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政治

2004卷

  • 档案
  •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张佃敏

    副局长:李晓峰

    刘振魁

     

      丁(11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管理全区档案事业的正厅级文化事业机构,具有保管利用和对全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内设11个处级机构,即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法规处、档案馆室业务监督指导处、经济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处、收集整理部、蒙文档案部、科技部、保管利用部、编目编研部、乌兰夫研究会办公室;下设2个处级事业单位,即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35名,实有133人,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29名。其中男性88人,女性45人。汉族94人,蒙古族34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大学本科55人,大学专科49人,中专及高中12人,初中以下17人。专业技术人员103人,业务人员中评定职称87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24人。

     

    【档案督查】2003年3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区档案工作的意见》([2003]15号)文件。文件从强化法制建设、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很好的意见,同时对解决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护、抢救经费、档案工作人员岗位津贴等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文件下发后,各地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盟等盟市领导听取当地档案局的汇报,并就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护费、抢救费和档案人员岗位津贴、档案信息化经费提出落实意见。11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和自治区档案局组成督查组,对12个盟市、27个旗、县、市、区贯彻落实15号文件的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督查落实,较好地解决制约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立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发。自治区档案局与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府法制办到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信用档案条例》的起草、调研工作,并力争将《内蒙古自治区信用档案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社区档案条例》列入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中。

     

    【法制宣传】各盟市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6周年、12·4法制宣传日等机会,大张旗鼓地进行档案法制宣传,赤峰市档案局开展以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增强公民法制意识为主题的档案宣传周活动,并在市中心开设宣传橱窗,常年进行展出。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在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中国档案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报道128篇(次)。内蒙古档案学会召开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                

     

    【“非典”档案接收利用】在“非典”疫情暴发后,自治区档案局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全区档案系统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在“非典”防控过程中做好档案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与自治区“非典”防控指挥部联系,以指挥部名义下发《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监督、指导、协调。自治区档案局与有关部门配合,并深入到重点疫区,加强监督、指导。自治区档案馆共接收全区“非典”档案(包括文件、照片、光盘、录音带等)10 367件(盘、组)。举办非典档案展览,自治区党委秘书长任亚平为此批示:此项工作的安排及实施很必要、很主动、很有效。

     

    【信用档案】各级档案部门指导全区364家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区直企业已有50%建立信用档案;经自治区档案局积极争取,将信用档案工作纳入全区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办提交全区信用档案信息中心建设的初步方案;《内蒙古信用档案》一书的编纂出版和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

     

    【社区档案建设】抓典型、树样板,重点指导社区抓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档案、再就业档案。全区社区建档率超过30%。为规范社区档案建设,与自治区民政厅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现行文件资料服务】全区有9个盟市档案馆已建成现行文件中心,自治区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在加大现行文件资料收集力度的基础上,改善服务手段,会同呼和浩特市档案局开通4条查档热线,购置触摸屏等设备,并实现现行文件资料的网上查询。  

     

    【基础建设】各级档案馆在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上下功夫,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自治区档案局成功地在北京举办名人档案捐赠座谈会,布赫、郑天翔等老同志和一些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及自治区、国家档案局领导出席会议。自治区档案馆接收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影片1 274盒,填补自治区档案馆影片档案的空白。呼和浩特市档案馆主动为12·14英雄群体及郝龙彪建档,并将收藏家刘振雄保存的118箱珍贵文献资料征集入馆。包头市、通辽市、巴盟档案馆有计划、有步骤地征集名产、名人、名胜档案。满洲里市档案馆接收改制、破产企业档案2万余卷。集宁市档案馆接收破产企业档案9万余卷。《内蒙古垦务档案中的清代垦务档案》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各地将档案馆库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全区有40多个盟市、旗县提出建馆申请,列入当地政府建设规划中。10月18日,内蒙古档案馆新馆在呼和浩特市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奠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任亚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瑞清、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奇英成等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科技 信息化建设】全区档案部门坚持“依靠科技振兴档案事业”的方针,积极开展档案科研工作,《WTO环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信用档案建设模式研究》、《蒙古文历史档案名词术语对照词典》被国家档案局立项;完成《蒙古文主题词表》、《中国北方地区防尘研究》两项科研项目;鄂托克前旗档案局李玉琦发明的归档文件编号机获国家专利,并已投入生产。

    自治区档案局(馆)被列为区直属机关电子政务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并经有关部门考核,被评为直属机关信息化建设实绩突出单位。下发《内蒙古自治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不断推进,有的档案馆开展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建设,自治区档案局开通《内蒙古档案信息网》,初步实现在互联网上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服务。通辽市、乌海市、海勃湾区档案局网站也已开通,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机关建设】全区有33家机关、事业单位达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优秀以上等级,1个专业主管机关达到 系统双优4个达到双特优36家企业、科技事业单位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二级以上认定和复查。档案利用服务考核工作稳步进行,全年有36个单位达到利用服务考核优秀级。

     

    【经济科技档案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好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自治区档案局下发《关于报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有关情况材料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数据库。配合生态建设,自治区档案局与林业厅联发《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对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加以规范,并在部分盟市开展试点工作。配合小城镇档案工作,自治区档案局、建设厅下发《关于加强全区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通知》。                

     

    【档案教育】立足全区档案工作实际,自治区档案局制订《内蒙古自治区档案人员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人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试考核办法》;各级档案部门在普遍开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注重培训工作的适用性、实效性,积极组织专业性、专题性培训,如民国档案著录、电子文件管理、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用档案管理培训班等。全年累计培训学员800余人次,全区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善。  

     

    【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蒙古国国家档案局之间的业务合作与交流,蒙古国国家档案工作代表团到自治区进行访问。自治区档案局派人到蒙古国学习斯拉夫蒙古文,并详细了解蒙古国保存的有关内蒙古地区档案史料的内容、数量,为下一步征集工作奠定基础;自治区档案馆与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合作的《清初珍藏蒙古文档案汇编》已编两集,165万字;自治区档案学会与湖北省档案局合作举办档案学术讨论会;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接待浙江、福建、宁夏、北京及国家档案局等的档案界同行。 

     

    【重要活动】3月25日至30日,由蒙古国国家档案局长乌力吉巴特尔为团长的蒙古国档案工作代表团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工作访问,双方签订《蒙古国国家档案局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2003年合作计划》。

    (杨小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档案
  •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张佃敏

    副局长:李晓峰

    刘振魁

     

      丁(11月任职)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管理全区档案事业的正厅级文化事业机构,具有保管利用和对全区档案事业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内设11个处级机构,即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法规处、档案馆室业务监督指导处、经济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处、收集整理部、蒙文档案部、科技部、保管利用部、编目编研部、乌兰夫研究会办公室;下设2个处级事业单位,即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35名,实有133人,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29名。其中男性88人,女性45人。汉族94人,蒙古族34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大学本科55人,大学专科49人,中专及高中12人,初中以下17人。专业技术人员103人,业务人员中评定职称87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24人。

     

    【档案督查】2003年3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区档案工作的意见》([2003]15号)文件。文件从强化法制建设、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很好的意见,同时对解决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护、抢救经费、档案工作人员岗位津贴等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文件下发后,各地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盟等盟市领导听取当地档案局的汇报,并就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护费、抢救费和档案人员岗位津贴、档案信息化经费提出落实意见。11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和自治区档案局组成督查组,对12个盟市、27个旗、县、市、区贯彻落实15号文件的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督查落实,较好地解决制约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立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发。自治区档案局与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府法制办到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信用档案条例》的起草、调研工作,并力争将《内蒙古自治区信用档案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社区档案条例》列入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中。

     

    【法制宣传】各盟市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6周年、12·4法制宣传日等机会,大张旗鼓地进行档案法制宣传,赤峰市档案局开展以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增强公民法制意识为主题的档案宣传周活动,并在市中心开设宣传橱窗,常年进行展出。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在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中国档案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报道128篇(次)。内蒙古档案学会召开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学术论文集。                

     

    【“非典”档案接收利用】在“非典”疫情暴发后,自治区档案局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全区档案系统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在“非典”防控过程中做好档案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与自治区“非典”防控指挥部联系,以指挥部名义下发《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强监督、指导、协调。自治区档案局与有关部门配合,并深入到重点疫区,加强监督、指导。自治区档案馆共接收全区“非典”档案(包括文件、照片、光盘、录音带等)10 367件(盘、组)。举办非典档案展览,自治区党委秘书长任亚平为此批示:此项工作的安排及实施很必要、很主动、很有效。

     

    【信用档案】各级档案部门指导全区364家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区直企业已有50%建立信用档案;经自治区档案局积极争取,将信用档案工作纳入全区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办提交全区信用档案信息中心建设的初步方案;《内蒙古信用档案》一书的编纂出版和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

     

    【社区档案建设】抓典型、树样板,重点指导社区抓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档案、再就业档案。全区社区建档率超过30%。为规范社区档案建设,与自治区民政厅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现行文件资料服务】全区有9个盟市档案馆已建成现行文件中心,自治区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在加大现行文件资料收集力度的基础上,改善服务手段,会同呼和浩特市档案局开通4条查档热线,购置触摸屏等设备,并实现现行文件资料的网上查询。  

     

    【基础建设】各级档案馆在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上下功夫,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自治区档案局成功地在北京举办名人档案捐赠座谈会,布赫、郑天翔等老同志和一些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及自治区、国家档案局领导出席会议。自治区档案馆接收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影片1 274盒,填补自治区档案馆影片档案的空白。呼和浩特市档案馆主动为12·14英雄群体及郝龙彪建档,并将收藏家刘振雄保存的118箱珍贵文献资料征集入馆。包头市、通辽市、巴盟档案馆有计划、有步骤地征集名产、名人、名胜档案。满洲里市档案馆接收改制、破产企业档案2万余卷。集宁市档案馆接收破产企业档案9万余卷。《内蒙古垦务档案中的清代垦务档案》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各地将档案馆库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全区有40多个盟市、旗县提出建馆申请,列入当地政府建设规划中。10月18日,内蒙古档案馆新馆在呼和浩特市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奠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任亚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瑞清、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奇英成等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科技 信息化建设】全区档案部门坚持“依靠科技振兴档案事业”的方针,积极开展档案科研工作,《WTO环境下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信用档案建设模式研究》、《蒙古文历史档案名词术语对照词典》被国家档案局立项;完成《蒙古文主题词表》、《中国北方地区防尘研究》两项科研项目;鄂托克前旗档案局李玉琦发明的归档文件编号机获国家专利,并已投入生产。

    自治区档案局(馆)被列为区直属机关电子政务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并经有关部门考核,被评为直属机关信息化建设实绩突出单位。下发《内蒙古自治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不断推进,有的档案馆开展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建设,自治区档案局开通《内蒙古档案信息网》,初步实现在互联网上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服务。通辽市、乌海市、海勃湾区档案局网站也已开通,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机关建设】全区有33家机关、事业单位达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优秀以上等级,1个专业主管机关达到 系统双优4个达到双特优36家企业、科技事业单位通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二级以上认定和复查。档案利用服务考核工作稳步进行,全年有36个单位达到利用服务考核优秀级。

     

    【经济科技档案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好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自治区档案局下发《关于报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有关情况材料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数据库。配合生态建设,自治区档案局与林业厅联发《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对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加以规范,并在部分盟市开展试点工作。配合小城镇档案工作,自治区档案局、建设厅下发《关于加强全区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通知》。                

     

    【档案教育】立足全区档案工作实际,自治区档案局制订《内蒙古自治区档案人员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人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试考核办法》;各级档案部门在普遍开展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注重培训工作的适用性、实效性,积极组织专业性、专题性培训,如民国档案著录、电子文件管理、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信用档案管理培训班等。全年累计培训学员800余人次,全区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善。  

     

    【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蒙古国国家档案局之间的业务合作与交流,蒙古国国家档案工作代表团到自治区进行访问。自治区档案局派人到蒙古国学习斯拉夫蒙古文,并详细了解蒙古国保存的有关内蒙古地区档案史料的内容、数量,为下一步征集工作奠定基础;自治区档案馆与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合作的《清初珍藏蒙古文档案汇编》已编两集,165万字;自治区档案学会与湖北省档案局合作举办档案学术讨论会;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接待浙江、福建、宁夏、北京及国家档案局等的档案界同行。 

     

    【重要活动】3月25日至30日,由蒙古国国家档案局长乌力吉巴特尔为团长的蒙古国档案工作代表团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工作访问,双方签订《蒙古国国家档案局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2003年合作计划》。

    (杨小蕾)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