访系列报道从8月5日到8月23日开始。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精兵强将深入乌盟、锡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盟、乌海市、阿盟7个中西部盟市以回传达室报道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来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投入、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5个采访组的23位蒙、汉语记者冒着酷暑高温,行程上万公里深入到厂矿企业、草原牧区、建设工地、农家果园、文化遗址,不到20天的时间,各路记者发回报道49篇,其中录音报道44篇。

    成功的报道策划、深入到位的采访、多种形式的听觉创新、参战记者的精深功力、监制编辑的严格把关是这次大型系列报道成功的块块基石,在这些基石之上,广播人将继续用手中的笔和话筒记录内蒙古大地的日新月异变化,讴歌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奏响开发西部的宏伟乐章!

     

    【严防“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由于“法轮功”邪教组织再次对鑫诺卫星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攻击,使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干扰。内蒙古电视台高度重视,台领导明确指出,在过去严防的基础上,全台上下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强化安全播出意识。要把安全播出预案作为常规工作抓好,节目部门把握好播出带的转接,决不能松懈,设专人定时定点地进行节目带的转接,对传播线路的安全进行经常检查,重点播出时段,技术部门的领导到播出一线亲自坐镇指挥。对播出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优质播出。

    内蒙古电视台为各播控机房安装具有可视电话的防盗门,杜绝与播出无关和不熟悉人员轻意进入机房。门卫和警卫24小时巡逻防范,保证播出。

     

    【“塞外田野”】“塞外田野”是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汉语广播的一档针对农牧民受众群体的农村牧区广播节目。非典疫情发生以后,为阻止非典疫情向农村牧区扩散、蔓延,扎扎实实做好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工作,“塞外田野”节目组全体编播人员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策划选题,联系嘉宾,从始至终围绕着一个原则:在整个抗击非典新闻宣传报道中,要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塞外田野”节目在做好防控非典宣传报道的同时,随时根据农牧业生产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宣传报道方向,既保证宣传的需要,又紧紧抓住农牧业生产不放松。4月末5月初,是农牧业生产大忙时节,春耕生产、接羔保育、退耕还林还草、围封转移等农牧业生产都在这时进行,可是一些村、嘎查由于各种原因,给农牧民外出生产设置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牧民生产。针对这种情况,塞外田野节目就连续几天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详细介绍非典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农牧民出村、嘎查进行野外作业既能增强抵抗力,又能正常进行生产,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制造紧张空气。同时连线一些旗县和乡镇领导,对他们那里如何解决抗击非典与生产的矛盾和听众进行交流,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部分农牧民产生松懈麻痹情绪,《塞外田野》节目及时拿出新的策划意见,一方面继续连线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告诫农村牧区听众抗击“非典”千万不能松劲,只有坚持,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另一方面继续连线有关盟市、旗县领导。就生产建设、退牧还草、结构调整、抗旱保苗等农牧业生产问题和听众进行交流,从而营造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舆论环境。到6月底,《塞外田野》节目制作播出特别节目45期。节目先后邀请18个盟市厅局、29个旗县领导连线特别节目。

     

    【中蒙合资桑斯尔有线电视台】由内蒙古广电局(所属原内蒙古经济电视台)牵头、内蒙古宝通科技公司、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投资,与蒙古国一家私营公司合资建立的桑斯尔有线电视台(在蒙古国注册为桑斯尔有线电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8年来,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等困难,度过蒙古国经济不景气及因政治制度、语言文化有别的难关,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蒙古国一家强势媒体,为在国外树立中国形象、宣传中国,增进中蒙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1992年中蒙两国关系解冻以来,蒙古国人民了解中国最生动而迅捷的一扇窗口。

    蒙古国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收看中国党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电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变化,获得大量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2003年5月19日,蒙古国总理恩赫巴雅尔亲临桑斯尔有线电视台视察,桑斯尔受到蒙古国政府及其主流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抗击“非典”献爱心】4月28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召开团务会,布置以抗击非典为主题的创作任务,全体创作人员在短短几天内,创作七首体裁各异的音乐作品,并全部被内蒙古电视台采用,其中歌曲《最真的英雄》、《护士之歌》、《飞吧,白鸽》、《我们和你在一起》、《医生我的父亲》、《尊敬的医生》、《歌唱你,白衣天使》分别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电局、卫生厅、呼和浩特市防非典指挥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广播电视晚会中播出。歌唱家阿拉泰演唱的歌曲《致意》、阿拉坦其其格演唱的《誓言》二部音乐电视作品也在内蒙古广播电视中滚动播出,不论是作品创作的数量,还是参与录制节目的人数,以及在广播电视中播出的次数,都是迄今为止自治区艺术团体中最多的。此外,该团还精心排练一台以抗非为主题的节目,到内蒙古SARS急救中心、内蒙古医院慰问演出,受到各界的好评。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直面疫情,奋战在防控SARS的第一线,及时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千家万户,用真情的视角、语言,纪录一线勇士的风采,向大众传播抗击SARS的科学知识。

    为了让群众掌握最快的信息,传授自我防范知识,提高全民抗击SARS的意识,呼和浩特市、包头、赤峰、鄂尔多斯、巴盟、锡盟、通辽、乌盟、二连浩特等地广电部门及时调整节目时段和内容,设置专门的公告时段与专题,暂停所有商业广告发布,进行公益宣传和防非典知识宣传,将宣传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对防治SARS工作的部署上来。为加大宣传力度,各台临时设置防控非典专题报道频道。为保证这些节目及时播出,各地电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工作到22:00点以后,不论是人员还是设备,都在不停的运转当中。

    在宣传报道一线医护人员和流调人员的时候,各盟市电台、电视台及时开办《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关注非典》、《空中课堂》、《防治“非典”问答》、《一路同行》、《党旗这什么这样红》、《团结一心抗“非典”》等专栏,制作《让世界充满爱》、《祝你平安》、《永不放弃》等一大批公益宣传片,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自4月17日至5月31日,各地共播发新闻6 000多条,制播特别节目400多期,公益宣传片100多部。同时还积极向内蒙古电台、电视台提供大量稿件,分别在内蒙古电台、电视台播发稿件近600篇(组)。

    为确保广播电视传输与播出安全,各地广播电视部门一是加强“非典”防控期间值班工作,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情况报告制度,保证各类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二是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防范工作,启动应急播出预案,加强户外设备、线路和网络的巡视和检查,严防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和破坏活动,影响到党和政府防治非典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大局。三是加强防火、防盗和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发生人为责任事故。

    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内蒙古广播在线网积极介入、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向广大网友提供全区疫情动态、防治措施等多方面的新闻资讯,有力地配合内蒙古电台抗击非典的宣传报道工作。

    是年4月初,内蒙古广播在线网进一步改进网络版面。广播新闻即时上网,栏目数量明显增加,改版后的内蒙古广播在线成为广大网友获取信息和社会各界了解内蒙古电台的一个重要窗口。内蒙古广播在线网站的网络编辑推出短信服务等栏目,并建立健全一整套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内蒙古广播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抗击“非典”的宣传战役中,内蒙古电台的广播在线网站迅速行动起来,与新闻采编部门紧密协作,在“音频新闻”、“图文新闻”等栏目,大力普及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鼓舞“抗非”斗志,成为内蒙古电台“抗非”宣传报道的又一重要阵地。

    在努力做好抗击“非典”宣传报道的同时,内蒙古电台网络编辑部还加大向北京电台有声新闻网提供新闻稿件的力度,不仅题材选取、音频效果得到北京台的认可,上稿量在加盟省台中也名列前茅。

     

    【《娜荷芽》】《娜荷芽》是内蒙古电视台的少儿节目,自1996年11月2日创办至今,这个节目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方特色、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适应小观众接受心理的形式,受到小观众及其家长的喜爱,不仅成为在内蒙古地区家喻户晓,而且成为海外知名的品牌栏目。

    “娜荷芽”栏目不仅拥有划分科学、制作精良的子栏目—为学龄前幼儿制作的“宝贝号”、给小学生制作的“红领巾号”和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联通站”,而且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的优秀少儿专业电视制作队伍。栏目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政府金奖,获全国及自治区奖励达65项之多。总制片人艾丹丹成为第三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唯一从事少儿节目的获奖者。

    作为内蒙古电视台第一个少儿专业栏目,“娜荷芽”栏目以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宣传内蒙古为己任,创办六年来,走遍英美、法、荷兰、比利时、俄罗斯、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向国内外充分展现中国及内蒙古的风采。“娜荷芽”栏目将开办蒙古语版,并在蒙古国播出,成为中国少儿栏目整版出口国外的第一家。

     

     三下乡捐赠慰问演出】内蒙古电台音乐之声广播7月16日在呼和浩特市攸攸板镇坝口子村举行《情系安康,拥抱文明》三下乡捐赠、慰问演出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情系安康,远离非典,革除陋习,拥抱文明,设有捐赠活动、文艺演出、采访报道、义诊服务等多项内容。内蒙古二进制人台艺术团,内蒙古体育局少年武术队的精彩演出,吸引众多的村民。

    活动中,内蒙古电台捐赠50部收音机和45集广播评书《风尘豪客》、40集广播评书《水浒外传》和30集广播评书《燕王剑侠》;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捐赠14种图书235册、5种光盘380张;内蒙古体育局捐赠排球、篮球、棋类等价值2 000多元的体育用品;内蒙古新华书店捐赠3 000多元的科普图书;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捐赠3 000多元的常用药品;内蒙古现代农业杂志社捐赠农业科技杂志300本。

     

    【“草原兴发·草原行”】内蒙古电视台举行的大型新闻系列报道“草原兴发·草原行”报道活动。“草原兴发·草原行”报道组从美丽的呼伦贝到辽阔的贡格尔草原,行程上万里,以记者、主持人现场采访、连线的方式,集中展示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个盟市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成果。

     

    【启用新闻数字回传系统】内蒙古电视台建立在全区广播电视光缆网基础上的新闻节目数字回传系统开始启用,2003年7月13日首次接收由呼伦贝尔电视台回传的新闻信号。所传信号经过近千公里的传输后,画面清晰,伴音悦耳,标志着自治区的电视事业又向数字化迈进一步。

    通过数字方式传输的电视节目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无失真和劣化,从根本上克服模拟传输的不足,极大地提高新闻回传的技术质量,及时、准确、高效地实现远距离传输,为《内蒙古新闻》扩大报道范围,增加信息,提高时效性奠定基础。

    内蒙古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是基于全区广电光纤网络实现数字化节目传输的系统,它采用传输流的方式实时地进行点对点的以送和接收,系统由内蒙古电视台的接收端和各盟市台的发送端组成。在系统的设计上选用12×1切换器直接对12路DS3信号选择,减少适配器数量,使系统简洁、合理;在设备的选型上,充分考虑盟市台的实际情况,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编解码设备。因此整个系统既稳定可靠又经济实用,既技术先进又易于扩容。

    内蒙古电视台已全部完成接收端的建设,具备接收所有盟市回传信号的能力,其它盟市电视台正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部分盟市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不久将陆续开通。在此基础上内蒙古电视台还要进一步研究搭建全区远程节目制作交换平台,以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来引导和推动节目生产。合成全区的电视节目制作力量,发挥各级电视台的优势,充分利用自治区的节目资源,形成大的制作体系,为自治区广电事业开创一个新局面。

     

    【蒙古语新闻综合广播】为全面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发展年”的要求,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新闻综合广播对原有节目进行较大的调整。改版后的节目于2003年3月8日与听众见面。

    这次蒙古语广播节目的调整根据蒙古语广播在乌兰巴托落地并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古语节目两小时的实际,把重点放在晚间各档节目的时间段上,基本上达到内外有别,以内为主,兼顾蒙古国听众。

    为使广大听众既能听到《全区联播》节目,又不耽误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还能满足听众对《欢聚今晚》节目的收听要求,《全区联播》节目提前半小时播出,将《欢聚今晚》节目提前到1900点播出,为该节目在乌兰巴托落地让出时间。为弘扬区域民族文化,兼顾蒙古国听众的爱好,经过调整把《文化时空》、《音乐30分》两档节目连接在一起,形成60分钟的文艺板块节目,在每天800点至900点和1330~1430点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古语节目每天2000~2100点占用内蒙古台调频频率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落地,深受中国东部听众喜欢的《乌力格尔》节目调整到2000点播出。

    为加大外宣的力度,《内蒙古之窗》由原来的每周三次增加到每周七次;将《西部瞭望》节目调整为反映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纯外宣节目。同时,应基层听众提出的加大供求信息量的要求,增设两档10分钟的《供求服务台》节目。

    经过调整后的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广播节目将更加合理完善,体现出综合广播的特点和内外宣并重的特色,为打造品牌节目、特色节目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之窗”】该节目是内蒙古电台与自治区外宣办合办的挂牌外宣节目。自2002年五月内蒙古电台蒙古语广播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落地以后,《内蒙古之窗》节目针对境内外蒙古族听众的需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内蒙古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听众中有很大的影响。

    2003年3月8日《内蒙古之窗》节目重新改版,节目时间由过去的每周4次改为每天1次。30分钟的节目中开设了今日内蒙古内蒙古的社会与经济内蒙古的人文与自然内蒙古的文化与教育外国人眼中的内蒙古蒙古族民歌鉴赏彩虹桥学说汉语等栏目。蒙古族民歌鉴赏栏目,不仅可以让境内外蒙古族听众听到蒙古族经典歌曲,还可以了解到这些歌曲后面的轶闻趣事。彩虹桥栏目既播出蒙古族听众关心的求医、求学等信息,还增加寻亲内容。播出的几则寻亲信息都有反馈。学说汉语栏目虽然时间很短,但已经有听众来信来电话索要资料。

    《内蒙古之窗》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每天上午1030~1100点。改版以来节目组已收到听众打来的长途电话和信件100多次(件)。在内蒙古的蒙古国留学生、就医的蒙古国病人、访问学者和经商的游客也表示对该节目的很大兴趣。蒙古国退役将军扎·扎木对记者说:你们的节目对我们了解内蒙古的过去和现在都很有用处,的确起到了窗口的作用。联合国驻蒙古国一家机构的英语翻译贺喜格先生则对节目播出的有关内蒙古生态建设成就报道颇有感想,他说:内蒙古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和对沙漠化的治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贡献。内蒙古人民正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习的蒙古国留学生巴雅尔说:内蒙古的青年们好学向上,充满活力,你们节目中播出的有关内蒙古大学学生如何学习和生活的报道,对我们影响很大,我羡慕他们

     

    【“交通之声”开播】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广播从2003年3月台票日开播以来,节目初步显示交通的特色,在听众中引起一定的反响。

    105交通资讯》作为一档以交通信息为主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以说新闻的方式传递各类交通信息,话说天下事,报道及时,形式新颖,贴近性强,开播不久便引起众多听众尤其是司机朋友的关注。《交通在线》节目的主持人已经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通过交通前沿交管热线今日关注热线回音等栏目开始为听众提供交通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服务。《交通随身听》、《的士之家》、《汽车时代》等节目也都从不同角度为交通特别是司机朋友提供广泛的服务。《出行参考》节目由主持人从民航、铁路、公路的售票处现场,为听众提供及时、快捷的交通信息,反映良好。

    3月1、2、3日三天的开播特别节目《交通乐三天》充分展示交通之声主持人的风采。他们轻松、自然地将交通之声的节目和特点介绍给听众,尽情体现交通之声快乐交通、快乐广播的办台宗旨。

    3月8日,交通之声开办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节目《工作着是美丽的》。节目中,记者分兵5路,先后现场采访3月8日这一天仍然在交通工作岗位做贡献的6位女同志,捧着鲜花为她们献上节日的祝福。

    3月15日,交通之声推出3·15特别节目《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记者分兵9路,现场采访和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交通部门,并回传呼和浩特新华广场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情况。

    3月,自治区交通系统召开全区交通局长会议、公路工作会议、公路质量监督会议、全区运输管理会议。为让广大听众能够及时了解全区交通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整体情况,交通之声除对会议情况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外,还通过电话在节目中进行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向听众传递有关的交通信息。

     

    【局大事】

    6月3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民在宣传部副部长阿古拉及内蒙古广电局领导刘瑞、王向文等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到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看望和慰问演职人员。

    (李保国)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